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与中药的区别
藏药百草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藏药百草丸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什么是藏药百草丸藏药百草丸是一种传统藏药制剂,由多种草本药材组成。
它以藏药的独特药理特点为基础,加工而成的固体制剂。
藏药百草丸以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在中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
2. 功能主治藏药百草丸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下面将逐一介绍藏药百草丸的各项功能主治。
2.1 清热解毒藏药百草丸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改善体内的环境,提高人体免疫力。
它可以用于治疗火热病初起、痈肿疔疮、咽喉肿痛等症状。
2.2 消炎止痛藏药百草丸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它可用于治疗风火眼、扭伤肿痛等疾病,对于疼痛性疾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2.3 和胃健脾藏药百草丸对胃肠功能调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消化、促进食欲、缓解胃痛。
它可以用于治疗食积不化、脾虚泄泻等症状。
2.4 益气养血藏药百草丸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提高人体气血水平,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它可用于治疗气虚血瘀、体质虚弱等症状。
2.5 安神助眠藏药百草丸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起到安神助眠的效果。
它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忧虑不安等症状。
3. 使用方法藏药百草丸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一般可以口服。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成年人一次口服3-6粒,每天2-3次,饭前或饭后口服均可。
2.儿童及老人服用剂量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藏药百草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次使用前,请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
2.长期使用藏药百草丸时,应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3.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如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请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5. 总结藏药百草丸作为一种传统藏药制剂,在中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
它的功能主治包括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和胃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助眠等。
中藏医培训试题

中藏医培训试题1. 请列举中藏医药学中的五种常见草药及其用途。
答:常见草药包括:1. 人参:具有益气、养血、生津等功效,常用于治疗体虚疲乏、气血不足、口干口渴等症状。
2.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3. 田七: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风湿痛等症状。
4. 黄芪:具有益气、扶正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疲劳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5. 茯苓:具有利水、健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等症状。
2. 什么是藏药?藏药有哪些特点?答:藏药指藏族医药,源于藏族的传统医学,是中医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藏药有以下特点:1. 临床疗效显著:藏药通过认真观察症状,选择配伍合理的药物,针对不同的疾病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2. 药物种类丰富:藏药来源广泛,包括中药、矿物、动、植物和微生物等。
3. 化学成分复杂:藏药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比较难以解析。
4. 剂型多样化:藏药的制剂形式比较丰富,包括草药炮制剂、酒精提取液、气雾剂、软膏、胶囊等。
3. 请简述藏医气、血、津液的概念及其在中藏医中的作用。
答:中藏医学认为,人体内有气、血、津液三种物质,它们分别是机体的生命能量、物质基础、水分组成。
它们在中藏医中有以下作用:1. 气: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象征着人体的阴阳状况和精神状态,具有推动血液循环、保护机体免疫力、维持身体生命活动等作用。
2. 血:血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承载着身体所需的营养、氧气等物质,支撑人体生命活动,具有生长发育、防治贫血、帮助排泄代谢废物等作用。
3. 津液:津液是人体的水分,润泽机体,保护身体各组织,具有滋润目、养面等作用,还与人体的代谢、排泄等功能密切相关。
中药常识: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

中药常识: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中药常识:中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含40种常用中药材主产地列表)导言:道地药材,又称为地道药材,是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是指药材质优效佳。
通俗地认为,道地药材就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内所产的药材,并且生产较为集中,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质优效佳,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我国主要道地药材产区如下:一、关药关药通常是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
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蛤蟆油等。
例如,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体形优美,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梅花鹿粗壮、肥、嫩、茸形美、色泽好。
二、北药北药通常是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产出的道地药材。
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
例如,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柔润;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山东东阿阿胶以其质优驰名中外。
三、怀药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
河南地处中原,常用药材300余种,其中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被誉为“四大怀药”。
四、浙药浙药包括浙江及沿海大陆架生产的药材。
狭义的浙药系指以“浙八味”为代表的浙江道地药材,如白术、杭白芍、玄参、延胡索、杭菊花、杭麦冬、浙贝母,以及山茱萸、温厚朴天台乌药等。
五、江南药江南药包括湘、鄂、苏、皖、闽、赣等淮河以南各省所产的药材。
著名的药材有安徽亳菊、歙(she四声)县、铜陵牡丹皮、霍山石斛、宣城木瓜;江苏的苏薄荷、茅苍术、太子参、蟾酥等;福建的建泽泻、莲子、建厚朴、闽西乌梅(建红梅)、蕲蛇、建曲;江西的清江枳壳、宜春香薷、丰城鸡血藤、泰和乌鸡;湖北的大别山茯苓,鄂北蜈蚣,江汉平原的龟甲、鳖甲,襄阳山麦冬,板桥党参,鄂西味连和紫油厚朴,长阳资丘木瓜、独活,京山半夏;湖南平江白术、沅江枳壳、湘乡木瓜、邵东湘玉竹、零陵薄荷、零陵香、湘红莲、汝升麻等。
藏医传承之谜

藏医传承之谜藏医药的历史悠久,藏医药现在是颇为时髦的“显学”,很受内地人追捧。
然而藏地以外的人,对藏医药多数是一知半解,充满神秘感。
即使是藏地人,有的对藏医药也未必能道出个所以然。
开水做药——藏医药缘起究竟什么是藏医药,它与中医究竟有些什么区别,就是藏地人,也未必可以道出个所以然来。
与汉地的“中医”相似,藏医药的历史也很悠久。
自古有病就有药,是人类发展的规律,藏地也不例外。
只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药物就有所差别,对疾病的认识也各异。
藏地因为海拔高、寒冷、干燥、缺氧,食物以牛羊肉为主、炒面(糌粑)燥热,所以最早的常见病,就是由于胃寒和食物粗糙、生冷引起的消化不良。
后来藏族人民发现,多饮用烧开的热水,有助于消化和养胃。
因此藏地有谚语说:人世间第一种疾病是消化不良,第一种药物则是开水。
这一问题,直到从汉地引进茶叶,才算彻底解决,故藏地又有俗谚日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就是这个缘故。
开水是第一种药物?听上去有点古怪。
实际上,药物一点也不神秘,往往就是从人们的日常用物特别是食物演化而来,“因地制宜”是其通理。
除了知道开水助消化,藏地人也很早就懂得用酥油罨敷来治疗烧伤、烫伤:用热的兽皮包裹有症状的部位,来治疗腰腿的寒症;用酒糟外敷,来治疗创伤等等。
但那时的药物与治疗用具,确实十分简单。
到了吐蕃第一赞普“聂赤赞普”(公元前126年左右登基,约为汉武帝时期)的时候,藏地对药物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聂赤赞普被十二位苯教徒抬回去做国王时,他心里老大不情愿,托辞就是担心那里有“偷盗、怨恨、敌对、野牦牛、下毒、诅咒”(是为“聂赤六忧”)。
当时有人对他说不用怕,对偷者治罪、对怨恨者施以仁慈、对敌人加以压服、对野牦牛予以管束、有解药除毒、用法术解除诅咒。
“有毒就有药”,后来成为藏地俗语,流行度有点像汉地的“是药三分毒”,但意思不一样。
这说明那时藏地人已懂得用较为复杂的药物来治病解毒,又比一般的“食疗”复杂了一些。
这些较为复杂的药物,又是从哪里来的?依常理判断,医药的最初发现,应该是那些饱受病患折磨、无意中发现某种植物或其他物质有利于缓解病症的普通人。
藏药雪灵芝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雪灵芝的功效与作用雪灵芝,又称"雪莲芝"、"雪珠芝"、"白灵芝"、"罗青芝",是藏地一种稀有珍贵的中草药,也是珍稀的中草药之一。
雪灵芝是在雪山脚下的栈道、石面、岩壁上野生沾附的白色真菌体,是一种高山环境的特殊生物。
雪灵芝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多糖、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其中,多糖是雪灵芝最重要的成分,被誉为"雪灵芝的灵魂"。
多糖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雪灵芝中还含有的酸性多糖具有调节血脂、降血糖、保护肝脏等作用。
雪灵芝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誉为"宝芝"。
它能够增强免疫力,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对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流感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同时,雪灵芝还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雪灵芝还有抗肿瘤作用,对于预防和辅助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效果。
雪灵芝还具有抗疲劳、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作用。
它能够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疲劳感,增强体力。
雪灵芝中的荧光素成分具有镇静和安神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
同时,雪灵芝还有明目、益肝、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对于保护眼睛、调节肝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效果。
雪灵芝还具有调节血糖、降血脂、保护心脏等作用。
雪灵芝中的酸性多糖能够调节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同时,雪灵芝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减轻心血管负担,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雪灵芝还具有抗辐射、解毒、增强生殖力等作用。
雪灵芝中的多糖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可以减少由电脑、手机等辐射设备产生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雪灵芝还可以解毒,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净化体内环境。
此外,雪灵芝还有一定的生殖调节作用,对于改善男性精子质量、增加女性生育能力有一定的效果。
雪灵芝作为传统藏药,多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免疫力下降、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肝炎、抗辐射等疾病。
2015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四章民族医药基础知识第一节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药的概念在藏族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制和应用的药物称为藏药。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药物受其加工品。
藏药与国内其他少数民族药一样,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藏医基础知识(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形;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
三因源于五元,“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赤巴”为“火”;“培根”,“培”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气、火、津液。
(三)阴阳学说的内容、藏医的治疗方法阴与阳代表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关联而又矛盾的事物的现象。
阴阳学说是古代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和说理工具。
治疗方法有平息法、补益法、消散法、汗法、油疗法、泻下法、药浴法、擦涂法、手术法、催吐法、滴鼻法、缓导泻法、峻导泻法、利尿法、罨敷法、金针穿刺法、放血疗法、火灸等18种。
三、藏药基础知识(一)藏药理论藏药以五元学说和味、性、效理论为指导,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1.藏药与五元2010X土元为药物生长之本源,水元为药物生长的湿能,火元为药物生长的热源,风元为药物生长的动力,空元为药物生长提供空间,五元缺一不可。
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1)六味:甘、酸、咸、苦、辛、涩。
A(淡?)土和水元生甘;火和土元生酸;火和水元生咸;水和风元生苦;火和风元生辛;土好风元生涩。
(2)八性:重、腻、凉、钝、轻、糙、热、丝。
[常考]土元:重、腻;水元:凉、钝;风元:轻、糙;火元:热、锐。
(3)十七效:柔、重、温、腻、稳、寒、钝、凉、软、稀、燥、干、热、轻、锐、糙、浮。
藏医藏药简介

藏医药简介一、蔵医基础知识以藏族为主创造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简称藏医,易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五元学说五元即土、水、火、风、空五种物质元素,这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础元素。
土元“沉、稳、坚、黏”,功能持载和固定,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水元“重、寒、湿、润”,功能湿润和聚拢,能使万物滋润和聚拢成型;火元“热、轻、锐、腻”,功能温和和熟腐,能使万物产生温热和促使成熟;风元“轻、动、糙、燥”,能使万物运动和保持干燥;空元“空、虚”,能为万物运动和生长提供空间。
(二)三因学说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培根。
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小便及汗。
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
1、龙译成汉语是风,相当于中医理论的“气”。
它的功用是生呼吸、肢体的活动、血液循环、五官的感觉、大小便的排泄、帮助分解食物并输送饮食精微等。
龙一旦失调,就会出现心、肺、肝、胃、肠、肾、骨、胆、血液等器官机能的疾病。
因龙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又分为下述的五种龙:(1)维持生命的龙(索增龙),索增龙,位于人体头顶部,运行的部位是咽喉部和胸部。
是维持人体生理正常活动,保持命脉正常运化的龙,它司人体的吞咽动作,呼吸运动、唾液分泌、打喷嚏、打饱嗝,使人的记忆力清醒,增强感官聪明而敏锐,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如索增龙失调,则引起命脉发病,精神错乱,乃至死亡。
(2)上行的龙(紧久龙),紧久龙,是主气血上行的龙,位于人体胸部,并运行于鼻部、舌头和喉管部位。
作用是司语言,增气力,使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充满活力,精神振奋,善于思考,若失调则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口干舌燥、心悸失眠等症状,导致上半身生病。
(3)主消化的龙(麦娘姆龙),麦娘姆龙,是主消化的龙,主要位于人体胃脘部位,运行于人体内部各脏腑器官之间。
功能是人体的消化机能,负责把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部分分开,补偿损失,并促使血液生成和成熟起来,若失调,消化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导致腹中生病。
浅谈藏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的鉴别

浅谈藏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的鉴别作者:旦增卓玛尼珍格桑顿珠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24年第04期【摘要】文章以藏醫药中常用高原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藏医药医著集、历代本草等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的方法,阐述藏药材“当庚”与中药“当归”的来源、性味、功效等不同点进行综述。
旨在今后入药过程中为合理性、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藏药材“当庚” ;中药当归;鉴别;安全合理入药【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4)08-0065-04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4.08.zgmzmjyyzz202408014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Danggeng and AngelicaDanzengzhuoma Ni Zhen Gesang Dunzhu *Xizang University of Zang Medicine, Lhasa 850000,ChinaAbstract: Taking Danggeng, a commonly used plateau medicinal material in Tibetan medicin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ources, characteristics, taste and effects of Danggeng, a Tibetan medicinal material, and Angelica,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referring to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and collections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rationality and safety in the future process of drug use.Key words:Zang Medicine “Dang Geng”; Chinese Medicine Angelica; Identification;Safe and Reasonable Medicine高原药材“当庚”是常用方剂仁青常觉、八味当庚散、十五味沉香丸、八味降香丸等的成分之一,临床上也用于治疗血隆上燥、心肌炎、心脏不适、“培隆病”等疾病,有关藏药材当庚的方剂首次记载于《苯医四部》中:“治由“赤巴”病引起全身泛黄的九味汉香丸。
01 藏医、中医、西医的区别

藏医、中医、西医的区别2016-05-01环球医药网藏医与中医两大医学体系比较藏医学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颗明珠,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及资源分布,融合中医学、古印度医学、古阿拉伯医学等精华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医学。
因此,藏医学与中医学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主要表现为理论基础、诊断方法(脉诊、尿诊)等。
现简述如下:藏医和中医在基本医学理论上的异同藏医与中医脉诊的差别1、诊脉部位的差异(1)中医诊脉的部位:正对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
(2)藏医诊脉的部位:腕后第一横纹一寸处,即从桡骨茎突下第一皮肤横纹一寸处顺取寸脉、甘脉、恰脉,比中医略偏向肘窝内。
2、寸关尺与寸甘恰命名的差异中医的寸、关、尺与藏医的寸、甘、恰从音节上看非常相近,但在意义上截然不同:中医的寸、关、尺指患者的脉,而藏医的寸、甘、恰指医生的手指,寸脉为食指,甘脉中指,恰脉无名指,均以指肚接触脉体分别按诊。
3、所候脏腑之差异藏医的寸甘恰与中医寸关尺所候的脏腑有较大的差异:二者的左寸都候心脏和小肠,右寸候肺和大肠,但甘和关,恰和尺所候的脏腑都有不同程度的区别。
由于脾和胃多在人体的左侧,肝和胆在右侧,故藏医左手甘部候脾与胃,右手甘部候肝与胆。
而中医则反之,左关候肝与胆,右关候脾与胃;藏医的左恰候左肾和三木赛,右恰候右肾和膀胱。
而中医左尺候肾和三焦,右尺候肾和命门。
4、性别与阴阳之差异(1)就性别而言,中医切脉无性别之分,均先诊左手,后诊右手。
藏医则不同,男子先诊左手,后诊右手。
女子先诊右手,后诊左手,并且女子右手的寸部候心与小肠,左手寸部候肺与大肠,与男子恰好相反。
这是因为藏医认为,心脏的尖部有一孔窍,女子的该窍略朝右侧,男子的孔窍略朝左侧,故女性的寸脉与男性反而候之。
(2)藏医切指的指肚有阴阳之分,即指肚的桡侧面为阳脉,专候脏器,尺侧面为阴脉,专候腑器。
中医诊脉也分阴阳,但以一指通诊一个脏与对应的腑。
5、按度之差异藏医和中医都有轻按、中按、重按之按度,但各自的按法却不同。
藏药

其干燥柱头味甘性平,能活 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用 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 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 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 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 跌打损伤等。国外用作镇静、 驱风剂。活血化瘀,凉血解毒, 解郁安神。温毒发斑、忧郁痞 闷、惊悸发狂。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野生于海拔3500~4500米
高寒地区、土壤比较湿润的向阳山坡。分布于四川西 部及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南部及东部。主产于 四川康定、雅江、九龙、丹巴、稻城、得荣、乡城、 小金、金川;西藏芒康、贡觉、江大、察雅、左克、 察隅;云南德钦、贡山、中甸、宁茛、丽江、维西、 福贡、碧江。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
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 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 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藏药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这里具有复杂而独特 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种类,从藏 东南的热带季雨林到藏北茫茫无际的草原,依次分布 着能反映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植物种类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 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 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 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 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 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 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
冬虫夏草主产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三江流域的上游。东至四川省的凉山,西至 西藏的普兰县,北起甘肃省的岷山,南至喜 马拉雅山和云南省的龙雪山。 在中国,冬虫夏草种类虽然很多,但是入药 的就有两种,一种叫做冬虫夏草菌,一种叫 做北冬虫夏草菌。北冬虫夏草是用大米、活 体蚕蛹做培养基,在试管内模拟野生虫草菌 生长时所需要的营养和生长条件,培植出的 虫草,药用价值与 冬虫夏草野生相同。
藏药的知识

首先什么是藏药?在藏药理论指导下所使用形成的药物就叫藏药。
藏医药理论和中医药理论有什么区别?第一,藏医药理论自成理论体系。
第二,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所使用的二千六、七百种药材,这其中有一千三百多种是在中医药典籍中所没有记载的,这些药材大部分是生长在青藏高原这个特定的生态环境当中的。
它主要讲的是隆、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动态平衡.这三大因素根据不同机能又可分为五种小要素:如隆又分为多种隆;赤巴又分为多种赤巴;培根也分为多种培根。
它和中医中的阴阳五行不同。
藏医认为: “隆”、“赤巴”、“培根"这三种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进行生命活动不能缺少的能量和基础。
它们之间如果保持平衡和协调状态,则人体就是健康的,一旦它们之间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因素出现偏盛或偏衰,这种平衡协调状态受到破坏,则人体就会发生疾病,出现病态.那么这三种因素是指什么呢?所谓“三因”就是指“隆”、“赤巴”和“培根”这三种因素。
“隆”、“赤巴”和“培根”是藏语的音译,由于它有不同意译的译法,如有的译为“风、胆、痰”的,有的译为“气、火、粘液”的,更有将其译为“风、火、水土”的。
如果按照意译则易造成混乱,为了不失原意,故仍音译为“隆”、“赤巴”、“培根”为合适。
“隆”是推动人体生命机能的动力,与生命活动的各种机能密切相关。
它的性质与汉族中医的“气”很有些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赤巴”具有火热的性质,也是负责人体内脏腑机能活动的一种因素,具有中医“火"的性质.“培根”具有水和土的性质,与人体内津液、粘液及其他水液的物质和机能保持密切的关系。
“隆"主气血、肢体活动、五官感觉、食物的输送分解和生殖机能等;“赤巴"可生发热能、调解体温气色、管饥渴消化、胆识智慧等;“培根”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其诊断方法亦采用望闻问切,尤其重视舌苔与早晨首次小便的变化.将疾病分为热症与寒症两大类,并将病人分为“隆”型、“赤巴”型和“培根”型。
试析藏医与中医脉诊之差异

●
●j !
● j f,II ‘} Pi ‘t } £,L I- l EI| ,
●fL 1
{
|}
f
●
月 ( ) 2。
‘ ’
d 贺 志光 等 , 中医学 》 北 京人 民卫生 出扳社 . 9 0 月( ) 、 《 . 1 9 年9 3 。 [ 文 责任 编辑 本 作者拉 毛 现 在甘肃省 夏 河县藏 医 院工作 。 夏河 ( 77 0 ) 4 1 0 黄 维 忠]
f|} _
-. -
§
试藏与医诊差 析 医中弥之异
・
8 - 7
里地 区的一 种 土语 , 、 、 分 别指食 指 、 指 、 寸 甘 恰 中 无名指 . 与藏 医 中医生 诊脉 时所 用 的 三指 完 全一 致 。 因此 . 医中 的寸 、 恰 并非是 中 医寸 、 、 的译 音 , 可 能是 两种 藏 甘、 关 尺 很 不 同医疗体 系 在脉诊 命名 中的 巧合 。 当然此 结论 还待进 一 步的考 查和 研 究。
f 【l f I
中 医的寸 、 、 与藏 医的寸 、 、 关 尺 甘 恰从音 节上 看 非常相近 , 在意 义上截 然不 同 : 但
、 】 ,,t- i . { {l ;Ⅲ I‘ j lj●l t _ ●I-l ● r ; {l_ _; j、 、
●
维普资讯
I { ;
中医的 寸 、 、 关 尺指 患 者 的咏 , 藏 医的寸 、 、 而 甘 恰指 医 生的 手指 . 咏为食 指 , 咏中 寸 甘 指。 恰咏无 名指 . 以指肚接 触 咏体分别 按诊 。 均 到 目前 为 止 , 多 人士 ( 括 藏医 人士 ) 为藏 医中 的寸 、 、 是 中 医寸 、 、 许 包 认 甘 恰 关 尺 的译音 。 近年 来 对西藏 阿里地 区的科学考 查 . 但 发现 藏 医中的寸 、 、 是 三千年 前阿 甘 恰
藏药与中药

走近藏药藏药的起源藏药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藏族人民开始在雪域高原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逐步学会了一些食物的医药性能。
在医药的朦昧时期,就已经知道“有毒就有药”的道理,而后随着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的经验积累,在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藏药的分布和种类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
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
常用藏药中有三分之一用药与中药相同。
藏区本地草药占常用藏药一半以上。
藏药性味和优势藏药按性、味、效分类。
藏药按八性、六味、十七效来分细类。
八性将藏药分为轻、重、润、糙、锐、钝、凉、热八种性质;六味将藏药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种味道。
他们认为,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流,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十七效将藏药归纳出柔、重、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干枯、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
如“龙”病中有种病的性质属“轻”,表现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医则采用“重”效能的药物去治疗。
余此类推。
藏药的炮制以和治病配伍藏医非常重视藏药的加工与炮制。
通过炮制的藏药,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
藏医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五种。
他们把制好的药物按病人症状分别配制成散剂、丸剂、膏剂、脂剂,让病人服用,非常方便藏药一般取自生长在海拔3800多米的雪峰上植物,所以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它的药效比中药、蒙药还要见效快。
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直入病灶,直接抑制病毒,从机体根本上去治疗。
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集。
全草类一般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采集,所以在入药时发挥的药效也最高,因此在治疗疾病上有极佳效果。
藏药米参的功效与作用

藏药米参的功效与作用藏药米参的功效与作用藏药米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米参是藏药医药学传统药材,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山区地带,如青藏高原。
米参属于新植物门白花薯蓣目,性喜寒凉,温润,有益胃气、开胃、消食的功效。
本文将详细介绍藏药米参的功效与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一药材。
一、米参的基本功效1. 补充气血米参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具有强壮体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常食用米参可以补充气血,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贫血等疾病。
2. 健脾益胃米参具有温和的性质,可以帮助健脾益胃,调理胃肠功能。
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胃寒、胃痛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3. 清肺润燥米参含有多种对呼吸系统有益的成分,可以清肺润燥,缓解咳嗽、咳痰、痰多等症状。
常食用米参还可以预防和治疗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4. 养心安神米参中富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镇静安神,缓解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
常食用米参可以增强人的抗压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二、米参的主要作用1. 抗肿瘤作用米参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肿瘤效果的活性成分,如皂甙类、多糖类、黄酮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肿瘤,如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
2. 降血压作用米参中含有多种降血压的有效成分,如皂甙类、多糖类、黄酮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良好的降血压作用,可以调节血管收缩、扩张,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3. 保护心脑血管米参富含多种对心脑血管有益的成分,如皂甙类、多糖类、黄酮类等。
这些成分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脑血管的血液供应,降低胆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含量,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脂症等。
4. 抗炎作用米参中含有多种抗炎的有效成分,如皂甙类、多糖类、黄酮类等。
这些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红肿等炎症症状。
藏药用药指导

藏药用药指导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
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特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
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
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经 营 主 要 品 种心脑血管疾病 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珊瑚七十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八味沉香丸、十五味沉丸、二十味沉香丸、三十五味沉香丸、十八味降香丸、十一味甘露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等。
消化系统疾病 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二十五味大汤丸、加味黑药丸、十五味黑药丸、大月晶丸、六味木香丸、石榴健胃散、智托洁白丸,六味能消丸,石榴日轮丸、十味青蓝散。
西药、中药、保健品、藏药的区别

在你们的心目中,西药、中药、 保健品是什么概念?
藏药跟中药、西药、 保健品的区别
西药
• 以治标为准 毒副作用大的惊人 • 西医治疗上由于不象中医那样,以调节人 体的内在生理动能为主,而是对疾病采取 对抗性的疗法,这种对抗性的疗法对人的 危害极大 • 约一半耳聋患者因滥用抗生素所致 • 药源性视力受损 • 五脏六腑的严重损害
• 对机体的直接伤害 • 抑制和破坏脏腑功能,导致内分泌的永久 失衡 • 破坏和抑制人体自身修复疾病的康复功能 • 滥用药物导致大量的细菌、病毒进化成对 人类健康危害更大的新病株 • 长期服用产生药物依赖性与抵抗性
中药
人工种植(时间短、生长环境不一样) 土地污染(土中重金属粒子严重超标) 农药化肥杀虫剂(对药物造成生物污染, 给原本的药物带来毒素) 拿长相相同的其他草本做珍贵育了2300 多年的传统藏医学,藏医药界公 认的纯正藏药,必须具备:
纯正的藏药材:
也是四大超净区之一,平均海拔4000米 以上,具有高寒缺氧,日照时间长、蓝 紫外线丰富、空气清澄、昼夜温差大、 地形地貌复杂。藏药材不仅抗寒、抗旱, 光合作用充分,药用有效成份积累高, 生物活性强,而且这些药材的生长过程 是纯自然的、没有受空气、化学污染, 保持了原药的纯净性,藏药所以强劲纯 正、疗效显著!
独特理论:
藏医以三因学说为核心内容,认为“龙”、 “赤巴”、“培根”这三因是构成人体并 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及其能量基础。由内 外环境变化致使三因失衡,人体随之出现 病态。治疗上要恢复三因平衡、协调关系, 从而达到人体的健康。实践证明,其理论 是非常科学的。
神奇的藏医:
从《四部医典》中可看出,藏医在古 代有发达的外科手术,能做复杂的眼 科、骨科手术,一些手术器械与现代 相差无几。也发明了最早的雾化疗法, 书中描述的人体骨骼、腑脏、神经、 动静脉和对胎儿发育周期的计算,与 现代医学基本一致,也提出了生物进 化论:水生——两栖——陆地。藏医 不见病人也可根据尿液来诊治病人, 准确性很高。
浅谈中成药与藏药的合理使用

・
7 ・ 0
工 企 医 刊
的血 热 猛升 等 , 另外 , 服用 一 些 含 毒 性 药 材 的药 品 偶尔 出现唇 舌 胀 麻 , 肢 或 全 身 麻 痹 , 晕 眼 花 , 四 头 恶 心 呕 吐 , 至 严 重 时 出 现 昏迷 等 。 甚 通 过 对 中成 药 与 藏药 的理 论 基础 , 床使 用 , 临 不 良反 应 的 了解 , 么 样 去 根 据 不 同 的 病 情 , 怎 症 状 , 理 的使用 药 品起 到 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 合 如何 正确 选择 合 适 于 病 情 的药 物 呢? 要严 格
3 药 物 的 安 全 性 使 用
药物 的两 重 性 是 药 物 作 用 的基 本 规 律 之 一 , 中成 药也 不例 外 , 它既 能起 到 防病 治病 的作 用 , 也 能 引 起 不 良反 应 。 在 临 床 上 出 现 的 不 良 反 应 有 多 种类 型 , 见 以 消化 系 统 症 状 , 肤 黏膜 系统 , 常 皮 泌 尿 系 统 症 状 , 经 系 统 症 状 , 环 系 统 症 状 , 吸 神 循 呼 系统 症状 , 液系 统症 状 , 过 敏性 休 克 等 为主 要 血 或 表 现 的 不 良反 应 , 表 现 为 其 中 一 种 或 几 种 症 状 。 可 尤其 是过 敏 反 应 , 别 是 一 些 中 成 药 服 用 时 间 过 特 长 , 用 剂量 过大 , 作用 就 更 明 显 , 云南 白药 , 服 副 如 牛黄解 毒 丸 易引起 过 敏 反应 , 者 出现 皮肤 瘙 痒 , 轻 固定 性红 斑 等 , 重者 会 出现上 消化 道 出血 。 严 而 藏 药 与 中 成 药 , 药 等 其 他 药 品 相 比 , 良 西 不 反应 没有 那 么 严 重 和 直 接 , 确 实 存 在 的 , 是 目前 , 在藏 医 临床 用 药 中 , 现 的 不 良反 应 多 属 于 预 测 发 的 常见 A 型 不 良反 应 , : 医 中 通 常 叫药 病 反 即 藏 应, 药醉 感或 药 物 反 作 , : 用 一 些 药 效 过 凉 药 如 服 品 引起 的 胃 , 肾火 猛 降 , 些 性 , , 热 药 品引 起 有 效 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
中药和藏药都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理论上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中医是二元论,药理是四元五味,而藏医与中医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藏药也较有独特性。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除了表现在产生地域的不同上,还表现在理论体系以及药材采集、炮制等方面。
1、藏药的无污染特性和治标治本功效
藏医的理论主要讲究药物的生长、性、味、效与五源(水、土、火、风、空),另外,讲性、味、效是临床用药的理论基础。
藏药的药味有六种:甘、酸、咸、苦、辛、涩等,其中以苦味为药物效果最佳。
如蒂达藏药的独特,一般是全草入药(整个草药入药),而且是阴干,所以它的高效的药物成份没有被破坏。
另外由于藏药一般生长在海拔3800多米的雪峰上,所以药物没有被污染,药物的有效成份没有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所以它的药效比中药还要见效快。
另外,藏药治病的最大特点是直入病灶,直接抑制病毒,从机体根本上去治疗。
2、藏药原材料的采集
藏药的采集与中药也不同。
中药是跟着季节去采集,而藏药是在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最高时采集。
全草类一般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采集,所以在入药时发挥的药效也最高,因此在治疗疾病上有极佳效果,而且基本是一年只采集一次,珍贵稀有。
3、藏药的炮制
藏药的炮制术语中药存在差异。
藏药炮制技术吸收了古罗马、古阿拉伯、古印度、中医汉方等世界医药学炮制技术之长,并且与高原医药炮制技术有效融为一体,非常善于将多种矿物质与重金属经过上百道去毒化工艺炮制,去毒存性,又与动物、植物药材科学配伍,成为多种复方配伍成药。
如金诃仁青常觉就是其中的翘楚。
它是由一百六十余味名贵动物、植物、矿物直接入药,加上水银炮制洗炼前后陆续添加的一百四十味珍稀藏药材,其机理成分极为复杂,各药成分机理环环相扣,治调补养相结合,临床治疗由五脏六腑病变发展成的各种肿瘤,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4、藏药的文化背景
藏药不仅是藏医学领域的奇葩,它跟几千年的藏传佛教有着深刻的联系,既是医学界的成就,也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内涵丰富。
藏药与中药的区别是由于地域、环境、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所造成的,虽然各有侧重,但是却都是民族医药中的瑰宝。
同时,随着祖国医药交流和融合的加强,必将促进各民族医药的发展和繁荣,从而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