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护理综述
心衰病人的护理
第节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一、概述(一)概念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所需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①心肌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等。
②心肌缺血:冠心病、贫血、低血压。
③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④2.心脏负荷过重①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主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等。
② 容量负荷过重:各瓣膜关闭不全,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伴左向右分流。
(二)临床类型1.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以慢性居多。
2.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
3.根据有无舒缩功能障碍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4.对已有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以下而无临床症状者称为无症状性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妊娠与分娩、过度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气候骤变、血容量增加等。
(四)心功能分级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1928年制定的,美国心脏病协会(AHA 1994 年修订的标准,将心功能分为四级I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日常活动不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U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
川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活动可引起上述症状。
W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休息时可有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五)临床分期2001年ACC/AHA建议将心力衰竭分为4期:第一期心力衰竭易患期为有发展为心力衰竭可能的高度危险的病人,但没有心脏结构性病变的病人;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
第二期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期为有器质性心脏病,但从来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病人和体征。
第三期心力衰竭期为有器质性心脏病,过去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的病人。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护理
诊断心力衰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和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准确诊断心 力衰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02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护理原则
一般护理原则
01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 适,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
02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护理
汇报人: 2024-01-02
目录
•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概述 •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护理原则 •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护理措施 •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并发症预
防与处理 •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病情监测
与评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1
危重护理心力衰竭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 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 的需求,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 和代谢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心力衰竭 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 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 病等。
病理生理
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严重受损,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血液 循环障碍,进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 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如水 肿、腹胀)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临床表现可有所 不同。
03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 激动。
04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 化、高蛋白的饮食,保 持营养均衡。
特殊护理原则
01
02
03
04
心力衰竭护理综述
北京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题目:XXXX XXXXXXXXXXXXXXX学生:×××指导老师:×××XXXX年XX月XX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现状[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揭患者的护理现状,讨论如何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方法: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与研究,综合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现状。
结论:若及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现状分析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逐渐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心脏不能传送足够的氧和养料以供给机体新陈代谢,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各地都很高.尽管目前对治疗的研究已取得飞速发展,但大多数患者尚未获得有效的充分治疗和护理,使得与过去相比,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有增无减,因此,如何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消除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慢性为主,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再入院率和病死率的特点。
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是心血管疾病后期比较严重的阶段,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怎样提高CHF患者的治病防病意识,降低病死率,促进病情稳定,对患者全程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查阅了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的相关文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现状进行了梳理以对临床实践起到指导意义,现综述如下。
1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1.1 病情评估在患者住院时,护士对患者进行以下评估内容:例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心理健康、经济能力、心功能分级、病史、原发病、这次发病的诱因是什么以及自身对疾病的态度,是否了解服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及药物是否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为患者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内科护理学心力衰竭病人护理
良反应。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肺部感染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鼓励病人咳嗽、咳痰,加强口腔护理;避免着凉,注意保暖。
处理方法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定期进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等症状,及时发现并处理感 染征象。
心律失常预防与处理
病程与预后评估
病程
心力衰竭的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稳定期和终末期。不同病程阶段的患 者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有所不同。
预后评估
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心功能分 级、治疗措施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患者的预 后。
02
护理评估与诊断
病人一般情况评估
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 压疮发生。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 感染。
其他护理
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及 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04
症状护理措施
呼吸困难的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刺激 性气体和灰尘。
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以减少回心血量和肺淤血。
。
协助病人活动
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动,以 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水肿症状
。
循环系统症状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病人的心率、 心律、血压和体温等生
命体征。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心悸 、胸闷、胸痛、头晕、
黑蒙等症状。
协助病人活动
协助病人进行适当的活 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
内科护理学心力衰竭病人护理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预防感冒和其他感染。
药物管理
确保病人按时服药,注意观察 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心理护理与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与病人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 心理需求和顾虑。
心理疏导
针对病人的焦虑、抑郁等情绪 问题,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 支持。
健康教育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心力衰竭的 疾病知识和日常护理要点,提 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长期随访研究
为了更好地评估护理效果,未来的研究将加强长期随访,以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生活 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临床应用前景
护理指南制定
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未来将制定针对心力 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指南,以指导临床实践 。
跨学科合作
内科、心血管科、康复科等学科将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提高 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沟通技巧
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耐心倾 听病人的诉求,及时解答疑问
。
04
心力衰竭病人的专科护理
药物治疗的护理
抗心衰药物的服用时间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
确保病人按时服用抗心衰药物,避免 漏服或错服。
对于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的病人,应评 估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药物副作用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服用抗心衰药物后的反 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
观察病人的液体平衡
记录每日的出入量,评估病人是否出现水肿 、肺水肿等情况。
记录护理过程和病情变化
为医生提供详细的护理记录和病情资料,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护理措施
01
02
03
04
饮食护理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或终未阶段,指在静脉血液回流正常情况下心肌的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同时静脉血液回流受阻,静脉系统淤血,动脉系统灌注不足,引发血流动力学、神经体液的变化,从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并保持病室环境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二)给低盐(每日食盐摄入量限制在2.5~5.0g)、低脂、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
(三)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血压、血氧监测,并记录。
(四)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洁,防止压疮发生。
(五)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每日液体摄入量应小于1500ml,同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六)保持大便通畅,嘱其排便时勿用力,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七)应用洋地黄药物者,注意观察药物的毒性反应,每次给药前询问有无恶心、呕吐、头晕、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听诊心率如低于60次/分或有严重胃肠道及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时,应停药并通知医师,不可轻易加量或减量。
(八)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
如发生急性肺水肿应给予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水肿,高流量吸氧6~8L/min,湿化瓶内加入50%的酒精。
(九)加强心理护理,给予精神安慰、鼓励患者。
(十)遵医嘱给予利尿、扩血管等药物,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十一)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自主活动或下床行走,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十二)健康指导1、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诱发因素。
2、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一)活动无耐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二)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全身水肿、营养失调有关。
(三)电解质紊乱的危险与使用利尿剂有关。
(四)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危险与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心力衰竭的护理范文
心力衰竭的护理范文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功能减退的疾病,心脏无法向全身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
患者常表现出疲劳、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对于心力衰竭的护理,护士应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和心理等多种手段,以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心力衰竭护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一、评估患者病情:护士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病情和病因,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水肿、咳嗽等。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了解其对疾病的接受程度和对护理的需求。
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三、给予药物治疗:护士应熟悉常用的心力衰竭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根据医嘱合理给药。
同时要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其监测指标有充分的了解。
四、饮食和液体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提供合适的饮食计划,如限制钠盐、限制液体摄入等,减轻心脏负担。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及时发现水肿情况,并进行评估和记录。
五、提供心理支持:心力衰竭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和合作度。
六、协助患者进行病情自我管理:护士应教育患者相关的病情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如掌握体重变化、注意饮食、合理用药等。
同时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就医。
七、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护士应提前预防和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八、安排适当的运动和休息: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力状况安排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功能。
同时要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避免过度活动和体力消耗。
九、加强家庭护理和健康教育:护士要与患者的家属密切合作,教育他们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巧,如合理使用药物、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造成身体各个器官供血不足。
对于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护理措施。
1.监测生命体征:病人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应定时监测。
特别需要注意心率和呼吸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体征,如液体潴留引起的水肿。
2.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困难、胸痛、水肿和疲劳等。
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向医生汇报。
3.促进液体平衡:心力衰竭病人通常存在液体潴留问题,因此需要控制液体的摄入和排出。
监测尿量、体重变化,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
4.给予适当的药物:根据医生的处方给予病人相应的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心脏肌力增强剂等。
注意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5.提供适当的饮食:为病人提供低盐、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饮食,以控制水肿和心脏负荷。
避免病人过度饮食或过饱,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6.提供心理支持:心力衰竭病人常常感到焦虑、恐惧和沮丧。
护士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
7.教育病人和家属:对于心力衰竭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包括病情的了解、药物的使用、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发展,掌握自我管理的技能。
8.改善环境:确保病人的环境安全和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并提供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为病人提供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9.定期康复训练:对于适合的病人,进行定期的心肺康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和肌力锻炼。
这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10.病人转运和监测:如病人需要转院或回家康复,护士需要提供合适的病情记录和医嘱,并确保病情的持续监测和随访。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监测、液体平衡、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心理支持和教育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衰患者护理技术报告范文
心衰患者护理技术报告范文一、引言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由于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而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病症。
心衰患者需要专业的护理来提供合适的治疗和支持,以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本报告将介绍心衰患者护理的关键技术,包括病情评估、药物管理、液体平衡、营养支持、活动管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二、病情评估对心衰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是护理的基础。
护士应该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病情评估还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重和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三、药物管理药物治疗是心衰管理的核心。
护士需要负责确保患者按时、准确地服用药物,并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常用的心衰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和醛固酮拮抗剂等。
护士还应该教育患者和家属有关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副作用的注意事项。
四、液体平衡心衰患者常常存在液体潴留的问题,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
这包括监测体重的变化、每日液体摄入和排出的量,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液体限制和利尿剂的使用。
护士还应该教育患者控制液体摄入,避免过多的钠和液体摄入,以减轻液体潴留和症状的加重。
五、营养支持心衰患者常常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因为心衰会导致食欲不振、消化功能减退和代谢紊乱。
护士需要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营养支持还包括教育患者选择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以及定期监测患者的体重和血液指标。
六、活动管理心衰患者通常有活动耐力低下的问题,因此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恰当地进行体力活动。
活动管理包括制定个性化的活动计划,监测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疲劳程度,鼓励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或骑自行车,并教育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七、心理支持心衰患者常常伴随着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压力和调整心态。
心理支持还包括教育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如掌握放松技巧、积极面对疾病和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心肌收缩力↓、负荷↑、心室充盈舒张受限→A供血不足+V淤血→缺血缺氧→生理机能下降→综合征。
心力衰竭按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衰竭(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一、心力衰竭的评估(一)发病机制1.心脏代偿机制:心肌收缩力↑;心室肥厚、扩张;HR↑交感神经(+)2.失代偿→心衰:Frank-Starling机制即弹簧定理(二)发病因素1.基本病因1)心肌收缩力↓的疾病:高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先心病、甲亢、心肌炎。
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2)心脏负荷↑: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心室射血阻力↑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心室内血液↑3)心肌舒张受限(心室前负荷不足)(二)诱因1.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2.心律失常3.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精神过于紧张。
4.妊娠和分娩:妊娠和分娩可加重心脏负荷,从而诱发心力衰竭。
5.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贫血等疾病。
6.其他:如钠盐摄入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三)身体状况1. 左心衰竭⑴主动脉供血不足:心、脑、肾、肌肉等全身供血不足表现⑵肺循环瘀血①症状:心源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粉红色泡沫痰、紫绀。
②体征:肺部湿性吵音⑶心脏体征:一般均有心脏扩大;舒张早期奔马律:最常见于左心衰;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风心病杂音等2.右心衰竭⑴肺动脉供血不足表现:气血交换少,缺氧,呼困。
⑵体循环淤血表现:全身淤血1)症状:各系统淤血表现(不特异)2)体征:①上腔V淤血:颈静脉怒张、肝颈V回流征(+)、胸水②下腔V淤血:下垂部位水肿、瘀血性肝肿大、压迫、腹水⑶心脏体征:一般均有心脏扩大;舒张早期奔马律:少见;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肺动脉高压等3.全心衰竭:晚期、病情危重,同时具有左、右心力衰竭的表现。
当左心衰→右心衰→右心排血量减少→肺瘀血↓→左心衰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4.心功能分级⑴方法: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法⑵分级依据:劳动能力的评定(患者对体力劳动的耐受程度)心功能分级标准I级:病人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气急或心绞痛。
心衰护理汇报总结范文
一、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心脏输出量降低,引起全身各器官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
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提高心衰患者的护理水平,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我院心衰护理团队对心衰患者的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现将护理汇报总结如下。
二、护理措施1. 评估患者病情(1)了解患者心衰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
(2)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根据心功能分级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 休息与体位(1)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指导患者休息与活动。
(2)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3)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3. 饮食护理(1)指导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限制水分摄入。
(2)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调整饮食热量,保证营养均衡。
(3)避免进食产气、刺激性食物,如豆类、辛辣、油腻等。
4. 药物护理(1)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用药。
(2)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3)告知患者药物注意事项,如地高辛的监测和调整。
5.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指导患者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6. 自我监测(1)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等。
(2)告知患者心衰的常见症状,如气短、乏力、水肿等,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3)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评估心功能。
7. 家庭护理指导(1)指导患者家属掌握家庭护理要点,如饮食、用药、休息等。
(2)告知家属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护人员。
(3)鼓励家属陪伴患者,给予关爱和支持。
三、护理效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患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护理团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无法将足够的氧和营养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起一系列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管理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本文将介绍心力衰竭护理的常规,包括病情评估、护理计划制定、用药管理、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管理以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病情评估病情评估是心力衰竭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心功能、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液学检查等。
二、护理计划制定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包括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治疗、饮食控制、体力活动管理、心理支持等。
护理计划应具体、可行、定期评估,以确保有效实施。
三、用药管理心力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用药,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
常见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调整药物剂量。
护理人员还需监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及药物治疗效果,及时纠正不良反应和调整治疗方案。
四、饮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控制很重要,既要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又要减轻心脏的负担。
推荐患者低盐饮食,减少纳入的钠盐量,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
此外,要注意患者的水分摄入量,避免过多饮水,以防加重血液循环负担。
五、体力活动管理适量的体力活动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很有帮助。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体力活动计划,如日常走动、呼吸操、适度的有氧运动等。
患者需遵从医嘱并进行规范的锻炼,同时监测患者在活动中的症状变化,调整活动强度和频次。
六、心理支持心力衰竭患者常常伴有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困惑和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综合护理
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综合护理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情复杂、预后不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除了有效的医疗治疗外,综合护理也是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
综合护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病情监测、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康复等,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和支持。
一、病情监测病情监测是心力衰竭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定期测量体重,了解患者的出入量情况。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呼吸困难是否加重、水肿是否蔓延等。
通过定期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时掌握患者心脏功能的变化。
对于使用利尿剂的患者,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另外,还需留意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等。
二、心理护理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折磨,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要以亲切、耐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倾听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心力衰竭虽然严重,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是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为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邀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治疗。
三、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控制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每日不超过 5 克。
过多的钠盐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限制液体摄入量,避免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液体,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和豆类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适量摄入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
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以防加重心血管负担。
心力衰竭护理新进展
心力衰竭护理新进展心力衰竭作为一种正在进行的慢性衰竭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为心脏无法输送足量的氧和养料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一直居高不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也日渐多样化,但仍有部分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与护理,这就导致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没减少反而增加。
基于此,本文对心力衰竭护理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心力衰竭;护理;进展目前,心血管病中最多见、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当属心力衰竭,通观各类心脏疾病,唯有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上涨趋势[1]。
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医治、复原过程当中占有主导位置,优质的护理方案有助于心力衰竭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忍受治疗期间的短暂不适反应,协助治疗效果,优化患者生活水平,提升患者是生存率与生存空间[2]。
现对心力衰竭护理新进展综述如下。
1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在于做好对基本病因与危险因素的预防工作,重在防治,注重医护人员、患者与亲属三者间的通力合作,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而努力。
当前,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方式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利尿剂的联用,若症状仍无好转则可选择加用地高辛辅助治疗。
通过地高辛实验可知:地高辛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功能,但仍旧无法提升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在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建议将洋地黄视为常规治疗药物。
利尿剂能有效缓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调整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可相对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来说,临床疗效还有待考证。
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可控制缓激肽的降解,增长循环前列腺素的水平;扩大外周小动脉、静脉系统,减少对心脏的前后负荷;ACEI还对交感神经系统有限制,降低血液循环中儿茶酚胺的含量,缩减对心脏与其周围血管的毒性功能,从而优化心室重塑过程。
β-受体阻滞剂不但可以阻止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还可抑制儿茶酚胺对心肌和血管的毒性作用,阻隔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抑制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RAAS),为心脏前后负荷减压,降低心肌耗氧量,维持心肌电稳定性,缓解心脏收缩与舒张作用。
心力衰竭的护理
心力衰竭的护理病历介绍患者刘**,因“停经27+3周,胸闷、心悸4天。
”于2013-01-31 12:00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心悸,伴气促、呼吸不畅感,觉胸骨后梗阻感,活动后加重。
无胸痛、咯血,无鼻塞、流涕,无咳嗽、咳痰。
患者未诊治,症状无明显好转。
昨晚夜间平躺入睡后胸闷、气促症状加重,坐起休息后好转,伴咳嗽,无咳粉红色泡沫痰。
今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拟“中期妊娠合并心悸查因:心衰待排”收入院。
患者末次月经2012-07-24,现孕27+3周,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
入院体查:T:37.3℃P:120次/分R:26次/分BP:125/66mmHg,神志清,急性面容,表情痛苦,呼吸急促,口唇甲床无发绀,无三凹征,双肺呼吸音清,右下肺可闻及少许细湿罗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腹部膨隆如孕周。
双下肢无水肿。
住院经过入院后即予持续心电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持续鼻导管低流量吸氧,输液能量支持,静推西地兰强心及完善各相关检查等对症处理。
急查血常规及血急诊八项白细胞稍高,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正常,电解质示血钠、血钾稍低,予口服补钾。
当天下午行心脏彩超提示EF55%,FS29%,左室偏大,心功能偏低,心包腔少量积液。
诊断“心力衰竭”明确,予改为一级护理,告病重,并于利尿治疗。
治疗上予西地兰强心及利尿,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治疗。
并请产科会诊协助诊治,会诊意见建议尽早终止妊娠为宜。
于2月1日予留置尿管记尿量,2月2日尿常规提示亚硝酸盐阳性,加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治疗,3天未解大便予开塞露塞肛后解黄褐色大便一次,量中。
经治疗症状较前减轻,精神好转,2月3日予减少西地兰用量,并予口服地高辛逐渐洋地黄化,2月4日停用西地兰,心衰基本控制。
2月6日再次请产科会诊,考虑若继续妊娠,将加重心脏功能负荷,随时可能出现孕妇死亡可能,建议尽早终止妊娠。
考虑我院内科条件有限,建议转人民医院治疗,跟患者阐述产科会诊意见后,患者对病情表示理解,要求出院自行至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2月6日予办理自动出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综述论文题目:XXXX XXXXXXXXXXXXXXX学生:×××指导老师:×××XXXX年XX月XX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现状[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揭患者的护理现状,讨论如何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方法: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与研究,综合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现状。
结论:若及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现状分析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的逐渐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心脏不能传送足够的氧和养料以供给机体新陈代谢,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世界各地都很高.尽管目前对治疗的研究已取得飞速发展,但大多数患者尚未获得有效的充分治疗和护理,使得与过去相比,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有增无减,因此,如何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消除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以慢性为主,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高致残率、高发病率、高再入院率和病死率的特点。
慢性心力衰竭是现代医学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病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是心血管疾病后期比较严重的阶段,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怎样提高CHF患者的治病防病意识,降低病死率,促进病情稳定,对患者全程进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本文查阅了关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的相关文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现状进行了梳理以对临床实践起到指导意义,现综述如下。
1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1.1 病情评估在患者住院时,护士对患者进行以下评估内容:例如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心理健康、经济能力、心功能分级、病史、原发病、这次发病的诱因是什么以及自身对疾病的态度,是否了解服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及药物是否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为患者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患者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病情沟通,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病情,比如患者在发病期间是否出现失眠、气短或是头晕的现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也要实时监测。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陪护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的嘱咐,患者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尿液少或是身体低垂部位发生水肿现象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1.2 基础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生活上的护理。
首先要注重排便的情况,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每天都要定时排便,保持肠道的通顺状况,排便时最好是由家属陪同,避免因为呼吸困难或是血压升高带来的意外。
患者如果排便比较吃力,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睡前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打圈按摩,促进肠道蠕者的心理负担加重,影响治疗效果。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随时掌握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产生积极乐观的态度。
可以让患者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音乐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引发灵魂上的共鸣,改变患者情绪,当人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的时候,面对任何事都会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患者处于情绪不良状态的时候,面对任何事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当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时,患者的各项身体特征都会趋于平稳,这都有助于患者减少焦虑抑郁心理,保持患者病情稳定。
此外,责任护士工作中应热情,态度和蔼,了解患者产生焦虑或抑郁的原因及心理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注意听取患者的内心感受,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支持性的沟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
1.6 健康教育1.6.1 安全用药指导护士应详细反复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每一种药物的名称、作用、剂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就诊。
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严密观察、督促,直到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掌握相关药物知识,建立坚持遵医嘱服药的习惯,不可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
1.6.2 正确的生活方式指导保持健康心理,心胸开阔,情绪稳定,低盐、低脂肪饮食,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按心功能适当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2 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建议2.1 尽早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和患者及其家属的合作程度、对疾病的认识和主动参与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此类疾病的严重性和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患者疾病的重要性,让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顺从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变重。
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活动,可以使患者早日了解到饮酒、吸烟、情绪激动、不合理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里压力过大等因素都会导致心理衰竭变重。
患者应主动加强对可能加重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如养成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适量的运动和调整心理状态、保持愉悦的心情等。
医护人员可以在对患者制定护理计划方案之前,及时和患者和其家属进行沟通,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并对家属的监护能力进行合理的评估,制定一套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
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护理具体包括掌握有关此类疾病的基础知识、知道自身的发病原因、检测自身状况,面对身体出现的症状能够做出有效快速的应对反应。
对患者的宣教互动应在患者住院的第一天就开始,这个时期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量身定制合理的宣教计划并予以贯彻落实,患者出院后的一段时期内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要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护理,直到患者病情稳定方可。
2.2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是指通过患者的行为来保持和增进自身健康、监控和管理自身疾病的症状和征兆,减少疾病对自身社会功能、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持之以恒地治疗自身疾病的一种健康行为。
自我护理理论是美国护理学家Orem于上世纪50年代未提出的,自我护理理论主要包括自我护理、自我护理能力、人的基本条件因素和治疗性自我护理需求,重点强调人的自理能力,即人为了维持生命、健康和功能的完好需要自己进行的活动。
CHF 患者需要自行遵循复杂的治疗方案,遵守锻炼建议,并根据医生建议修改使用药物,改变生活习惯。
这种自我管理十分复杂,比如标准的心衰治疗经常使用最少三种不同的、需要每天多次服用的药物;另外 CHF 患者需要被限制盐的摄入,每日监测体重等,以尽早观察到恶化的警告标志,从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药物使用。
国外专门的数据调查表明如果改进 CHF 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有可能减少一年内 40% 的再入院率。
由此可见,良好的自我管理是提高 CHF 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所以教育并提高 CHF 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慢性心衰需要病人自行遵循复杂的的医疗方案,遵守饮食和锻炼建议,积极根据医生建议修改使用药物,改变生活习惯。
这种自我管理十分复杂,比如标准的心衰治疗经常使用最少三种不同的需要每天多次服用的药物。
另外,心衰病人需要被限制盐的摄入,检测每日体重,以尽早观察到恶化的警告标志,从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药物使用等等,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管理,每日症状观察,坚持低钠饮食,常规锻炼等等。
2.2.1自我监测病情变化目前 CHF 患者的自我管理主要基于其临床症状和体征。
坚持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及时正确地识别心衰的危险因素,并作出相应处理,可有效避免病情恶化,从而减少住院频数。
主要包括:每日称体重、记尿量;每日检查水肿情况;监测血压、心率,自测脉搏;监测运动耐量;监测夜间呼吸情况;注意有无头晕、发绀等情况等。
2.2.2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首先,坚持饮食限钠,限制水的摄入。
体内水钠潴留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
目前临床治疗常规中建议饮食限钠,美国2010 年心衰 HFSA(Heart Failure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心脏衰竭协会 ) 指南也包括了该项建议。
减少水钠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症状,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建议轻度 CHF 患者每天摄入食盐 2~3 g,中到重度 CHF 患者每天摄入食盐 <2 g。
建议患者使用标准用量的小盐勺,方便控盐。
重度 CHF 患者每日最多可吃或喝水 1.5~2 L,建议口渴时含一块冰,夏天可吸食无糖冰棒迅速解渴。
其次,运动管理。
休息可以降低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减轻心脏负担,但是适度的运动锻炼对患者是有利的。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不仅在于缓解症状,而且要提高运动耐量,运动量以不出现气喘、胸闷,运动后心率不超过静息时的 30%为佳。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为患者制定活动计划,心功能Ⅱ级患者,可在室内轻微活动,保证睡眠时间;心功能Ⅲ级患者,以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
可在床边活动,亦可缓慢步行3~5 圈 / 次;心功能Ⅳ级患者,应卧床休息,可坐位或半坐位,床上活动下肢或做下肢肌肉收缩锻炼,按摩下肢肌肉,减少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指导教会家属。
第三,避免诱发因素。
患者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劳累,少量多餐,低盐饮食,并控制水分摄入,戒烟限酒。
只有积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才能将病情控制在稳定阶段。
2.2.3 提高治疗依从性第一,服药管理。
CHF 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才能减轻症状,减少住院频次。
每位患者所服用的药物各有不同,并非每一类的抗心衰药物都适用,具体应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患者必须坚持每日定时服药,理解医师变动处方的含义并贯彻执行,且能分辨常用药物的副作用等。
CHF 患者在服药期间应谨记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服药管理:(1) 清楚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2) 使用列表,药盒等辅助提醒方式来帮助每日准时服药;(3) 如果偶尔忘记服药,不要一次吃两顿试图补上;(4) 未经医生许可,不要擅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5) 去门诊看病时带上自己所用药物的清单;(6) 出门和旅游时随身带药。
第二,定期门诊随访。
心衰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的疾病,需要长期的、合理的治疗,这其中患者本人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也就是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管理好日常的生活起居,保持病情平稳,最终得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因此 CHF 患者即使病情稳定也必须坚持门诊随访,一般 2 周一次,如有心衰恶化倾向,立即就诊。
3 展望心力衰竭正在威胁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文素质的普遍提高,心力衰竭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
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再入院率,减轻国家和个人医疗负担,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