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镇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城市的发展规划

3.1城市规划性质

根据国务院对武汉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武汉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武汉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把武汉市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教育发达、服务体系完备、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3.2 城市发展目标

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一个第三产业发达,第二产业主导优势明显,第一产业结构合理,与我国中部地区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以主城为核心,由内向外的第三、二、一产业圈层式布局结构。

2、城市建设发展目标是:加快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普遍提高人民居住水平,创造高质量的居住生活环境;合理布局各类功能用地,保障城市协调发展;建立层次多样、网点均衡的现代化商业、文化、游憩设施体系;建成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增强城市交通辐射能力;加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绿化水平,严格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构成合理的生态框架,逐步把武汉建设成为富有滨水城市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

3.3 城市规模

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预计武汉市城市人口规模如下:

3.4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根据武汉市总体规划,至2020年,武汉市将逐步形成以主城为基础,以阳逻、常福、蔡甸、纸坊、宋家岗、金口、北湖七个新城为支柱,由内向外的第三、二、一产业圈层式布局,实现生态平衡、城乡一体化的城市格局。

武汉主城被长江、汉水分隔成汉口、汉阳、武昌相对独立的三镇。利用江、河、湖、山等自然条件分隔,建设江北、江南两个核心区,在核心区周围布局10个中心区片,在主城边缘布局10个综合组团,核心区、中心区片、综合组团之间以轨道交通线、快速路及主次干道相联系,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核心区要集中体现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和中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职能,重点布局以商业、金融、贸易、办公、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用地。其中江北(汉口)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大智路、兰陵路,南至长江、汉水,西至武胜路,北至京汉大道,面积6.35km2;江南(武昌)核心区规划范围为东至武青三干道,南至中山路,西至长江,北至规划的武车路过江隧道,面积3.50km2。各中心区片重点布局行政、文化、娱乐、体育、商业等公共设施及居住用地。各综合组团重点布局大中型工业区、居住区、大型对外交通设施、市级商业副中心、教育科研设施、博览中心、体育中心和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市场用地。

主城三镇规划结构、职能分工和人口分布为:

汉口地区包括江北核心区,二七、三阳、新华、宝丰4个中心区片,古田、常青、后湖3个综合组团,总用地118.27km2。主要承担金融贸易、商业服务和市级行政中心等职能。规划常住总人口为170万人,其中核心区15万人,中心区片58万人,综合组团97万人。

汉阳地区包括晴川片和十升、四新、沌口3个综合组团及墨水湖、龙阳湖风景区,总用地88.55km2,重点发展汽车工业、港口和旅游等职能。规划常住总人口为76万人,其中中心区片14万人,综合组团62万人。

武昌地区包括江南核心区,首义、晒湖、中南、徐东、杨园5个中心区片,青山、关山、白沙、南湖4个综合组团和东湖、南湖风景区,总用地205.25km2,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省级行政中心、教育科研、钢铁、机电、高科技产业及旅游等职能。规划常住总人口为204万人,其中核心区为4万人,中心区片为80万人,综合组团为120万人。

3.5 城市道路路网规划

2010年主城路网密度达到7.0km/km2,道路面积率达到12%,人均道路面积9m2。

2020年主城路网密度达到7.3km/km2,道路面积率达到17%,人均道路面积16m2。

2020年主城道路技术指标汇总表

1、路网主骨架道路

主城区规划布置了三条环线、十条主要放射线,组成“环形加放射”的骨干交通网络。

内环线(亦称一环路)为联系主城三镇中心区的主干道。由解放大道中段、黄浦路、武汉长江公路桥、徐东路、中北路、中南路、武珞路西段、武汉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二桥、江汉一桥、武胜路组成,全长约28km,主要服务于武汉市的金融、商业中心区。

二环线为减少中心区过江交通压力,减少车辆穿越中心区而布置,平均距一环约3km,全长52km,主要为城市博览中心、高速铁路客运站、体育中心及城市新的商住区服务。

中环线(亦称三环路),为联系各大工业组团及中小型经济开发区、新发展区服务,同时将作为三镇货运主通道和入城的环路,减少中心区直穿车流,全长88.5km。

2、过江通道

规划布置7条过长江通道(含现状),6条过汉江通道(含现状)。7条过长江通道即: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公路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青岛路隧道、鹦鹉洲隧道、余家头隧道。6条过汉江通道为:江汉一桥、江汉二桥、晴川桥、月湖桥、古田桥、长丰桥。

3、三镇内部路网

武汉市主城规划路网以江河为天然轴线,道路基本上平行和垂直江河布置,组成三镇相对独立的路网骨架。

①汉口地区:主要由平行江河的沿江大道、沿河大道、中山大道、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长丰大道、幸福大道等和垂直江河的黄浦路、三阳路、香港路、黄石路、台北路、友谊路、新华路、武胜路、青年路、桥口路、宝丰一路、古田一路、古田二路等构成干道网。

②汉阳地区:主要由平行长江的鹦鹉大道、梅子路,平行汉水的汉阳大道、四新大道、沌阳大道、加上沌口地区的环路构成干道网。

③武昌地区:由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武青三干道、武青四干道、丁字桥路、中南路、中北路、关山一路等和垂直长江的武珞路、南湖南路、雄楚大街、中山北路、武车路、武重路、铁机路、园林路、建一路、建六路等构成该地区的干道网。

4、中心区路网

进一步完善中心区干道网系统。为适应未来城市用地开发和机动化发展趋势,满足交通流组织和公交线网布设的要求,需对既有规划的干道网做必要的调整和完善,主次干道至少要分别满足双向6车道和4车道的要求,尽可能机非分离,预留港湾式公交车停靠站,在内环线及其它客流量大的路段上设置公交专用通道,实施公交优先政策。

利用支路形成自行车系统。武汉市内非机动车量大,路口路段上机非矛盾日益激烈,进一步降低了道路的使用效率,加重了交通管理的难度。内环线以内区域路网密度相对较高,但因占道经营、占道停车现象突出,致使道路使用效率较低,许多街巷道路未被充分利用。规划在中心区内利用部分支路,尤其是平行于主干道的连通性较好的支路作为自行车专用通道,简化机非路口相互冲突点,提高交通安全性。

在商业区结合过街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建立独立的步行道系统。武汉市已有江汉路步行商业街,武昌水果湖鹰台路步行为主的通道,在交通流量较大的内环线建立了多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下通道,保障了行人安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增加停车场容量。中心区停车位严重不足,致使大量机动车侵占道路空间,沿路乱停乱靠现象严重,既影响交通,又影响城市景观。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设施,同时严格落实规划控制的停车场,加强大型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的停车配套建设力度。

5、机动车拥有量预测

武汉市的机动车拥有量预测是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增长率法、经济回归法、弹性系数法、类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的。

在上述预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及专家建议,综合平衡,得到2010年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为75~90万辆。

3.6 城市排水规划

1、雨水规划

⑴规划指标:

①城市排水管网密度达到:

2010年为11.5—12.5Km/Km2

2020年为14.5—15.5Km/K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