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

合集下载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六、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八、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九、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十、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十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十二、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十三、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十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十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十六、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十七、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
十八、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十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十、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孔孟的异同点

孔孟的异同点

孔孟的异同点引言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对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比较孔子和孟子的异同点,包括思想观点、教育理念、政治主张等。

思想观点1. 人性观•孔子:认为人性本善,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使人自我完善,并通过自己的榜样影响他人。

•孟子:认为人性本恶,但也具备良知。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引导人们发展良知,使其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2. 教育观•孔子:注重教育培养,提倡“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礼仪、音乐、书法等传统文化,并倡导“君子”教育模式。

•孟子:强调以爱心去教育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并提出“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3. 家庭观•孔子:强调家庭伦理,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够治理好家庭和国家。

•孟子:注重父子关系,主张“亲亲、尊尊”,认为父母应该以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子女,并倡导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伦理观。

政治主张1. 统一思想•孔子:主张通过君主的德行来统一民众的思想,使人们都能够遵循礼仪和道德规范。

•孟子:认为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去统治国家,通过行善和榜样的力量来感化民众。

2. 治理原则•孔子:提出了“仁政”、“君子政治”的理念,强调君主应该以仁爱之心去治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

•孟子:倡导了“民贵君轻”的政治观点,认为君主应该尊重民众的需求,并以公平正义的原则来处理政务。

影响与传承1. 影响范围•孔子: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孟子: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教育体系•孔子:创办私塾,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并将自己的思想传授给后人。

他提出了“教育无疆”的理念,强调普及教育。

•孟子:在教育方面,孟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并倡导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教育理念。

结论综上所述,孔子和孟子在人性观、教育观、家庭观以及政治主张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孔子孟子简介之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孔子孟子简介之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孔子孟子简介之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孔子孟子简介之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史海秘闻历史小百科】孔子和孟子:经常有人说,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其实不然,两人相去百年,相通而又相别。

那么孔子和孟子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孔子孟子的简介之孔子: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孟子的简介之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和孟子的关系
孟子是子思(孔子之孙孔伋)的弟子,而子思受业于曾子。

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所以也说孟子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孔子与孟子相隔百余年,当然也就没有师生之谊了,但在儒家传统中,他们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与孔孟有关的故事名称

与孔孟有关的故事名称

与孔孟有关的故事名称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孔子和孟子是两位备受尊敬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和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孟思想一直被奉为经典,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的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将分享一些与孔孟有关的故事,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

故事一,孔子问礼。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一起在山上行走。

突然,他们来到了一片茂密的树林前。

孔子停下脚步,指着树林对学生们说,“你们看,这片树林多么茂密,树木之间相互依靠,才能形成这样的一片森林。

这就是‘礼’的道理所在。

”学生们不明白,便问孔子,“老师,您说的‘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微笑着回答说,“‘礼’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依靠。

就像树木一样,彼此相互依存,才能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

”。

故事二,孟子的慈母故事。

孟子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人。

有一次,孟子的母亲因为家境贫困,不得已去做衣裳的工作,为了不让孟子受到影响,她总是在孟子睡觉的时候才去做衣裳。

孟子非常感激母亲的辛苦付出,他常常对别人说,“我母亲为了不让我受到影响,总是在我睡觉的时候才去做衣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子的慈母教育了他的高尚品德,也让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故事三,孔子的弟子患病。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生病了,孔子亲自前去探望。

他对生病的学生说,“你的病是因为你的心灵不够安宁所致,我会为你祈祷。

”孔子开始为学生祈祷,不久,学生的病情就有了好转。

这件事情让学生们对孔子更加敬佩,他们深信孔子的学识和道德修养能够拯救他们。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孔子和孟子的高尚品德和博大智慧。

他们的思想和教诲,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孟思想,感受他们的伟大和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品德和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孔子和孟子都是古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那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孔子的故事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千古绯闻——子见南子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南子是当时的绯闻女)。

古之遗爱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 唐朝名相房玄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房遗爱)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
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成语故事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孔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被后人奉为圭臬,影响深远。

在《论语》中有一则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那就是“饮水思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学问的根本时,孔子告诉他,“学问的根本就是要知道饮水的源头在哪里。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做到深入理解和掌握。

接着,我们再来讲讲孟子的成语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是儒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孟子》中有一则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那就是“抱残守缺”。

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孟子的弟子问他如何学习的时候,孟子告诉他,“学习就要像修补破损的器物一样,要抱着残缺不舍,守住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这两则成语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都是非常有深度和内涵的,他们的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成语故事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成语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孔子和孟子的故事

孔子和孟子的故事

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们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道德家。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至圣先师”,并被尊奉为“儒家始祖”。

孟子,名轲,字子思,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亚圣”,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和孟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同一时代的人。

孔子是孟子的老师,他们之间有着师生关系,但也有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

孔子强调的是人的修养和礼仪,主张“仁”的道德观念,提倡“中庸”之道,注重礼乐教育,强调个人修养和家庭伦理。

而孟子则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主张天命思想,强调君臣之道和仁政。

他们的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的故事中,有很多关于他的言行和教育方法的故事,比如他的弟子颜回问孝,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教导他;还有关于他与弟子们的对话和争辩,以及他对礼乐教育的见解等等。

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孟子的故事中,也有很多关于他言行和教育方法的故事,比如他的弟子问他何以利天下,孟子回答说“利人者天下之至大者也”,这体现了他的仁政思想;还有关于他游说诸侯,劝谏君王的故事,以及他与墨子、荀子等其他思想家的争辩等等。

这些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孟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教育领域的巨匠,他们的思想和故事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人们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他们的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教育,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孔子和孟子的故事,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发光发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孔子孟子的故事

孔子孟子的故事

孔子孟子的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孟子,名轲,字子思,是孔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孟子”。

两位先贤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我们。

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自幼聪慧好学,深受周礼教育的影响。

他十五岁开始学习礼乐,二十岁时,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孔子饱读诗书,游历列国,传播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主张“中庸之道”,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伦理原则。

他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弟子们的言行举止,如与弟子乘车而行,必谈论礼义道德,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孟子,出生在齐国鲁邑(今山东临沂),少年时丧父,家境贫寒。

然而,孟子却不因家境贫寒而自暴自弃,他努力学习,兢兢业业,终于成为了一代儒家大师。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提倡仁政,主张君子之道,强调“仁义礼智信”,并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主张。

他的故事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列国游说,劝谏诸侯,为国家民众谋福祉的事迹。

孔子和孟子,一个是儒家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不断学习进取,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国家民众谋福祉,为社会和谐稳定尽心尽力。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孔子孟子的精神,坚持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孔子孟子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

让我们在新时代,以孔子孟子为榜样,传承儒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介绍孔子和孟子都是古代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那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为你搜集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发奋忘食,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知难而退,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千古绯闻;;子见南子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南子是当时的绯闻女)。

古之遗爱郑国子产去世孔子听到消息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古之遗爱”。

( 唐朝名相房玄龄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房遗爱)安贫乐道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孟子休妻的故事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

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别说了,我听明白了。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_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

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孟子刻苦学习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叫孟子。

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

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

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

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

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

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

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

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孔子和孟子的励志故事:孟子休妻的故事据《大戴礼记》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无名火起,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

他说:老婆对我无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别说了,我听明白了。

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介绍

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介绍

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介绍孔子和孟子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你知道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关于孟子和孔子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孟子的资料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于邹国,当时正值战国争雄的时期,所以他又是东周时期人。

孟子的出生地,邹国,是当时东周时期东面的一个子爵国,因为其势力并非出类拔萃,所以是当时强大的鲁国的附属国。

现在这个地方属于山东省邹城县。

虽然邹国是个小国家,但他在西周之初就已经立国。

他们的祖先是安,周武王封安的子孙(第五世)侠,在当地建国。

而实际上,除了侠之后的历代君主,都没有收到过周天子的册封。

在周宣王二十一年,邹国国君夷父颜发动叛乱,把鲁国的国君鲁懿公杀死。

十一年后,宣王讨伐鲁国,击败鲁国,杀死了夷父颜。

夷父颜的弟弟叔术代理邹国国君。

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中原,邹国予以积极支持。

为了答谢邹国,齐桓公封当时的邹国国君克为子爵。

从此,邹国国君终于有了其相应的爵位。

直到公元前614年,邹国被楚国灭亡。

孟子当时正出生于邹国,他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和邹国的国君邹穆公有过一段对话。

当时邹国正处于鲁国的交战中,邹穆公对孟子说他的人民不肯为官吏牺牲,致使他的官员战死了三十三个人,而没有一个百姓牺牲。

孟子说:你的国内贫富差距严重,而你的官员却没有把百姓的辗转流离的情况告诉你,这是他们的失职。

所以你只要施行仁政,百姓就会拥护你,他们也会为了官吏而战死了。

孔子的资料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他出生在如今的山东曲阜,而原籍则在现今的河南商丘。

孔子之名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被人们广为熟知,他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曾跟随老子学习,学成后带领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

晚年时孔子修订了《诗》《书》等六经。

据传,孔子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备的人有七十二个。

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语行为和思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命名为《论语》,此书后来成为了儒家的经典典籍。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有关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1. 孟母三迁:哎呀呀,这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那可是下了大功夫的!她就像一只护雏的老母鸡一样,带着孟子一次次地搬家。

比如说,你要是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也像孟母这样不停地换地方住,那得多厉害呀!这不就和现在好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拼命买学区房一个道理嘛!2. 有教无类:孔子真的是太伟大了呀!他提倡有教无类,不管你是富贵人家还是贫贱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呢!这就好比一场盛大的知识盛宴,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坐下来享用。

想想看,要是现在所有的学校都能做到无论学生的背景如何都一视同仁地教育,那该多棒啊!3. 始作俑者:最初那制作俑来殉葬的人,可真不是啥好人啊!就像打开了一个坏的源头。

你想想看,要是有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跟着学的人不就多了嘛,那不良风气不就蔓延开来了。

这就和在一个班级里,有个调皮捣蛋的同学带头捣乱,很快可能就会有其他人也跟着一起调皮是一样的道理呀!4. 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说的这个可太有意思啦!逃跑了五十步的人去笑逃跑一百步的人。

哎呀,这不就像两个人都犯错了,一个犯的轻点,一个犯的重点,那轻点的反而去嘲笑重点的,真是太可笑了。

好比两个人都没考好,一个考了 50 分,一个考了 30 分,50 分的还笑话 30 分的,这不是很荒唐嘛!5. 一曝十寒:学习要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怎么能行呢!就像种庄稼,你今天浇浇水,然后十天半个月不管它了,能有好收成吗?你要是对待学习也是这样时而勤奋时而懒惰,那肯定学不好呀。

比如你说要减肥,结果运动一天休息十天,那还能减下去嘛?所以得持之以恒才行啊!6. 韦编三绝:孔子读书那叫一个刻苦啊!把书都翻烂了好几遍。

这就好比一个运动员为了夺冠,每天拼命地训练,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

如果我们学习也能像孔子那样刻苦努力,不断钻研,那还有什么知识学不会呢!我们也应该有这种把书读到韦编三绝的精神呀!我的观点结论是:孔子和孟子的这些成语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从中学到为人处世和学习的真谛。

历史人物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比较

历史人物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比较

历史人物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比较孔子与孟子的思想比较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他们都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但他们在一些核心观念和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一、人性观点孔子和孟子对于人性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区别。

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他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天赋的善良本性,只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就能够达到完善的状态。

他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教学相长”,即通过学习和教育来培养人的德行和品德。

孟子则认为人性本善但易变,他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善恶两种倾向,而人的善恶之间的选择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行为。

他提倡的教育理念是“性善论”,即通过道德规范和修养来培养人的善良品质。

二、教育观点孔子和孟子对于教育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人的品德,他主张通过学习经书和礼仪规范来培养人的修养和德行。

他提出了“六艺”的概念,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和知识都是他认为每个有修养的人都应该掌握的。

孟子则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情感和道德觉悟,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和善良本性。

他强调“以心行道”,即通过内心的感悟和理解来实现道德行为。

三、仁政思想孔子和孟子都十分关注政治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孔子提出了“仁政”思想,他认为政治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通过激励人民的道德修养和追求善良行为,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他强调君主应该具备仁德和谦逊的品质,以身作则来影响和感召人民。

孟子则更加注重人民的权利和社会的公平性,他主张君主应该具备以民为本的思想,关心人民的利益,并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四、人际关系观点孔子和孟子对于人际关系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孔子认为人际关系应该建立在礼仪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以礼相待,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

他提倡的是一种正面的道德互动和关爱之道。

孔子和孟子简介及名言

孔子和孟子简介及名言

孔子孟子介绍及名言孔子简介孔子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在家中排行第二。

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出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孟子为“亚圣”。

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然而另有一种俊式学说“反孔精英”杨诚俊先生却认为孔子一无是处。

再然而,另有一种学说“反羊精英”杨正宗先生却认为杨诚俊一无是处,其行为纯属哗众取宠。

孔子精通《周易》,据说是《十翼》的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个人成就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与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孔子与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

孔子与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而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那么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与孟子有什么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与孟子的差别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他们都推崇“仁政”思想,但在本质上两人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是两人的性格上。

孔子幼年家里贫穷,他的满腹才华,基本都是靠自学。

他向长者请教学问的时候,都是彬彬有礼,这也就塑造了他敦厚的性格。

他教育学生,总是不厌其烦。

甚至连性格暴躁的子路也被他感化,心甘情愿拜他为师。

而孟子则不同,孟子的性格较刚烈,愤世嫉俗。

这也可能是孟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和孔子有所不同。

孔子时期还是春秋时期,周朝的礼乐尚未完全崩坏,而到了孟子的战国时期,各路诸侯互相攻伐,早已把礼乐全部抛到了脑后。

孟子自视为救国救民的济世能人,他看到诸侯交战,百姓饿殍遍野,其愤怒之情不愈言表,才有了“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话。

其次,两人对“仁义”的看法也有所不同。

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建立在周朝的基础上,他提出的“仁”,还只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而到了孟子,他“仁”的定义更加形象化了,对“仁”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概念。

第三,从施政角度来说,孔子比较偏向于“复古”。

他提倡恢复周朝时期的礼乐,他对礼乐的看法就是不僭越,所以他才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

而孟子则比较激进,在他看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施行暴政的君王总是一语中的,表现了他朗朗正气。

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与孔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算得上是老乡,而且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是孔子再传弟子子思的学生,那么孔子就是孟子的祖师爷了。

这样特殊的渊源下,孟子自然对孔子是十分敬仰的,他曾经评价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圣人,是古今先贤的楷模,对孔子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孟子把孔子看做是自己心目中的圣人的代表,是非常完美的古代先贤,孟子认为所有的圣贤都比不上孔子,孔子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化身,对孔子推崇备至。

孔子和孟子的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孔子和孟子的传说故事简短一点

孔子和孟子的传说故事简短一点和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有关他们的故事你们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的传说故事:磨咀磐对问项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

”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

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

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

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

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

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

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

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

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

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

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

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孔子问道:“何故停车?”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

”“让他们让道。

”“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

见到仪表堂堂、儒衫飘逸\举止优雅的一位长者,小孩们毫无惧色,不以为然,继续用石块垒筑他们的“城池”。

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总结

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总结

孔子孟子的思想和总结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以下的文字中,将详细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并进行总结。

孔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仁爱”、“礼仪”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崇尚仁爱,认为人最基本的道德是尊重别人的权利并对他人怀有关爱之心。

他相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关键。

孔子认为,这种人际关系所依托的是礼仪。

他主张通过学习和实践礼仪,能使个人获得道德修养和正确行为的准绳。

此外,孔子还探讨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理想。

他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通过自律和道德修养,个人可以达到内在的和谐。

他认为,只有具备个人能力和美德的人,才能够齐家治国,进而建立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

孟子是孔子的学生和继承者,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坚信人性本善,他认为每个人天生就有良善的本性。

然而,他同时也认识到,人的本性容易易变和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

因此,孟子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人的良善本性。

他提倡“性善论”,即人的本性因善而有无限可能,可以通过自我修养和教育来实现。

孟子还强调仁爱之道,认为道德丰富了人的内在,让人能够体察别人的情感和需求,并以善意对待他人。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在个人修身方面有相似之处。

两位思想家都主张通过自律、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实现个人的和谐与完善。

他们认为,只有具备道德品质的人,才能够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此外,他们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教育是提高个人和塑造社会的关键。

他们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品味和人际关系,以培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然而,在一些方面,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也存在差异。

首先,在人性观点上,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但并不完全乐观。

他认为,人性的善良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够实现。

相反,孟子则主张人性本善,且坚信每个人都有天生的道德本能。

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咱们聊聊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大佬的故事和成语,那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啊!孔子,大家都叫他孔夫子,是个大学问家,也是个教育家。

他整天琢磨着怎么让人变得更善良、更有智慧。

说起他,我就想起“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你想啊,走在路上,随便碰到三个人,里头就可能有一个能教你点啥的。

这得多谦虚、多好学啊!还有“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咱们得多回头看看自己学过的,这样每次看都能发现点新东西,跟玩游戏发现隐藏关卡似的,多有趣呢!孔子教书,那可不是盖的。

他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个个都是出类拔萃的。

有一次,他带弟子们去周游列国,路上遇到个小孩,小孩在玩土堆,说:“你得先过我这关,才能过去。

”孔子一听,乐了,心想:嘿,这小孩还挺逗!于是他问小孩:“你凭啥不让我过啊?”小孩说:“我会背诗,你会吗?”孔子一听,心里有点惊讶,但还是让小孩背了。

结果小孩背得那叫一个溜,孔子都愣住了。

后来,孔子夸小孩聪明,还拜他为师呢!这事儿告诉我们,别小看任何人,说不定人家肚子里有货呢!再说孟子,他也是个牛人,儒家学派的大佬之一。

孟子讲究的是“仁政”,就是说当官的得对老百姓好,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他有个故事,叫“孟母三迁”。

孟子的妈妈为了让他有个好环境,三次搬家。

第一次搬到一个墓地旁边,孟子天天学人哭丧;第二次搬到一个集市旁边,孟子又学人做生意、吆喝;第三次,孟母搬到了一个学堂旁边,孟子这才开始学人读书、写字。

这事儿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可大了去了,得挑个好的!孟子还说过一句话,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话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就是说,要想干大事,得先吃点苦头,受点折磨,这样才能变得更强大。

就像打游戏,不打几个Boss,怎么能升级呢?孔子和孟子,他们的故事和成语,都是咱们中华文化的宝贝。

咱们得好好学学,不光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 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 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
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2016/5/27
名著导读《论语》
5
孔子
• 孔丘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 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编年体春 秋史.相传由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 理修订而成)。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 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 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 记· 孔子世家》。
孔子弟子——宰我
• 宰我,字子我。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为孔子门下 ‚十哲‛(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 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他口齿伶俐,和子贡一样因为辩才而 有名。有一次他问他的老师孔子说:‚一个人死了父母以后要求 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过于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仪,礼仪一 定会遭到破坏的;三年不奏乐,音乐也肯定会溃散。依我之见, 守孝的时间一年也就够了。‛孔子反问:‚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 一切恢复正常,你能心安理得吗?‛宰我说:‚能。‛孔子说: ‚你要是能安心就那样做。君子在为父母守孝的时候,即使吃美 食也不会觉得甘美,听音乐也不会觉得好听,所以才不忍心那样 做呀。‛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实在是太不仁义了。小 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开始能稍微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子女为父 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道理呀。‛看到宰我在白天睡觉, 孔子又说:‚朽木不可雕也。‛后来宰我出任齐国的大夫,参与 反对齐简公的叛乱,他的全家因此被杀害,孔子认为这很不值得。
2016/5/27 名著导读《论语》 8
孔子像
高足弟子
• 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而且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 梁,其中最主要的有:仲由、端木赐、言偃、曾点、曾参 。
四科十哲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
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 位学生的合称。
孟庙匾额、对联
• 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大殿正面重檐 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 大字。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 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 面两柱挂以一幅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 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 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东侧神龛雍正皇帝 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
《孟子》与《论语》
• 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 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 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 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 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 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 了。 • 与论语一样,《孟子》也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 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 的文字简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 语》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子》 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
•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 舆,战国时期鲁国邹人(今山东省邹城 市)。又字子车、子居。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 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孔子弟子——曾参
• 曾参,约前505~前436,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 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曾点之子,乐道 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智忠恕仁"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 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 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 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 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汉书· 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 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 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 圣庙。
孔子弟子——颜回
• 颜回,前521~前481,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 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 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 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 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 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 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 (yǎn)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 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 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
•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 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 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 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 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七篇。‛(《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今天我们所 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 字,一共二百六十章。但《汉书· 艺文志》著录 ‚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 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 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 后,这几篇便相继亡佚了。
儒家思想
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 智、信、恕、忠、孝、悌

• 孔子属于全世界 孔子有“圣人”之称,他被评为 对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前百名。孟子有“亚圣” 之称,顾名思义就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他们所以受世人敬仰千年不光是所创立的儒家思 想成为2千年中国的正统思想,还因为古代的中国 的强大张力把儒家思想向外辐射。在东亚形成了 一个“龙文化圈”,包括朝鲜,韩国,日本,越 南,马来半岛……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崛起,亚洲 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也开始受到西方的关注。 现在,在世界各地孔子学院越来越多……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孔庙圣时门
孔庙奎文阁
孔庙大成殿孔子像
“二柏担一孔”。过玉振坊这个单孔的石拱桥,东西各有一棵古柏, 所以人称“二柏担一孔”。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 )
神道。“万仞宫墙”前古柏苍劲的这段路为“神道”。重要的 庙宇前都有专开的尊敬灵通之道,称“神道”。
弘道门。
曲阜孔庙勾心斗角梁
孔子弟子——仲由
•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 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 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 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 ‚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 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 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kuǎi kuì ) (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 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 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 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大成殿(孔庙主殿 )
孟庙——檽星门
孟庙
孟庙主殿——亚圣殿
孟子 故里邹城 市,位于 山东省南 部,与孔 子的故乡 曲阜毗邻, 很早就被 人们合称 为“邹 鲁”。
孔子思想
•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对仁有 许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主张以爱人 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

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于1994年12月被列 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山东省的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 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 圣城”——曲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 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 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 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 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世人尊 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孔庙对联
• 纪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 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 乾隆皇帝: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 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 孔子第七十三代孙孔庆熔: 居家当思,清 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已; 处世尤宜,善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 子,无愧于心。 • 河南郑州孔庙有副短联: 德配天地; 道冠 古今。 • 台湾高雄孔庙也有一副短联: 莲潭水明, 直同泗水; 半屏山秀,俨如尼山。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 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大学 《___》《___》《___》合称为 中庸 孟子 “四书”。
2016/5/27
名著导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语》
7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学 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主 礼治,鼓励人们 入仕,即“出来做 张 三千 事”。开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 私人 __人,身通六艺者____人。孔子本人 七十二 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关于《孟子》
•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 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 下,为儒家经典著作.
• • • • • • 孟子的仁政思想: (1)民贵君轻 (2)仁政,王道,反对不义战争; (3)性善论; (4)“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