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扫描电子显微镜
离子溅射仪
1a
1b
1c
1d
2a
2b
2c
2d
3a
3b
3c
3d
不同产地广藿香叶表面扫描电镜特征比较
1. 气孔;2. 非腺毛表面;3. 叶表面纹饰 a. 牌香;b. 肇香;c. 湛香;d. 南香;
中药瞿麦叶片上(左)下(右)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金星蕨叶及茎表皮扫描电镜形态
3、叶的显微定量常数
全草类中药
一、定义
全草类中药又称为草类中药,通常是指 草本植物的全株或其地上部分
二、包括的范围
1、全草:带有根或根茎的全株。带根的幼苗 (茵陈)、带根的全草(地丁)。
2、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茎、叶、花、果 实。如:薄荷、益母草、紫苏。
3、小灌木幼嫩的枝梢。如:麻黄、西河柳。 4、草本植物的草质茎。如:石斛
3、带叶全草:
叶片是鉴别重点。形态、大小、色泽、叶尖、 叶基、叶缘、叶脉、上下表面、质地以及叶柄等。 鉴别时需浸泡湿润,充分展开后观察。 箭叶淫羊藿叶三出复叶,叶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朝鲜淫羊藿二回三出复叶,叶片卵状心形或长卵状 心形,较大,长4~9.5cm; 淫羊藿叶卵形或近圆形,较小,长3~8cm
下皮纤维、皮层纤维、中柱鞘纤维、皮层栅状细胞。 唇形科类:横切面方形,厚角组织,内皮层;维管束四角
发达,有髓。粉末:腺鳞(头部8细胞)、小腺毛、非 腺毛、直轴式气孔。 菊科叶类:下表皮毛较密,丁字毛、无柄腺毛、不定式气 孔。
单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组织鉴别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构造 初生构造
不发达的次生构造
三、鉴别方法
(一)植物分类学知识 1、依据所属分类位置科属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如: 麻黄类:均具节与节间。表面具纵棱线。叶退化成膜质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全草类中药》PPT课件

医学PPT
6
显微鉴定要点:
1.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气孔特 异,内陷,保卫细胞侧面观呈 哑铃形或电话听筒形。角质层 极厚,常破碎,呈不规则条块 状,有的呈乳头状突起。
2.纤维多而壁厚,壁上附有众 多细小的砂晶和方晶,形成嵌 晶纤维。
3.髓部薄壁细胞内含红棕色物
质,多散出。
医学PPT
7
理化鉴定:
1.药材纵剖面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边缘 显亮白色荧光,中心显亮棕色荧光。
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医学PPT
22
性状鉴定要点:
1. 茎 方 柱 形 , 四 面 凹 下 成 纵沟;表面灰绿色或黄 绿色;断面中部有白色 髓。
2. 叶 形 多 种 , 茎 中 部 叶 交 互对生;叶片灰绿色, 完整者下部叶掌状3裂, 上部叶羽状深裂或3浅裂, 最上部的叶不分裂,线 形。
第十章 全草类中药
麻黄Ephedrae Herba
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 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 或 中 麻 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Mey.的草质茎。
医学PPT
2
产地:
医学PPTຫໍສະໝຸດ 17化学成分:含槲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素、 山柰素-3-O-半乳糖苷,甾醇,氨基酸,鞣质, 挥发油,胆碱等。
功效: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医学PPT
18
广藿香 Pogostemonis Herba
来源: 唇 形 科 植 物 广 藿 香 Pogostemon cablin
医学PPT
27

(医学课件)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医学课件)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17
淡竹叶——清热泻火药
来源: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18
淡竹叶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茎圆柱形,淡黄绿色,
断面中空。 2.叶鞘开裂,沿边缘有长
而白色的柔毛。 3.叶片披针形,浅绿色或
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 行小脉,形成长方形小网 络脉,叶背更为明显。 4.质轻、柔软,气微,味 淡。
9
香薷(江香薷)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不规则的小段,茎、叶、花混合。 2.茎方形,节明显,直径1-2mm,黄
绿色或淡黄色。 3.叶对生,叶细碎,完整叶呈长卵
圆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 叶边缘有疏锯齿。 4.茎顶有果穗,宿萼钟状,淡紫色 或灰绿色,密被白色茸毛。可见极 细棕褐色小坚果。 5.味辛、凉。用手搓碎后,由痱子 粉似的香气。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8
香薷——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 灰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 刺。
3.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 苞片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 色。
4.气微,味淡。
24
小蓟——凉血止血药
来源:菊科植物刺儿菜
25
小蓟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 分。
鉴别特征:
1.茎细,圆形,绿褐色或带紫 色,有细纵棱线及白色柔毛, 切面中空。
来源:唇形科植物益母草

8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8常用中药饮片辨识-全草类

中麻黄 小枝多分枝,较粗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节间相对较短, 1~3mm
节间相对较长, 2~6mm
膜质鳞叶较长,基 膜质鳞叶较短,基部 部联合为筒状, 联合为筒状,上部 先端2裂,反曲。 约1/4分裂,2裂, 多不反曲。
膜质鳞叶基部联合为 筒状,上部约1/3 分裂,3裂,先端 尖锐。
精品课件
麻黄
药用部位:草质茎 鉴别要点 :
1.细长圆柱形,表 面浅绿色至黄绿色, 有细纵棱线。
2.节明显,节上有 膜质的鳞叶,2~3裂。
3.断面中央髓部为 红棕色。(实心)
精品课件
荆芥——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
精品课件
荆芥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鉴别特征: 1. 不规则的小段状,茎、叶、
穗混合。 2. 茎方柱形,直径1-3mm,黄
绿色至紫棕色,全体有毛。 切面有海绵状的类白色髓 部。 3. 叶对生,叶片较小,3~5 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披 针形,多脱落或破碎不全。 4. 穗状花序,花穗绿色、黄 绿色或淡棕色。 5. 质脆,气芳香,味涩而辛 凉。
精品课件
香薷——辛温解表药
来源: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
精品课件
香薷(江香薷)
药用部位:干燥地上部分。
全草类(15味)
麻黄 石斛 肉苁蓉 锁阳 穿心莲
淫羊藿 荆芥 薄荷 广藿香 益母草
蒲公英 大蓟 小蓟 茵陈 鱼腥草
精品课件
麻黄——辛温解表药
来源: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中麻黄
草 麻 黄



木贼麻黄
精品件
三种麻黄的区别
草麻黄
木贼麻黄
小枝少分枝,较细 小枝多分枝,较细
2.叶绿褐色,倒披针形,羽状 深裂,皱缩。叶两面均具有 灰白色丝状毛。叶边缘具针 刺。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

第十一章全草类中药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新鲜或干燥的全体、地上部分或地上某一部分的一类中药称为“全草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草本植物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等;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的如淫羊藿、益母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地上茎,如肉苁蓉等;有的药用部位为草质茎,如麻黄等。

麻黄【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产地】草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中麻黄主产于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等省区。

木贼麻黄主产于河北、山西、甘肃、陕西等省。

、【采收加工】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

【化学成分】三种麻黄均含生物碱,主要是l-麻黄碱,其次是d-伪麻黄碱;另含微量的l-N-甲基麻黄碱、d-N-甲基伪麻黄碱、2-去甲基麻黄碱、d-去甲基伪麻黄碱等。

麻黄碱是主要有效成分,伪麻黄碱有抗炎作用。

三种麻黄中生物碱的含量以木贼麻黄最高,草麻黄次之,中麻黄最低。

但草麻黄产量大,木贼麻黄产量少。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麻黄草质茎节间的髓部,节部含量为节间的1/3~1/2左右。

【真实性鉴定】1.性状鉴别药材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

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黄:多分枝。

节上膜质鳞叶裂片3(稀2),先端锐尖。

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

木贼麻黄:较多分枝,无粗糙感。

膜质鳞叶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饮片麻黄:呈圆柱形的段。

外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粗糙,有细纵脊线,节上有细小鳞叶。

切面中心显红黄色。

气微香,味涩、微苦。

蜜麻黄:形如麻黄段。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黏性。

有蜜香气,味甜。

2.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草麻黄:①表皮细胞外被厚的角质层;脊线较密,有蜡质疣状突起,两脊线间有下陷气孔。

全草类中药_1.pptx

全草类中药_1.pptx

3、柔毛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
卵形, 下表面密被 白色网状茸毛。 ②花瓣矩较内轮萼片 短。
4、巫山淫羊藿: ①叶一回三出,小叶披针形,长为宽的3-5倍。
(长9-23cm) ②花瓣矩较内轮萼片长。
5、朝鲜淫羊藿: ①二回三出复叶,小
叶卵形, 边缘锯齿 先端成刺毛状,叶柄 有关节。先端长尖。 ②花黄白色或乳白色。
2、不同科植物:差异大 ①广地丁: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全草,两广
用。 ②甜地丁:豆科植物米口袋的全草,全国用。 ③苦地丁:罂粟科植物布氏紫堇的全草,多省
用。 3、黄花地丁:蒲公英。
型,形成层隐约可见。
【成分】 挥发油:2.65%(北) 1%(汉城) 2.66%(华) 油中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酚、黄樟醚等。
淫羊藿
【来源】
小檗科植物淫羊藿、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 藿、 巫山淫羊藿或朝鲜淫羊藿的地上部分 (茎叶)。
【植物形态】
1、淫羊藿:
① 多 年 生 草 本 , 高 3040cm。
【性状鉴别】 1、主根圆锥形。 2、叶丛生,披针形。
先端钝,基部截形或 呈心形,边缘具钝锯 齿。叶柄细长,上部 具明显狭翅。
3、蒴果常三角状裂 开,如“丁”字形, 故名。
4、气微,味微苦而 带粘性。
【附注】地丁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1、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①东北堇菜和戟叶堇菜。 ②犁头草和长萼堇菜:海地丁
和月桂醛。
细辛
【来源】
马 兜 铃 科 植 物 北 细 辛 Asarum heterotropoides var mandshuricum、汉城细辛A. sieboldii var seoulense、 华细辛A. sieboldii的带根全草。
前二者习称“辽细辛”。

全草类药材(ppt版)

全草类药材(ppt版)
四、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
〔四〕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2%~2.8%〔叶约含4.5%〕,油中主要成分(chéng fèn)为广藿香醇; 并含广藿香酮,桂皮醛,丁香油酚以及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五〕成效与主治
性状鉴别注意点 1.外表红棕或灰棕,外皮粗糙,易成片状剥落。 2.断面皮部黄白,木部淡黄或黄,射线呈放射状,中心有髓。
3.味微苦。 成效:止汗。主治自汗(zì hàn)、盗汗。
第十页,共五十七页。
第九章 全草类药材(yàocái)
一、麻黄(má huánɡ) Herba Ephedrae
地方习用品-丽江麻黄
〔四〕化学成分 含酚性成分,甾醇,黄酮类,氨基酸,挥发油,鞣质,胆碱等。黄酮类有:槲
皮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山柰素,山柰素-3-O-半乳糖苷,对羟基苯甲酸,尿 嘧啶等。 〔五〕成效与主治
成效:清热除湿,利尿通淋。主治:热淋、石淋、砂淋,小便涩痛,水 肿尿少,黄疸(huángdǎn)尿赤,尿路结石。
图9-4B 茎节间横切面详图
1.表皮 2.气孔 3.下皮纤维 4.皮层 5.纤维
6.韧皮部 7.形成层 8.木质部 9.髓部 10.棕 色块
第七页,共五十七页。
第九章 全草类药材(yàocái)
一、麻黄(má huánɡ) Herba Ephedrae
〔四〕显微鉴定注意点 2.草麻黄粉末
(1)表皮细胞:条块状或乳头状 角质层;气孔特异内陷,保卫细胞, 侧面观呈哑铃形或 听筒状。
如图9-4所示。
图9-4A 茎节间横切面简图
第六页,共五十七页。
第九章 全草类药材(yàocái)
一、麻黄(má huánɡ) Herba Ephedrae

全草类中药-中药鉴定学课件

全草类中药-中药鉴定学课件

地丁一名有多种来源: 1.紫花地丁(正品):堇菜科 2.甜地丁:豆科植物 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multiflora Bunge 3.苦地丁:罂粟科 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列入05版药典 4.广地丁:龙胆科 华南龙胆Gentiana loureiri Griseb.
紫花地丁 Herba Violae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
的干燥全草。
【性状鉴定 】
主根圆锥形,淡黄棕色;叶灰绿色,基生,叶片 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 柄具翅;花紫堇色或淡棕色,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 或三裂,种子淡棕色,多数;气微,味微苦稍粘。
【显微鉴别】 粉末: 间隙腺毛:系指单细胞,类圆形腺头。具短柄细 胞,有分泌能力,含黄色挥发油, 存在细胞间隙的一种腺毛。 非 腺 毛:平直或弯曲,具疣状突起。 腺 鳞:头部扁球形,8个细胞组成。 小 腺 毛: 针 晶 束:细小,散在于叶肉组织中。
滇地丁(云南地方习用品)
远志科植物瓜子金Polygala japonica Houtt.的带根全 草。药材多皱缩,全株高于10cm,根圆柱形而 弯曲,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粗糙,有横裂纹 ,茎丛生,细长圆柱形,单叶互生,卵形至椭 圆形,黄绿色或灰绿色,全缘,无叶柄或极短 ,总状花序腋生,蒴果扁圆,气微若,味稍苦 。
广藿香 Herba Pogostemonis
藿香始载于《异物志》。 李时珍谓:“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苏叶· · · · · · ”。
【来 源】唇形科植物 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 (Blanco)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 主产于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