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论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论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成因及对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法律赋予人们的基本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并充分体现教育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例如: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所出现的不平等。
目前基础教育阶段不公平现象众所周知,家长为了给孩子找个好学校,于是,走上“择校”路,有高价买房子的,有走后门托关系的,无路可走的家长只能望好学校而兴叹。
“择校”现象以初中为“重灾区”,向下延伸到小学,甚至幼儿园。
初中“择校”又以“名校办民校”尤烈,通过“联合招生”,将大批义务教育段学生变成高收费的“择校生”。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比较突出,教育公平程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相适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以及性别之间都存在着教育不平等现象。
这也是我国最突出的教育国情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农村教学设施简陋。
据统计,20 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 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
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比例却比较高,宁夏中小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
当有的校园置身于欧美也让人叹为观止时,有的学校即使摆在非洲也让人感到寒碜。
拿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发达城市的学校相提并论也许有失公允,但教育资源的投入在城市之间的不公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农村学校经费匮乏,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落后。
农村经济发展原本就落后于城市,造成了城乡之间,村小与校之间的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源配置的不平等。
从教学设施上看,没有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更不用说电教室、微机室。
从教学手段上看,基本上还是靠原始的“三个一” (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一张嘴)。
3. 教育资源短缺,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的距离越拉越大。
教育不平等问题与解决方法
教育不平等问题与解决方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育不平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1. 原因分析1.1 社会经济差距社会经济差距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困家庭无法承担昂贵的学费和教育资源,因此他们的孩子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相反,富裕家庭可以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
1.2 区域差异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学校、更好的设施和更优秀的教师。
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这些资源,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1.3 性别不平等在一些社会中,性别不平等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另一个问题。
女性在受教育机会上存在着局限性,例如,早婚和家务劳动等原因导致女性辍学率居高不下。
2. 解决方法2.1 政府投资教育政府应该增加对教育的投资,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这样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2.2 提供经济支持对于贫困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往往是他们无法享受教育的主要障碍。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和提供教育贷款等方式,帮助这些家庭解决经济问题。
2.3 动员社会资源教育不平等问题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企业可以提供教育赞助和实习机会,学校可以提供志愿者教师支持,社区组织可以开展教育辅导活动等。
2.4 倡导性别平等为了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需要加强对性别平等的倡导和教育。
政府应该推出针对女性的教育计划,鼓励女性接受教育,并提供相应的机会。
3. 结论教育不平等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人。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繁荣。
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摘要:平等,是人类及人类社会永恒的理想和追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平等权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在生存发展方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从而渴望获得良好的教育,因而受教育权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追求高等教育的平等权。
本文在此背景下,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不平等的现象及其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社会;公平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而人是社会的主体,因此,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极其深远,它能够使社会更好地延续和发展。
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基地,因而更能直接地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意义也是极为深远的,它不仅能增加人的知识、丰富人的内涵,更是个人提升社会层次,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发展高等教育。
如美、日等国已进入到高等教育的普及阶段,75%—95%高中毕业生均可上大学。
在借鉴了各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后,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便开始恢复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1978年在全国恢复高考;80年代初,恢复和发展五大成人高等教育(即电大、职大、职工业余大学、夜大、函大);90年代起,允许和鼓励兴办民办高等教育;从99年起,又开始进行全国高校扩招,随后又进行了研究生扩招。
至此,我国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阶段,现正以强劲的势头努力地追赶发达国家。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布局不尽合理,各层次学校比例不协调,人们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平等等问题,归根到底这些问题就是不公平的问题。
这些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一、高校在区域分布上的不平衡我国高等院校在区域的分布上严重不均,大多数的高校都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而幅员辽阔的西部比例低、数量少;在城乡的分布上,几乎所有高校都集中于城市中,其他地区基本没有;而在城市中的高校的分布也不均衡,绝大多数高校又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大城市。
议论文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议论文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现如今,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
这不仅是一种社会不公,更是制约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障碍。
本文将就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地区差异是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某些发展落后的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素质欠缺,这使得学生们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另一方面,家庭背景也是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来自富裕家庭的学生通常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
此外,政府投入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师资力量匮乏等也是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原因。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
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助长了社会阶层固化。
富人能够通过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一步巩固其社会地位,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难以逆袭,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机会大大减少。
其次,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也会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教育资源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导致其他地区的教育发展滞后,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此外,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还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增加教育预算,改善学校设施,培养更多优秀的教师,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均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应该加强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通过建立和完善教育资源调配机制,有针对性地向相对贫困地区倾斜,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也要加强与家庭背景相关的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
通过建立贫困家庭教育补助机制,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给予贫困家庭的孩子,缩小教育差距。
教育不平等现象的问题研究和解决
教育不平等现象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保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存在。
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存在让一部分人失去了受到优质教育的机会,从而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对教育不平等现象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一、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成因教育不平等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成因也因地区和社会不同而不同。
教育不平等现象的一个主要成因就是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根源,贫困家庭的子女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从而导致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劣势。
而相对富裕家庭的子女则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接受优质教育。
此外,地域因素也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差异巨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明显,城市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而农村学生则很难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二、教育不平等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教育不平等现象导致贫穷家庭的子女失去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这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如果个人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对贫穷家庭的子女而言,那么他们在未来的就业和生活中难以获得良好的机会和薪资待遇。
这将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整体发展。
三、解决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方法为了解决教育不平等现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优化教育质量和提高公民的教育机会平等性。
以下是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方法:1. 公共资源的完善完善公共资源是解决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建设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
在教育资源分配方面也要更加平衡,并适当考虑到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需求。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及改进建议
教育行业中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及改进建议一、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存在教育不平等是指教育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分配不均,导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
在教育行业中,教育不平等问题普遍存在,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
1. 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教育资源在城乡地区之间分布不均,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学校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力量不足,这导致了城乡学生在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
2. 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社会阶层差异是另一个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因素。
富裕阶层的子女通常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私立学校、优质师资、丰富的教学设施等。
相比之下,贫困家庭的子女可能只能就读于条件较差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二、改进教育不平等的建议为了实现教育的公平,解决教育不平等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1. 提供平等的教育资源首先,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在城乡地区之间,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经济支持,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师资水平。
此外,应该推动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减少区域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2. 加强财政支持和补助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向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免费教育和助学金。
此外,对于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免费的学习辅导和健康饮食补助,以确保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学习条件。
3. 推动教育机会均等学校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入学机会。
取消高考加分政策,避免富裕家庭通过投资教育资源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农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的教育关怀和支持,提供适应他们特殊需求的教育方案。
4. 提高教师素质和培训机会教师是教育不平等问题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机会。
教育资源不平等
教育资源不平等教育资源不平等一直是社会中一个重要且持续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这种不平等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机会,也妨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资源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原因分析1. 经济因素: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与经济水平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财政投入和先进的教育设施,使得他们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予学生。
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教育经费和设施方面的投入有限,导致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也是造成教育资源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则面临交通不便和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
3. 社会背景:教育资源的分配也与学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在许多社会中,家庭背景、种族、性别等因素会影响个人获得教育资源的机会。
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面临经济上的困难,难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二、解决方案1. 资金投入: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增加对教育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平等性。
这包括增加教师的工资和培训,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设施。
2. 区域均衡:应该通过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机构和增加学校的数量,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合作,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教育技术,让农村学生能够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提供奖学金和补助金: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补助金,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这不仅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也能减轻他们家庭的经济负担。
4. 教育公平政策:政府应该出台教育公平政策,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
这包括确保女性和少数民族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提供特殊需求学生的支持和帮助。
5. 国际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
发达国家应该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给予发展中国家,帮助他们改善教育资源,并促进全球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论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因素及解决办法[摘要] 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
然而,多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如:城乡间教育条件的差别巨大,农村教育困难重重;重点学校制度及其引起的高额“择校费”;大学在不同地区录取分数线不一致,不同地区间进入大学的机会差别极大,等等。
这些不平等现象使得教育正在成为阶层和阶级分化的加速器。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最后提出对于解决教育不平等的一些举措.[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制度措施1.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1.1教育不平等的涵义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1]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1.2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与发展也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
但是,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学生间受教育机会差距大,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差距大.尤其是近期的甘肃校车出的事故,血的教训,更让我们意识到教育经费投入的不平等.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制度因素影响教育不平等的因素是多样的,但我们要从最根本的因素入手来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能够更准确和更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育不平等是由区域性经济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阶层差异以及其他因素等造成,归根结底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是制度不公平所致,如教育资源分配制度、应试教育制度、考试与选拔制度等。
2.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呈梯度推移格局,地区差异己成为社会差异的一个重要范畴,成为我国教育无法躲避的一个社会背景,它的存在导致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机会严重失衡。
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j X a uy nj i Uj oy a u i i 20 0 9年第 8期
论我 国高等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
张 斌
( 庆 三峡 职 业 学 院 艺 术 与教 育 系 , 重 重庆 4 4 0 ) 00 1
摘
要 : 等 , 人类 及人 类 社 会 永 恒 的 理想 和追 求 。随 着 我 国社 会 经 济 的 进 一 步 发展 , 等 权 日益 成 为 人 们 平 是 平
水 平 , 至还不及 发展 中 国家 的平均 水平 。 甚
在借 鉴 了各 国发展 的成 功经验后 , 国从 2 我 0世 纪 7 0年代 末期 , 开始恢 复 和 大力 发 展高 等教 育 。17 便 98 年 在全 国恢 复 高考 ;0年 代初 , 复和 发 展五 大 成人 8 恢 高 等教育 ( 即电大 、 大、 工业 余 大学 、 大 、 职 职 夜 函大 ) ; 9 0年 代 起 , 许 和 鼓 励 兴 办 民办 高 等 教 育 ; 9 允 从 9年
正 因为 如此 , 界 各 国都高 度 重 视推 进 高等 教 育 世 的发展 , 不惜 投入 巨大 的人 力 、 财力发 展高等 教育 。如 美、 日等 国已进入 到高 等教育 的普及 阶段 ,5 7 %一9 % 5
高 中毕业 生 均可上 大学 。
辖 市 的高校 占全 国总 数 的 比例 就 高 达 19 现今 教育 /, 部直属 的重点 高 校有 7 4所 , 而北 京 就 占 2 1所 。 由此 可见 , 国 的高 校 在 区域 分 布 上 , 度 集 中 于东 部 地 我 高 区, 高度 集 中于少数 大城市 。 众 所周知 , 高等 院校 是 一个 国家 极 为重 要 的教育 资源 , 富集 知识 、 科技 、 文化 、 才 , 一个 内涵 极 为 丰 人 是 富的高 级智库 , 是推 动经济发 展 、 会文 明进步 的重要 社 力 量 。高校 的富集也 是 一个 地 区经 济发 达 , 会 文 明 社 进 步 的标 志 。所 以高 校 在 区域 分 布上 的不 平 衡 , 映 反 出我 国高等教育 资源 的分布 不合理 。 二、 各层 次高校 办学条件 悬殊 。 发展 不平衡 现 阶段 我 国社 会经 济 不够 发 达 , 财力 、 力 有 限 , 物 国家对 教育 总的投入 不 足 , 据统 计 我 国每 年投 人 的 教 育经费 占 G P的 比例 不 到 4 , D % 远远 低 于发 达 国家 的
教育不平等现象调研报告
教育不平等现象调研报告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个人成长的关键,本应是公平且普惠的。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不平等现象却依然存在,且在不同层面和领域有着多样的表现。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形成了以下报告。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地区往往拥有更好的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
优质的教学设备,如先进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在城市学校中较为常见,而农村学校则可能面临设备陈旧、短缺的问题。
师资方面,城市能够吸引到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他们拥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
相比之下,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可能存在数量不足、学历偏低、教学水平有限等情况。
这导致农村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处于劣势。
教育经费的投入也存在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相对充足,能够支持学校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课程改革。
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则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学校的基本需求。
二、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教育机会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裕家庭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的课外辅导、兴趣培养和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些额外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孩子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家庭文化氛围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重视教育的家庭,往往能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反,在一些文化程度较低、对教育重视不够的家庭中,孩子可能缺乏学习的引导和支持。
三、教育政策与制度的不完善在招生政策方面,一些地区的重点学校招生存在偏向,导致优质生源过度集中,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此外,高考加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造成不公平竞争。
教育评价制度也存在问题。
目前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而采取应试教育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被视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工具。
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程度各不相同,但无论在哪个国家,这种现象都存在着。
本文将探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首先体现在地区之间的差异。
在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
通常,一线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于二线城市和乡村地区更加优越。
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优质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这使得其教育质量与生活质量相匹配。
相比之下,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设施的落后和师资队伍的不足限制了当地学生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种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等会进一步加剧城乡教育差距,这不仅仅是教育资源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也存在于学校内部。
这主要反映在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
一些重点学校和私立学校享受着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优秀师资、丰富的课程设置和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使得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教育机会更为广阔。
而普通公立学校则相对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单一。
这种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差异导致了学生发展机会的不公平,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那么,如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呢?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分配公平合理。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增加优秀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教育资源供给的能力。
其次,要加强学校间的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策略,将一部分资源从优质学校调配给其他学校,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持。
此外,也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教育资源共享的机制,促使资源在学校间的流动。
除了政府的努力外,家庭、学校和社会也要共同参与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
家庭应该重视教育,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人力资源培养的重要基石,然而,教育与社会间的不平等问题却一直存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资源分配不公在现实生活中,教育资源的分配通常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一方面,在贫困地区,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另一方面,富裕地区的学校则享受着先进的教育设施、名师资源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二、门槛不合理学校录取和升学考试通常采用一些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如考试成绩、学科排名等。
然而,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容易造成对学生的不公平对待。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擅长非学术领域,但由于考试评价体系的限制,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从而错失升学机会。
这种门槛设计不合理,加剧了教育与社会的不平等。
三、文化差异教育与文化密切相关,而社会中存在的不同文化背景会对教育产生影响。
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面临不同的困境。
比如,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家庭支持、文化资源稀缺等原因而面临学习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这种文化差异加剧了教育与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解决方案:一、公平资源分配为了解决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学校设施和教育条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此外,可以推行教师交流计划,将优秀的师资力量引入贫困地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多元化评价体系为了增加教育公平性,学校录取和升学考试的评价体系应更加多元化。
可以引入面试、作品展示、学科竞赛等评价方式,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特长,避免仅仅依据单一指标造成的不公平对待。
三、促进多元文化教育学校应该致力于促进多元文化教育,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可以开设多元文化课程,推广多语言教学,鼓励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平等问题。
教育与社会公正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机会
教育与社会公正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机会教育与社会公正:努力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机会在当代社会中,教育是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教育系统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导致一些学生在获取教育机会和资源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致力于消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与条件。
一、教育不平等的现实1. 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平等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贫困家庭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他们可能无法支付高额的学费,购买所需的教材和学习用品。
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处于不利地位。
2.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因素之一。
城市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校设施,而农村地区则可能缺乏这些条件。
这导致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平等。
3. 文化与性别歧视文化与性别歧视在教育领域中也存在。
某些文化背景下,女性往往面临较大的教育障碍,他们可能被限制在家庭或社区的角色定位中。
这种歧视使得女性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限制了她们的学业发展。
二、消除教育不平等的途径1. 加大对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支持。
通过增加学校资源、提供免费的学习材料和设备,以及改善教师队伍状况,可以改变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现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2. 实施公平招生制度学校应该建立公平、透明的招生制度,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优质学校。
减少校外培训和考试成绩在招生中的权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多元评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才能。
3. 建立教育扶贫机制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建立教育扶贫机制,提供经济资助、助学贷款以及减免学费等帮助。
同时,还可以开展师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对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意识和关注程度。
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与促进措施
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与促进措施在当今社会,性别平等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然而,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教育领域仍然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问题。
性别不平等在教育中的存在,不仅妨碍了个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探讨教育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问题,并提出促进性别平等的措施。
一、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1. 学校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定位:在教育环境中,学校往往会将男性和女性刻板化地定位为特定的社会角色。
男生被要求强调阳刚之气,注重竞争和领导力,而女生则被强调要柔和、温顺和依赖性。
这种定位强化了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学生的自由选择和发展空间。
2. 课程内容的性别偏见:在教育课程中,存在着对性别角色的偏见。
某些科目或领域往往被认为是男性优势领域,如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而女性则更多地被引导进入人文科学或教育等领域。
这种偏见限制了学生追求自己兴趣和发展能力的自由。
3. 性别歧视和欺凌:教育现场往往也存在着针对性别的歧视和欺凌。
女性学生可能会受到性别歧视的待遇,包括被贬低、被忽视和被忽略的现象。
此外,性别欺凌也成为一些学校难以遏制的问题,对受害学生的心理和学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促进性别平等的措施1. 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学校应该努力打破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鼓励学生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学校可以提供平等的资源和机会,鼓励男女学生参与各种领域的学习与活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促进性别平等的教育课程:教育课程应该避免性别偏见,提供多元化的学科选择。
学校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女性科学家、工程师和领导者的故事,鼓励女性学生投身STEM领域。
同时,也应该给予男性学生机会参与人文科学领域的学习,以弥补性别角色刻板化对男性的限制。
3. 建立安全和平等的环境:学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和解决性别歧视和欺凌现象。
培养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意识,倡导尊重和共融的教育氛围,建立安全的学习环境对于促进性别平等至关重要。
浅议中国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浅议中国教育的不平等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教育的进步。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越发显著。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试图透过现象寻求背后的真正原因和实质,从而发现导致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因素,最后提出对于消除教育不平等的一些看法及个人见解。
教育平等是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反之,“教育不平等”即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一、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中,由于教育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等的不健全,教育不平等现象始终存在。
下面我们将列举一些比较突出的集中教育不平等现象。
1、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教育不平等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和招生等多方面进行重点保障,重点学校在权力、资源上更有获取的优势,更多地得到政府的支持。
重点学校设置的的种种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在地区内、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通过公共财政、教育政策等促进重点学校建设制度性地制造了学校等级,造成了一大批基础薄弱的“差校”。
造成了学校的分化,也造成学生发展、学生身份的分化,更是造成了中国公共教育独有的以巨额高费择校的现象。
按道理讲,既然都是为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那么所有的学校都应同样地以教育人才为目标。
然而“国家重点”、“省重点”“市重点”这样的提法和做法颇令人费解。
“重点”是区别于“一般”和“普通”的。
重点学校的拥有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硬件资源和教师力量,正是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才诱惑着家长们趋之若鹜,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进所谓的重点学校。
这种把学校、学生分为不同等级,选拔少数“尖子”的教育制度,形成了以精英主义为特征的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了竞争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竞争型教育结构,也导致了以“应试教育”为本的选拔尖子学生的学校教育目标。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分析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逐渐受到关注。
性别不平等问题涉及到社会文化、教育观念、家庭角色分工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观念、权益保障以及家庭角色分工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并探讨对策。
一、教育观念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现象。
长期以来,男子被视为家族的继承者,女子被认为是依附于男子的。
这种观念导致了男女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分配不平等。
例如,在一些家庭中,男孩被寄予厚望,被视为家族的延续,而女孩则被期望成为合格的妻子和母亲。
这种偏见导致家庭教育中的资源分配和关注度存在不平等现象。
二、权益保障方面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在中国家庭教育中,女性的权益保障存在不平等现象。
一方面,女孩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压力较大。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女孩应该温柔、体贴,以嫁为主要目标,而不重视女孩的个人发展和求知欲望。
另一方面,女性在家庭中承担着更多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成员的责任,而男性往往享受更多的自由和机会。
这种不平等现象限制了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发展和可能性。
三、家庭角色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中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现象。
男性在家庭中通常扮演着经济支持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女性则扮演家务劳动和照顾家庭成员的角色。
这种角色分工模式给男性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权力,同时也压迫了女性的个人发展和自由选择。
这种不平等现象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价值观、性别认同和行为模式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针对上述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中国家庭教育中的状况。
首先,需要加强性别平等教育的宣传和普及。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性别意识,推动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念传播,促进性别平等观念的构建以及对女性的权益保障。
其次,重塑家庭角色分工模式。
要呼唤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家庭角色分工的转变,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
教育学中的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不平等现象分析
教育学中的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不平等现象分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角色。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种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教育社会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教育不平等的根源及其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社会学与教育不平等现象,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中,人们探索社会因素如何影响教育机会的分配、教育制度的运作以及教育成果的评估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社会阶层、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等。
社会阶层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排名,决定了他们在教育资源和机会分配中的不平等性。
而社会经济地位则是指个人或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则涉及到个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社会人际关系资源。
二、教育不平等的根源与表现1.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教育不平等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则面临着缺乏教育资源和机会的困境。
这就形成了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
2. 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也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本包括家庭和社区的文化背景、教育价值观念等,而社会资本则包括社会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等。
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能够给予个体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从而增加其教育的成功机会。
3. 教育制度与教育不平等教育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教育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教育差距明显,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教育制度的不平等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现象。
三、应对教育不平等的策略与措施1.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基础教育普及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
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引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
作为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的发展对于我们的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尽管我国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虽然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资源,但落后地区的学校却面临着师资力量紧缺、教学设备陈旧以及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了贫富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平等,增加了贫困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难度。
2. 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我国的教育体系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许多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发现自己缺乏面对社会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了人才的流失和浪费。
3. 教育评价过于功利化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不断攀升,教育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功利化。
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堂教学也更多地注重应试技巧而非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发展,也造成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存在。
对策1.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合理配置资源,保障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通过加强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改善和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水平的教育。
2. 教育内容更新与多元化更新教育内容,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纳入教育重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倡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 评价体系改革教育评价应该更加综合和多元化,不仅仅侧重智力因素的考量,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鼓励学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学生实践活动、综合素质评估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
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在当下,教育是每个国家都非常关注的领域之一,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
但是,同时,我们也无法忽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们长期以来对于教育的期冀。
本文将简要讨论当下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包括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平等。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家庭背景、地理位置和政策等等,在某些区域,部分学校或学生可能会面临一些特别严重的问题,比如失业率、少数民族学生的群体问题,2.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不足: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和掌握知识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因此,教育的重点就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以满足学生在未来找工作或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然而,在现实中,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几乎是不够的。
3.教学形式的单调化:教学形式的单调化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对于单一的授课和作业,学生们更需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缺乏创新的教学形式将限制学生的探索和发展。
4.学生压力过大: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对于学习和成绩的压力非常大。
许多学生要面临长时间的学习和复习,以及严格的考试。
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常常导致学生的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抑或出现学习焦虑症。
二、应对方案1.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要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公正性和透明度。
这需要政府增加对贫困地区以及不发达地区的教育补贴和支援计划,同时也需要以家庭收入水平为依据,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2.强调教学目标的实用性:设计课程、教材和评估方式时,应更加重视教学目标的实用性,走创新路线。
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规划,对课程进行更加精细的规划,并以实用性为标准,以鼓励学生探索新事物。
3.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学生们需要多样化的教育方式。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民素质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
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现象在许多社会中普遍存在。
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各个层面,包括经济条件、地域差异、社会身份等方面。
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机会的失衡,制约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
首先,经济条件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个人经济能力,都直接影响了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富裕家庭更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包括私立学校、家教等。
相比之下,贫困家庭的子女常常面临着受教育机会的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优质的教育环境。
这种经济差距使得教育资源的分配变得极不均衡。
其次,地域差异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重要原因。
在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和教育机构众多,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条件良好。
而在欠发达和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
农村学生面临着长途上学、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他们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地域差异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此外,社会身份也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在一些社会中存在着针对特定社会群体的教育偏见。
社会上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是社会精英的专属,因此,一些少数民族、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的歧视和限制。
他们往往很难进入优质学校,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
这种社会身份的教育不平等不仅制约了个人发展,也阻碍了社会整体的进步。
针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改变现状。
首先,应加大对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提供经济援助,改善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
其次,应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制度,消除对特定群体的教育歧视。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加强监管,防止教育机构的不正当行为,确保公平的教育机会。
此外,社会应加强关于教育公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2013221101210007 行政管理李敏
【论文关键词】教育不平等平等性原因措施
【论文摘要】教育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的许多问题日益暴露,如:城乡间、东西部之间教育的差别巨大;重点学校制度引发日益严重的问题;大学在不同地区招生要求不一致等等。
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本文秉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教育不平等现状出发,分析了教育不平等的制度、经济、历史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缓解教育不平等现象的措施,虽说未能完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但也勉强能说是“博采众长”。
一、中国教育的不平等现状
1、教育不平等的含义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它是指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信仰、性别、地域等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事实上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反之,教育不平等则是指人们在教育方面受到了一定的歧视或不公平待遇。
2、中国教育不平等的现象
近几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投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但是,教育不平等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城乡教育的差异,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间的差距、男女间教育的不
平等等。
在当代中国,教育不平等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中国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制度因素
1.1重点学校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校制度的显著特征就是把少数学校树立为重点发展、培养尖子学生的国家重要教育基地,国家在经费投入、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重点保障,与之相对应的普通学校只能得到少数的国家保障。
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基础教育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学校之间差距的拉大。
1.2教育资源分配制度
在国家公共教育体系中,政府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扶持少数学校,忽视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而在这些普通学校里农村学校占绝大多数。
重点学校获得多数的教育资源,以农村学校为代表的普通学校获得的教育资源就屈指可数了。
1.3考试与选拔制度
考试制度是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各种考试中,高考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然而高考制度同样导致了教育不平等。
其中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高考加分制度,从初衷来讲,加分制度是为了鼓励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但对于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不公平。
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政策被某些利益所利用,进一步加剧了不公平。
第二,高考与户籍挂钩。
相同的试卷,统一的评分,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却不相同。
作为一名江苏考生,虽然我们不
采用全国卷,但情况大同小异。
就拿北京大学来说,拥有北京户籍的考生被录取的要求就比江苏考生低得多。
在语数外算总分,另外两门算等级的江苏,语数外总分只有480时,江苏考生要想进入北大正常都要达到四百多分,且等级必须达到双A+,其中的难易程度显而易见。
第三,高考推荐保送制度。
一方面,被保送的学生毫无疑问会进入大学,而对于未能被保送的大多数学生可能因为高考失误而失去进入大学的机会。
另一方面,被保送的学生不一定是成绩最优秀的,他们中存在权力因素,这又给成绩好的学生带来了不公平。
2、经济因素
2.1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总体经济都得到发展,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从总体上来讲,东部沿海地区要比中西部地区发达,城镇经济要比农村发达。
东部沿海地区发达的经济给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东部的教育就要比中西部好一点。
同理,城镇比农村发达,城镇教育水平就比农村要好。
2.2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阶层逐渐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贫困阶层又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种情况,城市的贫困阶层主要由原先中等收入阶层降下来的失业者和城市贫民等构成,农村则是绝对的贫困阶层。
虽然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义务教育进入免费教育阶段,为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但贫困寄宿生的生活费用、一些基本的教辅费还是让一些特困家庭无力承担。
尤
其是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现在仍实行收费制,使社会弱势群体子女的受教育权利受到严重影响。
3、历史因素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长达几千年的男权统治下,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巨大。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父父子子,男男女女”思想,女性社会地位下降。
到南宋朱熹,“三纲五常”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女性地位达到极低点。
虽然距新中国成立已几十年,但男尊女卑思想并未得到彻底根除。
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和山村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依然屡见不鲜,许多的女孩仍然没能接受教育,因为她们的家庭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对男孩子的培养中去了。
三、缓解教育不平等的措施
实现教育平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利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公平的教育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正常流动,保证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公平的教育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提升国家形象,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遵循教育权利公平原则
1.1九年义务教育完全平等。
我国将九年制义务教育确定为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起码的和最低的教育,接受基本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
九年制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保证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义务教育,即保证孩子有学上。
另一方面,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育条
件平等,包括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即教室、实验设施、教学工具、图书资料等和教育软件即教师素质水平都应当达到一定的标准。
1.2教育利益补偿原则
针对我国业已存在的教育差距、社会制度,在分配教育的权利时,对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利群体的教育权利实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使不利群体普遍地得到由教育带来的收益,从而为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创造条件的重要原则。
2、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把教育放在了重要地位。
但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却明显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我国对教育的投入仅占财政支出的很小的一部分,而且在这样有限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
因此要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大对义务教育和弱势群体的财政教育支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3、调整教育评估体系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导致了学校分等级,学生分好坏,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与升学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将以精英教育为主要教育目的的评估体系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评估体系,改善教育行为,公平对待所有学校和每一位学生。
4、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地区、贫富差距
当前我国的工作重心仍然是经济发展,经济是国家改善教育的
基础。
因此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支持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完善我国的税收政策,通过税率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
四、总结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很高的成绩,但不平等现象仍是普遍存在的。
不公平的教育不利于公民平等的接受公共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
忽视教育不平等,会使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机增大,在社会上产生对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因此对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我们决不能听之任之。
可是要完全消除这种不平等现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努力减缓这种现象,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每一位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永坤《教育平等权利问题及解决之道》,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二期
[2]王贵林,陈洵主编《教育学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第三版
[3]王想霞的文章:《中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