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不上当受骗(教学方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三课小心受骗教学设计
小心受骗
防骗加强餐:
和父母交流
关注社会
不贪念
班级
三(2)
科目
品德
教者
伊人
课题
三、小心受骗
教学目的
1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欺骗手法,具有初步的识别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重难点
重点:培养初步的识别欺骗能力。
难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Βιβλιοθήκη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兴趣。
1、由学生角色扮演,再现小东受骗的经过。
2、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东,说说你受骗后的心情。
二、学习新课。
1、师:为了保护自己,碰到不熟悉的情况时,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面对一些突然发生的事情不要慌张,要冷静想一想,小心受骗(板书课题)。
2、讨论:她该怎么办?
展示主题图。
师:一天,文文背着书包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陌生的阿姨,她对文文说:“文文,你妈妈出车祸了,赶快跟我去医院吧!”
三、复习巩固,加强辨析。
展示教材17页主题图。为了防止受骗,我们来一起“吃”一顿“防骗加强餐”吧!
1、经常和父母说说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
2、学会关注社会问题。
3、不要有贪念。
四、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回家后和父母交流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防骗,并将与父母沟通的意见写下来,回校后与同学交流一下。
作业布置
教学板书
如果你是文文,你会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小组内选出最周全的办法,全班交流。
3、现实生活中的陷阱。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现在请你们来总结一下:
那些同学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我们作为小学生,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可能的陷阱,该怎么办呢?
不上当受骗教案
让校园更美好教学目标: 1、通过校园扫描、“寻找小文明细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关心校园的情感,培养学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态度。
2、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养成时时处处关注校园、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行为与习惯。
3、激励学生尝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用自己行动让校园更美好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调查表 2、校园存在问题的图片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淘教案网):活动一:校园扫描,激起学生对校园生活探究的学习兴趣。
1、说一说,议一议。
师:我们在濮小学习近2年了,学校的名字会写吗?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生交流、汇报。
2、利用图片,学生提出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空间,提出一个或几个熟悉的话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典型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的积累提供了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活动二:校园小调查,引导学生多方式、多角度收集资料。
1、发动学生用自己的慧眼,捕捉校园文明细节,寻找存在着的问题。
2、设计调查表,作好记录。
3、学生自由汇报“校园小调查”的情况。
(可以是图片、照片、漫画、诗篇等) 4、教师参与学生调查的汇报、交流。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校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放开手脚,通过拍照、访谈、录像、画漫画等自己乐于参与的方式去熟悉生活环境、体验生活情趣、感受内在价值。
教师也和学生一起观察交流,对调查时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平等对话。
)活动三:金点子行动,让学生学着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1、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好的方面,也看到一些不足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 2、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非常明白大家的意思,就是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让我们的校园更美!那么就让我们行动起来,看看谁的金点子又多又好。
3、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校园小调查”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商议“改进小建议”。
4、“金点子行动”大碰撞。
谨防上当,遇险不惊教案
掌握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方法。
难点
注意防范熟人侵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小小讨论会:
(1)你在生活中曾获得过哪些陌生人的帮助?
(2)你曾经遇到过居心不良的陌生人吗?
2、导入语:每天都会有许多陌生人走进我们的生活。陌生,也许是熟悉的开始,让我们认识新朋友,收获快乐;也许是危险的序幕,让我们身陷险境……生活中总是好人多,但也有一些坏人。我们要学会辨别,多一分警惕和机智。
课堂小结
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都要保持警惕。
总结提升
板书
谨防上当,遇险不惊 第一课时
1、谨防陌生人
2、警惕熟人施害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谨防上当,遇险不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谨防上当,遇险不惊 第一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ຫໍສະໝຸດ 年级三年级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保护自己。
2、能力目标:掌握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正确方法。
3、知识目标:正确认识陌生人,提高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学会正确地和陌生人打交道,同时要警惕熟人。
(2)你有信心保护好你自己,不会上当受骗吗?
5、试一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会怎么做?
(1)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2)不给陌生人开门。
(3)不跟陌生人走。
6、小组讨论:和陌生人交往,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小组讨论一下,遇到下面的情况可以怎样做呢?
7、和陌生人交往要牢记。
8、大数据: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你有什么感想?
思考、讨论。
通过以学生经验为基础的讨论和分享,加深学生对陌生人的认识。
“不要上当受骗”课堂实录
“不要上当受骗”课堂实录作者:翟慎娟来源:《中国德育》2020年第15期本文系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保证自身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面对陌生人时有一定的警惕性,初步形成防骗、防拐、防性侵的意识。
2.让学生在热爱生活的前提下,有警惕意识地和陌生人交往,遇到诱惑或骗局时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能够分辨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3.让学生知道被陌生人拐骗或被害时一些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学习单、红绿牌等。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听一听,树立安全意识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的朋友圈被一个叫梅姨的人刷屏了。
(课件出示朋友圈截屏的图片。
)我看到好多同学的爸爸妈妈也都在转发。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叫梅姨的人呢?生:我记得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叫梅姨的人把小孩带到山里,不给他喝水、吃饭,等爸爸妈妈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死了。
生: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上面写着有个叫梅姨的人把小孩拐卖了。
师:那么这个梅姨到底是做什么的呢?为什么大家都在找她?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
(播放关于梅姨的新闻视频。
)原来,梅姨是一个人贩子,专门拐卖儿童。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这些被拐走的孩子,他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结果呢?生:他们可能会挨饿。
生:他们可能会被卖给其他没有孩子的家庭。
生:他们的生命可能会有危险。
(课件出示图片。
)师:就像大家说的,这些被拐卖的孩子,有的可能会被卖给其他没有孩子的家庭;有的可能会被逼迫上街乞讨、卖艺;还有的可能会落入坏人手里,被坏人利用去做坏事。
不管是哪种情况,他们还能像我们这样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生:不能。
师:他们还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吗?生:不能。
师:是啊,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成了一种奢望。
他们再也享受不到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的幸福和快乐。
大家有没有想过,他们的爸爸妈妈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生:着急。
警惕骗子的套路——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警惕骗子的套路——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骗子的存在无处不在,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我们进行欺诈。
现在,我们需要学会了解他们使用的套路,从而防止被骗。
在小学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学会认识骗子的手法和技巧,了解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第一部分:认识骗子在开始学习骗子的套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他们。
在小学二年级的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骗子的特点。
1.骗子往往伪装成诚实善良的人。
他们可能会给人留下热心、亲切的印象,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让受害者信任。
2.骗子非常善于利用人们的弱点。
他们会针对我们的一些方面来进行欺骗,比如说我们的恐惧、贪婪或者是好奇心。
3.骗子很多时候仿佛是高超的演员。
他们把自己塑造成无懈可击的形象,并用高明的表演能力欺骗人们。
第二部分:防范骗子的套路学生们在了解了骗子的基本特点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到如何避免上当受骗了。
1.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
骗子往往通过获取受害者的信息来进行诈骗,我们需要时刻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地透露出去。
2.了解常见的骗局。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骗局,从而对熟悉套路,提前做好自我防范。
3.切勿轻信陌生人。
不认识的人叫你帮忙,或者主动伸出援手,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他人的好意。
4.保持冷静和理智。
发现不对劲的时候,保持冷静,谨慎判断,不要轻易送上自己的财产。
第三部分:小学生的防骗实践除了了解如何防范骗子套路,我们还可以在底层课堂上,加入一些实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1.开展“骗子追捕”小游戏。
老师可以布置一个类似于“受害者挽救计划”的活动,让学生扮演“警方”,通过追踪、抓捕、审问等环节学习防骗技巧。
2.观看骗子诈骗的视频案例。
通过播放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可以亲眼看到骗子的行为和手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防骗意识。
3.口头演讲和写作练习。
让学生从当今社会中已发生的骗局中选择一个进行阐述和分析,实际借鉴防骗技巧。
三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制-上册-[教学设计]第9课-第2课时-不要上当受骗
第2课时不要上当受骗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分辨能力,不要轻信陌生人。
2.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能够对危险作出判断。
3.懂得对陌生人抱有警惕之心,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避免危险。
教学重点1.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分辨能力,不要轻信陌生人。
2.能够使用恰当的方式保护自己,能够对危险做出判断。
教学难点懂得对陌生人抱有警惕之心,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避免危险。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独自在家时不要给陌生人开门,遇到偷盗事件要沉着冷静,正确拨打“110”报警电话。
那么,我们在外面遇到陌生人时,应该怎样防止上当受骗呢?二、探究学习探究:不要上当受骗师:我们年龄小,分辨力还不强,如果防范意识不够,一些居心不良的人就会钻空子。
1.不要轻信陌生人(1)出示教材第64页“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故事,请学生阅读。
(2)思考:吴华失去了哪些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机会?预设:生1:吴华没有及时给妈妈打电话,问问是不是真的受伤了。
生2:吴华没有及时向爸爸确认情况。
生3:吴华没有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失去了识破骗局的机会。
生4:吴华和这位阿姨刚见面时,就不应该理她,更不应该轻易相信她的话。
(3)假如吴华上车之后,发现自己被骗了,替吴华想一想,这时如何做才是安全、明智的?预设:生1:吴华可以假装想上厕所,实在坚持不住了,这样可以跑下车去求救。
生2:吴华可以假装肚子疼要吐,在人多的地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4)总结上当受骗后的脱险方法。
2.如何面对陌生人师: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1)出示教材第65页“我该怎么办”中的组图,请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图中同学的做法是否合适并说明理由。
预设:图一:生1:我认为红红的做法不合适。
邻座奶奶看着很友善,不像是坏人,红红不应该拒绝。
生2:我认为红红没有拿邻座奶奶递来的饮料的做法非常对,但红红不应该保持沉默,而是有礼貌地拒绝。
三下24《防止上当受骗》心理健康教学设计
《防止上当受骗》心理健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对诈骗行为的警惕性和敏感性,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诚实守信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石,而防范诈骗是维护自身权益和社会和谐的必要举措。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诈骗手段的类型、特点和运作方式,如网络诈骗、电信诈骗、街头诈骗等。
2. 掌握识别诈骗行为的关键方法和技巧,如核实信息来源、分析利益诱惑、观察对方言行举止等,并学会在遭遇诈骗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及时报警、保留证据、寻求帮助等。
(三)核心素养目标1.信息辨析素养:培养学生对各类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准确辨析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识别出诈骗信息,避免陷入骗局。
2.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诈骗诱惑或疑似诈骗情境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克服恐惧、贪婪、轻信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在遭遇诈骗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迅速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积极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4.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对诈骗现象的深入了解和防范方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诈骗行为的多样性和危害性,提高对诈骗的防范意识。
2. 详细介绍常见诈骗手段的特征和识别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各类诈骗行为。
(二)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防范方法,有效识别和抵御各种隐蔽性强、变化多端的诈骗手段。
2. 培养学生在面对诈骗时不仅能够保护自己,还能积极提醒和帮助他人避免上当受骗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四、教学准备1. 收集大量与各类诈骗案例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如网络诈骗中虚假购物网站的页面截图、电信诈骗的通话录音、街头诈骗的监控视频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新课标】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心中的“110”》教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心中的“110”》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情的发展随机应变,找机会向周围的人求救。
6.图片+文本学习:不要轻信陌生人7.文本学习:虎口脱险(1).保持冷静,不要让对方发现你的异样。
(2).寻找机会,借口上厕所等方式,找到合适的地点下车(不要在荒山野岭下车)。
(3)寻求可靠的大人的帮助,并及时报警。
8.文本学习:吴华的事情给我们一个启示:平时大人们总是叮嘱我们不要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而刚才画面中的骗子并不是用动听的语言来哄骗吴华,而是利用我们小孩子爱母心切的心理来骗取吴华的信任,进而把吴华骗走。
9.图片学习:被拐儿童悲惨现状10.图片学习:被拐儿童的父母11.素材:爸爸妈妈我要回家教学环节二:要有自我保护意识1.图片+文本学习:宝贝回家寻子网()是隶属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公益网站,是已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民间志愿者组织,是独具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非营利社会公益团体!2.图片+文本学习:机智的小美一次周末,小美上完舞蹈课后,去路边的精品屋买自己想要的发卡......3. 文本学习: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4.文本学习: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图片学习图片学习观看视频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学习文本通过情景模拟和事例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当中,掌握脱险的方法。
尽管有脱险方法,但是不一定百分百成功,所以,重点提醒学生防患于未然,不要轻信陌生人,避免后面发生的危险。
被拐孩子的悲惨生活。
他们的父母,因为失去孩子生活变得痛苦不堪;他们不惜花重金寻找自己的孩子,虽然希望很渺茫,但他们依然不会放弃寻找......知道宝贝回家寻子网。
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都当我该怎么办当陌生人来到我们身边,怎样的交往才更好,下面同学做得合适吗?说说你的理由。
防骗知识普及——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近年来,网络骗局层出不穷,甚至已经深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
为了让孩子们能够避免被骗,我们需要在小学教育中普及防骗知识。
本次课程,我们将为小学二年级学生们带来关于防骗知识的普及,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识别和防范网络骗局,不让自己受骗上当。
第一节课:防骗基础知识我们需要向小学二年级学生们普及一些基础的防骗知识。
在网络上,骗子们往往利用各种手段来欺骗可爱的孩子们,例如号称有特殊能力的网上游戏、大惊小怪的外挂、各种诱人的赠品和优惠等等。
这些看似无害的事情背后,却存在着很多诈骗和欺骗的可能。
我们需要告诉小学生们“鱼钩”和“鱼饵”的概念。
骗子们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套路来“鱼钓”孩子们,例如成千上万的金币、强大的武器、超级英雄的能力等等。
这些被称为“鱼饵”,旨在引诱孩子们上钩受骗。
一旦孩子们咬住“鱼饵”,骗子们就会以各种方式诈骗和欺骗孩子们的钱财和信任。
我们要告诉学生们如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要保持警觉,不要随意奉承、轻信陌生人发来的邮件、消息或电话,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向父母、老师进行咨询。
还要注重隐私保护,注意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例如真实姓名、学校、住址等等。
第二节课:识别骗局的方法除了强化防骗基础知识,我们还需要向小学生们介绍如何识别网络骗局。
学生们需要认识到,骗子们不断改变手段,诈骗方式也与日俱增,要做到防骗就必须学会识别骗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们更好地识别骗局:1.警惕不必要的网上游戏和应用:学生们好玩的心理往往会让他们忽略游戏应用的安全性。
有些游戏中藏着病毒或恶意软件,会危及设备的安全和私人信息的保护。
教育孩子们要选择官方型号的应用商店,避免通过非官方途径下载软件,以免下沉色情、病毒等不良网站或软件。
2.警惕奇怪的网页弹窗和广告:有些不法分子在一些网站上设置奇怪的弹窗和广告,触及到这些弹窗和广告都会有严重的风险。
教育学生们要注意弹窗和广告的内容,识别和拒绝来自非正常渠道的信息。
3.警惕违规交易:小学生想在网上买、卖东西是很正常的,但在交易之前要学会保持警觉。
不上当受骗(小学德育教案)
不上当受骗(小学德育教案)第一篇:不上当受骗(小学德育教案)[不上当受骗(小学德育教案)]不上当受骗教学目标认识: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不上当受骗(小学德育教案)。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
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
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
更具有真实感。
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
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育过程: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
“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
”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
思品教案-不上当受骗
思品教案-不上当受骗教案主题:如何避免上当受骗教案目标:1. 了解常见的骗局和诈骗手段;2. 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骗局的能力;3. 提升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4. 培养学生谨慎和警惕的态度。
教学步骤和内容: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忆并列举一些常见的骗局或诈骗手段。
2. 引导学生讨论骗局和诈骗手段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
二、学习识别骗局(15分钟)1. 教师介绍常见的骗局和诈骗手段,如网络诈骗、电话诈骗、传销等。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骗局或诈骗手段,演示该骗局或诈骗手段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学生展示演示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个人信息保护(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信息的价值和重要性。
2. 解释学生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的危害和后果。
3. 提示学生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和方法,如不随便泄露、不轻易信任陌生人等。
四、警惕态度和行为(10分钟)1. 引导学生理解非法骗取他人财产的行为是违法的。
2. 提示学生保持警惕和谨慎,不轻易相信陌生人或陌生网站。
3. 引导学生意识到法律保护和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1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骗局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诈骗手段和应对方法。
2. 让学生分享自己或周围人的上当受骗经历,并讨论如何避免和应对类似情况。
六、总结和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始终保持警惕和谨慎的态度。
2.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方法和知识,强调保护个人信息和避免上当受骗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骗局和诈骗案例的电影、纪录片或新闻报道,加深他们对骗局和诈骗手段的理解和认识。
2. 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在遇到骗局或诈骗时采取正确的行动和求助方式。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骗局和诈骗手段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提出预防骗局方法的能力。
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不上当受骗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的情况,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的情况,如:虚假广告、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等。
2. 讨论如何辨别是非,拒绝不良诱惑,保护自己的方法。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的情况。
2. 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上当受骗的危害。
2.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不良诱惑时,能够主动拒绝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的情况。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保护自己。
六、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真实的上当受骗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教学视频:寻找相关教学视频,用于情景模拟环节。
3. 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用于展示的道具,如手机、电脑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真实的上当受骗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受害者上当受骗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上当受骗的危害。
3. 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情况,引导学生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辨别是非,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上当受骗。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哪些环节学生反应良好,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九、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上当受骗情况?是如何应对的?2. 让学生绘制一幅海报,主题是“不上当受骗”,用以宣传和提高同学们的防范意识。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6课《谨防上当,遇险不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6课《谨防上当,遇险不惊》(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谨防上当,遇险不惊》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6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上当受骗,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和安全隐患,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安全隐患,他们可能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对上当受骗和遇险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能够全面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社会现象和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自我保护。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长、老师沟通,寻求帮助,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和安全隐患,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遇到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不惊慌失措,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自我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和案例,制作PPT或黑板报。
2.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教学道具,如安全帽、急救包等,用于实际操作演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上你的当》教案与反思
《不上你的当》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欺诈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遵守社会规范,做一个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人。
二、教学内容:1. 分析生活中的常见欺诈行为及特点。
2. 学习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3. 讨论如何遵守社会规范,预防上当受骗。
4. 案例分享与反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欺诈行为,学会自我保护方法,提高防范意识。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欺诈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准备教案与反思模板,方便学生记录学习心得。
【教学案例】:简要介绍一个欺诈案例,让学生了解欺诈行为的特点。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欺诈行为的危害。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不泄露个人信息、拒绝不合理的请求等。
【讨论与反思】: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上当受骗,培养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欺诈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欺诈行为的特点和危害。
3. 自我保护方法学习:讲解与陌生人交流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不泄露个人信息、拒绝不合理的请求等。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预防上当受骗,培养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可能遇到的欺诈行为,并说明如何避免。
2. 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的自我保护方法及其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欺诈行为的认识程度。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6课《谨防上当,遇险不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6课《谨防上当,遇险不惊》(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谨防上当,遇险不惊”,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上当受骗,以及在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措施。
内容主要包括:识别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学会寻求帮助,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遇到危险时,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些简单的诈骗手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实例来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在遇到危险时,他们往往因为害怕而无法保持冷静,因此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应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高防范意识。
2.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3.遇到危险时,能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学会寻求帮助,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2.难点:让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能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各种诈骗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应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诈骗案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3.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应对诈骗,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诈骗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3.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诈骗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如电话诈骗、网络购物诈骗等,让学生了解并提高防范意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诈骗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应对。
4.巩固(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学到的防范诈骗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在遇到危险时,如何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在遇到危险时,要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五课防止上当受骗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五课防
止上当受骗
一、教学目的
同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社会上的骗子常常把魔爪伸向少年儿童,他们利用物质引诱、谎言欺骗等办法使涉世不深的少年儿童信以为真,从而上当受骗。
我们要警惕那些披着人皮的狼,警惕那些伪装和狡猾的狐狸。
今天,我们就学新的一课《防止上当受骗》
(二)学文明理
1、教师读一遍课文,启发同学思考。
A、毛毛家为什么被盗?
B、从毛毛家被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
教师小结:通过毛毛家被盗,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对于陌生人,我们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能告诉他家里的情况。
接着,导入[咨询台]里边的内容。
师:遇到陌生人,我们怎么才能不上当受骗呢?
(三)活动明理
1、演一演
通过对剧中人物假警察、小强和旁白的扮演让学生体会。
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不上当受骗
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不上当受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的情况,提高防范意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观念,做到诚实守信。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范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教育学生正确辨别是非,避免上当受骗。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上当受骗的情况,提高防范意识。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是非,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模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上当受骗场景,让学生学会应对方法。
五、教学内容1. 案例分析:讲解一些典型的上当受骗案例,让学生了解骗子的常见手段,提高防范意识。
2.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上当受骗情况,共同分析原因,学会辨别是非。
3. 情境模拟:设置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上当受骗的过程,学会应对方法。
4. 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我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或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案例分析:讲述一个或几个真实的上当受骗案例,让学生了解骗子的常见手段。
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上当受骗情况,共同分析原因。
4. 情境模拟:设置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上当受骗的过程。
5. 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七、互动环节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避免上当受骗。
2. 分享心得: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防止上当受骗》教案
通过本次教学,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防范诈骗的方法和应对策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辨别诈骗信息、保护个人信息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防止上当受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识别网络诈骗信息的基本原理。
二、核心素养目标
《防止上当受骗》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法治意识,使其认识到法律对防范诈骗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法规;2.提高学生社会素养,学会辨别真伪,具备防范诈骗的基本能力;3.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面对上当受骗的情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应对;4.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意识到防范诈骗不仅是个人责任,还应当关爱他人,共同维护社会安全。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能够积极思考、交流。但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误区。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操作前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操作要领。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需要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引导,适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帮助学生聚焦主题,提高讨论质量。
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册谨防上当-遇险不惊教学设计(简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制三年级上册16<<谨防上当,遇险不惊>>教学设计教师:石龙小学文永祥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是生存危机教育中有关与人交往的安全防范知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达到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平安健康的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当今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小学生警惕性差,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很容易上当受骗甚至遭受绑架。
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这就需要老师与家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1.感受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2.知道日常生活中和陌生人交往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具有区分善恶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
3.知道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危害少年儿童的事例,学会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和陌生人交往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具有区分善恶的能力,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难点认识不法分子诱骗、欺诈少年儿童的手段,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假、善恶。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面对陌生人”自护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基本的教学思路。
收集相关的资料、视频,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引导学生谈话,看视频后回答问题。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出示课题:谨防上当二、遭遇陌生人(一)陌生人有好人也有坏人,怎样辨别好人与坏人?1.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第64页的两幅插图先自主学习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我和陌生小男孩玩的时候做到了什么?(2)你觉得什么原因导致芳芳家中失窃吗?(3)为什么第一幅图的小男孩没有上当受骗玩得很开心?第二幅图的芳芳却上当受骗了?(4)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经验?2.看丢丢的故事,边看边思考:(1)丢丢为什么遭绑架?(2)如果你是丢丢,你该怎么做?分小组讨论交流以上两个问题后汇报教师小结:(二)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1.情景剧表演(1)不吃陌生人的东西;(2)不给陌生人开门,(3)不给陌生人带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政治标准教材
小学政治:不上当受骗(教学方
案)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政治:不上当受骗(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建议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热爱生命”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本课属“热爱生命”教育,这方面内容很多,中高年级还有“爱护身体,积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等内容,逐步拓宽、加深。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张明十分机智地摆脱坏人的纠缠。
第二部分,讲述张明立即把遇到坏人的事告诉妈妈。
第三部分,讲述张明再次发现坏人后,立即向老师报告,民警很快抓住了坏人。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中应该讲清以下几个问题。
1.要提防坏,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遇事要主动向家长汇报,求得家长的帮助。
3.提高警惕,发现坏人报告老师。
教法建议
1 为了使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
具体操作步骤见“探究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警惕性,防止上当受骗。
2 可以讲故事进行导入,并设置环节、增加悬念,让学生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加深记忆。
3 在讲上当受骗的实例时,最好播放一些已有的实例录像,音频或图片。
更具有真实感。
4 在讲解遇见具体事情该怎么办时,让学生自己说并表演,老师给予归纳和补充。
有利于学生学以至用。
教学设计示例
十二
教学目标
认识:
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情感:
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
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
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
一、播放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或播放录音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
“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
”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
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
出示图片1或放录像《被骗的三个学生》(录像可根据情节自行拍摄)
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回答
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
(参见扩展资料)
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呢?
板书: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
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不轻信别人的话。
5、找警察叔叔帮忙。
6、大声的喊叫等。
)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演示课件(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提问:
(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
(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
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板书: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大声呼救告诉家长
教师继续演示课件(课文第4自然段内容)
5.教师提问:
(1)张明遇到的陌生人是什么人?
(2)张明是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6.教师小结:
张明遇到的是一个坏人,他把看到坏人的事告诉了老师,老师与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抓住了坏人。
(告诉老师报警)
7.教师提问:
民警叔叔和老师是怎么夸奖张明的?
8.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板书:提高警惕
播放儿歌并讲解:不轻信不贪小
遇事情要动脑
提高警惕不上当
安全自护记得牢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
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 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
(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 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
3. 师生共同表演。
4. 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
5. 教师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
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
(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请学生进行拔“110”报警电话的模拟活动。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板书设计:十二
提高警惕
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给陌生人开门
大声呼救告诉家长、老师报警
探究活动
活动名称:看谁最机智
活动目的:检验学生课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懂得只有提高警惕性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步骤:
1.在课间,教师找一位本班学生不认识的人,用各类手段骗学生跟他走,看学生反映如何?一定要录像。
(找六、七个学生进行实验)
2.课上,播放录像,分别对警惕性高或低的学生进行采访,让他们谈谈当时的想法。
3.教师总结整个活动。
(提醒学生平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
4.活动提示:
活动前不要告诉学生,实验结果才真实。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