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击第三者;归咎他人;援例榜样
►(2)投射:假想受害人自愿受害;利用投射构成
攻击被害人的理由;病态化投射。
►(3)认同:偶像认同;权威认同;同伴认同。 ►(4)反向作用:“口是心非”、“南辕北辙”。
5.1.2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常见模式
渐变型 突变型 机遇型
原继 发发 型型
人避 际险 冲自 突御
►(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概述 ► 所谓机制(mechanism),是指一个事物
发生某种活动或变化的规律、程序和过程。
►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S.Woodworth,1869-1962)将机制定义为一种或一组有目的的反应方式, 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drive)和机制。驱力发动机 制,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走向良性转 化,其不良心理与正常人心理的距离逐渐缩小;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逐渐分化、解体, 常态心理逐渐战胜、取代畸变心理,其犯罪行为逐 渐收敛直至终结。
► ——犯罪者悔过自新、重新成为守法社会成员, 个体经历脱胎换骨的痛苦斗争终于走出犯罪深渊, 回归主流社会。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般模式
特殊模式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潜在状态 恶变状态 衰落状态
一般模式
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稳定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特殊模式 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5.2.4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潜伏阶段——潜隐形态 ►显现阶段——恶变形态 ►衰落阶段——收敛形态
► 执法机关“拯救灵魂”的责任心、智慧与行动
►
家庭、社会的积极激励作用。
► (2)主体因素
► 对自己的罪行有触及灵魂的反思;
►
重新做人的强烈意愿和告别过去的勇气;
►
积极投身于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
有抵御诱惑和挫折的坚强意志。
思考题
►你对犯罪心理结构论有怎样的认识?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和弱化的意义何在?
Leabharlann Baidu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类型
►1.表层弱化
►
暂时型与假象型
►2.中层弱化
►
渐进型与反复型
►3.深层弱化
►
醒悟型与归属型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过程
►(1)内心斗争阶段 ►(2)心理突破阶段 ►(3)心理反复阶段 ►(4)走向新生活阶段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动能系统
► (1)外界积极因素
► 司法机关及时、公正的惩罚;
朦胧被动型
并非所有犯罪行为的发生,都经过犯 罪意向、犯罪动机、犯罪决意这样三个动 机发展阶段,有些犯罪行为是犯罪意向直 接引发的行为,其意识状态比较模糊。
心理变态型
心理变态型
有些犯罪行为是由变态心理引起的。 他们明知此类此类行为有可能违法,仍 受变态心理驱使,情不自禁的重复同类 行为,而触犯刑律。
(5)潜意识要素
► 潜意识,是指被压抑或潜藏在人的精 神世界深处的本能、欲望、冲动和经验。
► 它使犯罪者产生一些模糊不清的动机, 导致某些不合逻辑、不可理喻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多层互动,分 级转换的心理结构
► 由三级水平演化而成: ► 消极心理结构、不良心理结构和犯罪心理结构。
5.2.3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简称犯罪心理机制, 指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引发犯罪行为的规律、 程序和过程。
► 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发生的驱动力问题;
► 是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从犯罪心理演变到犯罪 行为的有关环节和阶段问题;
► 犯罪行为模式——犯罪行为的发生表现为哪些相对 清晰的形态问题。
(2)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
5 .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
►心理结构 犯罪行为 犯罪人
► 有关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形成了 哪些理论?
► 个体的犯罪心理演变为犯罪行为的一般过 程及规律是怎样的?
► 什么是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主要存在哪些模式?
5.1.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5.2.5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两种走向—— ►恶性发展 ►良性转化
“强化” “弱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 涵义 ►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指由于内在消极因素和
外在消极环境因素影响力的增强,犯罪者的犯罪 心理结构得到巩固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恶性发展,个体 心理偏离正常人心理越来越远。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逐渐定型化、个性化 和多方向化;个体逐渐具有了鲜明的犯罪个性, 其犯罪行为触角向多个犯罪领域延伸。 ► ——犯罪者由偶犯、初犯逐渐变为累犯、惯犯和 职业犯,矫治希望越来越小,逐渐成为十恶不赦、 不可救药的坏人。
职业化发展; ►第五,反社会意识形成与巩固; ►第六,形成犯罪人格。
纯业余阶段 近专业阶段 半职业阶段 纯职业阶段
(2)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是指由于内在消极因素和外在消极环境因素影响 力的减弱或消失,内在积极因素的上升和外在积极 环境因素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 构走向分化直至瓦解、消失的过程。
► 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 ► 不良心理基础—感知、吸纳外部消极因素—加
工——转化为自己的不良个性品质。
►模仿学习机制
► 有意无意效仿—渐成为自己言行举止的过程。
►角色扮演机制
► “违法角色”的学习与尝试—内化为自己心理结 构。
►自我强化机制
► 违法犯罪活动—满足感——犯罪心理升级。
第二,心理的外化机制
三种类型
人际冲突型 避险自御型 环境感染型
机遇型
1 机会型 2 境遇型
胁迫型 从众型
(2) 特殊模式
►习惯使然型
►特点:熟练化、自动化
习惯使然型
犯罪者多次作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 的熟练,由于反复强化它便成为犯罪者的 自动化行为,有时很可能下意识的去犯罪。
朦胧被动型
►朦胧犯罪意向驱使下被动发生犯罪行为
►天生异质论 ►犯罪倾向论 ►欲求不满论 ►刺激反应论 ►心理冲突论 ►动机作用论 ►防卫机制论 ►犯罪副文化论
(3) 我国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内外化机制理论 ►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 ►量变质变机制理论 ►防御机制理论
内外化机制理论
► 基本观点 ► 认为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内化与外化两种机制接
力作用的结果。 ► 内化机制,指人吸收外界消极因素,进而形成
量变质变机制理论
►1.认为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存在着量变质变 规律
►2.认为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存在着质的区别 ►3.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 不完全的社会化——未达到正常水平 ► 错误的社会化——背道而驰、格格不入
防御机制理论
►1.攻击反应 直接攻击 与转向攻击 ►2.防卫反应 ►(1)合理化:否认责任;否认损害;攻击被害人;
导致个体形成不良心理因素(O),进而发生违 法行为(R)反应,违法行为又反馈强化犯罪心 理的过程。
外界不良情境因素 (刺激变量)
S
输入 选择
主体不良心理因素 (中介变量)
O
输出 反馈
违法犯罪行为 (行为变量)
R
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加工
五个具体过程
►不良信息的输入过程; ►不良信息的选择过程; ►犯罪心理信息的输出过程; ►犯罪行为信息的反馈过程; ►各种信息的加工过程。
犯罪心理结构的过程和规律。它是犯罪行为发生机 制中的第一机制。 ► 外化机制,指人的犯罪心理引发犯罪行为的过 程和规律,也即人主观、内在的心理活动向客观、 外在的行为活动转化的过程。它是犯罪行为发生机 制中的第二机制。
► 内外化过程的两个阶段相互衔接、渗透和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
第一,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5.2.3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
►(1)认知结构要素
► 世界观——阴暗
►
犯罪心理结构的核心和基础
► 人性观——病变
►
决定了病变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 道德观——扭曲
►
导致人性的扭曲与泯灭
► 法纪观——淡薄
►
有恃无恐,铤而走险
►
(2)动力结构要素
►需要——强烈、畸变 ►反常理、反社会性以及动能的高强度 构
►预谋发动机制
► 在意识支配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违法犯 罪活动的过程。
►情景互动机制
► 情景诱发—不良心理与情景互动—实施违法犯 罪活动。
►挫折攻击机制
► 遭受挫折—发泄—攻击行为的过程。 ► 发泄型、报复型、迁怒型犯罪多属于这种类型。
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
►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提出 ►基本观点 ► 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外界不良信息刺激(S),
5.2 犯罪心理结构
►5.2.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犯罪心理结构,是指支持犯罪者实施
犯罪行为的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 的组合。它是犯罪者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 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 在实施犯罪行为以前已经形成。
5.2.2 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畸异性 ►共生性 ►隐蔽性 ►驱动性
环机 境会 感型 染
境 遇 型
型型 型
特殊模式
习朦 心 惯胧 理 使被 变 然动 态 型型 型
行为发生机制模式图
(1) 常见模式
►渐变型
►特点 ►渐进性; ►渗透性; ►自觉性; ►预谋性。
原发型 继发型
►特点 ►突进性; ►无预谋性; ►情境性。
突变型
►以上特点使得这类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具 有较大的偶然性。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影响因素
社会的消极刺激作用
►(1)主体外因素
惩罚的负效应
►(2)主体因素
其他不良诱因 原有不良心理因素的质变水平
犯罪体验的愉悦程度
行为定势的作用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
►第一,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第二,非法欲望更为强烈; ►第三,犯罪经验日益丰富; ►第四,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和经常化、
成犯罪行为的强大动力源 ►犯罪动机——高激发 ►具有很高的激发动能。抵御外来遏制力量,
保证犯罪行为的激发和实施 ►兴趣——不良 ►低层次、强刺激和乏理智
(3)自我调节要素
►自我认识——不成熟或歪曲 ►自我体验——扭曲、变态 ►自我控制——失效或反向
(4)个性心理特征
►特定的气质 ►消极的性格 ►与犯罪相应的能力 ►不良的行为习惯
►(2)投射:假想受害人自愿受害;利用投射构成
攻击被害人的理由;病态化投射。
►(3)认同:偶像认同;权威认同;同伴认同。 ►(4)反向作用:“口是心非”、“南辕北辙”。
5.1.2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
常见模式
渐变型 突变型 机遇型
原继 发发 型型
人避 际险 冲自 突御
►(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概述 ► 所谓机制(mechanism),是指一个事物
发生某种活动或变化的规律、程序和过程。
►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R.S.Woodworth,1869-1962)将机制定义为一种或一组有目的的反应方式, 认为人的活动包括驱力(drive)和机制。驱力发动机 制,机制可以转化为驱力。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走向良性转 化,其不良心理与正常人心理的距离逐渐缩小;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逐渐分化、解体, 常态心理逐渐战胜、取代畸变心理,其犯罪行为逐 渐收敛直至终结。
► ——犯罪者悔过自新、重新成为守法社会成员, 个体经历脱胎换骨的痛苦斗争终于走出犯罪深渊, 回归主流社会。
►犯罪心理结构的模式
一般模式
特殊模式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态变化
潜在状态 恶变状态 衰落状态
一般模式
故意犯罪心理结构 稳定的、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需要型犯罪心理结构
特殊模式 过失犯罪心理结构 不稳固、不完全的犯罪心理结构 宣泄型犯罪心理结构
5.2.4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潜伏阶段——潜隐形态 ►显现阶段——恶变形态 ►衰落阶段——收敛形态
► 执法机关“拯救灵魂”的责任心、智慧与行动
►
家庭、社会的积极激励作用。
► (2)主体因素
► 对自己的罪行有触及灵魂的反思;
►
重新做人的强烈意愿和告别过去的勇气;
►
积极投身于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
有抵御诱惑和挫折的坚强意志。
思考题
►你对犯罪心理结构论有怎样的认识?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和弱化的意义何在?
Leabharlann Baidu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类型
►1.表层弱化
►
暂时型与假象型
►2.中层弱化
►
渐进型与反复型
►3.深层弱化
►
醒悟型与归属型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过程
►(1)内心斗争阶段 ►(2)心理突破阶段 ►(3)心理反复阶段 ►(4)走向新生活阶段
犯罪心理结构弱化的动能系统
► (1)外界积极因素
► 司法机关及时、公正的惩罚;
朦胧被动型
并非所有犯罪行为的发生,都经过犯 罪意向、犯罪动机、犯罪决意这样三个动 机发展阶段,有些犯罪行为是犯罪意向直 接引发的行为,其意识状态比较模糊。
心理变态型
心理变态型
有些犯罪行为是由变态心理引起的。 他们明知此类此类行为有可能违法,仍 受变态心理驱使,情不自禁的重复同类 行为,而触犯刑律。
(5)潜意识要素
► 潜意识,是指被压抑或潜藏在人的精 神世界深处的本能、欲望、冲动和经验。
► 它使犯罪者产生一些模糊不清的动机, 导致某些不合逻辑、不可理喻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结构是一个多层互动,分 级转换的心理结构
► 由三级水平演化而成: ► 消极心理结构、不良心理结构和犯罪心理结构。
5.2.3 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
►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简称犯罪心理机制, 指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引发犯罪行为的规律、 程序和过程。
► 犯罪动机——犯罪行为发生的驱动力问题;
► 是犯罪行为发生的过程——从犯罪心理演变到犯罪 行为的有关环节和阶段问题;
► 犯罪行为模式——犯罪行为的发生表现为哪些相对 清晰的形态问题。
(2)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
5 .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论
►心理结构 犯罪行为 犯罪人
► 有关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形成了 哪些理论?
► 个体的犯罪心理演变为犯罪行为的一般过 程及规律是怎样的?
► 什么是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 三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主要存在哪些模式?
5.1.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5.2.5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
►两种走向—— ►恶性发展 ►良性转化
“强化” “弱化”
(1)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
► 涵义 ►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指由于内在消极因素和
外在消极环境因素影响力的增强,犯罪者的犯罪 心理结构得到巩固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走向恶性发展,个体 心理偏离正常人心理越来越远。 ► ——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构逐渐定型化、个性化 和多方向化;个体逐渐具有了鲜明的犯罪个性, 其犯罪行为触角向多个犯罪领域延伸。 ► ——犯罪者由偶犯、初犯逐渐变为累犯、惯犯和 职业犯,矫治希望越来越小,逐渐成为十恶不赦、 不可救药的坏人。
职业化发展; ►第五,反社会意识形成与巩固; ►第六,形成犯罪人格。
纯业余阶段 近专业阶段 半职业阶段 纯职业阶段
(2)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
是指由于内在消极因素和外在消极环境因素影响 力的减弱或消失,内在积极因素的上升和外在积极 环境因素影响力的不断增强,犯罪者的犯罪心理结 构走向分化直至瓦解、消失的过程。
► 认知的选择与加工机制 ► 不良心理基础—感知、吸纳外部消极因素—加
工——转化为自己的不良个性品质。
►模仿学习机制
► 有意无意效仿—渐成为自己言行举止的过程。
►角色扮演机制
► “违法角色”的学习与尝试—内化为自己心理结 构。
►自我强化机制
► 违法犯罪活动—满足感——犯罪心理升级。
第二,心理的外化机制
三种类型
人际冲突型 避险自御型 环境感染型
机遇型
1 机会型 2 境遇型
胁迫型 从众型
(2) 特殊模式
►习惯使然型
►特点:熟练化、自动化
习惯使然型
犯罪者多次作案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 的熟练,由于反复强化它便成为犯罪者的 自动化行为,有时很可能下意识的去犯罪。
朦胧被动型
►朦胧犯罪意向驱使下被动发生犯罪行为
►天生异质论 ►犯罪倾向论 ►欲求不满论 ►刺激反应论 ►心理冲突论 ►动机作用论 ►防卫机制论 ►犯罪副文化论
(3) 我国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
►内外化机制理论 ►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 ►量变质变机制理论 ►防御机制理论
内外化机制理论
► 基本观点 ► 认为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内化与外化两种机制接
力作用的结果。 ► 内化机制,指人吸收外界消极因素,进而形成
量变质变机制理论
►1.认为人的心理的发展变化存在着量变质变 规律
►2.认为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存在着质的区别 ►3.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是
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 不完全的社会化——未达到正常水平 ► 错误的社会化——背道而驰、格格不入
防御机制理论
►1.攻击反应 直接攻击 与转向攻击 ►2.防卫反应 ►(1)合理化:否认责任;否认损害;攻击被害人;
导致个体形成不良心理因素(O),进而发生违 法行为(R)反应,违法行为又反馈强化犯罪心 理的过程。
外界不良情境因素 (刺激变量)
S
输入 选择
主体不良心理因素 (中介变量)
O
输出 反馈
违法犯罪行为 (行为变量)
R
输入信息与反馈信息加工
五个具体过程
►不良信息的输入过程; ►不良信息的选择过程; ►犯罪心理信息的输出过程; ►犯罪行为信息的反馈过程; ►各种信息的加工过程。
犯罪心理结构的过程和规律。它是犯罪行为发生机 制中的第一机制。 ► 外化机制,指人的犯罪心理引发犯罪行为的过 程和规律,也即人主观、内在的心理活动向客观、 外在的行为活动转化的过程。它是犯罪行为发生机 制中的第二机制。
► 内外化过程的两个阶段相互衔接、渗透和相互作用,不能截然分开。
第一,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
5.2.3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
►(1)认知结构要素
► 世界观——阴暗
►
犯罪心理结构的核心和基础
► 人性观——病变
►
决定了病变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
► 道德观——扭曲
►
导致人性的扭曲与泯灭
► 法纪观——淡薄
►
有恃无恐,铤而走险
►
(2)动力结构要素
►需要——强烈、畸变 ►反常理、反社会性以及动能的高强度 构
►预谋发动机制
► 在意识支配下,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违法犯 罪活动的过程。
►情景互动机制
► 情景诱发—不良心理与情景互动—实施违法犯 罪活动。
►挫折攻击机制
► 遭受挫折—发泄—攻击行为的过程。 ► 发泄型、报复型、迁怒型犯罪多属于这种类型。
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理论
►我国台湾学者张春兴提出 ►基本观点 ► 人发生犯罪行为是外界不良信息刺激(S),
5.2 犯罪心理结构
►5.2.1犯罪心理结构的概念 ►——犯罪心理结构,是指支持犯罪者实施
犯罪行为的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 的组合。它是犯罪者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 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 在实施犯罪行为以前已经形成。
5.2.2 犯罪心理结构的特性
►畸异性 ►共生性 ►隐蔽性 ►驱动性
环机 境会 感型 染
境 遇 型
型型 型
特殊模式
习朦 心 惯胧 理 使被 变 然动 态 型型 型
行为发生机制模式图
(1) 常见模式
►渐变型
►特点 ►渐进性; ►渗透性; ►自觉性; ►预谋性。
原发型 继发型
►特点 ►突进性; ►无预谋性; ►情境性。
突变型
►以上特点使得这类犯罪人犯罪行为的发生具 有较大的偶然性。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影响因素
社会的消极刺激作用
►(1)主体外因素
惩罚的负效应
►(2)主体因素
其他不良诱因 原有不良心理因素的质变水平
犯罪体验的愉悦程度
行为定势的作用
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
►第一,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第二,非法欲望更为强烈; ►第三,犯罪经验日益丰富; ►第四,犯罪活动向多方向发展和经常化、
成犯罪行为的强大动力源 ►犯罪动机——高激发 ►具有很高的激发动能。抵御外来遏制力量,
保证犯罪行为的激发和实施 ►兴趣——不良 ►低层次、强刺激和乏理智
(3)自我调节要素
►自我认识——不成熟或歪曲 ►自我体验——扭曲、变态 ►自我控制——失效或反向
(4)个性心理特征
►特定的气质 ►消极的性格 ►与犯罪相应的能力 ►不良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