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展规划剖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场腹地广阔, 商品集散功能强, 自古便有“货到汉口活” 的 美誉。目前全市有金融、证券机构21 8 0 家, 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 跨区域开放型金融市场体系。
科教资源丰富
武汉地区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 术中心18 个,拥有近40 所高等院校,东湖地区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 区, 在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和新材料等领域, 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发展战略定位
1.基于空间协调和拓展的区域战略。 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不仅需要武汉一城独大,更需要武 汉城市圈以及湖北的整体崛起,稳固中部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争取 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家中心城市。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2.武汉要优先突出区域联系 中的枢纽功能 武汉应做好与周边城市和 区域的对接工作,以长江中 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强化中 心城市功能,联合长株潭城 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 淮城市群抱团发展,共同增 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 应。同时,最大限度发挥水 运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往西, 依托“汉新欧”等中部地区 至欧洲陆上货运大通道,提 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及对外 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5.武汉要协调建立互利共赢的区 域合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城市群内横向利 益分配机制,对跨地区投资与 产业转移、资源开发与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产要 素流动与交易、重要产品生产 与流通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或补 偿形成合理的政策安排与规范 的制度设计。 二是建立共同协商沟通机制, 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创造条件。 三是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域 合作平台,促进开放合作从以 项目为主体的“交换式合作” 转向着眼于共同发展的“交融 式合作”。
展望未来,潜力十足
——大武汉未来城市发展分析
Contents
走进大武汉,认识大武汉 未来发展条件分析 展望未来发展之路
走 进 大 武 汉 , 认 识 大 武 汉
城市历史 武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2万年前的汉阳人昭示武汉地区人类生命纪元, 3500年前盘龙城揭开了武汉城市文明之序幕;从汉末、三国时期却月城、 鲁山城、夏口城的建立,1800年来,武汉从通都大邑,迈向九省通衢, 并跻身国际大都会。1927年1月,三镇合组为京兆区,定名武汉,开启了 三镇一体的大都会历史。
工业实力较雄厚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现已形成以钢铁、汽车、机械、 高新技术为支柱, 食品、服装、医药、化工为优势产业的综合性的工业 体系。尤其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武 汉· 中国光谷)极具发展潜力。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资源、环境优势
武汉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 有着独特的可持续发展资源, 其中最具优势的是水。武汉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城市首位, 人均淡 水资源量为1 1.4 万立方米, 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武汉地处江汉平原, 周边地区农业、矿产、水电资源富集。
中国地理经济中心——武汉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是国家区域中 心城市(华中)、副省级市和湖北省省会。在中国经济地理圈 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被誉 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武 汉 未 来 发 展 条 件 分 析
区位优越 交通、通信便捷
市场优势
科教资源丰富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展望未来发展之路
运筹帷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决胜千里
奋斗目标及展望
武汉发展优势明显,但目前改革发 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不少,但总 体上,武汉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希望大于压力。全市要大力弘扬创 新、和谐的武汉城市精神,牢牢把 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 乘势而上, 知难而进,大力推进“创新武汉”、 “和谐武汉”建设,力争改革走在 全国前列,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发 挥好战略支点作用。全面推进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 建设,努力把武汉建设成全国重要 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 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中心,建设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 的现代化城市,真正成为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进而为 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交通、通信便捷
武汉是全国最大的交通通讯枢纽之一。长 江、汉水和京广、京九铁路以及京珠、沪蓉 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 武汉至西安的高速公 路、沿江铁路等重点工程将开工建设。武汉 夭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 武汉电 信是全国八大长途交换中心之一, 是全国第 三大业务领导局。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市场优势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3.武汉要引导构建长江中游城市 群产业链。 武汉应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整 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关产业资源, 引导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特色突 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互利 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以高 新技术和产业园区为重点,大力 培育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道路。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合理 承接产业转移,避免同质化恶性 竞争,促进地域专业化生产。构 建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 主导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向集 群化方向发展。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4.武汉要打造中部地区对外开放 第一门户
武汉率先扩大对外开放,对于 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对外开放起 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要 建立长江中游沿岸各城市的行政 管理协调机制,加快口岸大通关 建设,通过电子口岸平台,整合 中部地区现有综合保税区、保税 港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外贸监 管区域,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贸 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努力改善中 部地区口岸通关与投资贸易环境。 二是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对外开 放层次,争取在武汉建立内陆自 由贸易区或自由贸易区特别子区 域,积极争取对外开放重大战略 的先行先试权。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工业实力较雄厚
资源、环境优势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区位优越
武汉得中独优,距北京、香港、上海、重 庆等特大中心城市都在120公里左右。在我 国经济发展格局中, 武汉都将起到承东启西、 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 在促进中西部 资金、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资源要素 合理有效配置方面, 具有中国其他城市不可 替代的作用。
科教资源丰富
武汉地区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 术中心18 个,拥有近40 所高等院校,东湖地区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 区, 在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和新材料等领域, 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发展战略定位
1.基于空间协调和拓展的区域战略。 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龙头,不仅需要武汉一城独大,更需要武 汉城市圈以及湖北的整体崛起,稳固中部中心城市地位的基础上,争取 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家中心城市。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2.武汉要优先突出区域联系 中的枢纽功能 武汉应做好与周边城市和 区域的对接工作,以长江中 游交通走廊为主轴,强化中 心城市功能,联合长株潭城 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江 淮城市群抱团发展,共同增 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 应。同时,最大限度发挥水 运枢纽辐射带动作用。往西, 依托“汉新欧”等中部地区 至欧洲陆上货运大通道,提 高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及对外 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5.武汉要协调建立互利共赢的区 域合作机制
一是探索建立城市群内横向利 益分配机制,对跨地区投资与 产业转移、资源开发与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生产要 素流动与交易、重要产品生产 与流通等方面的利益分享或补 偿形成合理的政策安排与规范 的制度设计。 二是建立共同协商沟通机制, 为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创造条件。 三是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域 合作平台,促进开放合作从以 项目为主体的“交换式合作” 转向着眼于共同发展的“交融 式合作”。
展望未来,潜力十足
——大武汉未来城市发展分析
Contents
走进大武汉,认识大武汉 未来发展条件分析 展望未来发展之路
走 进 大 武 汉 , 认 识 大 武 汉
城市历史 武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2万年前的汉阳人昭示武汉地区人类生命纪元, 3500年前盘龙城揭开了武汉城市文明之序幕;从汉末、三国时期却月城、 鲁山城、夏口城的建立,1800年来,武汉从通都大邑,迈向九省通衢, 并跻身国际大都会。1927年1月,三镇合组为京兆区,定名武汉,开启了 三镇一体的大都会历史。
工业实力较雄厚
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现已形成以钢铁、汽车、机械、 高新技术为支柱, 食品、服装、医药、化工为优势产业的综合性的工业 体系。尤其是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在建设的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武 汉· 中国光谷)极具发展潜力。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资源、环境优势
武汉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 有着独特的可持续发展资源, 其中最具优势的是水。武汉水域率、湖泊率居全国城市首位, 人均淡 水资源量为1 1.4 万立方米, 居世界各大城市之首。武汉地处江汉平原, 周边地区农业、矿产、水电资源富集。
中国地理经济中心——武汉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是国家区域中 心城市(华中)、副省级市和湖北省省会。在中国经济地理圈 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犹如围棋棋盘上的天元,被誉 为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
武 汉 未 来 发 展 条 件 分 析
区位优越 交通、通信便捷
市场优势
科教资源丰富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展望未来发展之路
运筹帷幄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决胜千里
奋斗目标及展望
武汉发展优势明显,但目前改革发 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也不少,但总 体上,武汉的发展机遇大于挑战, 希望大于压力。全市要大力弘扬创 新、和谐的武汉城市精神,牢牢把 握机遇,主动迎接挑战, 乘势而上, 知难而进,大力推进“创新武汉”、 “和谐武汉”建设,力争改革走在 全国前列,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发 挥好战略支点作用。全面推进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 建设,努力把武汉建设成全国重要 的科技教育基地、交通通信枢纽, 中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中心,建设成具有滨江滨湖特色 的现代化城市,真正成为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进而为 建设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交通、通信便捷
武汉是全国最大的交通通讯枢纽之一。长 江、汉水和京广、京九铁路以及京珠、沪蓉 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 武汉至西安的高速公 路、沿江铁路等重点工程将开工建设。武汉 夭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 武汉电 信是全国八大长途交换中心之一, 是全国第 三大业务领导局。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市场优势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3.武汉要引导构建长江中游城市 群产业链。 武汉应按照一体化的要求,整 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关产业资源, 引导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特色突 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互利 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要以高 新技术和产业园区为重点,大力 培育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道路。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 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合理 承接产业转移,避免同质化恶性 竞争,促进地域专业化生产。构 建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 主导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向集 群化方向发展。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4.武汉要打造中部地区对外开放 第一门户
武汉率先扩大对外开放,对于 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对外开放起 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一是要 建立长江中游沿岸各城市的行政 管理协调机制,加快口岸大通关 建设,通过电子口岸平台,整合 中部地区现有综合保税区、保税 港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外贸监 管区域,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贸 易便利化政策措施,努力改善中 部地区口岸通关与投资贸易环境。 二是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对外开 放层次,争取在武汉建立内陆自 由贸易区或自由贸易区特别子区 域,积极争取对外开放重大战略 的先行先试权。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工业实力较雄厚
资源、环境优势
立足当下
预见未来
区位优越
武汉得中独优,距北京、香港、上海、重 庆等特大中心城市都在120公里左右。在我 国经济发展格局中, 武汉都将起到承东启西、 接南转北的战略大支点作用, 在促进中西部 资金、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资源要素 合理有效配置方面, 具有中国其他城市不可 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