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政治合法性
儒家 法治文化建设
![儒家 法治文化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cbb104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2.png)
儒家法治文化建设
儒家思想对中国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体现:
1. 儒家思想强调“礼治”,即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并建立了以礼为基、以法为辅的封建社会治理方式。
这种治理方式强调了道德和法律的互补性,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2.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公正”,认为统治者应该以仁爱之心来治理国家,同时也要注重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法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法律应该平等地适用于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权力大小。
3. 儒家思想强调“诚信”和“忠诚”,认为人们应该诚实守信、忠诚老实,不欺骗他人。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法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法律应该建立在诚信和忠诚的基础之上,人们应该对法律保持诚实和忠诚的态度。
4. 儒家思想强调“和谐”,即社会应该和谐稳定,人们应该和睦相处。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法治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法律应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
总之,儒家思想对于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深远,为现代法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abf9f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a.png)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政治的道德性和人文关怀。
首先,儒家政治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它认为,政治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生活和福祉。
因此,政治领导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关心人民的生活,为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其次,儒家政治文化强调政治的道德性。
它认为,政治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以身作则,引导人民走向正确的道路。
同时,政治领导者还应该注重公正和公平,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
此外,儒家政治文化还强调政治的和谐性。
它认为,政治领导者应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避免冲突和分裂。
同时,政治领导者还应该注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贡献。
最后,儒家政治文化还强调政治的智慧性。
它认为,政治领导者应该具备智慧和远见卓识,能够洞察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做出明智的决策和战略规划。
总之,中国儒家政治文化是一种强调以人为本、注重道德性、和谐性和智慧性的政治文化。
它对于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世界政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传统儒家政治文化
![传统儒家政治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39e3be06294dd88d0d26b5c.png)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我国传统政治生活的影响政治学与行政学 2010300130065 杨颖摘要:政治文化是一种主观价值范畴,是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
包括政治认知、感情、态度、价值观等政治心理层次诸要素,政治理想、理论、评价标准等政治思想意识是其表现形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内涵丰富的政治意识形态体系。
三纲五常及尊君爱君、尊长敬长等价值准则,构成了这一政治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框架,尧、舜、禹及孔子、孟子等圣人序列,构成了这一体系的价值象征和理想表征,大同、小康等道德治世为这一体系建构了理想社会模式。
这种大一统的思想体系逐渐在中国构成了整个儒家文化。
尽管儒家文化在发展历程中也受到了佛家和道家的挑战,但经过儒家宋明理学、心学思想家的努力,吸收了佛、道的思想,融汇成了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传统政治影响颇深,有利也有弊。
下面主要从其对我国传统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治发展的影响来讨论。
关键字:儒家传统政治文化政治合法性政治参与政治发展一、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政权稳定起着核心作用,因为它表明了一个政权是否得到公众的认同。
一个政权有道还是无道,前提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合法性。
总的来说,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来源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意识形态上。
文化、政治与道德往往相互影响,人们对文化是否认同是政权合法性的重要考核标准。
二是个人品质上。
领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气质,人们将愿意把政治期望寄托在这样品性高尚的政治人物身上,这样有利于形成稳固的政权,达到高认同感的政治合法性。
从总体上来说,儒家文化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行为规范的,提倡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
它倡导的积极入世的理性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两千年来读书人的政治抱负;它主张中庸之道,即待人处事原则;它维护的孝悌原则,维护了血缘家族的基本伦理道德。
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
![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https://img.taocdn.com/s3/m/fae69b3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3.png)
我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我国传统哲学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中不乏对政治伦理的深刻探讨。
我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既包括对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官吏的职责与行为规范的探讨,也包括对人文关怀、仁义道德的追求。
在我国传统哲学中,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都对政治伦理有各自独特的见解和阐发。
我们可以从儒家思想谈起。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道德,提倡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兄弟之道、夫妇之道、朋友之道等人伦之道,主张通过道德伦理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
《孟子》中提到“仁者爱人”,“义者讲理”,表达了儒家对于人伦之道的重视。
在政治层面,儒家强调君臣之道,主张君主应以仁义来治国,以明德来治人。
儒家也主张“民贵君轻”,即民众的利益应该被优先考虑,这体现了儒家思想对政治伦理的关注和倡导。
道家思想也对政治伦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主张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境界。
在政治伦理方面,道家认为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不应过度干预社会事务,而是顺应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
这种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影响了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家也对政治伦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家主张“兼爱”,反对战争,主张以兼爱为基础来维护社会秩序。
在政治伦理方面,墨家主张实行兼爱政策,不分贵贱,不分亲疏,主张平等的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
这种兼爱的理念,影响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道德风气和政治伦理观念。
我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包括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政策等。
这些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借鉴,以丰富的我国传统哲学为指导,建立起和谐稳定的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传统哲学的政治伦理倾向体现了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并且对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儒家的仁义道德、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政策等思想,都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健康政治文明有很大启示和指导意义。
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ddd67000b4e767f5acfcea2.png)
试析中国儒家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摘要:本文对政治合法性和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从政治文化的结构出发,分析了政治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
在这个逻辑起点上,重点分析了儒家文化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评价上对政治合法性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政治合法性;儒家文化;政治文化政治合法性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政权稳定起着核心作用,因为他表明了一个政权是否得到公众的认同。
政治文化直接影响着判定政治合法性的价值标准以及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程度。
因此,本文力图从政治文化的结构出发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具体到当代中国儒家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影响。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天依然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儒家文化一般都被认为是与当今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相异质的一种文化,对政治合法性的作用是消极的。
本文将对这部分理论进行探索,力图作出更具有实践性的判断。
一、政治合法性概念合法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
最早出现的是“legitimus”,词典意思是指“符合法律的”、“与既定规章、原则、标准相一致的”、“符合逻辑的”、“正当的”等。
在早期的使用中主要应用于司法领域。
现代的“政治合法性”一词是由德国著名的政治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一书中确立的。
他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人们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任何群体服从统治者命令的可能性主要依据统治系统的合法化程度。
韦伯从经验事实的视角出发,认为合法性不过是对既定政治体系的稳定性,即人们对享有权威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
一部分学者主张规范主义的合法性概念,他们把某种永恒的美德、正义作为合法性的基础。
一种统治是否合法,不依赖于大众对它的相信、赞同或忠诚,只要它是符合永恒的美德、正义的,即使它得不到大众的赞同和支持,也是合法的。
德国的哈贝马斯指出了经验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的不足,认为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的是符合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外部性判断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外部性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81b8a661a98271fe910ef9b9.png)
个政治秩序是否具有有效合法性资源的主要表现 , 它决定 了
政治秩序发展和维存 的时间。换言之 , 在一个政治秩序 中如 果法律健全 . 是按照维护人权 的基本 精神而建立 的, 且 那么
、
合 法性 基 础 判 断
合法性基础判 断就是指根据政治秩序建 构和运行所 赖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 简介 : 胡锐军(9 5 ) 男, 学博士, 17一 , 法 国家教 育行政 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 副教授 。
断: 后者是实践性 的 , 是对政治 秩序从理念形态变成实体形
态后将要或 已经 产生何种时效 和结果 的判 断 。包括行为判 断 、 系判断 、 关 过程判断 、 外部性判断和价值判 断。 限于篇幅 , 是 内生 性根源 , 后者是外向性诱 因, 构成 了阻碍儒家政治设
于政治秩序合法性 资源 的主导地位 , 而其他资源则退居次要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1 0 2年 第 9期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 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外部性判 断
胡锐 军
( 国家教育行政学 院 社科部 , 北京 12 1 ) 0 6 7
摘要 : 从秩序判断的视 角看 , 家政治秩序赖 以建构的合法性基础及其外部性效果 , 阻碍儒 家政 治设计思想 儒 是 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 前者是 内生性根源后 者是外 向性诱因。 从合 法性基础判断看 , 表现为君权神授导致极权主义、
血缘认 同导致以情 治国、 古远传统增加政 治秩序 的惰性力、 精英 崇拜导致清官期盼和唯 意志论 的英雄 史观 。外部性 判断看 , 则主要表现在和谐 自然秩序、 统领文化秩序 、 抑制经济秩序 。
关 键 词 : 家 ; 治设 计 ; 法性 ; 部性 ; 断 儒 政 合 外 判
从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看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从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看政治合法性的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f09071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8.png)
从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看政治合法性的构建政治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及其构建的过程。
而孟子的民本思想,则是孟子对于国家与政府职能的一种理论观点,主张政府应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并通过实施民本思想来构建政治合法性。
本文将从孟子民本思想的实施来探讨政治合法性的构建。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观点孟子认为政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于人民,政府的合法性应基于民众的需求和利益。
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君主应当以人民的福祉为重,而自己的权力相对次之。
这一观点体现了孟子深厚的人本主义思想。
二、政治合法性的构建需依托民众的支持政治合法性的构建,首先需要民众的认可和支持。
只有政府能够真正代表民众的利益,并通过实际行动来保障民众的权益,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护。
孟子的民本思想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强调政府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实施民本政策来赢得民众的心。
三、孟子民本思想在古代政治实践中的体现孟子的民本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观点,也有着实际的政治实践。
他主张以仁政来治国,致力于改革、减轻民众的负担,推行减税减赋的政策,让民众有更多的资源用来发展自己的生活和事业。
同时推崇“爱民如己”的思想,注重体恤民众的疾苦和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孟子民本思想对现代政治合法性构建的启示孟子民本思想强调了政府对于民众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现代的政治合法性构建有着重要的启示。
现代政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也应当以服务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通过民主参与、法治建设等方式来保障民众的权益。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倾听民意,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总之,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于政治合法性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政府应当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通过实施民本政策来树立政府的合法性。
同时,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尊重也是构建政治合法性的关键,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服务民众,才能赢得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儒家思想与政治实践
![儒家思想与政治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82d2c0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d.png)
儒家思想与政治实践“天人合一,仁义礼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自从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开创了儒学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之中。
许多的中国政治领袖也曾广泛地采用儒家思想来指导国家的政治实践,这些领袖们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和运用也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
儒家思想的核心信念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地修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同时将这些道德素养用于社会中,以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
儒家主张的“天人合一”,即让人们与自然、神明建立密切联系,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发展协调统一,建立和谐社会。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治领袖通过运用儒家思想来进行政治实践,从而改善了社会。
例如,明朝嘉靖帝李时中就曾把“中心思想”的儒家理论作为其治国方针,提出“知行合一”的口号,以期能够治理国家。
他在任期间实行的一系列措施能够维护社会的秩序,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他在官员层面推广了科举制度、提倡吏治清廉、实行简政、惠民政策等多种措施,成为明朝治理中期的代表性人物。
此外,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也是儒家思想的拥护者和实践者。
他们通过推崇儒家思想建立了完整的帝国教育体系,并在治理中注重民族团结、修身养性、提高国家统治能力、开创了一代盛世。
但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实践中也有着局限性。
古代的儒家思想虽然对于创造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但也容易导致人民对于个人诉求的压抑,妨碍社会进步。
因此,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重新审视,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中国,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新时代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重要举措。
2013年,习近平在“中国梦”的提出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和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综合构成的,其中也有儒家思想的影子。
习近平在许多场合都强调,“思想自信是一个民族最牢固的精神支柱”,并特别提到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意义
![总结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ac2f7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5.png)
总结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教育体系、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它以孔子为代表,通过儒家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书籍传承至今。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身。
儒家将人的修养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调个人自律、自我调适和自我完善。
儒家追求“仁爱”和“君子”的道德标准,鼓励人们追求高尚的品性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儒家强调人的内心修炼和道德约束,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为中国社会奠定了伦理道德观念的基础。
其次,儒家思想对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传统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教育形式,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教育体系。
儒家主张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强调知行合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影响了中国古代和现代教育,塑造了中国人重视教育的传统价值观。
第三,儒家思想在政治制度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权力的合法性和君主与臣民之间的道德关系。
儒家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倡导君主要以仁爱和善治为原则来治理国家。
这种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帝王制度的基础,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至今。
从古代至清朝儒家都是官方哲学,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公共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四,儒家思想对社会结构和道德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的约束和社会等级的秩序,推崇礼仪和忠诚。
儒家通过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塑造了中国社会的家族制度和等级制度,维护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儒家思想重视家庭观念,强调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之道,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奠定了基础,并成为中国社会道德和伦理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023977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6.png)
浅谈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儒家文化起源于中国古代,由儒家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与发展。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倡导的君主专制和礼仪规范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基石。
在儒家思想中,君主被视为“天子”,拥有天赋的权力和责任,而臣子则有义务效忠于君主,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核心。
儒家的思想观念也强调政治的合法性和统治者的道德责任,对中国历史上的许多王朝的统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儒家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对中国的教育体制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强调学习、教育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提出了“以教育为社会根本”的观点,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思想。
同时,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还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倡导“仁爱”、“忠诚”、“孝敬”等价值观念,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这些价值观念
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风貌。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教育体系,还影响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塑造了中国独特的社会文化。
儒家文化在中国的传统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aff1e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28.png)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法律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的道德修养、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思考,体现了儒家对于法律与道德、政治与伦理的辩证统一。
在儒家法律思想中,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孟子》等著作对于法律的功能、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形成了独特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建构。
首先,儒家法律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儒家重视个体的修身养性,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在儒家看来,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惩罚和约束,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人们的道德行为,使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因此,儒家法律思想强调了法律与道德的内在联系,认为法律应当以道德为基础,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儒家法律思想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认为,社会秩序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儒家经典中多次提到“安民”、“治国”等概念,强调了法律的治理功能,主张通过制定公平公正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的利益和权利。
儒家法律思想认为,法律应当是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再次,儒家法律思想关注政治治理的理念。
儒家经典中对于政治治理的思考贯穿始终,提出了“仁政”、“民贵君轻”等理念,强调了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儒家法律思想主张君主应当以仁义为本,依法治国,尊重民众的权利和利益,使政治权力得到合理的制约和约束。
儒家法律思想认为,政治治理应当以法律为准绳,以德治国,实现君民和谐共处。
最后,儒家法律思想提出了法治理念和制度建构。
儒家经典中对于法律的功能、价值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礼法”、“德治”等理念,强调了法治和德治的统一。
儒家法律思想认为,法律应当以礼义为基础,以德为先导,通过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和治理。
儒家法律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古代法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https://img.taocdn.com/s3/m/8563843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f.png)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摘要】儒家思想注重以“民本”为中心,强调人民的利益和福祉。
儒家对人权的理解包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提倡仁爱和礼义。
与现代人权理念相比,儒家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平衡,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政治和社会治理中,儒家主张政治权力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与协调。
儒家传统对人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强调了社会秩序与个人权利的统一,为当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
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理念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民本、人权、思想、理念、社会协调、个人权利、政治权利、社会责任、对比、平衡、传统、启示、现代社会、价值。
1. 引言1.1 儒家的民本与人权概念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强调“民本”,将人民的利益和福祉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儒家的理念中,人的尊严和价值是不可侵犯的,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尊重,享有基本的权利和自由。
儒家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责任,认为个人的幸福和发展不能脱离社会整体的利益。
在当代社会,儒家的民本思想与人权理念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比和分析儒家思想与现代人权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对于社会协调和个人权利的平衡观点,以及对政治权利和社会责任的观点。
儒家传统对人权问题的启示和在当代社会的应用,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2. 正文2.1 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理念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理念强调以民为本,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在儒家经典中,有许多关于民本的论述,比如《大学》中就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强调国家的治理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根本目标。
儒家认为君主的合法性来自于民众的支持,君主应当以民众的利益为重。
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理念还包括了对人民的责任和关怀。
儒家注重君臣之间的仁爱关系,君主应当像父母一样关心和保护人民,确保人民的安定和幸福。
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认为只有君臣民三者和衷共济,社会才能安定繁荣。
儒家思想中的民本理念是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强调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的尊严和福祉,建立君臣之间的仁爱关系,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655491b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3.png)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地位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秦朝统一中国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中国的国家哲学,被推崇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治国方略的理论,这些理论深受当时的统治者和知识分子的欢迎。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广泛传播和推广儒家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的教育体系。
这使得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得以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了君权神授和天命思想,使得君主统治获得了道德上的合法性。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君主的仁德和民主的尊严,提倡仁政和和谐社会。
这些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提倡修养人性的理念,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倡导礼仪和道德教育。
这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广泛影响了中国民众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儒家思想对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再次,在社会伦理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强调了孝道和家族的重要性,并倡导了一系列以家族为核心的社会伦理观念。
这些伦理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实践,并对中国社会的家族结构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尽管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也需要相应的发展和调整。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忠诚等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个人层面,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底线的重要性。
这些价值观可以引导个人行为和道德选择,使人们更加注重他人利益和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为什么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
![为什么儒家政治思想能够成为官方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87c1e1b650e52ea55189847.png)
儒家吏治观儒家的吏治观:性善论,以伦理中心主义为原则,主张行政正义优先。
对吏治的要求:官吏廉洁自律,施政以“仁德”为本,反对严刑峻法。
不利家天下的专制统治。
1.“贤者居位”,让贤不传子,从道不从君;2.行政中讲人情,分亲疏、形成特殊小圈子的弊病。
两汉魏晋时期,选官制度为:荐举、查举、中正之制。
结果:门阀势力大增。
在理想状态下“我”(官吏自己)、君(上司)、民(下属)三者利益应当一致,但倘若三者利益不幸有悖又当如何?儒家(无论实际做不做得到,起码理想如此)从“从道不从君”、“民贵君轻”的观念出发,认为应当舍己为民不惜违君,儒家相信道德说教忽视制度防范,并且推崇小圈子和“特殊主义”,这当然不利于改善吏治。
⏹原初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实际上把君臣关系看成一种契约,君不君则臣也就可以不臣。
因此“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黄宗羲的思想就是对这种观念的发展。
而像朱元璋那样的皇帝对这种观念则恨之入骨,朱曾删改《孟子》,并恨恨地宣称孟子如生此世也该灭族。
⏹儒家学说中的义利之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义”⏹其实世上之所以有道德,根本就是功利需要使然。
不但人类设置道德的目的是防止恶性竞争,保障大家利益均沾,就连道德的判断标准本身,其实也是利益。
善行之所以被大家看成是善行,无非是因为这些行为给别人带来好处;而所谓恶行,说的无非是无理侵害他人利益行为。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是这样。
⏹论社会功能,道德只是一种润滑剂、缓冲剂、清凉药,起的基本是一种抑制作用而不是促进作用,本身并不能富国强兵。
人类改天换地的根本动机,还是天然的物质欲望。
⏹儒教最大特点是将政治视为道德,将道德视为政治,将宏观的治国归结于微观的个人道德完善,将为子民洗脑、以官定意识形态统一人民思想视为统治者的首要责任。
这个传统甚至连彻底反文明的四人帮都继承下来了,说明它实在是威力无穷。
⏹四人帮的理论和孔教一样,乃是“唯道德论”,而这道德既必须通过外界强力灌输,又有赖于个人的主动改造。
德与民_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之根据
![德与民_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之根据](https://img.taocdn.com/s3/m/d5e04ade80eb6294dd886cfa.png)
211德与民: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之根据荆 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5)摘要:政权合法性是政治权威获得服从的内在理据,是政治秩序之被认同的证明。
殷周之际政权合法性思想是在#天命∃的表面形式下对德与民的实质关注。
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德与民为政权合法的终极根据,形成明德、亲民的政治传统。
#敬德保民∃政权合法性思想在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亦有其消极的方面。
关键词:敬德;保民;政权合法性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06-0211-05政权合法性是指政治权力、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即某人或某集团掌握国家权力进行管理、发布号令的合法性。
某人或某集团拥有合法性,意味着他或他们有权利执掌国家权力。
政权合法性是政治权威获得服从的内在理据,是政治秩序之被认同的证明。
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制度的权威既有其宗教、神话、形而上学的根源,又有其对合法性的诉求。
殷周之际关于天命与正当性的观念,既揭示了正当性的实质,又提出如何保持正当性的努力方向。
一、#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殷周之际政权合法性思想中国古代政权合法性的思想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殷周之际,但其初可以追溯到尧舜禹时期。
据尚书%尧典!记载可知,天子之位的传承,在尧与四岳这里是非常慎重的,须依据一定的原则而定。
这种原则是什么?后世儒家称之为#唐虞之道∃:#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闻舜慈乎弟,知其能为民主也。
∃ 尧舜禅让、四岳推举遵循一种潜在的原则,即继位者必是知孝、知悌、仁慈之人,必是能#养天下之老∃,#事天下之长∃,为民做主,为民父母,为天下利益而#劳心者∃。
钱穆言:#尧禅舜,舜禅禹皆以德,不以力&&抑且禅让亦出公意。
尧禅舜,亦须岳牧咸荐。
四岳九牧,乃当时中央政府外许多地方政府之首长,代表其他地方政府,而表示其公众之意见。
儒家文化与政治合法性
![儒家文化与政治合法性](https://img.taocdn.com/s3/m/d4a941c45fbfc77da269b14e.png)
美国顾立雅<<孔子与中国之道>>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三.当前我国政治合法性存在的问题”
1.蒂固,某些思想仍在影响人们,如”官本位思想”,礼尚往来”等人情文化```这些封建腐朽思想现在又有沉滓泛起之势,造成我国官员贪污腐败,迷恋权利,对社会也结成送礼之风,严重侵蚀了官员的纯洁性,对我国执政党及社会主义事业合法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4.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具体从以下方面去做:
2.重建信仰体系
加强理论与现实的实用性,承认个人价值,鼓励个人成功,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梦想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倡把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成功统一起来。我们不是反对积极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反对消极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要给国家一个梦,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力量,复习中华民族昔日的光荣和梦想,宣扬中华儿女曾经拥有的灿烂和辉煌,凝聚民族共识,重构中国理想。驳斥西方中心论,祛除浓重的文化自卑心理,更不能自我矮化、边缘化,甚至自我妖魔化,重振秦汉雄风,再展隋唐气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不仅要倡导个人实现英雄梦,成功梦,国家实现强国梦,盛世梦,而且还要给世界一个梦,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为世界的未来探明方向和目标。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0e94d4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1.png)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儒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始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学强调道德伦理教化,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以“仁”为核心,主张“礼义廉耻”,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这些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一直延续至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学对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关系,强调个人责任和义务。
在儒家的观念中,个人不仅仅是个体,更多的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的价值和成就与家族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样的观念使得中国人注重家族和社会的稳定,注重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名誉,非常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统的继承。
其次,儒学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运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被列为国家的经典教义,统治者依靠儒家思想来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概念被用来规范统治者的行为规范,强调仁爱和尊重,提倡民主和谐的政治关系。
这一思想使得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的国家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儒学对于中国社会的教育和文化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儒学强调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在儒家的观念中,教育是培养君子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个人和社会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一直以来都以儒学为基础,儒学思想成为中国人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儒学对于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的塑造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塑造了中国人一贯的智慧和思维方式。
最后,儒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强调人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思想观念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中国文化能够在千年之后依然保持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论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的兼容性
![论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的兼容性](https://img.taocdn.com/s3/m/80f9ee15a2161479171128ca.png)
论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的兼容性李红芹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儒家文化包含着民主政治的一些元素,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儒家的终极理想与民主政治并不矛盾。
儒家参与政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作为近乎于公民社会的政治社团的功能,儒家对合理的社会秩序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现代民主社会的公正与和谐诉求。
民主政治的发展可以以儒家文化的开放性为切入口,以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人格平等与参与平等为基础,“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挖掘儒家文化的价值功能,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 关键词] 民主政治;儒家文化;兼容性[中图分类号] I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824(2008)03-0000-00 亨廷顿认为经济因素、宗教、外部势力的新政策以及滚雪球和示范效应对民主化都有重大的影响。
在对诸因素的分析中,他对宗教的关注是不容忽视的,认为基督教在民主政治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托克维尔也肯定了这种宗教自由精神所发挥的作用。
亨廷顿在《第三波》中这样论述道:“伊斯兰教的政治概念不同于民主政治的前提,并与之相矛盾……回教和儒教对民主发展构成了不克逾越的障碍”。
“儒教民主也许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辞,但是,儒教中的民主则未必是”[1](p373-374)。
由此可见,亨廷顿虽然认为儒教构成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障碍,也并未排除在有儒教传统的社会中发展民主政治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尽管儒教中的某些成分不利于民主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阻碍了民主的发展,但不能由此就断定儒教与民主是不相容的。
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儒家的终极理想与民主政治发展并不矛盾。
一、儒家文化的源起、发展、陨落与复兴西周贵族政治崩溃之后,有一批熟谙并热心于西周文化精神的卜、史一类人物散落民间,以私人身份从事相礼和教学的职业,这批人就是最早的“儒”者。
儒而成为学,始于孔子[2](p2)。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为了巩固和壮大自己的势力,都纷纷着力于不同程度的封建化改革,社会上各阶级、各集团、各派别就社会制度变革问题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儒家及儒学脱颖而出。
儒家文化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关系
![儒家文化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3211627dd36a32d737581a0.png)
核心提示:法国保守主义者迈斯特说真正最有权威的宪法是写在人心之中的,《五经》、《四书》正是写在二千年来中国人人心之中的最有权威的宪法。
王道政治的义理价值来自《五经》、《四书》,所以说王道政治讲的都是儒家的治国之道。
王道政治作为儒家的治国之道内容非常丰富,但最核心的价值则是解决政治秩序合法性的问题。
《五经》、《四书》是写在二千年来中国人人心之中的最有权威的宪法儒家的治国之道非常丰富,可以说《五经》、《四书》讲的都是治国之道。
中国近百年来政治动荡,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则是政治秩序合法性的问题。
此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政治权力就不会获得合法的统治权威,中国的政治秩序就不可能长治久安,而随时都处在动乱的边缘。
卢梭有句话讲得很好:只有将统治变为权利,将服从变为义务,人们才会自觉服从政治权威,政治权力才能得到国民的认同,从而政治秩序才能合法。
根据儒家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出了王道政治的理念。
因此,儒家的治国之道,就是确立政治秩序合法性而防止动乱之道,具体说来就是"重建王道政治,确立政治秩序三重合法性"之道。
下面就对政治秩序的三重合法性分别进行论述。
一、大一统确立政治秩序的超越合法性(第一重合法性)超越合法性,又叫神圣合法性。
任何政治秩序,必须有一个超越神圣的价值源头,政治秩序才能合法。
政治秩序是世俗世界的产物,本身并无超越神圣性可言。
无超越神圣性的政治秩序不但不能从形上界证明其合理存在的理由,还会因其无超越神圣性降低人们服从认同的力度。
故古今中外的政治统治者都非常明白这一点,都力图确立政治秩序的超越合法性。
这些只是历史遗留的礼俗和形式上遗存的传统,而不是明确的思想主张,儒家则通过大一统的思想明确主张政治最根本的问题是解决政治秩序超越合法性的问题。
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来看,儒家文化崩溃,建立在儒家文化上的政治秩序瓦解,中国人抛弃自己的政治传统完全拥抱西方,不遗余力地学习西方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高级政治学作业教学单位:经济管理学院任课教师:郄少健提交时间:2012年12月26日儒家文化与政治合法性摘要:合法性对维系政治体系正常运转及其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是政治发展的前提和基层,文化对合法性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对我国政治合法性有什么作用?本文讲详细探讨。
关键词:政治合法政治文化儒家文化政治合法性是指某个政权,政权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问题。
合法性体现一种价值判断,是其成员的自愿服从。
政治合法性依赖于统治秩序的确立,暴力与法律为合法性的硬性条件。
意识形态对于合法性的形成加油重要的作用,政治稳定需要意识形态提供理论支持,文化属于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对政治合法性也至关重要。
一儒家文化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它是建立在农耕的基础之上,并由此形成我国传统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不同与西方的海洋性文化,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主流,她古有自己的特点:1、它是一种统一型文化,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具有”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
汉代董仲舒是”大一统”思想的集成者,他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上的一统,用儒家思想来统一人们的认识。
言论,意志和行动。
“文化一统”的思想有利于我国的统一,促进我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它在反对叛乱与外来侵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现阶段,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促进两岸统一具有只要意义。
2、它是一种延续性文化,儒家文化自从春秋战国产生发展后,其间虽然遭受挫折,但它还是顽强的发展下去,通过其包容性与适应性成为我国封建传统文化的主导文化,影响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等方方面面,从各方面影响中华民族的发展。
正是由于它是一种延续性文化,使中华民族得以持续不断的复兴,每一次动乱之后,中华民族迅速团结起来,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外来侵略,在数次侵略下,中国没有亡国,在某种程度上儒家文化起了很大作用。
3、它是一种保守性文化,由于我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被固锁在一个小区域之内,人们安徒所成,坚韧自强,这种生活模式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政治稳定。
但儒家文化却又是一种等级文化,是一种封建性文化,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特别是在明清后期,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割裂了中国有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客观上对近代化中国耻辱的百年负一定责任,对政治合法性造成一定的冲进。
4、儒家文化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肯定并接受多元文化的存在,宽容对待异质文化,推动了多元文化和合共生和中国文化的繁荣昌盛。
儒家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不断与其他文化融合,吸收墨,法,道家及外来文明的思想,不断提高其适应性,从而有利于扩大政治基础,有利于政治稳定。
然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却成为中国进入现代化的一大障碍,新文化运动掀起”打到孔家店”为口号,代表封建传统的儒家文化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直到改革开放后,儒家文化以积极的新面孔出现二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作为潜在地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它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
一般来讲,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三个基本成分:即政治认知性成分,政治情感性成分和政治评价性成分。
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基础,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政治制度实际运作状况与政治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而文化传统对于政治文化形成起基础性作用,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形成的政治文化有以下特点:1、它是一种”大一统”的政治观。
由于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拥有统一的传统文化,在此影响下,我国形成了统一的政治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儒家文化的统一思想,有利于维护我国领土完整,促进国家统一,树立正确的名族观,促进我国政治合法性的发展。
2、它是一种”仁爱”的政治思想,我国自古在政治思想中就有”仁”的思想,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仁爱”之心,”行仁政”等思想对我国政治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要求统治者施行王道,反对霸道,重视民主,主张满足人们求生存的基本物质要求,提倡富民思想。
就当前我国的”三个代表”及其他民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仁爱思想的影响,要求政府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的利益,从而扩大政治基础,增强其合法性。
3、它是一种”全能型”政治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政府包管一切,上到政治,社会,小到个人,生产,买卖等都与政府有关,政治已渗透至国家,社会的各个方面。
政治已过度发展,任何个人的发展都要依赖与政治,政治对个人的控制是十分强烈的全能型政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治稳定,为社会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但是,政治过度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危害,特别是明清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口的自由流动都有极大阻碍,对我国政治合法性有一定的冲击。
三当前我国政治合法性存在的问题”1、封建传统遗留的危害。
由于我国有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某些思想仍在影响人们,如”官本位思想”,礼尚往来”等人情文化```这些封建腐朽思想现在又有沉滓泛起之势,造成我国官员贪污腐败,迷恋权利,对社会也结成送礼之风,严重侵蚀了官员的纯洁性,对我国执政党及社会主义事业合法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我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我国文化是一种渐进—转换型文化,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
从古至今,改革进程曲折,招致各方面的阻挠,从而造成改革失败或缓慢。
2、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冲击,改革开放后,西方思想大量传入我国,西方的资本主义原则及其文化介绍进入,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西方的一些腐朽文化的传入,如”拜金主义,色情,享受主义”在我国的蔓延,严重侵蚀了我国文化,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我国政治合法性都有大量的冲击。
3、信仰危机。
当前虽然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不断发展,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不断充实我国马克思主义,。
但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理论又与实际相脱离,造成了社会特别是普通民众出现了信仰危机对社会资源及其未来的发展出现迷茫,甚至在一些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也不坚定,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当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理论及道德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社会处于理论真空及道真空中,这对于我国执政党执政及我国政治合法性都是巨大的挑战。
四解决措施1、回归传统所谓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每个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聚合体和一种绵延持续的社会现象,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重要功能。
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传统是历史留下的一种文化,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
让传统节日真正回归“传统”或许是我们亟待要走的重要一步。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内涵丰富、气势恢宏、绵延不绝、奔腾向前、从未中断的文化成就。
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跳动脉搏,如何继承、创新和发展成就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方向性大问题。
学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学贯古今,会通中西,既保持自身的历史文化精华,又吸收西方的现代文明成果,努力建构既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气息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民族魂魄精神之依托。
当我们沉迷在圣诞节吃火鸡、情人节送玫瑰、万圣节举行化妆舞会的西方传统文化之中时,却在背离祖先留下的非物质遗产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我国早在周代已有秋日拜月的活动,吃月饼,赏月亮,为祭嫦娥,月圆人团圆是何等的美好而温情。
当赏月食月饼变成了鲍翅大餐,家人团圆变成了迪拜购物游。
又有多少人能记起中秋节的真正含义呢?加强对传统节假日的调整,中秋,重阳,清明等传统节日应确立为公共假期,让人们去回归传统,感受传统。
同时,学术界应加强对传统的研究,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素加以挖掘。
2、重建信仰体系加强理论与现实的实用性,承认个人价值,鼓励个人成功,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梦想创造良好的环境,提倡把个人的成功与国家的成功统一起来。
我们不是反对积极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反对消极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
要给国家一个梦,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力量,复习中华民族昔日的光荣和梦想,宣扬中华儿女曾经拥有的灿烂和辉煌,凝聚民族共识,重构中国理想。
驳斥西方中心论,祛除浓重的文化自卑心理,更不能自我矮化、边缘化,甚至自我妖魔化,重振秦汉雄风,再展隋唐气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不仅要倡导个人实现英雄梦,成功梦,国家实现强国梦,盛世梦,而且还要给世界一个梦,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负起应尽的责任,为世界的未来探明方向和目标。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加强道德建设,重建道德体系。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
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
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
4、依法治国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
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具体从以下方面去做:1、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完备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环节。
2、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2、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4。
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于传统儒家文化,我们不应过于去指责,也不用过分推承,我们应理性看待,对于其精华部分,我们应发扬,对其糟粕,我们应批判舍弃,加强我国的政治合法性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