大气环境影响评价01

合集下载

大气环评

大气环评
y z 分别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扩散系数,它们是下风
距离x及大气稳定度的函数 He是有效排放高度,m
精品课件
2 高空存在逆温层
k
F
nk
exp
2nh He
2
2 z
2
exp
2nh H
2
2 z
e
2
一、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下式中的k=4;三级评价项目可取k=0
精品课件
3 地面最大浓度
污们染一物般浓并度不分水 恶类平化:,空自在气然维质源持量和正,人常人人为们的们源活生也态无影平法响 衡有环大条效境气件的科污下控学染研预,制究测他它和与
动功能 范围 控制的工作中
大气污染源
分为固定源 工业源、生活源和 局地源和 点源、面源、
和移动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区域源 线源和体源
瞬时排放点源、连续排放
精品课件
第五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 评价范围
1 等级划分 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 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 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 ,确定1-3 个污染物为主要污染物,然后计算 其Pi值,取其中最大者确定评价等 级。
精品课件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范围
主要根据项目的级别确定, 此外还应考虑 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的地 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包括大中 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 保护敏感区。
律以及主要气象参数与结构变化,及 其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效应 2 在最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 排放总量的控制限度,可能发生的大 气污染风险事件及其影响程度和概率 3 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的大气污染混 沌状态及其临界风险与敏感生态问题
精品课件
三、大气环境状况调查
图集的收集及划定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 社会环境概况调查 大气污染源调查和统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目录
• 引言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概述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案例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
定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 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进 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 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0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 发展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更新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相 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评价标准、程序和 要求,为导则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
VS
法规的动态更新
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 断发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将进行 动态更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提高公众参与度
优化资源配置
评价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提高 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评价可以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0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概 述
导则的制定目的和依据
制定目的
为规范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控制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促进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评价流程
本案例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常规流程,包括现状调查、预测、评估和提出减缓措施等 步骤。
评价结果
通过本案例的评价,发现火电厂项目在正常工况下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较 小,但仍需采取适当的减缓措施,如安装烟气处理设施、加强管理等。
案例二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案例概述
本案例针对一个拟建的高速公路项目,对其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估,为项目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

01-环境影响评价绪论

01-环境影响评价绪论

人工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
综合生产力、 技术进步、 人工产品和能量、 政治体制、 社会行为、 宗教信仰
环境因子
绪论
3.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表征环境对人群的生存和 繁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
物理环境质量 经济
自然环境质量
化学环境质量
社会环境质量
文化
生物环境质量
美学
4.环境容量
本课程内容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绪论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 污染源评价与工程分析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 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成果
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 排放量。 按环境要素分类 大 气 环 境 容 量 按污染物降解机理分类 生 物 环 境 容 量 稀 释 环 境 容 量 自 净 环 境 容 量水 环 境 容 量来自土 壤 环 境 容 量
绪论
5.环境影响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 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按影响的来源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按影响效果分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按影响性质分 ——可恢复影响和不可恢复影响 按影响时间分 ——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 张征.环境评价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库。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模型(ppt 52页)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模型(ppt 52页)

22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E、熏烟模型
假定发生熏烟后,污染物浓度在垂直方向为均匀分布,则熏烟条件下的地面浓度:
Cf
Q
2 uh f yf
exp
y2
2
2 yf
( p)
t
( p) -
1
2
exp
t2 2
dt
p hf He
z
yf
y
He 8
式中:hf——逐渐增厚的混合层高度,m; yf——熏烟条件下的侧向扩散参数,它们是下风距离x的函数,m; (p)——正态分布函数,它用来反映原稳定状态下的烟羽进入混合层中
8
3.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美国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
I 橡
5 5.7 i1
Ci Si
1.37
式中:Ci ——第i种污染物24小时平均浓度; Si——第i种污染物的大气质量标准。
质量分级 I橡
优良 <20
I橡与大气环境质量分级

尚可

20~39 40~59 60~79
坏 80~100
危险 >100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m值
大气稳定度级别
A
B
C
D
E
F
城市
0.10
0.15
0.20
0.25
0.30
0.30
m
乡村
0.07
0.07
0.10
0.15
0.25
0.25
15
3.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3.2.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型
(1)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型
A、 连续点源高斯模型的推出
C
t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word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word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亦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 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3.2常规污染物指GB 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3.3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3.5大气污染源分类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中类别。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的点状源,如烟囱、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装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装排放的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3.5大气污染分类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um的颗粒物亦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3.6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种类型的装置,包括烟囱、集气筒等。

3.7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见图1。

环评考试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件

环评考试环境影响评价专业课件

案例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改进建 议,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规划环评案例
总结词
规划环评案例涉及区域或行业的规划对环境的影 响评价。
案例分析
分析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评估环境容量和 资源承载力。
ABCD
案例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或行业规划,如城市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等。
案例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和环境保护措 施,促进规划实施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03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公众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和方法。
06 案例分析
建设项目环评案例
总结词
建设项目环评案例是环评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涉及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案例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设项目,如火电厂、化 工厂、高速公路等。
案例分析
分析项目选址、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等对环 境的影响,评估环境风险和环境效益。
环评公众参与案例
总结词
环评公众参与案例涉及公众参与环境影 响评价的实践和经验。
案例分析
分析公众参与的方式、效果和存在的 问题。
案例选取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环评公众参与项目 ,如大型建设项目、城市规划等。
案例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机 制的建议,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 价的实践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02 针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污染物
的排放标准和污染控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03
针对水体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法律,对水质的监测和
管理有明确规定。
地方性法规与规章
01
《北京市环境保护 条例》
北京市的地方性环保法规,根据 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环境保护提 出了具体要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有效源高H等于烟囱实体高度Hs与烟流抬升高度△H之和:
He=Hs+△H
(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H按下述方法计算。
①当烟气热释放率Qh大于或等于2100kJ/s,且烟气温度与环 境温度的差值△T大于或等于35K时,△H采用下式计算:
H n0Qhn1 H n2 u1
Qh
0.35PaQv
T Tt
H
5.50Qh1/
4
(
dTa dz
0.0098)3/8
(5-20)
3. 非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
(1)连续线源扩散模式 : (P113)
在高斯模式中,连续线源等于连续点源在线源长度上的 积分。直线型线源等简单情形,可求出连续线源浓度的解 析公式(线源与风向垂直、平行、成一定角度)。
(2)连续面源扩散模式: (P114)
地面浓度扩散模式
我们时常关心的是地面浓度而不是任一点的浓度。
当z=0时,由
C(x,
y,
z)
Q
2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z
He )2
2
2 z
)
exp
(z
He)2
2
2 z
)}
推导得到地面浓度模式:
C(x,
y, 0)
Q
u y z
exp(
y2
2
2 y
) exp(
5.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式
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点源扩散高斯模式中参数的选取 非点源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 特殊情况下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式
1.1 坐标系
原点: 排放点(无界点源或地面源)或高架排放点在地面的 投影; X轴:与平均风向一致; Y轴:在水平面内垂直于X轴,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件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15
目录
•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
目录
•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 展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0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与目的
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
影响预测
阐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和 技术,包括数学模型、地理信息
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预测结果分析
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提 出可能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保护措施,包括生态保 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等。
效果分析
对保护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生 态保护目标的可达性、措施的有效性等。
环境风险评估
评估区域开发过程中可能 出现的环境风险,提出防 范措施和管理建议。
区域开发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减缓、 预防和补偿措施。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跟踪监测与评估
制定区域开发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与 评估方案,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 效果。
分析所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可 行性和可持续性。
环境保护措施
提出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环 境保护措施,包括工程措施、管 理措施、监测措施等。
环境保护效果分析
分析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预 测实施后可能达到的环境保护效 果。
0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01 定义与目的
明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目的和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一)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环境 ⼤纲对本讲内容的要求是: 1.掌握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2.掌握各等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3.掌握常⽤预测模式的适⽤条件; 4.熟悉⼤⽓污染源调查的对象。

5.熟悉各等级⼤⽓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6.熟悉⼤⽓环境现状监测因⼦选择、监测布点原则与监测制度。

7.熟悉⼤⽓环境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点。

8.熟悉建设项⽬所在地附近台站现有常规⽓象资料的采⽤原则。

9.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10.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11.熟悉评价⼤⽓环境质量影响的基本原则。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等标排放量(评价等级判别参数)Pi Pi=(Qi/C0i)X109 m3/h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质量标准mg/m3;各污染物按1h平均取值时间的⼆级标准浓度限值计算。

对于没有1h平均浓度限值的,按⽇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2.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根据评价项⽬的主要污染物(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依据主要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Pi,将⼤⽓环境影响评价⼯作划分为三级。

见表3.1如果污染物数量⼤于1,取Pi值中者,确定评价⼯作的级别。

项⽬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两类地形。

复杂地形指:⼭区、丘陵、沿海、⼤中城市的城区等。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后的排放量,采取污染控制措施前的排放按⾮正常⼯况处理,只作事故排放情况的空⽓质量预测。

3.对⼈体健康和⽣态环境有危害⽽⼜没有环境空⽓质量标准的特殊污染物,其评价⼯作等级不应低于⼆级。

对于评价⼯作级别的调整,可根据项⽬的性质、总投资额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当地⼤⽓污染程度、评价区域所在地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环境功能区划,对评价⼯作的级别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上下各不超过⼀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统计模型
基于历史数据和相关因素, 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大 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综合模型
结合数值模型和统计模型,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高 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预测内容与步骤
源强估算
根据建设项目工艺流程、污染物排放量等,估算 污染源的排放强度。
扩散模式选择
根据评价区域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选 择合适的扩散模式进行预测。
优化能源结构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强化环境准入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的审 批,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过程控制措施
污染物排放控制
施工扬尘控制
对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达 标排放,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加强施工扬尘的监管和控制,减少扬 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案例四:垃圾焚烧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总结词
垃圾焚烧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综合考 虑垃圾处理方式、燃烧技术、排放标准等因 素。
详细描述
在垃圾焚烧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 分析不同垃圾处理方式和燃烧技术的优缺点, 选择环保性能好的方案。同时,需要制定合 理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降低污染物对大 气环境的影响。此外,还需要考虑厂区规划 和建设要求等因素,确保垃圾焚烧厂的运行 符合环保要求。
用于评估大气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 规定。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用于限制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大气污染 物排放浓度和速率。
其他相关标准和规定
如气象、地形、生态等方面的标准和规定, 用于指导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02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
调查内容与方法
01
02
03
04

第五章 大气环评

第五章   大气环评
一般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10 个,二级评 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6个,对于三 级项目,若区域内已有常规监测点,可直接利用 常规监 测资料,否则可布设1~3个监测点。当 污染源较集中,而主导风向较明显时,主导风向 下风 向应多布置测点,上风向作为清洁对照区, 应少布置测点。工业集中区、交通繁忙区、人口 集中区、现状污染较重区,布置的测点不宜太少, 郊区和人口密度较小区,以及现状污染较 轻地 区,可适当少布点。
22
热力湍流:温度分布不均引起 机械湍流:风速分布不均及地面粗糙度引 起
2、大气环境预测所需污染气象资料
常规气象资料:年季地面温度、降雨量; 风玫瑰图;月平均风速变化图;小时平均风 速日变化;年季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联 合频率图。。。。。。
23
低空探空资料:1500m以下的风和气温 资料、逆温情况;风向、风速随高度的变 化;各级稳定度的混合层高度;日混合层 最大高度及对应的大气稳定
18
5
统计分析之前应对监测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核, 对少数极大、极小值要作科学认真的分析,剔除异 常值,保留真实值, 按照表征大气环境质量特征的指标要求,大气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般须统计时平均浓度 、日均 浓度、年日平均浓度及其相应的超标率、最大超标 倍数等,根据建设项目性质及评价 对象的需要, 可增加季日平均浓度及超标率的统计分析。

根据有关原则和方法,论证排气筒设计高度的合理性;
• 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前提,作环 境经济损益分析;
• 根 据以上分析,对厂址选择、建设规模、总图布置等 作合理性分析,提出污染防治措施。
8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基本过程
大气现状监测 评价区气象条件 评价区地形条件 污染源条件 模 式 计 算 浓度影响值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估

两者之间的联系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都是环境保护的 重要手段,旨在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 ,而环境风险评估则侧重于评估突发或意外事 件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在某些方面具有 相似性,如都需要对环境进行监测、预测和评 估,以及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综合应用
01
在实际应用中,环境影响评价 和环境风险评估可以相互补充 ,共同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 据。
பைடு நூலகம்02
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进行 环境影响评价时可以同时考虑 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 的预防措施。
03
在突发或意外事件发生时,进 行环境风险评估可以快速评估 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 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01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 风险评估的标准和程序。
02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厉
打击。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保障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参与和监督。
03
提高公众参与度
01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
02
建立环境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公众对环境信息的知 情权。
EIA和ERA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 要作用,但它们在实施过程中 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获取 、公众参与、评估标准的统一 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EIA和ERA的实施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鼓励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EIA和ERA过程,以提高公众 参与度和透明度。
针对EIA和ERA面临的数据获取问题,应加强环境监测 和数据共享,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9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9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 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环境影响评价
二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
1、术语和定义 (1) 环境空气敏感区 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 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 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
域。
环境影响评价
(2)常规污染物
指GB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粒物(TSP,PM10)、氮
氧化物(NO2)、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3)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
实施后可能导致潜 在污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
率96.5%,分别由各自30米高的排气筒排放,两排气筒相距50米。
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有含油废水、磷化废水和喷漆废水,均入汽车制 造厂污水综合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工业固体
废物有漆渣、磷化滤渣,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厂址东侧有一乡镇。
环境影响评价
1. 给出喷漆室可采用的漆雾净化方法。(三种即可) 2. 计算各烘干室排气筒甲苯排放速率及两个排气筒的等效高度。 3. 给出涂漆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列举理由说明本工程污水处理方案是 否可行? 4. 本工程产生的工业固废中哪些属于危险废物? 5. 危险废物拟在厂区临时存放,符合危险废物处臵原则的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术语和定义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环境影响评价2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颗粒物tsppm10一氧化碳co等污染物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旨在促进有效研究和政策制定,以防
止和减轻大气污染、大气品质变化及其引起的健康和环境后果。

它是
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从数据的角度评估空气污染的影响,并考虑各
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全球健康和环境质量,其中包括噪声污染、
气态污染、烟气污染等。

空气污染主要是由化学物质(二氧化硫,氮
氧化物,氨等)、微尘,气溶胶,气体(氯气,甲烷等)等有害物质
造成的,也可能是由建筑物持续释放的有毒物质造成的。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需要分析和评估已知污染物,以便确
定相关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审视已论证的和潜在的解决方案,以减轻
其影响。

此外,还需确定不同敏感群体(如儿童、老年人、容易受污
染的人群)的潜在暴露,并考虑基于风险的评估,以确定最大允许污
染水平。

此外,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还要求实施进行有效的空气污
染检测、监测和监督,以及评估污染源的可行性。

一旦可行性确定,
就可以确定解决方案需要的资源,并考虑在大规模采取行动的情况下,将投资变为环境和健康益处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一个系统的方法,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估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减轻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环境后果。

环评记忆口诀和汇总-01

环评记忆口诀和汇总-01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农业市里发展篇,资勘油气发展篇,国铁港局机场篇,能源电力煤炭篇。

防洪治涝灌溉篇,一地三域是篇章。

全国是篇省是书,林是篇来水是书,城市专项规划书,种植发展规划书。

流域水电油田书。

海岸工程条例滨海机场有航道,滨海港码两船厂。

滨海风火核电站,环评评价范围化工石医药,轻纺织化纤。

建材火电冶机电,输变电核广电通。

农林水利交运输,社区采掘海工程。

环评工程师监督管理过期证书手中拿,私自涂租转让他,使用原证业务抓,个人名义把活拉。

泄露秘密质量差,超出领域作评价,森林法林地禁止垦三采,特幼地里砍牧柴,不得擅毁标志牌。

国保风母防护林,只准抚育与更新。

禁伐自然名胜纪,科学试验无规定,重点开发区域统筹规划国土间,城市规模人口聚,产业体系质量高,完善设施生态保,时序开发把握好。

海洋工程条例海堤坝围填,海岛桥隧道,海底物储藏,海底道光缆,海矿要勘探,海能三电站,海殖人工鱼,海水淡盐田,海景有娱运,海务两主管。

工业节能减排电力煤炭炼钢铁,化工金属造建材。

造纸纺织和印染,滨海物资储固废。

滨海矿冶轻化工,法律法规不理差,暂停业务受处罚。

优化开发区域石油石化食加工。

滨海养殖排污水。

国家层面七优化,生态脆弱区滨海防砂修水利,滨海石油探开发。

海洋国务两主管。

环保工作原则协调互惠法治理,综合新旧账两本,城镇人口占空间,产业结构靠发展,基础设施保生态。

保护原则预防保护类区分,适度监管统筹分。

科技创新分重点。

产能过剩重点措施城乡规划法防反弹,严控新。

淘落后,推技改。

促兼并,强配合。

全信息,深改革。

省级或地级市环保部门审批文件造纸印染镀化工,酶酵酿造味柠檬。

省级审批文件金属冶炼垃圾电,矿山开发做焦炭,钢铁加工铁合金,电石制浆省批件。

城市水污染防治开封菏泽淮南北,济宁枣庄郑徐州,蚌临毫州淮干流。

水污染防治法制革印染小造纸,炼焦炼油硫砷汞,石棉水泥玻璃钢,火电农药和染料,电镀严重污染水。

保障和提升水生态安全重点区域东南西南西北河,鄱梁青抚洞庭湖,艾微洪博湖洱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1 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2.2 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 2.3 污染源评价
2.1 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⑴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⑵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 要污染物排放量。 ⑶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 新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 量,并按上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⑷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 大的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Pmax≥80%,且D10% ≥5km
其他
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
注意:“≥”、“<”、“且”、“或”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5)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a)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排放 同一种污染物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等级,并 取评价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b)对于高耗能行业的 多源(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 , 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 (c)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 明显减 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一级。
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 长期气象条件 非正常排放 安全防护距离
环境空气敏感区
指评价范围内按GB3095 规定划分为一 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 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 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 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 感的区域。
简单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在此范围 内地形高度不超过排气筒基底高度时,可认为地 形高度为0m。
∑G产品——所得产品量总和; ∑G流失——物料和产品流失量总和。 上式既适用于整个生产过程的总物料衡算,也适用于生产 过程的任何一个步骤或某一生产设备的局部衡算。不论进入系 统的物料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或化学反应是否反应完全,该式 都是成立的。
(3)经验估算法
对于某些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可依据一些经验公式或一 些经验的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来计算。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2、评价范围的确定
1、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项目的大气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 (1)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 (2)2× D10% 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2×D10%
2×D10%
2、当最远距离超过25 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 km 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 km矩形区域。
非正常排放
指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排放。如点火开炉、设备检 修、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达不到应用效率、工艺设备 运转异常等情况下的排放。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 民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1、指标体系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 许排放速率(kg/h)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 守上述两项指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 行业性排放标准与本标准不交叉执行。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3. 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4.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5.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预测模式
6. 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管理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基本概念
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武汉市雾霾天气
⑺面源调查统计内容一般包括: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 格化。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和北为正X和正Y 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1(km2),评价区较小时,可取
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其为
网格单元面积。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①主要污染物排 放量②面源有效排放高度和网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如网格内排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5)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d)下列情况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评价范围内包含一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评价范围内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或超过环
境质量标准。
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
的特殊项目。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2、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现有污染源(1997年1月1日前 )分一、二、三级; 新污染源(1997年1月1日起 )分为二、三级; 一类区禁止新、扩建污染源,一类区现有污染源改建执 行现有污染源的一级标准 。

3、排气筒高度及排放速率
●排气筒高度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米以上,不 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
值严格50%执行。
●两个排放相同污染物(不论其是否由同一生产工艺过程产 生)的排气筒,若其距离小于其几何高度之和,应合并视 为一根等效排气筒。
?
1、排放速率?(kg/h) 2、排放高度?
等效排气筒污染物排放速率计算公式:
Q Q1 Q2
等效排气筒高度计算公式:
1 2 2 h (h1 h2 ) 2
燃煤SO2排放量的计算*:
燃煤产生SO2的计算:
G= BS×80%×2
式中:G——二氧化硫的产生量,kg/h; B——燃煤量,kg/h; S——煤的含硫量,%。 燃烧排放的SO2计算:
G= BS×80%×2×(1-η)
式中:η——SO2的去除率,%;
(3)经验估算法
燃煤烟尘排放量的计算*:
基本概念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分类
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体源四种类别。 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如烟囱、
集气筒等。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
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如工艺过程中的无组织排 放、储存堆、渣场等排放源。
污染物排放量与源强
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数量的概念是以源强或排放速 率表示的。(对于连续排放)

点源以单位时间排放的物质量(或污染物体积)。 线源以单位时间、单位长度排放的污染物的量表示。


面源以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排放的污染物的量表示。
瞬时源的源强则以一次拖放的污染物的总量表示。
基本概念
环境空气敏感区
Coi范围
如:计算最大地面浓度为0.244mg/m3, 标准值为0.5mg/m3
ci 0.244 pi 100% 100% 48.8% co 0.5
(3)根据估算结果确定D10%
第 i 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 10%时所对应的最
远距离 D10%。
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③面源分
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酌 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⑻对于颗粒物污染源,还应调查其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
⑼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按面源处理。应 通过实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和扬尘量。 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基本调查内容中的⑶⑸⑹⑺⑻ !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1.*评价等级的确定
(1)估算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
根据初步工程分析,选择 1-3 种主要污染物,使用SCEEN3分别
估算每一种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Ci。
(2)计算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的占标率Pi
Pi定义为:
Ci Pi 100% C0 i
式中:Pi —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 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的
源,如城市道路的机动车排放源等。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
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如焦炉炉体、屋顶天窗等。
大气污染物
常规污染物 指GB3095 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SO2)、颗 粒物(TSP、PM10)、氮氧化物(NO2)、一 氧化氮(CO)等污染物。 特征污染物 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 有污染物。主要指项目实施后可能导致潜在污 染或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 污染物。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5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 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长期气象条件
指达到一定时限及观测频次要求的气象条件。 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至 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 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3、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 km。
4、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
源中心两侧各200 m的范围。
城市道路
例: 某地拟新建一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平原 地区,周围地形条件属简单地形。项目主 要大气污染源为锅炉烟窗,主要排放污染 物为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特 征污染物为HCl,项目厂界大小为2×2km, 请确定该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与评价范 围 (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的各大气污染物占 标率见下表)
解:
(300×1.2%×2×80%×1000)/(300×20)=0.96kg/h
2.3 污染源评价
1.等标污染负荷
①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Cij/C0i. ∙Qij ②若第j个污染源共有n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该污染源的 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1)现场实测法(已投产的污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