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县三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语文试卷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陵县三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试题卷)

(命题人:黄光升审核人:唐琦)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诗经关雎》)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⑧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2)默写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分)

,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8分)

下雨的时候,雨丝浸润着古巷,笼罩着古巷,仿佛在小心翼翼的为一个婴儿洗浴,瓦片上的青苔,含苞的花朵都在欣喜地啜饮天降的甘霖。雨天人们是不怎么出门的,泡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翻翻古老的线装书,吟着《雨巷》,也会有调皮的孩子在雨中嘻戏,清脆的笑声如挂在檐角的风铃,美妙悦耳,丁香般的姑娘,举着油纸伞消失在巷口,留下背影让人xiá想。这里的一切都如一首婉约的诗,一花一木都充满了灵气,营造着诗意的氛围。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2分)

啜.()饮 xiá()想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分)

(3)“甘霖”中“霖”的意思是;“浸润”的意思是。(2分)

(4)这段文字从、两种感官角度描绘了雨巷充满诗意的生活。(2分)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B.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C.“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促进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完善海洋科学研究和开发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D.近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4.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判断下列文学作品中的对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年》中阿廖沙的大伯彼得那匹白马丹尼加衰老、肮脏,而彼得对它却依然毕恭毕敬。

B.《格列佛游记》中慧驷国的马是理性的载体。

C.《西游记》中的白龙马载着唐僧去西天取经。D.《水浒传》中的乌骓马是皇帝给卢俊义的赏赐。

5.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1分)

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针对汉字手写危机,2013年,央视强势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2014年1月11日,铜陵市教育局在师范附小也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学生“中国汉字听写大赛”。汉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因此我校也准备在学校大礼堂开展一次汉字书写比赛。

(1)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请仿照示例,说说“诚”字或者“智”字的意蕴。(2分)

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我选()字:。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越退化的原因,除了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外,还有。(写出二点即可)(2分)

(3)学校准备在12月30日组织一次汉字书写大赛,请你为这次大赛拟写一幅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个字。(2分)

(4)你作为学校学生会的负责人,请你写一份通知,通知相关人员到时参加活动。(5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安静的阅读(18分)

潘凯雄

①当阅读居然需要鼓与呼,这个社会是有问题的。当读书变得嘈嘈杂杂,这样的阅读是有问题的。当深度阅读近乎成为一种奢侈品,这个时代是有问题的。

②回想起来,我的青少年时光有10年是在浩劫年代度过的。即使是在那个文化短缺、读书无用之风弥漫盛行的荒唐时代,没有任何号召,更谈不上什么强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依然是削尖脑袋挖空心思地找书看。无论平日里如何淘气,到了那个时刻就只剩下两个字儿:安静。

③忆往事绝无今不如昔之叹.而只是想说阅读本是正常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安静的读书本是阅读的常态和最有效的汲取。

④安静之美其实何止于阅读。仔细想想:人生最美好的境界又何尝不是丰富的安静?只是这又谈何容易。莎士比亚曾经对那种张扬的生命状态发出过这样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摆脱了尘世间虚名浮利的诱惑才有可能静得下来,而拥有了心灵与情感的宝藏才可谓之丰富。步入这样的境界需要人生的历练和阅读的滋养,而这种滋养最大程度的汲取惟有安静的阅读。

⑤安静的阅读首先是一种状态。这样的状态与读什么无关,无论是人文还是科学,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这样的状态与阅读的工具和媒介无关,无论是纸介还是数媒,无论是整体还是碎片。读总比不读好,读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读好。

⑥安静的阅读更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的抵达自然需要时间,一旦抵达了,读什么、如何读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什么当快读?什么当慢读?什么可不读?什么必须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届时都会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

⑦社会可以热热闹闹地为阅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社会可以轰轰烈烈地倡导以阅读为荣、不阅读为耻的风尚,但社会之于阅读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终究都只能是外力,并不能改变阅读终究是个体行为

与选择的本质;社会为阅读所做的一切热热闹闹与轰轰烈烈都是为了回归最终的安静。

⑧会有那样的未来吗?人类的文明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延续和传承,人类的智慧不再需要通过阅读去积累与丰富,如果真有如此时刻,那也一定是人类生生不息的阅读所换来。而在那一刻来临之前,阅读不死,安静的阅读永存。

⑨静下来,读进去,快乐与幸福长相随。

6.本文的论点是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5分)

7.文章第④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8.作者为什么认为人生需要安静的阅读?(3分)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6分)

(二)寂寞天柱山(节选)(22分)

余秋雨

①我们是坐长途汽车进天柱山的,车上有十多个人,但到车停下以后一看,他们大多是山民和茶农,一散落到山岙里连影子也没有了,真正来旅游的只是我们。

②开始见到过一个茶庄,等到顺着茶庄背后的山路翻过山,就再也见不到房舍。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一时涌动出无数奇丽的山石。山石间掩映着丛丛簇簇的各色林木,一下子就把人的全部感觉收服了。我在想,这种著名的山川实在是造物主使着性子雕镂出来的千古奇迹。为什么到了这里,一切都变得那么可心了呢?在这里随便选一块石关搬到山外去都会被人当作奇物供奉起来,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让外面的开阔地长久地枯燥着,硬是把精华都集中在一处,自享自美。水也来凑热闹,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这儿一个溪涧,那儿一道瀑布,贴着山石幽幽地流,欢欢地溅。此时外面正是炎暑炙人的盛夏,进山前见过一条大沙河,浑浊的水,白亮的反光,一见之下就平添了几分烦热;而在这里,几乎每一滴水都是清澈甜凉的了,给整个山谷带来一种不见风的凉爽。有了水声,便引来虫叫,引来鸟鸣,各种声腔调门细细地搭配着,有一声、没一声,搭配出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你就被这种静控制着,脚步、心情、脸色也都变静。想起了高明的诗人、画家老是要表现的一种对象:静女。这种女子,也是美的大集中,五官身材一一看去,没有一处不妥贴的,于是妥贴成一种难于言传的宁静。德国哲学家莱辛曾在《拉奥孔》一书中嘲笑那种把美女的眼睛、鼻子、嘴巴分开来逐个描绘的文学作品,这是嘲笑对了的。其实风景也是一样,我最不耐烦有的游记作品对各项自然风景描摹得过于琐细,因此也随之不耐烦书店里的《风景描写辞典》之类。站在天柱山的谷岙里实在很难产生任何分割性的思维,只觉得山谷抱着你,你又抱着山谷,都抱得那样紧,逮不到一丝遣字造句的思维。猛然想起黄庭坚写天柱山的两句诗:“哀怀抱绝景,更觉落笔难。”当然不是佳句,却正是我想说的。

③长长的山道上很难得见到人。记得先是在一处瀑布边见到过两位修路的民工,后来在通向三祖寺的石阶上见过一位挑肥料的山民,最后在霹雳石边上见一位蹲在山崖边卖娃娃鱼的妇女。曾问那位妇女:整个山上都没有人,娃娃鱼卖给谁呢?妇女一笑,随口说了几句很难听懂的当地土话,像是高僧的偈语。色彩斑斓的娃娃鱼在瓶里停伫不动,像要从寂寞的亘古停伫到寂寞的将来。

④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越走又越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完好得与这个几乎无人的世界不相般配。当然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但毫无疑问,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新桥栏下石花苍然的远年桥墩,那些指向风景绝佳处的磨滑了的石径,却镌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的繁盛。无数的屋檐曾从崖石边飞出,磬钹声此起彼伏,僧侣和道士们在山道间拱手相让,远道而来的士子们是指指点点,东张西望。是历史,是无数双远去的脚,是一代代人登攀的虔诚,把这条山道连结得那么通畅,踩踏得那么殷实,流转得那么潇洒自如。

⑤如果在荆莽丛中划开一条小路,一次次低头曲腰地钻出身子来,麻烦虽然麻烦,却绝不会寂寞;今天,分明走在一条足以容纳浩浩荡荡的朝山队伍的畅亮山道上,却不知为何突然消失了全部浩浩荡荡,光剩下了我们,于是也就剩下了寂寞,剩下了惶恐。

10.理清第②段作者的写景思路,完成下表:(5分)

11.结合全文,分析下面二句话的表达效果。(6分)

(1)山外的一切平泛景象突然不见,一时涌动出无数奇丽的山石。(3分)

(2)在这里随便选一块石关搬到山外去都会被人当作奇物供奉起来,但它就是不肯匀出去一点,让外面的开阔地长久地枯燥着,硬是把精华都集中在一处,自享自美。(3分)

12.作者在第②段提到莱辛的《拉奥孔》和引用黄庭坚的诗句有什么作用?(4分)

13.有人认为第③段多余,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说说你的看法。(3分)

14.第⑤段为什么说这里“剩下了寂寞,剩下了惶恐。”?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三)(15分)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作用。(5分)

(1)或异二者之为.()(2)不以.物喜()(3)微.斯人()

(4)树林阴翳.()(5)醒能述.以文者()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17.“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退”是指“”,“而不知人之乐”中的“乐”是指“”。(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18.《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都是抒情散文。试比较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三、写作(55分)

19.请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物。(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