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学案
五人墓碑记1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②去今之墓而葬 焉 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④人皆得而隶使之 ⑤不能容于远近 ⑥安能屈豪杰之流 ⑦亦以明死生 之大 ⑧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 A. ①②③④ B. ⑤⑦ C.③④⑥⑧ D.④⑧ 4.B ①②③⑧名词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⑤⑦形 容词作名词;⑥ 使动用法
6.虚词 (1)于: A.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被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 C.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在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比
(2)以: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凭 借……身份 B.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用 C.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为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表 目的的连词,“来”
《五人墓碑记》学案
1.读音及注释 阉yān(指太监) 湮yān(埋没) 皦jiǎo (本指玉石洁白、显耀、明亮) 赀zī(同 资) 缇骑tí jì (指明代锦衣卫) 曷hé(同何) 缳 huán(绳索的套子) 暴pù(同曝,显 露) 谥shì (死后追封的称号) 牖yǒu(窗 洞) 詈lì (骂)•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 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 按诛五人 按:斩杀 2.D按:追究,查办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 项是( )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D.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E.凡富贵之了,慷慨得志之徒 3.E慷慨:情绪激昂
7.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①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②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③忠义暴于朝廷 ④荣于身后 ⑤匹夫之有重于社稷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校第六届骨干教师).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学习有目标】1、积累文屮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巧用对比手法的效果。
3、理解五义士Z死的重大意义。
【心中有计划】学习本文我们预计三节完成:第一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碑记”这一-文体特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第二节,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逐句口头翻译全文,完成预习学案;第三节,展示口主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深入研读文本内容。
【学前先了解】一、了解文体碑记:又称“碑志",是刻在墓碑上,用來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的一种文体。
二、了解作者张溥(pu),字天如,号四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明末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党为己任,结纳社会上冇节气,冇操守,冇学识的知识分子和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与阉党进行斗争。
三、了解背景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他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Z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止义人士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 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阉党大范围搜捕暴动群众,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 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市民把他们合葬在大堤之上,称为“五人之墓四、了解人物1、五义士颜佩韦、杨念如、沉扬、马杰、周文元五人都是“索不闻诗书之训”的平民百姓,过去他们互不相识,而且除了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夕卜,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
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是出于义愤才口发参加斗争的。
五人被捕后,对口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屮,苏州城里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五人墓碑记》教案一等奖3篇
1、《五人墓碑记》教案一等奖1.给课文拟一个简要的提纲。
第一部分: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并提出问题,发人深省,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经过。
第三部分:高度评价,进而揭示中心。
第四部分: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
2.课文是如何高度赞扬五位义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价格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一是直接赞美①全文开头用了一个判断句指出其“激于义而死”,直截了当对五人死义作了赞美;②描写五人临刑时的举止与死后的神色,表现其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描写五人领导的一场斗争所取得的效果,赞美五人的杰出贡献;二是侧面烘托①开篇即点明为五人修墓立碑,而且是“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意在通过五人死后给社会留下的重大反响,来突出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之大,选用魏阉废祠来葬他们,是人们对五人的高度颂扬。
②两次提到“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和“发五十金”,足见五人的义举深受后来人的赞许,也是用贤士大夫的“激于义”来衬托五人的“激于义”。
③用“呜呼!亦盛矣哉!”盛赞建墓立碑的盛大和隆重,说明五人声名之皦皦。
④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和“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表现其精神动人心魄。
三是运用对比①第一、二段富贵之子、士大夫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死不足道和五人的所为对比。
②第五段中大阉之乱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的大义凛然、蹈死之顾对比。
③第四、六段以高爵显位的辱人贱行和五人英勇就义、谈笑以死对比。
④第六段以假想五人不死于义尽其天年而毫无意义和五人之死后英名永存对比。
处处反衬出无义士美好高尚的内心世界。
3.通读全文,作者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人固有一死,死要死得其所,要有价值和意义。
就如五人,虽是普通百姓,但他们的`正义行为也能对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激浊扬清:揭露阉党罪行,赞美褒奖仁人志士为国为道义而正直斗争的光明磊落的品格。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共3篇《五人墓碑记》导学案1《五人墓碑记》导学案一、导学目的: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和背景,并了解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作用;2.理解《五人墓碑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3.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导学流程:1.导入(5分钟)首先向学生介绍《五人墓碑记》这部著作的背景和作者。
然后通过提问引出阅读目的,并简单讲解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作用。
2.阅读(30分钟)学生开始阅读《五人墓碑记》,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做好读书笔记,理解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同时注意白话文翻译和注解的部分。
老师可根据需要提供一些阅读指导。
3.分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所阅读的《五人墓碑记》,分享各自的读书笔记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解释和解读的思考和问题,并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
4.全组讨论(20分钟)一组的代表向全组汇报各自的讨论情况,并就所提出的问题和思考展开全组讨论。
通过全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五人墓碑记》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并引导他们思考相关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5.总结(10分钟)对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进行引导,让他们自主总结《五人墓碑记》的核心内容,并展望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导学扩展:1.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五人墓碑记》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人性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2.让学生了解《五人墓碑记》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了解这部文学作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五人墓碑记》的相关文献和批评,以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四、导学评估:根据学生的阅读笔记和讨论表现,以及课堂参与度和主动性进行评估。
同时可以通过趣味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于《五人墓碑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在分组讨论和全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和分享,不仅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而且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和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对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价值观的影响,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高三语文:必修三学案《五人墓碑记》学案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识记基本的文言基础知识。
2.辨析掌握文言虚词“为”的用法。
3.学习颁奖词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使用说明】1、本学案复习范围:《五人墓碑记》,一课时2、重难点分析:本文复习的重点是文言虚词“与”的用法探究和颁奖词的写作与积累。
【梳理·巩固】一、基础知识梳理并识记(一)解释加点的实词1.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2.去.今之墓而葬焉3.按.诛五人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5.慷慨得志之徒.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在丙寅三月之望. 8.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9.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10.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12.大阉亦逡巡..畏义13.视.五人之死 14.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15.且矫诏..一击,不敢复有株治....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16.卒以吾郡之发愤17.而又有剪发杜门.. 18.忠义暴.于朝廷19.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墓道..之下 20.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二)指明通假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2.独五人之皦皦3.敛赀财以送其行(三)指明活用类型并解释1.以旌其所为2.去今之墓而葬焉3.其疾病而死4.缇骑按剑而前5.抶而仆之6.买五人之头而函之7.不能容于远近8.人皆得以隶使之9.安能屈豪杰之流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四)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古义。
1.郡之贤土大夫请于当道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4.吴之民方痛心焉5.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二、自主巩固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标出得分点(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2)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3篇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五人墓碑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五人墓碑记》,了解并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五人墓碑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3. 运用文学知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故事背景,解释《五人墓碑记》的情节和主题。
2. 提问学生对该作品的初步了解和印象。
主体:1.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
a. 分析作品中五位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命运选择。
b. 分析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手法,如比喻、隐喻等。
c. 分析作品中的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2. 进行批评性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a. 通过对作品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提炼出主题概括。
b.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和人性问题。
c. 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批评性分析和评价。
3. 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a. 在深入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感悟的文学创作。
b. 学生可以选择以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进行创作。
巩固:1. 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创作作品,互相进行评价和交流。
2.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反思和提升。
作业:1. 要求学生对《五人墓碑记》进行个人感悟与批评性分析的书面作业。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完成一篇以《五人墓碑记》为题材的作品。
教学资源:1. 《五人墓碑记》的文本材料。
2. 针对文学分析和批评性分析的学生手册。
3. 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精选3篇(二)《病梅馆记》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病梅馆记》的背景和作者。
苏教版高中语文《五人墓碑记》学案附答案
《五人墓碑记》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虚词,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句意。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3.了解写作背景,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价值观。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资料(一)时代背景: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
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欺压人民,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
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
他们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
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杨涟、左光斗、魏大昌等相继被杀。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
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
(二)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
晚明政治活动家和文学家。
张溥自幼勤学,所读书必手抄六七遍,因此他命名自己的书房为“七录斋”。
溥青年时候正是魏忠贤阉党专政,东林党人受到残酷镇压的时代。
他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以继承东林为己任,结纳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重视发现和推举有操守的学者,组织了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
在文学上,针对当时士大夫空疏不学的弊病,他提出“兴复古学”的主张,同时强调“居今之世”,必须“为今之言”,“各为有用”。
他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质。
曾编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著有《七录斋集》等。
(三)资料链接:1.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五人墓碑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题目:《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小说主旨。
2. 通过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
3.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小说文本鉴赏和解读。
3. 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五人墓碑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把握小说主旨。
2. 文本鉴赏和解读,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主题。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学科素养不足,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力度不够。
3. 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法。
2. 阅读指导法。
3. 活动探究法。
4. 情境教学法。
六、教学步骤:1. 教师为学生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背景和史料,带领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 分享小说中人物、情节和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主题和内涵。
3.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鉴赏,让学生分析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
4. 教师分组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小说的主题和内涵。
5. 学生整理探究成果,以小组演讲的形式呈现给全班。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主题探究成果。
2. 学生小组演讲的表现和合作情况。
3. 学生成绩单的书面表现。
八、教学资料:1. 《五人墓碑记》原著。
2. 《五人墓碑记》的研究文献和历史资料。
3. 文学鉴赏和探究学案。
九、教学总结:1. 当前高中教育要注重学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培养,而这种能力恰恰是通过学科素养的提高来实现的。
2. 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可以自主思考,自主探究,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1《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导学案(苏教版高一必修三)导学目标:1.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影响。
2.了解小说《五人墓碑记》的情节梗概并理解其深层含义。
3.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
4. 理解小说文本中的一些典型语言使用和修辞手法。
5. 了解小说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
导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回顾孔乙己、荷花的歌以及学过的其他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观看PPT课件,介绍《五人墓碑记》的作者、背景及其影响,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了解小说的文化渊源和创作时代。
二、学习1.听读a) 分段朗读: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循序渐进地朗读小说的开头部分,并注意文本中的标点符号,理解文本中的各种语言表现形式。
b) 听读精彩段落:老师指定精彩段落,让学生在听读时倾注热情,感受文本氛围。
2.理解a) 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理解故事情节,并在读文中找到相应的语言表达方式。
b) 批注重点:老师指定文本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通过批注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维。
c) 讨论成果: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梳理自己的心路历程,进一步理解小说深层含义,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拓展1.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自由发挥,就小说中的某一角色进行分析和论证。
2. 评析名句:学生评析小说中的经典语句,分析其的内涵、形式和修辞手法。
3.拓展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理解其背景,并根据阅读成果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归纳1. 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PPT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
2. 导师点评:导师就学生的提案提出认真的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3.学生持续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结:通过对《五人墓碑记》第一课时的导学,我们可以发现科学的导学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
《五人墓碑记》教案(5篇)第一篇:《五人墓碑记》教案《五人墓碑记》教案上课时间:总课时:复习目标:1、写出“有、皦、赀”三个通假字的用法和意义;2、写出“至于、私人、痛心、按、金、视、首领、”等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和意义;3、写出“发、行、固、使、徒、按”等词的一词多义;4、写出“墓、疾病、隶”等词的活用意思;5、辨析“而、焉、之、其、为”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6、准确辨析课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教学过程:一、文言实词(15分钟)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通“只”,不过,仅仅;通“又”)(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通“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资”)(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通“搢”,插)(5)亦曷故哉(通“何”,疑问代词)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至”动词,“于”介词;“至于”是“到”的意思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党羽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痛于心,痛恨今义:极端伤心(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古义:考察,查究今义:压住(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古义: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今义:金子(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古义:非同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古义:比较今义:看(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义:头颅,借指性命今义: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3.一词多义(1)发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动词,拿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动词,激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动词,发动)发其志士之悲哉(动词,抒发)而又有剪发杜门(名词,头发)(2)行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名词,品行)其辱人贱行(名词,行为)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动词,走)(3)固轻重固何如哉(副词,本来,引申为“究竟”、“到底”)斯固百世之遇也(副词,实在,真是)(4)使公之逮所由使也(动词,主使)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使唤)(5)徒慷慨得志之徒(名词,一类的人)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空)(6)按缇骑按剑而前(动词,用手压或握)按诛五人(动词,考查,查究)(7)得慷慨得志之徒(动词,实现)人皆得以隶使之(动词,能够)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五人墓碑记》学案(袁用).doc
《五人墓碑记》学案【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气势恢宏,情理并茂。
叙议结合,巧用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与精神的写法。
2.归纳掌握“盛、发、率、徒、私”五个文言词语。
并熟悉“况……欤”“独……,何也”“固…… 哉”“安……哉”等几种文言句式的译法。
3.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语“疾病、行为、私人、颜色、非常、首领”等,并进一步掌握实词活用现象。
4.在诵读的基础上,领会本文的行文方式,赏析文章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5.了解本文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进一步认识生死大义。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夹叙夹议,运用对比方式进行议论,同时兼用抒情的写法。
2.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实词及文言句式,进一步巩固词类活用,以增强语感, 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难点:1.本文叙述和议论之间的转承结合。
2.运用注释。
系统了解有关历史背景,并由此领会五人牺牲的价值和意义。
【课前学习】一、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阅读提示及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及主要人物事迹。
1.写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文中所记叙的苏州人民暴动情况):2.张溥:3.周顺昌:二、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朗读课文:1.读一读、写一写:阉()祠)( ) yanmo () jiaojiao(敛()zl()财ti ji() chi ()而仆之厉声以呵(噪()而相逐hun()藩()lei(燃jin shen(詈()之矫诏() qunxun() 猝()发投hudn()道路高爵()显位暴()于朝廷赠谥()美显户牖() 扼()腕()墓sheji()2.再读课文,读清句读,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3.细读课文,在字词句翻译困难之处划上记号。
4.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三、分组分段翻译讲解课文。
(请结合下面的课堂学习及课文旁边的评点批注进行充分准备。
积累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翻译全段,再讲解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及艺术手法。
)【课堂学习】一、研习课文一二段1.翻译文章。
注意语气词的翻译,译出文中的语气词,并落实字词:葬、盛、徒、疾病、已的含义。
五人墓碑记导学案简洁实用附详细答案
五人墓碑记【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为、发、除、徒、当〞等实词的含义,及“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比照的写法,并能运用比照手法进展片段习作。
【课前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张溥(1602─1641),字,号,江苏太仓人,文学家。
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展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
有。
二、文体知识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碑文和碑记都是为纪念死者、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
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
碑记刻在墓碑的反面,多有序而无铭。
本文是一篇碑记。
它属于古代文体中的杂体,表达死者生平事迹,抒发作者哀悼之情,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故往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三、根底知识〔一〕、给以下字注音张溥( ) 蓼( )洲魏阉( ) 废祠( ) 旌( )其所为十有( )一月丙寅( ) 缇骑( ) 堪( ) 诛( ) 缙绅( ) 蹈( )死曷( )故矫( )诏( ) 猝( )发投缳( ) 高爵( )显位佯( )狂赠谥( )褒美户牖( ) 扼( )腕( ) 社稷( ) 逡〔〕巡湮〔〕没詈〔〕骂皦皦〔〕敛赀财〔〕抶而仆之〔〕溷( )藩〔〕傫然〔〕〔二〕、解释词语: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⑴登自东除。
⑵诛乱除害。
⑶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3、以旌.其所为:4、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5、去.今之墓而葬焉:去:⑴阳虎去齐走赵。
去年下扬州。
⑵除残去秽。
〔3〕休去倚危栏。
6、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夫.五人之死:8、凡富贵之子..:9、亦已.众矣:10、独.五人之曒曒:11、在丁卯三月之望.:1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13、敛.赀财以送其行:14、众不能堪.:15、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6、则噪而相.逐: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18、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9、安.能屈豪杰之流:20、意气扬扬....:21、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2、颜色不少.变:2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25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6 、素不闻诗书..之训: 27、蹈.死不顾.:28、且矫诏..:..纷出: 29、不敢复有株治30、大阉亦逡巡..畏义:3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2、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3、素.不闻诗书之训:34、是以..蓼洲周公:35、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36、或.脱身以逃:37、则今之高爵..显位:38、一旦抵.39、而又有剪发杜.门:40、视.五人之死:41、忠义暴.于朝廷:42、赠谥..美显:43、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44、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三〕、文言知识1.通假字(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2.古今异义(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古义: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义:今义:指与公家相对的个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古义:今义:极端伤心(4)颜色..不少变古义:今义:常指由物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五人墓碑记 》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五人墓碑记》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总体学习目标】1.学习全文,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句的用法和意思;2.积累如下重要实词:去、声、相、发、按、逮、矫、视、私、徒;3.理解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以及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4.学习并能够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学习重难点】1.几个长句的停顿;2.几个疑难句子的翻译;3.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4.积累重要实词【学法指导】了解一些背景知识;用好课本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全文,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知识链接】1.五义士:颜佩韦(商人,为人慷慨,喜打抱不平)、杨念如(阊门外鬻衣)、沈扬(牙侩)、马杰(练武玩棒)、周文元(周顺昌的轿夫)。
颜佩韦等人过去互不相识,而且除周文元外,其它四人同周顺昌也毫无交往,在周顺昌被捕时,他们完全出于义愤自发参加斗争。
五人被捕后,对自己的作为,理直气壮,毫不隐讳。
天启六年七月中,苏州城布满警卫,戒备森严,就在阊门外吊桥上,五义士大骂魏忠贤和毛一鹭,从容就义。
临刑时,几万市民含泪同五人诀别。
2.周顺昌:(1584~1626),字景文,号蓼洲,苏州吴县人。
万历进士,任福州推官,后升吏部文选员外郎。
为人正直、清廉,疾恶如仇,对民间疾苦多所关注,后辞官还乡。
原应天巡抚周起元被罢官时,周顺昌指斥魏阉并为之送行。
天启五年,被迫害的“六君子”之一魏大中被捕路过苏州,周顺昌又与他“周旋累日”,还把女儿许配魏大中的孙子。
魏忠贤获悉此事后指使东厂特务罗织罪名,借机陷害。
天启六年三月,周顺昌被逮到北京,在狱中受尽酷刑,同年六月十七日被拷死狱中,年四十三岁。
到崇祯元年才得以昭雪,赠太常卿,谥忠介。
3.张溥与复社: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现江苏省太仓县人)。
崇祯四年进士,“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
复社成立于熹宗天启末年,是和阉党斗争的东林党的继续,他们自认为东林党的继起者。
五人墓碑记学案
五人墓碑一、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熟读课文并背诵五六两节;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明3.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4.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二、学习重难点: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诵读翻译。
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发易顾加遇记三、基础知识构建:1.作者简介张溥(1601—1640),创始人和领袖。
字,人。
张溥幼年刻苦读书,《明史·文苑传》言之:“所读书必手抄,抄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如是者六、七始已。
”后来把自己的书斋命名曰“七录斋”。
和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
明末有许多文社,复社约本于“应社”,集合许多小社而成。
以“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相号召,约成立于熹宗天启末。
2.文体解析碑记,又称,原是刻在石碑上,以、为内容的一种文体。
从写法上看,原始的碑记只是记叙,通常记述死者的姓氏籍贯、生平事迹、生卒年寿等大概情况。
后来的作者,或就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借题发挥抒写情志,碑记遂演变为一种记叙兼议论的文体。
3.给加粗的字注音蓼洲()湮没()赀财()户牖()矫诏()暴露()赠谥()抶而仆之()皦皦()溷藩()傫然()投缳()冏卿()颜色少变()扼腕()逡巡()詈骂()缇骑()逆阉()旌旗所为()佯狂()张溥()鼓噪() 逮捕()四、粗读课文,整体感知1、五人墓中埋葬的是哪五位义士?2、他们的身份如何?3、他们为何而死?4、后人为什么要为他们修墓、立碑?5、整体感知,把握思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五:疏通课文,合作探究(一)理解课文第1、2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 ) 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 以旌其所为( ) 慷慨得志之徒( ) 其疾病而死( )( ) 五人之皦皦( ) 2、课文1、2两段的内容探究:(1)、第二段中采用对比的手法体现在哪儿?对比点是什么?(二)理解课文第3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吾社之行为士先者()敛赀财以送其行()缇骑按剑而前()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吴之民方痛心焉()则噪而相逐()()民之乱请于朝()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2、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3、吴民是如何反暴的?4、吴民为何要反暴?(三)理解课文第4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颜色不少变()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2、第4段内容探究(1)、五人当刑时的情景,表现了五义士的什么品质?(2)、士大夫和百姓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四)理解课文第5段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其中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且矫诏纷出()。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历史背景和创作背景。
(2)通过阅读和分析小说,理解小说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1)使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感受到人性的善恶、真善美的博大精深。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2. 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学生分组进行前置知识的回顾,包括文学鉴赏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点。
(2)提前准备多媒体资料,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2. 导入:(1)通过展示有关《五人墓碑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背景和主题。
(2)让学生阅读小说开篇,听取各组对小说的第一印象并自由发表意见,开展探究。
3. 主体教学:(1)分组合作:根据阅读要求和课堂提问,各组分别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并总结归纳。
(2)教师点拨:根据各组探究的结果,教师对小说的结构和主题进行概念解释,并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3)课堂讨论:在探究小说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讨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历史背景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和新文化推动下百花齐放的文学现状以及各种思潮在文学上的表现。
(5)个人思考反思:通过课堂思辨和个人阅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小说的主旨和人文精神,并通过写作、朗读等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示。
4. 教学结构:(1)小组合作探究小说的结构和主题 30分钟(2)教师点拨与探究总结归纳 20分钟(3)小组间讨论 20分钟(4)历史背景的讲解 20分钟(5)个人思考反思 10分钟5. 教学评价:(1)针对探究问题设计的问题解答和个人思辨反思的作文评价。
五人墓碑记 复习学案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铜山区大许中学高三语文组姓名第周第课时年月日总课时数一、复习目标1、了解碑记类文体常识、作者及背景。
2、积累一些古代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词(发、相)、虚词(焉、以、之、而)、常见的特殊句式,准确翻译重点句子(复习重点)。
3、积累写作素材,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自学提纲1、熟读课文,了解文学常识——碑记类,作者。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翻译重点语段。
学习要求:放声朗读,圈画重点,根据课下注释,用心理解识记;能翻译重点语段。
三、自学检测1、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2、张溥是( )代文学家,字( ) ,号( ) ,江苏苏州人。
他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书必手抄,抄毕吟诵即烧掉,如此六七遍方止,冬夏皆然,故其读书室名为()。
著有《》。
他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与以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期。
崇祯二年,张溥结交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联合起来组成爱国社团,并成为领袖。
3、背景天启六年,派爪牙到苏州逮捕,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
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
次年,即位,阉党失败。
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
4、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5)亦曷故哉5、指出并解释下列句中活用字:(1)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2)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4)缇骑按剑而前(5)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8)不能容于远近(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10)安能屈豪杰之流(11)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12)亦以明死生之大6、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3)吴之民方痛心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8)慷慨得志之徒(9)吾社之行为士先者(10)颜色不少变7、写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2)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4)不能容于远近(5)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墓碑记》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3、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1、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2、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3、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5、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342019-10-17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3、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1、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2、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3、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5、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342019-10-17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3、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1、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2、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3、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5、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342019-10-17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3、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1、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2、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3、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5、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342019-10-17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3、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1、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2、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3、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5、一词多义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盛呜呼,亦盛矣哉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上之悲战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卒而卒莫消长也猛将必发于卒伍公子季友卒有始有卒者军旅卒发342019-10-17一、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文言字词,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结合语境揣摩语言,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2、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体会记叙、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的特色。
3、了解碑志类文体知识,体会文中所阐述的生死价值观。
二、基础知识梳理1、熟记字音蓼()阉()皦()湮()没赀()财缇()骑()抶()溷()藩詈()傫()缙()绅牖()逡()巡冏()暴()谥()扼()腕脰()投缳()2、通假字①敛赀财以送行赀,通“资”,钱财。
②亦曷故哉。
曷,通“何”,什么。
③其为时止有一月尔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④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
3、古今异义词慷慨,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例:慷慨得志之徙。
痛心,痛恨。
例:吴之民方痛心焉。
意气,神情。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颜色,脸色。
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行为,品行作为。
例:行为士先者。
疾病,轻的为疾,重的为病。
例:其疾病而死(在此用作动词)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例: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私人,党羽。
例: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首领,指头颅。
例: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非常,超出寻常。
例: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视,比较。
例: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4、指出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抶而仆之。
安能屈豪杰之流。
人皆得以隶使之。
其疾病而死。
去今之墓而葬焉。
以旌其所为。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