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绿藻多糖的研究进展

海藻是生长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由褐藻、红藻、绿藻、蓝藻四大类海藻组成,其中,褐藻和红藻已经被大规模的人工养殖和工业利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实践中,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而绿藻则未被广泛开发和利用,只有部分产量高的绿藻被用作饲料、饵料、肥料等,绿藻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程度远不如褐藻和红藻。然而,绿藻却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海藻,绿藻是藻类植物中最大的一门,约有350个属,7500~8000种。绿藻的分布很广,在淡水和海水中均有分布,海产种类约占10%,淡水产种类约占90%。海产种多分布在海洋沿岸,往往附着在10公尺以上浅水中的岩石上。绿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人们通过不断的提取、分离、鉴定,得知藻类中具有较高活性的物质是海藻多糖类。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的Percival研究组开始对孔石莼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研究,1961年,日本的三田对石莼的水提多糖水解后进行了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含有D-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等。至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绿藻多糖的序幕,此后相继有学者投入到绿藻多糖的研究中来,取得了很多令人鼓舞的成果,迄今为止,日本和法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多[1],而我国对绿藻多糖的研究则较少。大量的研究证明,从绿藻中提取的天多

糖来源广泛、品种多、毒副作用低、安全性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为近年来研究开发的热点。

1绿藻多糖的组成与结构

目前,人们只对绿藻门中某些种属的多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这些种属

的多糖表现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总体来看,对多糖研究较多的绿藻种属主要有石莼属(Ulva)、松藻属(Codium)、浒苔属(Enteromorpha)、礁膜属(Monostroma)、

小球藻属(Chlorella)、刚毛藻属(Cladophora)等等。绿藻多糖主要位于细胞间质

中,多为水溶性硫酸多糖。它也存在于细胞壁之中,细胞壁微纤维主要不是由纤维素组成,而是由木聚糖或甘露聚糖构成,另外,细胞质内尚有少量的多糖存在。水溶性硫酸多糖是绿藻多糖的主要成分,其组分和结构随绿藻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聚合物,另一类为葡萄糖醛酸-木糖-鼠李糖聚合物[2]。

1.1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聚合物

这类多糖以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为主要组分,并含有较高的硫酸根,其代表藻类为松藻、蕨藻、刚毛藻等。Ghosh等[3]研究蕨藻Caulerpa racemosa多糖结构时

发现该多糖有分枝,主要由1,3-和1,3,6-半乳糖,1,3,4-阿拉伯糖,1,4-葡萄糖及1,4-木糖构成。Ramana等[4]提取得到刚毛藻Cladophora socialis多糖,并证实其结构单元为1,3-半乳糖,1,4-阿拉伯糖,并在c-3或c-4位上有硫酸根。Siddhanta 等[5]从松藻Codium dwarkense Boergs中分离得到两种多糖,一种由硫酸阿拉伯聚糖组成,另一种由硫酸阿拉伯半乳聚糖组成。胶毛藻Chaetomorpha anteninna 多糖亦主要是由1,4-阿拉伯糖,1,4-半乳糖,1,3-半乳糖组成,并在阿拉伯糖c-2 位上有硫酸根[6]。Rao等[7]确定绵型藻spongomorpha indica多糖主要是由1,4-半

乳糖组成,非还原末端由1,3-和1,2-半乳糖构成。

1.2葡萄糖醛酸-木糖-鼠李糖聚合物

此类多糖以鼠李糖、木糖、葡萄糖醛酸为主要组分,代表藻类为石莼、礁膜、浒苔、顶管藻等。Lahaye等[8,9]研究证明石莼多糖主要由两种重复单元组成,一种为〔→4)-β-D-吡喃型葡萄糖醛酸-(1→4)α-L-吡喃型鼠李糖硫酸-(1→)〕n;另一种为〔→4)-β-D-吡喃型艾杜糖醛酸-(1→4)α-L-吡喃型鼠李糖硫酸-(1→〕m,其中硫酸根的位置在鼠李糖的C-3位上。lee等[10]发现礁膜Monostroma latissimum 多糖主要是由硫酸鼠李糖组成的均聚糖,连接方式为1,3-连接或1,2-连接,硫酸根位于1,2-连接鼠李糖的C-3或C-4位上。Harada等[11]确定礁膜Monostroma nitidum多糖主要是由α-1,3-连接的L-鼠李糖组成,硫酸基团存在于C-2位上。Ray等[12]发现浒苔Enteromorpha compressa多糖主要是由(1→4)-吡喃鼠李糖,(1→2,4)吡喃鼠李糖,(1→4)-吡喃木糖组成,硫酸基团在(1→4)-吡喃鼠李糖的C-3或C-4位上。

2绿藻多糖的生物学活性

2.1抗凝血活性

海藻的抗凝血活性已经研究了60多年,褐藻、红藻、绿藻均有抗凝血活性。主要的活性物质是一系列的硫酸多糖,其中硫酸半乳聚糖和硫酸岩藻聚糖分别是红藻和褐藻的活性成分,而绿藻的活性成分主要为硫酸阿拉伯聚糖或硫酸鼠李聚糖。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加强抗凝血酶III和肝素辅助因子II起作用,或者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和纤维蛋白的聚合[13]。绿藻多糖抗凝血活性通常与分子大小、单糖的种类、硫酸根含量、硫酸根的位置、连接方式等有关[14]。目前,已发现多种绿藻多糖具有抗凝血活性。石莼属[15]、松藻属、礁膜属多糖多具有抗凝血活性。

Hayakawa等[16]从八种绿藻中提取到八种多糖,全部表现出抗凝血活性,这八种绿藻分属于松藻属、石莼属、礁膜属,多糖通过依赖于肝素辅助因子Ⅱ(HC-Ⅱ)的途径抑制凝血酶,其抗凝血作用机制不同于肝素。Shanmugam分析了13种印度海岸的海藻硫酸多糖含量和它们的抗凝血活性,得知Codium(松藻属)的几个藻种表现出较高的抗凝血活性。另外,Kweon[17]也证明Codium多糖可显著延长APTT时间。Matsubara等[18]Codium cylindricum中提取的多糖也表现出了类似肝素的活性,在浓度为15μg ml-1时,能够显著延长APTT和TT时间。松藻Codium dwarkense Boergs和C.tomentosum(Huds.)Stackh的冷水提取物也具有抗凝血活性。Codium fragile的热水提取物也表现出很高的延长APTT的活性[19]hosh等研究发现当蕨藻Caulerpa racemosa多糖浓度达到20-200μg ml-1时使APTT和TT值显著延长。

2.2抗病毒活性

绿藻多糖不仅能够抑制病毒的吸附,而且能影响到病毒复制。从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活性成分。病毒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病毒与细胞接触,进行静电结合,此过程是非特异的、可逆的。二是病毒表面位点(蛋白质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此过程是特异的,非可逆的。绿藻硫酸多糖通常能抑制以上两个过程,通过掩盖病毒膜糖蛋白上的有效位点或与宿主细胞的CD4受体结合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从而实现抗病毒作用。通常抗病毒活性依赖于多糖的硫酸化程度。硫酸化程度加大后,抗病毒活性增强[20]

研究表明,绿藻多糖对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艾滋病毒(HIV-1)、流感病毒、植物病毒等。Lee等[21]究了从Monostroma latissimum中提取的一种硫酸鼠李聚糖,其在体外表现出了对单纯疱疹病毒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