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小惑易方 大惑易性...骈拇_《庄子》_原文_注释_译文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导读: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庄子语录翻译及赏析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庄子》拾萃: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拾萃: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骈拇》: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
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大夫以身殉家,圣人以身殉天下。
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
小的迷惑会使人错乱方向,大的迷惑会使人改变本性。
天下人没有不为了外物而改变本性的。
小人为了利益而牺牲了生命,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了生命,大夫为了国家而牺牲了生命,圣人为了天下而牺牲了生命。
这几种人,做的事虽然不同,名声不同,但他们在损伤本性牺牲生命方面是一样的。
惑,是因为看不明白,不清楚孰轻孰重。
重名利者,贪夫殉利,烈士殉名,皆轻其身,以物易其性。
老子曾质问世人,“名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与病?”名利与生命,犹如末与本,世人所趋,皆为利往,可谓本末倒置。
庄子云: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为倒置之民。
世人皆为名利熏染,追名逐利,而忘其身,为求功名,勾心斗角,劳心伤神,夜不能眠,食之无味,是故甚爱必大费。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不过三代,是谓多藏必厚亡。
名利与身,孰轻孰重,舍本逐本,焉知祸福。
名利为身外之物,皆属馀食赘形,故有道者不处。
欲望无穷,名利无边,名缰利锁,宠辱若惊,是谓大患,不如退而养其身。
养其身,食能裹腹,衣能避寒,足矣。
观之不求五色,闻之不求五音,品之不求五味,是故圣人为腹不为目。
修道要在节欲,少私寡欲,方能返朴归真。
咎莫大于欲得,贪婪者穷,知足者富。
追名逐利,心向外求,少则得,多则惑,久之必为物累,失性于此。
心向内觅,致虚守静,静观万物,皆得其道。
心与道通,不拘一物,无有羁绊,自由自在,比较名利,何轻何重,孰亲孰疏。
反思名利之害,反思得失之弊,反思生命之真义。
哲学,让人类学会反思,只有反思,才有意义。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深度好文)
庄子说:“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人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少犯错误,才能活得更加通透,更有意义。
而在庄子看来,人这一生,最忌讳的是这三件事。
一忌:私欲太重《智慧书》里讲:欲望是神,欲望的能量和神的能量相当。
对外物的渴求,是人生的本能。
衣食住行,皆是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人生。
但是,欲壑难填,索求太多,却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部落首领。
首领说,你从这儿向西走,做一个标记,只要你能在太阳落山之前回来,从这儿到那个标记之间的地都是你的了。
太阳落山了,地主没有走回来,因为走得太远,他累死在路上。
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鸟只要一个树枝就可以安家,偃鼠喝水,最多也不过是喝饱。
人生在世,要驾驭外物,而不为物欲所驱使。
沉沦在名利中的人,只能一步步滑向深渊。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放下贪念,懂得知足,才是善身之道。
二忌:格局太小《庄子·则阳》篇讲了这样一则故事:相传在蜗牛的左触角上有一个国家,叫做角氏;在蜗牛的右触角上有一个国家,叫做蛮氏。
角氏和蛮氏之间,经常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掀起战争。
蜗牛很小,蜗牛头上的一个触角更是小得可怜。
而站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俯瞰众生,我们每个人的烦恼和欲望,也都如同蜗牛的触角一样渺小。
苏轼曾以此为典故,做过一首《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历史很长,人生很短;宇宙很大,人很渺小。
当你把眼光放长,才会发现争名夺利,不过是蝇头、蜗牛角上的争斗。
陷在得失算计中,食不甘味、寝不安宁,这样过一辈子,实在是不值!三忌:抱怨太多庄子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内心修养很高的人,不管什么境遇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境;如果事情无法挽回,他们总能安于天命,这是德性修养的极点。
人力有时尽,有时候,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无可奈何的事情。
《庄子》传世名句赏析
庄子20名句带翻译1.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翻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庄子•让王》【翻译】: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3.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翻译】: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翻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
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5. 狙公赋,曰:“朝三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子。
齐物论》【翻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
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
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
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道家经典文化《庄子》原文加翻译
道家经典文化《庄子》原文加翻译✪小智不及大智,小年不及大年①。
(《庄子·逍遥游》)【注释】①不及:赶不上,不理解。
年:寿命。
朝生暮死的菌不知道世上还有“月”,夏生秋亡的蝉不理解世上还有“年”。
【白话文译文】小智慧不理解大智慧,短命的不知道长寿的。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①。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②。
(《庄子·齐物论》)【注释】①秋毫:动物秋天换的新毛,很细小,形容微小。
大山:泰山,形容巨大。
殇(shang)子:早亡的小孩。
彭祖:古代传说中的寿星,相传活了八百岁。
【白话文译文】假如把整个天下缩小到比动物秋毛的毛尖还小,那么其中的泰山就是小的了;假如把天下最长的寿命缩短到比夭折的婴儿还短,那么寿星彭祖也算是短命的了。
天地与我都是“无”中生有的,万物与我同为一“气”。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①。
(《庄子·德充符》)【注释】①楚越:楚国、越国,比喻相距很远。
【白话文译文】世上的万事万物,若从差异的方面看,即使是毗(pi)邻的肝与胆,看起来也会像楚国与越国那样相距遥远;若从相同的方面看,都相差无几,几乎是同一的。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①。
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②。
(《庄子·骈拇(pianmu)》)【注释】①凫(fu):野鸭子。
胫(jing):小腿。
②性:本性,自然,天然。
【白话文译文】野鸭子的腿虽然短小,如果接上一截,它们就会因为不便而忧愁;仙鹤的腿虽然细长,如果砍断一截,它们就会因为疼痛而悲伤。
所以天生就长的不能截短,天生就短的不能加长,(因为长与短本来就不是什么应该忧虑的)无所谓去忧不去忧。
✪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①。
(《庄子·在宥(you)》)【注释】①尊:尊贵。
累:劳累。
【白话文译文】道,可以分为天道和人道。
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
庄子名言精选(带翻译)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史记》用精练的几行字介绍了庄子,说他著书十余万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习古堂国学网精选了庄子的经典名言,加以翻译,供广大庄子爱好者学习欣赏。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骈拇篇原文及译文
《骈拇》是《庄子·内篇》中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庄子。
这篇文章主要批判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伪善和多余的行为,提倡自然和本真的生活态度。
以下是《骈拇》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骈拇并指,枝加乎吾体,非益吾生之安也,适足苦吾形,乱吾性,害吾真矣。
译文:
将多余的手指并在一起,虽然增加了手的形状,但这并不是使我生活的更加舒适,反而足以使我痛苦,扰乱我的天性,损害我的真性。
原文:
夫精神者,天之权也;形骸者,精神之舍也。
精神若存,形骸虽亡,吾亦不悲;精神若亡,形骸虽存,吾亦不乐。
译文:
精神是天的权能,形体是精神的寄托。
如果精神存在,即使形体消亡,我也不会悲伤;如果精神消亡,即使形体存在,我也不会快乐。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夫曲直仁义,乱也;利害得失,谬也;是非黑白,伪也。
译文: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危险的!那些弯曲直伸、仁义道德,都是混乱的;利害得失,都是错误的;是非黑白,都是虚伪的。
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主张人们应该摒弃虚伪和多余的习俗,回归自然真实的生活状态。
【写材料用典】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写材料用典】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例文】“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一个人思想的纯洁性并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也不会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
在一定意义上说,违纪违法何尝不是一场情不自禁的沦陷?这是因为,当一个人被欲望支配时,哪怕自信可以磨而不磷、涅而不缁,也往往无法预估到自己会有怎样的行动,以至于最终敌不过欲望的诱惑,弯曲了人生的脊梁。
(解放军报《“欲”不管好恐成“狱”》)【典故】出自战国庄周《庄子骈拇》,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释义】意思是,小的诱惑会使人改变最初的方向,大的诱惑会使人丧失本性。
【赏析】古人讲,“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在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是第一位的。
只有强化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加强党性锤炼,筑牢思想防线,才能把廉洁自律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生哲学,并一步步走上“贪途”,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坠入可耻可悲的贪婪深渊粉身碎骨。
历史上的杨国忠、严嵩、和珅之辈,放纵贪念,利用权势暴敛钱财,祸国殃民,有的竟然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但是一个“贪”字,不仅葬送了他们的性命,而且将他们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近年来,党中央重拳出击惩治腐败,可就在如此严厉的肃贪反腐高压态势之下,仍有人屡屡冲破法律底线,伸出了不该伸的手,捞取了不该捞的钱,直至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这些人缘何贪得无厌不知敬畏?大致有这么几种心理作祟:或存仕途无望找“钱途”的补偿心理,或怀仕途“钱途”双丰收的出人头地心理,或有作案隐蔽、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或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颓废心理,等等。
在这些消极心理支配下,一些人贪心邪念不断膨胀,甚至不惜以身试法,正像一名落马贪官在悔过书里所写的,贪婪就像绞索,一头套着自己的脖子,一头由不法分子牵着,身不由己,亦步亦趋,最终使自己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骈拇-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骈拇-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骈拇-庄子》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骈拇庄子》原文|译文|注释|赏析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庄子》外篇 ● 骈 拇
《庄子》外篇●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注:“骈”指并列在一起,拇在文里是大趾拇,“骈拇”是说脚的大趾拇跟二趾拇连在一起成了畸形。
枝指:借指手大拇指多旁长出一指。
“骈拇”和“枝指”因此在全文述说中多次成为多余的、人为附加的代称。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藏通脏简化为“脏”。
正:称为中正,指千变万化的事态中无所偏执。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骈枝”二字在这里争议大,一为衍文,二为“多方”。
在注释里联系上下文,“衍文”比“多方”更有可信度,方便前后句式互相对应。
五藏即五脏,“五藏之情”指人的内在之情,即天生的品行和欲念。
后面的淫是迷乱的理解;僻是邪恶,不正;聪是听觉灵敏;明;视觉清晰。
这几点解释各类注释基本一致。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注释里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淫和上文不一样,带有动词惑乱的意思。
文章既文采,古代指花纹和色彩。
黼(fǔ)黻(fú)是注释里古代礼服上绣制的花纹,煌煌是光彩眩目的感觉。
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离朱:人名,亦作离娄,视力过人。
五声:古代音乐中以宫、商、角、徵、羽称之,这点没有争议。
六律:六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金石丝竹代表各种乐器,综合注释理解。
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这句中师旷和曾史都是春秋时期的人名。
擢是提拔,提举的意思。
“塞性”即闭塞正性,一说“塞”当为“搴”,也是拔取的意思。
簧鼓:管乐和打击乐,这里用来泛指各种乐器发出的喧嚷。
奉:信守,奉行。
不及:赶不上,这里用指不可能做到。
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庄子: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惑易⽅,⼤惑易性。
13. 夫⼩惑易⽅,⼤惑易性。
《庄⼦•骈拇》
【真意】:⼩的迷惑可以使⼈弄错⽅向,⼤的迷惑能够使⼈丧失本性。
说明纯正的⼈性就是⼈⾃然的本性,⽽仁义则不但不合⼈性,⽽且是伤性乱世的。
举例:迷信的⼈,就失去了原来的本性;信主和不信主的⼈,性情则⼤为不同;同时,有真知灼见的⼈,其性情⾃然豁达⼤度。
14. 孝⼦不谀其亲,忠⾂不谄其君,⾂、⼦之盛也。
《庄⼦•天地》
【真意】:孝顺的⼉⼦不去巴结⽗母,贤良的忠⾂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作孝⼦的最⾼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贤⾂。
阿谀奉承,都是有不可告⼈的⽬的,⼀般都是想求官,求财,结党营私;⾏为磊落,光明正⼤,⼈到⽆求品⾃⾼,何⽤阿谀奉承?
15. ⽆为也,则⽤天下⽽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不⾜。
《庄⼦•天道》
【真意】:统治阶级不妄为、不乱作为、不收苛捐杂税,不⼤兴⼟⽊,天下就太平强盛,就会有余粮,有余⼒;统治阶级胆⼤妄为,拔苗助长,以权谋私,⼤兴⼟⽊,对外扩张,天下就会贫穷,国家会衰落。
庄子骈拇原文注释及译文
庄子骈拇原文注释及译文《骈拇》出自《庄子·外篇》,作者是庄子及弟子,写于战国时期。
骈拇指并合的脚趾,跟旁出的歧指和附着的赘瘤一样,都是人体上多余的东西。
什么才是事物所固有的呢?那就是合乎自然,顺应人情的东西。
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情的思想,就是本篇的中心。
一、作者简介庄子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
认为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有着千差万别的特点,但其“一”本同,安时处顺,逍遥无待,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命。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假慈、假仁,假意等大伪。
二、原文译注原文1骈拇枝指①,出乎性哉②!而侈于德③。
附赘县疣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
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⑤!而非道德之正也⑥。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⑦,淫僻于仁义之行⑧,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⑨。
是故骈与明者,乱五色⑩,淫文章(11),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12)?而离朱是已(13)。
多于聪者,乱五声(14),淫六律(15),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16)?而师旷是已(17)。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18),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19)?而曾史是已(20)。
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21),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22),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23)?而杨墨是已(24)。
最全庄子智慧名言加译文
庄子名言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翻译】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翻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 且夫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翻译】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翻译】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翻译】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8.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庄子骈拇原文及译文
庄子骈拇原文及译文
《骈拇》是《庄子》外篇第一篇文章,它并不是在讨论人的脚趾或手指的连生或者歧出,而是在论述人们所称之为道德的仁义礼智信是人性的骈姆。
在这里,“骈拇”是指大脚趾与第二趾粘连,形成了畸形的足趾。
此外,“枝指”是指手的大拇指旁多长出的一指,这些都是人体上多余的部分。
原文如下:
>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
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译文:
> 并合的足趾和歧出的手指是出于人的天性,但却超越了人的道德;附赘悬疣虽然超出了人的形体,但也超越了人的天性。
过多地使用仁义,并将其列入五脏之中,并不是真正的道德。
因此,足趾并合是连接了无用的肉体;手指歧出则是长出了无用的指头;在五脏中多次并合和歧出的情况,使人们在行仁义之事时变得过于放纵,并在使用聪明才智时变得过于复杂。
庄子骈拇文言文翻译
原文:庄子骈拇,楚庄王问于庄子曰:“吾闻之,君子以道德自居,何故有骈拇之疾?”庄子对曰:“骈拇之疾,非君子之疾也。
君子之疾,在于道德之衰,礼义之废,仁义之不立也。
”楚庄王曰:“道德之衰,礼义之废,仁义之不立,何以致之?”庄子曰:“道德之衰,由五德之不传;礼义之废,由五礼之不修;仁义之不立,由五常之不立也。
”楚庄王曰:“五德、五礼、五常,吾未之闻也。
敢问其详。
”庄子曰:“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
五礼者,祭祀、丧葬、冠笄、婚嫁、宾客也。
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
”楚庄王曰:“吾闻之,仁者爱人,义者守节,礼者敬人,智者明理,信者诚实。
吾未见仁者不爱人,义者不守节,礼者不敬人,智者不明理,信者不诚实也。
何以致道德之衰,礼义之废,仁义之不立也?”庄子曰:“吾闻之,天下有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天下无道,仁者忧,智者惑,勇者惧。
道德之衰,由天下无道也。
”楚庄王曰:“吾闻之,道者,天下之公器也。
吾欲以道德自居,何以致之?”庄子曰:“道德自居,非道也。
道者,自道也。
道之所在,天下莫能与之争。
君欲以道德自居,必先有道,然后能居道德。
”楚庄王曰:“吾闻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吾欲以道德自居,何以致之?”庄子曰:“道不可道,名不可名。
道之所在,天下莫能名之。
君欲以道德自居,必先无名,然后能名道德。
”楚庄王曰:“吾闻之,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吾欲以道德自居,何以致之?”庄子曰:“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然而,道德之所在,天下莫能见之。
君欲以道德自居,必先能见,然后能居道德。
”楚庄王曰:“吾闻之,道德之所在,天下莫能与之争。
吾欲以道德自居,何以致之?”庄子曰:“道德之所在,天下莫能与之争。
然而,道德之所在,天下莫能见之。
君欲以道德自居,必先能见,然后能居道德。
”楚庄王曰:“吾闻之,道德者,天下之至宝也。
吾欲以道德自居,何以致之?”庄子曰:“道德者,天下之至宝也。
然而,道德之所在,天下莫能见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夫小惑易方(1),大惑易性。
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
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2)死利于东陵之上。
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
奚必伯夷之是而盗跖之非乎?天下尽殉也:彼其所殉仁义也,则俗谓之君子;其所殉货财也,则俗谓之小人。
其殉一也,则有君子焉,有小人焉。
若其残生损性,则盗跖亦伯夷已,又恶取君子小人于其间哉!
【出处】
本段属《庄子》·骈拇
【注释】
(1)小惑易方:惑,迷惑,易,发迹。
方,方向。
(2)盗跖:春秋时代的大盗。
【译文】
小糊涂会迷失方向,大糊涂会丧失本性。
凭什么知道是如此呢?自从虞舜标榜仁义而扰乱天下以来,天下之人没有不为仁义而疲于奔命的。
这不就是以仁义错乱了本性吗?所以我且来试论这个问题: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不因外物而错乱本性的,小人为了追求利益而牺牲自己,士人为了追求名声而牺牲自己,大夫为了维护家室而牺牲自己,圣人为了治理天下而牺牲自己,这四种人,事业虽不相同,名声虽不一样,但从损伤本性、自己这一点上看,却是相同的,臧与谷二人同去放羊,都把羊丢失了,问臧当时在干什么。
他说正在那里捧着简册读书;问谷当时在干什么,他说正在那里下棋。
他们二人所做的事情虽不相同,但都丢失了羊。
伯夷死于首阳山下是为名,盗跖死于东陵之上是为利,他们二人所死的原因虽不同,但在丧生害性上却是相同的,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肯定伯夷而否定盗跖呢!天下人都在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了自己,有的为仁义而死,世人称为君子;有的为财富而死,世人
称之为小人。
同样都是死,却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如果以丧生害性来说,盗跖与伯夷本无两样,又何必去分什么君子、小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