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蝉》第1课时
《蝉》PPT课件(完整版)
预习资料速查
作
者 简
法 布 尔 ( 1823—1915 ) ,
介 法国昆虫学家,被世人称为
“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
维吉尔”。著有《昆虫记》
《自然科学编年史》等。
预习资料速查
背 景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 年版),
近 义
词
无动于衷
不动声色
词 同 两个词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 辨
析
多用来形容心肠硬、冷酷等。多用来形容态度镇静。
异
词语感情色彩不同。
① 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例 ② 面对别人的指责,他不动声色地将书包收拾好,然后离
开了。
预习思考问题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 思
1
文章是如何介绍蝉的生长过程 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介绍?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
知 识
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活
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
主要特点:①科学性—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
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②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
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
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
隐而悲伤起来。
课文拓展积累
【赏析】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 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 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这一段是动作描写,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蝉“表演一 种奇怪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跃”“翻 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 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地写了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蝉教案及原文《蝉》课文原文蝉的地穴: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
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
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
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
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
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
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
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
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
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
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如果气侯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第19课《蝉》PPT课件3-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思考讨论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 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 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 意义。
四、精读课文
目标: 1、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谈谈对它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2,你能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吗? 思考讨论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贝壳
《贝壳》出处及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幻思——席慕蓉散文赏 析》 席慕蓉是台湾作家、画家。
著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 歌》等。
32
阅读思考
1、小小贝壳有什么值得作者去赞美的? 2、作者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赞美之 后,又产生了哪些联想?
生命的诞生!
生命!!!
①
②
⑨ ⑧
③④ ⑤
⑦⑥
① 卵在树洞生 活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 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
皮,成为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
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 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①
②
⑨ ⑧
③④ ⑤
⑦⑥
⑥ 产卵后的第6 个夏天,羽化成 虫
⑦成虫大约只 有两个星期的 生命。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想一想起初作者对蝉是什么态度?
1.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 厌烦 听了很烦。
2.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 夏天!
3.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 罢了!
惊叹、佩 服、厌烦
瞧不起、 厌烦
后来作者又是怎样的态度?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19课的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文阅读,了解蝉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第二部分为课文精讲,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第三部分为拓展阅读,了解关于蝉的科普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如成语、修辞手法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成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蝉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认识,以及课文中语言表达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查阅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蝉的生长过程和鸣叫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蝉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辅导和解答。
3. 精讲:对课文中的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 拓展阅读:学生查阅关于蝉的科普知识,增加对蝉的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蝉》2. 生长过程:卵、幼虫、蛹、成虫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4. 重点成语:金蝉脱壳、破茧成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蝉”为题材,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蝉的生长过程和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
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成语、修辞手法掌握的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中的修辞手法和成语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日记要求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蝉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的认识: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第21课 蝉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21课蝉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蝉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封面页播放音频:蝉鸣。
【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作家,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
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主要著作是《昆虫记》(又名《昆虫的故事》),这本书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背景链接】出处: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
王大文译。
有删改。
背景: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做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
他没有专门学过昆虫学,但是依靠专心致志的自学和长期耐心而细致的观察研究,写出了《昆虫的故事》(即《昆虫记》)。
内容:《蝉》共由“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四部分组成。
作者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以及蝉从卵到幼虫、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两部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割,各有侧重。
【文体知识】【字词清单】【多音字】【理解词语】【蜕变】(人、物或者事情)发生质的改变。
比喻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比关系。
这里指蝉蜕皮成长。
【罅隙】缝隙。
【喧嚣】吵闹喧哗。
【庞然大物】高大笨重的东西。
【灭顶之灾】指毁灭性的灾难。
【转瞬即逝】形容一转眼就消失了。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整体感知】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9《蝉》第1课时(课件)
19 蝉
法布尔
蝉
虞世南
垂錗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是非藉秋风。
(蝉)
蝉
蝉是昆虫纲同翅目 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 蝉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 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 睛。雄的腹部有发音器, 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 声音。雌的不发声,但 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 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 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又称“知了”。
重点词语
1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2毫无顾忌: ①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
②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3一无所知:什么也不知道。 4不怀好意:没安好心。怀:包藏。 5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
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衷:内心。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产卵(12~13):找到恰当的细树枝,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 一排小孔,把卵产在这些小孔里。
幼虫钻土(23~24):找到软土,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将泥 土掘出抛在地面,挖成土穴,钻下去,隐藏自己。
金 蝉 脱 壳
你从蝉脱壳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视察得仔细、认真。
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 著名昆虫家、作家,是第一位在 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 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视察与实 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 习性,著成了被誉为“昆虫的史 诗”的昆虫学巨著《昆虫记》。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
说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 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分一般说明文的 主要标志:一是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善于穿 插趣闻;三是善于运用修辞。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课《蝉》优秀教案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课《蝉》优秀教案教材分析:《蝉》是一篇事物说明文。
在《昆虫记》第5卷中,《蝉》原文共有5章,本文节选自第14章和第17章。
本篇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主要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蝉》的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
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一问题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其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的写法,还有运动文学的语言表达,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难点:1、注意文中的人文主义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
2、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古诗导入:1、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
——蝉师: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生齐读古诗。
师: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也写了一篇关于《蝉》的文章,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他。
二、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款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蝉》课件(1)
21.蝉
第1 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常识,了解蝉的特 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 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 精神,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作者介绍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家。 被众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 的维吉尔”,他的传世杰作《昆虫 记》(又译为《昆虫的故事》), 被称为“昆虫的史诗”,是一部十 大卷的巨著。被誉为“科学与诗的 完善结合”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 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 人类的世界。
1、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 2、他重视视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 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 3、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 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 索的精神。
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运用多种说明 方法,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把蝉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爱好和 对生命的敬畏,也体现了作者细致视察、锲而 不舍的科学探索精神。
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 蝉的地穴和蝉的卵两方面了解了蝉的生活习 性,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说明文相 关常识来学习课文。
1、分析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 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要考察它们 遗弃下的蕴藏室,必须用刀子来发掘。 打比方
3、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 完全关闭起来
列数字
介绍蝉的地穴深度和构造,“大都”说明不全是,体现 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蝉》PPT课件(第1课时),蝉古诗 虞世南
初识课文
蜣 qiāng(屎壳郎)
窠 kē( 鸟兽做的窝
)
màn 用砖或石块等铺地面
墁(
)
xiān 细小
qí 鱼类的运动器官
纤 ruì ( —种小)昆虫,体长鳍二三毫(米,头小,色黑,)
蚋
( 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 匹敌: 对等,相称。 罅隙: 缝隙。 腾跃: 跳跃。 开合自如: 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作者简介
法布尔
让•亨•法布尔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 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 大卷的巨著。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 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 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 爰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
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鸭 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蝉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方法: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 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大自然,并且喜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目录
01导入新课 02预习巩固 03整体感知 04课堂小结 05布置作业
《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 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科学小品 就是说明文的一种。 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蝉》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蝉,鸣声悠扬,四季分明,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萧瑟寒冬。
大多数人都喜欢听蝉鸣,感受这份欣欣向荣的生命气息,无奈它们的存在时间实在太过短暂,当人们在享受它们的声音的时候,它们也正在告别这个世界。
春天,蝉幼虫孵化出来,它们爬出土壤,爬上树干,然后附着在树上静静等待。
红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亮,背部琥珀色的壳子上长满了细小的刺。
夏天到来了,蝉脱掉了壳,展开了翅膀,然后镶嵌在一片花树林中。
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窗户外面或者树上唱歌,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蝉鸣。
在秋天,蝉的鸣声悄然停止,然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一到冬天,这个蝉的故事就结束了。
那些曾经附着于树上的蝉蛹也成为了昨日黄花。
蝉和人类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它们也曾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常见形象。
从《离骚》中的“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红楼梦》中“嗌尽梧桐更不发,蚕破新丝桐叶片”,蝉一直以它们特有的声音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如“欣欣向荣”、“孵化”;2.理解蝉的生命周期;3.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
教学重点1.理解蝉的生命周期;2.掌握文章中的词语及短语。
教学难点1.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2.发现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感受入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听一段蝉鸣声,并问学生是否喜欢听蝉鸣,引导学生思考并走进蝉的世界。
阅读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细节互补。
从文章中找出“欣欣向荣”、“孵化”等生词,让学生互相讨论并总结意思,通过讨论使每个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入。
形象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蝉和蝉蛹的形象,让学生感性认识蝉的外貌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红色的眼睛”和“背部琥珀色的壳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语言启迪和文学艺术的指导,使学生更加了解蝉在文学中的形象。
主题教师通过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跳跃到高层面上,理解蝉在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如生命短暂,珍惜生命等,从而拓宽学生的思想。
天津市静海区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蝉(第1课
蝉
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7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第三层次(8-11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2-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
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优质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一、二自然段,详细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蝉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生命顽强和对生活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
2.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方法,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生命顽强,培养对生活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蝉观察所表达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词、短语和句型,学习观察事物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对夏天印象,引导他们关注蝉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蝉观察和描绘。
3. 生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第一、二自然段句子结构,讲解观察事物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作者,选取一个生活中事物进行观察和描绘。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观察成果,互相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蝉》2. 生词、短语:附在课文相应位置。
3. 观察方法:流程图形式展现,包括观察、思考、表达等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学到观察方法,选取一个生活中事物进行描绘,不少于200字。
2. 答案示例:以描绘树叶为例,从树叶形状、颜色、纹理等方面进行描绘,表达出对大自然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推荐阅读更多关于观察大自然作品,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生词学习4. 课堂讨论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我将在课堂上通过邀请同学们分享对夏天印象,特别是对蝉鸣记忆,来引入本课。
1新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优秀课件
法布尔
第1页,共23页。
蝉:
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蝉具有透明且 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雄的腹部有发音器, 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 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 汁。又称“知了”。
第2页,共23页。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
第3页,共23页。
作者简介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 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
的维吉尔”。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
部十大卷的巨著。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 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 爱诗歌分不开。少年时期的法布尔家境贫 苦,为了帮助贴补家用,便担当起给人放 鸭的劳动。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 少年法布尔爱上了昆虫研究这一行。
似,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幼虫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未发育 成熟,翅未发育完全,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 个阶段。这种没有形态与成虫完全不同的幼虫期和蛹期的昆
虫,叫做“不完全变态”)。一般生活史都较长,2~3年完 成一代。最著名的种类要数美国的17年蝉,此外还有3种13年 蝉,它们都是昆虫中的寿星。
成虫产卵 幼虫落地上
半小时至两 天
蝉卵孵化
幼虫挂树枝
立刻
几分 钟后
四年后
寻觅藏身处
幼虫钻地下
幼虫爬出地面
约半
小时
蜕皮
寻找蜕皮地点
约3个多
小时
成虫离枝飞去
成虫交配、产卵后死亡
第17页,共23页。
爬上树枝等处
不到5个星
期内
蝉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19《蝉》第1课时
19《蝉》当堂达标题(一)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指高大的东西。
也形容外表强大实际却脆弱的东西。
()(2)大水淹没头顶的灾难。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3)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4)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被触动。
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2.本文选自 (作者)的《昆虫的故事》。
他是世界著名的______, ______国人。
代表作《昆虫的故事》, 又名《》, 全书共10卷, 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雨果称他为“”。
《昆中的故事》中关于蝉有四个部分内容:《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这些文章。
3.从全文看, 作者按照、、、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突出蝉“”这一重要特点。
4.“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 钻入地下, “隐藏了自己, 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它要在地下生活多长时间才能长大呢?它在地下怎样生活, 目前有人知道吗?5.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蝉穴的顺序是怎样的?6.本文第二部分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的顺序是:走出壳外→→→→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问题。
蝉与蚁施蛰存拉封丹以蝉与蚁为寓言, 说蝉终日咏歌, 不知储蓄粮食, 遂至身先蒲柳而亡, 蚁则孜孜矻矻, 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 卒岁无虞, 避寒有术。
终论是把人教训一顿, 应学学蚂蚁的勤劳, 而不可学蝉的耽于逸乐。
小时读了这则寓言, 就对蚂蚁的辛劳起了尊敬之心, 对于只顾享乐的鸣蝉, 认为它们是自作孽, 是不值得可怜的。
今天走过一株大柳树下, 恰好有鸣蝉在柳叶间聒噪。
夕阳红红地照耀在西天, 阵阵微风吹拂, 也不觉得燠热, 何况我只穿上了短裤, 还有手中的大葵扇。
渐渐地我非但不再觉得它们烦乱, 甚至竞听出一些意思来。
倘若蝉不唱歌, 它是否能活到蚂蚁那样的寿命?反过来说, 若蚂蚁效蝉的懒惰, 是否会和蝉同死生?从这两种昆虫的生命来说, 它们并不觉得谁比谁活多了几年,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彼此都过了一生。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蝉(第1课时)》精品教学课件
21* 蝉
第1课时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朝诗人虞世南写的一首题为《蝉》的诗。 蝉是我们较为熟悉的昆虫,但我们对它的生活习性可 能并不了解。今天,我们跟随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 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 地工作的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 法。(重点)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文语言生 动性的写作方法。(难点) 3.理解作者在描述动物的过程中所寄寓的生活哲 理。(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
昆虫学家。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 昆虫和贝类的生活情况。晚年详细观 察栖息于未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 ,于1879—1907年间将研究所得,陆 续写出《昆虫记》十卷。主要著作还 有《自然科学编年史》以及关于物理 学和化学方面的论著。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昆虫的故事》(商务印书馆1956年 版)。王大文译。有删改。《蝉》是一篇事物说明 文(科学小品),实质上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 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蝉是大自然中一种极普 通的昆虫,作者对蝉做了长期、大量、细致的实地 观察,用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科学而又详尽地 介绍了蝉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
预习检查 形近字
suì火( 燧 ) suì( 隧 )道
蝇 ruì ( 蚋 ) nà( 呐 ) 喊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寻觅: 寻找。
暴晒: 在强烈的阳光下久晒。
隧道: 在山中、地下或海底开凿或挖掘成的通路。
喧嚣: 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臃肿: 过度肥胖或衣服穿得过多过厚而显得肥胖,转 动不灵。
罅隙: 缝隙。
坚韧: 坚固有韧性。
蝉第1课时精品教案
《蝉》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重点】1.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难点】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体会其好处。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PPT出示诗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PPT出示蝉的图片同学们见过蝉吗?你们知道蝉的成长经历和生活习性吗?今天就让我们透过法布尔的文字来了解一下蝉吧!设计意图:由诗歌及图片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对蝉有个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著作10卷本《昆虫记》是世界最经典的十大科普名著之一,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共十卷。
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3.整体感知(1)字词正音观看情境诵读及听课文录音,给读不准的字词注音。
轧(yà)蚋(ruì)鳍(qí)钹(bó)窠(kē)暴晒(bào)寻觅(mì)隧道(suì)恶劣(liè)倒悬(dào xuán)罅隙(xià)纤弱(xiān)纤维(xiān)折皱(zhézhòu)防御(yù)刹那(chà)顾忌(jì)跳蚤(zǎo)喧嚣(xuān xiāo)车辙(zhé)黏土(nián)懒洋洋(lǎn)无动于衷(zhōng)(2)概括各段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段内容。
《梦回繁华》、《蝉》学案
课题:19.《蝉》学案(一课时)班级姓名学号1.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2.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隧.道()涂墁.()抵御.()纤.弱()臃.肿()罅.隙()沐.浴()轧.扁()黏.土()喧嚣.()孵.化()2.作者简介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的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他被国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而《蝉》这篇课文就是改编自《昆虫记》。
法布尔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成就了自己,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知识财富。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二)深层探究1.品读蝉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看作者是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2. 细读课文8-10段,说说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蝉脱壳的呢?3.作者为什么没有按昆虫一般的生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蝉,而是选择从中间的一环“幼虫”入手呢?(三)语言品析1.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
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尽量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五单元第19课《蝉》教学设计(1课时3页)
《蝉》教学设计湖北省宜昌市第八中学钟爱娥教学目标:1.掌握“抓虚词,品实情”的读书方法。
2.学习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感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学重点:1.2.3教学难点:1.2.3教学过程一、《蝉》古诗导入1.上课之前,你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诗的题日目是隐去的,自己读一读,大家猜猜写的是什么?2.写的是蝉,看来大家对蝉这种昆虫比较熟悉,怎么猜出来的?3.师略作讲解:垂緌,清露,梧桐,悦耳响亮,居高………4.作者就是为了写蝉,还是想借蝉表达什么呢?介绍窦世南,唐太宗时重臣,博学多能,高洁耿直,常与唐太宗论历代帝王得失。
直言善谏深得唐太宗尝试,也有着很好的名声。
5.原来诗人想说,做官做人像蝉一样置身高处,德行高洁,那么不需外在凭借,自然声名远播。
借蝉表达自己置身高处而不同流合污的高洁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叫托物言志,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课余了解。
6.今天学习香港作家小思的《蝉》,看看作者想借蝉抒发一种怎样的情怀。
二、听录音,小小字词练习: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做师讲)蝉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颤动chan颤栗拾起shi 拾级而上she声名大zao口干舌zao戒骄戒zao补充:蝉联:连续担任某个职务或继续保持某种称号。
如:蝉联世界冠军。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目光短浅,只看到前面有得可图,不知道祸害就在后面。
燥:缺少水分;。
躁:性急,不冷静。
噪:(名声)广为传播。
拾级而上:拾,轻步登上。
请同学们课下积累。
三、自读课文一遍,谈谈初读感受。
(读书有三到:眼制,口到,朱熹)(一)读出了什么?(自由回答)(二)今天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更多的收获,读出文字间更多的内容。
四,抓虚词,品实情(一)展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知知不休的,1.自读一遍,能不能读出作者对蝉的什么情感?2.不能,无非陈述了一个事实。
(师讲解“知知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
)除非加上这句话:(展示:使事忙的人听了心烦。
第19课《蝉》教案
19.蝉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作者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理解作者在动物世界的描述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以及法布尔和《昆虫记》的相关文学常识。
2、让学生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之前,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炎热烦闷的夏天。
每到夏天,在某个不经意的午后,我们可以若隐若现地听到窗外知了的鸣叫,它仿佛在提醒着我们夏天的炎热,增加我们的烦闷感。
那么有谁知道知了,也就是蝉的生长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蝉的课文。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
法布尔童年时代就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他在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他一生不知疲倦地从事着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完成了《昆虫记》这部著作,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的生活折射出人类世界。
法国剧作家罗斯丹评价法布尔说:“这个大学者像哲学家一般的去思考,像艺术家一般的去观察,像诗人一般的去感受和表达。
”2、背景资料法布尔买下了塞里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
这是一块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
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蝉》当堂达标题(一)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指高大的东西。
也形容外表强大实际却脆弱的东西。
()
(2)大水淹没头顶的灾难。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
()
(3)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
(4)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被触动。
指对令人感动或应该关注的事情毫无反应或漠不关心。
()
2.本文选自 (作者)的《昆虫的故事》。
他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_国人。
代表作《昆虫的故事》,又名《》,全书共10卷,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昆虫世界。
雨果称他为“”。
《昆中的故事》中关于蝉有四个部分内容:《蝉和蚁》《蝉的地穴》《蝉的音乐》《蝉的卵》。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这些文章。
3.从全文看,作者按照、、、的顺序为我们介绍了“蝉的地穴”和“蝉的卵”,突出蝉“”这一重要特点。
4.“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钻入地下,“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它要在地下生活多长时间才能长大呢?它在地下怎样生活,目前有人知道吗?
5.本文第一部分介绍蝉穴的顺序是怎样的?
6.本文第二部分介绍蝉从卵到幼虫的顺序是:走出壳外→→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蝉与蚁
施蛰存
拉封丹以蝉与蚁为寓言,说蝉终日咏歌,不知储蓄粮食,遂至身先蒲柳而亡,蚁则孜孜矻矻,有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的能耐,卒岁无虞,避寒
有术。
终论是把人教训一顿,应学学蚂蚁的勤劳,而不可学蝉的耽于逸乐。
小时读了这则寓言,就对蚂蚁的辛劳起了尊敬之心,对于只顾享乐的鸣蝉,认为它们是自作孽,是不值得可怜的。
今天走过一株大柳树下,恰好有鸣蝉在柳叶间聒噪。
夕阳红红地照耀在西天,阵阵微风吹拂,也不觉得燠热,何况我只穿上了短裤,还有手中的大葵扇。
渐渐地我非但不再觉得它们烦乱,甚至竞听出一些意思来。
倘若蝉不唱歌,它是否能活到蚂蚁那样的寿命?反过来说,若蚂蚁效蝉的懒惰,是否会和蝉同死生?从这两种昆虫的生命来说,它们并不觉得谁比谁活多了几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彼此都过了一生。
不会歌唱的蝉不见得能活过严冬;懒惰蚂蚁的寿命也不见得比勤劳的同伴短。
然则蚂蚁储藏粮食,未必就是美德,而蝉的高歌,也就不是什么罪过了。
更进一步言,蝉但求吃饱喝饱,便在酷热的阳光下努力讴歌,虽然我们不懂它在唱什么,但无论是吟风弄月,或是悲天悯人,它多少已唱了出来,令它一生除了吃喝外,还有一点旁的意义。
蚂蚁呢?吃饱了,喝饱了,还得忙着。
孜孜功利,为的就是延续生命,而它的生命实质并未延长,它所储藏的粮食,也许自己也吃不完,徒然留下一副守财奴相,生命对它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今人终日辛劳,营营役役,只知歌颂辛勤的蚂蚁,却不识欣赏热情歌唱、享乐人生的鸣蝉。
自诩聪明的人类,不忒笨了点!
【注】施蛰存(1905-2019),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本文选自《施蛰存散文选集),有删改。
7. 试分析“朝菌不如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在文中的含义。
8.文中第2段说“甚至竞听出一-些意思来”,作者“听”出了哪些“意思”?
9.文中第4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评论家说:“拉封丹和施蛰存对蝉和蚁的态度表面上是矛盾的,实质上是一致的。
”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
1. (1)庞然大物(2)灭顶之灾(3)转瞬即逝(4)无动于衷
2.法布尔昆虫学家法昆虫记昆虫界的荷马
3.幼虫成虫卵幼虫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4.它在地下生活大概四年,目前还没有人知道蝉在地下怎样生活,有待人们去研究。
5.由外向内
6.蜕皮落到地上寻觅藏身的地方钻进土里
7.蝉不可能因停止讴歌而长寿,蚂蚁亦不会因为劳动而延年。
自然界生物的性命长短,皆有定数。
8.①蚂蚁忙碌未必是美德,蝉高歌不是罪过;②蝉除了物质生命外还有享乐人生的精神追求,妈蚁的忙碌只是为了延续生命,而生命实质并未延长;③令人不应一味去追求物质生活,而应像蝉一样热情歌唱、享乐人生。
9.对比手法。
拉封丹从中看到了蝉的逸乐、蚁的勤劳,施蛰存从中看到了蝉的激情、蚁的碌碌:蝉和蚁在两人心中都打上了主观烙印,是两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只是视角不同。
两人借蝉和蚁启发人们以健康积极的态度投身生活的意旨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