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5
05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3

1
内容提要
§ 2—3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一、定义和特点 二、可靠性框图 三、数学模型 四、提高串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2—4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一. 定义和特点 二、可靠性框图 三、数学模型 四、提高并联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2-5 混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一、 串并联系统(附加单元系统) 二、并串联系统(附加通路系统) 三、较复杂的混联系统
一、 串并联系统(附加单元系统),图2—20。 27
20
上图串联了n个组成单元,而每个组 成单元由m个基本单元并联。
28
设每个组成单元的可靠度为Ri(t),则 RS1(t):
n
Rs1(t) 1 (1 Ri (t))m (2-18) i1
(括号里为每个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二、并串联系统(附加通路系统),图2-21
17
求: (1) 滤网堵塞时的可靠度、失效率、
21
平均寿命;
(2) 滤网破损时的可靠度、失效率、 平均寿命。
解 :(1 ) 滤网堵塞时系统的可靠性框图2-18, 为串联系统。
18
由于 λ = 常数,所以其为指数分布。
22
故有:
2
s i 5105 1105 i1
6 10 5 h-1
RS (1000) est e61051000 e0.06 0.94176
1 2 1 2
1 5 105
1 1105
1 (5 1) 105
10333.3h
25
S
(t)
e1t 1
e2t 2
e1t e2t
(1 2 )e(12 )t
e(12 )t
5105
e51051000 1105 e11051000 (5 1) 105 e e e 51051000 11051000 61051000
06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04

§2—7 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为了提高系统的 可靠性,还可以 贮 备 一些单元 , 以便当工 作单元失效时 , 立即 能由贮备单元接替, 能由贮备单元接替 这种系统称为 贮备 系 统 ,其可靠性框图如 图2—29所示。
7
RS (t ) = R1 (t ) R2 (t ) R3 (t ) + R1 (t ) R2 (t ) F3 (t ) + R1 (t ) F2 (t ) R3 (t ) + F1 (t ) R2 (t ) R3 (t )
∵ 各单元寿命为指数分布: 将 Ri (t ) = e 代入上式得:
− λi t
16
图2-29 贮备系统 可靠性框图
17
贮备系统一般有冷贮备(无载贮备)、热 贮备(满载贮备)和所谓温贮备(轻载贮备) 之分。 热贮备单元在贮备中的失效率和在工作时的 热贮备 失效率一样。 冷贮备单元在贮备中不会失效。 而温贮备 温贮备单元的贮备失效率大于零而小于工 温贮备 作失效率。
18
一、冷贮备系统 冷贮备系统通常用n+1个单元和一个高可靠转 一个单元在工作, 个单元作贮备。 换开关组成,一个单元在工作,n 个单元作贮备 一个单元在工作 当工作单元失效时,转换开关把一个贮备单 元接入,系统继续工作。这样直到所有单元都失 效时,系统才失效。
6
As = A1 A2 A3 ∪ A1 A2 A3 '∪ A1 A2 ' A3 ∪ A1 ' A2 A3
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增长模型实际应用(五)

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增长模型实际应用引言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各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还是软件系统,它们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体验和生产效率。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可靠性增长模型,以保证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成为了工程技术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系统可靠性设计中的可靠性增长模型实际应用。
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基本原理可靠性增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学方法,用来预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增长趋势。
它基于系统故障数据,通过不断积累和分析数据,来估计系统在未来的可靠性表现。
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增长模型通常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比如指数分布、Weibull分布等,来描述系统的可靠性增长规律。
通过对这些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验证,就可以得到一种相对准确的可靠性增长模型。
可靠性增长模型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可靠性增长模型通常被用来指导系统的维护和改进。
以某软件系统为例,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反馈数据,可以得到系统的故障信息。
然后,可以利用可靠性增长模型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系统的可靠性表现。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工程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比如,可以针对系统中频繁出现的故障点进行技术改进,或者增加系统的冗余设计,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除了软件系统,可靠性增长模型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的设计中。
通过对系统的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可靠性增长模型,从而指导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比如,某电子产品经常出现电池故障问题,工程师可以通过可靠性增长模型来预测电池的寿命,并据此进行电池的选型和使用说明书的编写。
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在工程设计中,可靠性增长模型也被用来进行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
通过对系统的可靠性增长趋势进行分析,可以为工程师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比如,在某海洋平台设计中,通过对平台结构的可靠性增长模型进行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平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表现,并据此进行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系统可靠性模型建立幻灯片PPT

RBD和原理图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若单元1,2功能是相互独立的,只有每个 单元都实现自己的功能(开启),系统才能实现液体流 通的功能,若其中有一个单元功能失效,则系统功能就 失效,液体就被截流。 第二种情况,单元1,2功能至少有一个功能正常,系统 就能实现截流功能。只有当所有的单元功能都失效,系 统功能才失效。
2021/5/25
可靠性设计
14
基本可靠性模型-任务可靠性模型
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要求同时建立基本可靠性及 任务可靠性模型的目的在于,需要在人力、物力、 费用和任务之间进行权衡。 设计者的责任就是要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利用基 本可靠性及任务可靠性模型进行权衡,在一定的 条件下得到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为正确地建立系统的任务可靠性模型,必须对系 统的构成、原理、功能、接口等各方面有深入的 理解。
it ei 1
图3-35行程开关 i 1 可靠性框i图 1
2021/5/25
可靠性设计
9
RBD和原理图的关系
原理图表示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物理关系, 而RBD表示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 即用简明扼要的直观方法表现能使系统完 成任务的各种串—并—旁联方框的组合。 虽然根据原理图也可以绘制出可靠性逻辑 图,但并不能将它们二者等同起来。
大气数 据系统
固定 增稳
机体
起落架
自检
图3-4 F/A-18基本可靠性框图
2021/5/25
可靠性设计
16
F/A-18任务可靠性模型
2021/5/25
可靠性设计
8
可靠性模型示例
可靠性框图
(收音机)1
1
1
2
天线
23 高频 放大
3
4
《可靠性模型》课件

确定失效后果和影响
评估每种失效模式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以便在 可靠性模型中考虑相应的可靠性参数和指标。
进行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FMEA)
通过FMEA方法,对每种失效模式进行风险 优先度评估,以便优先处理对系统可靠性影 响较大的失效模式。
确定可靠性参数和模型假设
选择合适的可靠性参数
根据系统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可靠性参数,如平均故 障间隔时间(MTBF)、故障率等。
模型评估指标
准确率
衡量模型正确预测的比例。
召回率
衡量模型发现真正正例的能力。
F1分数
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综合衡量模型性能。
AUC-ROC
衡量模型在所有可能阈值下的性能,常用于分类问题。
04 可靠性模型的应用
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
通过分析产品中潜在的故障模式,评估其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从而在设计阶段预防和减少故障。
在维修决策中的应用
维修计划制定
根据可靠性模型预测设备或系统的故障 率,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降低维修成 本。
VS
维修策略优化
通过分析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优化 维修策略,提高维修效率和设备可用性。
在可靠性预测和评估中的应用
可靠性评估
通过可靠性模型对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 评估,为产品设计、生产和维修提供依据。
确定系统的边界和约束条件
02 确定系统的边界和约束条件有助于将可靠性模型的范
围和限制条件明确化。
建立系统结构图
03
通过建立系统结构图,可以直观地表示系统中各组成
部分之间的连接和依赖关系。
确定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
分析可能的失效模式
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失效模式,包括硬 件故障、软件错误、人为操作失误等。
第二章系统可靠性模型

图 De Morgan 律 ② 文氏图
(5)覆盖律
15
①A∪A'B=A∪B
覆盖律文氏图为。
图 覆盖律 ① 文氏图
② A(A'∪B)= AB
覆盖律文氏图为。
图 覆盖律②文氏图
16
③ AB∪A'C∪CB = AB∪A'C
覆盖律文氏图见下图
图 覆 盖 律 ③ 文 氏 图
17 ④ (A∪B)(A'∪C)(C∪B) = (A∪B)(A'∪C) 覆盖律文氏图见下图 所示。
P (x x x )
Pr ( x1 ) Pr ( x2 ) Pr ( x3 ) Pr ( x1 x2 ) Pr ( x1 x3 ) Pr ( x2 x3 ) Pr ( x1 x2 x3 )
30
即 Pr ( x1 x2 x3 )
Pr ( x1 ) Pr ( x2 ) Pr ( x3 ) Pr ( x1 x2 ) Pr ( x1 x3 ) Pr ( x2 x3 ) Pr ( x1 x2 x3 )
逻辑代数有三大分支:① 以集合为研究对象的称集合代 数;② 以开关线路分析的形式表示的称开关代数;③以命题 为研究对象称命题代数。 由于产品失效或成功是由零、部件失效或成功的集合形成 的,所以研究产品失效,首先应研究集合的运算。
1. 集合的并、交、补运算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总体或全体。 为分析直观起见,用文氏图来说明集合的运算。 (1)集合的并仍为集合,如图2-7(a)中阴影部分
12
A∩B = A· B = AB
书中讲了布尔代数的七个定理 : (1) 基元互补律、(2) 双 补律、(3)德· 摩根定律(De Morgan律)、(4) 等 幂律、(5) 复盖律、(6)归并律和(7)对偶性定理。
系统可靠性模型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二 容斥原理 ► 容斥原理是集合数学中的一个命题。从生
活中的实例可以知道,容斥原理算法,通俗 地说,就是一种加加减减,逐项逼近问题的 正确解答的算法。
► 为方便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介绍下容斥原 理公式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1 集合相容和不相容 ► 若集合A与集合B有公共元素,则称为A与B
参照书中实例2-1,2-2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三,不交型算法 ► 1 不交型布尔代数及其运算规则 ► 对于一般情况(若有n个变量)的不交并计
算公式如下:
► 同上述的集合代数及布尔代数一样,不交 型布尔代数也有以下规律及定理
第二节 布尔代数,容斥原理和不交型 算法简介
►
► 学习书中例子2-3
第四节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一个系统由n个单元A1,A2,…An组成,如 果只要有一个单元工作,系统就能工作,或 者说只有当所有单元都失效时,系统猜失效, 我们称为并联系统。
► 由于公式较多,所以希望认真看看书本内容 以及例子2-4
第五节 混联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 1 串并联系统(附加单元系统)
第八节 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 五 不交最小路集法 ► 不交最小路法,即是首先枚举任意网络的
所有最小路集,列出系统工作的最小路集表 达式,利用概率论和布尔代数有关公式求系 统的可靠度。 ► 见书中例2-11
第三章 可靠性预计和分配
► 第一节 可靠性预计概述 ► 第二节 元器件失效率的预计 ► 第三节 系统的可靠性预计 ► 第四节 可靠性分配
第四节 可靠性分配
► 一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 ► 1 等分配法 ► 2 利用预计值的分配法 ► 3 阿林斯分配法 ► 4 代数分配法 ► 5 “努力最小算法”分配法
《系统可靠性模型》课件

1 可能存在误差
系统可靠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需要注意评估和修正。
2
对于一些极端情况不适用
3
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总结
系统可靠性模型是描述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数学模型。不同的可靠性模型适用于不同的系统结构和情况。在实际 应用中需要不断改进和更新系统可靠性模型。
可靠性连通模型
可靠性冗余模型
动态可靠性/X模型
一种常用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2
Weibull模型
3
Rayleigh模型
系统可靠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
可靠性的分析与设计
通过系统可靠性模型进行系统 的可靠性分析和设计,提高系 统的可靠性。
风险管理
故障检测与诊断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
系统可靠性模型
系统可靠性模型是一种描述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可能性的数学模型。 它是研究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系统可靠性模型
系统可靠性模型用于描述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的可能性。它包括可靠 性、失效率、寿命分布等核心概念。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分类
按系统结构
可靠性均衡模型
按时间
静态可靠性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1
2
图 例2串联图
3
共1个。
割集 :{1}、{2}、{3}、{1,2}、 {1,3}、{2,3}、{1,2,3} 共7个。 其中 {1, 2 , 3}为最小路集,三阶。 {1}、2}、{3}为最小割集,一阶。
( X) 0,表示系统失效; 而 ( X) 1,表示系统成功。
则称 ( X ) 为系统失效(故障)的 结构函数。
显然 ( X ) 1 ( X )
这里本书只研究 Φ (X) 。
5
(2)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 ① 最小路集: 路集是指系统中单元状态变量的一种子集,在该子集
1 3 2
图 例 1图
1 ,3 2,3 得割集为 1 ,2 3 1 ,2,3
最小割集为二阶 最小割集为一阶
简明判断:可见含有任何子集全部单元的的路集和割集 均不是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即可用排除法判之。
例2 判断三个单元组成串联及并联系统的路集、割集, 最小路集,最小割集及其阶数。 解:(1)根据路集、最 小路集、割集、最小割集定 义得 ,路集+割集= 23 = 8 个。 串联时 其中 : 路集 {1,2,3}
1 ,3 最小路集为二阶 得路集为: 2 ,3 1 ,2 ,3
(2)路集和割集共有23=8个。根据割集、
8
最小割集及其阶的定义和逻辑框图:
【割集是在该子集以外所有单元均工作的情 况下,当子集中所有单元失效时系统必然失效。 最小割集( MCS )是指其中任何一个单元工作 时系统工作的割集。最小割集的阶数是指最小 割集中含单元状态变量的个数】
前者主要用于手算,后者用计算机解一般网络系统。
一、结构函数 从可靠性角度研究部件或系统,它们都是两态的。因此象 布尔代数一样,我们希望用一函数式来表示部件的两态对系统 两态的影响,这个函数式称做结构函数。
3
1. 结构函数有关的基本概念
(1)结构函数的含义 ① 系统可靠的结构函数 若一个系统S由 n个部件组成,x i表示第 i 个部件的状态: x i = 1 表示第 i 个部件成功; x i = 0 表示第 i 个部件失效。 则系统状态可用下述结构函数表示:
以外所有单元均失效的情况下, 子集中所有单元工作时系 统工作,该子集称为路集。
最小路集(MPS): 最小路集( MPS )是指其中任何一个单元失效时 , 都会 引起系统失效的路集为最小路集。可知它是路集中的一种最 小路集MPS。
最小路集的阶数:
最小路集的阶数是指最小路集中含单元状态变量的个 数称为最小路集的阶数。
1
第 二 章 系 统 可 靠 性 模 型(5)
第八节 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一、结构函数------------------------------------------------(2) 例 2-6 ---------------------------------------(11) 例 2-7 ---------------------------------------(20) 二、状态枚举法(布尔真值表法)--------------------(24) 例 2-8 --------------------------------------(25) 三、概率图法 -------------------------------------------------(31) 例 2-9 --------------------------------------(32) 四、全概率分解法------------------------------------------(36) 例 2-10 -------------------------------------(37) 五、不交最小路法------------------------------------------(42) 例 2-11 -------------------------------------(42) 例 2-12 -------------------------------------(45) 习 题 二 答 案-------------------------------------割集是系统中单元状态变量的另一种子集,在该子集以 外所有单元均工作的情况下,当子集中所有单元失效时系统 必然失效,该子集称为割集。 最小割集(MCS): 最小割集(MCS)是指其中任何一个单元工作时系统工 作的割集称为最小割集。易见,最小割集是割集中的一种, 即最小割集中的每一个单元单独都会引起系统工作。 最小割集的阶数: 最小割集的阶数是指最小割集中含单元状态变量的个数 称为最小割集的阶数。
( X ) ( x , x , , x ) 1 2 n
(X) 0,表示系统失效
X 是 n 维向量
若 (X) 1 ,表示系统成功
故称 (X)为系统可靠的结构函数 。
② 系统失效的结构函数
4
若 ( X ) ( x , x , , x ) 1 2 n
,表示第 i个部件失效; xi 1 i个部件成功。 xi 0,表示第
下面举例巩固以上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的概念。 例1 某一系统可靠性逻辑框图如下图所示,求其路集、
7
割集,最小路集、最小割集及其阶数 。 解:(1) 路集和割集共有 23=8个。根据路集、最小路集及其
阶的定义和和逻辑框图: 1 3 2
图 例 1图
【 路集是指系统中所有以外单元均失效的情况下,子集中 所有单元工作时系统工作。最小路集(MPS)是指其中任何 一个单元失效时,都会引起系统失效。最小路集的阶数是指最 小路集中含单元状态变量的个数。】
2
第八节 一般网络的可靠性模型
一般网络系统比前面讲的串联、并联、表决和储备系统 都要复杂,例如航天、航空、通信和计算机系统等。
解一般网络的方法:有状态枚举法(真值表法)、概率 图法、全概率分解法、不交最小路法、网络拓扑法和MonteGareo模拟法。 本节只介绍前四。主要讲全概率分解法和不交最小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