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日本的制服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日本的制服文化

【摘要】在日本,不管你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如白领、企业员工、店员,或其他职业,似乎都与制服有着紧密的关联。早期的制服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有关,当时强调统一性、纪律性,制服是这种政治气候的外在体现。当代日本之所以给人以“制服大国”的印象,在于日本人的自律、遵守公共秩序,强调对职业的尊重与对工作的责任感,而制服的盛行,也正是源自这样的国民性。本文以校服为例,浅议日本制服体现出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制服文化自律秩序国民性校服日本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0-0189-02

一日本制服之“爱”与“诚”

从历史角度来看,日本是世界罕见的“单一民族国家”,从地理角度来看,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长期以来,除了在二战败北之后美军一度驻守,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中维持着其独立国家的地位。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内维持其独立性,除了外部的原因之外,其内部的坚固的组织性与保守性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为了确立以天皇制、幕府政治为基础的政治体制,也为了维护这样的组织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和教育过程中都注重构建相应的思想统制,共通认识和伙伴意识也日益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思维模式中。

日本人认为与周围的人保持协调性、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好好确认之后再做……这些源于保守性思维的思维方式都是美德。相反,与

众不同,与一般人格格不入的行为被认为是扰乱组织的丑行。象征这种组织性与保守性的就是日本的制服。制服,俨然让你与本来存在于个体外部的服装变成一个共同的生命体。而这种生命体的特质便是——严谨、周到与仪式感。

公元6~7世纪,商号、级别或行业制服拉开了日本制服史的序幕。广义来说,那时候的朝廷官员依照不同官阶所穿带的服饰便是一种制服。而神职人员更是以与众不同的服装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大商铺员工都穿染有“屋号”或“商号”的外衣,各类职业的人都有其固定的服装。幕府的武士所穿的虽然都是和服,但依据其身份与官职高低也都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20世纪50年代之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尤其是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以后,制服开始渗入到各行各业并且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普及程度达到最高,可以说这时可谓是制服文化的腾飞时代。日本的制服在这个时期不论是款式做工还是经营理念都走在世界的前端。

当代日本制服基本分为办公制服、工作服、服务业制服、白色制服、校服、运动服六大类。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制服被服务业引领回归进入了多元化时代。由于餐饮业、娱乐业、美容美发业、售货业市场的逐渐活跃,相关领域就业职员随之增加,刺激了市场对于制服的需求。

日本业界对于制服的理解概括为一句话:“制服,让工作的人露出笑脸”,或是八个词,即:自豪、品位、快乐、服务、信任、安

心、责任、清洁。这恰好地展现出日本人的制服情结:制服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外在表现形式,也不是仅仅为满足企业或者公司的形象需要而出现,制服让我们见到的是整齐划一的规范,是个体对整体的绝对服从。

而普通日本人人生的第一套正式的制服应该是在走向社会之前的在校相当一段时间象征学生身份的校服。

加藤千惠是一位日本80后小说家,在她的小说《毕业了我们》中,开篇部分便对于毕业前夕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这样的刻画:“一个不再是高中生的我,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脱掉校服的我与一直活到今天的我究竟能有多大变化呢?”显然,对于主人公来讲,毕业之时,首先意味的就是与校服的诀别,对于自己脱掉校服的事实的不安恰好地表现出一个即将告别校园生活的少女对自己学生身份转换的忐忑。

二从“脱刀入校”到“校服革命”

日本不论其校服的普及度还是设计水平都在世界位居前列,甚至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校服的历史延绵140年,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近代初期,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教育体制尚不完备,要入学学习的人还是跟之前一样读藩校或私塾,士族子弟带刀上学。这时对于校服尚未有特定的制度规定,但是不同藩校或私塾的学生的穿戴都体现出明显差别。如庆应义塾就要求学生不配刀系角带,外出的时候穿和服外褂。而商法讲习所的学生系上围裙,穿戴呈现出商人风

格。

初期使用西式校服的学校当中,工学寮(后称工部大学校)于1873年建校之时规定学生统一穿深蓝色的立领服。学习院于1879年以避免学生感觉到彼此之间的经济差距,提高学生集体意识为目的决定使用制服。帝国大学(后称东京帝国大学)于1886年作为整顿风气政策的一个环节,确定了作为现在的普通学生服的制服地位。到了明治后期,为了配合学校体育课运动自如的需要,各学校逐渐开始使用西式校服。男生制服迎合当时的国家主义风潮,以立领式上衣及军帽的搭配为主,而女生则以和服样式居多,也有因洋服的普及而采用西服套裙的,甚至使用水手服的学校也在增加。

大正到昭和初期,伴随着军国主义的抬头、战争的激化,为了节省物资,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对校服的穿着实施严格规制。1941年,文部省规定全国中学以上的校服采用同一样式,即穿廉价的国民服配以军帽和绑腿。且校帽的徽章及校服的纽扣不再使用金属制作而代以陶制或玻璃扣。

二战战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一些批判校服的声音。服饰界认为之所以公司职员因着统一服装而被称为“沟鼠”,是由于在敏感的中学时代被强制穿校服而磨灭了其对于着装的自我主张。并且还有人认为制服是致使孩子失去个性的罪魁祸首。甚至,还有人指出使用军国主义色彩浓重的制服是与标榜和平的日本国家形象不相符。因此在这种背景下,70年代有些学校开始废止校服、校帽的穿着规定。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进入经济全盛期,人们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对校服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出现了“校服革命”——即校服的西装化与自由化。以大城市圈的私立学校为中心,开始流行款式优良的西装式校服。校服的服装颜色、式样以及领带等附件的采用等都相较于传统校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越是传统的学校,其使用的校服款式也相应保守。另一方面,同一时期,放弃校服改用“自由服”和“私服”的中学也有所增加。

三服装“乱”是心之“乱”

日本校服从战前的官方强制到战后的自由化,至今从校服的使用情况来看:日本的幼儿园差不多全部采用校服;小学方面,私立小学多用校服;中学跟小学一样也分为公立和私立,但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绝大部分都使用校服;大学绝大部分不使用校服,少数有校服的大学也只有在特定的场合(如入学式、求职面试、毕业典礼等)要求学生穿校服。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出现了“服装乱乃心之乱”的服装指导标语。所谓“服装乱”的原意为“不符合既存社会集团服装相关规范的个人着装状态”。对于使用这个标语持反对意见的人很多。代表意见归纳如下:(1)到底是因为服装之乱而致使心乱,抑或是因心乱而引发的服装之乱,这个标语涉及的两个方面因果关系不明确。(2)将对于学校规定的秩序或规范的异议视作“心之乱”是将以非自律而对于上头决定的规范无条件顺从视为美德的价值观强加于人。(3)限制着装自由对成为指导对象的人的心灵关怀方面能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