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丰润老照片

合集下载

【观展览】30张珍贵的老照片,带你看记忆中的唐山

【观展览】30张珍贵的老照片,带你看记忆中的唐山

【观展览】30张珍贵的老照片,带你看记忆中的唐山30张老照片30段老故事带你穿越时空回到那一个个老地方欣赏20世纪的唐山20世纪初的唐山1900年开平矿务局修建的秦皇岛码头1906年开平矿务局有限公司建立的唐山矿发电厂1908年滦州矿务局创设的滦州矿地有限公司1908年始建的北洋滦州第一矿桃园副井1909年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创办的赵各庄矿20世纪10年代的唐山1910年滦州矿地有限公司新市场店铺1914年周学熙等人集资兴建华记唐山电力厂唐山公用电力事业从此发展起来图为华记唐山电力厂汽轮发电机组1914年兴建的企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动力厂20世纪20年代的唐山1920年开滦矿务总局开办的唐家庄矿1921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0.5吨电力钢炉1925年试产出钢,是华北第一炉20世纪30年代的唐山1930年卖熟食的小贩1930年挑担摆摊的剃头匠1931年赵各庄村路上的铁瓦轮车1936年12月12月德胜窑业公司唐山一厂全景1936年唐山大城山及其南麓城区1937年建成的开滦唐山矿区大楼20世纪30年代华记唐山电力厂电控设备20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唐山学校东讲堂20世纪30年代交通大学唐山学院20世纪30年代企新新瓷厂外景20世纪30年代赵各庄山区大集20世纪30年代开滦赵各庄矿别墅区中的洋房子20世纪30年代林西冰道上的商人20世纪40年代的唐山1940年开滦职工住宅区1942年唐山小山大世界商场1942年唐山粮市街(今建国路)1942年唐山新立街(今解放路)1942年广东街(今新华东道)上的唐山市公署警察一分所1948年唐山便宜街(今胜利路西段)1948年唐山小山老车站一带栅门通行典礼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及唐山灯火辉煌你对20世纪的老唐山还有哪些回忆?。

老照片:90年代那些珍贵的记忆

老照片:90年代那些珍贵的记忆

⽼照⽚:90年代那些珍贵的记忆图为1994年,温州,打⼿机的乡妹⼦。

图为1992年,陕西⽶脂县的⼀对新娘新郎。

图为1992年,温州周岙农村,骑摩托的⼥青年。

图为1990年,海南三亚,⼀个卖太阳眼镜的⼩贩。

图为1993年6⽉,⼴州,打公⽤电话。

1993年,陕西潼关县,梦。

图为1990年9⽉22⽇,北京。

第⼗⼀届亚运会开幕式,许海峰(中)、⾼敏(左)护送⽕炬进场。

图为1993年,河南辉县,⽼⼈。

泥⽔⾥上课。

图为1992年,沈阳。

⼀位市民推着⼉童车去公园途中。

图为1990年河北滦县,⽼城北门外开了第⼀家卡拉OK冷饮厅,当时热闹⾮凡,⼩孩⼦都趴在窗⼝偷看。

图为1993年,成都太升路,⾃发形成的通讯⼀条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通讯⽅式发展迅猛,BB机、⼤哥⼤成了当时有钱⼈的象征。

图为1993年,青岛,⾸届农民选美⼤赛在崂⼭举⾏。

图为1993年夏,成都春熙路,⼥⼦⼀⾝单薄纱⾐,留下⼀个袅袅的背影。

图为1992年7⽉济南,开始拆除德式建筑济南⽼⽕车站的⾏李房。

图为1990年的西安。

那时候猫还能抓⽼⿏,也不叫喵星⼈。

图为1993年,河南,抱孙⼦,抱⼉⼦。

图为1992年2⽉陕西陇县,⼀位农民和他的三个孩⼦,怀中抱着的是刚出⽣的第三个男孩。

图为1993年,上海,母⼦。

图为1993年,昆明官渡,⼩板桥街⼦天的⽛医。

图为1991年9⽉的⼤连天津街,⼀个短裙美⼥,回头微笑。

图为1992年,深圳车公庙⾷街,逛街⼥孩。

图为1992年,温州街头,⼀位穿西装的'绅⼠'。

图为1993年,上海,美容院内。

图为1992年3⽉,⼭西省静乐县神峪沟乡南岩头村,'磨盘⼩学'的全校师⽣。

图为1991年,温州⼀家⼈。

图为1991年,深圳⽼街的公⽤电话摊。

图为1991年⼴州多宝路,红卫装换时装。

西关这家服装店从⾹港引⼊各款时装,为顾客私⼈定制。

图为1993年,上海,洗浴中⼼休息的顾客。

图为1990年,中国⼤陆第⼀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的景象。

成都城市记忆:带不走的只有你,成都90年代新旧照片对比

成都城市记忆:带不走的只有你,成都90年代新旧照片对比

成都城市记忆:带不走的只有你,成都90年代新旧照片对比
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摄影师袁中华拍摄的成都牛王庙老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0年,摄影师袁中华拍摄的成都牛王庙老
照片。

2017年10月23日,中国影师晒出90年代与现在成都街道对比图。

图为摄影师袁可佳拍摄的现成都牛王庙近照。

袁可嘉拍摄的现水井坊近照。

此组照片下部分照片为90年代初至2000年摄影师袁中华拍摄,照片上部分是摄影师袁可佳近一年在相同位置拍摄。

图为水碾河对比图。

中山广场。

春熙路街头。

春熙路商业步行街。

天府广场新旧照对比。

东大街与红星路交界。

东大街一心桥段。

90年代中国老照片!看看那时的生活

90年代中国老照片!看看那时的生活

90年代中国⽼照⽚!看看那时的⽣活
图为执法⼈员在清查“三⽆⼈员”,当时执法⼈员经常会到⼤街上或者出租屋查,若需要的证书缺少了,就会被当作“三⽆⼈员”被收容。

图为⼀个正在拆迁的上海⽼房⼦,90年代初上海开始⼤改造,很多旧房⼦都被拆掉,改建成⾼楼⼤厦。

图为90年代,深圳⼀家发廊门⼝,三位打扮时尚的年轻⼥孩站在门⼝抽着烟。

图为1994年,⼀个公园的露天场地上,⼀群中年男⼥在跳国标舞。

图为⼀名男⼦和⼀位美⼥在⼀家餐馆⾥⽤餐,⼥孩⼿上拿着⼀部任天堂GameBoy游戏机在玩游戏,男⼦拿着⼀部“⼤哥⼤”在打电话。

在上个世纪九⼗年代末期,电脑还不普及,但是互联⽹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吧,吸引了很多学⽣和年轻⼈经常光顾,熬夜通宵上⽹也是很常见。

图为⼀对母⼦,⼤夏天天⽓太热,⼩男孩光着膀⼦坐在桌⼦前做作业,⽽妈妈坐在旁边,⼀边织着⽑⾐,⼀边监督⼉⼦做作业,还打起了吹⽋。

1994年中国历史⽼照⽚:图为三个读初中的男孩在照相馆⾥拍照。

三个男孩的发型是九⼗年代最流⾏的郭富城发型,那时候⾹港四⼤天王红遍两岸三地,很多男孩⼦都模仿他的发型。

谁还记得丰润的那个唐山新区?它曾经那么辉煌……

谁还记得丰润的那个唐山新区?它曾经那么辉煌……

谁还记得丰润的那个唐⼭新区?它曾经那么辉煌……★1985年,唐⼭市民姜峰的家从路南区搬到位于丰润的唐⼭新区,他在那⽣活、⼯作了⼆⼗多年,后来,新区、丰润合并为丰润区,⼜⼀晃,过去了⼗五年。

新区带有唐⼭震后重建的鲜明特⾊,改变了很多唐⼭⼈的⽣活轨迹,也哺育了⼏代“新区⼈”,今年41岁的姜峰把这些变迁写成⽂字、绘成图画、拍成照⽚,与⼤家重温那段美好的记忆。

★唐⼭新区是唐⼭市⼤地震后兴建的新型城区,位于原丰润县城东部。

为重建新唐⼭,1977年5⽉经国务院批准,于丰润县城东建⽴丰润新区。

1979年3⽉,将常庄、李庄⼦、刘家营3个⼈民公社以及东⼤街、⽩家沟、⾕庄⼦、三⾥屯、刘庄⼦、甸⼦、⼤⼋⾥庄、东马庄、新房⼦9个⽣产⼤队从丰润县划出,归属唐⼭市郊区(今开平区)管辖。

1980年1⽉,丰润新区正式成为区级建制,命名为唐⼭市新区,为唐⼭市市辖区之⼀。

上述区划归属新区。

新区鸟瞰图(右侧中间⽩⾊建筑就是商厦,该照⽚由⽹友提供)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唐⼭市内的⼀些⼤中型企业陆续搬迁,新区开始逐渐繁华。

当时搬迁过来的⽐较有名的企业包括南⼚(机车车辆⼚,现在属于中车集团)、齿轮⼚(现在属⽇资企业,称为爱信)、轻机⼚(如今叫森普)、华新纺织⼚、⾊织⼚、热电⼚等,还有很多⼤型的建筑企业也⼊驻新区,如中建⼆局、⼆⼗⼆冶、中铁⼗⼋局⼆处、中铁⼗六局五处、安装四处、建⼚局等,也有新建的企业如冀东⽔泥⼚,还有后来建设和迁来的企业如冀东制药、唐钢⼆耐⽕⼚等,家属区也就随之在⼚区的西部兴建,这就是新区最初的格局,各⼤企业及其家属区形成了新区的基础。

2000年新区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是16万⼈,城区⾯积11.8平⽅公⾥。

当时⼈们上班的交通⼯具是⾃⾏车,我记得在中午12点下班后,在幸福道上,南⼚和齿轮⼚、轻机⼚下班的职⼯骑着⾃⾏车就从⼯⼚⾥出来了,骑车的⼈充满了整条道路,形成庞⼤的⾃⾏车海洋,甚是壮观。

⼯作服也是新区的⼀⼤特⾊,各企业都有⾃⼰的⼯作服,很多职⼯上街买菜就穿着⼯作服,⼀眼就能看出是哪个单位的,我记得当年南⼚⼯作服是深蓝⾊的。

20世纪80、90年代黑龙江各地市的老照片

20世纪80、90年代黑龙江各地市的老照片

20世纪80、90年代黑龙江各地市的老照片哈尔滨
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火车站,还有有轨电车
友谊路
齐齐哈尔
电信大楼
老市政府
民航大厦
卜奎南大街牡丹江
工人文化宫
西三条路
老政协,庆祝国庆四十三周年
佳木斯
天下再大,也要回佳
西林公园
江边一步阁
杏林路与中山路交叉口转盘大庆
昆仑商务酒店门口的大转盘
大庆火车站
客运站
老一中附近天桥伊春
伊春市人民政府
第二百货市场
水厂商场
鹤岗
市幼儿园
老二马路
老街基第一百商店、鹤岗饭店、一副食商店
新街基中心广场、以及工业局大楼
双鸭山
双鸭山市第一百货商店
老体育馆
中心站西北侧飞机楼
三马路贸易市场黑河
瑷珲历史展览馆
北黑公路
江边
集贸市场七台河
汽车公司
农民市场
正阳楼旅店
水暖电器公司鸡西
中心塔
园林路轻工市场
穆棱河大桥,站在两位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女子。

河滨公园
怎么样,
这些老照片有没有帮你找回过去的记忆?你还珍藏着哪些家乡的老照片?
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追忆唐山——唐山老照片

追忆唐山——唐山老照片

追忆唐山那时的唐山,你还记得多少震前,那个让人不能忘怀的唐山,究竟是何样面貌?这是一九七五年拍摄的"唐山市中心凤凰山景区鸟瞰图"。

唐山地震的亲历者们,还能找出当年自己家的方位吗?照片中那露天会场,你可曾在那儿参加过会?看过演出?那时的你家,也许就在凤凰山下附近的某个地方吧⋯第一部分:街景、公路、商场、医院、市容市貌、本地特色食品等:夏日,唐山市里的一街景。

姑娘们的裙子五颜六色,小伙子的衬衫平整洁白。

人们看似那么悠闲、惬意,天空好像也很清透。

那时,肯定没有雾霾。

这幅照片看似没啥稀奇,但小山(毗邻大世界)可是那时唐山最繁华、热闹、新潮的地方。

街上的人们摩肩接踵(有些路段可谓前拥后挤,一旦失散彼此很难找寻),街道两旁百货商店林立,对孩子们而言,内噶的有许多好吃、好玩的。

上幅照片取景与本张照片的一部分(右侧房门)相同。

哪张拍摄的年代更久远些,难以确定。

从这幅"小山大世界"(个人感觉"小山大世界"位置毗邻,笼统概念就是一个地方)的照片下文字得知:这幅照片拍摄于1942年。

那时这里百货商场、各种食品店、风味小吃、电影院、戏剧院、皮影院等,吃、穿、用、玩,一应俱全。

难怪一年四季那里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这幅照片似小山大世界,说不准拍摄的的具体年代。

似乎较上幅,离现在更近一些。

照片中虽已显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街上往来人员较多,但远未达到震前那里繁华热闹的景象。

根据读者晓明留言:本照片应为粮市街(现建国路),拍摄于1948,场景为欢庆唐山解放。

这里也曾是唐山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地方。

商业、娱乐场所,同处交通要道附近。

照片中百货商场(当时叫“转角楼”)的对面(街口的东南角),就是当年号称“不管演啥人都满罐”的长城影剧院。

从这街口向西,不足几百米,便进入了唐山最著名的小山、大世界商业街区。

照片里的西山口百货大楼,唐山人曾叫它“老黄楼”(也许因为楼体颜色是黄的)。

一组新旧照片对比,见证这30年常州的城市变迁!丨一起穿越吧.doc

一组新旧照片对比,见证这30年常州的城市变迁!丨一起穿越吧.doc

一组新旧照片对比,见证这30 年常州的城市变迁!丨一起穿越吧时间会淡化以为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会改变曾经以为熟悉的摸样!陪伴身边数十年的人,你能想起他年轻时的摸样吗?!匆匆走过城市的角落,你能记住这里发生的变化吗?!也许改变的不是“他们”,而是我们自己!!那一年,这一天,我们和这个城市一起改变了多少 ...90 年代的常州火车站现在的常州火车站常州铁路交通运输的变化相当大,除了车站的规模更大外,这些年还增添了常州北站,经过几次提速,火车的档次更是得到了 N 次的升级,大大缩短了车程,体验也更加方便快捷。

80年代的怀德桥现在的怀德桥怀德桥最早的老桥始建于1923 年,前后经过八次整修,现在的怀德桥于1998 年 12 月26 号正式竣工通车,每天从这座桥经过的车辆不计其数。

过去的红星剧院现在的红星大剧院红星大剧院是目前常州市区历史最悠久的电影院,承载了一代代常州的美好记忆。

7年的常州奔牛机场现在的常州奔牛国际机场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江苏旅客吞吐量第三大国际机场,目前可直飞香港、台北、台中、高雄、首尔、曼谷、甲米、万象、名古屋、济州岛、襄阳郡等国际(地区)城市。

十多年前的常州中华恐龙园老大门现在的常州中华恐龙园新大门逾15 载的建设,常州中华恐龙园已经成为常州响当当的一张名片,承载了常州人乃至全国游客太多美好的记忆,虽然恐龙园大门迁了位置,但是有些恋旧的游客还是会跑到老大门前合影留念。

80年代的常州公交现在的常州 BRT 快速公交30 多年的发展,常州公共出行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常州市民凭卡 6 毛坐公交, BRT 快速公交方便快捷,全部公交覆盖 WIFI 畅游互联网,常州人真正感受到了出行的便捷。

90 年代初的常州外环路现在的常州高架桥想当年,外环路通车的时候,过了这条路再往北可就是农村了,而且外环路的建设就是为了分流过境车辆。

但是随着常州城市的发展,这条“外环路”的名称显然已经不再合适,因为她已经成为常州市中心区域一条主干道,而她的背面,也已经发挥在那成为目前常州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产业区,而且,目前这条路向东已经升级——外环路高架。

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沈阳老照片,艳粉街一带多是低矮的小平房

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沈阳老照片,艳粉街一带多是低矮的小平房

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沈阳老照片,艳粉街一带多是低矮的
小平房
1995年位于铁西广场西南角上的铁西区委区政府的门前。

后来这地方被资产置换,成了商业用地。

上世纪1989年位于铁西区西南部的艳粉街一带,这里原本是农村一个叫做艳粉屯的地方,后来随着城市化的拓展,被划为铁西区。

艳粉街一带多是以低矮的小平房为主要建筑,这张照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照片上还有旱厕所呢!还可以看到有人在从行驶的拉煤卡车上往下挫煤。

如今早已被商业房地产所取代。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铁西建设大路卫工街与保工街路北的俯瞰照片。

当时的沈阳拖拉机厂与红旗农具厂还都在。

现在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叫做宏伟名都的商业住宅区。

1990年的卫工明渠改造之后的俯瞰照片。

照片的位置疑似六马路、七马路、八马路。

1992年沈阳市铁西区保工街建设大路交通岗,一些少先队员学雷锋协助交警在路边宣传交通规则的场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铁西广场建设大路的照片,当年广场还呈转盘
式的交通布局。

记得是在1988年的夜晚,一辆由西向东的挂着拖斗的大解放货车,由于车速太快,光线又不好,司机以为这条路是直通的,车开到这地方一下子刹不住车,车子冲上了转盘的绿化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沈阳铁西广场在东南方向拍摄的铁西广场俯瞰照片。

照片上的工商银行至今尚在,其他的建筑早已被新的建筑物取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铁西广场的夜景。

对面即是兴华街口上的铁西区委区政府院门。

老照片:1972年的河北唐山,看唐山大地震前这座城市的样子

老照片:1972年的河北唐山,看唐山大地震前这座城市的样子

老照片:1972年的河北唐山,看唐山大地震前这座城市的样子这是一组1972年河北省唐山市的老照片,拍摄者是当时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威尔斯利学院教授William Joseph。

这组老照片记录了当时的唐山社会风貌,是了解唐山历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图片。

如今说起河北唐山,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唐山大地震。

1976年的那场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几乎在瞬间被夷为平地,许多活生生的生命消失了。

这组老照片可以说是大地震前夕唐山的留影,通过这组老照片去看地震前唐山的市容市貌。

图为当时唐山西山口。

西山口的叫法来源于开平矿务局的开发,西山指的是凤凰山。

西山口是唐山最早的十字路口,往南去往唐山火车站、南厂、交大;往北去往启新、兴国寺;往西去往凤凰山别墅区;往东去往广东街、粮食街、财神庙街、小山等商业区。

图为当时唐山邮电局周边的景象。

当时打电话、发电报都是在这里,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电报大楼的电报、电话等业务是最为繁忙的。

图为那时唐山新华道东头附近,那时的这里有个大坡。

这里最早叫广东街,在二十世纪初前后,随着开平矿务局的开发,一大批广东人来到唐山,他们就住在现在的新华道、建国路附近,慢慢地人们开始将他们居住的一条挨着唐山矿的东西走向的街道称为了广东街。

图为当时正在上语文课的唐山第十中学,老师正在讲授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

唐山十中在1976年地震后搬到了凤凰山西南面,原唐山第十中学校园为唐山市现存的地震遗址。

图为当时的唐山火车站。

唐山站始建于1881年(清光绪七年),原址在唐山市路南区车站路。

唐山大地震中由于原站房倒塌,1978年在原址重建唐山站(今唐山南站)。

图为当时唐山市工人文化宫,在大门前还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有“非本宫自行车禁止入内”。

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文化宫内大部分设施遭到毁坏,但展览馆建筑基本没有被破坏,这里成了救灾的临时指挥部。

图为当时的唐山凤凰道。

老照片中的这条道路就是现在凤凰山公园与工人医院之间的那条上坡路。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5)——沈阳北市百货大楼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5)——沈阳北市百货大楼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5)——沈阳北市百货大楼这是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市一街7号的沈阳北市百货商店的照片。

北市百货商店创建于1952年,原来是一个平层卖场。

1984年重新在原地建成这座总体五层的建筑。

当年的沈阳联营公司(后来的欧亚联营)还没有建成,所以这座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营业面积6600平方米的零售企业,一度也曾经算是沈阳最大的百货商店了。

大约是在1988年之后,在一位冉姓经理的建议下将它改成了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名字。

当时的员工820人,分设16个商品部,经营商品1.5万种,日客流量2万人次,年销售额8900万元,利税总额490万元。

别小看这些数字指标,在那个年代也应该算是不错的。

这是2013年拍摄的北市百货大楼照片,此时原来的沈阳北市百货大楼已经2007年完成转制,改由“二鬼子”韩国人在此经营,取名成宝百货。

但是经营效果并不见好。

可以看到这个装修改造后的楼面玻璃幕墙上还有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字样。

路对面的北市场老建筑已经扒掉,临时摆放了很多卖货的档口。

这张照片也是2013年6月份拍摄的,主楼上北市两个字已经放倒,玻璃幕墙上装饰上了韩国字,应该是成宝百货的意思吧。

路对面的辽宁青年剧场建筑还在。

原北市百货东侧已经起来了高层商业地产项目。

这是2016年6月拍摄的原北市百货大楼北侧的照片,原来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字样已经拿掉。

对面已经被房地产商开发建起了高层建筑。

这张照片也是2016年在北市百货南侧拍摄的,同年4月,这里的主楼已经改成一个“古玩城”,与三年前的店面相比较,很多店面还保持着原来的经营项目。

路对面的辽宁青年剧场仍然存在,楼东面的高层建筑已经竣工住人了。

北市百货无论是叫它商店、商场、大楼,它都是沈阳老北市场商圈的中心。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经出过很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人物和优秀营业员,说实话,在那个商品十分匮乏的年代里,这些活跃在商业一线的优秀人物他们工作做得的确很不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但是也不可否认,那个年月沈阳市百货公司、第一商业局的宣传部门搞假大空的风气十分盛行,所以也不排除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是那些搞宣传玩弄文字游戏的人,生楞“拔高”弄出来的,所谓北市百货是“劳模的摇篮”一说就言过其实啦。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到那个年代的天津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到那个年代的天津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到那个年代的天津
一张图片,一段故事,一个名词,一串记忆带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眸那个时代、那种生活——阳光、温馨、快乐、丰满。

让我们通过这一组老照片,重回那个朴素的年代。

1983年6月27日,南开区南门搪瓷铝品门市部内顾客买水瓶。

1987年7月5日爷俩在康乐第二冷食部门外吃刨冰,里面客满。

1984年9月15日百货大楼内,顾客购买裘皮大衣。

1982年1月10日,679对新人参加天津市青年集体婚礼。

1984年7月18日,南开区副食店深入居民区销售凭证麻酱。

1980年10月20日,棉纺二厂托儿所内停放着40辆崭新漂亮的母子车。

1983年11月2日,天津第二十五塑料厂生产的保温浴罩。

1981年6月28日,人民银行锦州道分理处的储蓄员在清点有奖储蓄存单。

万元补贴 >>点此报名<<。

直击90年代河南的老照片:第5张让人难忘,第9张已经很少见

直击90年代河南的老照片:第5张让人难忘,第9张已经很少见

直击90年代河南的老照片:第5张让人难忘,第9张已经很
少见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逐步提高,在中原地带河南同样发展的比较快,这组照片全部由摄影师拍摄于90年代,每张照片都有一辆自行车,当时的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出行还是运载货物,自行车都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照片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人们的生活状况。

图为:1996年在河南鲁山,三名男子一人一辆自行车,他们坐在车上边聊天边抽烟。

图为:1996年在河南宝丰,一名男子推着自行车卖气球,因为没
有顾客,他蹲在地上抽起了烟,在90年代这样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很多,如今已经很少见了。

图为:1998年,在河南鲁山,爷爷推自行车带着孙子过河。

图为:1997年,在河南平顶山,人们骑着自行车赶路,这种28大自行车能载很重的货物。

如果外出赶集,可以拖上很多东西去卖。

图为:1998年,在河南平顶山,一男子骑自行车拖货。

图为:1999年,在河南平顶山,一男子的自行车拖满了东西,不得不佩服这种自行车的载重量,很可惜,如今在城市已经很少能看见28大车了。

图为:2000年,河南平顶山的一男子用自行车拖着东西骑行。

图为:1999年,在河南襄城,一男子正在卖货。

如今再也看不见用自行车拖着货物的小商贩了,毕竟这个时代已经过去,留给人们的是美好回忆。

图为:1995年,在河南鲁山,一名男子在摆摊卖东西,两辆自行
车撑起来一块产品的宣传布,上面还挂着一个喇叭。

(更多正能量资讯,敬请关注我的一点号“相机框”,欢迎留言点评点赞!)。

唐山这些老照片,一定不能丢

唐山这些老照片,一定不能丢

唐山这些老照片,一定不能丢时光荏苒,千年一瞬再回头看唐山的老建筑仿若已穿越时空城市的记忆力,今日所见已非当年那个曾经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唐山在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呢?唐山文化宫北门↑↓原来的唐山市展览馆。

好利德大饭店,你们去吃过吗?也算80年代唐山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了吧——建国路1号楼。

唐山曙光影剧院,许多唐山的孩子应该都去看过吧,因为学校经常包场去看电影。

唐山火车站,很有特色的一个建筑,也是当时很多唐山人外出打拼的第一站。

当年的凤凰山公园可谓人声鼎沸,是老唐山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每逢周末孩子们都“软磨硬泡”地要去凤凰山。

高楼林立的新唐山在这个角度上是看不到纪念碑广场全貌的,图中的老建设路环岛还没有拆除,唐百大楼也还没有建起来,绕行老环岛的解放牌大卡车也在为唐山的建设而奔忙。

这里也曾是唐山车水马龙,人流熙攘的地方。

商业、娱乐场所,同处交通要道附近。

照片中百货商场(当时叫“转角楼”)的对面(街口的东南角),就是当年号称“不管演啥人都满罐”的长城影剧院。

从这街口向西,不足几百米,便进入了唐山最著名的小山、大世界商业街区。

近距离看得更清晰些的'转角楼'照片。

这张照片拍照的是路北区大城山下,陡河岸边钢厂职工住宅楼。

那时这工房区叫'北工房'(还有'东工房'、'南工房'等都是唐钢职工住宅区),别看外貌很普通,但是不仅单户面积较大,南北通透,尤其是具备有冬季供暖设施,这在当时能住进去,是很让人艳羡的。

老唐山体育场东门,这座小楼经过了7.28大地震的考验。

这张照片是唐山震前市容一瞥。

前景大楼是一九七五年建成的开滦煤矿总医院,对面是开滦煤矿唐山矿。

唐山电视机厂,地址在新华道与学院路交叉口东北角,理工学院对面,生产凤凰牌电视机,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段上坡路很多唐山人应该都走过吧,地点是建国路。

原来的老新华书店,现在已经变成万达广场了,新华书店也嵌入到了万达广场大楼里。

沈阳百张老照片,带你回到记忆中的童年

沈阳百张老照片,带你回到记忆中的童年

沈阳百张老照片,带你回到记忆中的童年岁月一点一点地消失,这也激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一张张相片也成了最为珍贵的东西。

下面就为大家收集整理出百张老照片,看看照片中是否有你熟悉的身影。

1973年沈阳扒掉有轨电车铁轨的义务劳动场面1973年庆祝有轨电车扒掉,沈阳站前1979年的南湖鲁园地区1979年和平大街1980年沈阳钟厂1981年沈阳机车车辆厂女民兵高炮连1982年沈阳夜大学生下课后下起了大雪1982年位于黄寺广场附近的沈阳老北站铁路与黄河大街的路口1982年太原街北口的沈阳市邮电局报刊服务社1983年8月,和平区环卫局的掏粪工1983年从现在的欧亚联营角度拍摄的当时辽宁省总工会楼顶1983年的沈阳胜利大街东南方向1983年的沈阳太原街1983年南京街与黄河大街接壤处1983年亚明电影院胡同里的租小人书书摊1983年元宵节沈阳中街商业街1983年元宵节沈阳中街商业街上纺织品公司针织品批发站门前扭秧歌1984年的沈阳中华路1984年文化路与青年大街的转盘广场1985年,沈阳首批200辆日本皇冠出租车上线1985年的万柳塘公园1985年位于肇工街与启工街的原沈阳市铁西区教工幼儿园1985年中山公园的水泥乒乓球台1986年沈阳太原街与中华路上的人行过街天桥1987年的儿童节机车车辆厂小学的孩子们1987年南京街东侧的沈阳市人民体育场,还有带有标志性的中山公园水塔1987年沈阳机车车辆厂幼儿园小朋友装扮成各种职业的摆拍照片1988年8月沈阳日报社门前人们冒雨排队买报纸1988年的沈阳太原街和中华路上1988年航拍的沈阳市铁西区建设大路路段1988年航拍沈阳站1988年沈阳北陵公园游乐场最早的激流勇进游乐项目1988年沈阳青年大街青年公园与滨河路交汇口处1988年沈阳站前胜利北大街1988年沈阳中街北侧胡同1989年4月22日上午10时,沈阳中兴商业大厦一楼电视机柜台前围满了观看追悼会实况转播的人们1989年7月15日晚上,沈阳市人民体育场1989年的沈阳东塔机场上空航拍照片1985年沈阳机务段1985年沈阳铁路局1989年的沈阳黄河北大街的航拍照片1989年的沈阳青年大街鸟瞰照片1989年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1989年刚刚通车不久的沈阳文化路立交桥1989年十三纬路和滨河路与青年大街上空的航拍照片1990年初春季节,沈阳市公安局搞的一次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行驶到和平区中华路时的场面1990年的方形广场1990年的和平广场航拍照片1990年的沈阳和平区副食品公司的民富副食品商店1990年的沈阳浑河南岸边上的长白岛1990年的沈阳中街步行街1990年的卫工明渠1990年的星期日皇姑区的三洞桥马路上1990年航拍的沈阳铁西广场1990年航拍的沈阳铁西区北二马路沈阳冶炼厂的上空1990年沈阳机车车辆工厂的车间1990年沈阳市铁西区建设大路与卫工街附近的航拍照片1990年在飞机在300米高空从青年大街彩电塔往南拍照1990年在沈阳中兴商业大厦楼上拍摄的中山路与远处铁西工业区的照片。

【老照片】20世纪80、90年代乌鲁木齐的影像记忆

【老照片】20世纪80、90年代乌鲁木齐的影像记忆

【老照片】20世纪80、90年代乌鲁木齐的影像记忆1.照片正中的那栋大楼,可能是政府机关,可能是图书馆,还是其他什么单位,欢迎大家留言。

2.虽然和沿海城市相比,乌鲁木齐的城市建设慢了一点,但是与自己相比,乌鲁木齐也是不断地在变化,而且越变越好。

3.乌鲁木齐火车站,从照片上看,应该是新建设不太久的,在当时,规模还是挺大的。

4.街边卖地毯的,地毯充满了民族特色。

5.街道上的汽车还不多,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工人走在大街上,穿着蓝色的工作服。

人行道上的行人也都不慌不忙,那时候的生活节奏没那么快。

6.照片上方的建筑,屋顶是圆形的尖顶,有伊斯兰的风格,但建筑看起来又不像清真寺,这里是哪里呢?7.大街上很多行人,有汉族同胞,也有维吾尔族同胞,还有的胳膊夹着大行李包,大家是在逛街还是在干什么?8.那时候,城镇化的脚步还比较缓慢,乌鲁木齐的城市人口比现在少多了。

9.标语墙上,用汉字和维吾尔文字写的:各族人民...把乌市建设成为文明、整洁、美丽、繁荣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10.这里应该是乌鲁木齐机场,那个年代,普通人很少坐飞机,从乌鲁木齐到内陆、沿海,一般都是坐火车,要走几天几夜。

11.这是一栋老建筑,应该是民国时候的建筑。

12.乌鲁木齐老火车站,照片上,站前停着绿色的吉普车,还有一些穿绿军装的人。

13.乌鲁木齐老火车站,运输工人骑着烧油的三轮车,还有大大的车灯。

14.马路上方的高架人行天桥,可以朝四个方向走。

大街上的绿色吉普车,是很多单位的配置。

15.绿色大棚下的集贸市场。

16.红旗路市场,顾客很多。

8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的经济都逐渐繁荣起来。

相关链接:【老照片】20世纪50年代新疆乌鲁木齐的老照片【老照片】1985年的新疆乌鲁木齐。

日军是怎样侵占丰润县城的

日军是怎样侵占丰润县城的

日军是怎样侵占丰润县城的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旧历四月二十二),是丰润人民极其痛苦与屈辱的一天,日寇把膏药旗插上了丰润城头。

从此,丰润人民开始了历时十二年又四个月的殖民地的苦难岁月。

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六日,山海关、滦县、卢龙等县以及古北口、喜峰口等长城要塞相继失守。

日寇双翼军用飞机也时常在丰润县上空盘旋,侦查情况,散发传单。

声言要为中国人民建设“王道乐土”,要“东亚人民治理东亚人”等等。

日寇飞机还在丰润城乡狂轰滥炸,仅在县城附近就轰炸了三次,许多群众被炸伤炸死。

日寇还派出大批特务、间谍,到处散布谣言:“日军装备精良”、“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多战不利”等。

一时间,许多城乡重要地点的墙上,都画上了大型“仁丹”商标广告画。

画面是一日本将军头像,许多群众怀疑这是为日本飞机导航的标记。

这些迹象表明日寇要进攻丰润县城。

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则组织大批民工挖筑防御工事。

在城东的陈庄子以西,五里墩东,挖了南北走向宽8尺深8尺的战壕。

战壕西面筑有大炮、机枪及散兵的防御工事。

据说这条防线是德国专家设计的,那个专家曾经夸耀说:“这里(指战壕)是日军侵略者的坟墓”。

还在左家坞东面和北面的还乡河西岸挖了一道大战壕,也修筑了许多掩体工事。

据参加挖战壕的群众讲,这些战壕、工事都是附近群众挖的。

他们听说要在这里打鬼子,热情十分高涨,日夜苦干,如期完成。

国民党政府还在这两个地方驻扎了重兵,拉开了一场决战的架式。

四月上旬,形势越来越紧急,从山海关方向下来国民党军队如滚滚洪水往西败退。

五月十日,东北67军军长王以哲率部撤退经过我县南小八里庄时,住了一宿。

当地群众对东北军撤退十分不满。

胆子大的群众曾向王以哲军长询问:“小日本军队也不多,为什么让人家追得没命地跑哇?”王以哲军长平易近人,听了问话也没生气,只是说:“蒋委员长不叫打,只得撤退。

”此时国民党29军一部(约一团人)仍驻守在左家坞一带。

五月二十一日上午9时,日寇千余人从胡各庄方向开来,我国军队奋起阻击。

沈阳90年代的55张照片

沈阳90年代的55张照片

沈阳90年代的55张照片1.1990年,沈阳冶炼厂,技术全国领先。

2.1990年,沈阳文化路立交桥。

3.1990年,沈河区风雨坛街70号的东北金城电子大厦。

4.1990年,沈阳市动物园。

5.1990年,皇姑区商业中心的北行农贸市场。

6.1990年,沈阳太原街步行街北口的第一百货商店。

7.1991年,沈阳中街52号的朝阳金店。

8.1991年,沈阳市公安局开展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活动。

9.1991年,沈阳街头亲密散步的男女与皱眉头的行人。

10.1991年,沈阳和平区民富副食品商店。

11.1991年,沈阳机车车辆工厂车间。

12.1991年6月初,沈阳人在辽宁体育馆排长队买“天地通”,被人俗称为“二哥大”手机。

13.1991年10月,泰国人妖在九州大厦表演。

14.1991年,长江街上的皇姑副食品商场。

15.1992年,沈阳市铁西副食品商场。

16.1992年,彩塔街的沈河副食品商场。

17.1992年,沈河区五爱市场。

18.1992年7月,黄河大街下班场面。

19.1993年,街头卖冰棍的老人和正在等待公交车的几位女士。

20.1993年4月,沈阳市区赶路的老俩口。

21.1992年,沈阳人在辽宁省信息中心门前排队购买BP机。

22.1993年,铁西区保工街建设大路交通岗。

23.1994年,亨得利钟表眼镜商店。

24.1994年,去坐火车的父子俩。

25.1994年,建设大路兴工街东边的一条小路。

26.1995年,沈阳变压器厂。

27.1995年,沈阳马路弯生生照相馆。

28.1995年,沈阳味精厂办公楼。

29.1995年1月,沈阳太原街与中华路交路口人行过街天桥。

30.1996年,沈阳市妇女儿童商店。

31.1996年,沈阳夏宫。

32.1996年,沈阳市皇姑区岐山路第一小学的小学生在义务修车。

33.1997年,美发大师林发明现场表演美发。

34.1997年,沈阳站前售票处门前的喷泉。

35.1997年,沈阳东塔机场。

36.1995年8月1号,浑河洪水令人难忘。

唐山旧事:忘不掉的西山口,走不完的广东街

唐山旧事:忘不掉的西山口,走不完的广东街

唐山旧事:忘不掉的西山口,走不完的广东街回忆起老唐山,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除了小山,不得不提的就是建国路、广东街、西山口一带。

这些地方几乎贯穿了老唐山最主要的交通地带,早期的广东人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带到了这里,就连第一条最具规模的街道和第一个比较大型的十字路口也是形成于此。

老唐山的主要活动也是从这些地方发源、发展和扩大,老一辈唐山人更是对这些地方有着深厚的情感和记忆。

近日,记者带着几张老张片走访在城市间,一组组老照片将我们带入了老唐山的回忆里。

红圈中就是1938年地图中的西山口1938年地图中的红圈区域如今立起了高楼“当时的广东街是很多政治聚会的必过之路,这条路也串联了建国路,往南过了天桥就到了小山附近,所以广东街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

”开滦博物馆开滦历史研究员杨磊告诉记者,早在二十世纪初前后,一批有志广东人就来到了唐山,他们就住在现在的新华道、建国路附近,慢慢地人们开始将他们居住的一条挨着唐山矿的东西走向的街道称为了广东街。

广东街东头附近“当时市内的马家屯、雷庄、城子庄都是非常小的村庄,而且是属于比较封闭的农耕文化地区。

而当时的广东人算是一个比较有文化的群体,他们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带到了这里。

”杨磊介绍,开平矿兴建时500多工人里就有120个广东人。

“用现在的话说,他们就是高级蓝领。

最早孙中山发动革命时曾两次来到唐山,一是因为广东人在唐山都发展不错,另外就是唐山当时的工人阶级整体比其他地区要好。

应该说当时唐山的文化中广东人影响并主导着这个城市的发展。

”如今,住在广东街附近的老人们也对此深有印象。

78岁的王伟回忆道,如今的建国园就是当时广东人居住的地方。

“当时的广东街特别窄,最多就两个车道那么宽,广东人几乎都住在这。

那时分为大小广东街,小广东街两旁都是居民住房,而大广东街两边的商铺比较多。

”广东街东头,这里连接建国路北口“当时广东街有个大坡。

”曾是矿工的年近70的刘先生看着几张老唐山的照片,指着一张人们推着车子往前走的照片说,那时候的人穿着很笨重,“能有辆自行车算是好生活了,我记得我的车子还是工人们给我凑钱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年代初,迎亚运会,新区中老年妇女迪斯科晚会!
(0)
7
老新城商场,旁边是峨眉山饭庄
二局招待所,路中央有个大花坛,小时候在花坛和姐姐躲猫猫
7
中建二局办公大楼,90年代初
7
二局俱乐部,小学总组织去看爱国电影,票1元一张,后面有个游戏厅,小学总去玩,夏天门口有很多大排档,
14小区街心花园,离家非常近,小时候爷爷奶奶总带着去玩
小时候觉得这里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方
来张夜景
7
还乡河公园,小学总组织春游的地方
还乡河
宴宾楼,那时候一听名字就觉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地方
7
华新俱乐部,现在是家私城了
原新区宾馆,现在没事就去不见不散KTV,还记得小时候这里举办过红岩魂的展览
原新区体育馆吧?应该没记错
金谷那边的铁路桥,远处是中铁16局
丰润火车站!!!现在拆了
7
区政府
丰润县汽车站
7
丰润县百货大楼
7
丰润县供销大厦
新区第二幼儿园,这些孩子现在都已经为人父母了吧
丰润二中
消失了的县文化馆
7
应该是新城道幼儿园吧!孩子们现在都在哪里?
7
这是哪里?我没看出来,求助网友!幸福商场那边?
核心会员7
丰润县礼堂
7
曾经红火一时的冶金公司
7
这是哪里?求助
县政府
7
医院路小学?
7
完整无损的北山,美国人威廉约瑟夫1972年拍摄的唐遵铁路,
7
丰润县城西北10公里,压库山村西500米处的玉煌塔,始建于明代,塔周围原有玉煌庙,近代拆除,拍摄于1972年,美国人威廉约瑟夫
回复
7
玉煌塔近照,1976年唐山大地震严重损坏,后期由于开矿震动,塔铁门被盗,整个塔濒临倒塌!
县志上的图片,天宫寺塔,有1000年历史了,大家再熟悉不过了
7
来点不好找的老照片!1939年的天宫寺塔
7
1932年的天宫寺塔!
7
被拆除中的二局招待所,2012年4月
7
7
时代在发展童年已成回忆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周边事物人物也都将成回忆我希望这个回忆是美好的现在我们回忆以前的成片的蓝天白云而如今呢放眼望去一片厂房浓烟滚滚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更不是我们后代想要的谁都希望自己老了的时候和晚辈回忆起自己的以前是多么的美好为了自己未来为了我们后代的未来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我还想说的是时间都去哪了
7
丰润县中东区区立韩城完全小学毕业照片
7
1932年河北省唐山丰润县县乡长培训大合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