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前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不少于1000字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通货膨胀成因1.经济增长导致的需求拉动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推动了消费需求。
同时,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加剧了大规模投资和消费需求,使得市场需求急速上涨,导致物价的不断攀升。
2.货币供给过剩货币供应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2009年开始至今,中国货币供应的增速一直保持在10%以上,货币总量已经成倍增加,而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并没有跟上,导致通货膨胀加剧。
3.外部因素冲击外部因素比如食品、燃油、工业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也会直接推高我国的通货膨胀率。
4.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家进一步提高劳动标准,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从而使得厂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反过来压缩了厂商的利润,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二、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通货膨胀使物价上涨,购物量减少,人们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会减弱,进而影响生活水平。
2.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通货膨胀会使得生产物资的成本上升,而生产厂家的利润将被腰斩。
企业因物价波动而面临的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的失衡问题,企业效益急剧下滑,这将迫使企业裁员、停产。
3.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货膨胀会使商业机构在经营中承担更大的风险,间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销。
因为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突出,处理创业风险变得更加困难。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建议1.掌握货币供应政策货币供应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的关键。
政府应掌握货币供应政策,以实现适度的货币供应,并防止过度增加。
2.加强物价管制政府应该加强物价管控,将物价的上涨率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2010级机械设计及制造二班皇甫青筠101021121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我觉得要想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就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经济学家关注的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
那我们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恶性通货膨胀原因与如何预防
恶性通货膨胀原因与如何预防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过量,引发物价快速上升并持续不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在历史上,发达国家很少出现过恶性通货膨胀,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这种现象却屡屡出现。
本文将探讨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应对此种现象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财政政策影响通货膨胀。
当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或提高公共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例如,政府借款难以满足财政支出的情况下,往往会依赖于印发更多的钞票来满足资金需求。
这种情况容易引起通货膨胀。
此外,政府对货币发行和利率的控制不当也可能加剧通货膨胀。
为了提高经济增长和消费支出,政府往往会采取降低利率的政策,但是这也会导致货币投入市场,持续增加市场对货币的需求,最终加剧通货膨胀。
第二,外部因素也会影响通货膨胀。
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的不稳定性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当国家的贸易逆差导致外汇储备的下降时,政府可能会增加货币的发行以弥补财政支出的不足,这也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此外,外部经济的波动和战略物资的价格上涨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结构性问题同样对通货膨胀产生了影响。
例如,在某些新兴经济体中,工资和物价水平的上升已经成为这些地区特殊的结构问题。
大规模生产不易实现,劳动力市场竞争的不足,垄断和专营权的扩张等问题都是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同时,扶助机构过于依赖过多的外部援助和国家化增加以及对产业的专业管理过于缺少趋势意识和创新性也可能导致生产力降低,供需失衡,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如何预防和应对恶性通货膨胀呢?首先,要坚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稳健性。
国家应该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并持续监督通货膨胀的发展态势。
同时,政府应完善预算控制和税收体系,以控制支出和减少财政赤字,从而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其次,要加强金融监管。
恶性通货膨胀往往涉及到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其金融活动的监管是防止金融腐败和恶性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论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积极现象。
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了解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通胀压力和治理通货膨胀。
首先,就我国目前的通胀而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内方面1.货币超发从通胀的定义出发(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不难得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
2008年,为应对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我国央行超发了43万亿的货币。
这大大的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M2(广义货币)的发行量约为实体经济的需要的货币量的2倍。
而且,2011年央行的货币增幅依然维持在16%左右。
由此可以断言,通胀会成为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内经济面的一种常态。
2.成本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教授统计,2003―200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收入水平也必然发生变化。
据统计,农民工实际工资每年增长率达10.2%。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范围内的民工荒就是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表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开始上涨。
工资上涨之后,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品价格的提高随即传递到CPI上。
(二)国际方面全球四大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充裕。
美国走出金融危机靠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应对泡沫崩溃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近期,我国也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那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什么?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来应对这一问题呢?首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货币供应过多。
近年来,我国为了提振经济增长,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发行货币来投放市场。
这导致了货币供应过多,过多的货币推高了物价。
其次是成本上升。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导致出口产品的成本上升。
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也推高了生产成本。
这些成本上升最终转嫁到了消费品价格上,加剧了通货膨胀。
此外,金融投资市场的热潮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量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推高了金融资产价格,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中的物价水平。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要收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
采取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货币过多推动物价上涨。
第二,要加强成本控制。
加强对企业生产成本的监管,严格控制生产用能等资源的使用,减少生产成本的上升。
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价格的监管,避免价格过快上涨。
第三,要加强宏观调控,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和泡沫出现。
第四,要促进供给侧结构性,增加供给。
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能提升,增加供给。
第五,要加强国际合作,应对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通货膨胀压力。
综上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货币供应过多、成本上升和金融投资市场的热潮等。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收紧货币政策、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供给侧和加强国际合作等。
只有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够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通货膨胀的论文论关于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的思考(1)
通货膨胀的论文论关于通货膨胀成因与对策的思考(1)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货膨胀问题也更加严重,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学者都作出了研究和论文,探讨通货膨胀成因和对策。
本篇论文就就此展开论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通货膨胀成因1.1 国家货币政策国家货币政策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国家发行货币过多或维持利率过低时,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这时候货币过剩,购买力过强,市场供不应求,物价不断上涨,形成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
1.2 进口贸易不平衡如果一个国家对外出现了进口贸易过度的情况,会导致外汇的不断流出,进而导致国内流通的货币总量减小,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率提高。
1.3 生产成本上涨当生产成本上涨,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能源成本、运输成本等,生产商为了维持销售利润率,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进而推动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策2.1 限制货币量国家可以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通货膨胀。
这种方法需要资本市场流入的资金有抑制作用,缩小货币供应,延缓物价增长,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2.2 加强进口贸易对于进口贸易的不平衡,可以通过促进进口和限制出口来改善。
对于逆差国家,加大对其的贸易许可和投资,加快市场的多元化,使外汇收支得到平衡并真正实现贸易平衡。
2.3 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工业、农业和金融体系的改革,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内需市场,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缩小资源和劳动的流动成本,控制生产成本的增长。
三、反思与启示针对以上的思考,我们发现,通货膨胀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而货币政策等手段只是暂时的治标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和别的经济问题,必须要制定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加强经济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实现全面、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中保持稳定,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浅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_影响及对策
集体经济·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1月)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现状;因果;对策自信用货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现象就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国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还有结构性原因。
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现状从2003年开始,我国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持久的通货膨胀的理想组合,经济发展质量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质疑。
然而,我国的通货膨胀其实是被种种因素压抑着,没有显现出来。
2007年,伴随着猪肉价格、粮价等物价的快速上涨,当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经历了物价水平的总体上涨:从2007年3月开始,单月CPI 同比增长连续16个月超过3%,而从2007年8月开始,CPI 连续12个月在6%以上运行,2008年2月达到了8.7%。
虽然到了2008年下半年,尤其进入11月份以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CPI 大幅回落,PPI 出现负增长。
2009年7月,CPI 和PPI 降至低谷。
但随后开始逐月提高,并在11、12月份又变为正值。
进入2010年后,市场物价同比全面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201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日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服装、家庭用品、医疗、交通、通信及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需求量巨大。
然而,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灾害、自然灾害和不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其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体物价的上涨。
其次,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需求过剩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需求过大,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环保要求提高,都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针对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当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应加大农业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大农田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粮食供应,降低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同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加强资源保护,降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推进金融改革,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其特点和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调控、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才能有效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社会的稳定。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未来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可能会继续保 持在温和上涨的通道内,但也需要关 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对物价的影响 。
挑战分析
未来通货膨胀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 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部分 领域供需矛盾突出、货币政策传导机 制不畅等。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改进方向
未来应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协调 ,注重预期管理,防范和化解通货膨 胀风险。同时,也需要深化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通货膨胀率变化趋势
近期通货膨胀率持续上升,创下多年新高 。
通货膨胀率上升速度加快,呈现出明显的 趋势性特征。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将保 持高位运行。
各类商品价格涨幅对比
食品类价格涨幅居高不下 ,尤其是猪肉、蔬菜等生 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
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品价 格也出现明显上涨,推动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 因及应对措施
汇报人:XX
2024-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CONTENTS
• 引言 •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 通货膨胀成因剖析 • 应对措施与建议 • 案例分析:历史上典型通货膨
胀事件回顾与启示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 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引导居民树立理性消费观念,避 免盲目攀比和过度消费。
推广绿色消费
鼓励居民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倡导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增加居民收入
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 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升级。
05
案例分析:历史上典型通货膨胀事件回顾 与启示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担忧。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过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针对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其主要成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造成了需求过热。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人们的购买力增强,需求持续旺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大于供应,导致了物价上涨。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国际市场上,部分重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如石油、钢铁、有色金属等,这对我国能源、建筑业、制造业等各个领域的生产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从而推动了价格上涨。
第三,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宽松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我国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包括放水冲击,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了货币超发,物价上涨。
最后,一些市场垄断和价格操纵的行为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企业或个别经营者通过掌握垄断地位或操纵市场供求关系来牟取暴利,导致物价过高。
为了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从根本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避免货币过度流通,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并适时进行逆周期调节,稳定货币供应量。
其次,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和调控。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打击价格操纵和市场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竞争公平有序,防止物价过高。
第三,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能力,缓解供需失衡问题。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降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合作,通过多边贸易协定,稳定和调控国际原材料市场,降低我国进口成本,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包括需求过热、原材料价格上涨、宏观调控政策宽松以及市场垄断等因素。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层面成因:1.货币超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货币超发。
这种货币超发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供求平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避免过度印钞造成货币超发。
2.外部因素: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合作,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形势,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政府政策层面成因:1.财政政策不当:财政政策的粗放运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过度扩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
2.货币政策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等领域,推高了商品价格。
对策建议:加强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过度流动性泛滥。
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
三、供需情况层面成因:1.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提高供给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居民需求。
2.供应不足:一些因素影响到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正常运转,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加大对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结论:面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浅议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浅议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货币供给的过度增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持经济增长和推动投资,大量发行货币,导致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
当货币供给远远超过经济实际需求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
其次,需求拉动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如春节、双十一等,消费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发生。
第三,生产成本的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保持利润水平不降低,企业往往会将成本上涨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第四,外部冲击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中美贸易战等因素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影响,导致资源价格上涨和外部输入价格变动,从而也会引发通货膨胀。
针对当前通货膨胀问题,我国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应对:首先,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加强对货币供应量的监控,合理控制货币发行量。
同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止金融机构滥发贷款,过度扩大货币供应。
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减少投机性资本流入。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
通过采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产出扩大,增加就业,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供应的稳定和公正。
再次,优化供给结构。
加大对农业和其他基础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和其他供给品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加强与国外的贸易合作,增加进口,扩大市场供应,避免因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价格上涨。
此外,加强监管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价格欺诈行为,加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
同时,加强市场监测和调查,及时掌握市场的供应和需求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与其他国家共享信息和经验,形成合力应对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供应量无法满足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一些治理对策。
首先,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是过度扩张的货币供应。
在特定时期,政府和央行可能会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钞,导致货币供应超过了实际需求。
这将使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另一个成因是需求端的因素。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增加。
同时,房地产市场繁荣,投资需求也大幅上升。
供不应求的局面逐渐形成,物价快速上涨。
第三个成因是供给端的问题。
高能耗、高资源消耗行业的快速扩张,使能源和资源供给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商品供应不足,进而推高了价格。
面对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对策。
首先,紧缩货币政策成为主要手段。
央行通过加大逆回购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限制货币供应,遏制通货膨胀的蔓延。
其次,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控制经济过热发展。
通过收紧政府支出和投资,可以减少过度需求,进而稳定物价。
此外,加强监管和执法也是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一环。
政府应该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垄断和操纵市场行为。
同时,要加大非法操纵市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另一个治理对策是提高供给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发展高能耗、高资源消耗行业的替代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
最后,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也是有效的治理对策。
政府应该加强价格信息的公开透明,提高市场竞争的公正性。
同时,媒体和舆论监督可以对价格上涨和市场乱象进行监督,压力政府有效治理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过度扩张的货币供应、需求端问题和供给端问题。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需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加强监管和执法、提高供给能力以及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等综合措施。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供应过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币供应量逐渐增大,超过了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增大。
2.需求端的因素: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需求过旺会导致产品供应不足而推升价格。
3.成本推动因素: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等因素不断上升,这些成本上升将被企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4.国际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商品价格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针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下面是一些对策建议:1.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应加强对货币供应的调控,避免过度发行货币,以稳定物价。
2.增加对需求的控制:通过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过旺的需求,避免需求过于旺盛导致通货膨胀。
3.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加强对价格垄断、价格虚高等行为的打击,维护市场的公正竞争。
4.提高产能和效率:通过提高企业的产能和效率,增加供应,从而满足市场需求,避免因供应不足而推动物价上涨。
5.稳定原材料价格和成本:稳定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合理调整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避免因成本上升而推动通货膨胀。
6.加强国际合作和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预测和应对全球经济的波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国际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冲击。
总之,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需要综合施策,政府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方面措施,全面从货币供应、需求控制、市场监管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以稳定物价,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浅论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及治理措施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如同孪生兄弟,经济发展越快,通货膨胀也越严重。
因此,为了探究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从成本因素、货币因素、需求拉动因素和外部输入因素四个因素与通货膨胀进行相关度分析,找出与通货膨胀相关的几个因素,从而相对应地提出治理措施[1]。
关键词:通货膨胀;形成因素;治理措施目录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消费者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的出现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注意和广泛争论,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新一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上。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还有结构性原因[2]。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需求拉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对于粮食和肉禽等的消费需求,以及外汇占款、投资泡沫、资产泡沫所导致的强劲货币需求[3]。
成本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于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平总体走高。
价格的结构性上涨主要是国内猪肉和粮食等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目前对于上述产生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的程度和重要性还不清楚,而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是不同的。
因此,有必要在归纳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定量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二、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形成的背景及原因(一)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的背景1、形成背景自纸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就成为社会发展中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表现为一段时期内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浅谈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消费者购买力的下降,也会对经济运转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两方面来进行探讨。
原因1. 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需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上的商品供应不足,而需求过多时,就会引起物价上涨。
例如,在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能源和金属等资源紧缺等因素,都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2. 金融政策宽松如果国家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就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央行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如果政策引入过多的流动性,就会让市场上的资金更加充裕,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上升原材料和能源等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因为生产成本上升,就会导致生产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提高产品价格。
4. 外部环境影响国际市场对于我国通货膨胀也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外部的通货膨胀持续加剧,那么它们的价格上涨会传导到我国市场上,导致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
对策1. 稳定货币政策稳定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因此,央行应当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以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通货膨胀的出现。
此外,央行还可以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限制贷款额度,防止通胀逐步形成。
2. 预防市场供需失衡预防市场供需失衡也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需要加强价格监管,保证价格公正合理,防止价格操纵等垄断行为。
3. 促进生产企业降低成本鼓励生产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商品价格的上涨,是控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财政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
4. 扩大进口通过扩大进口,降低物价,降低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不断扩大进口。
结论通货膨胀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来缓解通货膨胀的影响。
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说明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要任务。
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综合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浅析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一、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1.“流动性过剩说”。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通常被理解为货币发行过多,也就是“钱多”。
货币供给大于实体经济需求是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的根本原因。
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货币发行过快,导致市场上通胀反应过快。
2.“成本推动说”。
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
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这是推动中国目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也是最难对付的要素。
3.“需求拉动说”。
面对物价的上涨,许多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
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
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4.“二元结构说”。
中国正处于一个二元经济环境,过热和过冷部门同时存在。
过冷部门主要是制造业,也包括猪肉生产、矿泉水生产等部门。
由于大量资源从过冷部门转移到过热部门,由此造成通货膨胀。
5.“混合因素说”。
面对中国目前发生的通货膨胀,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原因是来自多方面,既有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供给方面的原因,又有结构性通货膨胀方面的原因。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对策1.第一种观点是通过增加商品供应来缓解当前通货膨胀。
2.第二种观点是通过回收市场多余的流动性来缓解通货膨胀。
3.第三种观点是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抵御通货膨胀。
4.第四种观点是通过多种手段来遏制通货膨胀。
5.第五种观点是通过控制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对策去解决问题。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飞涨的现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外部因素影响等。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加强跨境监管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印钞、扩大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我国,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和支出规模,引发了通货膨胀。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货币超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投放量,抑制通胀压力的积累。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特点,这导致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和整顿,防止企业滥发低价产品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以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境监管,防止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胀率的影响。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够牢固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同名13853)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一直以来,通货膨胀问题都是困扰各国经济发展的顽石,尤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加剧,主要原因为需求拉上和成本推动,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需求紧缩,共计扩张”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需求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西方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所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通货膨胀是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现象;第二,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起因于货币量的急剧增加超过生产的增长,如果货币数量增加的速度超过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增加的速度,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第三,美国经济学家莱德勒(lailder)和泊金(parkin)对通货膨胀下了定义:通货膨胀是一个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就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价格。
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个国家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
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膨胀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进入2010年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逐渐升高,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
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
10月份我国的cpi上涨率达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4.4%。
这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
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呈现三个特点:首先,物价普遍上涨。
2010年1-10月,在8大类消费品中,除了衣着、交通和通讯两大类商品之外,其他各大类商品价格均有所上涨而且通货膨胀率有上涨的趋势;而家庭设备用品、服务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两大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也从年初的低于100逐步上涨到100以上。
第二,食品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其他类商品,而且食品类价格的涨幅与其他各类商品价格涨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当前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
2008年一场危机下来,“增长”又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压倒性话语。
政府保增长,学者谈增长,就连普通百姓也在翘首以盼等增长,似乎只要增长一来,当然要超过8%,我们就可以立马重返刚刚逝去的太平盛世。
而反过来。
如果我们不能保住增长,尤其是8%的增长,中国似乎就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没有人这么明说,但政府的表态以及媒体的报道,都给人们这样一种强烈的印象。
然而,这可能正在构成一种危险的误导。
在一种相当肤浅但却非常流行的线性思维中,200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危机完全是由于外部原因所引起的。
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国令人惊叹的经济奇迹就将完好无损。
很显然,对于中国的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以及偏狭的民族主义者来说,这种归因推理是相当诱人的。
因为这样,人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逃避痛苦和令人羞愧的自我反省。
但真实的情况恐怕要这种简单模型复杂得多。
可以相当肯定地说,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尤其是1990年代之后的经济增长,是建立在全球市场体系迅猛扩张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既是这个体系扩张的一个重要动力,也是这个体系扩张的一个结果。
以外贸依存度衡量,在所有的发展中大国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体系的依赖可能是最大的。
对1990年代之后全球市场体系的一个简单图解是: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生产,而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供消费需求。
不幸的是,这个新的全球市场体系在供给和需求
两端都遇到了重大的麻烦。
在供给一方,由于劳动力、土地、环境价格的极端低廉,加上各级政府超级的税收优惠,形成了巨大的过剩产能;而在需求一端,则是因为发达国家中产阶级职位的大量转移以及分配的高度不均,造成了严重的需求不足。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了继续维持全球市场体系的运转,一种新的循环形成了,即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将巨额储蓄转移至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并通过各种信贷消费方式来膨胀全球市场体系中的需求,进而消化这个体系中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的海量的过剩产能。
否则,这个市场将无以为继。
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有人非常正确地指出,中美这两个看似冤家的国家,实际上是最大的利益共同体。
从这个角度观察,所谓次贷危机不过是以金融泡沫的方式膨胀全球市场体系需求而最终破灭所导致的一个后果。
在这个意义上,由次贷为导火索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不独独是美国的危机,也不独独是所谓金融危机,而是全球市场体系的危机。
作为这个市场体系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显然处于体系内部,而不是体系外部。
换言之,今天中国的危机并不是无妄之灾,池鱼之殃,而是它本身的危机。
事实上,如果不是全球市场体系在需求端率先破裂,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完全可能以另外一种形式爆发,那就是以中国为主的市场供给端首先破裂。
其爆发形式很有可能是资源、环境约束所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或者产能无法倾销所带来的大量企业倒闭和经济萧条。
在2008年,中国内部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及全球资源暴涨,都险些使这个
前景成为事实。
幸运的是,美国先中国人一步不支倒地,让我们摆脱了麻烦制造者的名声。
否则,今天被全球同声数落的就可能是中国。
很容易看到,在1990年代之后被推展到极致的全球体系扩张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
在需求一方,以滥发货币、寅吃卯粮以及毫无约束的金融“创新”为主要手段的需求创造是不可持续的;在供给一方,以牺牲环境、透支资源并剥夺庞大底层人民的基本福利为手段的产能供给同样是不可持续的。
显然,要重新修复并维持这个全球市场体系(如果不出现黑天鹅事件,我们显然无法摆脱这个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必须削减其名不副实的需求,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廉价产能输出国则必须减少其不计后果的环境及资源透支并壮大其内部需求。
只有这样,全球市场体系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毫无疑问,在这样一种重新平衡的过程中,所有国家都必须忍受经济低迷所带来的痛苦以及政治上的巨大压力。
但让人忧虑的是,世界似乎正在朝另外一个方向疾驰。
我们似乎决意要用一种制造更大麻烦的方式来渡过危机。
在地球的那一端,美国人正在以一种更加疯狂的方式滥发钞票,创造需求,而在我们眼皮底下,中国也沿着同样的增长路径狂奔。
其主要办法就是不断的增加政府投资,只不过赌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
在去年的头一个季度中,中国银行业发放的贷款已经接近5万亿,几乎完成了全年的贷款规模。
其中绝大部分都涌向了能够迅速增加GDP但丝毫都不会提升增长质量的项目。
其势头已与“大跃进”无异。
虽然各级政府高喊保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加上一句“促转型”,但显然后面这一
句已经沦为点缀。
如此货币创造及信贷投放,是不是真能够保住“增长”仍未可知,但在未来某一天引发无法收拾的产能过剩以及奔腾的通货膨胀却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当然,另外一个我们相当熟悉的灾难也可能接踵而至,那就是堆积如山的银行坏账。
果真如此,中国银行业可能就会又一次掏空中国纳税人的口袋来修补他们的资产负债表。
我们相信,各级政府大手笔支出,各类银行放款,肯定受到了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成功的鼓励。
但今非昔比,朱镕基时代的成功刺激是建立在中国基础建设如付阙如,全球市场体系需求旺盛的基础上的,而在今天,中国的基础建设已经相当饱和,全球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收缩。
以老办法来应对迥然相异的新情况,其成功率可能会大打折扣。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以超高的投资率为其鲜明特色的,这种畸形的投资率在全球市场体系急剧扩张的时期,被旺盛的全球需求所吸收,但幸运并不会总是伴随着我们。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无论是全球市场需求,还是中国内部市场的需求都明显处于不断的萎缩之中,如果目前这种高投资所形成的庞大产能无法被迅速吸收,那么,高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回稳不仅可能是昙花一现,而另外一种更加可怕的前景也将很快出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持续低迷的组合,当然还要加上财政上的严重困境。
我们相当理解,中国政府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有其政治上的充分理由,然而,政治正确并不是总是意味着经济上的可行。
对于更加严重的困局,我们可能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