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淈:挖

B.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

C.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放:流放

D.新浴者必振衣振:抖掉

【解析】 淈,搅浑。

【答案】 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 A项,行走/游学;B项,全/举动,行为;C项,承接连词,就/连词,表修饰关系,可不译;D项,都是介词,被。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 B.圣人不凝滞于物

C.而能与世推移D.何故深思高举

【解析】 C项,推移:古今意思相同,指推进移动。A项,颜色:古指脸色;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B项,凝滞:古指拘泥,执著;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D项,高举:古指行为高出于世俗;今指高高地举起。

【答案】 C

★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4题(2)①]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是( )

A.屈原既放B.游于江潭

C.是以见放D.圣人不凝滞于物

【解析】 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 B

5.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________,________?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3)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1)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 (2)众人皆醉 何不其糟而歠其醨 (3)安能以身之察察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B.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淈:搅浑

C.鼓枻而去鼓:打鼓

D.可以濯吾缨缨:系帽的带子

【解析】 “鼓”的意思是“敲打”。

【答案】 C

7.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 A项,什么/为什么;B 项,介词,用/相当于“而”;C项,都是句末语气词,呢;D项,介词,被/介词,在。

【答案】 C

8.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屈原品行高洁的是( )

①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②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③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④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⑤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②③④

【解析】 ①记叙屈原的遭遇,⑤是渔父的思想。

【答案】 B

9.对《渔父》一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被流放后“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是因为他深为楚国的命运担忧,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被理解和信任而痛苦。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反映了屈原对楚国人民的失望和憎恶。

C.“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用设喻的方法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

合污的高尚节操。

D.渔父最后唱着歌而去,表现了隐者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思想。

【解析】 B项,屈原只是对楚国的统治者失望和憎恶。

【答案】 B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屈原被放逐后,在湘江一带行走,在岸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面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怎能让高洁的品德,去蒙受世俗的尘埃?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5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①,号为文王②,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