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
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
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篇1试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新中国成立至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再转变为老年型。
199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到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22亿,达到16.1%,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问题与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绝对规模大。
预计老年人口2025年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全球老年人口的1/4。
二是发展速度快。
2000—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升到22%,上升12个百分点,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升到34%,上升24个百分点,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5倍。
三是高龄化显著。
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是2010年的5倍,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总量的1/4,高龄化现象历史上少有。
四是发展不均衡。
受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城乡流动影响,本世纪农村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差值最高的2033年达到13.4个百分点。
社会总抚养比已经超过50%,到本世纪中叶将翻一番达到100%。
届时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抚养70个老年人口和30个少儿人口。
加之,中国老年人口长寿不健康现象突出。
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属于比较典型的“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持续”:一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人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都离不开基本的人口。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篇1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成都市经济的影响1.研究意义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一个地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生育率、死亡率陆续下降带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所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成都市人口老龄化不仅呈加速发展趋势,还呈现出高龄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对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加深刻。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首先掀起了对老龄化研究的序幕的是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法国,是由于成为西欧国家中生育率持续下降老化最显著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研究最早一般是从老年人口群体特征的现状探讨为出发点,针对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如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主要是研究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后来的人口老龄化理论。
其中首次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概念的是在Pearl(1940)发表了《人口的老龄化》一文中。
而从经济学角度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兴起是从二战以后。
1956年,联合国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文中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研究老龄化其实开始得很早,我国两千年前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是研究人的衰老和抗衰老问题的老年学说。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国内对老人问题的研究逐步加强。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主流之一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学为基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老年社会学作为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异军突起。
老年社会学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老年社会学主要是研究同社会学的联系。
当今老龄问题研究的主流是“积极老龄化”问题。
3.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现状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素质问题论文
人口素质问题论文当前,人口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主要因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素质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素质问题论文篇1浅谈21世纪的中国人口素质问题关于“人口素质”的内涵,早期人口学者张纯元在其著作《人口理论教程》中表达为“人口质量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此后,人口学者穆光宗认为人口素质,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
较高的人口素质,一般总是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和组合,同时也会产生较强的社会功能和较为积极的影响力。
可见,人口素质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和一定社会制度下,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客观条件和能力。
从其外延方面看,有“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
1988年学者陈剑提出“两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由身体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组成。
“三要素”说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一、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进入21世纪后,虽然中国的人口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然差距较大。
立足“两要素”说,本文对中国人口素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身体素质较差1.人口预期寿命不够长。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逐步增加,男性与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随之逐渐增长(见表1)。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2004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比世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67.3岁,仅高出4.1岁;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平均预期寿命63.5岁,高出7.9岁。
但是比加拿大的79.8岁,低了8.4岁;比日本的81.8岁,低了10.4岁。
2.婴儿死亡率较高。
1990年后,中国婴儿死亡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其中1990年为38‰、2000年为33‰、2004年为26‰。
与世界平均婴儿死亡率相比,1990年中国低25.9个千分点,2000年低24.6个千分点,2004年低28.1个千分点。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重要问题之一。
世界人口众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给粮食的供给、科技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人口结构变动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党的提出,要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民也加入了民工潮,大量输出了剩余劳动力。
经过20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西部地区也呈现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现象,导致农村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农业后继无人,农村无活力等新“三农”问题;也发生了耕地弃耕现象,造成土地浪费和环境恶化、农业生产的副业化等严重后果。
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所产生的障碍及挑战不容忽视。
而针对民族地区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所以本文以科左后旗花灯嘎查为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妇女化”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科左后旗人口结构变动分析科左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辖12个苏木镇,4个农牧场辖,有455个嘎查,蒙古族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本文拟选取的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总户数为183户,总人口为667人,是纯蒙古族聚居村,也是典型的民族地区自然村,所以选其为调研对象,分别对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就业结构及文化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
1、年龄及性别结构本文根据科尔沁左翼后旗花灯嘎查人口年龄结构将年龄进行分段,并对花灯嘎查从1999年到目前为止近十五年内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进行了详细调查。
如图1所示,2014年花灯嘎查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1999年有很大幅度的下降,占总人口的10.64%;15―64岁之间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77.66%;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1.7%,较1999年增长了5%。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参考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参考篇1浅谈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采取的措施,在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性别比问题依然严峻,人口比例失衡,已经是全国性的问题。
必须在立法、新型生育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在全社会摒弃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现状及其原因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反映的是出生时男婴和女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即每出生百名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数量。
按照国际上长期观察的结果,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相对稳定,男女性别比例应在102-107之间浮动,此时应被视为出生婴儿性别均衡,也就是一个正常值域。
(一)性别结构现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成功事实了计划生育政策为控制世界人口增长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在生育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例差却在迅速上升。
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例,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不断的攀升,长期居高不下。
尽管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徘徊在117左右的高位,仍然属于失衡的状况下,这种失衡未来可能会导致未来婚龄女性的短缺,形成婚姻挤压,从而影响社会的安定并打乱现有的婚姻秩序,甚至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社会问题。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对男性的性别偏好在当今社会依然有其现实基础。
尽管历史上女权运动对此多有批判,但仍然无法彻底改变这些男女不平等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人口性别比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计划生育制度的约束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在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下,生育数量的减少导致生儿子机会的减少,以至于生育观念很难发生根本性转变,想要男孩的父母丢弃女孩,进行产前性别选择和人工流产。
【精编范文】中国人口问题的论文word版本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人口问题的论文篇一:形策论文(中国人口问题)摘要: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秩序和政治格局急剧变化,人口与发展进一步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为解决人口问题而全面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然而近两个世纪的人口剧增以及因不加规划、节制的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导致的资源危机,使得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重点分析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及解决措施。
关键字:中国人口问题现状计划生育对策一、中国人口问题现状1、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201X年底,我国总人口(不含香港、澳门与台湾)为12.7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2%。
虽然全面开展的计划生育政策成果显著,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降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几年每年的人口净增长量仍保持在1300万左右。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我国人口可达到15-16亿。
巨大的人口数量,必定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巨大的压力。
2、人口素质普遍偏低近几年,我国人口的总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身体素质方面,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约有5500万残疾人,平均每20个人中就有一名残疾人。
身体素质的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文化素质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智慧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口只能适应半机械的劳动生产,能够适应大机器生产的人口少之又少,且技术层面低,能够进行现代化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更为匮乏。
在严重的人口问题的重压下,它对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是长期和直接的。
高中作文范文如何正确看待人口问题
高中作文范文如何正确看待人口问题高中作文范文:如何正确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牵涉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正确看待人口问题,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正确看待人口问题。
一、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增长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生育率的提高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婴儿的存活率增加,鼓励生育的政策也对人口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其次,延长寿命和降低死亡率也是人口增长的因素。
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们能够更长寿,同时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了死亡率。
此外,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因素等也对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影响。
二、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增长增加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人口增长对经济活动具有积极的影响。
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市场的扩大,消费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人口增长也给资源环境带来了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土地、水资源的需求增加,环境污染的压力也增大。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对于保护环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正确的应对措施正确看待人口的增长,需要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人口规划和管理,出台合理的生育政策。
通过提供相关的政策和服务,引导人们理性生育,优化人口结构。
其次,要加强对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应对人口增长的重要途径。
四、总结在正确看待人口问题方面,我们需要客观认识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增长不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正确应对人口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从生育政策、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上是高中作文范文,通过探讨人口增长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启发读者正确看待人口问题,并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论中国的人口问题
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人口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性别失衡三个方面探讨中国的人口问题,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中国的人口增长问题源于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人口增长速度,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
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中国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明显的老龄化趋势,劳动力供给短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另一方面,计划生育政策也导致了孤儿、独生子女和孤寡老人的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心理和经济的负担。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近年来逐渐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旨在提高出生率,缓解劳动力供给短缺和老龄化问题。
然而,制度和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有待观察。
二、老龄化问题中国是一个老龄化社会的正在崛起的国家。
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到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会超过3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30%以上。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养老金和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老龄人口的增加也给家庭带来了负担,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来照顾和养老。
此外,老龄化还导致了劳动力的减少,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性别失衡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还体现在性别失衡方面。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的思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导致了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
男性人口远远超过女性人口,尤其在农村地区更加明显。
这给社会稳定和婚姻家庭构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性别失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多重影响。
首先,由于男性远远超过女性,导致了大量男性找不到伴侣,造成了婚姻市场的紧张和婚恋观念的改变。
其次,性别失衡也加剧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因为男性寿命相对较短,导致了老年男性人口的增加。
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进入二十一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
基于我国实行了三十年多的计划生育的国情,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篇1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摘要:老龄化作为21世纪人口的主要特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所以我们要通过对老龄化的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对策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虽然老龄化是21世纪的全球性问题,但中国尤为严重。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老龄化现状的分析提出解决的对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1、老年人口基数大。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00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881万,相当于印度的2倍,美国的2.5倍左右,比西欧各国老龄人口的总和还多。
预计到2020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65亿,约占总人口的16%。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人口再生产属于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年龄结构非常年轻,结构变动趋势不明显。
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卫生、医疗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前期,生育率不降反升,死亡率迅猛下降,使中国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年龄结构趋向年轻。
从70 年代开始,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生育率开始下降,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发生了转向,从趋向年轻变为趋向年老。
之后,随着生育率的进一步降低,老龄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
3、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的人口分布不平衡,老龄化程度差异也较大。
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1. 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的影响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相关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因此,各国政府和决策者需要高度重视人口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应对。
首先,人口数量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形势。
过多或过少的人口数量都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
过多的人口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就业问题等,而过少的人口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市场萎缩和老龄化等。
因此,政府需要根据国情制定恰当的人口政策,合理控制人口数量,以维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人口结构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人口结构涉及到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就业状况等因素。
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国家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年龄结构影响着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而性别结构则关系到社会平等和家庭责任分工等问题。
政府需要通过相关政策来引导和调整人口结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均衡。
此外,人口分布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人口的集中分布会引发城市化、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而人口的分散则可能导致地区的边远化、基础设施不足等。
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城乡一体化政策,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以提高区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和社会公平性。
综上所述,人口问题对形势与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以引导和调整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2. 人口问题挑战与政府应对之道人口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之一,也是一个影响国家形势与政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各国政府需要制定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来应对这一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养老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障的水平,鼓励个人和家庭适当储蓄,以应对老年人口的增加。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
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30年来,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人口问题仍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免费范文篇1浅析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在此前的三十年里,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享受到了人口红利。
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是中国社会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下的中国人口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预计在21世纪上半叶,将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和老年人口高峰。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由金字塔形向倒金字塔形逐渐转变,总抚养比越高,人口红利越低。
而伴随抚养比的上升,全社会用来抚养的压力增加,GDP构成中消费率上升,储蓄率降低,投资高速减少,进而降低经济的速度发展甚至阻碍经济常规发展。
人口红利消失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挑战。
一、问题引出与分析(一)年轻人数量减少引起的内需减少从表面上看,与老年人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在消费的欲望和消费能力更强,这也就意味着,当我国当代的年轻人的数量在不断下降,年轻人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低的时候,我国的内需也就越来越弱。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我们会发现,当今的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换句话说,我国面临的最大的经济问题不在于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而在于如何解决内需不足、消化已有产能上。
从理论上分析,根据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每个个体都可以平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不会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当人们在进入壮年和中年之后,由于收入日益增加,这时收入就会大于消费,而此时,虽然青壮年的收入增加了,但是同时也会偿还在青年时期欠下的债务,更重要的是可以积蓄钱财以备养老。
政府一再强调提振内需,可是却没看到内需不是靠短期政策可以提振的,那是由长期的人口趋势所决定的。
浅论我国的人口问题
浅论我国的人口问题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妨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人口问题是我国当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解决人口问题不仅仅是要抓好计划生育,而且也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人民素质问题以及人民的基本需要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论点。
(一)人口增长问题虽然现阶段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控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人口依然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东西部人口出生率的差异。
早在1982年的时候,西部人口约为2.88亿,而1990年,西部人口增加到了3.23亿。
导致西部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为:1妇女的生育率高。
西部比较落后,不少少数民族在其传统文化里有早婚早育的风俗习惯,这就导致代数更迭期大为延长,“四世同堂”的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少数民族实施计划生育时间比较晚,国家政策上比较宽松,所以妇女的生育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多子多福”的影向,西部大多数人不仅追求生育的数量,而且也追求生育的性别,养儿防老“几乎是人们的共识,由此,超生,滥生的现象普遍,导致西部人口急剧膨胀。
2经济文化落后。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物质条件差,加上陈旧的婚姻习俗等,因此文化素质比较低,他们大多数对于生育没有什么认识,只是觉得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
落后的经济文化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加上人口得增多,普遍素质得不到提高,因此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人口持续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大量植被被破坏,土地沙漠化加剧等,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给人们生存带来了威胁。
东部由于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其人口出生率和全国平均水平大致持平,但由于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我国人口依然保持较大幅度的增加。
人口数量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
我国国民总收入(GDP)已达世界第二,但人均水平却排在世界一百多位后:我国矿产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
关于形势与政策人口问题论文【九篇】如今,世界人口规模已达77亿,这给地球环境、资源和经济带来了诸多挑战。
公平分配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特别是在世界人口高速增长的今天,探讨如何应对人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人口增长是形势与政策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人口的增长速度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深刻的影响。
过高的人口增长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自然资源短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
因此,人口问题必须得以解决,否则会给世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其次,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政策的支持。
政策应该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控制人口增长,另一方面是为人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控制人口增长包括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其他措施,如提高教育水平和医疗保健水平,以及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一系列计划,鼓励婚姻和家庭等社会价值观念。
第三,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全球化的视角。
虽然每个国家的人口问题不尽相同,但是所有国家都受到了全球性的影响。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增长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协作,共同应对人口问题的挑战,从而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最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实现人口问题的可持续发展。
这需要政府采取协调、综合的措施,将人口问题的解决纳入到整个社会发展的计划中,进一步加强人口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每个人也应该增强个人意识,掌握科学知识,从自身做起,为解决人口问题作出努力。
总之,形势与政策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在探求和解决中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努力。
通过全球协作,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完善,人类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未来。
中 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2024论文《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2024 论文》一、引言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生育率的下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一)老年人口规模庞大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 2023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 28 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 20%。
预计到 2024 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老年人口数量将持续增加。
(二)老龄化速度加快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完成了从年轻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这一过程只用了较短的时间。
(三)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
但随着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地区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四)高龄化趋势凸显不仅老年人口数量增加,高龄老人(80 岁及以上)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
高龄老人往往需要更多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五)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增多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这些老人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
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一)养老负担加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养老金的支付、医疗费用的支出等都将大幅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二)医疗资源紧张老年人是医疗服务的主要需求群体,他们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
人口老龄化导致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而医疗资源的供给相对不足,使得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更加突出。
(三)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下降,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劳动力短缺可能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国人口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问题论文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中国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篇1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问题封建社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很低的。
拿我国来说,从第一次有正式全国人口记录的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开始,到鸦片战争爆发的1840年,1839年间,全国人口从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增到四亿一千二百八十余万,净增三亿五千三百二十余万,每年仅递增0.1%。
鸦片战争后,人口增长也很缓慢,从1840年到1949年的110年间,全国人口从四亿一千二百余万增到五亿四千余万,净增约一亿三千万,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26%(这里和后文列举的旧中国各个时期的人口数字,都不精确,也不全可比。
但借它们来说明各个历史时期人口变化的大致趋势还是可以的。
)。
这就是一般说的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高—高—低类型的人口再生产。
然而,我国封建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只是总括而言。
如果画一条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曲线,就立刻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平滑地缓慢上升,而是具有在一段时期内大起大落和在整个封建时期内作台阶式“跃迁”这样两个特点。
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如两汉、唐、两宋、明、清等)的初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人口的变化呈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另一方面,整个封建时期人口的增长则呈现为台阶式的跃迁。
战国中期的人口可能大约为二千五百万到三千万,这是第一级台阶;从汉到唐,人口似乎没有超过六千万,这是第二级台阶;从北宋后期起,人口大约增长到一亿左右,这是第三级台阶;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短短100年的时间里人口即从一亿多猛增到四亿,随后又陷于发展迟缓的状态,这是第四级台阶。
如果把解放后30年间全国人口从五亿四千余万激增到九亿七千多万,也就是几乎增长一倍的情况也算进去,可以说我国人口已经跃迁到第五级台阶了。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
关于人口问题论文全球人口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世界性难题,人口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老龄化是其两个突出表现。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人口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人口问题论文篇1浅析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亿。
人口老龄化会对家庭结构、养老方式和社会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当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新常态下,正视老龄化,发展和完善老龄事业,实现健康老龄化,这对于我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加快联合国对于老年型社会或老年型国家的定义前后有两个标准:传统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
2012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总量达到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截止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0.1%。
2.我国未富先老特征明显,经济发展压力较大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很低。
根据国家统计局于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万元,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落后于很多国家,我国仍然属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劳动力人口比例持续降低,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压力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3.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城市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农村地区。
浅论我国的人口问题
浅论我国的人口问题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人口总量问题,人口的迅速增加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而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人口政策在实践中更注重对人口的控制。
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即便中国目前的人口总生育率已降至更替水平,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其发展的惰性,中国仍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
人口问题虽对我国经济发展形成了挑战,但整体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仍保有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基本面。
同时,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更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
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
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养老的投入。
投入资金与硬件基础设施,在基层社区中,组织社区集体提供帮助,给社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例如蔬菜、水果等。
完善养老机制。
集社区、个人、家庭、社会合力共同养老,争取社会组织的帮助,形成多元化养老,分散压力。
解决农村人口流向问题,首先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对大部分乡村来说,由于产业不强、交通落后、文化生活匮乏等原因,导致了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人才难引进难留下,乡村无人建设,经济发展缓慢等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而打破恶心循环的关键是留住人才,吸引新人才。
另一方面重点扶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投入,健全养老配套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缓解城乡建设水平失衡的问题。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2)
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2)中国人口问题方面的毕业论文篇2浅谈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绪论目前,国际通用的是以60岁或65岁作为老年年龄的界限标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该国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世纪之交中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3 000万人,占总人口的10.4%,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 811万人,占总人口的7.0%。
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及现状建国初期至60年代末,中国人口的出生率非常高,除了1960年和1961年以外,出生率都在30‰以上,持续的高出生率使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增加。
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及医疗条件较差等原因,老年人口比重低,属“年轻型”国家。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大幅度降低。
至1990年人口出生率锐减至21‰并还在缓慢下降。
不断下降的出生率使少年儿童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减少,而在上一个出生率高峰期出生的人已开始成年,成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属“成年型”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到13‰以下,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使人口的死亡率持续下降,老年人的绝对数和相对比例均在增加。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7 759万人,占总人口的13.3%,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1 894万人,占总人口的8.9%,确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行列。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
2004年10月27日在长沙召开的全国31城市第17次老龄工作联席会议上,专家预测,全国性的人口老龄化高峰将在2030年左右到来,并将持续二十余年。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研究性学习论文
针对我国人口问题现状的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素质低;地区分布和发展水平不均衡,城市化病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认真分析研究我国目前的人口发展现状和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人口的高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的人口现状1.人口数量大,净增人口多1953年,我国人口总数为6亿多,1964年为7.2亿,1982年为10.3亿,1990年达11.6亿,1996年达12.24亿。
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现已接近14亿,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相当于澳大利亚全国人口数。
2.人口分布和发展不平衡我国人口东多西少,分布疏密不均。
以腾冲—漠河一线为人口分界线,呈现出以下不平衡的特点: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汉族地区人口多。
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另外,我国人口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农村地区人口发展的速度高于城市,西部地区人口的发展速度高于东部地区。
由于人口发展的地区差异,造成农村劳动力过剩,大批农村人口涌进城市。
二、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我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造成了以下问题,具体表现在:1、人均资源日益减少我国耕地、森林、草场等资源的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的数量很少。
如我国人均耕地仅为0.09公顷,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3.9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江河径流量人均仅有245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23.5%,我国多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篇1 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成都市经济的影响1.研究意义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年轻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的趋势,一个地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生育率、死亡率陆续下降带动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所以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成都市人口老龄化不仅呈加速发展趋势,还呈现出高龄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对本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加深刻。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首先掀起了对老龄化研究的序幕的是刚进入工业社会后的法国,是由于成为西欧国家中生育率持续下降老化最显著的国家。
人口老龄化研究最早一般是从老年人口群体特征的现状探讨为出发点,针对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如生理、心理和社会角色等方面展开论述,主要是研究老年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及相应对策,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了后来的人口老龄化理论。
其中首次提出了“人口老龄化”这一概念的是在Pearl(1940)发表了《人口的老龄化》一文中。
而从经济学角度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兴起是从二战以后。
1956年,联合国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文中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研究老龄化其实开始得很早,我国两千年前的《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是研究人的衰老和抗衰老问题的老年学说。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国内对老人问题的研究逐步加强。
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主流之一是以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学为基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老年社会学作为新兴的社会学分支异军突起。
老年社会学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和对象,老年社会学主要是研究同社会学的联系。
当今老龄问题研究的主流是“积极老龄化”问题。
3.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现状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所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成都市经济发展影响有重要意义。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52.47%,为136.4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也由7.96%增加到了9.71%。
虽然成都市的老龄化水平比四川省10.95%低 1.24%,但相比全国平均水平8.87%高出0.84%。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未来10年成都市将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
根据成都市统计局分析指出,成都市55-64岁的人口有160万人,而未来十年平均每年将有16万人进入老龄人口,预计2020年成都市老龄化水平将突破15%。
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必将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成都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4.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特点4.1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人口总量仍在增加,但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6.7%。
降至2012年的0.1%,有关资料显示,成都市65岁及以上人口早在2001年占总人口已达到8%,年龄结构已向老年型转变,进入老龄社会。
成都市老龄人口在不断增长的趋势下还呈现出了高龄化趋势。
而人口老化的必然结果就是,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自然增长率递减甚至出现负增长。
可是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由5%上升到7%,一般需要历经几十年甚至近百年的时间。
4.2老年人口数量大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07545人,而成都市老年人口占四川省15%左右。
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5.49%,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的比重上升1.75%。
可见成都的老年人口数量庞大。
(表2) 由表3可以看出从80年代到2000年,成都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少年组的变化趋势最为明显,从30.26%降低到2000年的16.43%,两个数据比较而言,后者约是前者的50%。
一方面是总人口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是出生人口数量的减少,一升一降使得少年组的比例下降最显著。
通过图3可以看到的是作为主要劳动力的中年组的人口所占比例正处在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在逐渐达到峰值后,很有可能会是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的下降,这都表明了我国的“人口红利”窗口期所剩时间已然不多。
一个城市正常的人口年龄结构中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应低于10%,而65岁以上人口应低于7%,而截至2014年底,60岁以上人口已突破20%,成都市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近14%。
4.3成都市人口老龄化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育率下降都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而其实施导致的生育率下降具有超前于经济发展的特点,在成都,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值得关注的是,2001年,成都市人口年龄结构已经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进入老龄社会。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8.87%高0.84个百分点。
未来10年成都市将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
而2012年,武汉市生产总值(GDP)为8003.82亿,人均生产总值(GDP)79079.75元,成都市生产总值(GDP)为8138.94亿,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56836.17元,换句话说,成都市的人均生产总值要依靠大量人口支持。
所以说,成都市快速的老龄化进程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大环境下进行的。
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也会随之加重老龄化的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
5.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5.1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直接导致主要劳动力比例的下降,造成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冲击着经济发展。
同时,老龄人口的再就业也会影响青年劳动力的就业,由此人口老龄化也会加剧日益增长的应届大学生和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
5.2对于消费结构的影响人是消费的终端,不同的年龄结构对于消费结构也是不同的。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将会由生产性社会向消费性社会转化。
因为老年人口主要是消费人群。
而同时更多的生产成果用到消费上,使得社会和家庭的抚养负担加重这,也会造成再生产投人的减少。
5.3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随着经济发展,老龄化进度的加快,成都市即将面临劳动力减少的尴尬,成都市多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有利的人口结构以及充足的劳动力数量,而面对即将到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如何妥善地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必然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老龄化问题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也同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6.针对成都市人口老龄化现状的对策及建议6.1建立健全养老保障制度6.1.1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障覆盖面,建立新的农保模式,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对于成都而言,应该统筹城乡,先行先试。
成都市就此可以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创新实干精神。
也可以学习类似《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办法》的相关文件,在全市开始建立健全农保制度。
6.1.2倡导个人家庭养老。
四川省的经济水平决定在现阶段还需要继续提倡家庭养老,特别是在农村,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提倡健康的养老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优良品德的养老体系尤其重要。
6.1.3建立健全城镇社区老年服务体系。
在城镇,考虑日益增长的老龄化趋势,应建立健全老年人服务体系,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群学习、文体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
6.2提高老年人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老年人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是有体力,有知识,有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可以一部分化解家庭社会在养老方面的矛盾,把他们的“余热”变成社会财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可相对延长退休年龄。
结论成都市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城市,必须积极应对老龄化现象,充分把握“人口红利”的时间机会,对于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状况来说,在兼顾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应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此同时抓住最后的劳动力低成本时机。
当然尤为重要的是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养老机制,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力资源利用起来,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也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浅谈中国人口问题论文篇2 试谈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问题一、概念界定“流动人口” 指现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不一致而生活遭受贫困的人,具体讲就是指那些现居住在本市半年以上但其户口登记在外省市的人口。
由于这些人虽然在长沙市就业和居住,但却不具备所居住城市户籍,无法享受本地公民的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享受同城待遇,所以被称为“流动人口”。
二、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同城待遇的现状与问题(一)住房救助待遇比较分析流动人口和城市原住市民的居住差别悬殊。
城市居民住房困难可以依照程序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然而根据长沙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申请的统一首要条件:申请者必须是拥有长沙市区常住城镇户口满5年,由此看出流动人口被无情地排除在外。
在长沙市市民购买租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还没能有效解决的前提下,妄谈将外来流动人口纳入住房救助体系无疑是不具操作性的。
此外,调查显示,私人出租房(21.9%)、单位宿舍(31.2%)和工棚(34%)是流动人口选择居住的主要渠道。
其中居住在私人出租房的不满意度最高,这些出租房大多位于长沙城中村,设施简陋、安全卫生条件差,而且租金相对流动人口的收入来说并不便宜,每月的房租少则百元,多则六七百元,成为流动人口的一项大开支,特别是对于举家外出的流动人口家庭而言房租是最大的支出项目。
(二)医疗救助待遇比较分析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差、工作危险度高、就业流动性大,流动人口具有比一般农民和城市工人更强烈的医疗保障需求。
从调查的情况看,如果外出期间生病,33.3%的流动人口选择了自己到药店买药,14.9%的流动人口到街头的小医院、私人诊所进行检查、治疗,42%的能拖则拖,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只有9.8%的人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而将近六成的本地市民选择了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在曾经有住院经历的流动人口中,73.6%的流动人口个人或家庭要承担所有治疗的费用;63.1%的人感觉住院的费用特别贵,32.2%的人感觉比较贵。
(三)子女教育救助待遇比较分析调查显示,13.5%的流动人口将学龄阶段(中小学或幼儿园)的子女带入城市一起生活,其中92.2%的流动人口子女正在上学。
就读公办学校的占近68%,民办学校的有31%。
这说明当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情况比较好,基本做到了“应读尽读”和以公办学校为主。
但是,相比起本地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上学费用高(47.2%)、入学困难(32.8%)、所在学校教育质量不高(10.4%)和学校离家太远(7.5%);而通过调查发现,本地子女(83.1%)基本上不存在入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