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

合集下载

一散文概说

一散文概说

• “后山居士(陈师道)言:‘苏明允(洵)不能诗, 欧阳永叔(修)不能赋,曾子固(巩)短于韵语, 黄鲁直(庭坚)短于散语’。” • ——南宋陈善《捫虱新语》 • “编内所载,均谓之文,而此类独以文名者, 盖文中之一体也,其格有散文,有韵语, 或仿楚辞,或为四六,或以盟神,或以讽 人,其体不同,其用亦异。” •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文》
• 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指出:“所谓散文, 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明确 了散文的文学性。
• 胡梦华认为:“絮语散文是一种不同凡响的美 的文学。它是散文中的散文,就同济慈是 诗人中的诗人。”
• B、确立明确的文体意识 • 王统照说:“能作纯散文的人,确乎是不轻见。 因为纯散文没有诗歌那样的神趣,没有短篇 小说那样的风格与事实,又缺少戏剧的结构, 所以作纯散文好的极少。” 朱自清在《什么是散文》一文中指出:散文 “那是与诗、小说、戏剧并举,而为新文学 的一个独立部门的东西,或称白话散文,或 称抒情散文,或称小品文”。
• C、小品文论争与杂文、报告文学、艺术散 文的成熟与独立 • 小品文的社会战斗职能,是正视社会现实, 作“匕首”、“投枪”,还是回避社会现 实,“表现自我”的灵性和闲散的情趣。 • 小品文的创作题材,是广泛多样,直面“惨 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还是承继晚 明小品,描绘身边琐事。 • 小品文作者的人格修养,是走向社会,为大 众服务,还是追求平和、幽默、闲适的人品 格调。
• • •


某公司又在廉价了,去买了二两好茶叶,每两洋二角。开首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 用棉袄包起来,却不料郑重其事的来喝的时候,味道竟和我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 颜色也很重浊。 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 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的,当我正写着 《吃教》的中途,拉来一喝,那好味道竟又不知不觉的滑过去,像喝着粗茶一样了。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 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 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 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大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 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风雨阴晴,都给他一种刺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 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于是有人以为这种细腻锐敏的感觉,当然不属于粗人,这是上等人的牌号。然而 我恐怕也正是这牌号就要倒闭的先声。我们有痛觉,一方面是使我们受苦的,而一方 面也使我们能够自卫。假如没有,则即使背上被人刺了一尖刀,也将茫无知觉,直到 血尽倒地,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倒地。但这痛觉如果细腻锐敏起来呢,则不但衣服上 有一根小刺就觉得,连衣服上的接缝,线结,布毛都要觉得,倘不穿“无缝天衣”, 他便要终日如芒刺在身,活不下去了。但假装锐敏的,自然不在此例。 感觉的细腻和锐敏,较之麻木,那当然算是进步的,然而以有助于生命的进化为 限。如果不相干,甚而至于有碍,那就是进化中的病态,不久就要收梢。我们试将享 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喝过茶, 望着秋天,我于是想: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 了。 —————— 鲁迅《喝茶》

关于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

关于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

关于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关于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一、什么是散文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散文知识点概括归纳总结

散文知识点概括归纳总结

散文知识点概括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的文体,它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不受限制于格律和韵律,可以自由组织段落和句子,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感受。

下面将对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概括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用普通语言、平实语调抒发或叙述感情、思想、见解或情趣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是真实的记叙,也可以是虚构的描写,通过散文,作者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二、散文的特点1.自由性:散文不受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可以自由组织段落和句子,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2.真实性:散文可以是真实的记叙,也可以是真实的抒发感情,通过真实的故事或体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见解。

3.平实语言:散文使用平实的语言,贴近生活,能够更好地与读者沟通,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情感表达:散文通常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描写和抒发,让读者能够共情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主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情,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核心,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2.议论散文:主要以论述和讨论为主要方式,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3.记叙散文:以叙述事实或经历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写景散文:以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结: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的文学形式,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

散文可以是抒情的、议论的、记叙的或写景的,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散文,都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

散文的价值在于它将现实生活、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体验的启迪。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一)韵文1.诗(1)古体诗:在句式上有四、五、六、七言、杂言等,用韵和篇幅较为自由,在文体上有的有“吟”、“歌”、“行”等作标志。

如:《诗经》、《楚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近体诗:规格、音韵有严格要求,又称格律诗。

A.律诗:有五律和七律。

每首8句。

每句7言为七律,五言为五律。

B.绝句:有五绝后七绝。

每首4句。

每句五言为五绝,七言为七绝。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每首词都有词牌,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字数不同。

从字数上看,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字数在58个以内。

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2)中调:字数在58-90字之间。

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长调:字数在91以上。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曲: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元曲可分为散曲和杂剧。

(1)散曲:最明显的标志是宫调名。

散曲有小令、套数两种。

小令是独立的一支曲子,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

如马致远《越调 ? 天净沙》、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由曲子、宾白、科介组合在一起,用来在舞台表演故事的一种形式。

如关汉卿《窦娥怨》。

4.辞赋:对押韵要求不严格,文中间有散文句式。

如杜牧《阿房宫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箴铭哀诔:一般是全文押韵,不杂有散文句式。

如刘禹锡《陋室铭》、《红楼梦》中贾宝玉祭奠晴文的《芙蓉诔》。

(二)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词汇上大量用典,追求华丽;在句式上多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称“四六文”。

如吴均《与朱元思书》、王勃《藤王阁序》。

(三)散文1.史传文:(1)编年体:主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古代散文知识简述

古代散文知识简述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灵时所诵读的文章谓之祭文,其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祭祀死者的祭文的内容主要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主要品德和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2)杂记
杂记主要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和笔记文。
①山川、பைடு நூலகம்物、人事杂记,指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文章,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等。
(16)寓言
寓言即带有劝谕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于简单的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简洁锋利。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例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刻舟求剑》(《吕氏春秋》)等。
①“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②“表”是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③“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参加考试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的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等,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教材中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17)传说
传说是长期在民间流传而形成,带有某种传奇色彩。幻想成分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自然物貌的故事。如英雄人物的传说、西湖的传说、黄鹤楼的传说。有的是以特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赞美性的,以反映人民的理想和愿望;自然景物的传说,则近于优美的叙事散文。

从韵看诗、词、歌、赋与散文的区别

从韵看诗、词、歌、赋与散文的区别

从韵看诗、词、歌、赋与散文的区别韵文学专题(上)第一讲:导论何谓「韵文学」?一、名/义定位在做学问上的重要性(子曰:「必也正名乎!」)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韵二、「韵文」vs.「散文」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一字一音(文字是单形体,语言是单音节)→ 同音字的情况太多→ 形成复词(复音节)→ 句子(松散、复沓(呼应、回响的效果))→文体段落形成单元例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韵,一弦一柱思华年○ 韵。

庄生晓梦迷蝴蝶○ 散,望帝春心托杜鹃○ 韵。

沧海月明珠有泪○ 散,蓝田日暖玉生烟○ 韵。

此情可待成追忆○ 散,只是当时已惘然○ 韵。

韵脚字: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形成旋律,对应文辞的脉络与体系,是意义兼声韵的完成点。

韵脚与非韵脚之间又产生一紧一松的交替旋律,这也是韵文学押韵有疏密与近体诗有采取隔句押韵的缘故。

三、韵文学中,每一字都像珍珠而韵脚好比贯珠的串子,有了它,才能将颗颗晶莹温润的珍珠,贯串一起;韵脚又好像竹子的节,将平行的纤维素收束成经耐风霜的长竿,而其袅娜摇曳的清姿,完全依赖那环节的维系。

四、韵文学的体类十分丰富诗、辞、乐府、古体、近体、词、曲、戏曲、歌谣、小调、七言诗体、十言赞体……广义而言,赋、颂、箴、说唱和铭等亦可以归入韵文学应用的范畴。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散文韵文学之语言基础一、以「戏曲」为例凡文学必由语言构成,文学可以说就是语言艺术。

戏曲固是文学的一环,但它又是艺术的一种;而其文学实为综合的文学,其艺术实为综合的艺术。

戏曲文学在韵文学中可谓极其韵致,在表演艺术中亦综其精粹。

然而戏曲重在表演,表演重在歌唱,而歌唱则根源于语言。

因之语言亦必为戏曲文学、艺术之主体。

也因此,若论戏曲文学之批评与艺术之讲究,莫不从戏曲语言入手。

戏曲语言之作为语言,其基础与一般语言并没有分别:都由字成词,由词成句,由句成文;只是其「文」被称作「曲词」或「曲文」而已。

然而由于其字、词、句所构成之「曲」,皆严守声韵,务使其声情、词情相得益彰,其间可以伸缩变化的程度较诸同为韵文学的诗词又大得多;所以论曲者就非从其语言说起不可,然后才能进一步观照说明戏曲语言所具有的特殊质性、成分、结构、运用和从中产生的韵致与风格。

古代韵文散文介绍

古代韵文散文介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韵文散文介绍篇一:文言文常见文体简介文言文常见文体简介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

就语言形式来说,古代文体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究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体也叫。

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

(华语网)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主要有三类。

(一)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和《资治通鉴》影响最大。

我们学过的《彀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

’(二)纪传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记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我们学过的《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

上面说的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逸事》。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深受《史记》的影响。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文学体裁知识归纳(一)散文1. 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以下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

两晋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代表。

北朝的《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散文著作,为散文开拓了新的领域。

(4)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5)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6)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 现代散文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

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

韵文与散文概说(P2-78~2—85)一、韵文二、散文(简易版)三、重要小说※四大奇书─中国章回小说作品,清李渔将施耐庵水浒传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并列为“四大奇书”。

四、诗、词、曲格律比较※编按:词的分类乃依据清毛先舒的认定,但部分学者不赞同此看法,也不主张如此严格画分。

如已故郑骞教授即主张80字以下为小令,80字以上为长调,将中调取消.五、诗、词、曲的异同1。

词牌名、曲牌名都与内容无关.(词、曲若要加上题目,会在其词、曲牌名下附上一行小字。

大多数的曲会在曲牌名后附上题目)2. 词、曲都须按格律填写。

(所以作词称“填词”,而作曲称“填曲”)3. “词"属于文人文学,因此格调较含蓄委婉;“曲”属民间文学,风格较俚俗浅白;诗则比较典雅庄重.*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A )1. 阿辉从网络下载一首五言律诗,在排版时不小心把中间四句打乱了,只知首末两联各是“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惜无陶谢手,尽日破忧端”。

下列是阿辉排列的四种组合,依律诗的相关常识,哪一种组合正确?(A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B )楼高燕子寒,一时花带泪。

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C)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

一时花带泪,楼高燕子寒(D )万里客凭栏,一时花带泪.楼高燕子寒,日晚蔷薇重( B )2. 张生以平声韵习作七言绝句一首,诗题临别:“暮雨初晴月上轩,丹枫萧瑟满山院。

凭栏无语痴相牵,百感中来不忍言。

”关于这首诗的说明,下列何者错误?(A )前两句诗着重景物的描写,呈现出黄昏入夜的秋景(B )后两句诗着重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久别重逢的心情(C )因本诗为平声韵,第二句末字改为“园”字才合律(D )本诗第三句末字不须押韵,改为“对”字即可合律六、唐代代表诗人与其诗风七、“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B )国文老师查考资料,抽出以下四本书: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若要依照成书年代先后重新放回书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确?。

中国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

中国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

中國文學分為( 韻文)和( 散文)中國四大韻文( 漢賦) ( 唐詩)( 宋詞)( 元曲)ㄧ、先秦詩歌1 詩經:( 春秋時期)黃河流域( 北方文學)。

孟春「行人」採集民歌,送往太師分類,將做法傳授給他人,並陳詩給天子,以觀民風,考察政治風俗之得失(1) 又稱( 詩三百)( 詩)其實是305 篇,另6 篇有篇目,無內容(2)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之間(3) 作者多不可考,非ㄧ人ㄧ時一地之作,( 孔子)刪詩書(4) 內容 a 風(15 國風)各地歌謠→多平民之作→多抒情b 雅( 大小雅)朝廷宴會→貴族及文人→記事、抒情各半c 頌( 周魯商、祭祀讚美詩)→廟堂文學、宮廷史官樂官→多記事(5) 作法 a 賦( 平鋪直敘)、接二連三排比句ex 父兮生我,母兮掬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b 比( 比喻) ex 手如柔夷,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c 興( 因物起興) ex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如女,君子好逑(6) 孔子對詩經的評論a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b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c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d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e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f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多識蟲魚鳥獸草木之名(7) 可以合樂、合唱、合舞(8) 多四言,偶數句押韻,可轉韻(9) a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詛草?言樹之背。

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主題是寫妻子想念遠行的丈夫,敘說她心裡有多難過,有多痛苦,但她心甘情願,始終無怨無悔。

语文古代散文与韵文解析与创作技巧总结

语文古代散文与韵文解析与创作技巧总结

语文古代散文与韵文解析与创作技巧总结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古代散文和韵文是两种重要的文体形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文体进行解析,并总结古代散文与韵文的创作技巧。

一、古代散文解析古代散文是不拘一格的散文形式,以自由的笔触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它的特点是自由自在、表达情感真实、文字流畅。

散文作品主要分为辞章散文和骈文散文两种形式。

辞章散文以表现人物情感为主,常见的作品有《陈情表》、《岳阳楼记》等。

这类散文注重情感的表达,语言生动优美,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使读者能够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世界。

骈文散文则以描写事物为主,常见的作品有《醉翁亭记》、《春江花月夜》等。

这类散文注重描写的细腻与艺术感染力,通过对事物细节的描摹,使读者能够产生立体感和共鸣。

古代散文的创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3.运用古文化典故:古代散文常常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深邃,增强了作品的内涵。

二、韵文解析韵文是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与散文相比,韵文更加注重韵律和格律的运用。

韵文主要分为绝句、律诗和词三种形式。

绝句是古代韵文中的短诗体裁,每首四句,五言或七言,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

著名的绝句有《古朗月行》、《静夜思》等。

律诗则以格律为基础,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这些格律规定了每行的字数和平仄的要求,通过格律的统一,使作品更加工整和谐。

著名的律诗有《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牧秋夕》等。

词是古代文学中的短篇抒情诗歌,注重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使作品更具声律之美。

著名的词有《水调歌头》、《浪淘沙令》等。

韵文的创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押韵运用得当:韵文的特点就是押韵,不同的诗体要求不同的韵脚,运用得当可以使作品更加韵味十足。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第一篇: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一)韵文 1.诗(1)古体诗:在句式上有四、五、六、七言、杂言等,用韵和篇幅较为自由,在文体上有的有“吟”、“歌”、“行”等作标志。

如:《诗经》、《楚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近体诗:规格、音韵有严格要求,又称格律诗。

A.律诗:有五律和七律。

每首8句。

每句7言为七律,五言为五律。

B.绝句:有五绝后七绝。

每首4句。

每句五言为五绝,七言为七绝。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每首词都有词牌,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字数不同。

从字数上看,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字数在58个以内。

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2)中调:字数在58-90字之间。

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长调:字数在91以上。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曲: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元曲可分为散曲和杂剧。

(1)散曲:最明显的标志是宫调名。

散曲有小令、套数两种。

小令是独立的一支曲子,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

如马致远《越调 ? 天净沙》、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由曲子、宾白、科介组合在一起,用来在舞台表演故事的一种形式。

如关汉卿《窦娥怨》。

4.辞赋:对押韵要求不严格,文中间有散文句式。

如杜牧《阿房宫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箴铭哀诔:一般是全文押韵,不杂有散文句式。

如刘禹锡《陋室铭》、《红楼梦》中贾宝玉祭奠晴文的《芙蓉诔》。

(二)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词汇上大量用典,追求华丽;在句式上多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称“四六文”。

如吴均《与朱元思书》、王勃《藤王阁序》。

(三)散文 1.史传文:(1)编年体:主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散文韵文

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散文韵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散文韵文篇一:文体的分类文体分类一、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儿歌、童话、寓言等)、民间文学、杂文等。

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二、古代文体: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诗、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篇二:文体分类文体分类现代文体分类概貌如下:实用文体[记叙文——消息、通讯、回忆录、传记、家史等[议论文——政论、评论、序跋、杂文、学术论文等[说明文——科普说明文、辞书、教科书、说明文等[应用文——条据、规约、书信、公文、各类文书等文学文体[散文——议论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诗歌——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戏剧文学——话剧、歌剧、歌舞剧、戏曲等古代文体分类【诗歌】诗歌的特点:凝练地反映生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富于想象,构思精巧,语言富于节奏感和音乐性。

诗歌的分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按韵律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语言可分为旧体诗、新诗。

我国古代诗歌包括旧体诗、词、曲。

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风,不受严格的格律限制,句式有四言、五言、七言(言即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格律极严,句式有五言和七言。

词,从篇幅长短来看,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曲,指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是一种没有说白的韵文形式富于抒情。

我国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用白话写。

新诗的格律不像旧体诗那样严格,但诗行有一定的节拍,双数诗行最后一个字一般押韵。

新诗中的自由体新诗更自由,有的甚至不押韵,不用标点。

【散文】在古代文学中,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句子排列不整齐的文章,都称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初一语文古代散文与韵文的欣赏与写作

初一语文古代散文与韵文的欣赏与写作

初一语文古代散文与韵文的欣赏与写作古代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与韵文(即诗歌)相对应。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古代散文和韵文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欣赏和写作两个方面探讨初一学生对古代散文和韵文的认识与实践。

一、古代散文的欣赏与写作古代散文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为主要特点,其写作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记叙、描写、议论等。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古代散文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例如,读梁启超的《丰乳肥臀》可以感受到他对家庭和生命的思考,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母亲和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样的古代散文,学会提炼自己的生活感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写作方面,初一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主题,例如家庭、友谊、快乐等,用古代散文的形式来写作。

他们可以通过描写细节、运用修辞手法和表达个人感受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写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古代散文作品,学习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布局段落、处理逻辑关系等技巧。

二、古代韵文的欣赏与写作古代韵文是中国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方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是指古代文人创作的押韵诗歌,如唐诗、宋词等。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古体诗,感受到其中的优美韵律,学习如何运用押韵、排比、对仗等手法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

近体诗是指近代以来创作的自由诗歌,追求自由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初一学生可以通过欣赏这些近体诗,了解现代诗歌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突破,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和创作思路。

古代韵文的写作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读写这些古代诗歌,可以培养学生敏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结语初一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和韵文的欣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古代散文与韵文练习

古代散文与韵文练习
特点
音韵和谐,注重节奏和韵律;语 言凝练,富有意象和象征意义; 情感真挚,表达深沉。
发展历程
汉代
韵文逐渐发展成熟,出现了赋 、乐府诗等体裁。
唐宋时期
韵文继续繁荣,唐诗宋词成为 代表,李白、杜甫、苏轼等诗 人词人辈出。
先秦时期
韵文起源,如《诗经》中的雅 、颂等篇章。
魏晋南北朝
韵文创作达到高峰,涌现出大 量优秀诗人和作品,如陶渊明 、谢灵运等。
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语言风格
古代散文与韵文的语言风格简练 、含蓄,注重意境的营造,对现 代汉语的文学语言和书面表达产
生了深远影响。
修辞手法
古代散文与韵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在现代汉 语中仍然被广泛运用,增强了语言 的表达力。
文化内涵
古代散文与韵文承载了丰富的文化 内涵,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成语、 典故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丰富 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元明清时期
韵文发展呈现多元化,元曲、 明清小说中的韵文成分丰富。
代表作品及作者
01
02
03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 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 歌,作者不详。
《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创作的 诗歌集,具有浓郁的南方 地域特色。
汉赋
汉代代表性韵文体裁,以 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为代 表,作品如《子虚赋》、 《长杨赋》等。
唐诗宋词中的名篇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韵文的巅峰之作,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赏析时,可以关注其 意境营造、情感表达和语言技巧等方面。
创作背景及文化内涵挖掘
古代韵文的创作背景
古代韵文的创作往往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作者经历密切相关。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 题和情感。例如,楚辞的产生与楚国的政治斗争和作者的遭遇密切相关,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对理想 世界的追求。

广告中散文与韵文的区别

广告中散文与韵文的区别

广告中散文与韵文的区别
散文与韵文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两种形式,它们在广告中的应用也有
所不同。

散文通常采用自然、流畅的句式,表达情感、思想或描述事物,以传
达真实、生动的感受和意义。

在广告中,散文常用于表达品牌理念、情感
回应、用户体验等方面,比如“感谢有你,让我们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明天”,“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会生长出珍珠般的麦穗,为你带来最好的味道”。

韵文则强调对音、韵、格的处理,通过押韵、排比和节奏等手法来构
建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广告中,韵文常用于强化关键信息、突出品
牌特色、增强记忆性等方面,比如“可口可乐,开口就爽”,“营养搭档,味道之选”。

总的来说,散文强调的是情感和意义的表达,能够更加贴近受众情感,引起共鸣;而韵文则更强调语言的节奏、韵律感和记忆性,更加容易被人
接受和记住。

在广告创作中,应根据不同的营销目标和品牌特色选择合适
的散文或韵文形式,以提高广告的效果和吸引力。

国文3下备课-第二本附录二-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6页]

国文3下备课-第二本附录二-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6页]

【附錄二】韻文與散文概說(P2-5~2-12)一、韻文※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詩中的雙璧。

二、散文三、重要小說※四大奇書─中國章回小說作品,清李漁將施耐庵水滸傳與羅貫中三國演義、吳承恩西遊記、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並列為「四大奇書」。

四、詩、詞、曲格律比較※編按:詞的分類乃依據清毛先舒的認定,但部分學者不贊同此看法,也不主張如此嚴格畫分。

如已故鄭騫教授即主張80字以下為小令,80字以上為長調,將中調取消。

五、詩、詞、曲的異同1. 詞牌名、曲牌名都與內容無關。

(詞、曲若要加上題目,會在其詞、曲牌名下附上一行小字。

大多數的曲會在曲牌名後附上題目)2. 詞、曲都須按格律填寫。

(所以作詞稱「填詞」,而作曲稱「填曲」)3. 「詞」屬於文人文學,因此格調較含蓄委婉;「曲」屬民間文學,風格較俚俗淺白;詩則比較典雅莊重。

*經典基測試題範例(A)1. 阿輝從網路下載一首五言律詩,在排版時不小心把中間四句打亂了,只知首末兩聯各是「沙岸殘春雨,茅簷古鎮官」、「惜無陶 謝手,盡日破憂端」。

下列是阿輝排列的四種組合,依律詩的相關常識,哪一種組合正確?【94基測Ⅰ】(A)一時花帶淚,萬里客憑欄。

日晚薔薇重,樓高燕子寒(B)樓高燕子寒,一時花帶淚。

日晚薔薇重,萬里客憑欄(C)日晚薔薇重,萬里客憑欄。

一時花帶淚,樓高燕子寒(D)萬里客憑欄,一時花帶淚。

樓高燕子寒,日晚薔薇重(B)2. 張生以平聲韻習作七言絕句一首,詩題臨別:「暮雨初晴月上軒,丹楓蕭瑟滿山院。

憑欄無語痴相牽,百感中來不忍言。

」關於這首詩的說明,下列何者錯誤?【99基測Ⅰ】(A)前兩句詩著重景物的描寫,呈現出黃昏入夜的秋景(B)後兩句詩著重情感的抒發,表達出久別重逢的心情(C)因本詩為平聲韻,第二句末字改為「園」字才合律(D)本詩第三句末字不須押韻,改為「對」字即可合律六、唐代代表詩人與其詩風七、唐宋古文八大家*經典基測試題範例(B)國文老師查考資料,抽出以下四本書:史記、世說新語、儒林外史、稼軒長短句,若要依照成書年代先後重新放回書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確?(A)史記→儒林外史→世說新語→稼軒長短句【97基測Ⅰ】(B)史記→世說新語→稼軒長短句→儒林外史(C)世說新語→史記→儒林外史→稼軒長短句(D)世說新語→稼軒長短句→史記→儒林外史。

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

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

韵⽂与散⽂概说(简易版)韵⽂与散⽂概说(P2-78~2-85)⼀、韵⽂※孔雀东南飞与⽊兰诗合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散⽂三、重要⼩说※四⼤奇书─中国章回⼩说作品,清李渔将施耐庵⽔浒传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瓶梅,并列为“四⼤奇书”。

四、诗、词、曲格律⽐较※编按:词的分类乃依据清⽑先舒的认定,但部分学者不赞同此看法,也不主张如此严格画分。

如已故郑骞教授即主张80字以下为⼩令,80字以上为长调,将中调取消。

五、诗、词、曲的异同1. 词牌名、曲牌名都与内容⽆关。

(词、曲若要加上题⽬,会在其词、曲牌名下附上⼀⾏⼩字。

⼤多数的曲会在曲牌名后附上题⽬)2. 词、曲都须按格律填写。

(所以作词称“填词”,⽽作曲称“填曲”)3. “词”属于⽂⼈⽂学,因此格调较含蓄委婉;“曲”属民间⽂学,风格较俚俗浅⽩;诗则⽐较典雅庄重。

*经典基测试题范例(A)1. 阿辉从⽹络下载⼀⾸五⾔律诗,在排版时不⼩⼼把中间四句打乱了,只知⾸末两联各是“沙岸残春⾬,茅檐古镇官”、“惜⽆陶谢⼿,尽⽇破忧端”。

下列是阿辉排列的四种组合,依律诗的相关常识,哪⼀种组合正确?(A)⼀时花带泪,万⾥客凭栏。

⽇晚蔷薇重,楼⾼燕⼦寒(B)楼⾼燕⼦寒,⼀时花带泪。

⽇晚蔷薇重,万⾥客凭栏(C)⽇晚蔷薇重,万⾥客凭栏。

⼀时花带泪,楼⾼燕⼦寒(D)万⾥客凭栏,⼀时花带泪。

楼⾼燕⼦寒,⽇晚蔷薇重(B)2. 张⽣以平声韵习作七⾔绝句⼀⾸,诗题临别:“暮⾬初晴⽉上轩,丹枫萧瑟满⼭院。

凭栏⽆语痴相牵,百感中来不忍⾔。

”关于这⾸诗的说明,下列何者错误?(A)前两句诗着重景物的描写,呈现出黄昏⼊夜的秋景(B)后两句诗着重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久别重逢的⼼情(C)因本诗为平声韵,第⼆句末字改为“园”字才合律(D)本诗第三句末字不须押韵,改为“对”字即可合律六、唐代代表诗⼈与其诗风七、“唐宋古⽂⼋⼤家”是指哪⼋⼤家?*经典基测试题范例(B)国⽂⽼师查考资料,抽出以下四本书: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若要依照成书年代先后重新放回书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确?(A)史记→儒林外史→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B)史记→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儒林外史(C)世说新语→史记→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D)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史记→儒林外史。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韵文:指有韵的文体。

与散文相对。

如诗、赋、词、曲和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

章炳麟《文学说例》:“韵文完具而后有散文,史诗功善而后有戏曲。

”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诗文:表意:就是指像诗一样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释义一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释义。

释义二指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欧阳修的《生查子》、《蝶恋花》、晏几道的《蝶恋花》、《临江仙》、苏轼的《江城子》、《水调歌头》、《浣溪沙》、《西江月》、《卜算子》、秦观的《鹊桥仙》、李清照的《渔家傲》、《如梦令》、《浣溪沙》、《声声慢》、屈原的《离骚》、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等。

释义三诗文一词泛指一切文学体裁。

诗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在诗文一词中,诗是指诗、词、歌、赋等,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旧体诗和新体诗;文是指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诸如元杂剧、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以及记叙文、论说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但通常具有文字华美,具有韵律等“诗”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韵文与散文概说(P2-78~2-85)一、韵文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二、散文
三、重要小说
※四大奇书─中国章回小说作品,清李渔将施耐庵水浒传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并列为“四大奇书”。

四、诗、词、曲格律比较
※编按:词的分类乃依据清毛先舒的认定,但部分学者不赞同此看法,也不主张如此严格画分。

如已故郑骞教授即主张80字以下为小令,80字以上为长调,将中调取消。

五、诗、词、曲的异同
1. 词牌名、曲牌名都与内容无关。

(词、曲若要加上题目,会在其词、曲牌名下附上一行小
字。

大多数的曲会在曲牌名后附上题目)
2. 词、曲都须按格律填写。

(所以作词称“填词”,而作曲称“填曲”)
3. “词”属于文人文学,因此格调较含蓄委婉;“曲”属民间文学,风格较俚俗浅白;诗则
比较典雅庄重。

*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A)1. 阿辉从网络下载一首五言律诗,在排版时不小心把中间四句打乱了,只知首末两联各是“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惜无陶谢手,尽日破忧端”。

下列
是阿辉排列的四种组合,依律诗的相关常识,哪一种组合正确?
(A)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B)楼高燕子寒,一时花带泪。

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
(C)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

一时花带泪,楼高燕子寒
(D)万里客凭栏,一时花带泪。

楼高燕子寒,日晚蔷薇重
(B)2. 张生以平声韵习作七言绝句一首,诗题临别:“暮雨初晴月上轩,丹枫萧瑟满山院。

凭栏无语痴相牵,百感中来不忍言。

”关于这首诗的说明,下列何者错
误?
(A)前两句诗着重景物的描写,呈现出黄昏入夜的秋景
(B)后两句诗着重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久别重逢的心情
(C)因本诗为平声韵,第二句末字改为“园”字才合律
(D)本诗第三句末字不须押韵,改为“对”字即可合律
六、唐代代表诗人与其诗风
七、“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
*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B)国文老师查考资料,抽出以下四本书: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若要依照成书年代先后重新放回书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确?
(A)史记→儒林外史→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
(B)史记→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儒林外史
(C)世说新语→史记→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
(D)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史记→儒林外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