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整体主义

合集下载

柏拉图简介

柏拉图简介

精心整理柏拉图简介柏拉图是着名的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着作大多以对话录形式纪录,并创办了着名的学院。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史称“西方三圣贤”。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柏拉图对当时的政治体制彻底绝望,于是开始游遍意大利半岛、西西里岛、埃及、昔兰尼加等地以寻求知识。

据说他在四十岁时,约公元前387年结束旅行返回雅典,并在雅典城外西北角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即着名的柏拉图学院,这所学院成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组织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苏格拉底是柏拉图撰写的对话录中的主要角色。

至于对话录中有多少是苏格拉底的原意、而又有多少是柏拉图自己的意见,目前依然存在极大争议。

由于苏格拉底自己从没有写下任何着作,这个研究的问题也经常被称为“苏格拉底问题”。

另一个问题在于柏拉图究竟将苏格拉底虚构到了何种地步,阿里斯托芬也写下许多挖苦嘲讽苏格拉底的作品,两人对苏格拉底的记载往往有极大差异。

柏拉图曾数次暗示他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一名随从,但他从没有明确承认过。

在《斐记载道苏格拉底的审判和死刑对柏拉图造成极大的震撼,苏格拉底的审判是一系列对话录中最为着重、也最为一致的事件。

柏拉图在许多对话录都曾明确的或间接的提起这场审判,或提起这场审判的情节和角色。

举例而言,在《泰阿泰德篇》和《伊壁鸠鲁篇》中苏格拉底告诉大家他必须面临一场不公平的审判。

而在《美诺篇》里,阿尼图斯则警告苏格拉底应该避免批评当时的重要人物,以免使自身惹上麻烦,阿尼图斯在《申辩篇》里也是那些联合起诉苏格拉底的人之一。

《申辩篇》是苏格拉底的辩护演说,《克力同篇》和《斐多篇》则是在审判定罪后于监狱内的对话。

宣扬哲学的使者,阿波罗在当时是雅典神殿里非常重要的一位神只。

批评柏拉图的人认为苏格拉底事实上是冒犯到了有权势的人,并推测这场审判是苏格拉底的敌人所一手设计的,用以警告其他人不要重蹈他的覆辙。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
柏拉图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并发展。

柏拉图主义重视形而上学的研究,强调理念的存在与普遍性。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理念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永恒而不变的真理。

柏拉图主义认为,通过思维与直觉的力量,人们可以领悟理念,达到对最高真理的认知。

在柏拉图主义的哲学中,最著名的概念之一是“理念之洞穴”。

柏拉图用这个寓言来形容人们对真理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人们生活在一个象征性的洞穴中,只能看到洞穴壁上的影子,而无法看到洞穴外的真实世界。

只有通过哲学的思考和思维的提升,人们才能逐渐认识和理解理念的真理。

在柏拉图主义的体系中,合乎道德、公正、善良和美德是至高无上的价值。

柏拉图主义强调个体的精神提升和灵魂的净化,通过道德修养和智慧的培养,人们可以实现自我完善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另外,柏拉图主义也对政治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提出了完美国家的构想,认为理性和公正的统治者应当领导国家,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他强调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主张通过协作和合作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总的来说,柏拉图主义是古代哲学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深刻内涵的哲学流派。

通过思索理念之美、之善、之真,人们可以获得内在的智慧和道德灵感,实现心灵的升华和生命的价值。

柏拉图主义的思想贯穿古代和现代,对哲学、宗教和人文学科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

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理念”与“现象”(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二)洞穴理论(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合乎正义●整体主义传统●严格社会等级分工●哲学王治国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二)创立政治学(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4.(一)两大政治命题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

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7.西塞罗●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捍卫共和传统。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及评析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及评析

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及评析□陈为福(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哲学王处于核心地位,也是正义城邦借以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只有哲学家才懂得事物的实在知识和善本身的知识,从而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

同时这一思想的整体主义价值观有极权主义倾向,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哲学王一、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柏拉图对哲学王的崇拜可以从他的一句经典名言中看到"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着目前我们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的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柏拉图对哲学王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的:(一)正义城邦"正义"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思想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国"的出发点和归宿。

柏拉图所谓的"正义",即不是"欠债害债"意义上的正义,也不是"把善给予敌人"意义上的正义,而是"德性"意义上的正义;同时,"正义"也不应该仅仅是"个人的正义"而应当是"整个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对城邦的构想就是以这种正义为基础的。

柏拉图天才的认识到社会的产生在于每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每个人必须依靠别人才能生活;并且每个人如果在国家里只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出于效率的考虑,则比他执行多项的职务更好。

为了对应这一理论他把公民分为三个等级:手工业者及商人、武士和统治者。

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邦的供给者,他们并不参与统治;武士是城邦的维护者,他们属于统治集团,其天性是勇敢;统治者是按正义的理念,统治者城邦,其天性是智慧。

三个等级共同的天性是节制,即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在谁应该统治这个问题上具有一致信息。

柏拉图与《理想国》

柏拉图与《理想国》

柏拉图与《理想国》柏拉图及其《理想国》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经典的哲学巨著,同时也是哲学著作中最有争议的作品之一,因此,要想很好的理解这部著作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哲学家. 柏拉图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

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的时期。

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和政治危机,这种社会环境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

他一生著作颇多,并比较完整的流传下来,其中大部分作品都与政治有关,集中阐述政治哲学的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国》《政治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在这里我们主要阐述其《理想国》著作中的主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柏拉图那里,“理念”被赋予特定的内涵。

“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1]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

在将这种哲学运用到政治领域时,柏拉图认为,为了掌握关于国家的真知识是,就必须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就是说,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因此,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就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从探讨个人的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原则,描绘了城邦的基本结构和城邦生活。

在柏拉图那里,所谓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

柏拉图在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理想城邦不存在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理念与现实世界的区分和对立,暗示了城邦理念与现实中的城邦之间的完全不同的或者是尖锐的对立。

他通过描绘这个原型和论证他的真正意义,阐述了一整套政治价值体系。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

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政治哲学解读一、本文概述《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重要著作之一,这部哲学对话体作品对后世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柏拉图在这部作品中所阐述的国家主义正义理论,探讨其对理想国的构想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理想国》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包括柏拉图的正义观、国家观念以及理想国的构建原则。

接着,文章将分析柏拉图如何通过哲学王统治、教育体制和社会分工等制度安排,实现国家的正义与和谐。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探讨柏拉图国家主义正义论的理论特色及其对后世政治哲学的影响。

通过对《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理想国》的深入解读,本文旨在揭示柏拉图政治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价值意义,为理解西方政治哲学传统提供重要视角。

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柏拉图国家主义正义论的探讨,为当代政治哲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二、柏拉图国家主义正义论的哲学基础柏拉图的国家主义正义论深深植根于他的哲学思想之中,这一理念在《理想国》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

柏拉图认为,国家的正义并非仅仅是一种法律或制度的体现,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源于人的天性和本质的伦理观念。

在柏拉图看来,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治国者、卫国者和劳动者——各守其职、各安本分,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结构。

柏拉图强调,每个人只能从事最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这种天性由人的灵魂结构所决定。

根据柏拉图的理念,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理性、勇气和欲望。

理性代表智慧,勇气代表勇敢,欲望代表节制。

在理想国中,治国者、卫国者和劳动者分别代表这三种品质。

治国者凭借智慧治理国家,卫国者以勇敢保卫疆土,劳动者则以节制搞好生产。

这三个阶层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互不干涉,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社会秩序。

柏拉图认为,正义就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中。

这种和谐关系的实现,依赖于每个人对自身天性的认识和遵循。

在理想国中,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试图干涉他人的事务。

西方政治思想(柏拉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基督教思想内容和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柏拉图的思想内容和影响、基督教思想内容和影响)

买卡A.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内容、影响等的阐述,理解,评价等B.对基督教思想内容、影响等的阐述,理解,评价等核心内容中心思想:上帝创世说。

基督教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

《旧约·创世记》记载:上帝用5天时间创造出了自然界万物,第6天造人,第7天歇息。

上帝创世说是基督教的核心。

因为上帝创造一切,他才被说成是至高无上、全能全知、无所不在的唯一真神,是宇宙的最高主宰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一)柏拉图的正义思想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奴隶主贵族派的主要理论代表。

他的国家观和他的正义思想是紧密联系的。

关于正义的讨论贯穿于他的著作《理想国》始终。

何谓正义,柏拉图认为就是当初建立国家时所依据的原则。

它包括下列内容:(1) 分工论。

认为人们由于生活需要,只有分工互助,才能过好共同生活,这是建立国家的主要原因。

(2) 等级论。

认为由于人们的本性分为理智、意志和情欲三类,在社会生活中相应地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等级。

并认为这三个等级分别是由金质、银质、同铁质构成的,每个等级的天然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3) 理想国家。

即正义国家。

在这种国家中,各个等级各有专司,互不干扰,通力合作,理想的正义秩序便实现了。

(4) 正义论的实质是通过等级秩序的确立,以实现少数奴隶主贵族对下层自由民以及奴隶的统治。

(二)柏拉图的共产共妻主张柏拉图认为为了防止第一、第二等级可能出现的任何纷争,他认为应在这两个等级中实行共产并取消家庭,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不得占有任何私有财产。

国家实行按需分配原则;在政治上,各种职务所有公民都可参加,以此维护第一、第二等级的内部团结。

柏拉图所谓的共产制度是建立在奴隶主阶级共同剥削奴隶和自由劳动者的基础上的,是一种集体剥削制度。

(三)柏拉图的哲学家执政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是正义国家实现的关键,也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哲学家执政的根据:(1) 人的品德是政治的基础,保持公民完善的品德,矫正人们品德的堕落,有赖于具有完善品德的哲学家。

论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论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囝等 育 究 教研
论 柏 拉 图 的政 治 思想
中国矿业 大学( 北京 ) 文法学院 王瑞英 10 8 003
柏拉图赋予“ 哲学家” 特殊 的内涵 , 认为 只有 哲学家才具有 “ 知识 ” 它是对“ , 理念” 的把握 , 是对事 物本 质的认识 , 是永恒不 变的真理 , 即只有哲学 家才 达到了对 于国家理念的认识 , 理想 国
区分为两类 : 守法政体 , 括王制 、 包 贤人政治和民主政 治 ; 不守法
的政体 , 包括 民主政治 、 头政 治和僭主政治 。在六种政治制度 寡
中, 最好 的是 由一个贤明的王进行统治 , 但一个人的统治如果 是
放纵私欲 , 滥用权力 , 践踏法律 , 那就 是最坏 的统 治。民主政 治 在三种好 的政治 中是晟差的 , 而在 三种坏的政治 中, 它又是最好
的。
的城邦的基本原则 , 描绘 了城邦 的基本 结构和城 邦生活 。在柏
拉图那里 , 所谓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 实现或体现 了至 高的 “ ” 善
的城邦 , 就是城邦 的理念 。 柏拉 图政治学说 中理想 国家与现实 国家 的对立 , 开创 了西 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帮主义的传统 。他设计的理想国是后 来
结合当时希腊 的政 治现实 , 这些原则 在 国家 的体制和政策 方 对 面的具体实施 都进行 了重要调整 。 在《 法律篇》 柏拉 图仍然 十分强调 知识 的重要性 。由于 中,
想 国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 。它追求 城邦整体 的和谐 、 统一和 强 盛, 要求 个人完全消融 于社 会整体 中, 条件地为城邦 服务 , 无 为 城邦献身。这 又是西方 政治思 想史 上 整体 主义 思想 传统 的源
柏拉图( 公元前 4 7年一37年 ) 2 4 是古希 腊城 邦 时代 的政 治哲学家。出生 于雅 典 的一 个贵 族家庭 , 在他年 幼 时, 父弃 其 世, 母亲改嫁皮里 兰佩 。皮里兰佩是 民主政治的热心拥 护者 , 雅 典著名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挚友和追随者 。柏拉 图青年时代 是在继 父与其 民主派朋 友们 构成 的 民主派氛 围 的熏陶 中成长 的。他家庭 的民主气质给 了他 一个高贵 的民主气质 , 在他 年轻 时他希望从政 , 但混乱败坏 的政局很快使他失望了。 在“ 贵族寡头 ” 统治 时期 ( 公元前 4 4年 ) 他 的亲戚 和朋友 0 , 执掌 了政权 , 使他有 了参政 的机会 , 也真诚地相信 , 他 这些贵族 寡头们 是在进行改革和公正地治理 国家。然 而 , 不久他就发现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柏拉图是古希腊顶尖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非常重视国家教育,认为统治者应该把教育当做头等大事。

柏拉图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为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认为,国家或者政府应该对教育负主要责任。

政府应该狠抓教育,由政府规定学什么教什么。

再此,他还认为,除了奴隶之外,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接受教育,并且提倡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做好小孩的学前教育,当然这些教育内容主要以与小孩游戏为主,主张给孩子完美的童年。

在孩童少年,应该学习普通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以及一些艺术内容。

最主要的还要包括体育及军事训练。

青年的时候,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最主要的是进行军事及体育训练,借以强健身心。

到了青年,要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主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技能,这些人才能够成功的管理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岁数更大的人,还想要继续学的话,他们便专攻哲学。

几年之后,他们可以胜任更重要的国家职务。

在经过多年的经历磨练,以及实际的锻炼,这使得他们越来越成熟。

这样他们才能最终成为“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集团的成员。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对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有一定的描述。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讨论了正义的范围,他认为建立国家需要几大原则,首先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要学会分工,这样大家一起劳动,才能更加和睦的在一起生活。

其次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因为人们的性格多种多样,所以等级划分的标准也要明确。

再者,在柏拉图的思想当中,一个正义的国家,应该是有正常的秩序,而确保这实行的就是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其中一个方面,柏拉图还支持共产共妻。

在柏拉图认为,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不准拥有任何私人物品,其余的一切物品都由国家按需配给;而且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政务,以此来确保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确保国家的稳定。

柏拉图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是什么意思柏拉图(Plato),全名亚里士多德柏拉图(Aristocles Plato),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苏格拉底的影响下,柏拉图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并成立了著名的学派——柏拉图学派。

柏拉图的思想被视为哲学和理论的经典,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学派及其特点柏拉图学派是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理念的投影,理念是真实、永恒而不变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

人类应该通过理念的追求来提高自身,并追求真理和智慧。

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他提出了“智者王”的理念,即只有智者才有能力统治和领导社会。

他认为智者具有智慧和正义,能够正确地引导人们走向真理和善良。

此外,柏拉图关注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德才并使他们更接近理念。

柏拉图对政治的影响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对西方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念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构想了一个以智者为统治者的理想国家,提出了哲人统治的观念。

柏拉图认为智者具有超凡的理性和道德,他们能够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并为人民谋求最大的幸福。

他反对民主形式的政府,认为普通人容易被欲望和情感所左右,无法作出理性的决策。

但他的政治思想并非独裁主义,他认为智者必须以善良和公正的原则来统治,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柏拉图的教育观念柏拉图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让人们逐渐接近理念世界。

柏拉图主张让儿童从小接受教育,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培养其道德品质和智慧。

柏拉图提出了分级教育的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个人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差异化教学。

他主张让优秀的学生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并将他们培养为领导者和智者。

他还提出了“哲人王”的概念,即将受过良好教育的智者培养为国家的领导者。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思想柏拉图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他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平时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 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2. 柏拉图: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的集中阐述者,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位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

其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3. 双城论: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4.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在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他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

他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有权威的科学”。

5.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 两剑论: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一神学政治论观点,是教权派政治思想的主要代表。

2021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个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范文2

2021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个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范文2

2021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个人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范文 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通篇都在论证如何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正义的城邦。

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从国家正义到个人正义柏拉图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社会画卷,然而,对“正义”的探讨没有掩盖住柏拉图内心真正的追求———“和谐”。

无论是对城邦正义的追求,还是对实现个人正义的论证,柏拉图内心潜在追求的是一种“和谐”,城邦正义的目标是和谐社会,个人正义的目标是和谐的个人以及由此促成的和谐社会。

一切的主旨都是和谐,和谐的指向是柏拉图所有理论的发源地。

作为一个整体主义者,柏拉图《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正义完善的城邦,于是他从国家正义入手,之后依照由大到小的原则,考察了个人正义。

他认为,城邦是个人的放大,个人是城邦的缩小,二者是同构的。

虽然柏拉图也重视个人正义,但是城邦正义却是他唯一的目的,个人正义是为城邦正义服务的。

我们暂且把个人和整体的关系放在一边,来探讨柏拉图在追求两种正义过程中渗透出的和谐思想。

出于整体主义的原则,柏拉图采用了从整体到个人的论证顺序,然而,如果没有个人和谐,何来社会和谐。

本文首先分析柏拉图如何打造个人的和谐,然后分析他如何构建和谐的社会,以及这两种相互关联的和谐理念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一、完善内在修养的个人和谐 “和谐”(harmony) 一词起源于古希腊的音乐,原意是“一组听起来同步,或是此起彼伏的音符”( 见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05 Deluxe Edition,harmony 条) 。

古希腊音乐理论家亚里士多赛诺斯( Aristoxenus,约公元前 4 世纪后半叶) 把和谐的音乐描绘为“和谐、有秩序、自在的体系”。

毕达哥拉斯在其“数的和谐”理论中指出: “不能相互转化的对立面得到协调就是和谐。

”[1]34当“和谐”一词在古希腊广泛传播的时候,这一思想也深入到了柏拉图的心中,把正义作为其终极价值追求的《理想国》在字里行间就流露出了和谐的韵味。

浅析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

浅析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

哲学史学研究浅析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董旭(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0)摘要:柏拉图巧妙地将哲学和教育融合在一起,并在解决问题时无意识地将哲学思维融入教育实际问题中解决不同的教育问题$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政治背景虽然不太“接地气”——仍是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打基础,但不可否认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他的教育思想体系虽说没有系统呈现,但后世确实能从他的教育思想中得到可操作的经验并获益:不管是抽象概念的理念论、认识论、正义论,抑或是最高目标的哲学王,最理想化的理想国,还是注重道德和音乐、体育的道德教育观和谐教育观$每一对话都是不同类型思想的激情碰撞,每一想法都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每一内容无不散发着柏拉图的$关键词:柏拉图哲学教育哲学思想一、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政治背景哲学在柏拉图时代尚未形成一个独立出现的形态,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哲学家也可以是教育家,二者没有显著区别,教育家和哲学家自古以来都在从自身思想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探讨、理解、阐释各自对教育的不同看法#直到十九世纪中期,1848年德国哲学家罗生克兰兹成为连接哲学和教育的桥梁,由的《教育学系》使教育哲学这一名词正式出现在学术界的,由此教育哲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理论#0明教育词典里解释道:教育哲学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释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教育基本问题的一门学科。

拉图出身克时的,自生以来接教育,生对的思想。

他认为个国家成员都来的政治主张是不利于国家统一的错误主张,这会让国家陷入混乱,只有真正有胆有识的哲学国家走向光明的重任,其他人应该做分内事,不问国事。

柏拉图所有的治国育教育哲学理都是深的。

二、柏拉图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理念论1.理念论的理论基础柏拉图在著作中曾提到,年轻的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50年和年的巴门尼德有过一面之缘,并从学到了丰厚的知识。

“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由巴门尼德第一次提出的,因此我们能推断巴门尼德学说的确影响着柏拉图思想的建构。

浅析《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

浅析《理想国》中的教育思想摘要:柏拉图不但是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系统论述教育思想的第一人。

理想国以培养哲学王为核心,全面展开对公民的教育,从而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

从培养公民的早期教育开始,其教育一直贯穿公民终身,对公民进行逐层选拔,最后培养出真正统治城邦的理想国。

柏拉图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思想即使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柏拉图;教育思想;早期教育;终身教育柏拉图出生于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出生于名门望族,父亲早逝,其继父是雅典政治家,这种家庭环境对他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柏拉图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亲眼目睹了雅典民主制度的腐败,战后斯巴达建立的"三十僭主”寡头统治使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成为言论自由权的第一个殉难者,他的死使柏拉图也痛彻的意识到其所生活时代的城邦制度的衰败已无可挽回,想要在城邦中建立一种新的道德也是极其困难的,要挽救城邦的衰落就必须使真理和绝对的权利结合起来,但光靠真理是行不通,力量是极其软弱的。

于是就需要代表最高智慧和拥有绝对权力的哲学王来进行城邦统治。

在这样的背景下,柏拉图试图去构建一个以哲学王为核心的理想国,建立一个正义的城邦。

一、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早期教育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3岁)的儿童是心理发展的最低阶段,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智力开始发展。

在孩子的生命初期他们的大脑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对生命后期的个人活动起着关键作用。

生命初期阶段是孩子性格、思维养成、潜能激发的最佳时期。

柏拉图在书中就谈到:“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成什么型式,就能塑成什么型式。

”所以在生命初期阶段对儿童的教育内容必须是善的美好的东西,使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接受好的教育,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谐美好的思想,为个人正义的形成打下牢固的基础。

哲学家柏拉图的简介

哲学家柏拉图的简介

哲学家柏拉图的简介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对古希腊的哲学乃至整个西方的哲学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哲学家柏拉图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哲学家柏拉图的简介柏拉图(Πλάτων,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写下了许多哲学的对话录,并且在雅典创办了著名的学院。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如同许多古老的文献,柏拉图留下的文集残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争议。

他记载的苏格拉底对话录成为后人研究他们思想的主要来源,但许多内容其实记载的是柏拉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苏格拉底的原意。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柏拉图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其哲学体系博大精深,对其教学思想影响尤甚。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

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Aristotle, Politics, p. 99.
self-sufficiency (autarkeia 自足)
happiness (eudaimonia 幸福)
happiness is self-sufficient, lacking nothing.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存在是为了 帮助每个公民完成其内在的善,获 得幸福。这种赋予政治生活伦理道 德理想的思考,现代理论家称之为 「完善论」(perfectionism)。
Aristotle, Politics, p. 143.
虽然君主制在理论上是最优良的政体,
但是对大部分城邦而言,最能得到普
通接受、最值得人们选取的,则是某
种接近「共和制」(polity)的政体。 换言之,「最佳可行的政体」(the best practical regime)是某种介乎 寡头与平民政体之间,而又倾向于平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务的 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而城邦 简而言之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生活 的公民结合体。……公民们尽管彼此不 尽一致,但整个共同体的安全则是所有 公民合力谋求的目标。他们的共同体就 是他们的政体,因而公民的德性与他们 所属的政体有关。……公民的德性即在 于既能出色地统治,又能体面地受治于 人。
Aristotle, Politics, p.
103.
Divine
为公利(法治)
Kingship 制
君主
Aristocracy 贵族 制
Polity 制
共和
Deviated
为私利(不法)
Tyranny 制
暴君
Oligarchy 寡头 制
Democracy 民主 制
(平民、暴民、极端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

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3.《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

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

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

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

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

4.《上帝之城》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

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

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

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比较一、相同点:1、二人都非常注重寻本探源,追求终极。

这便是二人政治思想中理想的部分,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当成宇宙万物的本质,唯一的真实存在,认识事物的基础,并且据此而设计了他的《理想国》;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向善的,都有一善的目的。

2、两人都把教育看成一个重要的问题。

①柏拉图认为实现城邦团结统一的一项措施是对公民(哲学家和军人)的教育。

他相信只有通过正确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军人和哲学家,也只有依赖哲学家的教化手段,才能塑造人性,培养优秀的公民,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

他把教育称为“唯一重大的问题”,认为城邦首先是一个教育机构。

②亚里士多德将人性分为三种善德即天赋,习惯和理性,而理性是人们的追求的目的。

他指出教育培养人的理性,进而理性培养习惯,习惯改变天赋。

认为后天教育可以改变人。

相反,柏拉图基于“潜能不易挖掘”的忧患意识而提出全面教育,以便于充分发掘人的天赋品格和美德,最后走向已经分配好的“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师生二人对教育实施的方针目的和具体的措施方面有一样的地方,但背后的原因本初目的是不一样的。

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优生优育”和“因时而教”的具体教育方法。

3、整体主义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中阐述的政治哲学的突出特征就是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

他把社会整体(城邦)视为唯一的目的,个人是为了整体服务的工具。

个人没有任何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他的价值只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完全被消融于整体之中。

柏拉图把城邦的统一强盛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把献给国家作为公民的最高道德。

具体地说,个人不再有自己的一切,不再有自己的财产、妻子、利益、愿望、要求、情感、判断,每个人与其他人都利益一致、情感一致、意见一致,这样,城邦就真正形成了“一个国家”,不用复数表示的国家。

也就是完全消灭了个人主义,形成了一个整体。

亚里士多的在个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上也持整体主义立场。

他把城邦理解为有机整体,而个人只是其有机组成部分。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不理想之处及其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不理想之处及其启示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不理想之处及其启示本文分析了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不理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在价值信念上,柏拉图是崇尚整体主义、国家主义,忽视个体主义、自由主义;二是在所有制上提倡公有制,反对私有制;三是在婚配关系上,柏拉图推行共妻制,所生子女也由国家统一一起抚养;四是柏拉图最大的不足,也许就是缺乏赫拉克利特的流变意识。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理想之处的原因及可借鉴之处。

标签:柏拉图;理想国;启示一、在价值信念上,柏拉图是崇尚整体主义、国家主义,忽视个体主义、自由主义《理想国》又名《国家篇》,希腊人本来用这个词表达这个词所具有的“對人的研究”或“人学”的原意。

读者常常会为其内容涉及国家和政治而感到困惑。

其实,古希腊人本来就认为人总是以他们的共同体的形式(即城邦)才能存在的,因此,便把对人和共同体的研究称作“关于城邦的学问”。

明白这个词的原意对理解柏拉图的思想很有必要。

理想国的主题是讨论“什么是正义”。

柏拉图通过对话中的苏格拉底之口说,要进行这样的讨论不容易,既有个人的正义也有城邦的正义。

好像认字时大字总比小字好认,所以要先探讨城邦的正义,才容易看清个人灵魂中的正义。

这很典型的表明,柏拉图首先把人看成共同体的人,而不是先把人看成是个体的人。

柏拉图从整体主义和国家主义出发,认为“你自已的存在也一样,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某个局部,一切微不足道的事物都是一样,它们的全部努力就是趋向于这个整体……一切事物行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整体的幸福的生活,这个整体不是为你而造的,而是你为这个整体而造。

”可以说,柏拉图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上的国家主义或专制主义传统。

二、在所有制上提倡公有制,反对私有制柏拉图这种崇尚整体主义,国家主义的价值信念必然导致他在所有制问题上提倡公有制,反对私有制。

在柏拉图看来,人世间所有的纷扰都是因钱财而生,要消除争扰就要通过教化提升人的境界,在制度上消除积累财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必须说明的是,柏拉图的公有制只是在统治者的范围内,因为他们有权势,有以权谋私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是他生活的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他出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5年,伯里克利逝世的第3年。城邦民主的鼎盛时期开始消逝。战争带来人性堕落、社会分裂动荡和政治危机,导致民主政治以及整个城邦政治走向败坏。这些因素对柏拉图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青年时代经历了两次重大事件,给他的政治思想和生活道路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即三十僭主的暴政和苏格拉底被处死。在晚年写下的第七封信札中柏拉图追述道,在23~28岁之间,他曾期待成年后立即参加政治活动。在“三十僭主”统治时期(公元前404年),他的一些亲戚和朋友执掌了政权,使他有了参政的机会。他也真诚地相信,他们是在进行改革和公正地治理国家,然而,不久他就发现,三十僭主的暴政和内讧,竟使得原先的民主政治看起来倒是一个黄金时代。甚至最正直的苏格拉底也遭到陷害。出于对他们种种罪恶行径的厌恶,他没有介入他们的政府。不久,民主政体得到恢复,柏拉图虽然没有很高的民主热情,但他并不反对民主。他宽宥了民主派有些过份的报复行为,认为从总体上看,恢复了的民主政体的施政还是温和的。但是,民主派的一些掌权者却根据一种荒谬的指控,将苏格拉底判处死刑(公元前399年),这使柏拉图受到极大的刺激。柏拉图大约在20岁前后结识苏格拉底,后者成为他最尊敬的师长和朋友。柏拉图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次称苏格拉底是“人类中最有智慧的人”,他一生写下的大部分对话体著作中,苏格拉底都处于中心位置,可见他对苏格拉底的敬意之深。民主派对苏格拉底的所做所为,使他原来的政治抱负破灭了。他痛切地意识到,法律和道德在堕落,要公正地治理国家和重建一种新的道德是极其困难的。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而人类的出路在于由真正的哲学家掌握政权或政治家成为哲学家。这种信念构成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三、社会分工与正义
社会分工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柏拉图认为,人的天赋才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人只有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做得最好。但是,人的生活需要却是多方面的。这就产生了个人才能的片面性与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就是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分工合作。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相互提供服务。柏拉图认为,国家就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起初,人们为了简单的经济需求而结合在一起,这就是最初的城邦,或城邦的雏型,由农夫、各类工匠、商人等构成。后来,由于需求的增加,分工的扩大,城邦的成分逐渐增加,最终产生了专门从事战争的军人和专门管理国家的统治者。至此国家便正式形成。同上,第58-66页。因为国家是由社会分工的必要性而产生的,或者说,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所以,理想的底被处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到外地游历,先后到过麦加拉、埃及、昔兰尼、马格那、大希腊(南意大利)、西西里等地。在埃及,那里世袭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职业分工、高度发达的官僚制度,僧侣对国家理智活动和教育的控制及教育方法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许多内容后来被他吸取到理想国家的蓝图之中。在大希腊,他接触了毕泰戈拉(Pythagreans)学派的思想家。这一派强调净化灵魂的重要性,推崇社会和谐的价值,主张政治上由知识贵族统治及经济上实行平等和公有的思想,都对柏拉图产生了影响。他还与毕泰戈拉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Archytas)结下了深厚友谊。阿启泰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同时又是深孚众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几乎就是柏拉图所追求的哲学王的一个理想的雏形。离开南意大利不久,柏拉图第一次渡海到达西西里的叙拉古,企图通过说服教育叙拉古僭主狄俄尼索一世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结果却与这位僭主闹翻,使他几乎沦为奴隶。
这三个等级的划分虽然有世袭化的倾向,但是从理论上说,它基本上还是依据人的先天素质以及由后天教育训练所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等级间界限并不是僵固不变的,一个人可以据其实际表现而由一个等级转到另一个等级。
柏拉图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这种等级划分的合理性。他论证说,个人是城邦的缩影,城邦是个人的扩大。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灵魂与美德的要素与城邦相应的要素之间是同构的。一个人的灵魂中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理性在价值上无疑属最高层次,欲望属最低层次。相应地,在一个城邦中,也包含着三个组成部分。哲学家最有智慧,代表着国家的理性;生产者从事粗鄙的经济活动,谋衣谋食,代表着欲望;而军人处于两者之间,代表着激情(意志)。一个有德性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主导地位,统帅激情,控制欲望,这是人的灵魂的最佳状态,一个城邦也就该由哲学家领导着军人统治生产者,这也是城邦最理想的秩序。同理,一个人的美德包括四个部分,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在城邦各组成部分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生产者的美德是节制。而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柏拉图还以一种譬喻的方式虚构了一种说法,用以说服人们相信等级分工的合理性。根据这种说法,城邦的所有成员都是一土所生,相互之间亲如兄弟,但是,上天在铸造他们时,在有些人身上加入了黄金,因而这些人是最高贵的,是统治者;在有些人身上掺入了白银,他们次之,是辅助者(军人);在另外一些人身上掺入了铜铁,他们便成为生产者。同上,第128页。这个虚构神话的直接目的,是说服人们达到对等级分工和自己等级地位的认同,其深层含义则在于,以所谓金质、银质和铜铁质来象征人的心灵的不同素质类型,这是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
一、城邦衰落时代的精神贵族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是希腊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留下完整著作的第一位政治哲学家。柏拉图生平参见范明生:《柏拉图哲学述评》,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1—30页。狄欧根尼·拉尔修:《著名哲学家的生平和著作》(Diogenes Laertius,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罗依卜古典丛书,第3卷。原名阿里斯托克勒(Aristocles),据说因其强壮的身材(一说因其宽阔的前额)而取名为柏拉图。出生于雅典附近的埃伊那岛。其父母双方均系雅典的名门望族。据说其父是雅典末代国王的后裔,其母的家族谱系可上溯到雅典历史上的两位执政官,其中一位是著名立法家梭伦的兄弟。在柏拉图的时代,这个家族还产生过很有影响的政治家。柏拉图年幼时,其父弃世,母亲改嫁给她的叔父皮里兰佩,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继父家里度过的。皮里兰佩是民主政治的热心拥护者,也是雅典著名民主政治家伯里克利的挚友和追随者,曾作为雅典使者出使过波斯等亚洲国家。一般研究者都认为,柏拉图的生父及其家族对其思想的影响是有限的,其母系亲属中的寡头派政治家对他思想的影响也不大。柏拉图青少年时代是在继父与其民主派的朋友们构成的民主派氛围的熏陶中成长的,他后来对民主政治的敌视态度与其家庭出身没有必然联系。不过,在他身上的确有着一种高傲的精神贵族气质,这与他的贵族血统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
柏拉图一生著述颇多,并比较完整地流传了下来。其中大部分作品都与政治问题有关。集中阐述政治哲学的主要有三部,即《理想国》(或译《国家篇》、《共和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一般认为写于学园创立之初,为柏拉图盛年的作品。《法律篇》写于晚年。《政治家篇》居于两者之间而比较接近于《法律篇》的年代。
城邦的本质和内在精神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柏拉图把它理解为公民内部或公民团体整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它是城邦现实的对立物,特别是他那个时代雅典城邦的对立物。事实上,他的国家理念不过是现实城邦种种弊端的一种逆反构思。凡是他对现实不满的地方,在他的理想国中就会有相反的构思。这样,现实城邦都是败坏的,堕落的,至少是有缺陷的,而理想国则是至善至美的。柏拉图把现实政治分为四种,他对这四种政治的批判是理想国思想的真正根源。这四种政治的种种弊病经过柏拉图魔镜的照射之后,全都在理想国中倒映了出来。弊病变成了与之相反的优点。理想国就是现实城邦的倒影。
这种对现实政治的逆反构思是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的基本思路,也是后来许多乌托邦思想所遵循的共同思路。这种乌托邦主义企图救民于水火的高尚动机和热情(甚至是偏执的狂热)有其值得嘉许之处,但它不懂得,由于人自身是有缺陷的,所以人类社会注定不会臻于至善至美。勾画一幅美好蓝图容易,但现实生活的改善却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在通向美好境界的路程中,人们对一些社会弊病必须予以忍受。另外,乌托邦主义者也不懂得,人类社会的进化,只能是人类自我选择的结果,不需要某个哲人智者或救星恩赐和强加一种理想国方案。
二、国家理念——城邦现实的逆反构思
生活于城邦普遍危机和混乱的年代,目睹寡头派和民主派的堕落与无能的表演,具有远大抱负和超凡脱俗的政治理想的柏拉图,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洞察到城邦危机的严重性和走向衰落的难以挽回的趋势,比任何人都更敏感地体验到失落与绝望。他要重建城邦的伟大原则,复兴古老的城邦精神。然而,一般的政治改革已经不再能引发他的激情,当他从现实的政治舞台退回到学园中去之后,他便把一种深思熟虑的国家理念推荐给人们。在他看来,只有无形的理念才是真实的存在,它只能被某种高超的智慧所把握,而被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不属于存在的范畴,或者说,它只是一种虚假的存在。理念世界是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因为理念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它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是纷繁复杂的现象界的稳定标准和范型。为了掌握关于国家的真知识,就必须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因此,柏拉图《理想国》一书的主题就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从行文上看,《理想国》从探讨“正义”概念入手,又以关于正义的结论而结束。但是,柏拉图的思路是,道德与政治没有实质性的差别,正义的法则无论对个人生活还是对城邦来说,都是一样的。并且,作为城邦有机体的一员,个人正义只有在城邦生活中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他便很自然地由个人正义的探讨转向城邦正义的讨论,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结构和城邦生活。这个合乎正义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也正因为如此,它不会与现实中任何一个具体的城邦相吻合。柏拉图称这个理想国是哲学家“在彼岸所看到的原型”,或者是天上才有的“神圣的原型”。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53、386页。
在柏拉图那里,国家起源的历史描述与国家基础的逻辑推演是结合在一起的。起初,人们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就需要有农民、牧人、各类工匠、商人等,他们构成生产者等级,其职责是为整个社会提供物质生活资料,执行的是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经济职能。随着城邦生活的扩充,人的欲望和需求的增长,就出现了城邦之间的战争。根据社会分工的原则,就需要一个专门从事战争的集团,即“护国者”或军人等级。他们的职责是执干戈以卫社稷,并充当统治者的辅助者。最后是统治者等级,他们是由军人等级中挑选出来经过精心教育训练而产生的哲学家,其职责是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柏拉图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别不它骛,互不僭越,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