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论文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评价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和观察组各86例。
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vit c 200 mg/次,3次/d。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赛庚啶,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氯雷他定,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9%,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氯雷他定;赛庚啶;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33-01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顽固性、难治的皮肤病,其病程长且治疗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荨麻疹,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常反复发作。
我们采用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受试者均为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0月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72例,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风疹块,局部发痒或有麻刺感,常伴随食欲不振、头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同时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青光眼、严重肝肾功能障碍、1周内使用过抗组胺药物者。
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
对照组男52例,女34例,年龄23~72岁,平均38.94±8.67)岁;其中首次发作18例,再次发作29例。
观察组男49例,女37例,年龄22~76岁,平均(41.23±8.09)岁;其中首次发作11例,再次发作33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荨麻疹病例范文
急性荨麻疹病例范文英文回答:Acute urticaria, also known as hives, is a common skin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itchy, raised welts on the skin. It can be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including allergic reactions, infections, medications, and physical stimuli such as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symptoms of acute urticaria usually resolve within a few days or weeks, but in some cases, it can become chronic.The diagnosis of acute urticaria is based on thepatient's medical history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 doctor may ask about any recent exposure to allergens, medications, or other potential triggers. They may also perform allergy tests or blood tests to identify any underlying causes. In some cases, a skin biopsy may be necessary to rule out other skin conditions.The treatment of acute urticaria typically involvesavoiding triggers and using medications to relieve symptoms. Antihistamines are commonly prescribed to reduce itchingand inflammation. In severe cases, oral corticosteroids may be prescribed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any underlying causes, such as stopping the use of a medication that may be triggering the hives.In addition to medical treatment, there are also some self-care measures that can help manage acute urticaria. Applying cool compresses to the affected areas can provide relief from itching. Avoiding tight-fitting clothing and excessive heat can also help prevent flare-ups.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good skin hygiene and moisturize the skin regularly to prevent dryness and further irritation.In most cases, acute urticaria resolves on its own without any long-term complications. However, if the condition becomes chronic or if there are recurrent episodes, further evaluation may be necessary to identify any underlying conditions or triggers. In such cases, a referral to a dermatologist or an allergist may berecommended.中文回答:急性荨麻疹,也称为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痒、隆起的红斑。
关于近年来荨麻疹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综述
关于近年来荨麻疹发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的研究综述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皮肤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麻烦,甚至造成巨大的心理阴影。
该病发作时患者不仅自觉瘙痒难忍,更重要的是某些患者还会出现呼吸道过敏的情况,导致喉头水肿,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为总结其发病因素及经验疗效,给广大皮肤科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套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与思路,同时为人们及广大荨麻疹患者提供一种可靠的防治措施,本篇就分别从中医、西医和蒙医三大方面综述如下。
[关键词]荨麻疹;发病因素;治疗方法;综述荨麻疹,中医叫“瘾疹”,俗称“风疹块”。
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往往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损。
迁延数天至数月。
有10%-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有0.1%的患者发展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1]。
近年来,关于荨麻疹的发病因素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综述。
1 发病因素的研究1.1 中医发病因素的研究。
中医称荨麻疹为“瘾疹”或“瘾痧”,是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
中医把发生在眼睑、口唇等组织疏松部位,水肿明显者则称“游风”,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大小和形态不一的风团,发作时间不定,发无定处,可迅速消退,而不留任何痕迹,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季节,男女皆可发病。
中医认为,瘾疹的发病因素不外以下几种:外邪侵袭、饮食不慎、情志内伤、气血虚弱及冲任失调[2]。
①外邪侵袭。
外邪以“风邪”最为常见。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寒或热相兼。
风寒外侵,客于肌表,而致营卫不和;风热之邪郁于腠理,引起营卫失调。
此外,外邪亦包括昆虫叮咬、接触花粉及其他过敏物质等。
②饮食不慎。
因食用海鲜、辛辣刺激等物,导致湿热内蕴,化热动风;或因饮食不洁,湿热生虫,虫积伤脾;或因服用某种药物,致使毒热蕴结,郁于皮肤。
人体健康与疾病论文
慢性荨麻疹综述摘要:慢性荨麻疹作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科疾病,再此对其发病机制、当前的治疗方法等做了综述。
其中IgE与肥大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使得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是主要的病理机制。
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的治疗。
西医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组胺药物,中医则有药物治疗和体外诸如针灸、自血注射等疗法。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荨麻疹在临床上划分在皮肤科,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的定义是风团和瘙痒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持续至少6周。
慢性荨麻疹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例如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是由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和通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主要表现为风团伴随瘙痒。
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 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 占慢性荨麻疹的70%~80%, 人群中发病率为0.1%~3.0%【1】。
虽然不威胁生命,但其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及对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相不可轻视。
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认识1.当前西医的研究和认识1.1自身免疫大多数慢性荨麻疹患者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IgE的高亲和力受体,该抗体浓度与组织胺释放活性相平行【2】。
患者嗜碱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释放组织胺活性。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上调, 导致真皮内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聚集, 释放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 迅速出现风团【3】。
1.2 Th1、Th2细胞失衡学说CU患者存在Thl、Th2细胞失衡的学说已得到许多实验证实。
体外实验证明,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可在无IgE参与的情况下活化。
而且临床也发现有些患者体内的IgE水平正常。
非IgE依赖性的荨麻疹中, Th2细胞可直接通过分泌IL- 4、l0等细胞因子促进肥大细胞增殖、分化, 并释放组胺, 引发风团。
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 且以Th2反应占优势【4】。
荨麻疹预防与治疗论文
浅谈荨麻疹的预防与治疗摘要:荨麻疹是一类反复发作,又难以彻底根治的一类过敏性疾病,本文通过对荨麻疹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治疗和预防。
关键词:荨麻疹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227-01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发展,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国范围内呈明显升高趋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人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1]。
而荨麻疹是属于过敏性皮肤病的其中一种,因为病因复杂,常找不到原因,很难根治。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局限性、和水肿性发疹[2]。
一般在12h~24h内消退,具有“来无影,去无踪”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一日内可发作数次。
以下将通过对荨麻疹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预防荨麻疹的发生。
1 荨麻疹的诱发因素1.1 外源性因素1.1.1 食物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以鱼虾等海产品,蛋类最常见,还有某些容易发生过敏的蔬菜水果。
某些食物中的防腐剂和某些调味品也有可能成为导致过敏的原因。
1.1.2 生物因素像暴露在空气中的花粉,灰尘,动物皮屑以及某些气体等接触,被昆虫叮咬都可能成为诱发该病的原因。
1.1.3 化学因素有些药物如青霉素,吗啡等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
而深受爱美人士追捧的化妆品也成为可能发生皮肤过敏,诱发荨麻疹发作的原因。
1.1.4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机械等对皮肤的物理刺激容易引起皮肤瘙痒,促使患者挠抓,引发并加重荨麻疹病情。
1.1.5 感染各种感染的因素也可引发荨麻疹,可细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三方面。
1.2 内源性因素1.2.1 精神-内分泌精神压力大,受刺激,紧张的精神状态和因为月经、妊娠等导致的内分泌发生改变对此疾病有影响。
1.2.2 疾病不单单只是因为荨麻疹才会有荨麻疹的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癌肿、风湿病、胃炎、肠炎、胆囊炎、糖尿病等均可有荨麻疹的表现[3]。
消不去的荨麻疹,原是压力惹的祸
使HPAC轴反应失调,导致自身免疫性疾
另外有研究数据表明,积极的生活事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而数月及数年的生活压力或负性事件则会对人体免疫系统造成持续影响。
前文提及的这位患者,从心理和免疫应答关系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性格导致她持续处于焦虑伴抑郁状态,使交感肾
肾上腺
音乐、舞动等表达式的心理治疗方式,使用象征化的心理语言,让她重新构建更为完整的自我,进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神经及内分泌系统通过内在的感知得到调整,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过敏的原因很多,不论是患者或者医生都不能只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轻率地做出判断,而是要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做出综合评估。
面对过敏性疾病,首先我们还是要通过症状、发病过程、必要的生理检查等,对患者进行评估。
其次,要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中是否有致敏原,如大量。
加减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论文
加减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加减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总结其用药经验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98例荨麻疹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49例,观察组使用加减消风散治疗,对照组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观察组使用加减消风散治疗,基础方剂为:甘草6g,石膏15g,牛蒡子12g,苍术15g,荆芥12g,胡麻仁15g,苦参15g,知母12g,蝉蜕4g,生地15g,当归15g,防风15g,木通6g。
针对风热偏盛,同时合并口渴、身热的患者,减去方中的苍术,改加连翘12g、银花15g;针对湿热偏盛,身重乏力,胸脘痞满,且舌苔黄厚、腻的患者,减去方中的木通、牛蒡子,改加栀子12g、车前子12g、地肤子12g;针对五心烦热、血分热甚,且舌红或绛的患者,在基础方剂上加紫草12g、丹皮12g、赤芍12g。
使用1000ml 凉水浸泡超过20min后,水煎到400ml取出汁液,再重新加入400ml 水煎到200ml后取出汁后,将两次汁液合一起,早晚各服用一次,10天为1个疗程,持续使用l-3疗程。
用药期间需要忌饮酒,忌食油腻、辛辣和海鲜。
1.2.2 对照组使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给予晚饭后空腹口服10mg/d的盐酸西替利嗪片(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9980014),10天为1个疗程,持续使用1-3疗程。
1.3 观察指标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目、风团持续时间的变化,按照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瘙痒程度:0分(无);1分(存在,症状轻微,不会对日常活动造成影响);2分(中等,对睡眠与日常活动有影响);3分(严重,对睡眠与日常活动造成严重影响)。
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论文
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疗法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等。
方法将我院所收治的76例慢性荨麻疹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8例,实验组38例,对照组单纯采取依匹斯汀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采取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以及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等,并做好记录。
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实验组的患者病情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组间差异很明显,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应当遵医嘱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20mg依匹斯汀进行治疗,每天1次;实验组慢性荨麻疹患者则在服用依匹斯汀的基础上口服2片复方甘草酸苷进行治疗,每天3次;两组患者均应当连续服用药物4周将药量减半,之后再服用4周[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患者的瘙痒严重程度、风团大小、数目,按4级评分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分。
根据评分计算出总分的下降指数(ssri)[3]。
ssri=[(治疗前的总分-治疗后的总分)/治疗前的总分]×100%。
痊愈:ssri≧90%;显效:60%≦ssri≦90%;进步:30%≦ssri<60%;无效:ssri<30%。
其中痊愈及显效均计算在总有效率内。
14 数据处理以spss120为统计学处理方法,检验水准为005,即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符合方差齐性,因此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
2 结果两组患者都按照计划进行了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缓解,但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依匹斯汀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低。
对荨麻疹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对荨麻疹患者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摘要】目的:分析荨麻疹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临床治疗有效方式。
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科室接受治疗的90例荨麻疹患者资料,分析疾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并把以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依巴斯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雷公藤多苷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多与过敏相关;对照组及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5%及95.6%。
结论:荨麻疹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临床治疗中使用依巴斯汀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可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荨麻疹;雷公藤多苷片;依巴斯汀片;临床疗效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以风团、血管性水肿为主,大多数会合并瘙痒等情况,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目前尚未明确获得其发病因素[1]。
荨麻疹可反复出现,临床治疗较为困难,需要探讨一种合适有效治疗模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根据以上情况,本次重点分析荨麻疹发病的相关因素,并探讨临床治疗有效方式,旨在为后续临床干预提供方法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研究样本为90例就治的荨麻疹患者,患者治疗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1月。
所有患者均配合本次的研究;排除合并其他皮肤疾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根据随机数据原则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47.5±5.6)岁,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47.7±5.0)岁,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时间、是否有过敏史、具体过敏原等。
1.2.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依巴斯汀片治疗:每次口服10mg,1次/d;观察组除了对照组治疗药物外还加入雷公藤多苷片,每次20mg,1次/d。
慢性荨麻疹中医治疗进展论文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3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332-02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被人们称之为“风疹团”。
临床上常有急性和慢性之分,一般病程超过8周就认为是慢性荨麻疹。
而慢性荨麻疹常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颇多,西医采用的一般是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药物,虽然能暂时控制症状,但是复发率高,而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功效独特。
效果明显。
1 辨证治疗孙清廉[1]将慢性荨麻疹分成5型,共治疗病例45例。
分别是营卫不和型,予以桂枝汤加减;气卫两虚型,予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或合消风散加减加减;气血瘀滞型型,予以桃红四物汤和银翘散加减;肝郁血虚型型,予以丹栀逍遥散加减;病久肾虚型型,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结果是总有效率达到90.7%以上。
另外,还有分成4型的,分别是风热型,用消风散治疗;脾虚湿盛型:用清脾除湿饮治疗;湿热蕴结型,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卫表不固型用玉屏风散治疗。
但是,以上均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的。
2 经方加减治疗赵玉英[2]等用当归饮子合桂枝汤治疗1例3年荨麻疹患者。
方用桂枝、白芍、当归各12g,熟地、防风、蝉蜕、甘草、麻黄各6g,川芎、黄芩、生姜各9g,大枣7枚,党参20g,以上药物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3周后完全消除。
3 自拟方加减治疗蒋立新[3]等用自拟的中医方剂治疗慢性荨麻疹23例,方用黄芪30g,党参、当归15g,连翘、黄柏、荆芥、地肤子、陈皮各10g,甘草6g。
腹痛、腹泻加用车前子15g,白芍10g,元胡6g;失眠加夜交藤30g;瘙痒加蛇蜕10g;大便干加玄参10g。
以上药物取汁250ml,早晚2次服完。
另外,选取20例为对照组,用扑尔敏2#bidpo 治疗,共治疗一个月。
结果是自拟方治愈15例,占65.22%,显效3例,占13.04%,有效3例,占13.04%,无效2例,占8.70%,总有效率达到91.3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
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论文
凉血活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关键词】凉血活血法;慢性荨麻疹荨麻疹俗称“风团块”。
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如药物、食品、花粉、冷热、日光、感染等引起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其特点是皮肤出现白色或红色疹块,皮损形态不规则,发作时突然,并无一定位置,时隐时现,瘙痒无度,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可有发热、腹泻、腹痛等全身症状。
一般24小时内会消退,也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荨麻疹的病因较为复杂,常见的病因有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或其他富含蛋白类食物)、药物(如抗生素类、血清疫苗等、)细菌(如扁桃体炎)、病毒(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寄生虫及真菌感染、动物及植物因素物理及化学因素以及某些皮肤或全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引起荨麻疹的发生。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大多数荨麻疹是第i型变态反应,由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致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大量进入真皮,临床上表现为风团或局限性水肿。
有些荨麻疹是ii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在激活补体过程中产生过敏毒素,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的发生。
除上述变态反应外,某些刺激因素如一些食物、药物因子、化学物质等等也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释放组胺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中医学有隐疹、风蚤隐疹、“风疹”、“风疹块”、“风痞瘤”等名,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荨麻疹。
隐疹之名,最初见于《素问·四时刺逆从论》“阳明有余,病皮痹隐疹”。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蚤隐疹候》“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早隐疹”,阐明了本病的发病原因。
《金贵要略·水气病篇》指出风强则为隐疹,身体发痒……。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症俗名鬼疙瘩,由出汗受风,或露卧乘凉,表虚受风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
”根据病程的不同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慢性荨麻疹瘙痒难忍,反复发作,往往迁延数月乃至数年难愈。
急性荨麻疹病例范文
急性荨麻疹病例范文英文回答:Acute urticaria, also known as hives, is a common skin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sudden appearance of itchy welts or raised areas on the skin. It can be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allergic reactions, infections, medications, or physical stimuli like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changes.The symptoms of acute urticaria usually develop rapidly and can last for a few hours to several weeks. The welts may vary in size and shape and can appear on any part of the body. They are typically red or pink in color and may be accompanied by itching, burning, or stinging sensations.Allergic reaction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acute urticaria. These reactions can be triggered bycertain foods, medications, insect bites, or exposure to allergens such as pollen or pet dander. Infections,particularly viral infections like the common cold or flu, can also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ves.In some cases, physical stimuli like pressure, friction, or extreme temperatures can cause acute urticaria. This condition, known as physical urticaria, includes subtypes like pressure urticaria, cold urticaria, or cholinergic urticaria. These types of hives typically appear within minutes of exposure to the triggering stimulus.The treatment for acute urticaria aims to relieve symptoms and identify and eliminate the underlying cause. Antihistamines are commonly used to reduce itching and inflammation. In severe cases, corticosteroids may be prescribed. If an allergic reaction is suspected, allergen avoidance and allergy testing may be recommended.中文回答:急性荨麻疹,也被称为风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特点是皮肤上突然出现痒痛的红肿或隆起区域。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研究论文(共2篇)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研究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研究慢性荨麻疹(chronicurticaria,CU)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由于本病病因不明且复发率高,给医生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笔者采用拔罐配合药物治疗患者56例,并与药物治疗5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般资料112例患者均为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
治疗组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7岁,平均(36±6)岁;平均病程为(±)个月。
对照组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5岁,平均(37±7)岁;平均病程为(±)个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诊断;②病程>6星期,年龄>18岁;③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星期前未用任何抗组胺药物;④无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无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⑤无过敏性疾病史;⑥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治疗组拔罐治疗取大椎、神阙及双侧足三里穴。
医者为患者标记穴位,患者每晚自行用真空拔罐器拔罐。
神阙穴留罐5min,取后再拔罐留5min,反复3次。
足三里和大椎穴留罐10min。
每日1次,共治疗4星期。
药物治疗口服盐酸非索非那定片60mg,每日2次,共治疗4星期。
口服酮替芬1mg,每晚1次。
共治疗4星期。
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及疗程同治疗组药物治疗。
3治疗效果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按照4个等级进行评分。
疗效标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及护理综述
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及护理综述摘要:急性荨麻疹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皮肤类型疾病,通常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发作的概率较高,往往能够带给患者较多的痛苦感以及不适感。
目前可使用药物对此种疾病进行控制和治疗,但是由于引发疾病的原因不同,所以具体的治疗内容也就有所不同。
除了治疗,患者的护理也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对于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以及护理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急性荨麻疹;急诊分型治疗;护理荨麻疹是指患者皮肤黏膜血管的通透性出现增大的情况,进而出现水肿的状况,皮肤表面往往可表现出红斑以及风团,一般情况下在二十四个小时以内,皮肤的异常情况将会自动消除,但是其会反复出现[1]。
荨麻疹的种类比较多,包括急性,慢性,物理性等,但是大部分患者患上的荨麻疹是属于急性。
急性荨麻疹与慢性比较不同,急性往往治愈较快,并且复发的概率较小,并且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出现概率较高。
由于急性荨麻疹的患病病因有多种,所以需根据其病因类型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护理,由此可加快患者的健康恢复的速度。
一、急性荨麻疹的急诊分型治疗对于急性荨麻疹的诱发病因有多种方面,其中包括疾病发作之前的药物使用情况,即青霉素等;最近一段时间受到感染的情况,即细菌,真菌感染等;所吃的食物情况,即鱼虾等;沾染或者吸入花粉,尘螨等;关于物理的因素,即冷热对皮肤的刺激等[2]。
而后根据可能导致疾病产生的诱发因素对患者进行分型治疗,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由于药物导致荨麻疹的患者,需立即停止服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同时给予患者相关受体拮抗剂,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则需立即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一定浓度肾上腺素等药物的操作;如果患者出现腹部疼痛以及腹泻的情况,则需给予解除痉挛的药物;如果患者的血常规检查中表现白细胞的含量较多,则需对患者进行消炎处理[3]。
第二,对于感染类型的荨麻疹患者,应主要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使用相关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可不使用激素。
对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的思考-论文
接触 食 物可通 过 I g E或 非 I g E 2 种 方
式介导引起荨麻疹 。饮食通过 I g E介导 的
性 荨 麻 疹 , 即 口服 致 敏 药 物后 发 作 。一般 情 况下 ,多在 晚上 出现 ,
特别是 在上床 后 , 因瘙痒 严重 而影
响 睡 眠 。 少 数 患 者 伴 随 恶 心 、 呕 吐 、 憋 气 、 胸 闷 、 腹 痛 、 头 痛 ,甚 至 出 现 面 色苍 白 、 血 压 下 降 、 心 率
有其 自身特征 。 I 型 变态反 应多表 现有 月 确 的病 因 ,如 进食某 些食 物 、药 物或
感 染 等 ,且 接 触 这 些 变 应 原 后 多 在 2 4 小 时 内 发 病 。 伴 随 系 统 症 状 以腹 痛 、呼 吸
饮食 干预在 荨麻疹 治疗 中的作 用是
有争论 的。食物或食 品添加 剂诱 发或加 重荨麻 疹很 早就受 到关注 ,但大样 本研 究发 现 ,即使限制 米饭 、肉甚至水 都难 以获得 肯定 的效果 ,用食物 激发试 验或 限制饮 食等 并没有 发现食物 与荨麻 疹的 发病有 密切 的关联 。限制饮 食要权 衡利 弊 ,不要 因严格 限制饮食 给患者带 来超 过荨麻 疹本 身的损 害 ,如简 单而规 律服 用药 物治疗 有效 ,似无必要 持续严 格地
者 带 来 不 必 要 的负 担 。
有研究认为 ,食 物或食物添 缺 乏足够 的理论和 临床研 究支持 ,所 加剂 中含 有天然 水杨 酸类物 质 , 包 括人 工色 素类 ( 偶 氮或 非偶 氮 染料) 、防腐剂 ( 如 亚硫酸盐) 、抗 氧化剂f 如亚硫 酸盐 、丁羟茴醚) 、食 品香 感 染 率 并不 比正 常 人 群 高 ,体 内外 研 究缺 乏 H p引 发 慢 性 荨 麻 疹 的 直 接 证
荨麻疹的病历书写范文
荨麻疹的病历书写范文英文回答:I have had a case of urticaria, commonly known as hives, in my medical practice recently. Urticaria is a skin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itchy, raised welts on the skin that can appear suddenly and disappear within a few hoursor days. It is often caused by an allergic reaction to certain foods, medications, insect bites,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One patient I treated, let's call her Sarah, came to me complaining of intense itching and red, raised bumps on her arms and legs. She mentioned that she had recently eaten seafood at a restaurant, which made me suspect that she might be experiencing an allergic reaction. I asked her about any other symptoms she might be having, such as difficulty breathing or swelling of the face, which are signs of a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 called anaphylaxis.After examining Sarah's skin, I confirmed that she had urticaria. I explained to her that the best treatment for urticaria is to identify and avoid the trigger that is causing the allergic reaction. In Sarah's case, it waslikely the seafood she had eaten. I prescribed her antihistamines to help relieve the itching and inflammation, and advised her to keep a diary of her symptoms andpossible triggers.Over the next few days, Sarah's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use of antihistamines. She was ableto identify seafood as the trigger for her urticaria by reviewing her diary entries. I explained to her that avoiding seafood would be the best way to prevent future episodes of urticaria. I also discussed with her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an epinephrine auto-injector in case she were to have a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 in the future.中文回答:最近在我的医疗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例荨麻疹病例,通常被称为风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四肢及躯干可见粉红色风团,大小不一,压之褪色;皮肤划痕征(+)。
实验室检查:ECG示T波低平,血常规WBC18.6×109/L,分叶核粒细胞0.88,淋巴细胞0.1,单核细胞0.02。
经吸氧、脱敏及消炎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风团消退,ECG及WBC正常,生命体征平稳,于3日后痊愈。
(孙乐栋)20013856 康宁克通-A加1%利多卡因局部注射致过敏性休克1例/蔡碧珊(广东省皮防所)…∥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1,8(2).-11420013857 静脉输注诺塞林致速发型过敏反应2例/张菊英(浙江湖州市一院)∥护理研究.-2001,15(3).-18320013858 扑尔敏致过敏反应1例/齐红仙(太原铁路中心医院)…∥护理研究.-2001,15(3).-174 20013859 去感热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王兴周(四川省军区后勤部门诊部)…∥人民军医.-2001,44 (6).-36720013860 藻酸双酯钠致过敏性哮喘1例/刘义福(解放军16医院)∥人民军医.-2001,44(6).-367 20013861 静脉滴注胸腺素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钟明权(广东珠海警备区香洲干休所中心卫生所)∥新医学.-2001,32(4).-209女,33岁。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静滴胸腺素160mg,每周2次,滴注第5次发生荨麻疹样皮疹,伴呼吸困难,经抗过敏治疗后痊愈。
参1 (武萌) 20013862 口服PP A致过敏反应1例/王秀红(枣庄市台儿庄区医院)…∥山东医药.-2001,41(12).-59 20013863 暂封碘仿引起口腔粘膜及全身过敏2例报告/段建新(浙江松阳县古市医院口腔科)∥口腔医学.-2001,21(1).-220013864 静滴双黄连致过敏反应21例报告/钟琼仙(云南玉溪市中医院)∥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 (4).-3320013865 牛黄消炎片致荨麻疹1例/崔福悦(山东文登市小观医院药剂科)∥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1, 37(2).-9120013866 月经期服用乌蛇致过敏反应1例/国元新(济南市槐荫医院)∥山东医药.-2001,41(9).-7 20013867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之管见/刘国璋(广东湛江农垦二院)∥广东医学院学报.-2001,19(3).-1881.熟悉药理、合理用药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1.1.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药物;1.2.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1.3.了解药物常用剂量、给药途径及用法。
2.掌握病人的生理、心理因素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2.1.详细询问过敏史,注意患者的特异体质;2.2.了解患者的生理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肝肾功能,是否哺乳期等;2.3.分析病人的病理状态,合理用药。
(王建琴) 20013868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过敏性皮炎28例临床观察/高俊(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1,22(4).-18治疗组28例,荆芥、生地、当归、绿豆各15g,防风、蝉蜕、川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木通各10g,甘草6g。
热毒甚加连翘、银花各15g,野菊花10g;湿重加苍术12g,薏苡仁30g,土茯苓15g;风甚皮痒加僵蚕、夜交藤各10g,白花蛇舌草20g;气虚加黄芪30g,白术15g;血虚加何首乌、桑椹子各15g;上肢加桑枝12g;下肢加牛膝10g;面部重加吴白芷;兼发热加生石膏30g,知母10g;便干加生大黄6g;口干渴加花粉、玉竹各10g;小便黄加滑石20g,灯芯草1束。
1剂/d,1周为1疗程。
16例合用糖皮质激素。
对照组:葡萄糖酸钙静推,氢化可的松静滴,口服息斯敏。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治愈23例、16例;好转4例、7例;无效1例、2例。
i2检验,P<0.05。
(刘汉平)20013869 解毒化斑汤治疗固定性药疹86例/司在和(江苏盐城市中医院)∥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 (5).-20~21银花、大青叶、车前子、苦参各15g,生石膏、水牛角、元参各30g,黄芩、大黄、甘草、丹参、赤芍各10g,紫草60g,地丁草24g,六月雪12g。
瘙痒明显加地肤子、白藓皮;兼有水疱、糜烂、渗液、肿胀者加泽泻、赤苓皮、六一散;反复发作,疹色变紫褐色者加当归、红花、三棱、莪术等。
1剂/d,水煎日服2次。
结果:痊愈56例,有效28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
附有典型病例。
(韩世荣)20013870 中药治疗氨基苄青霉素引起过敏性药疹52例/赵长生(黑龙江勃利县医院)…∥黑龙江中医药.-2001,(2).-44防风15g,地肤子、赤芍、双花、丹参、生地各20g,川芎、桂枝各10g,蝉蜕、生石膏各30g。
1剂/d,水煎两次,分早晚服用。
治疗后均愈,其中3剂中药治愈者30例,5剂14例,6剂8例。
(盛琪)荨麻疹3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研究吴国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临床皮肤科杂志,3(3)~3为评价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365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1年12月第18卷第6期2001871/.-20010.-18118性,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咪唑斯汀或氯雷他定治疗,疗程28天。
结果表明咪唑斯汀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瘙痒症状,减少风团数目与直径,治疗有效率为93.10%;氯雷他定为87.1%,经检验差别无显著性(P>0.05)。
表2参6 (余春艳)20013872 斯特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林益钱(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站)∥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2).-141与对照组(特非那丁)对比治愈率明显提高(51. 4%∶26%)。
斯特林为盐酸西替利嗪(加拿大龙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与对照组相比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1)。
斯特林服用方便,1次/d,价格居中,无嗜睡,对心脏无影响。
(冯可瀛)20013873 息敏平疹汤治疗急性胃肠型荨麻疹疗效观察/李相中(河南安阳市中医药学校附院)…∥黑龙江中医药.-2001,(1).-12~13赤芍、白芍、鸡血藤、丹参、蛇皮子、牛蒡子各15g,桃仁、生地、白藓皮各12g,紫草、蝉蜕、桂枝、大黄(后下)、姜竹茹、防风各10g,芒硝(烊化)、姜半夏各6g,甘草5g。
1剂/d,水煎,分2次服用。
1周为1疗程。
治疗32例,有效率93.75%,治愈率75%,腹绞痛3日内缓解率93.75%。
表2参5 (盛琪)20013874 硫酸镁治疗荨麻疹12例疗效观察/任巧云(河南省公路局筑路机械厂卫生院)…∥临床医学.-2001,21(5).-30~31用25%硫酸镁10~2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500ml内,以1~2ml/min速度静滴,治疗慢性荨麻疹4例,急性荨麻疹8例,治疗中停用其它抗过敏药。
1次/d,连续7~10天。
结果治愈8例,好转4例。
硫酸镁静脉给药有导致低血压、呼吸麻痹等副作用,低血压患者禁用。
(张敬东)20013875 乌蛇苦蝉汤治疗慢性荨麻疹45例/高琦(陕西省山海丹医院)∥陕西中医.-2001,22(3).-155采用自拟乌蛇苦蝉汤(乌蛇、苦参、蝉衣、白藓皮、麻黄等),1剂/d,早晚分服,1月为1疗程。
结果治愈21例,显效1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3%。
提示该方法具有搜风清热、解毒止痒的功效。
(李巍)20013876 应用脏腑辨证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方平(北京护国寺中医院)∥北京中医.-2001,(3).-26总结门诊病例7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58例及西药对照组例。
中药治疗组用温阳驱风汤桂枝、白芍、白芥子、羌活、细辛、荆芥、防风、白藓皮、刺蒺藜、茯苓皮、冬瓜皮和甘草。
并根据兼证进行脏腑辨证加减用药,若肺卫阳虚型则温阳驱风汤加党参、黄芪;多汗加白术;恶寒无汗加麻黄。
脾阳虚型则温阳驱风汤去羌活、细辛,加干姜、肉桂、白术、陈皮;苔腻加苍术;纳差加砂仁、焦三仙;乏力明显加黄芪。
寒滞肝脉型则温阳驱风汤去白藓皮、冬瓜皮,加当归、红花、桃仁、地龙、麻黄;小腹冷痛加吴茱萸;皮损痒痛明显加乌蛇、全虫。
肾阳虚型则温阳驱风汤去羌活、白芥子、刺蒺藜,加附子、肉桂、熟地、黄芪,改甘草为炙草;腰酸冷痛加川断;有蛋白尿者去荆芥、防风、附子,加菟丝子、沙苑子、复盆子、五味子;风团多而痒剧加乌蛇、全虫。
西药对照组用赛庚啶2mg,3次/d。
治疗结果中药组治愈33例(56. 89%),好转22例(37.93%);而西药组分别为2例(16.67%)、7例(58.33%),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参1 (谈善庆)20013877 多皮饮加味治疗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赵雅梅(深圳福田区中医院)…∥北京中医.-2001,(3).-29总结60例,辨证分四型,即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和胃肠湿热。
主要药物有陈皮、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干姜皮、冬瓜皮。
辨证加减,血虚风燥型加当归、熟地、白芍;胃肠湿热型加黄连、黄芩、半夏;风寒束表型加防风、荆芥;风热犯表型加菊花、浮萍。
连续用药1月观察疗效。
经观察证实多皮饮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效果优于急性荨麻疹,在辨证分型方面,血虚风燥型治疗效果最好,总有效率85.7%。
表2 (谈善庆) 20013878 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孟庆余(山东临沂市第一中学卫生所)∥天津中医.-2001,18(1).-22治疗组以自拟方扶正散风祛湿汤加减:党参15g,荆芥、川芎、全蝎、蝉衣、僵蚕、薄荷、柴胡、乌蛇、防风各10g,羌活、独活各9g,当归、胡麻各12g,甘草6g。
风热盛者去羌活、独活、川芎,加丹皮、银花、连翘、栀子、黄芩;气血两虚者重加黄芪、生地、白芍。
水煎服,1剂/d。
对照组主要以止痒、抗过敏、消炎等常规西药内服或注射治疗。
结果:治疗组56例痊愈31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50例分别为11例、8例、16例、15例、70.00%。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平均用药17.2天,对照组为36.7天,治疗组比对照组缩短19.5天。
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17.29天,对照组36.09天。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
表1 (王娟) 20013879 农药甲胺磷致急性荨麻疹1例/彭波(湖南怀化80753部队卫生队)∥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30 (3)366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1年12月第18卷第6期1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