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历史复习的迎考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三历史复习的迎考策略
泉港一中钟少华
初三下学期历史科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复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今年又面临着全省第一次统考,新题型的出现,难度值的提高等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高效地完成复习任务,巩固基础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现将我校备战中考的一些做法和措施介绍如下,以求教于同行。如有不妥或不到之处,恳请大家指正、见谅。
一、统筹安排、合理利用时间,制定好复习计划
初三下学期我们历史科的教学任务重,复习要涉及初一至初三六册的教材,复习范围广、内容多,如不能有效地安排好、利用好时间必将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教学效果,要取得较好效果一个良好的复习计划极为关键。因此我校在期初,备课组已根据学校的周课时数和校历表制定好一份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好复习进度。本学期期初至市质检考试前完成第一轮总复习,这轮复习以《考试指导意见》为纲,以课本为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力争做到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把基础知识梳理一遍,构建形成基本的历史时空观。从5月下旬开始进行第二轮复习,精选各地市一些经典题型进行训练,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性与解题技巧的能力。
二、依据《考试指导意见》回归课本组织教学
1、学习、领会《考试指导意见》新精神
今年教育厅新颁布的《考试指导意见》对今年中考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考试指导意见》出台后我们备课组成员一起学习领会《考试指导意见》的新精神。特别注意今年《考试指导意见》与往年相互比较有啥新变化,变化点在哪,细心领会《考试指导意见》的新精神。我个人认为中考历史学科要复习的知识点既多且杂考查的角度又新,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如何设题最后还得回归课本回归考纲,因此我们的复习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紧扣考试指导意见、把握趋势、大胆取舍、夯实基础、锤炼能力”。
2、复习立足《考试指导意见》教学回归课本
近几中考试卷80%为基础题,另20%稍难题和较难题也以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为支撑,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察的重点,这就意味着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中考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校备课组的复习方针是紧扣《考试指导意见》,夯实基础回归课本。第一轮的复习时我们依据考试指导意见的知识要求“紧扣教
材”,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细致地阅读教材,逐节、逐章、逐册地对《考试指导意见》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全方位对课本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整合。但是要注意的是复习不是上新课,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去粗取精,在整理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后对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和突破,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不求每一位同学能熟记所有的知识要点,但求学生对每一册,每一课内容的纲要非常熟悉,能构建形成一个基本的历史时空知识框架。这样在考场上才能大大减少翻书的时间,提高答题速度与质量,才能节省出更多时间用来思考难度较大的题目。
3、根据《考试指导意见》构建知识网络与能力培养
初三年的学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再加上初一二年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又要求在一学期里熟知三年的知识要点,理清知识结构,这就有些强其所难。因此需要老师根据《考试指导意见》精心编撰复习提纲,在提纲中按照章节顺序整理出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一份好的复习提纲能让学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能抓住每一个学习主题的框架,熟悉提纲和课本目录。一份完整、详细的复习提纲,能帮助学生大大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复习中要注意基础与能力并重,因为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复习要点线结合,注意要点化、线索化
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抓住了基础知识这个“点”还要注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点线结合应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复习完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串线,复习完一本书后也可适当地串线,尤其是同一主题的内容更应该注意联系,由于历史总复习的时间很紧张不可能再有更多时间去组织专题复习,因此只能注意在平时复习时将之融入。实践证明,抓点线结合,便于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条理化。抓住了点,复习便有了针对性;抓住了线,就可以以线相串,串住一些知识点,就可以“顺藤摸瓜”,记住各个部分的历史内容。
四、适度关注时政热点,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考试指导意见》的命题原则中明确提出“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发展性”,现在的教育改革就是要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非常灵活,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是,不管中考历史试题如何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不可能脱离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可能脱离课本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只是在运用上更加灵活
罢了。因此在平时复习中要多关注哪些历史知识与当年的这些时事相关,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关注与现实社会有关联的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将学习重点与时事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认探究,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能力
必要的练习是强化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知识由简单的识记向理解运用能力的转换。近几年中考历史试题已从单纯的记忆型向研究型、开放性转变,中考的考查要求已发生巨大变化,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中考的题型和要求进行专项指导,特别是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提高应试能力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一)辨析题解答要领:
辨析题要求学生指出历史试题中的错误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它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辨”是辨别判断,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析”是做出的辨别判断进行简单地说明(实际是对一件事--史料、观点、图片,表达一个意见。主要类型:一是指出以上材料的一处错误,并说明理由。二是A观点、B观点,问赞同谁的观点(或谁的观点错误),并说明理由。三是对上述材料或两者观点进行评价,这种答案一般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而是需要辩证回答。辨析题的“说明理由”需要正面反面阐述。【例题】“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瞿秋白对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变化的感受。史林同学认为,这一感受形象地说明了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史林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答案】不正确。理由:1、戊戌变法时,皇帝还在,没有发生“割辫子”的事。2“皇帝倒了,辫子割了”是辛亥革命的历史范畴。
(二)材料解析题答题要领:
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及利用有关历史知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要快速读完材料或图表(包括出处),弄清该阅读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和材料的中心思想。然后要注意审题,抓住关键,弄清限制条件。再根据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解析题常见的考查方法有:①回答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②根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③归纳材料的中心思想;④根据提问在材料中找有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