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散文选读》教学反思
布高王官宪
在推进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第一届进行尝试的语文老师,我感到肩头责任的重大,于是不断地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和总结,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以下是我在进行《唐宋散文选读》教学后所作的一些思考与总结。
一、认真学习课标精神,明确高考考查内容。
在《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选修课程的建议中提到:
“在阅读中体会作家的人生追求和胸襟怀抱,进步的社会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理解散文作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来分析作品的内涵和思想倾向,认识其意义和局限。
可从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适当联系作家的生平和思想、作品写作的具体背景,以及前人对作品的品评,来加深理解。
”
对这一建议,我的理解是:唐宋散文的选修课,除了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知识外,了解唐宋散文的艺术价值和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的也是学习的一大重点。
唐宋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也是散文独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散文终于脱离了历史文学和辞赋的束缚,独立成为一种文学样式而受到重视。
“古文”的复兴,造就了唐宋八大家的声名。
在两次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中,大量文体、文风、文辞的改革,唐宋散文家们展现出来的卓然气度、胸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都对元明清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散文是一座不朽的丰碑。
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显而易见。
因此我觉得教学中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兼顾,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对考纲(当时新的考纲还未出台,只能参考旧的考纲)中对文言文的考查要求也要明确,做好知识点的落实工作。
二、“落实”与“花招”并重。
教材中所有的课文都是文言文,难度比现代文要大,学生对此易产生厌倦心理。
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厌倦,而多变的教学又让学生琢磨不透,不能形成规律,无“法”可依,所以教学就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既需要像做菜一样要变换花样,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形成一定的格局和习惯,让学生觉得有规律可寻。
例如每课的文言知识、虚词、实词、句式等,用比较固定的形式落实。
包括课前的预习翻译,堂上的教学与课后的归纳总结。
三者缺一不可,坚持积累。
有时潜心研究一些变化,让学生有新的感觉。
有些课文可以单独教学,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联系学习。
例如学习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去重温初中学过的《小石潭记》的资料。
从比较熟悉的内容切入,可以克服学生对新课文的恐惧,增强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体会柳宗元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又如在学习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时,可先联系王维的诗歌代表作《积雨辋川庄作》,体会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再来学习这封如诗如画般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会更容易领会王维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三、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文言文具有音韵的美、含蓄的美,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些好处光靠教师说,恐怕说服力不够。
有时我们总是为凝滞的古文课堂气氛而苦恼。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被动的执行者。
要改变凝滞的课堂,首先我们就要改变僵化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一个施展自己的平台。
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一下写文言文,一来可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二来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方山子传》的时候,我曾尝试让学生自己写一段用文言介绍自己或自己家人的话。
里面要求用到一处活用和一处特殊句式。
本以为难度会挺大。
但学生很有兴趣,而且出现了一些让我意料不到的“佳作”,虽然这些作品都不成熟,有些地方不符合语法,但通过修改之后,他们对某些文言文的语
法知识得到了巩固。
四、突出体现单元教学的特点
其实课本每单元基本有一个重点,但是每课又有各自的特点。
如第一单元主要是学习山水游记。
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突显古代山水游记的特点,把握写景、抒情和议论的关系。
山水游记因体裁本身的特点,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
但无论哪篇山水游记,都不是纯粹地停留在写景上。
作家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往往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
所谓“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写景与抒情在山水游记作品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带领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景与情”的关系,就是本单元重要任务之一。
品山水之情意,立个性之情操,就是本单元的一大特点。
五、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交流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情感的课堂是痛苦的,唐宋散文家们都是各具风格,充满魅力的人物。
让学生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课堂上能真情流露,与主人公共命运,与作者形成情感的交流与对话,以情来陶冶学生,以情来激励学生。
情感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手段。
如学习苏轼《后赤壁赋》时,除了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赤壁赋》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走进苏轼这一大文豪的世界。
着重介绍苏轼在仕途上的三次重大挫折。
与学生展开讨论:“你是苏轼,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尝试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试着去了解当一个人遇到如此大的打击之后,是如何找到心灵的出口的。
让学生学习文章,不只是为了文字,更是得到一种生命的体验。
引导学生思考,当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觉得绝望的时候,应该如何去为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口。
六、体验生命,积累素材
语文教学要走向生活。
如果只是注重语文的课本学习,语文是永远无法学习好的。
我们精彩的课堂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很小的一部分,而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是无法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学生的语文最终是要在社会中去检验的,所以必须让学生能够活学活用。
古人的知识的广博,不否认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辉煌的文化遗产,但是知识不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我总是觉得应该是一种人文的积累,而不是文字的积累。
古人的东西再好,还是应该去发展现在的理念。
尤其是新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性思考,不在要求统一答案,所以这就是说老师一定要把思维的空间真正还给学生,这样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要让学生更多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去积累生活,去品位生活。
他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的积极的去学习语文。
首先,在学习唐宋散文的时候,让学生用读书笔记的形式做有关作家是素材积累,包括主要作品,经历,作品风格,名言名句等,
其次,让学生对该作家的作品,人格方面作出一定的评论。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体会唐宋散文家的人格
魅力,他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