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
《西游记》和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2]、“幻中有趣”:
胡适《西游记考证》 :《西》“至多不过是一 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 么微妙的意思”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 游戏”
[3]、“幻中有实”:
张天翼《西游记札记》: “借妖怪们的造反来 描写农民起义。”
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 “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 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
(二)《西游记》与心学
[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 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 “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 建秩序 。
[2]书中“心猿”:
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
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三、《西游记》的版本:
现存最早: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 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本。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 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 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第一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神魔小说。
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争议),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
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第二篇: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
西游记》是一部运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批判意义的巨著。
它以奇诡的想象编织出超人间的神话故事,使广大读者为之着迷;同时,故事中隐喻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赋予了作品很高的思想艺术价值。
其主题,主要在于它对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
《西游记》(上下)是两册装,《西游记》的故事对人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其中最精彩的章节,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媳妇、打白骨精、借芭蕉扇等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几百年来,它以其强烈的艺术魁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从而使它成为中国人民最喜爱的古典名著之一。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1

• 《二拍》是拟话本的代表作。拟话本是明清文 人模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小说,著名的拟话本小 说还有明末陆人龙《型世言》;清代李渔的 《无声戏》《十二楼》;其它有《鼓掌绝尘》 《石点头》《西湖二集》等。 • 如《型世言》是一部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拟话 本小说集,自明末清初以来,湮没已久,不为 人知。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在韩国发现了 《型世言》这一海外孤本,填被了中国小说史 上的一个空白。此书亦被称为“三刻拍案惊 奇”,与“三言二拍”并列。作者陆人龙,字 君翼,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崇祯时著名的 明清小说撰写者、评点者、刊刻者,还著有长 篇小说《辽海丹忠录》等。
• 四、人情小说: • 这类小说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分类 及代表作: • 1、家庭小说。《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歧 路灯》。 • 2、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平山冷燕》、 《定情人》、《金云翘传》。才子佳人小说是 连结《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链环。 • 3、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人情小说的最高典范。 4、儿女英雄小说:《儿女英雄传》。
• (二)《西游记》
• • 这里主要谈吴承恩以前的《西游记》故事 由玄奘口述,由门徒辩机辑录而成《大唐 西域记》;玄奘弟子慧立、彦琮为歌颂师父的 取经功绩写成文学传记《慈恩三藏法师传》; 唐末又出现了《独异志》《大唐新语》等记载 玄奘取经神奇故事的笔记小说;唐五代寺院俗 讲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完成了玄奘取经 由历史故事向文学故事的转变。宋元时期的 《西游记平话》己成为《西游记》的雏形,孙 行者也成为主要小说人物,成为《西游记》发 展的转折点。元代戏曲中也有大量的“西游记” 戏,如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
• (二)《水浒传》 • 这里我们主要谈施耐庵以前的水浒 故事 • 龚开的《三十六人画赞》第一次完整 记录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姓名与绰号;罗 烨的《醉翁谈录》记载以“水浒”故事为 题材的“说话”名目有《青面兽》、《花 和尚》、《武行者》、《石头孙立》;宋 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第一次为我们 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论清代神魔小说的研究

论清代神魔小说的研究作者:周娟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6期摘要:“神魔小说”之名,因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作品而为人所熟知。
《平妖传》开启了其先河,此后神魔小说作品不断涌出。
清代是神魔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神魔小说作品。
在针对神魔小说研究的90多年里,关于清代神魔小说研究的状况是怎样的局面、具体篇目大致的数量,是文章所要研究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清代神魔小说神魔小说研究“神魔小说”源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这一概念名称提出并沿用至今。
虽仍有一部分学者用“神怪”“灵怪”“神话”三个名称来概括这一类小说,且持其他三者观点的论者都有各自具有说服力的论点。
而“神魔小说”之名自鲁迅先生提出的九十余年里,已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诚如王猛《“神魔小说”正名》所言我们可以把“神怪小说”作为整个小说史的类名,而“神魔小说”就可以特指明清时期的这类小说。
神魔小说自明中叶《西游记》《封神演义》等问世以来,相继大量出现。
胡胜《明清神魔小说研究》将神魔小说的演进轨迹做了划分:明初至万历年间是初兴期、明中叶是发展期、明末清初是因革期、清中叶以后是衰退期、比及道光以后走向终结期。
大致统计各个时期的作品数量,总共有80部神魔小说。
因明末清初(因革期)的神魔小说,除了《续西游记》《混元盒五毒传》二部小说不确定具体成书时间,其余13部作品均为清初创作的。
据此统计出清代神魔小说作品约有52部之多,可见其所占比重之大。
随着“神魔小说”的名称被学术界认可,研究和评论“神魔小说”的批评性文章也开始层出不穷。
但大规模的研究却是近二十多年的事。
对于清代神魔小说的研究主要从小说史、专书论著和具体小说文本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
一、关于小说史、专书论著的研究清代神魔小说因袭明代神魔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大量的小说作品。
而针对清代神魔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林辰《神怪小说史》、张俊《清代小说史》、胡胜《明清神魔小说研究》等著作上。
部编版语文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专项训练卷(解析版)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计划用时:18分钟题量:4题满分:15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2015·江苏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 C【解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分析知识要点,根据所读积累比较判断正误。
C错,大战流沙河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2018·湖南初三期末)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答案】 A【解析】 B.《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计划用时:18分钟题量:4题满分:15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2015·江苏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 C【解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分析知识要点,根据所读积累比较判断正误。
C错,大战流沙河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2018·湖南初三期末)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答案】 A【解析】 B.《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西游记作品分析和影响

王氏“心学” 程朱“理学”
“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 良知”,指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 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
小说选用“心猿”一词,比喻躁动不安 的心,将之作为孙悟空的别称。
许多回目和诗赞表明了作者把孙悟空当 作人心的幻相来刻画的用意。
如“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幼年“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 约四十余岁,始补为岁贡生。生性 耿直,因母老家贫,曾出任长兴县 丞两年,“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后补为“荆府纪善” ,不就。晚年 放浪诗酒,终老于家。有《射阳先 生存稿》四卷。
三、《西游记》的版本:
繁本:为百回本。
1,明代刻本。明代百回本均为繁本。
最早刻本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 德堂刻本,全称《新刻出像官版大字 西 游 记 》 , 共 20 卷 100 回 。 该 本 没 有 “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的故事。也即无玄奘出身的故事。
“人性”: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 神佛妖魔,将其人化。
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 “物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 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 “神性”,同时 还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 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人 性”。
三、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
《西》已开始打破人物性格单 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 的倾向,注意多角度、多色调塑造 人物。
四、象征意义: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1、《西游记》反映了人之自由与人生“意 义”问题。 ⑴大闹天宫:自由的欲望 ⑵戴紧箍:自由有危险性 ⑶取经正果:自由的转型 ⑷本事差了:自由的悖论 ⑸师徒五众:自由受人际关系制约
2、《西游记》对重建理想社会秩序的向 往。企图重建风调雨顺的自然秩序和和 谐安乐的人文秩序。
部编版语文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

专题02 七上名著阅读《西游记》(解析版)专项训练卷·一计划用时:18分钟题量:4题满分:15分实际用时:测试人:得分:1、(2015·江苏初三期中)下列有关《西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小说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B.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与猪八戒、沙和尚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战胜了各路妖魔鬼怪,终于取到了真经,他们自己也修成了“正果”。
C.孙悟空是《西游记》的第一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
其中大闹天宫、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等情节都以他为主角。
D.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指出《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情感,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观察。
【答案】 C【解析】仔细阅读各项语句,分析知识要点,根据所读积累比较判断正误。
C错,大战流沙河的主角是猪八戒、沙和尚。
2、(2018·湖南初三期末)下列对名著《西游记》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叙述了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得以修成正果的故事。
B.《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唐僧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三部分组成,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C.《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界三军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山为妖,后经太白金星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D.(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老莱娱亲”等情节也是耳熟能详。
该书被《英国大百科全书》誉为“中国最珍贵的神奇小说”。
【答案】 A【解析】 B.《西游记》全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回到第七回,交代了孙悟空的来历渊源,学艺之途,以及大闹天宫;第二部分是第八回到第十二回。
西游记知识点及习题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三、十三至九十九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五、艺术特色1.神魔小说《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西游记简介及主要内容

西游记简介及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品。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全名为《西游记真本》,被视为是道教思想对儒家思想的一次异化。
这部小说是根据《妙灵玉册》修改而成的,全篇之中十分典雅,不矫揉造作,是一部极有震撼力和极晶莹剔透的现代神魔小说,内容包括唐僧师徒和玉帝、南海观音、悟空大圣等一系列人物的故事。
这部书中的唐僧取经是作者对儒家和道家以及佛家三种思想进行了评价和批判的标志之一,全篇写到唐僧和三位徒弟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灵山,西天见佛取得真经,这也显示了唐僧师徒的顽强不屈和坚持不凡的品质。
另外,书中悟空大圣则是道家观点的结合,他力大无穷,神通广大,有如神仙一般。
但在西游记中悟空的修行经历也充满了峭难,他对自我的领悟过程更显其孝子爱人的儿化。
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三日以及四个大圣也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其中,猪八戒作为唯一一个没有什么得失心的大凡人,不管他是优胜劣汰的社会,又或是急功近利的信仰,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维护人类乃至动物等一切被裁判的群体而奋斗的证明。
总而言之,西游记是一部具有独特价值的小说,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思想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描述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故事,以及各种神仙、妖怪、仙人等的冒险经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智慧和理念,也勾勒出了一个个富有意义、’情理’系列的人物形象。
四大名著及作者朝代介绍

四大名著及作者朝代介绍
中国四大名著是指《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它们都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
以下是每个作品及其作者的简介:
1.《红楼梦》:清朝作家曹雪芹所著。
《红楼梦》描写了一个富贵家庭的荣辱兴衰,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虚伪,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之作。
2.《西游记》:明朝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的西天取经之路为主线,穿插了许多神魔大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被誉为中国神魔小说的代表作。
3.《水浒传》:明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
《水浒传》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的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被誉为中国武侠小说的杰出代表。
4.《三国演义》:元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
《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表现了智勇双全的三国英雄形象,被誉为中国历史小说的经典之作。
1/ 1。
古代文学史 第三章 西游记

三、西游记之主题思想
(一)主题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明清时代,或说是炼丹、或说是证道、悟道;
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认为是滑稽小说, 鲁迅同意“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三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初,因为战争,研究沉寂; 第三个阶段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毛泽东以 伟人之尊,把《西游记》纳入阶级斗争范畴,风靡全国;
宋元话本《西游记平话》是一个很关键的文献。 它是《西游记》故事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起着承 前启后的作用。可惜的是,此书现已失传。 宋元话本的一些零星故事,如《陈巡检梅岭失 妻记》的情节,据钱锺书《管锥编》考证,乃中 国古来流传俗说,屡见之稗史,后来被元曲家及 《西游记》作者吸收。宝象国三公主百花羞被黄 袍老怪摄去十三年,生儿育女,朱紫国皇后金圣 宫被妖魔赛太岁盗去,故事结构都与此有些相似。
7、反映农民起义
现代作家张天翼于1954年2月号《人民文学》发表长篇 论文《〈西游记〉札记》,认为历史上农民起义有三种结 果:胜利则如刘邦、朱元璋改姓换朝,失败时或是赤眉、 黄巢式的遭受镇压剿灭,或是宋江式的招安。孙悟空大闹 天宫失败,结果走了招安路。毛泽东很欣赏此观点。以后 毛泽东在写诗或谈话时,往往利用孙悟空来附会革命,由 于他的政治地位极高,望风而从者多,人人都把《西游记》 当作阶级斗争实录,把孙悟空视为革命斗士。 8、光明邪恶之战 胡光舟:“我们不妨说《西游记》有双重主题。大闹天 宫重在表现对传统势力的反抗;取经故事重在表现对理想 光明的追求。”
3、《西游记》的作者
丘处机说
百回本《西游记》最早刊行于明代,由金陵世德堂 主人唐光禄购刻,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但明代 的读者并不清楚真正的作者是谁。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 学以诗文辞赋为正宗,小说原来并不入流,能写小说并 不怎样光彩。因为作者姓名没有清楚写下来,难免引起 世人各种猜测。 至清代乾隆年间钱大昕第一个指出《西游记》为 明人所作。纪昀更清楚提出证据,云:“祭赛国之锦衣 卫,朱紫国之司礼监,灭法国之东城兵马司,唐太宗之 太学士翰林院中书科,皆同明制。”因此可以确定为明 人所作,但尚未能具体说出作者姓名。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文化意蕴

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与文化意蕴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极富盛名的神魔小说,其创作于明代,至今
仍然被广泛传诵。
这部作品融合了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成就。
在《西游记》中,作者采用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元素,并与人物塑造相结合,带
出了众多特色突出的神魔角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这一组合。
孙悟空作为主角展现出了勇敢、聪明、机智的一面,猪八戒则塑造成了热情干脆的形象,沙僧则是温和沉稳的代表,唐僧则是慈悲、睿智的形象。
这些角色各具特色,使整部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文学上,《西游记》突破了传统神魔小说的形式,采用了许多戏剧性的手法,如戏剧化的对话,幽默风趣的描写以及精彩绝伦的情节设计,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整部作品既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又有细致入微的情感描写,使读者无论是从故事情节还是从情感共鸣上都能深深地被吸引。
除此之外,《西游记》在文化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整部作品虽以神魔为题材,
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
其中“取经”、“修行”等主题,体现了人性向善的理念,通过西行取经之路上的磨难和考验,向读者传递出了对道德与信仰的思考。
同时,作品中对人物塑造的关注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人文关怀的一面,展现出了丰富的人文关怀。
总体来说,《西游记》作为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
艺术成就,更在文化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它通过丰富多彩的神魔元素、精彩绝伦的情节设计以及深刻入微的哲学思考,使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的杰作,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金光寺扫塔追佛宝》中国经典神魔小说故事

《金光寺扫塔追佛宝》中国经典神魔小说故事《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所以接下来就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西游记-金光寺扫塔追佛宝的故事吧。
金光寺扫塔追佛宝师徒四人早起晚睡地又走了八百多里,来到祭赛国,见城里人来车往,一片繁华景像。
正走着,忽然看见十几个和尚都戴着枷锁,挨户乞讨。
唐僧不由得动了慈悲心,让悟空上前去问个明白。
和尚不敢在街上讲实情,就把唐僧师徒带到他们的敕建护国金光寺里。
原来,在金光寺宝塔上曾经放着一个舍利子佛宝,白天彩云缭绕,夜间光芒四射,周围各国都能看到,便把这里奉为天府神京,年年进贡,岁岁来朝。
没想到三年前的一个夜晚,突然下了场血雨,污染了宝塔,从此暗淡无光。
外国因为看不见塔上的奇光异彩,就不再进贡。
国王听信馋言,说这一切全是寺中僧人偷走宝贝才造成的,就把全寺僧人都捉去问罪,已经有两个僧人被打死了。
唐僧决定晚上亲自去扫塔求佛,查明原因,解救僧人。
晚饭后,唐僧和悟空各拿一把新买的扫帚,先上大殿烧香拜佛,然后打开塔门,从下往上一层一层地扫,到半夜时分才扫到第十层。
唐僧累的腰酸背痛,便叫悟空替他把上面的三层扫完。
悟空扫到十二层时,听见塔顶有人讲话,就钻出塔门,踏着云去察看。
他见第十三层塔里有两个妖精正在猜拳喝酒,便拦住塔门叫道∶“原来是你们偷走了宝贝。
”悟空将两个小妖精抓去见唐僧。
两个小妖精招出了真情∶在离京城不远的乱石山碧波潭中,住着万圣龙王和女儿万圣公主、女婿九头驸马。
前年,驸马跟龙王来到城里,下了场血雨,偷去佛宝。
万圣公主又把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偷来,把佛宝放在坛里温养,让它昼夜放光。
最近,万圣龙王听说孙悟空要路过里,就派鲶鱼精和黑鱼精来这巡视,打听唐僧师徒的虚实,好对付他们。
为了证明寺中僧人的清白,悟空把两个小妖精穿了琵琶骨锁起来,准备第二天带去见国王。
第二天,唐僧师徒拜见祭赛国国王,换了关文,并乘机为寺中僧人辩护,说有小妖精可以证明。
中国古代小说

(唐代时期成熟繁荣) 蒋防《霍小玉传》陈鸿《长恨歌传》 唐代时期成熟繁荣) 蒋防《霍小玉传》陈鸿《长恨歌传》 成熟繁荣
传奇小说 话本小说
拟话本小说
(明代时期) 明代时期)
(宋代时期通俗形成) 宋代时期通俗形成) 通俗形成
章回小说
(明、清时期 通俗繁荣) 通俗繁荣)
明:《三国演义》(历史)、《西游记》(神魔)、 三国演义》 历史)、《西游记》 神魔)、 )、 水浒传》 英雄)、 金瓶梅》 世情) )、《 封神演义》 《水浒传》(英雄)、《金瓶梅》(世情)、《封神演义》 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老残游记》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
①形成较晚,成就很高。 形成较晚,成就很高。 ②雅俗分流,双线并行。 雅俗分流,双线并行。 ③同中有异,风格独特。 同中有异,风格独特。
巧记古典名著28字诀: 巧记古典名著 字诀: 字诀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书西厢镜。
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
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雏形) 魏晋南北朝雏形) 雏形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0809填空) 志怪小说(东晋干宝的《搜神记》)(0809填空) 0809填空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李朝威《柳毅传》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 李朝威《柳毅传》元稹《莺莺传》 白行简《李娃传》 警世通言 冯梦龙的“三言” 冯梦龙的“三言”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的“二拍” 凌濛初的“二拍”
下列小说中属于“讽世佳作”的是() 儒林外史》 下列小说中属于“讽世佳作”的是() 《儒林外史》
西游四大名著

西游四大名著《西游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代文学经典《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四部作品,它们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声誉和影响力。
这四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塑造了许多深受喜爱的经典角色和情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第一部《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撰写的一部神魔小说。
故事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前往西天取经,重燃佛教信仰的传奇经历。
西游记以其幽默诙谐的笔调、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和细腻描绘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其中,孙悟空作为最为出色的猴子戏法的代表,塑造了一个聪明机智、行动敏捷的形象,广受读者喜爱。
第二部《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以贾宝玉为中心,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大观园的显赫封建社会。
《红楼梦》通过对宝玉、黛玉、宝钗等众多形象的细腻描绘,展示了封建王朝的堕落和女性的悲剧命运。
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细腻的艺术描绘而广受赞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第三部《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及其手下英雄好汉们的抗争史。
小说以宋江为主线,塑造了宋江、林冲、鲁智深等众多农民起义领袖的英雄形象,展示了他们抗争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历程。
《水浒传》以其浪漫的故事情节和英雄气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第四部《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的历史故事,塑造了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时期的英雄形象。
《三国演义》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
综上所述,《西游四大名著》包括《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每部作品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瑰宝,也是一部部动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作品,带给读者们无尽的阅读乐趣。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这四部名著都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世界。
2018年全国语文中考分类汇编-《西游记》名著阅读含答案

【2016年·xx】【试题】8.名著阅读(3分)《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①体小说的代表作品。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②浔阳楼题反诗等。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③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答案】8、【解析】名著阅读。
难度低。
《水浒传》和《西游记》恢复刚统一中考试卷时08年09年的考试热点。
属于给分题。
答案示例:①xx②xx③大闹天宫(2018xxxx)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6分)(1)《西游记》第六回中大圣变成一座土地庙,“只有尾巴不好收,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被赶到的真君识破真相。
真君是怎样识破大圣变化的?你从这里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2)薛霸双手举起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
两个公差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简要说说选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分)鲁智深在大闹野猪林之前做的哪几件事,体现他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特点?(2分)【答案】6. B7.(1)真君从未见过旗竿竖在庙宇后面。
本领再大的人也难免有弱点:假象总是难掩破绽;生活常识有助于人识别真相。
(2)画线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两个公人又惊又怕的神情,侧面村托出鲁智深声势猛、动作快、力气大。
拳打镇关西、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
(18年吉林市)(三)名著阅读(5分)2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第八章 《西游记》与神魔小说

2、《西游记》还构置了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 以启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果说“真经”象 征着真理,“正果”象征着理想,那么,西行取经 则传达出人生进取的顽强品格和人类文明的探求精 神,以及这种精神品格背后所隐藏的艰辛与痛苦、 希望与成功。 再从局部象征看,《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 大致分为四大类:一类是表现自然力和象征自然力 的难,一类是象征社会种种邪恶势力的难,一类是 直接来自最高统治者的难,一类是取经人主观错误 造成的难。既要扫除自然灾害,又要战胜社会邪恶; 既要抵抗外来的磨难,又要克服自身的弱点。小说 构成的这种自然与社会、外在与内在的多重象征体 系,共同指向人生进取与文明探求这一潜在的哲理 寓意。
1、出生 :天生地长、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神 猴 。象征意义:不受任何社会关系的束缚 。 “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 位拘束。” 生活环境:花果山没有政治关系的束缚,也 没有经济关系的束缚。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做生涯。秋收 芋粟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第一回)
2、成长
突破空间局限:学道术 突破时间局限 :勾销生死薄 “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三回) 触犯社会等级制度——“招安”——造反——被打压 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 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 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 得肉肥由自在”,成 日“会友游宫,交朋结义”(第五回) 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七 回) 他(指玉皇大帝)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 出去,将天宫让给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 攘,永不清平!(第七回) “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第七回)
《西游记》描写了规范和自由之间的矛盾 对人一生发展过程所起的作用。在成长的过 程中,一方面美猴王本身的反叛意识越来越 强烈了,另一方面美猴王的个人欲望也越来 越膨胀了,但是他终究逃不脱社会关系之网。 个人欲望是永远不可能凌驾于社会规范之上 的,触犯社会规范只能受到更为严厉的制裁, 个人的能力也因个人欲望的膨胀而被毁灭。 如来佛的手掌心,正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的社会规范的象征。
31 七上名著】《西游记》名著导读+知识点大集

七上名著】《西游记》名著导读+知识点大集合!《西游记》内容梳理一、作品名片《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
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黑暗不言而喻。
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
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西游记》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从第一回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得道、大闹“三界”《西游记》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三、十三至九十九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创作主旨
• 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 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 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 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 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 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第三部分
• 1、《封神演义》 • 一百回。题许仲琳编 • 书之开篇诗有云,“商周演义古今传”,似志在 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 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 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视之者也 。
• 东游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 • 吴元泰。二卷五十六回 。 • 书中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盖 杂取民间传说作之。
• 南游记:《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 • 余象斗编。流行于万历年间。 • 北游记 :《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 余象斗编。流行于明季。
• 西游记:《西游记传 》
• 题齐云杨志和编,天水赵景真校 。
乃曰“同源”,所谓义利邪正善恶是非真
妄诸端,皆混而又析之,统于二元,虽无 专名,谓之神魔,盖可赅括矣。
• 其在小说, 则明初之《平妖传》已开其 先,而继起之作尤夥。……芜杂浅陋,率 无可观……。
• 神魔小说之先声:《三遂平妖传》。
• 汇此等小说成集者,今有《四游记》行于 世,其书凡四种,著者三人,不知何人编 定,惟观刻本之状,当在明代耳。
《西游补》
也。
惟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
处,时足惊人,间以徘 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
皆于此可考见,则亦其所长矣。
3、《西游补》
• 十六回 。董说 。 • 全书实于讥弹明季世风之意多,于宗社之 痛之迹少 。
• 惟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忽善幻, 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徘 谐,亦常俊 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
总结
三遂平妖传 四游记 西游记
封神演义
三宝太监西洋记
西游补
鲁迅经典评语
• 文词荒率,仅能成书 • 似取经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 贯 ,小说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第二部分
• 1、吴承恩《西游记》和杨志和《西游记》 关系 • 又有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 回本《西游记传》之后 。
• 2、《西游记》和《长春真人西游记》
• 3、《西游记》作者 • 钱大昕 、纪昀:明代人,非丘处机 • 丁晏、阮葵生 :探索“乡邦文献”,得出 作者为吴承恩
三遂平妖传
芜杂浅陋,率无可观
东游记 四 游 记 南游记 北游记 西游记(杨志和)
文言俗语间出,事亦往往不相属
文词荒率,仅能成书
西游记
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 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 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封神演义》 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
肆
《三宝太监西洋记》 侈谈 怪异,专尚荒唐
• 其间时 出佛名,偶说名教,混合三教,略如 《西游》,然其根柢,则方士之见而已。
2、《三宝太监西洋记》
• 一百回 。罗懋登 撰。 • 盖郑和之在明代,名声赫然,为世人所乐 道,而嘉靖以后,倭患甚殷,民间伤今之 弱,又为故事所囿,遂不 思将帅而思黄门
,集俚俗传闻以成此作,
• 侈谈 怪异,专尚荒唐 。 • 所述战事,杂窃《西游记》《封神传》, 而文词不 工,更增支蔓,特颇有里巷传说 ,如“五鬼闹判”“五鼠闹东京”故事,
《中国小说史略》:
“明之神魔小说”(上中下)
第一部分
• 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
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 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 有色目人于永,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 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
• 且历来三教之争,都无解决,互相容受,
• 乡邦文献:地方志
• 4、吴承恩 •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性敏多慧, 博极群书,复善谐剧,著杂记数种,名震 一时,嘉靖甲辰岁贡生,后官长兴县丞, 隆庆初归山阳 ,万历初卒(约一五一〇— —一五八〇)。
• 5《西游记》特点
• 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 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 恭之意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