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合集下载

11十四经脉循行、常用腧

11十四经脉循行、常用腧

足太阴脾经(21穴)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
端(隐白),沿着大趾内 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 后半圆骨,上行至内踝前, 再上腿肚,沿胫骨后交出 足厥阴经之前,经膝、股 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 络胃,过横膈上行,挟食 管两旁,连系舌根,分散 于舌下。 胃部的支脉:向上再通过 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 少阴心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
(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 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 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 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 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 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 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 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 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 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 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 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 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9穴)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
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 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 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 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 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 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 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 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 (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 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 三焦经相接 。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
(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 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 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 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 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 于大椎穴(督脉),入盆络于 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 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 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 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 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2017最新人体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

2017最新人体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

2017最新人体十四经脉361个穴位的详细定位(最新版)广医附一院医学职业技能进修学府关注本平台公众号……每天一期分享陪伴中医人成长(每天更新新视频、新内容,请关注我们!)识别关注下图二维码图案的公众号平台学习。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定位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1.中府: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灸甲乙经》: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

2.云门: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气户两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

3.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针灸甲乙经》:在腋下三寸,臂臑内廉动脉中。

4.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针灸甲乙经》:在天府下,去肘五寸。

5.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针灸甲乙经》:在肘中横纹上动脉。

6.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针灸甲乙经》:去腕七寸。

7.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针灸甲乙经》:去腕上一寸五分。

8.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针灸甲乙经》:寸口陷者中。

9.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针灸甲乙经》:掌后陷者中。

10.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针灸甲乙经》: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

11.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针灸甲乙经》: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定位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5:足阳明胃经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图

十四经脉穴位分寸歌图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寻来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腕后三寸安, 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下廉看, 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 曲池屈肘纹头尽,肘醪大骨外廉近, 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 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取, 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真, 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醪水沟旁五分, 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是分明。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分寸歌(9穴) 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动脉凭,
青灵肘上三寸觅,少海屈肘横纹头,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 阴郗去腕五分地,神门肌腱桡侧逢, 少府小指本节后,小指内侧是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位分寸歌 (19穴) 小指外端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
节后捏拳去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 锐骨下陷阳谷讨,腕后高突翻养老, 支正腕后五寸量,小海肘髁鹰嘴中, 肩贞腋上一寸寻,臑俞贞上冈下缘, 天宗秉风下窝中,秉风冈上举有空, 曲垣冈端上内陷,外俞陶道三寸从, 中俞二寸大椎旁,天窗扶突后陷详,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醪面鸠锐端量, 听宫耳中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膝下九寸下巨虚,条口之旁丰隆系, 却是踝上八寸量,解溪跗上系鞋处, 冲阳跗上五寸唤,陷谷跖趾关节后, 内庭次趾外间陷,厉兑大次趾外端。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分寸歌(21穴) 大趾内侧端隐白,节前陷中求大都, 太白结后白肉际,结后一寸公孙呼, 商丘踝前下陷逢,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阴陵下三地机朝, 胫髁起点阴陵泉,血海膝髌上内廉, 萁门穴在股肌尾,冲门曲骨旁三五, 冲上七分府舍求,舍上三寸腹结算, 结上三寸是大横,却与脐平莫胡乱, 建里之旁四寸处,便是腹哀分一段, 中庭旁六食窦穴,膻中去六是天溪, 再上一肋胸乡穴,周荣相去亦同然, 大包腋下有六寸,渊腋之下三寸悬。

十四经脉常用腧穴

十四经脉常用腧穴
十四经脉常用腧穴
(学习目标:定位、主治、操作)
一、手太阴肺经腧穴 尺泽:咳嗽,气喘,急性吐泻。 列缺:各种头痛。配风池常于治疗偏头痛。 少商:急救,咽喉肿痛,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二、手阳明大肠经腧穴 商阳:主治同少商穴。 曲池:急慢性肠炎,痢疾,发热,肘臂疼痛, 上肢偏瘫。
手 三 里 : 主 治 同 曲 池 穴 。 合 谷 : ① 头 面 及 五 官 部 诸 病 证 ; 如头痛、发热、牙痛、咽喉肿痛,面瘫, 三叉神经痛,常配阳白、四白、太阳、下关、地仓、 颊车。 ② 急慢性肠炎和痢疾,腹痛、腹胀;常配 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曲池穴。 ③妇科病证;如痛经、带下、月经不调。常配气海、 关元、中极、三阴交。遗尿,尿闭;常配中极、 三阴交穴。自汗、盗汗;常与复溜穴同用为最佳 配伍。
消 化 系 统 病 证
足三里是主治消化系所有病证 的主穴,如寒、热、虚、实诸 证,如胃痛、呕吐、消化不良 上巨虚偏于治疗大肠实热证, 如急性肠炎和痢疾,肠痈; 丰隆偏于治疗各种痰证,如咳 嗽,痰多等; 内庭偏于治疗牙痛,面瘫等证。
四、足太阴脾经腧穴
• 隐 白:腹胀,月经过多,用艾灸; • 三阴交:消化不良,水肿,腹痛腹泻,痛经;常 配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 • 阴陵泉:主治同三阴交穴; • 血 海:膝关节疼痛,行痹,常配犊鼻穴。
主治消化系统病证,如胃痛, 呕吐,呃逆,脘腹胀满。
肾俞 委中 承山


腰背疼痛,尿闭或遗尿, 急性吐泻,
八、足少阴肾经腧穴
• 涌泉:特效急救穴之一,常与内关、人中 穴同用。
复溜:偏于补肾气; • 太溪 照海:偏于补肾阴。
头晕目眩,耳 鸣耳聋,腰膝 酸软。
九、心包经腧穴
• 间使 • 内关
1、心脏和神志病证,心悸怔忡多梦;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2017-09-15 00:08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公众号【中推医学文化研究院】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二、手阳明大肠经【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24小时养生】十四经络对应十二时辰、口诀、穴位及功能、病症

【24小时养生】十四经络对应十二时辰、口诀、穴位及功能、病症

【24⼩时养⽣】⼗四经络对应⼗⼆时⾠、⼝诀、⽳位及功能、病症中国⼈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病时⾝体会出现红⾊发烫的“线条”,⽽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

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

经络是⼈体脏腑⽓⾎运⾏的通路,犹如宇宙中星球运转的有序轨道。

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

这就是中医养⽣治病的⽞妙之处。

【总论】⼗四经脉包括任督⼆脉、⼿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

古时,每天时间可以分为⼗⼆时⾠,⼈体有⼗⼆经络(不含任督⼆脉),每条经络有各⾃运⾏的黄⾦时间,每⼀个时⾠都有对应的运⾏经络,⼗⼆时⾠和⼗⼆经络对应起来,能起到很好的养⽣功效。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四经络养⽣之道吧。

【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脏脾胃⾏不通;上连乳腺下⼦宫,万⼀不通变⽼翁;所属腧⽳共24⽳:会阴、曲⾻、中极、关元、⽯门、⽓海、阴交、神关、⽔分、下脘、建⾥、中脘、上脘、巨关、鸠尾、中庭、膻中、⽟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理功能:调节阴经⽓⾎,‘为阴脉之海’:任脉巡⾏于腹不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经脉⽓具有总揽、总任的作⽤。

另外,⾜三阴经在⼩腹与任脉相交,⼿三阴经借⾜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有调节作⽤,故有“总⼈诸阴”之说;调节⽉经,妊养胎⼉: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经,促进⼥⼦⽣殖功能的租⽤,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治病症:腹、胸、头⾯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症状,疝⽓、带下、腹中结块症;调理冲任、可促进消化、强壮补盛。

【督脉】督脉⽴于脊椎中,监督⽓⾎来运⾏;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所属腧⽳共28⽳: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阳、灵台、神道、⾝柱、陶道、⼤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囱会、上星、神庭、素髎、⽔沟、兑端、龈交。

南医大之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南医大之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足之三阳头外足
阳陵泉(GB34)
•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 方凹陷中。
• 操作:直刺1~1.5寸, 如有触电感,提针, 忌行针幅度大,以免 损伤腓总神经 • 主治举例:下肢瘫痪, 胆囊炎。
阳陵泉
• • • • (一) 胆腑病证 配合太冲治疗胆绞痛。 (二) 筋的病证 (筋会阳陵泉) 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 。筋挛, 筋缩,筋软及痿痹等证,适用于偏瘫、截 瘫、扭伤、肌肉神经筋脉的疼痛等。 • (三) 经脉通路上的病证
•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 肠麻痹、消化不良等等。
足三里(ST36)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取穴法 根据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的骨度 分寸法或横指同身寸法量取。
主治举例 急慢性胃肠炎,腹胀,胃痛,呕吐, 呃逆,下肢瘫痪等,另外也可用于保健。
操作:直刺1~2寸
犊鼻
• 屈膝,髌骨下缘,膑 韧带外侧凹陷中。
•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 -拇收肌 • 操作:直刺0.5~1寸
“ 面口合谷收”
• 主治举例 • 头痛、牙痛,发热,面神经麻痹。
合谷
• 镇痛:用于针刺镇痛的要穴。 • 调理胃肠道功能 • 催产:增强宫缩,延长宫缩时间,缩短产 程。孕妇禁用。
手少阳三焦经及其常用腧穴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
太冲(LR3)
• 太,大也。冲,冲射之状 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 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 • 定位 :足背,第一、二跖 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 主治举例:头痛,眩晕, 月经不调。 • 操作:直刺0.5~0.8寸
太冲穴
• 是肝经的要穴,是肝经的原穴,调控着该 经的总体气血 。 • 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 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 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

十四经穴起止总数表

十四经穴起止总数表
侧壁凹陷中 侧后0.1寸
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 印堂:两眉毛内侧端中间
的中点 的凹陷中
会阴:男在阴囊根部与肛 承浆:颏唇沟的正中凹陷
门连线的中点 处
下缘之间 后0.1寸
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奇经 八脉 督 任 合计 脉 脉 一名2穴、左右各44穴 一名2穴、左右各67穴 一名1穴、共29穴 一名1穴、共24穴 共362穴 瞳子髎:目外呲外侧0.5 足窍阴:第4趾外侧甲角
寸凹陷处 根侧后0.1寸

睛明:目內呲内上方眶内 至阴:足小趾外侧甲角根
十四经脉起止穴总穴表
经脉(脏腑)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阴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穴位个数 一名2穴、左右各11穴 一名2穴、左右各9穴 一名2穴、左右各9穴 一名2穴、左右各21穴 一名2穴、左右各14穴 一名2穴、左右各27穴 一名2穴、左右各20穴 一名2穴、左右各23穴 一名2穴、左右各19穴 一名2穴、左右各45穴 起始穴
侧后0.1寸 旁开4寸
涌泉:足底屈足卷趾时足 俞府:锁骨下缘前正中线
心最凹陷中 上0.1寸 旁开2寸 唇沟内
商阳:食指指甲根角桡侧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鼻 关冲::手第4指尺侧甲 丝竹空:眉梢凹陷中 角根侧上0.1寸 少泽:手小指尺侧甲角根 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
侧上0.1寸 突后方张口凹陷
承泣:瞳孔直下眼球与眶 厉兑:第二趾甲根角外侧
平第一肋间隙 上0.1寸
终止穴
中府:前正中线旁开6寸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侧 天池: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 中冲:中指末端最高点 旁开5寸 极泉:腋窝中央腋动脉搏 少冲:手小指桡侧甲角根
动处 侧上0.1寸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十四经腧穴及常用奇穴
下腹部腧穴治下焦病:中极治膀胱病, 关元、气海治肝、肾、大肠及妇科病, 且治回阳救逆治虚证。
上腹部腧穴治中焦病:中脘治脾胃病。
胸部腧穴治上焦病:咳喘,胸痛,噎膈; 膻中兼治乳病;天突兼利咽喉。
颈部颏部腧穴治局部疾病:廉泉治舌咽 病;承浆治口腔病。
4.操作要点 腹部腧穴妊娠禁针; 膻中平刺; 天突向胸骨后方斜刺; 廉泉向舌根斜刺。
操作: 向上斜刺0.5 ~ 0.8寸。
太渊
定位:在腕掌侧横 纹桡侧,桡动脉 搏动。
取法:腕横纹分为 三等分,桡侧1/3 中点为穴。
作用:清宣肺气,复脉通络。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
痛, 无脉症,手腕痛。
应用: 肺系病—咽喉肿痛、咳嗽、气喘配列 缺、合谷。 外经病—手腕痛配阳溪。 无脉症配内关。
取法:两手虎口垂直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 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 为穴。
作用:祛风宣肺,通络止痛。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偏头痛,颈项强痛,牙痛。 应用:
肺 系 病——伤风咳嗽配合谷、风门、风池。咽 喉痛、咳嗽配照海。
头项疾病——头痛,颈项强痛配后溪。口眼歪斜 配地仓。
一、督脉
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小腹内, 出会阴,支脉入络 脑。
体表:从会阴沿骶、 腰、背、项正中上 头顶,下前额,经 鼻柱,止于上唇内。
腧穴
本经共28穴:长强、腰俞、腰阳关、 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 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 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 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 龈交。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劳 羸瘦。 应用:中风脱证配神阙隔盐灸;虚劳羸瘦配足三里、脾 俞、大肠俞;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配三阴交、 血海;阳萎、遗精配大赫、肾俞、次髎;泄痢不 止、五更泄(肾阳虚衰)配太溪、肾俞。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针灸。

十四经穴位称号及常用穴位定位[汇集]

十四经穴位称号及常用穴位定位[汇集]

十四经穴位名称及常用穴位定位· 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医管家· 足阳明胃经: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手少阴心经: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医管家· 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俞,神堂,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彧中,俞府· 手厥阴心包经: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医管家多功能保健仪· 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瞳子髎,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腋,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髎,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医管家· 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任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医管家· 督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 耳穴:耳中,膈,直肠,尿道,外生殖器,肛门,耳尖,肝阳,轮1~6,肾炎点,特异区Ⅰ,特异区Ⅱ,指,风溪,腕,肘,肩,锁骨,趾,跟,踝,膝,髋,骶椎,腰椎,臀,坐骨,交感,腹,腹外,胸,胸椎,颈,颈椎,角窝上,角窝中,耳神门,盆腔,内生殖器,外耳,心脏点,渴点,饥点,屏尖,下屏尖,外鼻,内鼻,咽喉,枕,顶,颞,额,缘中,腮腺,平喘,卵巢,内分泌,皮质下,脑,丘脑,兴奋点,睾丸,贲门,食道,疲劳恢复,口,结核,矽肺,肺,支气管,气管,心,三焦,前列腺,膀胱,输尿管,肾,大肠,阑尾,小肠,十二指肠,艇中,胰胆,胰腺,胆道,肝,脾,血液点,胃,目1,升压点,目2,颚,舌,牙痛点,眼,颌,面颊,内耳,扁桃体,垂前,冠心沟,耳鸣沟,上耳根,耳迷根,下耳根,降压沟,耳背心,耳背肺,耳背脾,耳背肝,耳背肾· 经外奇穴:神聪,当阳,印堂,太阳,鱼腰,球后,上迎香,内迎香,牵正,夹承浆,颊里,聚泉,金津玉液,翳明,安眠,上廉泉,新设,颈臂,百劳,结核穴,胃上,痰喘,脐中四边,三角灸,利尿穴,气门,提托,维胞,子宫穴,血压点,喘息,崇骨,巨阙俞,传肝穴,接脊,积聚块,溃疡穴,下极俞,十七椎穴,腰奇,肘椎,胰俞,痞根,腰眼,夹脊,睡眠,十宣,八邪,虎口,大骨空,中魁,小骨空,五虎,拳尖,威灵,精灵,外劳宫,中泉,四缝,二白,手逆注,肘尖,夺命,肩前,气端,八风,独阴,里内庭,女膝,阑尾穴,小肠穴,胆囊穴,陵后,膝眼,鹤顶,新大郄,新内郄,百虫窝,肝炎穴,内踝尖,外踝尖,肝明,食关,水上,尖隆,魂舍,通便,腹泻,气中,遗精,夜尿,呃逆,疰市,银口,尿血,枢边,血愁,中空,生殖点,小天心,前曲泽,二里半,陵下,玉泉,少阳维,蹠筋,漏阴,足胰腺,上漏谷,肾系医管家· 小儿按摩穴:天门,手大肠,手小肠,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板门,天河水,三关,六腑,腕横纹,七节,尾骨尖*十四经脉穴位共361个穴位。

经络腧穴学考试必备十四经脉穴位+经外奇穴(全)

经络腧穴学考试必备十四经脉穴位+经外奇穴(全)

一、手太阴肺经:中府: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天府: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侠白: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偏历: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温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下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上廉: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1寸,当肱骨边缘处。

手五里: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连线上,曲池上7寸。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

扶突: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间。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前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缭绕至上唇,穿插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局部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针灸穴位定位主治刺法

针灸穴位定位主治刺法
隐白
足大趾内侧缘,趾甲根角旁寸;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性疾病;③癫狂、多梦
浅刺寸
崩漏要穴
太白
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②体节重痛
直刺~寸
公孙
第1跖骨基底部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脾胃病;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等冲脉病证
②肘臂挛痛
直刺~1寸
治疗咯血要穴
列缺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头痛,齿,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向上斜刺~寸,采用提捏进针法;
太渊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①咳嗽、气喘等肺部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避开桡动脉,直刺~寸;
胆腑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丘墟
阳辅
阳陵泉
光明
外丘
阳陵泉
筋会:阳陵泉
髓会:悬钟
足临泣
通带脉
胆俞膀胱经
日月
足厥阴肝经
肝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蠡沟
中都
脏会:章门
肝俞膀胱经
期门
任脉
阴脉之海
腑会:中脘
气会:膻中
督脉
阳脉之海
诸阳之会:大椎
十四经脉主要穴位总结私人修订版
所在
经脉
穴位
定位
主治
刺法+要点
手太阴肺经
中府
胸前臂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直刺~寸

(整理)考研《针灸学》必考十四经脉特定穴定位及主治

(整理)考研《针灸学》必考十四经脉特定穴定位及主治

经络腧穴各论—表1 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2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3 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4 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5 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6 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2-29
经络腧穴各论—表7 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 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9 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0 手少阳三焦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1 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2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3 督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4 任脉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15 下列常用奇穴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 2.口眼歪斜,面痒,面浮肿。 【操作】斜刺0.3~0.5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五、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
侧端,沿上肢外侧正中上 行,经肩、颈,绕耳,止 于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 足少阳胆经相接。
体内:属三焦,络心 包,支脉到额角、面颊、 目眶下和耳内。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少商(井穴)
定位:拇指桡侧,距指甲角 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咳喘 ②急救:中风、昏迷、 中暑 ③高热抽搐、癫狂痫
刺灸:浅刺0.1寸,或点刺 出血。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手厥阴心包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乳头外侧天池穴→上 肢内侧正中→掌中→止于中指 尖端的中冲穴→从劳宫分出至 无名指端交三焦经。 2.体内联系:
十四经脉和常用腧穴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
起于胸部外上方的 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 →止于拇指桡侧端的少 商穴。 →腕后1.5寸→ 食指端交大肠经。 2.体内联系:
属肺,络大肠。并 与胃、气管、喉咙联系。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主治概要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痛、 外感等呼吸系统病证及经脉所过部位病 症。
体内:络肺,属大肠。面 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唇。
联系的器官有齿(入下齿 中)、口、鼻(还出夹口…上 夹鼻孔)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证为主,以及本经循行
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常用腧穴
合谷 (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处。 【主治】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 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功效】宁心安神,疏经通络,调理气 血,利舌和营。
【主治】1.暴喑,舌强不语。 2.心悸怔忡,悲恐畏人,心痛。 3.腕臂疼痛麻木。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深 层有尺动、静脉和尺神经分布)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神门 (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 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翳风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
陷处。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指尺侧端,
【功效】宁心安神,补益心气,疏经活络。 【主治】1.失眠,健忘,痴呆悲哭,癫狂。
2.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怔 忡。 3.掌中热。 【操作】直刺0.3~0.5寸
四、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
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 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 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鼻渊,耳聋,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 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7.本穴为全身镇痛镇静要穴之一,常用于针刺麻醉。 【操作】直刺0.5~1.0寸。可十四灸经。脉和孕常用妇穴禁针刺。
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疏风散热,通经活络。 【主治】1.肩臂痛,上肢不举,上肢不遂,肩中热。
2.瘰疬,风热瘾疹,牙痛。 现多用于肩周炎,上肢瘫痪,臂神经痛等。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1.鼻塞,不闻香臭,鼻衄,鼻渊,鼻息
(二)主治概要 1.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
2.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常用腧穴
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 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1.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 利,肩痛,上肢偏瘫。 2.热病,偏头痛,目赤肿 痛,耳鸣耳聋。 3.胸胁痛。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常用腧穴
尺泽(合穴)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 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咳血 ②咽喉肿痛 ③肘臂挛痛
刺灸:直刺0.5~0.8寸。或 点刺出血。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列缺(络穴 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定位:腕横纹上1.5寸,桡
骨茎突上方。 主治:①头痛项强、面瘫
②伤风、咳嗽气喘 ③咽喉肿痛 ④手腕疼痛无力 刺灸:针尖向上或向下斜 刺0.3~0.5寸。可灸。
属心包,络上、中、下焦。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主治概要
①心、胸、胃等病证 ②神志病 ③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常用腧穴
内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
屈肌腱之间。 主治: ①心悸,心胸胁痛。
②休克,无脉症,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 齐。 ③胃痛呕吐,呃逆。 ④失眠,癫狂,痫证,郁证,偏头痛。 ⑤中风偏瘫,肘臂挛痛。 ⑥热病,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手少阴心经
(一)经脉循行: 1. 体表路线:
起于腋窝的极泉穴→ 上肢内侧后缘→止于小指 桡侧端少冲穴(交小肠 经)。 2.体内联系:
属心,络小肠。并与 肺、咽喉、眼有联系。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二)主治概要
①心的病证 ②经脉所过部位病变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三)常用腧穴
通里 (络穴)
曲池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1.热病,丹毒,疮,疥,瘾疹,瘰疬, 疟疾。 2.咽喉肿痛,牙齿痛,目赤肿痛。 3.上肢不遂,肘臂无力。 4.腹痛,呕吐,泄泻,痢疾。 5.癫狂,善惊,高血压。 6.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十四经脉和常用穴
沿上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肩, 绕肩胛,上颜面,过目外眦至 耳屏前。支脉从颧部至目内眦, 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