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文化功能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 。
一
、
传承 民族知识
之笔, 给人 以美 的享受 , 特别是少数 民族歌谣 的衬 词, 是民歌最鲜活的一抹亮色 , 更是其 民族 身份 的
象征。衬词可分为起兴衬词( 常能引人入胜 , 尤以山 歌开头所营造的飘渺感为妙) 、 语义衬词( 多谐音、 拟 声词 、 虚词 ) 、 无义衬词和指代称谓的衬词 。衬词不 仅可在形式上扩大曲式 , 使旋律完整 , 助腔润字 ; 更 可 以在 内容 上起到延续情感 , 表达 喜怒哀乐 , 表现 各民族鲜明文化背景的作用。 以语言和文艺沟通民族 文化 , 是民歌 的又一重 要功用 ,这在多民族杂居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 , 如 在西 北甘 肃 、 宁夏 、 青 海一带 广为流行 的民歌 “ 花 儿” 。西北黄河流域一带汉 、 蒙、 回、 藏、 撒拉 、 东 乡、 保安等族杂居 , 汉族传人的花 儿在各族 中广泛传播
祖先 的事迹代代传承下去。这类民歌还多演绎民族 英雄的传说故事 , 如蒙 古族 的《 嘎达梅林 》 、 彝族 的 《 阿诗玛》 等 。通过歌颂传说 中的民族 英雄 , 潜移默 化地对后代进行民族精神教 育 , 可以加强民族 自我
认 同。
民歌也可被看 作一个族群长 期积累 的生产 生 活经验的生动载体 , 常能起 到传授 知识 、 经验 的作 用 。如民歌 中往往有《 花歌》 《 鸟兽歌》 《 四季歌 》 《 采 茶歌 》 《 建房歌》 《 插秧歌 》 《 渔歌》 等, 从小传 唱这 些 歌曲, 可 以使 人们在 无形 中掌握博物 之学 、 生存法 则、 风俗 习惯等多种有关生产生活 的基本知识和技
关键词 : 民歌 民族 文化功 能 正统文 学 中图分类号 : 1 2 7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4) 0 5 — 0 0 9 3 — 0 2
作者简介 : 郑骥 ( 1 9 9 O 一) , 浙 江天台人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1 2级在 读硕 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古典
能。
之后 自然地打上了其他民族文化 的烙印 , 这就使其 本身从 内容到形式得以丰富发展 , 最典 型的就是用
语 杂糅 , 如“ 大石头根 里 的清 泉儿 , 夏 鄂布气通 戈
嘎” 一句 , 前半 句是汉语 , 后半旬则为藏语音译 , 意
为“ 蓝色的鸟儿喝着水 ” [ 1 1 。可见藉由花儿的传播 , 不
歌词从正月一直唱到十二月, 内容无疑带有祝福新
春的讨彩之意 , 如《 十- -y j 采茶》 唱道 : “ 正月麒麟贺 新年 , 富禄宝贵子孙贤 ; 二月狮子舞厅前 , 六畜兴旺
后代诗人极力模仿 、 试图超越的高峰 。正因如此 , 胡 适才提出民歌“ 渊泉说” [ 3 】 ) , 强调了整部中国诗史
的民歌本色。 “ 乐府诗” 和“ 乐府民歌 ” 这两个概念历来混淆 不清 , 其实这正说明了汉代 乐府作品极为深厚 的民 间渊源。像班 固这样颇具影响的文人 , 东汉时已经 开始接受并写作五言诗了 , 其 中《 咏史》 曾记少女缇 萦上书救父一事 , 钟嵘称“ 有感叹之词 ” 闱 ( 聃) , 但“ 质 木无文” 闱 ( 1 ) - 1 6 ) 。应知文人拟作 五言诗之初 , 笔法青 涩, 难言文采 , 虽被钟氏列为下品 , 却也显出叙事民
2 0 1 4年 5月
语 文教学通讯
B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Ma y, 2 0 1 4 Vo 1 . 7 8 6
◆传 统文化
民歌文化功能概述
郑 骥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民歌 源 自群体的 日常生产生活又历经世代传承 累积 , 在这一过程 中 , 民歌渐渐具备 了包括文化
功能在 内的诸 多功能 。除 了传承 民族知识记忆、 展现 民族 个性风貌 、 服务 民族精神生 活等文化功能外, 民歌 还对 自古以来的正统 文学有 着深远影响 。
同民族 文化之间出现了互相理解 、 认 同甚至借鉴的
情况。
二、 彰显民族特色 , 沟通民族文化
民歌 中常有衬词 , 它们 往往是一 曲民歌的点睛
三、 服务祭祀和仪式
民族文化 的核 心往往是宗教或 以祖 先及 自然
文艺 I 9 3 l
崇拜为内核的民族信仰 。鲁迅说 : “ 复有巫觋 , 职在 包括历史、 爱 情故事及亡人生前事迹等 。
时代起已多伴随乐舞。久之 , 多数族人参与的祭祀 、 仪式便 与民歌成 为一体 , 密不可分 , 前者往往又成 为后者的载体 , 使之得 以广泛传播 。如壮族 乡村春 节期 间有祭拜花皇祈祷生育和舞麒麟 、 舞狮子以震
慑毒 蛇猛 兽 的风俗 。舞狮 子 、 麒 麟 往往 是边 舞边 唱 ,
作为一种 口头传承 、 世代累积型的民 间文艺形
式 ,民歌肩负着启蒙和传播 民族历史知识的使命 。
不少民族流传着讲述民族历史的民歌 , 它们往往在 节 目、 祭祀或婚丧仪式上由长者演唱, 曲调严肃 , 起 伏小 , 篇 幅长 , 娓娓 动听 , 有的甚 至要 几天才能 唱 完。如傈僳族 的“ 木刮基 ” 、 彝族 的“ 梅葛 ” 、 瑶族 的 “ 盘 王歌 ” 、 苗族 的“ 古歌 ” , 都 以肃穆 的歌 声将 民族
通神 , 盛为歌 舞 , 以祈灵贶 , 而赞颂之在人群 , 其 用
四、 古诗 的 民歌本 色和 采诗 机构 的兴 废
乃愈益广大 。试察今之蛮民 ……而颂神抒情之什 ,
降灵召鬼之人 , 大抵 有焉 。” 嘲 可见祭祀活动 自巫觋
《 诗经》 大多采 自民间传 唱的歌谣 , 多用各国口
语, 相 比后世文人诗 之隐晦艰深 , 其着墨较重 的情 爱恋歌尤显天真无忌 , 其朴 质淳厚 、 不事雕琢成 了
一
、
传承 民族知识
之笔, 给人 以美 的享受 , 特别是少数 民族歌谣 的衬 词, 是民歌最鲜活的一抹亮色 , 更是其 民族 身份 的
象征。衬词可分为起兴衬词( 常能引人入胜 , 尤以山 歌开头所营造的飘渺感为妙) 、 语义衬词( 多谐音、 拟 声词 、 虚词 ) 、 无义衬词和指代称谓的衬词 。衬词不 仅可在形式上扩大曲式 , 使旋律完整 , 助腔润字 ; 更 可 以在 内容 上起到延续情感 , 表达 喜怒哀乐 , 表现 各民族鲜明文化背景的作用。 以语言和文艺沟通民族 文化 , 是民歌 的又一重 要功用 ,这在多民族杂居地区表现得尤为显著 , 如 在西 北甘 肃 、 宁夏 、 青 海一带 广为流行 的民歌 “ 花 儿” 。西北黄河流域一带汉 、 蒙、 回、 藏、 撒拉 、 东 乡、 保安等族杂居 , 汉族传人的花 儿在各族 中广泛传播
祖先 的事迹代代传承下去。这类民歌还多演绎民族 英雄的传说故事 , 如蒙 古族 的《 嘎达梅林 》 、 彝族 的 《 阿诗玛》 等 。通过歌颂传说 中的民族 英雄 , 潜移默 化地对后代进行民族精神教 育 , 可以加强民族 自我
认 同。
民歌也可被看 作一个族群长 期积累 的生产 生 活经验的生动载体 , 常能起 到传授 知识 、 经验 的作 用 。如民歌 中往往有《 花歌》 《 鸟兽歌》 《 四季歌 》 《 采 茶歌 》 《 建房歌》 《 插秧歌 》 《 渔歌》 等, 从小传 唱这 些 歌曲, 可 以使 人们在 无形 中掌握博物 之学 、 生存法 则、 风俗 习惯等多种有关生产生活 的基本知识和技
关键词 : 民歌 民族 文化功 能 正统文 学 中图分类号 : 1 2 7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4) 0 5 — 0 0 9 3 — 0 2
作者简介 : 郑骥 ( 1 9 9 O 一) , 浙 江天台人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1 2级在 读硕 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 古典
能。
之后 自然地打上了其他民族文化 的烙印 , 这就使其 本身从 内容到形式得以丰富发展 , 最典 型的就是用
语 杂糅 , 如“ 大石头根 里 的清 泉儿 , 夏 鄂布气通 戈
嘎” 一句 , 前半 句是汉语 , 后半旬则为藏语音译 , 意
为“ 蓝色的鸟儿喝着水 ” [ 1 1 。可见藉由花儿的传播 , 不
歌词从正月一直唱到十二月, 内容无疑带有祝福新
春的讨彩之意 , 如《 十- -y j 采茶》 唱道 : “ 正月麒麟贺 新年 , 富禄宝贵子孙贤 ; 二月狮子舞厅前 , 六畜兴旺
后代诗人极力模仿 、 试图超越的高峰 。正因如此 , 胡 适才提出民歌“ 渊泉说” [ 3 】 ) , 强调了整部中国诗史
的民歌本色。 “ 乐府诗” 和“ 乐府民歌 ” 这两个概念历来混淆 不清 , 其实这正说明了汉代 乐府作品极为深厚 的民 间渊源。像班 固这样颇具影响的文人 , 东汉时已经 开始接受并写作五言诗了 , 其 中《 咏史》 曾记少女缇 萦上书救父一事 , 钟嵘称“ 有感叹之词 ” 闱 ( 聃) , 但“ 质 木无文” 闱 ( 1 ) - 1 6 ) 。应知文人拟作 五言诗之初 , 笔法青 涩, 难言文采 , 虽被钟氏列为下品 , 却也显出叙事民
2 0 1 4年 5月
语 文教学通讯
B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Ma y, 2 0 1 4 Vo 1 . 7 8 6
◆传 统文化
民歌文化功能概述
郑 骥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 7 3 0 0 7 0 )
摘 要: 民歌 源 自群体的 日常生产生活又历经世代传承 累积 , 在这一过程 中 , 民歌渐渐具备 了包括文化
功能在 内的诸 多功能 。除 了传承 民族知识记忆、 展现 民族 个性风貌 、 服务 民族精神生 活等文化功能外, 民歌 还对 自古以来的正统 文学有 着深远影响 。
同民族 文化之间出现了互相理解 、 认 同甚至借鉴的
情况。
二、 彰显民族特色 , 沟通民族文化
民歌 中常有衬词 , 它们 往往是一 曲民歌的点睛
三、 服务祭祀和仪式
民族文化 的核 心往往是宗教或 以祖 先及 自然
文艺 I 9 3 l
崇拜为内核的民族信仰 。鲁迅说 : “ 复有巫觋 , 职在 包括历史、 爱 情故事及亡人生前事迹等 。
时代起已多伴随乐舞。久之 , 多数族人参与的祭祀 、 仪式便 与民歌成 为一体 , 密不可分 , 前者往往又成 为后者的载体 , 使之得 以广泛传播 。如壮族 乡村春 节期 间有祭拜花皇祈祷生育和舞麒麟 、 舞狮子以震
慑毒 蛇猛 兽 的风俗 。舞狮 子 、 麒 麟 往往 是边 舞边 唱 ,
作为一种 口头传承 、 世代累积型的民 间文艺形
式 ,民歌肩负着启蒙和传播 民族历史知识的使命 。
不少民族流传着讲述民族历史的民歌 , 它们往往在 节 目、 祭祀或婚丧仪式上由长者演唱, 曲调严肃 , 起 伏小 , 篇 幅长 , 娓娓 动听 , 有的甚 至要 几天才能 唱 完。如傈僳族 的“ 木刮基 ” 、 彝族 的“ 梅葛 ” 、 瑶族 的 “ 盘 王歌 ” 、 苗族 的“ 古歌 ” , 都 以肃穆 的歌 声将 民族
通神 , 盛为歌 舞 , 以祈灵贶 , 而赞颂之在人群 , 其 用
四、 古诗 的 民歌本 色和 采诗 机构 的兴 废
乃愈益广大 。试察今之蛮民 ……而颂神抒情之什 ,
降灵召鬼之人 , 大抵 有焉 。” 嘲 可见祭祀活动 自巫觋
《 诗经》 大多采 自民间传 唱的歌谣 , 多用各国口
语, 相 比后世文人诗 之隐晦艰深 , 其着墨较重 的情 爱恋歌尤显天真无忌 , 其朴 质淳厚 、 不事雕琢成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