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4)【含详解】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共6套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共6套含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一)含答案(一)2015年暑期,某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题为“古聚落和古建筑”的研究性学习,以下为该小组收集的材料。

阅读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聚落选址及建筑常考虑一些原则,如“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坐北朝南”等,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

材料二我国古代聚落区位选址示意图及相关因素。

(1)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从聚落安全、农业生产两方面分析古代聚落通常选择在“汭位”布局的原因。

(8分)(2)利用气候有关知识解释我国多数地区房屋为什么“坐北朝南”布局?(6分)(3)凹岸在我国古代聚落选址中是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试分析原因。

(6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汭位”位于河流凸岸,利泥沙沉积,有利于农业发展;同时,河水环绕有利于军事防御。

第(2)题,我国多数地区房屋的布局考虑采光、避风因素。

第(3)题,凹岸侵蚀作用强烈、泥沙淤积少、河水较深,有利于港口建设。

答案:(1)安全:凸岸天然水面围绕,有利于军事防御;农业:凸岸河水流速较慢,有利于泥沙沉积形成土地。

(8分)(2)我国多数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天空,房屋朝南,利于采光(光照条件好);冬季盛行偏北风,利于避寒。

(6分)(3)凹岸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烈,水域较深,利于修建港口。

(6分)(二)贵州省花江乡山高坡陡,水土流失面积达80%,干旱频率高达90%,1997年该乡森林覆盖率仅3%。

作为西电东送重点项目的马马崖大型水电站,历时2年多,于2015年1月正式投产发电。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花江乡在贵州省的位置图。

材料二花江乡2000年石漠化状况。

(1)指出碳酸盐类岩石的岩石类型及其在贵州省的分布特征。

(4分)(2)说明马马崖水电站修建的区位优势。

(8分)(3)年降水量1 000多毫米的花江乡干旱频率高,试分析其原因。

地理必修三主观题训练

地理必修三主观题训练

1、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区域地理位置的确定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结合图中信息可具体分析如下:(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珠江水系图(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图中B省区是我国也发展潜力较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并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生态环境问题。

•(1)A地处珠三角,•(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流量大;•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

•(2)光、热、水资源充足且配合较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丘陵地形利于发展多种经营;•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生物品种多样;•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临近工业基地和港口,为农业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3)【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3)【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梯田是山区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条状台阶式田地。

陕南汉水谷地和陕北黄土高原都有大面积梯田分布,但两地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差异。

(1)分析黄土高原发展梯田农业的主要原因。

(2)说出凤堰梯田农业生产的特点(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并分析原因。

(3)分析黄土高原梯田农业春季常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原因。

解析:(1)黄土高原修筑梯田的原因一方面具体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另一方面应分析梯田农业相比坡耕地的优点。

(2)由景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以南地区以水田为主)可知,凤堰梯田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应为水稻;凤堰梯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作物熟制应为一年两熟。

(3)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

答案:(1)地势起伏大(或地表崎岖),坡度陡;人多地少,(在山坡上)修筑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修筑梯田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2)特点: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

原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好,降水充足。

(3)春季气温较低,覆盖地膜有利于保温;有利于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春季多大风天气,覆盖地膜有利于减小风力侵蚀。

(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潜在蒸散发量表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可能达到的最大蒸散量(包括土壤蒸发量和植物蒸腾量),潜在蒸散发量的大小主要受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潜在蒸散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可以估算区域干湿状况、作物需水量,进而为水资源合理规划提供依据,降水量小于潜在蒸散发量时出现水量赤字;降水量大于潜在蒸散发量,且土壤蓄水良好时,则水量可能有盈余。

下图示意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分布。

(1)描述厄瓜多尔潜在蒸散发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更替B、昼夜交替C、五带的形成D、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赤道地区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B、珠江三角洲地区盛产水稻和小麦C、四川盆地是全国茶叶的主要产地D、华北平原是全国春节庆典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4、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上有昼夜之分和时差B、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C、地球自转和公转导致地球上的纬度发生变化D、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5、我国下列哪个地区位于亚洲东部的季风区?A.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 西藏自治区C. 广西壮族自治区D. 黑龙江省6、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 我国纬度跨度大,南北差异明显C. 我国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原较少D. 我国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7、题干: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B、南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北部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C、东部和南部地形均为平原,中部和西部地形均为高原和山地D、东部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西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8、题干:下列关于世界地理现象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热带气候分布广泛B、南极洲是全球气温最低的地方,地球上的极昼极夜现象最显著C、亚马逊河流域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D、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但湖水含盐量较低9、题干:我国四大高原中,地势起伏最为平缓的是: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喜马拉雅山脉 10、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B.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C. 海陆差异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D. 以上都是11、我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2、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3、题干:下列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的主要特点是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B. 长城以北的东北平原以水田为主要耕地类型C. 西藏自治区地形多样,以高山峡谷为特征D. 我国最大的平原是云贵高原1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B. 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占全国气候面积的60%以上C. 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较少D. 南方地区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15、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将使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率普遍提高B.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农业病虫害增加C. 所有农作物都将因为气候变暖而减少产量D.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16、关于水循环过程中的蒸发与蒸腾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蒸发主要发生在植物体内,而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水体表面B. 蒸发和蒸腾作用都是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C. 蒸腾作用不需要太阳能量,而蒸发需要太阳能量D. 在全球水循环中,蒸发作用远小于蒸腾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地理现象描述与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训练50道主观题第01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冷冻灾害是指气温骤降在0℃以上的相对于农作物的低温而形成的冷害和气温骤降在0℃以下造成冻害等两大类灾害的总称。

材料二:1954年~2008年我国冷冻灾害频次分布图。

(1)据图写出我国冷冻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

(4分)(2)应对冷冻灾害,可采取哪些防灾减灾的措施?(6分)(3)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秋季和春季,南方冷冻灾害多发生于冬季,试分析其原因。

(6分)【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2分),且南方多于北方(2分)。

(2)建立预警机制(2分);培养耐低温的农作物品种(2分);发展温室(塑料大棚)农业(2分)等。

(3)原因: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危害较大。

(3分)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3分)第02题: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195l~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

(7分)(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2分)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5分)(2)春季和秋季(4分)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4分)。

第03题:目前,频发的沙尘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读中国沙尘天气日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根据图中所示,大致归纳出我国沙尘天气的分布规律。

(2分)(2)根据灾害的类型划分,沙尘暴属于灾害,与沙尘暴相关的自然灾害是。

(2分)(3)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简要描述一下沙尘暴。

(2分)(4)如果当地出现了沙尘暴,你该提醒家人要注意什么?(2分)(5)与广东省相比较,沙尘暴对山东省的影响(大,小),为什么?(2分)【答案】(1)南方少北方多,西北最多(主要分布在北方)(2分)(2)气象(1分)干旱等(1分)(3)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降低)、降温等(2分)(4)注意交通安全(1分);外出要注意防风(1分)等(5)大(1分)位于北方,近沙源地;冬春季节降水少,植被稀疏等(1分)第04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易形成冲积扇的是()1.(2)形成山麓冲积扇的外力作用是()1.(3)下列地貌与冲积扇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最易形成冲积扇。

故选D。

【答案】C【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谷时,摆脱了侧向约束,且河流流速降低,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故选C。

【答案】B【解析】(3)由分析可知,冲积扇主要是由于流水沉积形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三角洲也是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故选B。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A. 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B.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C. 春季,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迅速D. 生物风化使有机残体归还多【答案】B【解析】诗句说明的是植被最终落叶归根,成为了土壤的一部分,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并没有强调说明生物是土壤形成中最活跃的因子,A错误,B正确;夏季气温高时微生物分解作用速度快,C错误;生物风化是指生物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如生物对母岩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如根劈作用),也有生物化学作用(如植物、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对岩石的腐蚀作用),因此生物风化并不能使得有机残体归还多,D错误。

故选B。

3.(1)牛轭湖的形成先后顺序依次是()3.(2)结合所学知识与景观图判断,分布有大量牛轭湖的地形区是()A. 甲乙丙丁B. 丙丁甲乙C. 甲丁丙乙D. 乙丙丁甲【答案】C【解析】(1)平原的河流摆动形成弯曲,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了牛轭湖;由此可判断形成顺序为甲丁丙乙。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四)含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四)含答案

人教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主观题练习选(四)含答案(一)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是我国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如图为中原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郑州市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结构图。

(1)郑州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通过该市的铁路分别是:A ,B 。

(4分)(2)说出中原城市群中处于最高等级的城市并简述该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规律。

(8分)(3)简述郑州市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8分)(4)分析郑州城市规划中功能区的分布规律,并对这种分布做出评价。

(12分)解析:第(1)题,A、B分别为东西、南北向的交通干线陇海线、京广线。

第(2)题,结合图例,根据不同城市的规模和位置总结规律。

第(3)题,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其发展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4)题,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主要沿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布,发挥铁路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之间的发展和合作。

答案:(1)陇海铁路京广铁路(4分)(2)郑州高等级城市数量少,分布稀疏;低等级城市数量多,分布密集。

(8分)(3)郑州市在区域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市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8分) (4)主要沿陇海线与京广线两条铁路分布。

沿铁路干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郑州与中原城市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12分)(二)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估算图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8分)(2)读图,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10分)(3)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6)【含详解】

(word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6)【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一)(2019东营模拟)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表示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2)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会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⑶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解析:(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

(2)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会。

(3)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气压带南移)。

(2)北半球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会合。

(3)亚欧大陆夏季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

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该气候区雨热同期,非常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大约与最热月平均气温7C等温线相吻合)、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一般纬度越低,林线越高;中高纬地区降水越少,林线越高。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林线高度的分布状况。

(1)描述图中林线的分布特征。

⑵分析青藏地区林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⑶在林线附近多生长针叶林,试分析针叶林的生长习性。

(4)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推测Q地区的林线高度会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解析:(1)描述多条等值线的分布特征时,一般从变化趋势、疏密状况、极值位置及弯曲方向等方面去考虑。

(2)青藏地区林线向北凸出的原因,主要从地势及降水条件去分析。

(3)针叶林的生长习性主要根据林线附近的自然环境特点去分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5)【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5)【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一)(2019·天津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解析:(1)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

(2)小桥至古庙一段路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

(3)结合图示中的指向标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

答案:(1)1 000~1 200 m之间。

250~350 m之间。

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3)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位于巴西东北部赤道附近的伦索伊斯国家公园,白色的沙丘连绵起伏。

每年1-6月为湿季,湿季结束时,沙丘间便会出现数以千计的湖泊,形成沙湖连缀的奇景。

在干季(7-12月),持续不断的东北风最远能使沙丘从海岸边向内陆延伸50 km,沙粒极细,构成了如同洁白的床单一般的风景。

此区域内两条大河从东西两面将“床单”揽入怀中。

下图为巴西轮廓图及伦索伊斯国家公园景观图。

(1)判定伦索伊斯国家公园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并阐述理由。

(2)从沙源和动力两方面分析沙丘的形成过程。

(3)简述沙丘间湖泊的形成原因。

解析:(1)依据图中信息可知,伦索伊斯国家公园处于热带地区,每年1-6月为湿季,7-12月为干季,说明当地干湿季分明,因此为热带草原气候。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人教版地理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考仿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地理现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A.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B. 地球上的四季变化C. 地球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D. 地球上的五带划分2、下列哪个地区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A. 西藏自治区B. 四川省C. 辽宁省D. 广西壮族自治区3、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类型的影响最为显著?A、海拔高度B、植被种类C、大气环流D、土壤类型4、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A、地形特征B、河流流向C、植被类型D、矿产资源5、【题干】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以下几个:A.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B. 四川、陕西、山西、河南、山东C. 甘肃、四川、山西、河南、山东D. 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湖北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B. 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山地、平原为主C. 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以盆地、平原为主D. 西部以丘陵、盆地为主,东部以山地、平原为主7、下列关于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源头地区往往是人口密集区。

B、河流入海口不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

C、河流沿岸平原是重要的农业区。

D、河流三角洲地带地质结构稳定,不易发生自然灾害。

8、下列关于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仅分布在赤道附近。

B、地中海气候只出现在大陆西岸。

C、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东岸广泛分布。

D、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

9、以下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面积较小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C. 我国河流分布呈东西走向,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和珠江D.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但以煤炭、石油为主1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 黄河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B. 长江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湖泊C. 我国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全长约2400千米D. 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1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寒冷B. 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北方地区降水稀少C.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D. 东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15、我国四大高原中,面积最大的是: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黄土高原D. 内蒙古高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

高考地理主观题精选及解析

1、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6分)(2)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10分)(3)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6分)(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原因。

(8分)(1)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

不利条件:天气多变。

(2)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3)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温变暖加剧。

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4)东侧:沿海,航运便利;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2、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全球同纬度地区平均值少,简析其原因。

我国35°N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太阳辐射总量大,而气温却低,简述其原因。

我国东部35°N以南地区,手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强。

我国35°N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干旱,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所以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总量比东部大;但由于西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更弱,所以西部地区气温较东部低。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

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1)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2) 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3) 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8分)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减湿作用强。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1)【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1)【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一)(2019·唐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下图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

其实它们是海边一组十二块各自独立的岩石,其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因此就以圣经故事里的这“十二门徒”命名。

这些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是大自然造就出的“海岸雕塑”。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1)据下面短文,填写后半段内容,完成对“十二使徒岩”形成过程的描述。

“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侵蚀作用。

在过去的1 000万到2 000万年中,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地侵蚀相对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2)与图a比较,指出图b的明显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自然原因。

(3)推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十二使徒岩”海岸地带(景区)未来将发生的变化。

解析:(1)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已形成的海蚀拱桥(门)会倒塌,使海岸岩体从陆地分离出去,最终形成“十二使徒岩”。

(2)对比两图可知,图b中有一根石柱已变成了碎石,这主要是石柱底部长期受海浪侵蚀后倒塌所致。

(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原有的“使徒岩”会不断倒塌,石灰岩海岸也会不断后退形成新的“使徒岩”。

答案:(1)在海浪的不断侵蚀下,海蚀拱桥(门)顶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门)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

(2)(石柱数量发生变化)一根石柱已成碎石。

原因: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

(3)由于“十二使徒岩”继续受海风海水的侵蚀,导致“使徒岩”仍会倒塌(数量减少),被海水搬运;同时,海水不断击打、侵蚀石灰岩海岸,使其后退的过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岩”形成。

2024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卷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4高中地理章末综合检测卷四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章末综合检测卷(四)(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天祝县地处祁连山东段,海拔2 040~4 874米,年均温-8~4 ℃,降水量265~632毫米,是甘肃省重要的食草类肉用家畜牧区之一。

近年来该县在省道旁边大力发展食草类肉用家畜养殖。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县近年来在省道旁边大力发展食草类肉用家畜养殖的主导因素最可能是( )A.气温上升,草地贮草量快速增加B.交通条件改善,利于产品运出C.当地生活水平提升,内需增加D.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劳动力削减解析:气候改变对草地贮草量的影响是缓慢的,不会使其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另外,贮草量的增加与否对养殖企业布局在该县内某处没有影响;该地深居内陆,地势较高,交通不便,靠近更强大的交通线路有利于当地畜产品加工业产品的外运,提高经济效益;该县所处海拔较高,年均温较低,不相宜人口大规模居住,故内需市场总体较为狭小;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会使劳动力削减,阻碍当地发展食草类肉用家畜养殖产业,但该因素对近年来养殖企业的布局没有影响。

故答案选B。

答案:B2.有人对该县在省道旁边大力发展食草类肉用家畜养殖提出抗议,其合理理由为( )A.占用耕地,降低水稻播种面积B.削减高新技术产业用地面积C.年均温较低,不利于家畜生长D.生态环境脆弱,载畜量有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县所处海拔较高,年均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少,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局部区域大力发展食草类肉用家畜养殖会使得该区域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易遭遇破坏;该县所处地理环境不利于水稻种植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故答案选D。

答案:D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夫增收及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

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4.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A.商品率较高B.机械化水平高C.农场经营规模小D.水利工程量大5.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B.地质灾难发生的频率降低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解析:第3题,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A项错误;通化虽位于中朝边疆,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国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可知,林下产业发展时间短,D项错误。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2)【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2)【含详解】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一)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的自然水文过程在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向下游流动,是河流物理化学过程与地貌形成过程的驱动力。

同时,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引发生物的生活行为,如鱼类产卵、树种散布等。

图1为黄河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图中阴影部分)位置图,图2为黄河河口湿地典型植被生活史过程与河流水文过程关系示意图。

(1)简述高流量过程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6分)(2)据图分析河流流量变化对湿地生物生长的影响。

(6分)(3)推测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曾经退化的原因。

(6分)(4)结合河流水文变化特点,提出修复黄河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

(6分)解析:(1)从示意图看,高流量过程,流量增加,水位上升,流速加快,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从图中可以发现流量变化的不同阶段对应生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芦苇等在培育、发芽阶段需要水量较少,营养生长阶段需水量大,生殖后期、种子扩散阶段需水量减少等。

(3)由湿地退化可推断黄河径流量减少,径流量的减少有自然原因,更是上游用水量增加的结果。

(4)从图中可知,水文特征变化直接影响生物生长,近年来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退缩。

修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要通过人工调节。

答案:(1)流量迅速增加且增幅变大,流速加快,水位升高;水体中溶解氧与营养物质增加;挟带的泥沙量增加等。

(2)河流流量的变化将影响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的行为特征。

如芦苇在每年3月初开始发芽,5月中旬后,进入营养生长期,需水量大,8月中旬以后,芦苇进入生殖生长期,需水量降低。

4-9月是黄河河口水文过程的高流量时期,对应着河口典型湿生植被,如芦苇、翅碱蓬的发芽成苗、生长等关键阶段。

(3)上游人口增加,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流量减少,水位下降,甚至出现河流断流;水流挟带营养盐、溶解气体、泥沙等物质减少;湿地生物锐减,生态系统退化。

(4)借助黄河调水调沙活动,增加洪峰流量,使尽可能出现洪水漫滩过程;4-5月适当增大流量,促进湿地生物发芽生长等。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体现的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是A. 人定胜天B. 天人相关论C. 地理环境决定论D. 可持续发展论【答案】D【解析】2.(1)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①人口稠密②市场广阔③原料充足④科技发达2.(2)贵安新区吸引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集聚的条件是()①政策支持②产业基础好③运营成本低④基础设施较好2.(3)贵安新区提高数据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C.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发展经济D.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全球【答案】D【解析】A、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B、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且生产技术落后,故环境问题严重。

C、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跨地区甚至是全球性的。

4.甘肃玉门油田石油资源的枯竭属于A. 环境污染问题B. 由污染演化的问题C. 生态破坏问题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D【解析】5.(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5.(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 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 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 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6.(2)乙类问题在广东省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条件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7.(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7.(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_______阶段(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8.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019高考地理主观题通用二轮应考练习四及答案

2019高考地理主观题通用二轮应考练习四及答案

2019高考地理主观题(通用)二轮应考练习(四)及答案(一)【农业】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棕属木本油料植物,喜高温、湿润和强光照环境,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

油棕在种植后3年里就可产果榨油,经济寿命为25-30年。

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油棕亩产油量是大豆的近10倍,有“世界油王”之称。

棕油价格相对豆油十分低廉,是目前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

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及出口国,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员超过200万人。

该国东部的沙巴州(如下图),油棕种植面积120多万公顷,约占国内油棕种植园总面积的30%。

沙巴州政府于2005年开始在拿笃镇打造棕油工业综合区,将棕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整合,打造集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园区。

棕油及其加工产品用途比较广泛,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制皂业及精细化工工业。

(1)分析沙巴州适合油棕树生长的光照条件。

(3)分析沙巴棕油主要出口中国而不出口印尼的原因。

【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赤道地区多对流雨,强度大,但历时短,能保证每天光照时间充足。

(2)油棕生长在热带,经济寿命长,产果量大;油棕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高;马来西亚属于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丰富,棕油加工成本低。

美国豆油原料生长期短,劳动力成本高等。

(3)中国热带面积小,油棕适宜种植区少,棕油消费量大,需要大量进口;印尼地处热带地区,油棕种植面积大,棕油自产量大。

(二)【地域联系】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截至2014年10月,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5931万吨。

下图为中俄原油管道示意图。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过去选择铁路运输,现在选用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3)简要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好,管理方便。

2023-2024学年河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河北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模拟1.选择题第1题.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

下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 为生态混合型农业C: 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 为自给自足型农业(2)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垦荒导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经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耕地质量下降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3)下列关于我国发展有机农业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③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发达,便于农业技术推广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DC【解答】(1)由材料可知,有机农业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因此有机农业属于生态型农业,该地有花卉、农田、猪场、鱼塘、蔬菜等,因此也属于混合型农业,B项正确;蔬菜种植、鱼塘养殖等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A项错误;该地有鱼塘,而河西走廊水资源紧缺,故不可能大面积推广,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花卉、鱼塘、蔬菜等都投入到了市场,说明商品率高,属于商品型农业,D项错误。

故选B。

(2)资源代价主要指农业不合理灌溉;环境代价,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故选D。

(3)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生产模式,这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之一,②正确;材料中提到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精耕细作,③正确;我国耕地比重小,且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为红壤,土壤贫瘠,①错误;由材料可知,有机农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我国目前科技并不是普遍发达,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的知识技术水平仍然较低,④错误。

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临太平洋,西接欧洲B、南濒印度洋,北临北冰洋C、东临太平洋,西靠欧洲D、南临印度洋,北接欧洲2、以下关于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B、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西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东北部C、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D、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东北部,云贵高原位于我国东南部3、下列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上游通常侵蚀作用强烈,常见V形谷;B、河流中游以堆积作用为主,常见三角洲;C、河流下游流速快,常形成瀑布;D、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加快,侵蚀作用强烈。

4、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导致所有地区的农业产量增加;B、降水模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农作物种植;C、气温升高可能使一些地区作物生长季节延长,但同时也增加了病虫害的发生;D、海平面上升对农业生产没有影响。

5、我国四大高原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约4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是:A. 黄土高原B. 云贵高原C. 四川盆地D. 青藏高原6、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冬季盛行西北风,降水稀少B. 夏季盛行东南风,降水丰富C. 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D. 季风气候区域分布广泛,但影响不大7、关于我国河流特征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 长江因其水量大,被称为“黄金水道”B. 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易决口改道C. 珠江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D. 黑龙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8、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水资源分布均匀,南北差异不大B. 耕地资源丰富,且分布均衡C. 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地区分布不平衡D. 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人均占有量较高9、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A. 城市绿化B. 沙漠化C. 长江断流D. 互联网普及 10、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黑龙江流域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B. 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C. 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D. 西北地区以草原和荒漠为主,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11、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山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C.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 高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12、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A. 发电与灌溉B. 防洪与供水C. 航运与旅游D. 拦沙与养殖13、在地球自转过程中,下列哪个现象与地球自转速度无关?A. 昼夜更替B. 海洋潮汐C. 四季更替D. 时差产生14、以下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 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 位于西半球,南半球C. 位于东半球,南半球D. 位于西半球,北半球15、下列关于中国地形特征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人教版主观题专项训练
(一)(2019·济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壮观的雪山冰川、险峻的丹霞峰丛和灿烂的喀斯特台地都在此“安家落户”,成为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

“三江并流”地区有100多座海拔5 000 m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

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然而好多的峡谷谷底却有荒漠分布,河畔荒凉一片。

“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形成原因。

(2)“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地区,但大多的峡谷河畔却因干旱而荒凉一片。

请运用地理学原理解释干热河谷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较多的原因。

(4)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的脱贫致富。

解析:(1)可从山地及河流形成角度分析。

(2)可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

(3)可从纬度、垂直地带性及地形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角度分析。

(4)可从产业选择及延长产业链角度分析。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隆升;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形成河谷;高山与大江交替分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的自然奇观。

(2)“三江并流”地区山高谷深、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背风坡的下沉气流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膨胀上升,并在山谷的上空积聚下沉,加剧了河谷底部干热环境的形成。

(3)“三江并流”地区由于纬度低,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垂直带谱复杂,动植物种类众多;高山峻岭,山高谷深,气候复杂,局地小气候类型多,动植物种类独特;“三江并流”地区山脉为南北走向,因此这里成为亚欧大陆生物物种南来北往的主要通道和避难所;独特的地质地貌也保护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的生态体系。

(4)发展旅游业,提高收入,实现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特色农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二)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

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

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 km,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 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8分)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8分)
(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6分)
解析:(1)读材料可知,“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好群居”说明沙丁鱼需要较大的生存空间,由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读材料可知,“低温的沿岸流”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流动”则与沙丁鱼迁徙方向一致,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同时由图可知,沿岸流与厄加勒斯暖流交汇,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沙丁鱼大迁徙时间为每年5-7月,此时为南半球冬季,且南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风力小。

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
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多晴天,云量少;风力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三)研学旅行是围绕当地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展实地考察与研究性学习的集体旅行。

2017年7月,某科考协会组织上海中学生赴格陵兰岛研学旅行。

为确保旅行体验与安全性,此次研学旅行沿格陵兰岛西海岸航行,沿途登岸开展实地考察与短途徒步探险(图)。

说明此次研学旅行选择沿格陵兰岛西海岸航行的原因,并根据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与现象提出研学内容(至少2项)。

解析:此次研学旅行选择沿格陵兰岛西海岸航行是因为格陵兰岛纬度高,地表为冰雪覆盖,陆地交通不便;根据图示,西海岸峡湾众多,海上考察价值高;且西海岸浮冰较少,航行安全性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海岸沿岸有多个居民点,提供住宿与物资补给,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航行安全度还可以兼顾人文景观考察。

研学内容合理即可。

答案:原因:冰雪覆盖,陆路交通不便;峡湾众多,海上考察价值高;西海岸浮冰较少,航行安全性高;沿岸多居民点,提供住宿与物资补给,兼顾人文景观考察。

研学内容:略。

(四)(2019·汕头模拟)下图为我国盐地碱蓬分布区。

盐地碱蓬是生长于海滨、湖边、荒漠低处的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

碱蓬不仅是可供人食用的美食,也是野生动物赖以栖息的乐园,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

此外,碱蓬能够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和重金属,扮演着盐碱地“拯救者”和污染物“清洁工”的角色。

分析碱蓬对盐碱地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大规模开发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作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一定盐分和重金属,从而降低土壤含盐量,减轻土壤污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覆盖能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地表盐分积累。

不利影响:盐地碱蓬大量减少会造成土壤及地表盐分和重金属增多,加重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程度;内陆地区盐碱地荒滩裸露,风沙侵蚀加重;盐碱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

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

(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

(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

(4)列举贵州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可开发的新能源。

解析:(1)结合材料中的数字判断贵州水能及煤炭资源丰富;结合“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分析其具有独特的水火互补优势;根据分布图判断贵州水能分布集中,便于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

(2)结合贵州省的位置分析,贵州省与广东省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距离近,输电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

(3)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会向外输出煤炭,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减轻煤炭外运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也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压力;增加经营模式,可增加电力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等。

(4)根据图中小油桐、蓖麻、栾树的分布状况可判断生物质能丰富,根据贵州省的位置可判断该地地热能丰富,根据气候特点和纬度位置等判断该地有太阳能资源可供利用。

答案:(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

(2)贵州省距广东省等用电量大的地区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竞争优势明显。

(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加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等。

(任答4点即可)
(4)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任答2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