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小说阅读(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二)
(四)北京,南京
侯发山
①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②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转一转,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③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可不是吗,老歪的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他还不该享福吗?
④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⑤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
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⑥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⑦北京?还是南京?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⑧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⑨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

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

他们也没回来过。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
⑩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

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

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

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

⑪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老歪觉得都必须去!可是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
儿子不高兴。

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⑫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______是同一天时间!
⑬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⑭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我实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⑮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3期,有删改)
◆小说·情节
1.请仿照示例,按照心理线索来梳理本文情节。

(3分)
【示例】《我的叔叔于勒》按“期待→破灭”的心理线索来梳理。

于勒发了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一家的希望破灭了。

作答:《北京,南京》按照“(1) 期待——失望”的心理线索来梳理。

示例:(2)住在北京的儿子和住在南京的女儿同时邀请老歪去自己那里;老歪既期待去北京看儿子,又期待去南京看女儿。

(3)儿子女儿分别寄来了同一天去往南京和北京的火车票,老歪似乎明白了儿女并不真心希望他去,失望地决定哪里都不去。

◆小说·语言
2.文章⑫自然段横线处作者先使用的“原来”一词,后觉不妥,换成了“居然”一词。

请你从情节前后衔接的逻辑角度说明“原来”一词不妥的原因。

(3分)
示例:“原来”一词有恍然大悟之意,从上文看,老人沉浸在即将前往的喜悦中,此处应该用“居然”表达“意外”之意比较合适;另外后文还揭示了车票的真实来处,此处老人才真正“恍然大悟”,⑫段处老人还没明白真正意思,只是意外。

◆小说·写法
3.“巧合”是小说中的常见手法。

请找出小说中的巧合之处,分析其在塑造人物上的作用。

(3分)
知识卡片:
巧合:即若干小概率事件一起发生,指恰好吻合;正巧一致。

也是文艺作品中的一种表现手法。

巧合的关键是一个“巧”字,“合”是基本要求,要“合”得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人意料之外。

“合”得新颖别致,方见其“巧”。

文中有两处巧合,一是儿子和女儿几乎同时打电话给老歪邀请他前往北京和南京,二是同一天寄来了同一天出发前往北京和南京的车票;从这些巧合可以看出老歪的儿子和女儿并不是真心邀请他前往,__而是互相推诿,足见他们的虚伪与冷漠。

◆小说·主题
4.这篇小说和《我的叔叔于勒》都涉及到“亲情”,请结合本文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言行,阐述你对“亲情”的思考。

(6分)
本题采用分层赋分的方式,每一层级表述有欠缺的酌情扣1分。

第一层级,要结合两篇小说中的两类人物对“亲情”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理解,既有批评又有思考。

(5-6分)示例:本文中的儿子和女儿表面上邀请父亲前往自己生活的城市,实际上却是希望父亲去打扰对方的生活而不是打扰自己的生活,所以儿子寄出了去南京的车票,女儿寄出了去北京的车票;由此可见,他们对父子、父女之情和兄妹之情的漠视。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也是如此,为了金钱,可以期盼于勒,视之为全家的救世主,也可以痛斥其为流氓。

两篇小说的作者都借此表达了对扭曲的亲情观的批判。

但同时两篇小说中的“老歪”和“约瑟夫”又是很珍视父子、父女之情和叔侄之情的,老歪担心儿女,怕打扰儿女,约瑟夫主动多给小费叔叔,对父母不满,都渗透了两文作者对亲情的呼唤与赞美。

由此可见,我们在生活中既不应该因为金钱异化亲情,更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自私地漠视亲情;而应该珍视亲情,使它成为我们生活和社会中的良好风尚。

第二层级,只有点评,没有自己的思考。

(4-5分)
第三层级,只从两篇文章的一个方面或一篇文章的两个方面进行点评和思考(2-3分)第四层级,只从一篇文章思考。

(1-2分)
(五)美女,还是老虎?
[美]斯托克顿
古时候,有一个非常有权势的国王。

他有些想法颇有远见,有些却让他的国民受罪。

他的其中一个想法是设立一个公审场,作赏罚判定之用。

是定罪受罚还是还其清白,全看被告的运气。

当有人被指控犯罪,就会被推到那个公审场接受审判,一切听天由命。

所有人将聚集在那里。

国王高踞宝座,他稍稍示意,宝座之下的一扇门就会打开,被
告从那儿走出来,走进公审场。

国王正对着两扇门,它们紧紧相邻,外观一模一样。

受审的被告必须径直走向这两扇门,打开其中一扇。

当然,选哪扇全凭其意愿。

如果被告打开的那扇门跳出的是一只王国里最凶猛的饿虎,饿虎就会立即扑向他,把他撕咬个粉碎,作为对其罪行的惩罚。

于是,嫌疑犯的罪名就这么定下了。

接着,丧钟悲鸣,雇来的哭丧人嚎哭,围观的群众则垂头伤心,缓步而归,为这么一个帅气小伙或那么一位可敬长者如此惨死而悲痛万分。

不过,要是被告打开另一扇门,走出来的是一位专门为其挑选的女子,那么,为了庆贺被告获得“清白”,即使被告已有家室或已选定结婚对象,他也得立即和这位女子成婚。

国王不容许自己这个“伟大的”赏善惩恶方式受到任何阻碍。

王座之下的另一扇门会走出一位牧师、一些歌手、舞者和乐师,为被告和那女子举行婚礼。

婚礼迅速完成。

接着,喜钟欢响,人群欢呼。

这位“清白”的被告带着新妻回家,尾随的孩童把鲜花撒了一路。

这就是国王维护正义的方法,其公正性看上去无懈可击。

被告无法知道哪扇门后是女子,他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全然不知下一刻自己的命运是惨死还是与他人成婚。

有时,猛兽是从这扇门冲出来,有时是从另一扇门出来。

这个方法很受欢迎。

人们在这样一个大审之日聚集在一起,他们决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将是一场血腥的残杀还是欢乐的婚礼,这就使所有人总是兴致勃勃。

连王国里有“思考”权的上层阶级也不会指责其有欠公允。

被告的命运不是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吗?
国王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她在很多方面都像极了她父亲。

国王把她视若掌上明珠。

公主偷偷爱着王国里那个最英俊最勇敢的小伙子。

但他是一介平民,而非生于权贵之家。

一天,国王发现了女儿和那小伙子相爱的事,马上就把他关进了监狱,并选好日子在国王的公审场决定其生死。

这当然是一件特别重大的事。

在此之前,还从未有哪个平民胆敢爱上国王的女儿。

即使小伙子选对门活了下来,国王知道他也将受到惩罚。

而国王将饶有兴味地观看即将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它们将判定他爱上公主是否有错。

审判日到了,远近的民众纷纷聚集在那里,塞满了公审场的里里外外。

国王和他的臣子站在两扇门对面,已经就位。

一切都准备好了。

国王发出指令,王座之下的门打开了,公主的情人走进了公审场。

高大英俊、白肤金发,小伙子的相貌引起了人群中的一阵赞许和焦虑。

有一半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如此完美的小伙子就生活在他们之间。

怪不得公主会爱上他!他落得这般田地,真是太糟糕了!
小伙子一进到公审场,便转身向国王鞠躬,但他并没把这位威严的统治者放在心上,而是把目光集中在公主身上,她就坐在国王右边。

自从国王决定在公审场审判她的情人那天起,公主就满心挂虑着这件事。

公主比所有此前对这审判感兴趣的人都拥有更大的权力、影响力和更强的个性,她也做过别人没做过的事。

她已经掌握了两扇门的秘密。

她知道哪扇门后是老虎,哪扇门后有女子等着他。

金钱以及一个女人强大的意志力,使她掌握了这个秘密。

她同时也知道门后的女子是谁,那是王国里最娇俏的美人之一。

公主从前时不时就看到她一往情深地望着自己的情人,还跟他搭讪。

公主恨透了寂静的门后那个女人。

公主的体内流淌着她那些残忍的祖先的血,她的恨如此强烈。

她的情人回头注视着她。

他们四目相接,她就坐在那里,在围绕着她的那一大群焦虑的脸孔中,她的脸色愈显苍白。

小伙子看出公主知道哪扇门后有老虎等着他,哪扇门后站着女子。

他早料到她知道答案。

小伙子唯一的希望就在于公主能成功解开这个秘密。

当他看着她,他知道她成功了,如他所望。

接着,他迅速而一脸焦虑地示意道:“哪一扇?”这对公主来说已经问得足够清楚了,仿佛他站在那里喊出来一样。

公主想了很久,终于微微指了指右边的门,青年便慢慢走向右边那扇门,所有人都屏息以待门打开的结果。

此时,公主缓缓走出竞技场……
现在,故事的关键点是:从那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人?
1.“国王不容许自己这个‘伟大的’赏善惩恶方式受到任何阻碍。

”为什么国王不容许这个方式受到任何阻碍?(3分)
示例:国王认为用这样的方式赏善惩恶,既是最公平公正的裁判方式,又可以维护自己的权威。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
2.你认为门后藏着的是老虎还是美女?请从文中找出证据加以说明。

(4分)
示例一:是老虎。

“微微指了指右边的门”的“微微”一词可以证明。

因为指向老虎的公主,内心深受折磨,因而痛苦得发抖。

同时,“当他看着她,他知道她成功了,如他所望”中“如他所望”,也可证明。

因为小伙子和公主相爱,不想娶别的女孩子,所以选择了老虎是“如他所望”。

____示例二:是美女。

证据是“缓缓走出竞技场”的“缓缓”——老虎扑人是一瞬间的事情,如果公主不忍心看,必须“迅速”离开;相反,如果门后是美女,公主虽然内心纠结,但她只需“缓缓”离开即可。

(评分标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
3.本文的结尾是“现在,故事的关键点是:从那扇门出来的是老虎,还是美人”。

作者这样安排文章结尾也很“佛系”,那你认为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3分)示例:本文号称“最早的开放式结局小说”。

故事这样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到底是老虎,还是美女?这些促使读者不断思考结局,从而去探究老虎、美女等象征意义和其中的人性问题。

这样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相对而言开放式结局更真实,让这个故事揭露的问题更具有说服力。

4.“两难”是小说中常用的写作技巧,是指作者不给出一个唯一的答案,而是让读者看到多种的可能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中“两难”设计的理解。

(4分)
示例:本文作者并未交代结局,两种结局对公主都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公主为情人选择老虎的话,那么情人就会命丧虎口,永失爱人;如果公主为情人选择美女,那么就要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爱人,而且公主的情人还有可能会和美女相爱。

而“微微指了指右边的门”和“公主缓缓走出竞技场”两句,作者将“两难”从深受道德煎熬的公主,移到头脑差点爆浆的读者身上,实现了多种层次的“两难”。

(评分标准:小伙子和国王也有“两难”,能够结合文本明确指出一处“两难”得2分,指出两处得满分)
(六)柔弱的人
[俄]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

需要结算一下工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

您也许要用钱,您太拘泥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三十卢布……”
“四十卢布……”
“不,三十……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三十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个月……”
“两个月零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

这就是说,应付您六十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搞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十二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您只和瓦里雅一人学习……您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十二加七得十九,扣除……还剩……嗯……四十一卢布。

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满眶湿润。

下巴在颤抖。

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

扣除二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礼服……扣除十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负一切责任,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五卢布……一月九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九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四十一减二十七净得十四。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三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十四卢布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三卢布……三卢布……又三卢布……一卢布再加一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

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您,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您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不给?无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我要把您应得的八十卢布如数付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跟着把使她大为惊疑的八十卢布递给了她。

__A__我看着她背影,悟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节选自《外国优秀短篇小说选》)
1.请从“我”的角度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2分)
家庭教师尤丽娅结算工钱时被“我”故意刁难,却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不懂得反抗。

2.翻译力求贴近人物,文中的A 处有两种翻译,结合文章内容,注意加点词,你更认同哪种翻译,请说明你的理由。

(3分)
(1)她羞怯..地过了一下数.....
就走出去了…… (2)她连数都没数,好像即使里面是报纸,她也不会介意的。

示例:我选(1),“羞怯”,运用了神态描写,说明了尤丽娅还是觉得不好意思,“过了一下数”这个动作描写,体现了她内心的惊讶和不自信,不敢相信自己能拿到应得的报酬,充分说明她是一个“柔弱的人”,与小说的主题相符。

______我选(2),小说题目为“柔弱的人”,作者塑造了一个不懂反抗的弱者,第(2)句话与小说的主题相呼应,照应题目,说明从始至终,尤丽娅一直是个柔弱的人,更能发人深思。

3.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小说是如何将“柔弱的人”的柔弱性一步
示例:起初在“我”的无理取闹中,尤丽娅还本能地进行争辩,接着随着“我”的步步紧逼,尤丽娅开始屈服,然后还善良地坦白自己曾“支取了三卢布”,最后拿着被“我”无理克扣后仅剩的十一卢布说“谢谢”。

小说通过对“我”蛮横逼迫和尤丽娅怯弱退缩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将“柔弱的人”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一步步展现出来了。

4.小说讲究叙述视角,这篇小说为什么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结合链接材料和全文,加以分析。

(6分)
【链接材料】
材料一:契诃夫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塑造出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有评论家称:“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

”——《北
京晨报》
材料二:契诃夫的作品是值得阅读的,它永远都不过时,总能击中人性最脆弱的部分。

——翻译家董道明材料三:出于一个医生的职业眼光,契诃夫面对社会时,极容易将其看成是一个“病者”。

——曹文轩
示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①贴近生活,能让人身临其境,更加沉浸在故事里,真实地再现了尤丽娅这样的小人物的不幸与软弱;②同时也能让读者体会到“我”对尤丽娅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悲悯;③第一人称的视角更加能目击到人性最脆弱的部分;④在契诃夫眼中,当时的社会就是一个“病者”,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更加直接地表明了作者自己对社会上像尤丽娅一样不懂反抗的弱者的同情,希望他们能振作起来。

(七)荆轲之死
①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

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②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③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④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⑤“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⑥“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⑦“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摆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⑧怎么改?
⑨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

于是
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

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⑩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

⑪“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⑫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

“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不是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

“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

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⑬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⑭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才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⑮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

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⑯易水送别……
⑰图穷匕见……
⑱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