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赫塞博士主讲_情景领导力
情景领导力
![情景领导力](https://img.taocdn.com/s3/m/9512ce700912a216147929c1.png)
情景领导力主讲:翁涛课程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组织行为学专家,博士保罗赫塞创建了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
半个世纪以来,该研究中心不断对全球经理人的领导力状况进行各种调研和分析研究,为“情境领导模式”的经久不衰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和数据基础。
严谨、规范、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专著成一册。
目前,全球1000万经理人使用的领导模式;财富500强中,400多家公司都采用的极富震撼力和深远影响的领导培训课程;GE、爱立信、摩托罗拉、IBM、微软、通用汽车、苹果电脑等大公司高级经理人的常年必选课程。
情境领导模式因其强调任务的细分及关注员工的行为本身,而适用于任何公司和组织。
它启发领导者如何有效地领导、影响他人,并同时获得人格魅力的提升。
课程亮点:1.获得领导力与影响力评估,并将得到领导力等相关分析报告,帮助您认识自己的领导能力,改进您的领导方式。
2.拥有培训手册以及完善的学习工具,让您尽情领略情境领导的无穷魅力。
3.在这里,您还将首次体验领导大师特别编制上午教学影片和学习游戏,并通过多种互动的教学形式如角色演练,小组讨论等熟悉情境领导的核心技巧。
4.财富500强中,400多家公司都采用的极具震撼力且影响最深远的领导力课程。
5.全球10,000,000多职业经理人的共同选择……授课方式:讲授30%,案例分析、小组研讨30%,实操练习20%、视频20%课程目标:●可以极大地增进和强化您的领导技能;●学会准确判断他人的能力和意愿;●帮助您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有效运用影响他人的各种方式;●提高您和团队的总体绩效;●增加下属对您的满意度;●让您和您的团队一起成长;课程对象:企业领导、总裁、总经理等高层领导、各部门经理以及致力于学习情境领导的人士课程大纲:第一单元:情境领导是建立在人的价值观及对人性的假设1.人的动机2.马斯洛需求论3.X 理论和 Y理论4.领导素质概括哪些方面5.管理方格图6.常用的管理手段有哪些7.描述你心目中的上司8.你身为领导者却在做管理者的事,为何?9.描述你心目中的部属10.为什么你累得很,员工却很轻松?11.为什么你的命令没人去执行?案例:不被重视的王小姐第二单元:如何影响被领导者的绩效1.领导与管理的区别2.影响力产生的原因3.实施影响力的方式与过程4.搭建工作平台5.职位、工作、活动的细分6.实战演练第三单元:员工状态的评估标准1.准备度——工作能力与意愿的分析2.员工状态的定义与分类3.R1、 R2、 R3 、R4员工的特征有哪些4.如何识别R1、 R2、 R3 、R4的员工5.员工准备度状态之动态关系6.员工状态的评估方法及工具案例:10个员工状态的情境录像分析案例讨论第四单元:领导者的应有行为1.领导模式理论——情境理论2.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的分析3.领导风格:告知式S1、推销式S2、参与式 S3 、授权式S4分析4.领导风格与员工状态的对应分析案例:领导风格的情境录像分析第五单元:领导行为--命令与工作分配1.什么是命令2.分配工作时考虑的因素3.分配工作时的考虑原则4.命令的原则5.下达命令的5种口气6.如果部属不执行命令,怎么办案例:下达命令的情境录像分析角色扮演:张经理如何给不同个性和能力的部属下命令7.下达命令给部属的成功关键第六单元:领导与部属应有的沟通行为1.沟通的过程模式2.常见的12种沟通障碍及产生的原因3.沟通的编码能力训练(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4.回馈的作用5.什么是【映】和【增项反映】6.回馈时需注意的事项7.我们如何说服对方,进而改变对方的行为8.什么是当下自我的状态9.人与人之间沟通的P、A、C代表什么状态10.P、A、C沟通心理状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运用11.人与人之间P与P的沟通心理会发生言语冲突,附案例分析12.人与人之间A与A的沟通心理,是沟通的最高境界,附案例分析13.用C心理沟通平息发生的冲突,用A心理沟通能有效控制局面,附案例分析14.如何运用P、A、C高效沟通心理化解人际的冲突,创造无障碍的沟通境界第七单元:参与式领导的激励技巧1.改善员工行为2.掌握员工需求3.管理人员对激励的认知测试4.现代激励的四个基本理论5.马斯洛需要五层次理论6.部属激励技巧十二招视频案例:经理人的一分钟激励技巧视频案例:部属的工作表现每况愈下,如何激励7.什么是负激励8.负激励对部属的利弊案例:某世界500强集团的激励机制9.激励的五种力量10.一般管理者常犯的5种错误激励第八单元:授权式领导如何实施授权1.什么是授权2.授权的层次有哪些3.有效授权的6步骤4.对部属授权的原则5.何种工作可授权6.授权不足或授权太多各有什么危害案例:主管授权之后反而工作效率降低,为什么?7.什么是反授权研讨题:如何处理部属的推卸责任或反授权问题第九单元:实施领导的权力基础与领导力提升1.7种实施领导的权力基础2.权力基础与相对应的领导风格分析3.实施领导的3个步骤领导游戏:你的领导风格与团队部属期望的领导风格综合案例研讨4.领导风格改进建议5.提升领导风格的层次与技巧。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aea5e7f2f60ddccdb38a012.png)
领导风格S3(参与式)
• 参与式风格是针对中高水平下属所采用的方式。 • 中高水平下属有能力但对于分派的任务的意愿较低。他们
多变的原因大多是缺乏信心和安全感。然而,如果他们有 信心但仍不够投入,那么他们的问题就不是信心问题,而 是主观动力方面的问题。因此,参与式风格最有可能对这 种水平的下属发挥作用。
• 那什么是“情境”呢?情境领导模式指出所谓的“情境”是指下属在完成一项 特定工作或者目标时呈现出的不同绩效胜任度水平。
4种胜任度水平
• 情境领导模式把绩效胜任度水平定义为一个人在无人监督 的情况下开展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和意愿。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的能力和意愿必须是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时的状态水平, 并不是笼统地、脱离具体任务地去评价一个人总体的“绩 效胜任度水平”。
领导行为风格与胜任度水平的对应关系
• 附图3-4 情境领导模式
领导风格S1(告知式)
• 告知式风格是针对低水平下属所采取的方式。 • 对于意愿度低且能力欠佳者,告知式领导风格可提供清楚、
具体的指导,以及严密的监督,从而最有可能发挥作用。
领导风格S2(推销式)
• 推销式风格是针对中低水平下属所采用的方式。 • 有一定意愿但能力不够的下属在担负一定责任时既需指导
• 一是指令型行为,或者称为任务导向行为;
• 二是支持型行为,或者称为关系导向行为。
指令型行为
• 指令型行为是指领导者通过单向沟通进行的行为。领导者规定下属的角色,告 诉下属做什么、何地做、何时做以及如何做,随后密切监督下属的表现。
• 指令型行为可在以下情形中运用: • ■确定目的或目标。 • ■分清每个人应在某项工作中担负的职责。 • ■事先制订下属的工作计划。 • ■组织资源。 • ■分清工作主次关系。 • ■为下一阶段的工作设定时间表。 • ■确定下属工作表现的评价方法。 • ■演示或告诉下属如何做某项具体工作。 • ■检查工作是否正确且按时完成。
发挥情境领导力,使团队成员既有工作能力又有工作意愿
![发挥情境领导力,使团队成员既有工作能力又有工作意愿](https://img.taocdn.com/s3/m/209dfb52e53a580217fcfe51.png)
发挥情境领导力,使团队成员既有工作能力又有工作意愿情境领导力是由美国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博士(Paul Hersey)提出的。
这是高管市场上最成功的领导力模型之一:它直观、简单而易懂。
情境领导力具体是指,人们在领导和管理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改变领导和管理的方式。
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若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善于区分和把握被领导者当下的状态。
保罗·赫塞博士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按能力和意愿的高低程度,一个人常常表现出四种不同的成熟度水平:1.成熟度水平1(M1):低工作能力,低工作意愿。
2.成熟度水平2(M2):低工作能力,高工作意愿。
3.成熟度水平3(M3):高工作能力,低工作意愿。
4.成熟度水平4(M4):高工作能力,高工作意愿。
面对员工的四种不同状态,领导者应采取四种不同的情境领导风格(见下图):➢当员工处于M1 状态时,领导者要采取指挥式领导风格,领导者给予被领导者以明确的指令并近距离监督。
➢当员工处于M2 状态时,领导者要采取教练式领导风格,领导者对被领导者进行监督、指导、倾听、鼓励,允许他们试错,并且鼓励他们参与决策。
➢当员工处于M3 状态时,领导者要采取支持式领导风格,领导者鼓励被领导者自主决策,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
➢当员工处于M4 状态时,领导者要采取授权式领导风格,将任务彻底地委托给员工,领导者只须做绩效考核和适度的检查工作。
情境领导力理显然认可领导力中确实存在上述多个变量,但他们认为,领导者根本不可能处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信息,因而应该关注最重要的变量——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如果追随者决定弃领导者而去,再说什么都是枉费口舌。
这继而促使理论提出者指出,领导者的行为应该根据追随者的成熟水平加以调整。
管理人员灵活运用好以上四种情境领导力,即能持续驱动员工,提高其成熟度水平。
最终实现,所有成员达到M4 状态——既然有能力又有意愿地开展工作。
保罗·赫塞:情境领导模型
![保罗·赫塞:情境领导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b16c79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4.png)
保罗·赫塞:情境领导模型保罗·赫塞是当代领导力理论大师、组织行为学专家、“情境领导”模型的开山鼻祖。
如今这个86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烁,充满激情。
6月14日,他第二次来到中国,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参加由《商业评论》杂志和麦肯特顾问公司主办的“2005全球领导力大师论坛”,继续宣讲他的研究成果。
保罗·赫塞走过137个国家,经历与年龄的增长让他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人在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时,更多是在关注差异,但其实人性中共同点更多,如果求大同、存小异,便会产生更多的合力。
他本人发明的“情境领导”模型,就是让管理者先发现员工的共性,然后根据被领导对象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领导方式和行为。
当被问到:“成熟企业与变革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各有不同,人们该如何去运用情境领导这套理论呢?”赫塞立刻纠正说:“情境领导是一种模型,而不是理论,它特别适用于正处在变化中的企业。
作为独立的管理者,你完全可以通过行使情境领导充分发挥员工潜力。
”对员工个性进行编码、解码众所周知,组织行为学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归根结底仍是对人性的研究。
保罗·赫塞认为自己的情境领导模型是站在3个巨人肩上的成果,这3个巨人就是发现X理论和Y理论的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人类5种需求的亚布拉罕·马斯洛以及心理学大师卡尔·罗吉斯。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模型则是建立在“因材施管”的理念基础上,即管理者应根据员工所处的状态,来决定自己的领导方法和行为。
该模型根据员工的意愿、能力、自信将其分为4种情境,即R1(没能力而且没自信)、R2(有信心但没能力)、R3(有能力但没信心)和R4(有能力而且自信)等4种准备度,领导者再根据这4种状态采用告知式、推销式、参与式以及授权式的管理方式。
这些管理方式没有哪种永远最佳,领导者需要根据被领导者当下的能力和意愿来决定领导方式。
此次访华,赫塞讲解了情境领导模型的最新版本。
情景领导
![情景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737566d63186bceb19e8bbb4.png)
在新经济条件下要想保住胜利果实, 在新经济条件下要想保住胜利果实,则 要妥当地进行这五类变革。 要妥当地进行这五类变革。
这需要优秀的管理、远景领导、 这需要优秀的管理、远景领导、以及能 充分释放企业人、 充分释放企业人、财、物潜能的领导艺 术。
释放潜能的领导方法
基本的管理
远景领导
释放潜能的领导
日程设置: 日程设置: 计划与预算
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 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得也应 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模式。 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模式。 当员工在第一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 当员工在第一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告知 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 来引导并指示员工。 当员工在第二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 当员工在第二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推销 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 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
岁月褶皱肌肤,暮气却能褶皱灵魂。烦恼、 岁月褶皱肌肤,暮气却能褶皱灵魂。烦恼、恐惧 和自疑,均可摧跨精神,伤害元气! 和自疑,均可摧跨精神,伤害元气! 无论是六十岁还是十六岁,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 无论是六十岁还是十六岁, 着对诱惑的好奇心,对未来的永恒童心, 着对诱惑的好奇心,对未来的永恒童心,以及 对生活的由衷喜悦。人人心中, 对生活的由衷喜悦。人人心中,都有一种无线 电台。只要能从他人或造物主那里收到美好、 电台。只要能从他人或造物主那里收到美好、 希望、欢畅、勇气和力量的信息, 希望、欢畅、勇气和力量的信息,我们便拥有 青春。 青春。 一旦天线跨塌,精神便会遭到愤世和悲观的冰霜 一旦天线跨塌, 的镇压。此时,即使是20岁的人, 20岁的人 的镇压。此时,即使是20岁的人,也会觉得 老了:然而,只要高竖天线, 老了:然而,只要高竖天线,不断接收乐观向 上的电波,那么,即使你年过80岁时, 80岁时 上的电波,那么,即使你年过80岁时,也仍 然觉得年轻。 然觉得年轻。“
情境领导模式
![情境领导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71d6a963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0.png)
情境领导模式一种有效和实用的员工开发工具一、引言“情境领导”在全世界培训了超过1000万的职业经理人,被证明为一门提高领导艺术和团队绩效的实用培训课程.麦肯特公司2002年3月邀请“情境领导”的创始人、领导力研究中心主席保罗·赫塞博士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首次来华授课,掀起了一股“情境领导”的学习热潮.由于该课程的有效和实用性,麦肯特公司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随后独家代理“情境领导”中文版在中国的推广,经过中文翻译和本土开发,从 2002年6月以来,在中国许多城市,举办了多次中文情境领导公开课和企业内训,得到中国众多的本土和跨国公司的认可.笔者在多次参加情境领导培训包括保罗·赫塞博士首次来华授课和笔者进行授课时,感觉到学员在为能有机会接受财富500强常用领导力的培训课程情境领导而高兴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课程的实用性,并希望经过该培训能很快有效地在工作中得到应用,尽快改善和提高团队的业绩.其中学员经常提到作为团队领导者要想持续保持团队绩效的提高,除了领导员工,还应承担起员工的开发,这样才能使企业可持续良性发展,但如何能做到这在目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的时代尤为重要.通常领导力的培训课程强调领导者自身能力的建立和开发,对员工的开发没有明确实用的方法,而情境领导这个以被领导者为中心的模式,可以提供一套开发员工有效和实用的工具,增加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自己和团队的绩效,让员工和自己领导的团队一起成长.“情境领导”的创始人保罗·赫塞博士是一位着名的行为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从不同员工的行为,来诊断出被领导者的工作表现,以及领导者应该采取的领导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他率先发表了“情境领导模式”的理论.在之后的30年里,赫塞博士更组织了一个“领导研究中心”来不断地研究,更新完善“情境领导”的理论,更增加了大量的实际之例证,并制作了很多的习题,来帮助领导者领会“情境领导”的精髓.一般理论很少能转变成为可实际操作的模式,所以不会被复制和采用.而情境领导理论经过30年的实践和开发,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并被广泛采用的工作模式.我们经过培训可以掌握情境领导模式的精髓,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应用情境领导模式对我们开发员工,提高领导能力和提高团队绩效是有实质性帮助的.我想这也正是全球100多个国家1000万职业经理人接受和采用情境领导模式培训的原因.二、案例A新的团队领导者和初步分析在谈到情境领导如何指导进行员工开发之前,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在一家计算机维修服务公司,王工是一位优秀的计算机维修服务工程师,他的计算机维修技术在公司是最好的,同时他服务的客户满意度最高,公司经理对他的工作非常放心,放手让他自己工作.公司经理根据他优秀的表现,提拔他到行政办公室负责管理一个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团队,基本上也是放手让他自己工作.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该团队成员之间不是很融洽,并且客户对该团队维修服务满意度远不如王工原来的满意度,并且经常不能按时为客户提供服务.王工也开始抱怨团队成员没有他的技术好,经常自己亲自做维修,同时也开始抱怨公司.为什么会出问题,因为公司经理仍然采用原来的领导方式来领导角色发生改变的王工,没有负责起有效的开发王工的责任,王工也没有成为一个合适的团队领导者.我们来初步分析案例A,如图一:组织技能模型,组织结构中不同阶层,都需要3种技能,即:技术、人际和概念技能,但不同的阶层需要的权重不一样.王工原来属于非管理阶层,他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所以王工由于他的计算机维修技术在公司最好,他在本团队中绩效最好,公司经理当然对他的工作最放心.然而提升王工为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团队的负责人之后,王工没有很好地转变角色;而最大的问题是公司经理认为王工是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也会是该专业优秀的团队领导者,没有对王工采用合适和改变的领导风格,仍采用以前的风格,当然会出问题.根据图一,王工提升为主管阶层,他主要需要的技能已由技术技能转变为人际技能,所以他的人际技能需要提升,而他责怪团队成员没有他技术好是不合适的,他应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技术,并主要关注客户维修计划和管理的相关事宜.当然公司经理应负担主要责任,王工的角色发生变化后,公司经理也应根据王工在新的岗位的需求来领导和开发他,然而他没有做到,最终导致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下降.如果王工和公司经理有机会参加情境领导培训,也许情况会大有改观,那么如何使用情境领导模式呢三、情境领导模式简介如图二下图,情境领导模式针对员工在一特定工作下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R1“没没能力,没意愿并不安”的阶段,第二阶段为R2“没能力,有意愿或自信”,第三阶段为R3“有能力,没意愿或不安”,第四阶段为R4“有能力,有意愿并自信”.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得也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当员工在第一阶段R1时,领导者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当员工在第二阶段R2时,领导者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而当员工在第三阶段R3时,领导者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员工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到了第四阶段R4,领导者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工作交付给员工,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 领导者采用的领导行为为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根据使用工作和关系行为的高低,针对不同阶段采用四种领导风格,即S1 、S2 、S3 和S4,对于不同阶段准备度R,采用相应的领导风格S,经过行为研究和实践,被证明最有可能有效开发员工和提升团队绩效.我们在使用情境领导模式时,第一步要确定需要执行的工作、指责或活动;第二步要评估该工作被领导者比如员工等所拥有的准备度阶段;第三步针对被领导者准备度的需要选择恰当的领导行为.图二情境领导模式四、应用情境领导模式进行员工开发和再分析案例A当领导者处于较低的准备度水平时,领导者必须承担传统的管理责任,比如:计划、组织、激励和控制等,此时领导者角色是团队的监督者;然而当领导者开发出被领导者的潜能时,使他们处于较高的准备度水平后,被领导者可以承担大部分日常传统的管理职责,此时领导者的角色就由监督者转变为组织中的上一阶层的代表人,将团队和公司发展壮大.通过人员开发,培训员工自己发展,领导者可以将时间更多地用于“高成效”地管理职能,比如长期战略规划、与其它团队或组织合作提高生产率和获取所需相关资源等,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我们再来分析案例A,王工作为计算机维修工程师,对于维修计算机和客户服务这件工作,他的准备度应R4,即有能力并有意愿,公司经理对他采取的领导方式是S4,即较低的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授权和对王工的工作放手,王工的绩效也好,从而得到团队成员和公司经理的认可和赏识.公司经理对他提升后,王工成为新的团队领导者,对于这项工作他的准备度有变化,他当团队领导者应是没有经验的,但由于得到提升和奖赏,工作意愿是很强烈的,所以准备度应是R2,没有能力有意愿.然而公司经理仍然采用S4的方法领导他,没有给他作为新的领导者所需要的帮助.因而王工在管理团队时缺乏领导技能,事必躬亲,花在管理上的时间很少,客户满意度降低,他的团队成员也没有得到发展,团队绩效不好.根据情境领导模式,正确的方法是:公司经理应认识到王工准备度的改变,相应的领导风格应调整到S2,采用高的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给予作为团队领导者明确的解释和工作指导,加强双向沟通了解王工在新的岗位的发展情况,并给予他的任何进步的肯定;根据情境领导模式曲线,王工作为团队领导者的能力得到提升后,但还有些不安作为领导者感觉任务太重,他的准备度由R2发展到R3,即有能力但不安,此时公司经理的领导风格要根据准备度继续调整到S3,给予王工鼓励,肯定工作表现,并参与工作,但由王工做决策;王工继续得到发展,不安情绪得到控制,其准备度发展到R4,有能力和有意愿并自信,根据情境领导模式,公司经理继续调整领导风格到S4,观察王工的表现是否稳定在R4,如果稳定,公司经理便可采用授权的方式,自己有更多时间处理更有效的事情;如此进行王工得到有效的开发,团队发展才有了更大的空间.五、案例B 招聘员工和开发笔者在授课时,经常有学员问到,经过初步培训对一特定工作,可以判断公司员工的准备度有不同有R1、R2、R3和R4,如果我们在招聘时全部招聘R4,公司员工不就大多数是有能力和有意愿的员工吗在这里我要明确一点,我们在谈到员工的准备度时,一定要明确特定工作,即使对同一人不同工作是有不同的准备度.比如一个销售人员做销售工作是R4,但调到营销部门便是R2或R1.我们假设工作明确,招聘时针对同一职位.但招聘时招到的员工应是R2,没有能力有意愿,因为他们的能力没有表现出来,可能有潜能.笔者认为我们在针对某一职位招人时是按R4的标准招聘到R2的员工,关键是员工上岗后,领导者能否将他们的潜能开发出来,逐步开发员工成为R4的员工.但为什么许多公司仍然在一特定的工作上有不同的准备度的员工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如何领导他的新员工的.对于新员工,他们的准备度是R2,一般不恰当的领导者,认为经过多次筛选的新员工他来时有很好的工作经验和学历,便放手让他们工作,而新员工实际上是没能力和有意愿的,开始工作并不了解该公司实际运作,没有得到领导的明确的工作指导,其能力也无法表现出来,经过一段时间,表现成不安的R1,如果仍然得不到领导帮助,会下滑到没有意愿的R1.而作为情境领导者,了解到新员工是R2,即使来之前有相当好的类似工作表现,给予明确的工作指导和关心,培养他逐渐到R3,在给予鼓励和工作参与,开发他到R4,并观察表现稳定后,采用授权的领导方式.当然开发员工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当员工表现下滑时也可以根据情境领导模式来控制和开发,如图二,假设某员工在某一工作时是R4,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家庭原因影响其工作意愿下降,首先作为领导者要监控,发现变为R3时,要与员工一起解决问题;如果仍然得不到控制,员工下滑到R2,领导者要劝解,工作和关系行为较高;如果员工继续下滑到RI,领导者要采取指示,告知严重性,员工此时一般会认识到后果,会有所改变,领导者也会根据员工变化的情况,采取合适的领导风格,再开发员工到较高的准备度.极端的例子,领导者采取了合适的领导风格,该员工仍没改善,便有可能被公司开除,当然这是双方都不愿意发生的.六、小结在运用情境领导模式时,其最重要的一点要准确判断被领导者的准备度,这是运用情境领导模式的基础,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培训和实践,模式是可以学习到和复制的.在麦肯特推出的情境领导2003年中文版中,我们通过大量的录像案例、文字案例、角色演练和实战模拟等学习和培养我们准确判断被领导者的准备度,从而采用合适的领导风格,开发员工和提高团队绩效,成为一个有效的情境领导者.妙用情境管理法--------------------------------------------------------------------------------“情境领导”用一句话解释就是:管理者在领导和管理公司团队时,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而要随着情况和环境的改变及员工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其核心很像中国人所讲的两句名话“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情境管理在数十种、上百种领导的理论、书籍与训练课程中,情境领导是一套有系统、有效提高领导技能的课程,情境领导不仅在现在商业社会中精彩演绎,回顾历史,同样能发现它的存在与重大实践意义.赫塞博士将员工的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没信心,没能力R1”的阶段,第二阶段为“有信心,没能力R2”,第三阶段为“没信心,有能力R3”,第四阶段为“有信心,有能力R4”.在员工刚进公司时,其工作状态基本上为“没信心,没能力”,但经过领导者的激励,可以将员工带入“有信心,没能力”的第二阶段.而当员工慢慢能胜任工作,到达一个“有信心,有能力”的情况时,作为领导者应该授权更多给此员工,接着此员工要渐渐离开领导者的庇护,时常自己作决定,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于是就进入了“没信心,有能力”的第三阶段.最后这名员工一步步走向成熟,而领导者断定他到了“有信心,有能力”的第四阶段后,就可以完全授权给此员工了.相对于员工的四个不同阶段,领导得也应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模式.当员工在第一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告知式”来引导并指示员工.当员工在第二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推销式”来解释工作从而劝服员工.而当员工在第三阶段时,领导者要采取“参与式”来激励员工并帮助员工解决问题.如果员工到了第四阶段,领导者则要采取“授权式”来将工作交付给员工,领导者只需作监控和考察的工作.剖析:孔明失街亭的根源三国演义中第95、96回是书中极为精彩的一段,写的是孔明与司马懿为争取街亭的一段斗智斗勇的故事.孔明虽然胸中有百万甲兵,但对人的领导仍存在盲点.现在以情境领导的观念看,则会发现孔明由于直接带领众多的将军,也许是“控制幅度”过大,加上在战事中决策的失误,不但失了街亭,还斩了马谡,可说是孔明一世英明中的败笔之一.虽然随后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扳回一役,但是无法弥补他斩将的损失.现将孔明的“失街亭,斩马谡”领导行为,根据情境领导法稍作剖析如下:领导者不能过度地以自己为中心,忽略部属的状态.就情境领导理论而言,马谡,虽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但兵法理论给马谡的“信心”只是理论性的,而非实践性的,即在带兵的行为层面马谡只是一个“没能力”的部属,而这自认的信心也是假信心.可以说马谡应是“没能力”却有虚假信心的部属,是情境领导法中的R1,或顶多是R2.若以R2的状态分析,此时诸葛孔明对马谡应视情形逐渐降低职责行为的举动,然后在增加关系行为的培养措施下调整情境变量,告诉他应改进之处,增加部属的成熟程度,一方面增加部属的职责能力以担当大任,另一方面,则提高孔明本身的领导技能.在沟通层面上,安排任务应考虑到总体的布局,避免事情实施后主管才安排支持部门的任务.例如孔明在安排了马谡后,又当面安排王平与马谡搭配.但随后又安排高翔、魏延、赵云、郭芝、姜维都是按2人或1人安排,各有任务,但彼此各组人马之行动却未必都能互相得知,这在团队合作上就打了折扣.要知道三国时代,主帅与部属对话虽多,但部属中敢当面谏言者实为少数.在情境领导理论中,孔明应该对各个部属作好按职责任务与能力调整本身的职责行为与关系行为,使部属有所改进.情境领导法虽注重对个别部属的领导,但在大事件发生前,也应召集相关部属,此时在领导者的教导下,部属中状态较高的员工应可视情形给予较多授权而加强其信心.领导者的职责能力强,并不代表领导者的能力强孔明神算因为人中豪杰,但带领部属达到三胜组织,领导者,跟随者,则是另外一种能力.在孔明挥泪斩马谡后,大哭不已,当蒋琬问他为何哭时,孔明方谈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属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已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尔.可见刘备死前对马谡的评语孔明并未在意.如果孔明当时了解刘备临死前的忠言,能给予马谡正确的领导模式,则马谡不死,孔明成功,而蜀国亦不致失街亭,营非三胜.自此分析,则失街亭的责任主要不在马谡,而在孔明了解部属各个详细职责层面的“能力”、“意愿”、“信心”之状态的能力,而作了错误之判断和采用不合适的领导模式.另外,使用不当的领导模式,且没能将部属的能力作分析后再逐渐给予不同的领导模式,实在是企业的损失,也是个人的失败.。
[EMKT]领导力和管理系列·情境领导
![[EMKT]领导力和管理系列·情境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9c3a5e29647d27284b7351b5.png)
|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情境系列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 ®来自领导力、组织行为学大师保罗·赫塞博士(Dr. Paul Hersey)Center for Leadership Studies|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情境领导®相关资料情境领导®相关资料|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版权声明目前,市场上有少数公司声称拥有“情境领导”的版权,并向各个企业进行推广活动。
为保护知识产权、保障著作人和我公司及广大客户的利益,针对侵犯“情境领导®”版权的行为我公司在此严正声明:1.麦肯特作为专业的顾问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向中国的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麦肯特所有课程和资料均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及相应的版权。
2.麦肯特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未经我公司书面同意,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目的、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扩散或使用我公司的课程资料。
3.麦肯特是情境领导®创始人Paul Hersey博士及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CLS)在中国唯一授权企业。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随意推广或使用情境领导®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感谢社会各界及广大企业对麦肯特的关注和支持,麦肯特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改进服务的品质,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领导力、管理、思维、变革、销售领域的培训服务。
同时欢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们进步。
麦肯特将继续引进和开发了世界著名的培训产品,努力推动中国企业现代化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进程,与中国企业一起腾飞。
|北京·上海·深圳·武汉|麦肯特是情境领导®创始人Paul Hersey博士及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CLS)在中国大陆唯一授权企业。
情境领导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
![情境领导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https://img.taocdn.com/s3/m/3d40d72ab8f67c1cfbd6b86b.png)
情境领导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情境领导模型:赫塞和布兰查德领导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早期的研究集中在领导特质上,热衷于探讨具备什么素质才可以当领导。
20世纪,随着管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开始了对领导行为的研究。
但是,对领导环境与对象的研究依然薄弱。
在这一方面,赫塞和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模型做出了新的贡献。
保罗·赫塞(Paul Hersey)一生致力于领导力研究。
1969年,他同肯·布兰查德(Ken H. Blanchard,也译为布兰佳)合著《组织行为学》(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一书,提出了情境领导模式。
这本书在工商界与学术界反响巨大,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广为传播。
借助这一东风,1975年保罗·赫塞创建了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并正式注册了情境领导(Situational Leadership R)这一商标。
所以,人们也把情境领导模型称为“赫塞-布兰查德模型”。
赫塞曾经两次来华,2005年6月,还在北京举办的全球领导力大师论坛上传经布道。
据说,在他的研究中心里,培训过一百多个国家的一千多个企业的上千万名职业经理。
布兰查德是他创办的布兰查德咨询培训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精神官”,他的公司不断推出一本本的快餐式管理读物。
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作者约翰逊,就是布兰查德的合作者之一。
作为管理咨询业的成功人士,赫塞和布兰查德二人搅动的不是理论深水区,而是实业领域的感官神经。
如果说,赫塞尚比较侧重于理论性探讨,那么,他的合作者布兰查德则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管理畅销书作家,他善于用传神的故事介绍管理学知识,拥有将繁琐的文章变得通俗易懂的诀窍,其最有名的普及读物莫过于《一分钟经理》(The One Minute Manager)。
这本小册子影响了无数经理人的领导风格。
当然,赫塞也不是干巴巴的学究,否则,他的领导力研究中心就得关门。
情境领导力魅力十足
![情境领导力魅力十足](https://img.taocdn.com/s3/m/2172711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0.png)
优秀的员工突然一蹶不振,一贯热情的服务代表变得消极待客……关键时刻,身为公司领导如何化解危机,30年来屡试不爽的情境领导力让你迎刃而解谨以此文欢迎即将来华访问讲学的情境领导学创始人保罗·赫塞博士布莱克维尔:基于您作为财富500强企业的顾问,多年来,你传授企业行为学说,您对领导是如何认识的,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见解赫塞:其实非常简单;领导力是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影响他人做本来他可能不会做的事情;领导力就是影响力;目前,许多人对这个定义产生许多误解,认为影响力其实就是操纵力;我认为,影响他人完成对组织,企业以及其个人都有好处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对的;这事双赢的状况;但是,试图影响他人做对企业有利而对个人发展没有什么好处的行为,我认为才是操纵,操纵导致的是输赢的结局,这不是我定义的领导力;布莱克维尔:你的意思是,领导力总是发生在一个经理人成功地影响雇员的行为从而导致双赢的状况赫塞:不仅仅是经理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是你成功地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当然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只有领导对下属才会使用领导力,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普通人对其它的人的影响,即使是在一个集权体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影响存在;集权统治已经没有以前那样值得重视了;领导他人基本上基于专业才能或者个人魅力,绝对不是单纯地依靠你的职位称呼;布莱克维尔:所以,一个组织中任何级别的任何人都可以实施领导力但是领导如何可以是自己与他人不同呢他们如何施加影响力呢赫塞:我认为,领导有两种方式来达到影响他人的目的;说到这里实际上就是1940时,我在俄亥俄州立研究所以及米西根大学时研究的模式了;那时的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实际上在两种行为中摇摆,一个是任务行为,一个是关系行为;在米西根大学时,主要研究那些偏重使用一种行为的领导者;在俄亥俄研究所,我们研究的是那些有时使用这种,有时使用那种,有时两种都使用的领导者;任务以及关系行为给当做独立的变量,但是其它的无穷尽的领导方式也是有可能的;然而,一个模式必须首先是简单易懂的,且容易操作,因此,在俄亥俄的研究中,我们制作了图表以及四个象限;X轴显示的是人物行为由低到高,Y轴显示的是关系行为有低到高;第一象限,也就是第一种模式,就显示了高任务以及低关系行为;第二象限,也就是第二种模式,就显示了高任务以及高关系行为;第三象限,也就是第三种模式,显示了低任务以及高关系的行为;第四象限,也就是第四种模式,显示了低任务以及低关系的行为;情境领导的学说发源于俄亥俄研究所;研究结果显示,没有最好的领导模式;每一个象限中的模式都对一些特定的情景有明显的效果;例如,在危机时刻,当时间非常重要的时候,第一种模式高任务,低关系就非常恰当;比如,房间着火了,没有时间开会讨论如何应对,没有时间考虑其它的人的感觉;立刻,就要离开房间;布莱克维尔:您可以慢一点说,重新阐述一些什么是任务行为,什么是关系行为吗赫塞:在情境领导学说中,广泛地使用这两个名词,我的定义是这样的:任务行为就是指导的行为,或者是指点、指挥雇员;换一句话说,任务行为就是你告诉雇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以及应该在哪里来完成,谁来完成;这个行为给雇员提供了非常清晰的,特别指点的内容;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关系行为是一种双向沟通,辅导的行为,动态地倾听,以及融洽的人性化的支援行为;你对员工的支持通过个人关系的方式来实施;重要的是应该知道在影响他人的努力中何时使用何种行为;布莱克维尔:我注意到你关注行为,而不是哲学或者态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赫塞:实际上,在态度和行为中是有着重要的区别的;其它许多的领导学说将重点放在哲学或者态度上,而不考虑作为领导者一个自然人,他会有民主或者独裁的不同做法;在情境领导学说中,我们讨论行为,因为行为比态度或者价值观更容易改变;你可以辅导一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现从而得到良好的结果;这样,事情就简单了,只要分析情景,然后实施恰当的领导方法就可以了;布莱克维尔:您提到了其它的领导学说,当然了,多年来许多理论都在产生,比如管理方格理论,曾经流行过一阵;然而,从理论学说,以及培训来说,您的情境领导学说一直持续发展,都30多年了,生存的越来越好;您怎么可以有这么好的持久力,以及被接纳的能力呢赫塞:这就对了,因为情境领导力不是理论,它是模式;理论是供学者分析,读者阅读使用的;但是情境领导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模式;非常友好的界面,立刻就可以接受,并使用在许多领导的情景中;而且已经被证实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适用的;情境领导是一种有组织的大众共识,它集中在人们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别影响上;当然了,这个模式的有些部分还是比较复杂,但是由于它没有偏向性,所以解释起来也就非常简单;我们首先关注学习的模式,然后确定教育的级别,然后是企业组织的建立,然后是实施情境领导模式;我们培训情境领导力时,首先培训他们如何恰当地适用领导方格来符合雇员状态;确定员工状态是整个情境领导模式的最关键的部分;如果没有诊断的处方当然一定是错误的;布莱克维尔:所以,当你在培训情境领导力的时候,诊断是最基本的技能赫塞:绝对正确;情境领导力提供的培训就象律师,医生得到的培训一样,是严格以及准确的;我们不能直接就开处方;情境领导需要你首先诊断,然后才是学习恰当的风格并使用以及实施,从而提升;布莱克维尔:在最初的情境领导学说中,好像没有谈论状态这个词,谈论的是成熟度,难道有什么不同吗赫塞:不管怎样,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尝试着使领导模式与员工的成熟水平相适应;我们将员工的成熟水平分为三个等级,从M1到M4;M1代表极端的不成熟并需要大量的指导,而M4代表完全成熟以至于几乎不需要领导者的帮助;但是当研究开始后,我们发现在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诊断时,“员工状态”的范畴显得更丰富且与实际要求更相符合;比如说,员工状态和成熟水平不同,它会因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一位员工能够在进行某项工作时状态非常好,但却在做另一项工作时完全不知所措;所以,领导者要根据员工个人在面临具体工作时的需要来选定不同的行为方式组合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所以,领导者不仅要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领导手段,对相同的人,也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处境而采取不同的领导手段; 布莱克维尔:你如何对员工状态进行准确定义呢还有在面临一项特定工作的时候,领导者该如何判断雇员的状态呢赫塞:领导者要学习对员工的状态需求进行持续地观察和判断或是对面临任务、职能的员工状态进行判定;要记住,状态是针对某项特定的任务、工作或目标而言的;对特定的工作,你既需要能力也需要意愿,它们是相互作用的两个变量,意愿能影响能力,反之亦然;说得再深刻一些,“能力”是指特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你可以将这部分状态称作“任务成熟度”;另一方面,“意愿”是与执行者在特定任务上所表现出的信心、责任感和积极性,这相当于是“心理成熟度”;情境领导模式将状态分为四个常规级别;R1的意思是“缺乏能力与意愿”或是“缺乏能力与信心”;这是两种不同的员工类型;缺乏能力与意愿的人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会表现得毫无相关知识与技能而且没有兴趣学习;实际上,这个人还可能会为自己的怠工行为而骄傲呢;很多时候,这种缺乏能力与意愿的人原先是一个较为能干的员工,由于某种情况的产生使他显得于组织格格不入,因而变得消极;而“缺乏能力与信心”的人也缺乏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但她并不为自己的无能而得意,她缺乏的是信心,她觉得自己学不会;举例而言,我朋友的女儿在一家名列财富杂志500强的企业力工作,她现在正在接受一种新的计算机系统的提高培训,该系统正被公司全面推广使用;在这个问题上,她受到了挫折,感到困惑和紧张,甚至考虑要停止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她觉得自己永远也学不会使用新系统而别人都比她知道得要多;在这个例子里,一位长期保持高绩效水平的员工由于对未来的畏惧而处于R1的状态;她需要领导者很好地运用任务行为,给她大量的指导,并且不时地给她信心;布莱克维尔:所以,即时面对的是一位处于R1状态的员工,你也需要使用一定的关系行为,对吧赫塞:绝对正确;如果你仔细审视一下情境领导模式图,你会注意到各种行为都永远不会为零;领导者通常的行为都是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的组合,而四种领导模式间的区别就在于这两种行为在具体应用中的比例;对R1,我们所采取的领导模式为S1教练”模式,这种模式中应用大量的任务行为和少量的关系行为;就以我刚才告诉你的那个干预我朋友的女儿需要大量特殊指导的例子来说,在进行职务训练的时候,领导者要给她时间和所需的知识来进行工作;下一个状态水平叫R2,处于这种状态的员工情况是“缺乏能力但有工作意愿”或“缺乏能力但有信心”;这个员工的技能水平仍然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但与R1的情况不同,R2的员工想要,甚至是渴望学习技能;或者她想学习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的领导模式为S2,我们也将其称作“引导”;此时,领导者会同时采用多得多的关系行为和大量的任务行为;现在,由于员工有工作意愿和信心,领导者可以在对她进行指导性的任务行为的同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并向她解释为什么有些事必须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去做;通常,一位新员工的起始状态就是R2;他们还没有接受过相关的工作培训,但他们愿意为做好工作而积极努力;布莱克维尔:当员工们了解了工作情况并获得了更多的信心之后,我猜他们需要更少的任务行为和更多的关系行为;赫塞:是的,的确如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但要记住,一个人的状态是随着任务的改变而改变的;如果你不管员工干得是什么都对他她采取同样的态度,你就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领导;我习惯于这样想问题:“了解他们,领导他们,与他们一起成功;”了解状态水平的关键是持续地观察和判断;我们来看看R3;R3的意思是“有能力但缺乏意愿”或是“有能力但缺乏信心”;这个人现在所表现出的技能水平足以完成工作,但她可能不愿意或因为某种原因而缺乏动力;比如Tom能够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但他现在对工作变得很消极;因为他们组里一共有五个顾客服务代表,而他所接的顾客电话达到总业务量的40%,可所受到的待遇却和大家一样;由于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Tom不想在工作得那么努力了;S3领导模式,又称作“参与”,将运用大量的关系行为以恢复Tom的工作水平,并使他了解自己的价值所在;另外,R3所表现出的能力和不自信需要良好运用关系行为以使他们获得所需的鼓励和自信;比如Andy 已经完成了给予情境领导课程的培训并有足够的能力教授这个课程,但在他克服对自己将要进行的工作所抱有的紧张情绪之前,他不能独立完成教授工作;成功的领导者会提供一些帮助,鼓励他,提醒他在培训课上曾经学到了多少东西并做得非常理想,而且要采用各种措施为他打气,直到他转变为R4;布莱克维尔:那么,当有人达到R4水平时,是否可以真的对他们放松管理,并不再进行领导干预了呢赫塞:嗯,对也不对;R4意味着“有能力和意愿”或“有能力并自信”,相应的领导模式是S4,即“授权”;相对低水平的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是适合的,但领导者仍需要与之接触,因为最终是他要为工作负责;另外,要记住就一项工作来说,员工可能是R4水平,但就另一项工作就可能是R3或R2了;布莱克维尔:所以,有效领导的秘密在于使领导模式与状态水平相适应,而且领导者要不时地对员工在给定工作上表现出的状态水平进行观察以调整自己的领导模式;但是,对普通经理来说这是不是太难了――不断改变领导模式,有时甚至要在一天里改变多次;赫塞:的确,我们在教授领导者如何判断状态水平上是非常成功的;在培训结束后,领导者常常会对情境领导的术语开始思索;这就是说,他们看到人们在不同的任务面前表现为R1、R2、R3、R4而且知道该使用什么样的领导模式;问题在于在进行准确的判断之后要采用适量的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这就象是骑车,一旦你掌握了基本原则,你就很少会摔得爬在地上了;布莱克维尔:我注意到,你的模型包括四种模式;在这么多的有效模式中,你为什么选择这四种;赫塞:我常说,如果要使一个模型行之有效,它就必须要建立在一种有组织的概念上,我们尝试提供的是一个简单的模型,一个人们可以执行的模型;我父亲为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时候掌握了五十项与电话系统有关的专利;当人们刚开始使用电话号码时,什么样的错误都出现过;大多数号码是五个或六个数字,研究证明在数字维持在4位或更少的时候,拨号码出错的几率就会下降;人们记住一个、两个、三个和四个数字是没问题的,所以我们在情境领导中采用4种模式;这似乎是人们最容易记住的数字;我们不想让模型变得太复杂,如果它很容易记住就会被更为广泛地应用;布莱克维尔:Fred Fieder 发明了偶然领导模型,这于情境领导模型有什么区别吗赫塞:当然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我认为帮助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可以解决他们被替换的问题;我坚信领导可以在多种不同的情况下正面地施加影响力;我也相信,通过培训,每一个人都有在某种可能的情景下成为领导的可能性;对于职业经理人,或者成功的领导者来说,任务导向,以及关系导向的重要性是相同的;布莱克维尔:当然了,博士;也许我们的时间到了,我代表这个访谈的读者向你表示感谢;感谢你智慧的回答,以及你情愿并能够与我们分享你多年来的知识的结晶;。
情境领导51.pptx
![情境领导51.pptx](https://img.taocdn.com/s3/m/1c2ae411ad51f01dc381f110.png)
什么是领导?
领导是为个人或团体行为而作出的任何努力
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使其他人为你做些 什么。这些人有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 其他部门的同事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与他人合作或通过他人来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管理对于你们来说就是和部门的员工一起努 力实现公司制定的阶段和年度的目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有效的 无效的
图表说明:在管理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成功的领导行为与 有效的领导行为之间的差异来说明为什么,但管理者在工作 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时,就会取得工作成效;而当他们 离开后,就会出现工作业绩下滑的现象。
成功的领导者所具备的技巧
1、了解下属过去的行为。
了解下属做某件事情的原因及动机,那些有助于或是妨碍 任务完成的行为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请注意:命令不意味着言辞粗鲁或脾气暴躁。那个医生
对你的态度可能非常的友好,但他的行为和语言都是为 了完成工作。从领导者到被领导者的单向沟通是工作行 为的特征。医生对于你认为化验该如何进行丝毫不感兴 趣
关系行为的事例
例子:当一个新员工下到你们的组里,你会要求他们在很
短的时间内熟悉产品的分类、价格、版位,每天必须达到 要求拜访的客户量不会考虑他们的感受。他们需要的是完 成你做为一个领导者给的指令。随着技巧的完善和各方面 的成长,对于以后发生的问题你会帮助分析,听取他们的 想法,给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领导者在进行双向沟通时 的倾听、鼓励、并协助员工,那么这就是典型的关系行为 例子
与管理相比,领导的概念更加广泛。当你试图去 影响他人时,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目的。事实上, 管理是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一种特殊的领导形式, 而领导可以出于各种原因。
情境领导:怎样发挥领导力
![情境领导:怎样发挥领导力](https://img.taocdn.com/s3/m/71546f42cf84b9d528ea7a53.p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 4 1 A p r il 2 0 0 9 /4
心 , 有 能力 ” 。 在 员 工 刚进 公 司 , 其 工 作状态基 本上 为 “ 没信心 ,
员工 i 。 由于 “ 情境 领导 ” 理 论 是一 种互 动式 的
企业 管理 方法 , 因此 , 赫塞博士提 出, 相对 于 员 工 的 四个 不 同阶段 , 领导 者 也 应 采取 四 种 不 同的领 导 模 式 。 当员 工 在第 一 阶段 时, 领导者 要 采取 “ 告 知式 ” 来 引导 并指示 员工 。 当员工 在第二 阶段 时, 领导 者要 采取 “ 推销式” 来解释工 作从而劝服员工 。 而当 员 工 在 第 三 阶段 时 , 领导 者 要 采取 “ 参 与 式” 来激 励 员工 并帮助员 工 解决 问题 。 如果 员工 到 了第四 阶段 , 领导者则要 采取 “ 授权 式” 来将工 作交付给员工 。
这 不 是放 在企 业 领导人 办
公桌上 的工 作报告, 而是在 情 “ 境领导 ” 培训课堂上做 的一 套
习题 练习 。 与— 般课堂教授方
法不 同的是, 这些 习题得 由学 员们根据前一 天所学 的 “ 情境
领导” 理论, 以小组 团队的集体
方式进行思 考 、 讨论 , 最后 由教
师做全面归纳和总结评判 。
讲授 “ 情境领导 ” 这一 课
的教授就是 “ 情境领导 ” 理论
情境领导---魅力领导
![情境领导---魅力领导](https://img.taocdn.com/s3/m/938ea54dbe23482fb4da4c68.png)
魅力领导——成为情境领导者课程前言:处身于这个多变难测的时代,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影响力”比任何时刻都来得重要。
过往我们仅仅只是为了改变他人行为来达到提升管理绩效,但这种改变能维持多久呢?众所周知,行为源于意识、价值观。
而意识、价值观是不受外界行为所改变的,归根结底它只能是被影响。
引用保罗.赫塞的一句话:“领导是试着影响他人的一种行为,而有效的领导是针对被领导者个人或团队绩效的需求然后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你想要影响你的上司?你想要更轻松成功的处理部门问题?你想要营造绩效导向、注重执行的工作氛围?你想要兼顾员工满意度与员工绩效?你想要发掘并发挥你的领导特质?课程收获:◆魅力领导→ 个人:1. 明确您的角色定位。
2. 认识您的领导风格,取长补短。
3. 提升您的影响力,有效地支配时间。
4. 提升您的部属绩效,发展下属的能力。
◆魅力领导→ 团队:1. 达成高员工满意率、高目标达成率。
2. 塑造绩效导向,注重执行的工作氛围。
3. 降低优秀员工流失率,提升团队绩效。
◆魅力领导→ 组织:1. 提升组织整体执行能力。
2. 在组织内形成、建立沟通绩效的共通语言。
3. 培育高素质的经理人。
课程对象:中高层管理干部(40-50人)课程时长:两天(12小时)课程形式:演讲式课程提纲:一、领导的认知1. 现今社会环境的变化趋势2. 新形势下的领导力需求3. 领导的历史沿革4. 对领导的认知5.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6. 领导的定义7. 为啥培育领导力8.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关注9. 领导者的知识结构10. 领导者习惯性思维11. 领导权力与影响力的理解12. 实施影响力的方式与过程(民主与独裁、个人权力与职位权力)13. 领导理论(连续统一体理论、领导方格论、情境领导模式)14. 影像案例分析二、领导者的行为与风格1. 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分析2. 领导风格四象限3. 领导风格测试及分析4. 领导风格案例分析三、员工准备度评估1. 有效的成功2. 准备度——工作能力与意愿的分析3. 员工状态的定义与分类4. 员工状态的动态关系(准备度图谱)5. 员工状态的评估方法及工具6. 准备度确认注意事项7. 案例、录象分析四、情境领导模式1. 领导风格与跟随者状态的对应分析2. 情境领导的录象分析3. 情境领导的适应性诊断4. 实施领导的三步骤5. 情境领导执行原则6. 情境领导模式实战模拟训练7. 领导者的七大影响力8. 七大影响力与情境领导风格的对应9. 领导稳定度分析五、成为情境领导者1. 成为情境领导者的五个步骤2. 面对情境的主要对策3. 情境领导者的激励模式4. 激励与领导他人的七个法则5. 有效激励员工产生意愿的秘诀6. 感谢卡7. 情境领导的感召他人8. 什么是理念9. 理念对工作投入的影响10. 共同的理念与愿景11. 整合相关者12. 员工能力开发模式——授权13. 情境领导者的授权反思14. 授权的障碍15. 授权的目的及意义16. 授权工作的类型17. 授权的步骤18. 对授权的态度(五要、五不要)李伟老师职业背景:海外工作经历或大型跨国企业本土工作经历,担任经理及以上职务●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曾经在知名跨国企业及国内主流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十余年。
情境领导力
![情境领导力](https://img.taocdn.com/s3/m/873d8e7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情境领导力情境领导力,由美国行为学家保罗·赫塞(Paul Hersey)博士提出,源自他的《情境领导者》一书。
情境领导力认为,领导者应随组织环境和个体变换而改变,主要思想有五项:第一、领导者应随组织环境和个体变换而改变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
第二、领导者要同时扮演管理者与领导者两种角色。
首先是一个领导者,其次才是管理者。
第三、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准备度相适应,才能取得好的成果。
准备度是指被领导者在接受并执行一项具体任务时,所表现出的意愿和能力的水平。
意愿是指被领导者的信心、承诺和动机;能力是被领导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才干。
第四、针对被领导者不同的准备度水平,可采取四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一是告知型领导:即,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少。
二是推销型领导:即,指导性行为多,支持性行为多。
三是参与型领导:即,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多。
四是授权型领导:即,指导性行为少,支持性行为少。
第五、领导力就是执行力。
学习情境领导力理论,主要有二点体会:体会一:从关注领导者本身,转向关注领导者环境许多领导力理论,都强调领导者自身因素。
情境领导力理论将关注点转移到环境。
领导力可以存在于领导者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员工身上,还可以发生在环境因素上,等等。
要求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随环境和员工的情况而改变,这是一种务实、高效的领导方式。
体会二:摒弃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司空见惯。
一些上司经常这样问员工:“这项工作你能干还是不能干?”。
评价一个员工时,要么胜任工作,要么不胜任工作。
这是典型的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情境领导力理论突破了这种局限,在黑白之间或黑白之外找到其他颜色(比如灰色或绿色),更客观、更接地气地解决实战问题,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情境领导培训课程课后复习:情境领导原理与情境领导案例
![情境领导培训课程课后复习:情境领导原理与情境领导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2f569fffab069dc502201a5.png)
情境领导培训课程课后复习:情境领导原理与情境领导案例-1情境领导是美国保罗·赫塞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经美国领导力研究中心集体研究之后推出,至今超过了50年,长盛不衰,特别是自2005年起向世界各国推广之后,推向颠峰,深得无数领导者仁人志士的垂青,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领导者。
在美国,情境领导是GE、IBM、苹果电脑、微软等许多大公司高级经理人的常年必修课程。
特别在微软,员工工作满5年以上才有资格享受“情境领导”培训,与此同时,“情境领导”课程是微软高级经理人升迁的4大必选课程之一,没有专修过“情境领导”的人,是无法进入微软高层的。
微软运用“情境领导”进行员工管理,坚持“员工好,公司就好”的理念,与员工保持了良性循环的关系,微软已经从中获利了数十年。
多年来,微软一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工作场所,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任何层次的人才都希望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氛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领导的用心栽培。
这就是情境领导的巨大作用所在。
情境领导为我们科学而精准地将领导行为、领导风格与下属准备度有机地匹配起来,帮助领导进行有效管理和领导员工,让员工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差异化领导方式。
情境领导在员工方面,重点在研究员工的能力与意愿,从而确定员工的准备度状况;在领导方面,重点研究工作行为与关系行为,确定领导的管理风格;在匹配方面,将不同的领导行为与风格精准地匹配给不同的准备度员工。
这套科学领导力的方法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如果运用,不仅能产生良好的团队建设效果,还是提升士气、产出业绩的手段,更是帮助领导将艺术变为科学、从感性决策到科学决策、提升个人领导魅力的一支宝剑。
一、两把尺子——能力与意愿领导给员工布置工作任务与目标,员工能不能达成结果,关键要看员工的“会不会做”、“愿不愿做”,前者就是能力,后者就是意愿。
能力与意愿由什么因素组成呢?可以从如下“衡量下属准备度的两把尺子”图中找出准确的答案。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者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者](https://img.taocdn.com/s3/m/f1ce7a087cd184254b3535da.png)
召开主管大会解释事业 部的年度主导计划并确 定目标和责任。
R3:有能力 没意愿 或不安
S3:低工作 高关系
参与、鼓励、合作、承诺。 交换意见并辅助被领导者制 定决策。
王凡是老练的设计师但 总是比较他人的地位而 影响工作。直接领导鼓 励他提高工作绩效,从 而获得提升。 授予手机主管委员会决 定和审批手机费报销问 题。
领导力作用
有效 成功 无效 使用领导力 受领导者 行为的结果 领导者
不成功
领导力作用
有效 (无破损) 成功 加强包装质量 无效
总经理
提出日本单的 工厂员工 行为的结果 质量要求和检查 还是不100% 检查 不成功 (爆口、漏打孔、等等)
领导力的完全实现是很难的!
领导力的持续性所需掌握的技能
• 了解人们过去的行为
关 系 行
领导者的行为和被领导者的准备状态的配合
为 高 : 提 供 支 持 行 为 的
被领导者 S4 S1 高 和 When,Who,How. What 导者 被领导者的 和合 被领 导 和 和 S3 高 S2 高 高
程 度
高 行为 被 领 导 者 状 态 R4 R3 R2 R1 准备 高 准备 高 准备 行为的
R4:有能力 有意愿 并自信
S4:低工作 低关系
授权、观察、监督、实践。 直接授予被领导者决策和执 行权。
被领导者的准备度
• 被领导者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所表现出来 的能力与意愿水平。
能力 知识 经验 技能 意愿 动机 信心 承诺
被领导者的准备度
R1 A B R2 A B R3 A B R4 A B 无能力无意愿 无能力无安全感 无能力有意愿 无能力有信心 有能力无意愿 有能力无安全感 有能力有意愿 有能力有信心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者课件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b5ac5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4.png)
情境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保罗· 赫塞提出了情境领导理论,该理论在 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情境领导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 ,已经成为现代领导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
情境领导理论的核心理念
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 对变革和不确定性,通过灵活调 整领导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
环境。
情境领导在团队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团队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分配 任务和资源,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团队建立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成员的归属感和忠 诚度,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罗赫塞的情境领导者课件
目录
• 情境领导理论概述 • 情境领导者的角色与职责 • 情境领导风格与策略 • 情境领导的应用与实践 • 情境领导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情境领导理论概述
情境领导理论的定义
01
情境领导理论是一种领导理论, 强调领导者应根据下属的准备程 度和成熟度来选择合适的领导风 格。
02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团队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通过灵活调整领导方式来应对不同 的任务和目标。
情境领导在个人发展中的应用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需求和优势,从而更好地规划自 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情境领导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与他人 沟通和协作,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 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和团 队的共同发展。
领导风格多样化
适应性
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者应根据不同 情境和员工需求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 ,如指令、支持、参与和授权等。
让情境领导成为本能本刊专访保罗·赫塞博士
![让情境领导成为本能本刊专访保罗·赫塞博士](https://img.taocdn.com/s3/m/dadfd72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6.png)
让情境领导成为本能本刊专访保罗赫塞博士
肖妍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 从"说什么"到"做什么"rn"请把右手放在你的下巴上!"罗纳德·坎贝尔博士--管理大师、情境领导创始人保罗·赫塞博士的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高声呼喊,同时把右手握成拳,顶在了自己的脸颊上.于是,尽管现场主持人手持麦克风用中文声嘶力竭地呼吁大家把手放在"下巴、下巴"上,但全场听众,无论是懂英语还是不懂英语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拳头顶在了脸颊处.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肖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学习实施领导力——情境领导创始人保罗·赫塞访谈录 [J],
2.世界著名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 [J], 明新
3.保罗·赫塞"点评"领导力 [J], 芮新国
4.领导力:我们的共通语言独家专访美国"领导与领导学会"主席弗朗西斯·赫塞尔本[J], 王小燕
5.牛磺酸或成为海水鱼类饲料研究的热点之一——本刊专访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邓东方博士 [J], 《当代水产》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系行为( 关系行为(Relationship behavior) ) --是指当管理对象超过一个人的时候,;领导者进行
双向或者多向沟通的程度。这种行为包括聆听、鼓励、协 助、提供工作说明以及给予社交方面的支持等。
工作行为的事例
例子:血液化验就是一个存在大量工作行为的例子。在
进行抽血化验时,医生可能一直在命令你。他对你的不 安毫不理会,命令你挽起衣袖,伸直胳膊;告诉你在抽 血的时候要紧握拳头。抽血完以后,他又会详细地告诉 你该如何用棉花球搽拭刚才抽血的地方。在抽血的过程 中,你可能会晕过去,但医生还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 不会理会你的感受和想法。
能够了解下属过去的行为、预测其未来的行为仍然是不够 的。你们还要承担起影响他人行为的责任,以便完成工作 或达到目标。
第二单元 领导风格
•分组讨论什么是领导风格? 分组讨论什么是领导风格? 分组讨论什么是领导风格 •每个人是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每个人是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每个人是什么样的领导风格 •思考你的领导风格是如何形成得? 思考你的领导风格是如何形成得? 思考你的领导风格是如何形成得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分组讨论作为公司的基层主管如何理解两者的 定义? 定义?
什么是领导? 什么是领导?
领导是为个人或团体行为而作出的任何努力
就是无论什么时候, 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能使其他人为你做些 什么。这些人有可能是你的下属, 什么。这些人有可能是你的下属,也可能是 其他部门的同事
什么是管理? 什么是管理?
注重领导风格的同时需注意两点
行为( 行为( behavior) ) --指领导者的言行。 态度 (attitude) ) --指对事物的感觉、评价、或对某事的关注
或反对。它是一种能够引起他人反应的个人行为。
领导模式的结构图
高 高关系 低工作 高工作 高关系
提 供 支 持 行 为 行 为 低关系 低工作
讨论这两种领导方式,你认为哪种领导方式是成功的, 讨论这两种领导方式,你认为哪种领导方式是成功的, 为什么? 为什么?
案例1分析 案例 分析
在第一个例子中,领导是不成功的, 在第一个例子中,领导是不成功的,因为这个工 作是由领导者完成的。 作是由领导者完成的。在第二个例子中项目是通过大 家共同努力完成的。因此,在那种特定的情景中, 家共同努力完成的。因此,在那种特定的情景中,领 导是成功的,因为这名员工影响了他人的行为。 导是成功的,因为这名员工影响了他人的行为。但是 以后组内成员与这个员工在一起工作时的态度就要考 虑了。假设这个员工忘记向同事表示感谢,也没有和 虑了。假设这个员工忘记向同事表示感谢, 大家一起分享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得到的赞扬, 大家一起分享因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而得到的赞扬, 其他人就为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有想法, 其他人就为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而有想法,以后可 能不会在帮他。 能不会在帮他。在这个例子中尽管这次工作能按时完 但这位员工可能难以获得下次的帮助了。 成,但这位员工可能难以获得下次的帮助了。
风格二 (S2) )
特征:领导者采取的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均高于平均水平。 特征:领导者采取的工作行为和关系行为均高于平均水平。 一位员工刚刚被提升到新的岗位上。他急于开展工作, 一位员工刚刚被提升到新的岗位上。他急于开展工作,虽然他不能确定该从何 出着手。经理仔细地向他解释该做些什么,以及为什么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 出着手。经理仔细地向他解释该做些什么,以及为什么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 而且在会谈结束之前,这位员工有机会提出问题,并得到经理的回答。 而且在会谈结束之前,这位员工有机会提出问题,并得到经理的回答。
领导风格的定义
领导风格指的是—他人感觉到的领导者的行 领导风格指的是 他人感觉到的领导者的行 为模式(包括语言和行动) 为模式(包括语言和行动)
领导风格是根据领导者在他人眼中的表现来 确定的。这与领导者如何看待自己无关, 确定的。这与领导者如何看待自己无关,而 是与他们想要影响的被领导者的看法有关。 是与他们想要影响的被领导者的看法有关。 也许你认为自己有人情味、关心他人的人, 也许你认为自己有人情味、关心他人的人, 如果你的被领导者认为你顽固、专横的话, 但 如果你的被领导者认为你顽固、专横的话, 影响他们行为的是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不是 影响他们行为的是他们自己的看法, 你的。 你的。
案例1 案例
有一天下午,你要一个员工完成他的周报。 有一天下午,你要一个员工完成他的周报。之后你要去参加一个会 由于你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 议。由于你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那个员工在匆忙赶制报告时漏了很多 细节。下班时,他将报告丢在你的办公桌上就走了。 细节。下班时,他将报告丢在你的办公桌上就走了。第二天你发觉少了 一些重要内容,你叹了口气自己重新做了这项工作。 一些重要内容,你叹了口气自己重新做了这项工作。 第二天是某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期限,但员工A却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却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第二天是某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期限,但员工 却没有完成这项工作 你说服组内的成员帮他一把,并监控他们的工作进程,最终完成了工作。 你说服组内的成员帮他一把,并监控他们的工作进程,最终完成了工作。
管理就是与他人合作或通过他人来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管理对于你们来说就是和部门的员工一起努 力实现公司制定的阶段和年度的目标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与管理相比,领导的概念更加广泛。当你试图去 与管理相比,领导的概念更加广泛。 影响他人时,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目的。事实上, 影响他人时,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目的。事实上, 管理是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一种特殊的领导形式, 管理是与组织目标相关的一种特殊的领导形式, 而领导可以出于各种原因。 而领导可以出于各种原因。
情境领导的核心及其广泛应用
情境领导的核心--领导者应针对被领导者 情境领导的核心 领导者应针对被领导者 个人或团队的情况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 情境领导已经成为当代组织行为学中最重要的概念 之一。到目前为止,来自全球125个国家的 ,000 之一。到目前为止,来自全球 个国家的1, 个国家的 多万名经理人已接受了这一领导方法的培训, 多万名经理人已接受了这一领导方法的培训,其中 包括了大批来自美孚、 包括了大批来自美孚、IBM、CATERPILLAR、 、 、 TRACTOR、HARRIS和LLLINOIS BELL等知名企 、 和 等知名企 业的高级经理和高级主管。 业的高级经理和高级主管。
S1的风格是命令式的。它包括告诉他人或小组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在 的风格是命令式的。它包括告诉他人或小组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 的风格是命令式的 哪里做,由谁来做,如何做等等。 的典型特征 它属于单向沟通, 的典型特征: 哪里做,由谁来做,如何做等等。S1的典型特征:它属于单向沟通,在沟 通过程中,领导者会命令被领导者去完成或实现目标。 通过程中,领导者会命令被领导者去完成或实现目标。
情境领导为我们带来。。。。 情境领导为我们带来。。。。
对人的管理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 的工作之一,通过情景领导我们将学会: 的工作之一,通过情景领导我们将学会: 建立高效的团队; 建立高效的团队; 掌握如何授权; 掌握如何授权; 实现自我管理; 实现自我管理;
第一单元
人员管理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领导与管理的差异; 成功的领导者所具备的三个技巧; 成功的领导者所具备的三个技巧; 理解“控制” 理解“控制”和“操纵”的定义; 操纵”的定义;
正确
错误
会计部要搬到新的办公室。这个部门的员工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会计部要搬到新的办公室。这个部门的员工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做 的非常好。但是经理仍然让大家坐下来听他的吩咐,由谁来将文件档案、 的非常好。但是经理仍然让大家坐下来听他的吩咐,由谁来将文件档案、将记 录以及在搬完后,如何将它们重新归档。 录以及在搬完后,如何将它们重新归档。
成功的领导者所具备的技巧
1、了解下属过去的行为。 、了解下属过去的行为。
了解下属做某件事情的原因及动机,那些有助于或是妨碍 任务完成的行为是什么因素引起的。
2、预测下属未来的行为。 预测下属未来的行为。
仅仅了解下属Βιβλιοθήκη 何产生某种行为是不够的。你还要预测出 他们将要采取的行为。
3、指导、转变、控制下属的行为。 、指导、转变、控制下属的行为。
正确
错误
一位经理的部下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等一的高手。在部门会议上, 一位经理的部下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等一的高手。在部门会议上,尽管员工对任 务的了解程度和经理一样深刻,还是有经理提出决策, 务的了解程度和经理一样深刻,还是有经理提出决策,并且他对工作所需的每 个程序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个程序都做出了详细的解释。
情境领导学的创始人
保罗·赫塞博士( 保罗 赫塞博士(Dr.Paul Hersey)是 赫塞博士 是 国际著名的行为学家, 国际著名的行为学家,在培训及人力 资源开发方面是举世公认的专家。 资源开发方面是举世公认的专家。他 长期致力于领导力的研究, 长期致力于领导力的研究,并开发出 情境领导的模式。 情境领导的模式。
S3
高工作 低关系
S2
S4
低 工作行为 提出明确指示, 提出明确指示,直接干涉下属行为
S1
高
风格一 (S1) )
特征:领导者采取的工作行为高于平均水平, 特征:领导者采取的工作行为高于平均水平,关系行为低于平均水平 消防队长负责扑灭一场大火。当时没有时间与其他队员沟通, 消防队长负责扑灭一场大火。当时没有时间与其他队员沟通,为了及时扑灭大 挽救人们的性命,队长的行为是命令性的。 火,挽救人们的性命,队长的行为是命令性的。队长没有做出任何解释地发出 命令,同时密切关注他的队员是否严格按照指示来完成工作。 命令,同时密切关注他的队员是否严格按照指示来完成工作。
请注意: 请注意:命令不意味着言辞粗鲁或脾气暴躁。那个医生
对你的态度可能非常的友好,但他的行为和语言都是为 了完成工作。从领导者到被领导者的单向沟通是工作行 为的特征。医生对于你认为化验该如何进行丝毫不感兴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