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17万千瓦机组诞生始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葛洲坝17万千瓦机组诞生始末

廿年回眸

20多年前,葛洲坝工程二江电站首批机组已经发电,大江电站正在施工。在葛洲坝二江泄水闸旁,看着闸后浊浪翻滚的江水,我向客人介绍说,葛洲坝最大泄洪能力能宣泄长江1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客人听后都十分惊讶。说我是否英语说错了。中国人讲英语通常表达数字比较困难。他们说我是否多加了一个“0”,将洪水流量1万1千说成11万1千了。我说那真是没有说错!可能你们对这中国第一大河了解太少了!他们一面连声说是,可还是难以相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那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中,竟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葛洲坝这样伟大的工程!然后总是一连串的赞美声:中国人了不起,(建成了葛洲坝)你们中国可以建设任何一个你们愿意建设的水电工程。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长江第一坝经常出现的场景。

葛洲坝为何会令国外同行赞赏不已呢?我想个中原因

之一可能是,我们当年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在世界第三大河上,第一次建成如此复杂的枢纽工程,制造了世界上尺寸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葛洲坝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20多年,历经多次大洪水考验,葛洲坝工程依然安全、稳固,

葛洲坝电厂和船闸都发挥了很好的效益。

鄂西鏖战

1962年我大学毕业来到长办(据1992年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国务院于1956年决定将长江水利委员会下属各局、处并人会本部,改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属国务院建制,业务工作由水利部管理。)时,我就被分配在长办水力机械处三峡组。三峡组的工作范围就包括三峡和葛洲坝,那是不可分割的两个互为影响的工程。

1969年3月,那还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受长办革委会生产组派遣,趁“清理阶级队伍”外出调查的机会,也顺便到哈尔滨电机厂宣传和讲述那时正在研究的三峡低坝方案(蓄水位150米)的要点,并向他们提出对低坝机组方案的技术要求,希望他们积极配合我们低坝方案的比较研究。那天,号称“东方莫斯科”的东北大都市,天空阴霾,寒风瑟瑟,在昏黄的灯光下,拥挤在车间内一间大屋子里听我介绍。个中有陌生的“革命领导小组”成员,也有我熟悉的可还没有“被解放”的“走资派”。大家冷冷地听着,没有过多地提问,会场气氛显得冷漠、悲凉。

转折点是在1969年10月。一位关键人物是张体学,那时他是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在他的影响下,葛洲坝工

程终于上马。

我是主动争取到宜昌参加鄂西工程指挥部组织的葛洲坝初步设计要点报告阶段的工作的。那是在文化大革命“三反一粉碎”阶段的1970年7月,当时鄂西工程指挥部的设计工作还没有机电设计人员,革委会的军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到达现场。我们在中午离开汉口,乘敞篷大卡车出发。直到第二天下午4点多才到达宜昌镇镜山下,住在当时刚刚完工的宜昌老干部休养所(葛洲坝工程开工后曾改为医务所和幼儿园)。7月酷暑,夜晚和白天一样闷热。办公和住房都在一间低矮的小房间内,只有自带的芭蕉扇,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小小的窗子,不开不行,开了也不行。窗外数步处的厕所,发出奇臭,绿头苍绳和嗡嗡蚊子,窗闸一开,似流水般全都涌进来了。好在我们同来的机电、金结专业中没有一个女性,白天、晚上都是赤膊上阵工作,汗流如注,毛巾湿透得都拧出水来,汗水把水泥地湿成一片。晚上还照常工作到深夜。在夜深人静之时,我们赤身裸体,在月光下舀出储水缸的凉水冲凉,还相互戏称是“浪里白条”。处于文化大革命漩涡中我们的两只手,习惯了只会抄写大字报,至少两年没有拉过计算尺(那时最时髦最精确的计算工具)。此时不得不边看计算尺说明书边进行设计。就这样,我们新到的和已在工地1年多的长办设计科研人员,在湖北省鄂西水电工程指挥部的领导和安排下,原来规划葛洲坝机组的单

机容量只有7.5万千瓦,电站装机容量只能是150万千瓦的设计方案,经过专业设计,机组单机容量提高到10万千瓦。单机容量还能再增大吗?他们把目光再一次投向我。那时我们从极其匮乏的技术资料中,知道欧洲多瑙河上有一个铁门水电站,水头比葛洲坝高,单机容量已经达17.5万千瓦。加大单机容量,减少机组台数,对枢纽布置、减少工程量和增加工程效益是十分有利的。这样,能否进一步增大机组容量成为影响工程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

端倪初现

1970年7月下旬,接到四川东方电机厂革委会电报,要求我们去德阳介绍和讨论国家“四?五”计划中安排给他们厂生产的葛洲坝20台7.5万千瓦机组任务,我们正拟去四川,结果他们的电报先发过来了。在鄂西指挥部技术负责人文伏波主持下,邱忠恩、殷瑞兰、梅开志和我参加,对赴德阳介绍葛洲坝工程情况,统一了口径:葛洲坝蓄水位60~65米为第一方案,汛期――汛后蓄水位都为65米为方案二,机组要能适应在5.6米~26米运行水头范围内运行。在出现洪水达10.5万每秒立方米时,机组必须做到不停机,照常能发电。单机容量应大于11万千瓦(水轮机转轮直径10米)和大于13万千瓦(转轮直径在10.3~10.6米之间)两种方案。目的

是增大机组容量,减少机组台数,使枢纽布置上少占压粘土质粉砂岩的基础。但要考虑长江泥沙磨损和防飞逸措施。过机流量大,进水口闸门尺寸大,要求取消快速闸门。发电机转子风冷,定子采用水冷方式等。

7月24日,肩负着葛洲坝机组研讨的责任,我独自一人赴四川,第一次离开宜昌溯江而上。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大西南三大动力之一的东方电机厂。到达的当天下午,就赶到东方电机厂技术连见面、汇报,并就工作日程作出安排。

第二天,7月29日,在四川东方电机厂,我第一次登上技术连的讲坛,由我向技术连有关班组全体人员作葛洲坝工程介绍。那天我这个“经受过文化大革命洗礼”的年轻人,从葛洲坝的规划思想、基本资料、初步方案、技术要求到工期安排,整整讲了2个多小时。会场上静静的,只听见我一个人的声音。及至介绍结束,当我以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来结束我的介绍时,会场上顿时群情振奋,响起阵阵的掌声。

当天下午,厂革委会主管生产的刘怀春副主任会见长沙设计院的李道高、北京设计院的邓希临和鄂西水电指挥部(长办)的我。他俩是分别来东方厂谈湖南的花木桥电站和阿尔巴尼亚费尔泽毛泽东电站的。刘怀春侃侃而谈,我在一旁详细作笔记,一边侧目端详这位瘦高个的北方人。他说8月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