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 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人类的行为正在不断实践其对生命的伟大承诺,人类不会放弃对生命的挽救行动。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1今天上午我在初四五班上物理课订正一道物理试题,有关比较浮力大小的习题,题目是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那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好多同学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来分析,在我讲解完后,脑海里突然想到若条件在改变一下看同学们如何解答。
于是我就说若不是说水而是水银呢,情况又如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在认真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接着我又改变了条件,若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铁球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又怎样呢?这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统一了,各说各的理由,这是我及时给予点拨,很快同学们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感。
正想翘尾巴的.时候,我突然接着问水桶在水中用力拉着它不动拉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们有进入了思考,很快又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接着我就发了一份试题检测浮力有关的内容。
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通过一道题的引伸,学生们掌握了好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里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2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2024年秋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六上17.《轮轴》教学设计
钟) 讨论实验的步骤、方法。实验前,教师要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强调学生 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与分工,共同完成实验探究活动,同时出示实验步骤指导:先 在轴上挂2个钩码,在大轮上绕线,用测力计拉动大轮,读出示数并记录。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后结合实验记录交流、总结,认识到使用轮 轴能省力。 [PPT 9 出示]结论: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PPT 10 出示]我们已经知道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时,省力。如果轴固定不 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PPT 11 出示] 设计对比实验。 [PPT 12 出示] 出示实验器材。 [PPT 13 出示] 出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指导:在一个轮轴上设置两个轮,其中一个用大一点的轮,另一个 用小-点的轮。把两个钩码挂在轴上后用测力计测得两次数值,第一次通过大轮 提起两个钩码,第二次通过小轮提起两个钩码。比较两次拉起重物所用的力。 [PPT 14 出示]比较两次测得的结果,我们发现第二次更省力。由此,我们 可以得出结论,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PPT 15 16 出示]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目标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运用抽象思维,将具体的轮轴实例抽象为轮轴的模型,理解轮轴的本质特征。 探究实践: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科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态度责任:学生应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愿意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2.在轮轴中,轴心部分总是比轮缘部分大。(
)
3.使用轮轴时,力总是沿着轮缘的方向传递。(
)
4.所有的轮子都是轮轴的应用实例。 ( )
5.轮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汽车的方向盘、门把手等都利用了轮 轴原理。 ( )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B 1.√ 2.× 3.√ 4.× 5.√ 五、整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 理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简单机械》教学设计一、单元解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能够供人们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人们不仅可以利用工具(如机器人)帮助人类做各种复杂的工作,还可以乘坐宇宙飞船到太空去进行科学研究,但是无论怎样复杂的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
因此理解简单机械的作用是进一步认识创造各种复杂机械的基础。
基于上述原因教材设计了《简单机械》这一单元。
本单元,按先总后分的结构编排内容,其中,总:第1课生活中的“好帮手”,引领学生观察、体验各类工具的作用,尝试认识了解这些“好帮手”的结构和用途,提出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分:第2—5课,引领学生探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4种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结构和功能,发现它们在工作时能省力或提供方便,让学生经历“情境提问→猜想与假设→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迁移应用”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机械和工具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重点训练学生制订实验计划、搜集整理实验数据等方面的探究技能。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包括“生活中的‘好帮手’”、“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5课,共11个活动。
旨在引领学生探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4种简单机械,认识工具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断被需要、被改进、不断变化而来的用品,是人类自身能力的一种延伸和增强。
人们通过使用工具促进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我们的躯体劳动负荷、改造环境,以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维目标如下:(一)科学知识1.知道完成某些任务需要特定的工具。
2.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3.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科学探究制订实验计划、搜集整理实验数据。
(三)科学态度对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探究欲望,能多方法设计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大胆猜想、小心求证。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
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2. 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进行简单机械的观察实验,学习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实验记录表、实验工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简单机械的定义,并列举几个常见的简单机械,例如:杠杆、轮轴、斜面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2. 实验观察(1)教师将简单机械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每个简单机械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教师分发实验记录表给学生。
(3)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观察。
(4)学生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中的观察结果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哪些简单机械能够改变力的作用方向?(2)哪些简单机械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减小?(3)哪些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4. 实际应用分析学生找出实验结果中的简单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尝试解释它们的作用原理。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简单机械来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展示学生整理实验观察的结果和结论,并用文字和图表展示出来。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点,强调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拓展练习学生在家里或校园中,寻找并记录更多的简单机械应用案例,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课堂反思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课堂反思。
学生也可提出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的结果和结论,撰写一份简单机械实验报告。
报告中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七、教学反思整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际应用分析等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认识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杠杆原理;3.滑轮原理;4.斜面原理;5.组合机械原理。
三、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不同的简单机械,引导他们对机械的概念进行了解和探究。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观察,思考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探究】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简单机械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物体组成,能够改变力的大小、方向或者输出工作的机械装置。
让学生逐个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定义和作用,加深对其分类的认识。
2.杠杆原理给学生展示杠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发现杠杆的两个基本要素:力臂和力臂上的力。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滑轮原理通过展示滑轮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让学生自己操纵滑轮,观察力的变化,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与滑轮组数的关系。
4.斜面原理利用斜面模型,让学生自己推动物体上斜面,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变化和斜面倾角的影响。
5.组合机械原理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组合机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组合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和组装简单的组合机械。
【拓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简单机械原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鼓励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装置。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提问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提供相关练习和实践任务,考察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3.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第14课《斜面》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名称简单机械1.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齿轮等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齿轮等简单机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简单机械的基础上编写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丰富了学生对技术、工程与社会的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技术、工程的内容奠定基础。
2.单元目标与重点难点单元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简单机械;认识到运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思维:运用有关简单机械装置的结构和作用,解释处理生活中使用力的事例,尝试创造、制作各类简单机械装置,改变力的大小,使工作更方便。
探究实践: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运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的传递改变力的大小,提高工作效率。
态度责任:愿意经历使用简单机械帮助生活与工作的过程,发展尝试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的兴趣;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重点:知道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是简单机械;认识到运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难点:设计实验探究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装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单元整体教学思路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4.斜面1.教学内容分析《斜面》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六年级年级上册《简单机械》单元的第一课时。
1.认识斜面。
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推送货物的生活场景图,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认识斜面,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
教科书还呈现了3名学生搭斜面的情景图,目的教师活动1.搭斜面。
师:利用桌上的实验材料搭一个斜面。
2.猜想斜面的作用。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呢?师: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3.研究斜面的作用。
师: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
《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在杠杆的基础上,学习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探究这些滑轮的特点,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探究,已经知道杠杆的分类及其作用,已基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并且明确了观察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对观察探究的兴趣比较高。
本节探究的滑轮是继杠杆之后的又一种简单机械,多数学生虽然见过滑轮,但平时并未仔细观察研究过。
本节的探究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简单机械原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学生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学生两人一组。
教师器材: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另一套同学生使用的器材。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课本漫画的全过程。
提出问题:这有什么科学道理?这样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习习相关。
二、进行新课(1)学生实验探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
①教师出示滑轮,介绍:这就是滑轮,你们能否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②学生活动。
学生探索着完成任务,并且出现两种方案。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出其中不同的两种方案,让该组同学演示。
使全体学生明确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将钩码吊起。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简单机械》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2.方法目标:运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了巩固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重点加强对简单机械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结合课堂所学,解释生活中至少三个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2.实践操作与观察:
-利用家中的物品或工具,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杠杆、滑轮组等,并观察其工作原理和效果。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际应用题。
2.课堂互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
3.反馈评价:收集学生的练习成果,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难点:
-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及原理,特别是杠杆原理和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分析实际机械装置中的简单机械组合,判断其作用效果。
2.技能重难点:
-进行简单机械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问题。
-在下一节课上,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简单机械》教案
《简单机械》教案《简单机械》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机械》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简单机械》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了解其他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其他简单机械教案。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轮轴、斜面的实际使用;对实践中的滑轮、轮轴、斜面的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教具准备滑轮、细绳、大钩码(一盒)、铁架台、弹簧测力计教学方法边实验边学习,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杠杆可以分为哪几类?2.其中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学生代表回答新课引入今年长春市的雨下得特别大,导致我们教学楼多处漏雨,开学之初学校重新做了防水,把大量的油毡纸运到楼顶,哪位同学细心观察过,工人师傅是怎样把油毡纸运到楼顶去的。
倾听、思考、回答新课教学一、认识定滑轮与动滑轮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滑轮,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另外一种简单机械,下面我们利用手边的器材现场模拟一下向楼顶运送重物的情形。
介绍现在使用的器物:铁架台、细绳、滑轮、钩码。
说明一下用钩码代替重物,用四个书包叠放代替楼房。
要求:只用一个滑轮,试试看有几种方法把重物送到楼顶。
实验结束后,请同学来展示提重物的方法,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提法。
用多媒体演示两种提法,问:用这两种提法提重物时,滑轮工作情况有什么不同?解:根据滑轮工作情况不同把滑轮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滑轮,指的是工作时滑轮轴固定不动(滑轮只能旋转,不随物体运动);另一类是动滑轮,指的是工作时滑轮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除了旋转,轴随物动)打开第二个幻灯片,问学生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方案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方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简单机械”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之一,其教学设计方案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幼儿园“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简单机械概念介绍我们需要明确“简单机械”概念的含义和范围。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斜面和螺旋四种基本机械原理。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日常物品或玩具来引入这些概念,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可以利用秋千、滑梯等游乐设施来引入杠杆和斜面的概念,引导幼儿在体验中理解。
二、教学设计方案针对幼儿园阶段的特点,我们需要设计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引入“简单机械”概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的杠杆模型、制作轮轴玩具等,让幼儿动手实践,从而深入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设计原则在设计幼儿园“简单机械”教学方案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活动要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性,能够吸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活动的安全性,避免使用锋利或危险的工具,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共享、或者设计简单的测验来评估幼儿对“简单机械”概念的理解程度。
也可以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在玩具拆装、游戏创作等方面。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阶段的“简单机械”教学设计应该注重以幼儿为主体,利用他们身边的日常物品和玩具来引入科学概念,让科学教育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
幼儿园小小工程师:简易机械制作教案
幼儿园小小工程师:简易机械制作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简单的机械制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基本的物理原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幼儿园的简易机械制作教案,帮助幼儿园小小工程师们探索科学世界。
1. 教案背景介绍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中,通过科学实验和机械制作,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针对幼儿园小小工程师们的芳龄和认知能力,我们需要设计简单易懂的机械制作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
2. 目标和导入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让孩子们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或视频引入主题,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对机械制作产生好奇心。
3. 实践操作接下来,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制作活动,比如制作简易的风车或滑轮。
在实践操作中,引导孩子们利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自己的机械装置,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4. 观察和讨论在机械制作完成后,可以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们共享。
引导他们发现机械装置的特点和运行原理,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回顾在教学结束前,可以帮助孩子们总结和回顾这堂课的内容,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机械制作的知识。
也可以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他们对科学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样一堂幼儿园的简易机械制作教案,可以帮助幼儿园小小工程师们在兴趣中学习,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个人观点: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非常重要,通过简单的机械制作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享受科学的乐趣。
希望幼儿园能够更多地开展这样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
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在幼儿园阶段,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简单机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4)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重复上述实验,共做3次。
把有关数据填入表内。
实验数据记录表
5.分析与论证: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播放实验视频)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χ动力臂=阻力χ阻力臂F1·l1 = F2·l2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师: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动地球。
”你能用杆杠平衡条件来解释吗?
生:虽然阻力很大,但是只要动力臂够长,那么动力就可以很小。
问题探究一:如图杠杆已平衡
1、若两端去掉相同质量的钩码,杠杆平衡吗?
2、两端钩码向支点移同样的距离,杠杆平衡吗?
杠杆平衡决定因素: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力与力臂的乘积。
问题探究二:如图,将弹簧测力计向哪个方向拉,更省力?为什么?
生:F1方向,因为此时力臂最长,用的力最小。
结合杠杆平衡条件读图:观察下图中所示的杠杆,比较它们的动力臂l1、阻力臂l2、动力
F1、阻力F2的大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等臂杠杆:l1=l2,则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费力杠杆:l1<l2,则F1<F2费力,省距离
省力杠杆:l1>l2,则F1<F2省力,费距离
思考与讨论:1.如何正确地判断出杠杆是省力的或或费力或等臂杠杆?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和生产中省力、费力和等臂杠杆的实例吗?
如所示,赛艇上的桨属于哪类杠杆?
四、课堂总结。
《简单机械》单元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物理
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苏科版
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简单机械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章内容是简单机械描述和科学探究,是在学习功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重点:杠杆的力臂和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
难点:功、功率、机械效率、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理解,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
2024年秋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六上16.《滑轮》教学设计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单机械。
5分
[PPT 6 出示]对滑轮有了认识后,让学生自己组装出一个滑轮,然后比较
钟) 大家组装的情况,发现滑轮分动滑轮和定滑轮。
[PPT 7 出示]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
么把国旗升到旗杆顶端的呢?
一、引
[PPT 3 出示]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
导课 上去?
题,感
升国旗的装置上有能转动的轮子,那就是滑轮,你注意到了吗?
受滑轮
[PPT 4 出示] 出示不同的滑轮,对滑轮的构造有了认识。
教学备注
对生活
[PPT 5 出示]出示滑轮的定义。
的重要
重点
教学 根据实际要求组装简单的滑轮组,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难点
教学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2. 滑轮若干、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准备 学生:细绳、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学活动
上课仪 式
教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 [PPT 2 出示] 参加过升国旗仪式么?旗杆那么高,人也没有爬上去,怎
用。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预设
[PPT 13 出示]工人叔叔为什么用动滑轮提重物呢?
25分
[PPT 14 出示]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钟)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A. 改变力的方向 B. 省力
C. 同时改变力的方向和省力 D. 既不改变力的方向也不省力
3.4《简单机械》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节简单机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主题】第四节简单机械.【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2.了解杠杆的定义及杠杆的五个要素;3.初步学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日常生活事例来认识杠杆。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杠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杠杆可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体验科学在生活中的便捷与每秒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杆的认识及杠杆的五要素难点: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的作法三、教学准备课件;羊角锤拔钉子和用开瓶器开瓶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一:欣赏智慧的力量。
观看一段动画片的视频,引出课题:认识简单机械——杠杆。
活动二: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图片总结出什么是简单机械投影三副图,让学生观察找出这三种机械有什么共同特点,同时提示学生从硬度、形状、运动形式等方面找。
活动三:总结出上述三种机械的共同点,得出杠杆的定义。
①都是硬棒.(软的不行,直的弯的都可以)②工作过程中都在转动,转动过程中有一点是不动的.③除固定不动的点外,还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能使它转动,另一个阻碍它转动).活动四:根据说总结出的杠杆的定义,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杠杆有哪些,最后教师在课件上投影出几种比较常见的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了解在我们中国的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对杠杆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古代埃及人在建金字塔时候就利用了杠杆。
投影工人用木棍(杠杆)橇石块的图片,让学生看到杠杆的同时,教师再点击左上角的图标进入杠杆的自述,为下面学习杠杆的五要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重点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同时适当介绍一下动力和阻力作用点,让学生会判断。
让学生画支点、动力和阻力作用点,以及动力和阻力的方向,这是与课堂的讲学稿相配套的,其实是让学生先在讲学稿中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再在投影上把答案呈现出来。
学生掌握了支点、动力和阻力后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动力臂和阻力臂。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小小科学家探索“简单机械教学设计方案一、方案简介: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儿童参与实践和观察实验,探索并学习简单机械的知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的简单机械实验活动,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观察和亲身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3.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a.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如轮轴、滑轮、斜面等。
b.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如轮轴可以减少力的作用力臂长度,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等。
c.简单机械的应用:如门铃的滑轮原理、摇摇车的轮轴原理等。
d.实践活动设计:设计一系列简单机械实验活动,如滑轮轻松探秘、斜面的神奇力量等。
2.教学方法:a.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和图片或视频,让幼儿了解简单机械的定义和分类。
b.实践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并操作简单机械,体验其作用和原理。
c.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分享和交流实验结果和体会。
d.游戏法:将教学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加趣味性。
四、教学步骤及实施细节:1.创设情境:以简单故事、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如“刚才我看见小狗轻松地把小纸团拉到楼上,你们有没有想过是怎么做到的呢?”等。
2.导入活动:播放小狗把小纸团拉到楼上的视频,并问幼儿有没有想到是什么原理使小狗能够轻松地把小纸团拉到楼上。
引导幼儿思考,如果力气不够大怎么办。
3.观察实验:将各种简单机械的实物或图片展示给幼儿观察,让他们感受简单机械的特点和作用。
4.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简单机械实验活动,如滑轮轻松探秘和斜面的神奇力量。
通过制作实验模型、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5.讨论分享:让幼儿在小组中分享实验结果和体会,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大单元设计第十二单元《简单机械》单元概述【单元内容】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最后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和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方面,要从力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另一方面,还要从功的角度认识简单机械。
关于平衡状态,初中物理课程仅涉及二力平衡和杠杆平衡。
《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
本章涉及的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和机械效率(包括总功、有用功、额外功),涉及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目的;能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滑轮,以达到省力或方便的目的。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包括: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
2.2.3 知道简单机械。
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三个主题“能量”,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
3.2.3 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途径。
例3 测量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单元学习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3、能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滑轮解决实际问题;4、能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能说出机械效率的含义,知道机械效率是小于1的。
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实验了解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单元情境】2005年7月30日,美国宇航员史蒂夫·罗宾逊在机械臂的铺目下,对发现号航天飞机的隔热层进行维修的情景。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机械的发展,展现人类的伟大智慧。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
4.现代科技中简单机械的应用
(二)教学建议
1.采用导入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实验、动画、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帮助学生理解。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使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了解各种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培养:培养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2.掌握简单机械的实验操作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实验并处理实验数据。
3.能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难点解析:
(1)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学生对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2)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需要教师细致指导,强调操作规范。
1.分析所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讨简单机械的优点与局限性。
3.讨论如何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判断题:判断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3.网络资源: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
3.4《简单机械》第三课时优秀教案
第四节简单机械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内容来源】初中科学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主题】第四节简单机械.【课时】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能描述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说明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杠杆3.认识滑轮组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实验,运用规纳法、探制变量法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懂得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从而创造出一个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总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难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结构及特点以及它们的应用三、教学过程引入:提问试一试:你能把坐着的自己举起来吗?一、滑轮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轮子。
提问:利用一只滑轮、细线、铁架台来提升物体,你有几种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你所使用的滑轮有什么特点?滑轮根据它的不同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定滑轮教师演示:探究定滑轮有什么特点(1)用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G1。
(2)通过定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弹簧秤的读数F1,并与G1比较。
(3)改变拉力的方向,如图丙,注意观察弹簧秤的读数F是否改变?同时注意观察F1拉过距离与重物上升高度间的关系。
(1)定义:在工作的时候,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使用时,轮子在不停地转动,但位置不变。
这种定滑轮我们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如升国旗。
旗杆顶上装一个定滑轮,人站在地上就能把旗子升到高处。
使用定滑轮与不使用定滑轮而直接用手去提拉,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1等于阻力F2,即不省力,因此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2、动滑轮教师演示:探究动滑轮有什么特点(1)用弹簧秤测出钩码和滑轮的总重G2,通过动滑轮用弹簧秤匀速拉动钩码,弹簧秤的读数F2,并与G2比较。
幼儿园创意科技:探索简单机械原理教学方案
幼儿园创意科技:探索简单机械原理教学方案一、引言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在当今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如何将科技创新融入幼儿园教育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创意科技探索幼儿园简单机械原理教学方案,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
二、简单机械原理教学的重要性1. 知识点梳理- 什么是简单机械原理?- 简单机械原理的分类和特点。
- 简单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 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 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三、科技创新在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虚拟仿真软件- 虚拟仿真软件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 利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简单机械原理的运作。
2. 利用科技小工具- 选择适合幼儿的科技小工具。
- 利用科技小工具展示简单机械原理的实验效果。
四、实施方案和教学实践1. 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 利用游戏化教学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
- 设置不同难度的实验关卡,让幼儿逐步掌握简单机械原理。
2. 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探索简单机械原理教学。
-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幼儿园简单机械原理教学方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化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通过创意科技的应用,幼儿园教育将迎来更多有趣而富有挑战的教学方案。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通过引入创意科技,可以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我希望通过文章的共享,能够给更多教育者带来启发,共同探索幼儿园教育的创新之路。
以上是对指定主题的文章撰写,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有其他需要,还请告知。
六、科技创新的案例分析在幼儿园教育中,科技创新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1. “小小发明家”科技活动一些幼儿园在教学中开展了“小小发明家”科技活动,通过让幼儿自由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原理的模型,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简单机械原理的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一、教案背景:活动准备首先由父子俩玩跷跷板的情境图引入,然后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
本课的探究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初步认识杠杆的作用,展示杠杆的三点示意图。
第二个环节是设计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
自由活动中给出了杠杆在生活中应用的多幅图片,让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拓展活动中展示图片,激励学生将杠杆与艺术设计有机结合;接着让学生找一找人体中的杠杆,侧重科技与人文。
实际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本节的引入面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过或看到过很多机械,由此引入对简单机械的研究,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接着让学生亲自体验使用钳子、锤子、起子能省力,从而提出为什么能省力。
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
(2)学生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学生学会画力臂(4)让学生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力臂的画法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讨论质疑精讲点拨六、教学过程学生自主进行活动(一):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预习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概念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课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在小组内展示或描绘杠杆的使用过程,总结其共同的特点3、教师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杠杆的实例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3.4-3,学生思考:人类利用杠杆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三):了解杠杆的五要素为了进一步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下跟踪练习(1)画出下列各力的力臂。
(3)⑴⑵⑶(2)通过画力臂,教师启发学生思考:①力臂是一定在杠杆上吗?②若一力作用在杠杆上,作用点不变,但作用方向改变,力臂是否改变?(3)让学生对力臂的画法进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展示。
教师让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器材进行小组实验活动(四):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师提问,学生思考:我们在使用杆秤的时候,什么时候读数?那么杠杆平衡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教师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一下问题:1、(1)杠杆的平衡状态,我们选择哪一种?如果静止,那么让杠杆在哪一位置静止?为什么?(2)如何让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参考链接地址:/u35/v_NjE4OTc0NjQ.html3、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巡回参与指导,点拨。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F1×L1(N.cm)阻力F2(牛)阻力臂L2(cm)F2×L2(N.cm)123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教师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达标检测:1.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 ]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2、画出下列两力的力臂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 N,动力臂是40 cm,阻力臂是10 cm,杠杆平衡时,阻力是______。
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提高训练1.如图1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上的力分别为F1、F2、F3,其中最小的力是[ ]A.沿竖直方向的力F1最小B.沿垂直杠杆方向的力F2最小C.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图1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3.有一根1.5 m长的杠杆,左端挂300 N的物体,右端挂500 N的物体,若不计杠杆重力,要使杠杆平衡,支点应在什么位置?如果两端各加100 N的重物,支点应向哪端移动?移动多少?4、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在中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铁丝刚好平衡;若把它右半段对折起来,那么它是否还能保持原来的平衡状态?2.如图2所示,用一个小小的弹簧秤,竟然称出了大象的重,他用了一根10 m长的槽钢,当槽钢呈水平平衡时,弹簧秤和大象到悬挂点的距离分别是9.54 m和0.06 m,若弹簧秤指示着20 kg的重量,则大象和铁笼共重约_____t。
七、教学反思:上完这节课,我有一个深刻的体悟: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又要适时点拨、引导、讲授,为学生顺利自主探究提供有力的帮助。
我在对于杠杆五要素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过去直接讲授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和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认识中,通过师生交流合作,引出杠杆的五要素。
特别是力臂概念的引出,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如果直接引出,可以节省时间,但不利于学生对力臂的理解和记忆,最后我通过在对“影响杠杆平衡因素”的简化合并的方法研究中,引出力臂的概念,这样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对“杠杆平衡条件”采用探究式教学。
通过漫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产生疑问,提出了要探究的问题,然后,通过等式观念的讲解,使学生在明白“如何处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中,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了猜想,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会了处理问题的方法。
关于“杠杆应用”的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认识。
这一环节既充分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又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了彼此间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了共同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9.2 滑轮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了解这两种滑轮在生活和实际中的应用。
(2)明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杠杆。
(3)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组成滑轮组,达到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
(2)学生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了解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2、教学重难点重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它们的实质难点:动滑轮的瞬时支点的确定方法根据设计要求,连接滑轮组的绕绳方法3、教具:铁架台、滑轮两个、长细绳、钩码四个、滑轮组(由两个滑轮组成的)两个4、教学过程:3.请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滑轮的实例,并指出分别是哪一种滑轮。
4.说明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二、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2.在它的左侧挂钩码,右侧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观察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4.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235.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三、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1.按右图所示方式组装动滑轮。
2.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态,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并思考这个示数与钩码所受重力的关系。
(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3.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做上述实验,进行观察和比较。
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F2/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N 1234.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补充实验: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再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课堂练习和作业:1.工厂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车间,某工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型钢管的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 旗杆顶端的滑轮、塔吊提起重物时下端的动滑轮、电梯上的滑轮等。
可以发现,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时,拉力的示数会变大。
2.如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F1、F2、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A.F1=F2=F3B.F1<F2<F3C.F1<F3<F2D.F3<F1<F23.课本P31⑴课课练第二节第二课时:定、动滑轮的实质及滑轮组的组装与特点一、纠正作业中的错误:1.滑轮的识别,尤其是乙图中的滑轮,它是动滑轮,作用力作用在中心的轴上,虽然费力但是省距离。
2.讲清动滑轮重力不能忽略的情况下,如何判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二、讨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答】C 【答】B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四、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组装口诀:单从动,双从定,从里向外绕。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
(动滑轮自重不计)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五、课堂练习: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A.2.94 NB.1.96 NC.0.98 ND.0.49 N六、作业:1.标出甲、乙滑轮的支点O,并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2.1.人站在二楼阳台上,要将楼下700N的重物拉上来,绳子的最大承重是300N,应怎样设计滑轮组,能将重物提起且使用滑轮的个数最少(滑轮重及摩擦不计)?3.课课练9.3 功的原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增加对物理课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难点:实验数据的获得。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复习提问: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