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同构_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7
湖南省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现代文阅读(35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真实是文学的第一天性,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
文学的对象是人性和人的生存条件。
因此,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
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
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
他们笔下的人物,其性情性格,全都具有多重暗示,绝无简单化现象。
人物所处的环境,也都是复杂的多重冲突,父与子、母与子、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恋人与恋人,等等,他们在生存历程中所产生的自然悲剧(生老病死)、人为悲剧(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冲突)、个体悲剧(情与欲、义与利等),相互交织,把人性的各个层面,展示得极为真实动人。
文学的真实性除了表现为展示于作品中的人性真实与环境真实之外,还特别表现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
不欺骗读者,这对于作家来说,不仅是创作的思路,而且是创作的道德。
古往今来,一切不朽的经典,其生命力的密码就在这里。
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
“超越”是指跳出经验世界而进入先验世界。
真实讲进入,超越讲跳出,两项加起来便是“入乎其中,出乎其外”。
文学创作既要把握现实经验,又要跳出现实经验。
超越现实经验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是指超越整个现实存在即现实世界,也可以指超越现实表象而进入现实深层。
说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就因为文学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现实存在的各种束缚、羁绊与局限。
政治、经济、新闻等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包括法律的制约,唯有文学不然。
它遵循的法是“无法之法”,它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鲸鱼跃海。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
文学之所以拥有最大的自由,除了作家的心理活动不固守现实世界的规范之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根本特性。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三)
主讲人:李 兵
4.清末书院改制 清末,部分书院开始迈出了改革的步伐,在课 程中增加了近代知识的内容。 清初,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 月14日)宣布书院改制为学堂。
5.书院改制的评价 1921年,蒋方震(后改名蒋百里):凡所以 除旧也,而旧之弊无一不承受,而良者悉去 矣。凡所以布新也,新之利未尝见,而新之 弊乃千孔百疮,至今日而图穷匕首现矣。其 罪恶之总根乃在挟教育为国家事业之一之名 而将教育行政权扩大,使教育之本体日日萎 缩于行政之下,而学问二字一方既见弃于国 家,他方复见弃于社会。 ——蒋方震:《今日之教育状态与人格》, 载《解放与改造》1921年第3卷7期
傅斯年:清末改革教育,凡旧皆去之,于是书院 一齐关门,而一切书院之基金及地皮多为劣绅用 一花样吞没了。今日看来,书院可存,而书院中 之科目不可存,乃当时竟移书院书院中之科目, 即旧新各式八股,于学堂,而废了书院,这不能 说不是当时的失策。‛ ——傅斯年:《改革高等教育中几个问题》,载 《独立评论》第十四号,1932年8月28日出版。
毕业论文
嶽麓書院發展史
一、周式与北宋岳麓书院
1、書院前身: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建屋辦學, 形成書院的雛形。
南宋欧阳守道:‚往年余长岳麓,山中碑十余, 寻其差古者,其一李北海开元中为僧寺撰,其 一记国初建书院志撰者名。碑言书院乃寺地, 有二僧,一名智璇,一名某,念唐末五季湖南 偏僻,风化陵夷,习俗暴恶,思见儒者之道, 乃割地建屋;以居士类,凡所营度,多出其乎。 时经籍缺少,又遣其徒市之京师,而负之归。 士得屋以居,得书以读。其后版图入职方,而 书院因袭增拓至今。
蔡元培:‚全与我的理想相合,我欢喜得了不得‛, ‚合吾国书院与西洋研究所之长而活用之,其诸 可以为各省新设大学之模范‛。 ——蔡元培:《湖南自修大学的介绍与说明》, 载《新教育》1922年第5卷第1、2合刊号,第83页。
从异质同构理论看当代舞蹈审美“新现象”
从异质同构理论看当代舞蹈审美“新现象”异质同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提出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观点,并且格式塔心理学以“异质同构”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
要了解异质同构,首先要对格式塔的原理有所了解。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强调完整性,“形”是指由知觉活动组织和建构经验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完形的内部都存在一种张力,也就是一种“力的图式”。
不同的完形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性质相同的“力”构成完形时,为“同质同构”;当性质不同的“力”构成完形时,为“异质同构”。
在审美活动中,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尤其是视知觉)、组织活动(主要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
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
”这就是格式塔异质同构核心理论。
舞蹈艺术与异质同构关系的建立基于两点:一是舞蹈完全以人的肢体为语言,本身传递的就是“力的行为”,阿恩海姆认为“每一个视觉事物都是一种显著的动力事件”,从视觉的角度,人体就形成“力的图式”。
二是在舞蹈审美活动中,舞蹈艺术品与观众在空间上存在着情感沟通。
所以,一方面是基于舞蹈本体而言,另一方面是舞蹈审美包含的主客关系,可以试图将舞蹈与异质同构相关联,以对舞蹈审美进行更进一步挖掘。
身体、心理、时间、空间是舞蹈艺术的四要素,平心说:“身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和技术本质,心理是舞蹈的灵魂和艺术本质,空间是身体(物质)存在的绵延,时间是心理(精神)的绵延。
”从异质同构最初的定义和来源来看,似乎异质同构理论仅仅可以对舞蹈本体的身心层面进行解释,但通过对异质同构的进一步剖析与全方位解读,可以发现异质同构理论不仅仅涉及身心的同构、审美活动中主客关系同构,还可以从空间上、创作上、不同艺术门类以及不同媒介与舞蹈的异质同构,以此来解释当代舞蹈审美中出现的“新现象”:平衡、重叠与交互。
异质同构[异质同构的两块美玉]
异质同构[异质同构的两块美玉]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分别是中国20世纪文坛的杰出代表,在本国文学界均是历久不衰的评论热点。
川端康成被视为日本现代派的代表,可在他的创作中有一种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定的自觉:“这就是我作为一个日本式作家的自觉,和继承日本美的传统的愿望。
”继承传统也是沈从文认真思考的命题:“一个短篇小说的作者,肯从中国传统艺术品取得一点知识,必将增加他个人生命的深度,增加他作品的深度。
”笔者发现,他们是具有相当可比性的,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内在气韵上都有诸多相通之处。
同时,作为两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人物,他们也反映出了中日两个民族传统文化施加于作家的不同影响。
一、借传统的意象手法抒情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抒情性,《雪国》被视为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边城》被看作中国抒情小说的典范,抒情性成为他们的共同特征。
而在抒情方式上,他们也都从各自的传统文学中吸收了营养,创造性地继承了传统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质:通过意象抒情。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在创作中都表现出极强的抒情愿望。
川端康成在谈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时说道:“这些地方都不过是我抒发感伤的背景罢了,我没有描绘过其中任何一处,”情感的表达是最重要的。
沈从文在创作《边城》时说得更明确:“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
”(一)意象蕴涵丰富的生命体验两部小说都有着标志性的意象:《雪国》的“雪”,《边城》的“水”,在叙事的时间流动中,意象也是动态的,它反复出现,寓意也不断丰富,将作者复杂、多层次的生命体验传达出来,并成为作品的潜在结构,预示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
《雪国》首先让人感受到的就是漫山遍野的雪,它是小说所创造的艺术世界的标志。
在作品中,作者极少孤立地描写雪景,雪总是和人的情绪一起出现。
雪的各种表征中,最能引发主体情思的是雪的清寒与洁白,岁暮隆冬的雪国,在作者笔下视觉印象同人物的意绪叠和起来,雪已经被作者的情绪浸泡过了,雪的清寒同寂寞宁静的心相聚合。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浅论长生殿审美意象的异质同构
浅论《长生殿》审美意象的异质同构审美意象既体现主观情思又体现客体的审美特征,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长生殿》审美意象的异质同构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长生殿》中金钗钿盒、《霓裳羽衣曲》、牛郎织女是穿插在剧本中不可或缺的三种不同质的意象。
这三种不同质的意象分别隐喻不同的话语立场,有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和审美指向,也承载了不同的情感色彩。
在戏曲的结构意义上,它们起到了贯穿场面、联络主角、推动情节的作用,增加了剧本的结构穿插之美。
在意境上,通过这三种意象或平行或交叉的时隐时现的叙述,共同形成了《长生殿》广阔深远的诗意境界。
在题旨上,这三种意象体现了洪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终极思考。
关键词:审美意象异质同构诗意境界审美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语言为媒介形成的存在主体观念中的内心视象。
审美意象既体现主观情思又体现客体的审美特征。
《长生殿》意象体系最主要的是三种意象:金钗钿盒、《霓裳羽衣曲》、牛郎织女。
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意象的营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有着平行交叉审美关系的同质或异质意象的同构来创造意境;二是围绕焦点性(主题)意象反复咏叹和多方面描绘,形成如音乐般的主题旋律,在一唱三叹中完成作品意境的创造。
”{1}如马致远《秋思》就属于第一种情况,“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有着平行交叉审美关系的同质或异质的意象同构,产生相对比相映照的审美功能。
而《荆钗记》中之荆钗意象、《桃花扇》中之桃花扇意象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是通过对主题意象的反复咏叹完成作品的意境创造。
《长生殿》中金钗钿盒、《霓裳羽衣曲》、牛郎织女就是共同穿插在剧本中不可或缺的三种不同质的意象,各自从不同的方面映衬、烘托了《长生殿》的题旨,共同建构了《长生殿》永恒的意境。
这三种不同质的意象分别隐喻不同的话语立场,有着不同的叙事功能和审美指向,也承载了不同的情感色彩。
异质同构???创意无限
异质同构创意⽆限第⼀节异质同构的美学原理异质同构是美学理论中重要的,被学术界和艺术家⼴泛认同的学术理论流派。
它是完形⼼理学(⼜称格式塔⼼理学)的理论核⼼。
完形⼼理学诞⽣于德国,其代表⼈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
美国现代⼼理学家阿恩海姆在格式塔⼼理学的基础上,拓展了在审美⼼理研究的深度和⼴度,使其成为⼈们审美⼼理过程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核⼼理论基础。
格式塔⼼理学主张⼼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物”的中⽴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理学。
简⾔之,完形⼼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
例如,⼀⾸乐曲也就不是所有⾳符的相加⽽是由于听众对于作品进⾏连贯的,有序的理解才能欣赏、感悟整⾸乐曲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的视觉组织活动和⼈的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构成之间,有⼀种对应关系,⼀旦这⼏种不同领域的“⼒”的作⽤模式达到结构上的⼀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
在我们的现实⽣活中,在⼈们实际的审美⼼理过程中,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和艺术作品欣赏中,异质同构的审美⼼理现象处处可见。
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说清楚什么是格式塔。
格式塔⼼理学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
⽽格式塔⼼理学研究的形,既不是⼀般⼈所说的外物的“形状”,也不是⼀般艺术理论中笼统指的形式。
前⼀种偏指⼀种空间结构,后⼀种偏指各部分的排列关系。
⽽格式塔⼼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之,格式塔⼼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了积极组织建构的结果或功能,⽽不是客体本⾝就有的。
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
⼀个格式塔是⼀个完全独⽴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
这⾥的新,是相对于原有的构成成分⽽⾔。
换句话说,它是从原有的构成成分中“突现”出来的,因⽽它的特征和性质都是在原构成成分中找不到的。
异质同构_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
校园规划与设计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异质同构—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魏春雨 许昊皓 卢健松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长沙,410082)收稿日期:2012-02-10摘要/ 分析湖南大学校园及建筑发展与变迁,研究了从宋代的书院到现代大学各个时期校园组成结构特点;对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的校园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构成、材料构成、环境生成手法进行研究,指出“异质同构”是湖南大学3个不同发展时期共同的形态特质与建设理念;并以具体实例阐述了1990年代后的“异质同构”在校园建设实践中的尝试。
关键词/ 校园建筑 异质同构 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 合界面 类型转换A B S T R A C T /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the historic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building in Hunan University, this p a p e r m a k e s s t u d y o n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generation process, campus composition, function composition, spatial form and the use of materials, etc. by representative campus buildings in different stages. It points out that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is the same features of campus building form and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in thre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 t a g e s o f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a n d m a k e s account of the practice at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of campus construction after the 90s by concrete examples.K E Y W O R D S / c a m p u s b u i l d i n g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Yuelu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Hunan University, composite interface, type conversion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公元976年(北宋)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作为文化教育建筑的连续性。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永丰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9-2020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永丰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 ,______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 ”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 ”的结局。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对历史发出无限感慨: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______ ”;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______ ”,谁能够灭了它呢?【答案】【小题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小题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小题3】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解析】故答案为:(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重点字:咎)(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重点字:赢)(3)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永遇乐•京口贝古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菊李商隐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
②紫云:指代中书省。
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
③霜栽:指野菊。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千年之恋:湖南大学的古今韵味
千年之恋:湖南大学的古今韵味作者:肖尧陈水香来源:《新作文·金牌读写高中生适读》2013年第12期湖南自古就是人文荟萃、英才辈出之地。
在中国文化演变发展的背景下形成的湖湘文化,是一种既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地域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湖南大学也是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缩影。
湖南大学被诗意地描述为:一座岳麓山,一条湘江,一座自卑亭,一座千年庭院。
从岳麓书院发展起来的湖南大学,占尽了天下风水。
这些自然美景的经典片断,把“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的感慨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大学,看看这座千年学府的历史传承与现代特色。
缘起·岳麓书院当我们要了解湖南大学“千年学府”的称谓时,不自觉地会把“岳麓书院”四个字与之联系起来。
宋代崇尚儒学,朝廷崇尚文治,科举取士规模日盛,学习氛围浓厚,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之下,“书院”这一雅致的教学形式脱颖而出。
岳麓书院即于此时应运而生。
只是不曾料想,它竟历经沧桑,传承至今。
由此,我们归结出了湖南大学的一大特色:文化教育的连续性。
一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
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
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走向第一期兴盛的中心与典范。
作为宋初“天下四大书院之首”及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具有在湖南乃至全国思想、文化、教育领域执牛耳的地位。
而众所周知的1169年“朱张会讲”,更是岳麓书院最辉煌灿烂的盛事。
岳麓书院从根本上具有一种浩然正大、宽厚广博的文化底色,也由此形成了其在四大书院中独具特色的经世致用、敢于担当、兼容并蓄、求真务实、很少宗派倾向的湖湘学风。
异质同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异质同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作者:蒋亚丽张阿维穆王君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8期【摘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过程中,作品的“形”、“意”和人的内心情感一直是设计师和心理学家共同的研究对象,文章通过异质同构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构,运用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方式对这些元素进行创新、组合形成新的作品,从而让中国传统文化既赋予作品传统的神韵又不失时尚的优雅。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异质同构论;纪念品设计1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文化精髓。
它不仅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来的人文特征及精神内涵,同时也蕴含了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和地域特色。
这是一种多元化的美,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用这些美去创新去发展。
在当今设计领域中,各种新兴元素不断涌入,这就需要我们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和现代化思潮相互结合,让中国的设计不仅富有民族特色同时要与世界接轨。
而“中国风格”的设计不仅只是对传统图案表面的套用、移植,更多的创意是让中国文化元素作为媒介,运用新的设计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将其融入到新思潮中,表达出更具中国味的创新设计。
[1]2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设计方法——异质同构2.1 异质同构概述从格式塔心理学观点来看,心理和物理是同型的,心理中有个力学的“场”,知觉对象到大脑皮层都是能动的力的结构,不管什么事物,只要其力的式样在结构上与人情感中的力的作用相似,这些事物就能表现出人的情感。
当物体的形态在视域中出现时,它在大脑中激起的是一种特定的电化学力的式样,这种力虽然产生于人脑这种媒介中,但其基本结构却与物体形态中所含的“力的图式”基本相同,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异质同构”。
即当外物与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某种人类情感生活包含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时,事物与艺术形式就具备了人类情感的性质。
如夕阳西下、树叶飘落都与人在悲伤时大脑力场的力的结构相同,都会给人带来落寞的感觉,因此我们在艺术创作或文字创作时就可以用这些具象的形来表达人的感觉。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考生留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艺术形象的干脆性(实)有其特点,其间接性(虚)也有特点。
假如前者的特点在于引导后者,那么后者的特点就在于它不脱离前者。
这样,审美相识才有别于概念相识。
概念相识是想象过渡于、归结于既定概念,是把想象放在确定的普泛概念下,以形成一套脱离详细感性的道理或学问。
这就是生活中的一般间接性,其集中的形态就是科学。
审美相识则是想象符合于、趋向于非既定的某种概念,是把非确定的概念溶解在想象里,以得到一种不脱离详细形象的感受和体会,这就是艺术特有的间接性。
所以,它给人的是观赏而不是推理,是领悟而不是说教。
领悟和说教虽也可说是一种相识,但不是概念相识。
相反,假如出现了概念相识,则审美相识就反而要被阻抑,作品就经常因失去它的可以捉摸、可以玩味的艺术效果,而使人索然败兴。
语言文字本是概念相识的手段,但在艺术里却要求它不再被当作推理符号来做逻辑论断,而要求利用它与感性阅历的联系来唤起自由的生动表象与情感,假如“一语道破”,就恰恰破坏了它的这一特性。
所以,诗人作家的锻词炼句,最重要的就在于求得形象感染力的明确。
关键在于,艺术形象的间接性不能是抽象的思想、理论、概念,而必需本身也是详细感性的;它与干脆性必需彼此渗透相互依存,而不能彼此割裂或外在拼凑。
干脆性与间接性形成相互交织、融为一体的虚实关系:实(干脆性)里含虚(间接性),虽实亦虚;虚不离实,虽虚亦实,就构成艺术形象的根本特征。
(摘编自李泽厚《虚实隐显之间——艺术形象的干脆性与间接性》) 材料二:“虚”和“实”,作为一对美学范畴,是中国古代艺术创作中的优秀传统之一,又是形成中国文艺含蓄蕴藉、简练深厚的艺术表现形态特征的重要基础。
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龙源期刊网 让传统书院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作者: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24期据《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11日第02版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
书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标志。
书院热在全国范围进一步兴起,传统书院得到重建,新建书院也不断涌现,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书院与现代大学在形态与制度方面存在某种关联,书院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制度优势对我国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可谓古老书院现代转型的范例之一。
2005年,湖南大学改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为岳麓书院,将其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下设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系、哲学系,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格局,让这座千年学府弦歌不绝。
这种模式被称为“岳麓书院模式”,为众多高校所推崇。
近年来,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纷纷吸收书院教育精神,尝试推行书院制教育模式,开展德智教育,倡导学术自由、文化多样性、师生和谐,推进书院制度与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融合发展。
书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挖掘传统书院教育的资源,对书院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新建构,让有条件的书院“活”起来,将书院文化转换为现代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书院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重新焕发生机活力,那是因为书院不仅仅是过去存在的事物,而且是可以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复活的过去。
书院的光辉迷人之处,恰恰在于点滴的传承,活化经典、活在当下,像远方的灯塔一样,召唤后来人。
让书院优良因子传播开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来,关键靠人,关键靠制度。
中国现今书院的发展,必须从传统书院中吸取丰富营养,把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统一起来,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异质同构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异质同构【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育力结构、教材的召唤结构、学生的接受力结构相对应或相耦合时,教学效果会倍增。
这是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达到这种状态,语文教学对于教师、对于学生都将不再是单调的、重复的、高耗低效的劳作,而是一种充满灵性的、愉快的、主动的输出与接受。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不断地向教学法理论提出这样的命题,即“自觉地选择耗费力量最少而能够获得最大最持久的成果的斗争手段、方式和方法”。
[1]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成为中学教育界的共识,中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越来越迫切,教学法领域里一些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改方案,推动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异质同构”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最佳状态,如果达到这种状态,语文教学对教师、对学生都将不再是单调的、重复的、高耗低效的劳作,而是一种充满灵性的、愉快的、主动的输出与接受。
因此,研究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异质同构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语文教师的教育力结构课堂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
它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训练语文基本能力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我们提出中学语文教师教育力结构这个概念,是想与教师素质结构相区别。
关于中学教师的素质及素质结构,教育理论界有许多研究成果,认为教师应具备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科研素质、教师风度仪表、教师体魄等,并对每项素质作了细化。
教师的教育力结构是指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一种知识与能力因素的最优组合。
这种组合是建立在素质基础上相关素质因素的积极整合,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能力结构。
教师的教育力结构由显性教育力和隐性教育力两部分构成。
显性教育力指教师的语文专业知识、技能及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隐性教育力包括行为动机、教学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
隐性教育力是显性教育力的倍增器。
岳麓书院的空间尺度研究
第3 8卷 第 2 4期 20 12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 RE I U
V0 _ l38 No. 24
Au . 2 2 g 01
・27 ・
文章编号 :0 9 6 2 2 1 2 .0 7 0 10 —8 5(0 2)4 0 2 .3
建筑等 , 仍可清 晰感受到 中轴线空间的存在 。
回顾宋代时期 , 岳麓 书 院整体规划 为线性 空间—— 中轴线 空 使人感觉 到从茂 密 的山林 里面进 入到 亲切 的教 间, 其主要特点是一 系列尺寸 、 形式和功 能相似 的空 间重 复 出现。 1 8m 的灌木丛 , .
低 中轴线 空间给以人们严肃 、 庄重 的感受 , 同时利用其 背山面水的 自 学环境 中。同时利用高大 的树木 阻挡 了书院外部 的繁嚣 , 矮 的 灌 木则 不影 响室内的采光需求 , 使书院更隐逸肃静 。 然优势 , 创造另一番幽深的学术气氛 。
势磅礴 的空间轴线 。
1 3. 自然景观形成幽深感受 . 2
和较大 的两种庭 院 。这个 过渡空 间使人 从一 个封 闭 的空 间慢慢 过渡到一个开 敞的空间。同时利用游 廊 , 使讲 堂 与后 部南 北两翼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卷(一)语文试题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得分: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看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领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
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也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
诸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
“人无信不少”,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规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5月份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所展示出来的独特的社会认知价值,一方面使我们意识到,很有必要重新盘点文学的各种内在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也将文学的真实问题有效嵌入信息化的倦怠社会之中,使文学能够更有力地回应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关切。
这不是有关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拓展,而是文学在新的社会发展境遇中的自我突破。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非虚构写作,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既定形态的突破,已成为一种无法忽略的事实。
首先,非虚构写作虽然标举社会认知功能,但它并不是为了否定或降低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教化作用,也不是想要排斥文学的其他认知功能,而是为了更科学地反思并建构文学的认知体系。
说实在的,文学作品究竟具有哪些内在的认知功能,一直是一个有待深究的问题。
从文化认知上看,有性别、历史和族群等,并由此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批评等理论。
从人性及生命认知上说,有理性与非理性、欲望与伦理、感性体验等,并涌现了精神分析、感性主义、人性论等批评理论。
当然,也有社会认知功能的考察,并积淀了包括“艺术社会学”在内的相关理论。
但从总体上看,在文学认知功能的研究中,社会认知功能越来越走向边缘。
这显然有悖于“文学即人学”的核心理念,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也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可以说,文艺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特定产物,同时它与社会之间又构成了紧密互动的张力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文学的社会认知功能不仅取决于作品本身所承载的社会问题,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思维。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读者坚持从某种单一的认知角度来理解作品,或者恪守文学的审美标准作为唯一信念,也会使文学作品的社会认知价值受到影响。
因此,当我们重申非虚构写作的社会认知价值时,从另一种层面上说,也为了唤醒人们对于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互动的密切关注,唤醒人们理解非虚构写作的介入性——它并不只是作家对叙事本身的介入,而是创作主体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度介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自觉介入。
再论异质同构、互比映衬及相关问题
李白的浪漫主义与杜甫的现实主义是唐代诗歌的双峰并峙,二水争流。
但是,李白为什么会形成他的浪漫主义?杜甫又为什么会形成他的现实主义?这是一个趣味盎然而又颇具学术价值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固然与他们各自的人生阅历、艺术积累、气质个性相关,也与他们各自所喜欢采用的诗性方式相关。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李、杜二人的诗歌,就会发现,“异质同构”和“互比映衬”,确实是李、杜二人各自喜欢采用的诗性方式。
我在《映衬:杜甫景物诗独特的诗性方式》(以下简称《映衬》,载2006年第10期《名作欣赏》)一文中就杜甫景物诗的范围论述了杜诗“互比映衬”的诗性方式,并稍许涉及到李白的“异质同构”。
其后,左汉林先生写了《论杜诗中的映衬及相关问题》(以下简称左文,见2007年第2期《名作欣赏》),向我提出不同意见。
我认为左文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在文学研究的方法上存在错误的认识;二是没有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李白的“异质同构”和杜甫的“互比映衬”。
就第一个问题,我已写下了《从杜诗中的“映衬”问题看文学研究的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载《名作欣赏》2007年第4期)。
而本文将对第二个问题做一个较为全面的阐述,供左文作者和其他学界同仁参考。
一、李白“异质同构”的诗性方式所谓“诗性方式”,我在《映衬》一文中已经说过,“是指作家艺术家在艺术作品里表现客观世界与主观意识时特有的艺术方式”。
我之所以采用“诗性方式”这个术语,是因为在我看来这个术语可以概括一个诗人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指包孕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诗人的总体性的艺术表现结构。
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对诗人具体作品(文本)的深入分析,才能真正理解诗人所喜欢采用的诗性方式的真谛。
我在《映衬》一文中首先举的例子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异质同构论视角下江南园林的审美体验
异质同构论视角下江南园林的审美体验作者:张群崧黄磊昌李睿煊江洁来源:《大观》2019年第01期摘要:审美体验是现代人理解园林美的重要环节。
江南园林作为明清时期精英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物化代表,在江南园林中还原历史意境的审美体验越发困难。
因此文章从异质同构角度出发,运用解析与实践结合的手法,结合心物场、主客同构、格式塔心理学原理阐述江南园林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异质同构;审美体验;江南园林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0701, 31270747)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厅科研业务费立项项目(2016J009)研究成果;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JY003)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18YJA840006)研究成果;大连市社科联立项项目(2017dlskzd068)研究成果。
异质同构是格式塔心理学派的核心内容,代表理论家是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相对于以往的美学原理,异质同构的突破在于肯定了客体的表现性,即兼顾了主体的心理张力与客体的表现性。
格式塔心理学教父考夫卡提出“心物场”和“同型论”,认为对美的体验不是单从视觉等角度,而是“知觉”。
“异质同构”旨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
江南园林的美在于意境美,“异质同构”理论更是与中国古代意境中的“情景交融”等观点不谋而合[1],这种思维方法对我们研究江南园林的审美体验有更好的启示。
一、审美体验之于江南园林美即美感,美感是体验。
一种审美体验总是包含着某个无限整体的经验。
[2]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美学家王夫之提出美感的瞬时永恒性,心目同一,“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心目之所及”,美感是当下直接的感兴,是“现在”。
美具有时代性,时代性体现在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中,美是历史的范畴[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公元 976 系,即为“异质同形”。一旦这几种不
年 ( 北宋 ) 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 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
清等朝代的时势变迁,一直保持着作为 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
2) 静与动的关系 书院建筑讲究布局匀称、秩序,营 造的是相对恬静的书卷氛围。而现代湖 南大学与城市空间对接,许多空间节点 是喧嚣、流动的。复合的空间与场所的 氛围更趋于动态与不稳定。城市活动以 及大量交通的导入,以及作为岳麓山景 区的一部分所呈现出的公共性与高等学 府所需的静谧氛围间的矛盾亟待解决。 3) 专属空间与通用空间的分与合 大学常常分为文科与理科等不同学 部,这是对校园进行理性的归类。是形 成相对明晰的文理工学部分区,还是继 续采用相对散点透视的聚落状,这是一 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其他 附属功能,如教师宿舍、学生宿舍从主 校区剥离时会丢失书院教学一体化的氛 围,其利弊的权衡不易简单评判。 4) 建筑材料的变化 书 院 的 传 统 建 筑 材 料 为 青 瓦 灰 墙, 而在近代建筑中大量采用清水红砖墙以 及水刷石。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是朴实 庄重,较少雕饰彩绘,色调素雅。材料 随时代在变化,但在这些建筑的“血液”
校园规划与设计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异质同构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
魏春雨 许昊皓 卢健松
摘要 / 分析湖南大学校园及建筑发展与变 迁,研究了从宋代的书院到现代大学各个时 期校园组成结构特点 ;对不同历史时期代表 性的校园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构成、材料 构成、环境生成手法进行研究,指出“异质 同构”是湖南大学 3 个不同发展时期共同的 形态特质与建设理念 ;并以具体实例阐述了 1990 年代后的“异质同构”在校园建设实践 中的尝试。 关键词 / 校园建筑 异质同构 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 合界面 类型转换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campus building in Hunan University, this paper makes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generation process, campus composition, function composition, spatial form and the use of materials, etc. by representative campus buildings in different stages. It points out that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is the same features of campus building form and concept of construction in three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Hunan University, and makes account of the practice at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of campus construction after the 90s by concrete examples. KEY WORDS/ campus building, heterogeneous isomorphism, Yuelu Academy of Classical Learning, Hunan University, composite interface, type conversion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东侧名曰清风 态,并不与世隔绝。
7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3 建筑学报
校园规划与设计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在 1930 年代,湖南大学校园曾经 一度以书院的建筑为主体,书院的传统 建筑群仍然作为现代学校的校舍 ( 图 6、 7)。这一时期的校园 ( 岳麓书院 ) 给我 们的启示 :
成了多元化且独具特色的校园风景,“异 间尺度协调、严格的空间序列、人文精
质”却“同构”。
神传承等方面的融合。
形成湖南大学校园建筑多样化的原
1 校园建筑的异质与同构
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学科设置、功能变
1.1 “异质同构”的概念
异、环境变迁、建造技术更新、新材料
“异质同构”,从广义角度而言系指 应用等因素。各个年代、各种风格的建
3 清,长沙府疆域图,岳麓书院与长沙城隔江相望
4 清代岳麓书院图
5 1990 版岳麓书院整体鸟瞰
7 岳麓书院的内部天井、庭院 建筑学报 2012.3 ARCHITECTURAL JOURNAL
6 1930 年代湖南大学校舍平面
8
建筑信息
湖南大学二院 ( 现物理系实验楼 ) 1929 年建成
表 1 湖南大学校园重要建筑一览 (1937-1956)
中仍然留存着校园老建筑的文脉基因, 峡的山谷之中,与长沙城隔湘江而望 ( 图
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3)。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
以上问题的产生,其实为采用“异 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
质同构”理念延续校园文脉提供了契机。 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
文庙等。其建筑可分为讲学、藏书、供
主持规划进行建设,这一理性开放时期, 落形式,营造出一种庄严、神妙、幽远
湖南大学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校园建 的纵深感。主体院、科技楼、工程馆、大 讲堂、御书楼等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
礼堂等 ;从改革开放后,进入了新地域 位于中轴线之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
校园的建构时期,近年来学校在天马西 排列于两旁。整个书院建筑群完整地展
自卑亭,岳麓书院至清风峡,形成一条 模式,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封闭的过
千年的古文脉 ( 图 2)。校园沿山麓逶迤 程,而是与内外因素共生的结果。校园
展开,与城市有机融合,形成特有的开 建筑的形态与功能都存在巨大差异,但
放型的校园。近年来校园内新建、改建、 一些原则的共同尊重,使他们呈现出“同
扩建了一批建筑,对建筑的原有功能进 构”的表象。
态 ) 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行至幽 厢疑抵壁,推门又见一重庭”。
4) 书院体现了尊卑有序、伦理有别 的伦理关系,并且有清晰的轴线,但亦 不拘泥于轴线,其空间在局部可依循环 境关系发生偏转。
5) 书院为一组较庞大严谨规整的建 筑群,但由于重视地形的利用,多依山 而建,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建筑虽较 封闭但不框囿于形,而环境的开拓亦十
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 义,三昼夜不能合”,“道林三百众,书
(1903 年 ) 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 院一千徒,”“坐不能容”,“饮马池水立
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 涸,ၾ止冠冕塞途”,是为当时之盛况
门学校,1926 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2] 写照。这反映了中国传统书院的开放姿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1) 是湖南大
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校园在变
学校园的总体形态特征,校园西倚岳麓 化的过程中仍然保持了文脉与空间形态
山,东望橘子洲及长沙城,北有凤凰山, 的整体传承,这不是简单的同质复制过
南抵天马山,处于山水洲城之核心 ( 图 程。校园不断地受到新的外部因素的影
1)。校园自湘江西岸从古牌楼口到校园 响与导入,呈现跳跃式、片段式的发展
原湖南大学科技馆 ( 现湖南大学校办 公楼 )1937 年建成
湖南大学工程馆 ( 现教学北楼 ) 1953 年建成
岳麓书院修复与设计 1982 至今
建筑外观
设计
刘敦桢
蔡泽奉、柳士英
柳士英
杨慎初、黄善言、柳肃等
建筑风格 与特点
西 洋 古 典 风 格, 立 面 五 段 式 造 型, 西洋古典风格,檐口、拱券形大门 柳士英的早期现代主义风格最典型 传统中国文人建筑风格,以讲堂为
书院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 ( 约 958 年 )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
智睿等二僧办学。北宋开宝九年 (976 物比德”( 图 4、5)。
年 ),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
乾道三年 ( 公元 1167 年 ),朱熹与
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 张栻在岳麓书院讲堂讲学,“论中庸之
不同内涵的事物具有相同的内在结构, 筑并置,他们之间在空间尺度、空间特
是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之一。格式 质、造型语汇,功能构成,材料构成等
塔心理学认为,在人与自然的网络之中, 方面亦存在许多差异。
物质的物理活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大
1) 空间尺度的处理
脑的心理活动之间,虽然存在着本质的
岳麓书院相对低矮、亲和,与山的
檐口装饰为罗马式做法,正立面两 等处均为典型的古典复兴式样。原 的代表作。建筑两端的圆孤形墙体、 中 心, 庭 院 天 井 组 合, 布 局 严 整。
端做清水砖砌圆弧形壁柱,工艺精 建筑为 2 层,后来增加 1 层。
墙面上通长的水平线条、以及圆孤 装饰装修较少雕饰彩绘,点缀素雅。
致,墙裙采用花岗石砌筑,粗犷稳重。
差别,但物、身、心三者在“力”的样 关系是一种嵌入和匍匐的关系 ;发展到
式上又具有一致的倾向,具有同形的关 近代特别是当代,校园建筑及环境空间
建筑学报 2012.3 ARCHITECTURAL JOURNAL
6
1 湖南大学总体鸟瞰
2 岳麓山及岳麓书院的千年古文脉示意
尺度趋向于扩大,以解决扩招后及更多 通用大空间之需,教学的空间与环境尺 度发生了异化。面临的问题是,空间尺 度变异后,如何延续岳麓书院传统空间 的空间肌理。
形窗檐、窗台和窗口墙体,都具有
典型的德国表现主义流动线条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