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语境中的教育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本语境中的教育投资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中教育投资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在国际大市场背景下的教育投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好发展机遇。综观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投资状况教育经费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呈增长的趋势即不仅教育投资绝对量在增长而且教育投资的相对量也在增长。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逐步接轨对我国进一步拓宽教育投资的融资方式、拓宽教育投资的市场领域解决我国当前教育投资经费总量性短缺问题非常有益。我们要充分利用加入WTO的国际平台进一步加强和明确政府在国家教育投资主体中的核心地位调整教育投资经费结构性短缺问题。关键词: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市场;政府近十几年来关于“教育产业化”的纷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伴随着这场争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可谓是“两岸猿声蹄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争鸣与实践摩擦内蕴着巨大的学术价值和思想空间。我们既要正确地认识教育对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又要清醒地认识教育对人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功能;既要防止经济学话语霸权无视教育活动丰富的人文底蕴而对教育圣地的庸俗化、简单化又要警惕一些教育理论家们抹杀一线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空洞无物的“理想”鼓噪以及对教育的经济功能的熟视无睹。其实任何理论的分析视角、任何行动的价值取向都与特定的语境相关联。当越来越多的
文化现象、社会现象使我们见仁智时当越来越多的理论争鸣、思想交锋让我们莫衷一是时我们需要厘清语言的内涵与意义澄清语言混乱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在特定的语境中找寻问题解决的进路与方法。从教育投资的语境世界出发我们认为教育是既是当代和未来最具普遍性和需求扩张性的宏伟事业又是市场十分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投资收益较高的文化产业。一、教育投资的语境由于语言一旦形成稳定的制度便具有了自己的特性和功能它不仅仅属于个人的范畴更具有了社会的范畴。换言之对我们而言“重要的是学会在语言中栖居”。随着我国对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日益深入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教授等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语境。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无论实物形态的资本还是科学进步都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只有人力获得的能力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的源泉。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训练、移民和信息取得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这些资本会长时间地提高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或改善所有者的健康或增加所有者欣赏艺术的能力或提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他指出“人们获得的有用的技能和知识是一种资本形态这种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慎重投资的结果这种结果同其它人力投资结合一起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这种新型资本比特定的旧式资本更有效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主要是一项投资活动
是一种创造资本的方法……国民收入增长中很大一部分指现实经济增长中实际增长率大大高于总投入增长的那一部分可以归根于这种资本的形成”。西方经济学认为凡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资均称为“资本”。这个定义认同资本能够长时间带来有用的产品和收入按照社会发展对“产品”的延伸理解应该还包含知识、技能等无形资产而“收入”还应延伸到人的感觉愉悦、身心健康、自我价值实现等非货币报酬。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甚至是人力资本投资中内容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项投资它不仅能够产生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放大到社会层面即通过个体的文化水平提高来提高人力资源对信息、知识、技术的获取、运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舒尔茨曾指出国民收入的某些重要增长是由于增加了教育投资这种人力资本促成的教育所带来的是文化与经济上的双重效益。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是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已经在实践中已得到证明。人类对自身的投资一直是很大的。但按照传统的经济观点解读它属社会消费的范畴而只有把这些开支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增长中的许多难题才能迎刃而解。它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观念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将其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要素。其次关于教育投资的效益核算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教育投资所获得的产出——人力资源知识存量的特殊性质使得人们对于教育投资的经
济分析难度加大也使得运用传统的经济方法无法计量与核算教育投资的双重效益。舒尔茨把积累在劳动者身上的教育投资量称为教育成本这种教育成本是以知识存量和技能存量形式凝结在劳动者身上并给劳动者带来一定货币和非货币收益形成一定量的人力资本。他认为人力资本存量的大小取决于使劳动者获得这些资本而耗费的教育费用的多少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应是不同学历劳动者人数与各自不同学历的人均教育费用的乘积之总和。按照这一思路根据1929—1957年追加的教育投资对经济的影响直接计算出教育投资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大致为33%而另一位经济学家丹尼森在他1961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中也运用自己的方法对美国1929年—1957年的经济增长因素作了分析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由于教育投入而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长占整个国民收入增长23%的数据。虽然两者通过定量分析计算出的数值不尽相同但是两者通用一种新的教育投资分析方法计量了教育投资增长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从而进一步肯定了教育投资对GDP增长的重要作用。二、我国教育投资状况的国际参照近百年来世界各国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都先后实现了工业革命并开始向信息社会转型。生产的机械化、社会化、信息化程度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必然要求社会能够提供大批熟练的劳动力和各类专门人才进而要求教育的普及与提高。因此世界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教育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不仅表现在教育投资绝对量的增长上而且其教育投资的相对量也在增
长。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的变动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历程: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期间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对教育培养人才的需求量大因而教育投资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参战国由于把财力主要用于战争上教育投资比重出现波动和下降。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80年代初。在这期间世界经济恢复很快各国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呈现大幅上升趋势。主要经济发达国家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教育投资的增长率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以美国为例1966年至1970年教育投资的增长率为13.76%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7.13%;1971年至1975年教育投资的增长率为10.16%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9.59%。然而自19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代初世界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公共支出的教育经费绝对量是随经济增长而增长的但其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出现缓慢增长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第三阶段1980年代初至199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现。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在农业经济时代不足10%工业经济时代后期达到40%以上到知识经济时代达到80%以上。发达国家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生产性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以美国为例1982年至1994年美国教育经费由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6.8%上升到
7.9%达到历史最高纪录。克林顿总统在第二任期内他突出强调把发展教育列为最优先政策目标1998年拨款510亿美元作为教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