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美育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美术教研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音乐和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它们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美术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音乐美术教研组在过去的学期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如下:二、教研活动开展情况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养本学期,音乐美术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了多次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和《美术课程标准》等文件,使教师对音乐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教研组还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
2.开展教学观摩,促进教师成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组组织开展了多次教学观摩活动。
教师们通过听课、评课、反思,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以下是部分观摩活动总结:(1)音乐课《小星星》教学观摩本次观摩课由青年教师张老师执教。
张老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将歌曲《小星星》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教研组对张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提出了改进意见。
(2)美术课《春天的色彩》教学观摩本次观摩课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李老师执教。
李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课后,教研组对李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其教学成果。
3.组织课题研究,提升教学质量本学期,音乐美术教研组确定了两个课题研究方向: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教师们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以下是部分课题研究总结:(1)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通过研究,教师们认识到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发现,创新教育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更好地发挥家校合作的作用,音乐美术教研组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音乐美育期末总结
音乐美育期末总结一、导语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音乐美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本期末总结将围绕音乐美育的重要性、学习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开阐述。
二、音乐美育的重要性1.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美育能够教育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听音乐会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音乐的内涵、结构和情感表达有深入的了解和感受,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培养音乐创造能力音乐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通过学习作曲理论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和创作技巧,进而进行音乐创作实践。
音乐创作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表达能力。
3. 提高音乐表演能力音乐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通过参加合唱团、乐团和音乐比赛等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唱和演奏技巧,锻炼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4. 提高审美情趣音乐美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音乐文化和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增加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音乐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品味。
5. 提高综合素质音乐美育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音乐美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和情感修养。
音乐美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音乐美育的学习成果在本学期的音乐美育学习中,我取得了一些学习成果。
首先,在音乐欣赏方面,我通过听音乐会和参加音乐鉴赏课程,提高了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理论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我对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学音乐美育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冯琳琳(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
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
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
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
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
”等等。
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
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
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
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新形势下小学音乐导入的艺术探究》的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小学音乐导入的艺术探究》的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小学音乐教育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逐渐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从而拓展了音乐教学的视野和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新形势下小学音乐导入的艺术探究》的研究,旨在探讨在新的情境下,如何更好地将艺术元素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艺术元素进行探究,发掘其在音乐学科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当代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了解艺术元素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情况;2. 探索不同艺术形式如绘画、舞蹈、戏剧等如何应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3. 总结并提出针对小学音乐导入艺术元素的有效教学方法;4. 提高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何与音乐相结合,包括绘画、舞蹈、戏剧等艺术元素的应用。
通过实地观察、文献资料分析和实验研究等方法,获取研究数据,进行研究探讨。
还对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剖析,发现其中可以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从而促进音乐学科的发展。
四、研究成果五、结论和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学校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2. 鼓励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大胆地尝试多种艺术元素的应用,创新教学方法;3. 加强学校与艺术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艺术元素的学习机会。
六、参考文献1. 罗永臣. 当代艺术元素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 美术学刊, 2017(11):25-27.2. 孙宏. 艺术教育引入小学音乐教学[J]. 音乐之友, 2016(4): 48-51.3. 赵敏. 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J]. 学术探索, 2018(2): 76-79.七、致谢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支持,使得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项研究工作。
音乐教育中的结题报告范例与评价要点解析
音乐教育中的结题报告范例与评价要点解析音乐教育的结题报告是对音乐教育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的重要文件,它涵盖了项目的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
本文将解析音乐教育结题报告的范例与评价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结题报告。
一、音乐教育结题报告的范例范例一:音乐教育项目“音乐启蒙班”的结题报告1. 项目背景:介绍音乐启蒙班的创建背景和目的,如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2. 项目内容与方法:详细描述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教授简单的节奏、旋律和音乐表达技巧等。
3. 教学实施与困难:介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教学进度落后的原因和调整措施。
4. 效果评估:通过测评、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项目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如幼儿的音乐认知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家长的反馈。
5. 成果展示与总结:展示项目的成果,如学生的音乐创作作品、音乐会演出等,并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范例二:音乐教育项目“大合唱比赛”的结题报告1. 项目背景:介绍大合唱比赛的目的和意义,如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2. 项目组织与准备:描述比赛的组织过程和准备工作,如选定比赛曲目、招募参赛学生和排练指导等。
3. 比赛过程与难点:详细描述比赛的具体过程和遇到的困难,如学生的节奏掌握和声部协调等。
4. 比赛结果与评价:呈现比赛的成果和评委的评价,如学生获得的奖项和评委对演唱表现的评价。
5. 反思与展望:结合比赛情况,对参赛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教学改进的建议。
二、音乐教育结题报告的评价要点1. 目标明确度:报告中应清晰地阐明项目的目标和预期效果,确保与音乐教育的发展需求相契合。
2. 内容完整性:报告中的内容要涵盖项目的方方面面,包括背景、内容、方法、实施、困难、效果、总结和展望等。
3. 数据支持:报告中应包含客观、具体的数据支持,如学生的评分、问卷调查结果和观察记录等,以增加报告的可信度。
小学音乐美育教学总结
小学音乐美育教学总结引言:音乐美育是培养小学生全面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审美表达能力,还可以促进身心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探讨:一、音乐美育的意义;二、音乐美育的目标;三、音乐美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四、提高音乐美育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一、音乐美育的意义音乐美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
其次,音乐美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最后,音乐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二、音乐美育的目标音乐美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具体来说,包括: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演唱或演奏一段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作品。
三、音乐美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美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
其中,音乐欣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敏感性和审美能力。
音乐表演是培养学生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舞台表演来提高。
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需要通过启发和辅导来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
四、提高音乐美育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为了提高音乐美育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提供多样化的音乐作品。
其次,加强音乐表演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表演机会,并对表演进行指导和反馈。
再次,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提供多种创作方式和元素,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最后,注重音乐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将音乐与语言、文学、视觉艺术等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音乐结题报告
篇一: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题报告《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题结题报告1.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审美情趣关键词界定:关键词之一: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之二:审美情趣是由“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两者融合在一起的。
审美情趣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和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
“趣味”这个词,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从味觉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用味觉来类比审美感受的说法。
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趣味”一直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
朱光潜曾指出:从罗马时代开始,西方一直把审美能力称作趣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包括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它体现了审美个体的偏爱、倾向性、选择性和审美鉴赏、审美判断,具有个体差异性、差异的范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
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最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题名称解读:“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等审美教育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
欣赏应内化为学生情感,教学生学做人,而现状不能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能够驾驭,做得到位的。
还没有深化,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伴随着新课改的东风,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结题报告《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课题结题报告1.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课审美情趣关键词界定:关键词之一: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之二:审美情趣是由“审美情感”和“审美趣味”两者融合在一起的。
审美情趣是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定势,它以喜爱和不喜爱的情感评价形式,决定对事物的取舍。
“趣味”这个词,在中国和西方,都是从味觉的意义上发展起来的。
在中国美术史上很早就出现了用味觉来类比审美感受的说法。
在西方,作为美学概念的“趣味”一直具有审美鉴赏力的含义。
朱光潜曾指出:从罗马时代开始,西方一直把审美能力称作趣味。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审美情趣可以说是包括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等,它体现了审美个体的偏爱、倾向性、选择性和审美鉴赏、审美判断,具有个体差异性、差异的范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特点。
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最终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题名称解读:“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就是在小学音乐课上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等审美教育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欣赏应该达到三个层面:美感阶段、至善阶段、至纯阶段。
欣赏应内化为学生情感,教学生学做人,而现状不能满足欣赏教学的需要。
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小学欣赏教学表现于聆听参与、节奏参与、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乐器演奏参与等欣赏活动中,而这些活动又不是人人能够驾驭,做得到位的。
还没有深化,没有达到真正帮助学生内化到情感层面,伴随着新课改的东风,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小学2023——2023学年美育工作总结报告
小学2023——2023学年美育工作总结报告引言学校美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本报告旨在总结小学2023学年的美育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美育工作概况学校在2023学年积极开展美育工作,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主要美育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音乐、美术、舞蹈等丰富的艺术课程。
每周安排固定的艺术课时,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选修课程。
2.组织艺术活动和比赛:学校定期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和舞蹈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同时,还参与了市级的美术、音乐比赛,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合作机会。
3.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经典艺术作品,并进行相关的欣赏和创作。
二、美育工作亮点在2023学年的美育工作中,取得了以下几个亮点:1.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加强了美育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美育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美育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2.多元化的艺术活动:学校举办了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如绘画比赛、音乐剧表演和舞蹈展示等。
这些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能力。
3.美育与学科融合:学校将美育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通过跨学科项目和活动,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在美育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1.艺术设施不足:学校的艺术设施和器材相对有限,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表现。
需要争取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美育教育中,提供更好的艺术学习环境。
2.教学资源不平衡:不同年级和班级之间的美育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有的班级资源丰富,而有的班级则相对匮乏。
学校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
年度小学音乐美育总结范文
一、前言音乐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本年度,我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紧紧围绕音乐美育的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年度音乐美育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注重音乐兴趣的培养本年度,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课堂上,我采用游戏、情境创设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此外,我还组织了校园音乐节、合唱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 提高音乐审美素养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强化音乐实践能力音乐实践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年度,我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乐队、音乐剧等。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音乐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4. 融入德育教育音乐美育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
本年度,我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通过歌曲、音乐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5. 加强家校合作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美育工作,我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发展需求,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
三、工作成效1. 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通过一年的音乐美育教育,学生的音乐兴趣、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音乐美育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学校的音乐氛围日益浓厚。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形成了良好的音乐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不足与反思1. 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较为薄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音乐教学资源有限,需要进一步丰富和优化。
3. 部分教师对音乐美育的认识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培训。
五、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音乐美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小学美育工作工作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美育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现将我校美育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加强美育课程建设(1)优化课程设置。
我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特色,将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美育课程的开齐开足。
(2)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美育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同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推动美育课程改革。
2. 开展美育实践活动(1)举办校园艺术节。
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活动内容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等,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成立美术、音乐、舞蹈等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艺术。
(3)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举办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美育理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3. 加强美育师资队伍建设(1)开展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美育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搭建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美育教学研讨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深化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
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美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美育成长。
(2)开展亲子活动。
组织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美育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美育的魅力。
三、工作成效1.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通过美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2. 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 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美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
4. 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通过家校合作,家长对美育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力度不断增强。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美育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部分课程开设不足。
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1. 引言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针对我国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本课题旨在研究并实践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有效方法,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
本报告将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标、方法、成果及反思进行详细阐述。
2. 研究背景与目标2.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艺术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生艺术教育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小学生艺术教育进行深入研究。
2.2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探讨有效提升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方法,为我国小学生艺术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3.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证研究法进行研究。
3.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研究文献,了解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2 观察法观察小学生艺术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了解教学现状、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情况。
3.3 访谈法访谈一线小学艺术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他们对艺术教育的认知、期望及建议。
3.4 实证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研究团队自主研发的艺术教育方法,通过对比实验,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4. 研究成果4.1 理论成果通过对小学生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本课题提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学生艺术教育理论体系,包括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
4.2 实践成果本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了一套自主研发的小学生艺术教育方法,经过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显著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4.3 政策建议针对我国小学生艺术教育的政策体系,本课题提出了完善政策、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学生参与度等方面的建议。
5. 研究反思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研究范围有限、实证研究时间较短等。
未来研究将继续拓展研究范围、延长实证研究时间,以期获得更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学生兴趣与参与程度的关系。
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参与,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次研究共涉及100名小学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
研究采用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计,以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研究成绩和兴趣的影响。
实验组采用了一种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唱歌、乐器演奏、音乐游戏等多种活动。
同时,老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注重乐理知识和音乐历史的研究。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听力训练。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考试成绩和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与参与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经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组学生在音乐研究成绩上表现出较高水平,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较低。
2. 实验组学生对音乐课程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他们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 与传统教学相比,创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认为创新的音乐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研究成绩并增强其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四、建议与展望基于本次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教育部门应重视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2.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资源和环境,鼓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和表演,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美育的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美育被视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艺术教育、自然美教育、社会美教育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报告将对过去一年的美育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二、美育工作回顾(一)美育课程建设1. 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本年度,我校美育课程设置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课程内容贴近生活: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注重将美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 课程评价多元化:我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和审美行为,全面评价学生的美育成果。
(二)美育活动开展1. 校园文化节: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节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美术作品展览、舞蹈比赛等,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2. 社区艺术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艺术表演,传播美育理念,提升社区文化氛围。
3. 校际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开展美育交流活动,共同探讨美育发展之路,促进美育工作的共同进步。
(三)师资队伍建设1.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美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和教学能力。
2. 开展教学研讨:定期开展美育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引进专业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美育经验的专业人才,为美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美育工作成果(一)学生审美能力显著提升通过美育课程的开展和美育活动的参与,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各类艺术比赛中,我校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美育成果。
(二)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美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成为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
(三)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我校美育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为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音乐科组美育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美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校音乐科组紧紧围绕美育教育目标,积极开展各类音乐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本学期音乐科组美育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1. 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科组教师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 注重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
音乐科组组织开展了校园歌手大赛、音乐知识竞赛、音乐沙龙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深化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1.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把握音乐教学方向。
音乐科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2. 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音乐科组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采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音乐科组教师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1.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音乐培训和学术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四、总结与展望本学期,我校音乐科组在美育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 深入挖掘音乐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我们将进一步挖掘音乐教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将积极探索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拓展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音乐活动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活动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音乐教育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缺乏创新等。
为此,我们开展了“小学音乐活动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旨在探索一种更加生动、有趣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音乐活动的实践和研究,探索一种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践探索: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不同的音乐活动方法,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总结出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模式。
3. 数据分析:对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不同音乐活动教学方法的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4. 总结反思:通过反思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策略,推动小学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1. 我们发现,通过音乐活动,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2. 实践表明,音乐活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3. 我们还发现,通过音乐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五、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音乐活动教学是一种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2. 音乐活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音乐活动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实践。
六、建议基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小学音乐教育应该重视音乐活动教学,增加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音乐美育期末总结怎么写
音乐美育期末总结怎么写导论音乐美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音乐艺术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创造力。
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
在这篇期末总结中,我将回顾我这个学期的学习成果、进步以及未来的学习计划。
一、学习成果回顾1.音乐理论知识在这个学期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音乐的理论知识。
我了解了音乐的构成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并且能够听懂音乐作品中的这些要素。
我学会了分辨和区分不同的音高、节奏和音符类型,并且能够根据谱子演奏出正确的音符。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更好地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我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我学习了如何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和乐器效果来传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并且在演奏中尽可能地注入自己的个人风格。
我发现,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表达方式,而是通过情感的传递和个人的表达来实现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交流和沟通。
3.合作与协作能力在音乐美育的学习中,合作与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参加了许多集体演出,如合唱团、交响乐团等,并在这些演出中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了一些音乐作品的演奏。
这些经验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克服团队合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并最终完成一个成功的演出。
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培养了我在团队中具有责任心和领导能力的能力。
二、学习进步分析1.技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这个学期的音乐美育学习中,我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技术水平。
我学会了更加熟练地运用乐器,掌握了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并且能够从音乐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
我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奏出音乐作品中的音符和技巧要求,并且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动态和音色的变化来传达音乐作品中的情感。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演奏,我的演奏水平逐渐提高,能够演奏出更复杂、更具挑战性的音乐作品。
2.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个学期的音乐学习,我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小学美音乐教学总结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已经圆满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我本着“以美育人,以乐启智”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为目标,积极开展各项音乐教育活动。
现将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教学目标与实施1.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知识、技能、欣赏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教学实施(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和体验。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音乐比赛、演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3)音乐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教学成果与反思1. 教学成果(1)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2)学生在校内外音乐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展现了良好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
(3)学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学反思(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外活动中,应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下学期工作计划1. 深入研究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加强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深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积极参加各类音乐培训,提高自身音乐教学水平。
总之,本学期音乐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美育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报告
美育音乐教师工作总结报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一名美育音乐教师,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
通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我总结了以下工作经验和效果。
首先,我认为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至关重要。
我在课堂上注重营造积极、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和美妙。
我会定期组织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促使他们在音乐方面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表演能力。
我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指导和培养。
我通过练习曲目选择、技巧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演奏水平,并通过参加比赛、演出等机会锻炼他们的表演能力。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除了技巧训练,我也注重教授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欣赏技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积极认知和对音乐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鼓励学生通过表演、创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我也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需求。
我与学生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问题。
我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我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和自主性。
总体上,我的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并始终关注学生的反馈和需求。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的音乐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以导促学,同伴合作,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小学音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冯琳琳(一、)课题背景及界定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
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
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
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
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
”等等。
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
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
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
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
“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
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
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第四阶段: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
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
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篇二:小学音体美中美育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音体美中美育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艺术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这个决定表明了音体美在素质教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在音体美教学中包含着诸多美育的因素,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正是进行美育的黄金阶段。
现阶段乡镇小学在音体美教学中对学生缺少美育方面的研究,尤其是我们认为音体美学科中都能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更直观、更具体更具有时效性、推广性、带动性。
从03年11月起,我校音体美组开始进行近两年的保定市课题“小学音体美中美育教育与学生发展的研究的”。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定向、连续有序的研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1、《对小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研究》是我校近年来进行教育科研的主课题,也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其宗旨是通过充分挖掘小学教育教学中美的教育资源,确立素质化的“美的教育”目标体系和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创设一种和谐活泼的美的教育氛围,构建一系列更为科学合理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美的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学校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养。
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逐步完善并最终能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以美育人、提高素养、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系统的可操作的做法:建立“以美育人、教学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建立“寓美于德,教人求真”的现代德育模式体系,建立“以美育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体系,并最终创设“美的教育,以美育人”的氛围、形成美的教育机制和理念,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2、“美的教育”的含义就是通过将美的教育活动渗透到音体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美的语言教导人,以美的行为感悟人,以美的环境陶冶人,以美的画面情境及美的上课艺术激发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道德、文化、艺术等修养,达到以美育人最终目的。
三、研究内容1、美的认知:提供美的刺激,引导学生进行对美的认识、感知和体验。
2、美的情意:在对美的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对美的,从而培养学生美的道德修养、审美意识、爱好、志趣、情操、气质等。
3、美的能力:在美的认知和情意基础上加强学生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多种能力的培养。
4、自然美:在三类课程中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对周围环境美的认识体验。
如通过环境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等。
5、艺术美:在音、体、美课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及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
6、生活美:学生的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习生活等。
要在以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主的各种生活中培养学的艺术和方法,增强学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成功,享受学习生活的美,从而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因此,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生活的美,就要深入进行“学”的方式的研究和“教”的方式的研究,探究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
7、人格美:在音体美课程中,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建立现代德育体系。
以上对学生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美的教育培养的统一。
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1、加强课题组制度建设和思想建设。
制度建设上要求形成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制度,以使课题组开展活动有章可循,比如“理论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写好业务、理论学习笔记,课题组教师人手1份以上教育刊物。
“教学观摩制度”:以子课题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初期定好内容、人员、时间,每周都有课题组的实验课,并及时形成资料。
“评比奖励制度”:把“参加课题研究”作为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始终树立热爱教科研、投入教科研的思想。
2、教育观念的更新。
明确“美的教育”课题研究的宗旨是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科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为此,我们将更新教育观念作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首要条件,这也是我校“美的教育”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
通过本阶段的研究,在“兴学风、促内化、抓转轨”中使课题组老师树立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观念,理清了“美的教育”研究思路;通过对“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学过程观、情境教学观”等在“美的教育”中的更新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了三类课程在“美的教育”中平衡协调发展。
在“美的教育”中贯彻全教会精神——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深入推动了素质教育。
3、课题研究网络的建立。
为使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我们形成了科研机构的网络化,并真正落实到位,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双轨管理制度:即在校长室的宏观控制下,由课题组织下的各子课题组结合,教导处组织下具体实施课题研究, 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一次教研活动就是一次课题组活动。
以“分层次、科学化、规范化、方向性”为思路,形成从总课题到子课题, 从教务处到教研组的交叉管理网络。
4、文献资料的建设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对本校多数教师来说都是起步阶段,有的甚至有畏难情绪,感到无从下手,高不可攀。
因此本阶段,我校千方百计建设文献资料、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并做到三个有机结合:即学习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