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无线电广播的发射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的基本原理。
(3)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1)调制和解调的过程。
(2)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中的频率和波长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一段广播节目、一段电视节目和展示一部移动电话,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这些信息是如何传递到我们身边的?2、讲授新课(1)无线电广播①介绍无线电广播的发射过程a 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b 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作为运载声音信号的载体。
c 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d 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②介绍无线电广播的接收过程a 天线接收各种各样的电磁波。
b 调谐器选择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c 解调器把音频信号从高频电磁波中“取”出来。
d 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2)电视①介绍电视的发射过程a 摄像机把图像转换成电信号。
b 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
c 天线把载有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②介绍电视的接收过程a 天线接收电磁波。
b 调谐器选择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c 解调器取出图像和声音信号。
d 显像管将图像信号还原成图像,扬声器把声音信号还原成声音。
(3)移动通信①介绍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a 移动电话既是无线电发射台又是无线电接收台。
b 讲话时,它用电磁波把信息发射到空中;同时它又能在空中捕获电磁波,得到对方讲话的信息。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2023-2024学年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教案:21.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帮助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升他们的科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难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应用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讲解电磁波在这些技术中的应用。
(2)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动性、反射、折射等。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
2. 请解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3. 请描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答案: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特点:广播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息;电视利用电磁波传递视频和音频信息;移动通信利用电磁波实现无线通信。
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电磁波在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领域中传递信息。
3.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反射、折射等特性,可以在空气、真空等介质中传播。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1.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特点,强调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2.介绍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如调制、解调、信号传输等,并结合实际设备进行讲解。
3.分析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
6.情境创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通信场景中,如模拟电视台直播、手机通话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
7.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4.提醒学生正确使用通信设备,关注电磁波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学习,思考电磁波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关于电磁波传播与应用的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设想: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实践操作相结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收音机、手机等设备的拆装和简单操作,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对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步骤: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过程;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难点: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应用和调制解调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无线电发射器、接收器等);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新闻报道,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讲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让学生理解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
(2)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介绍电视信号的调制、传输和接收过程,使学生掌握电视信号的传播原理。
(3)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讲解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了解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关于电磁波传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概述;2. 电磁波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3. 调制解调的原理与应用。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2. 画出电磁波传播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其主要组成部分;3. 分析调制解调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案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工作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难点:电视、广播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的呢?这节课我们研究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讲授:(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利用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讲述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信号的发射: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产生电磁波发射到空中。
教师利用类比的方法进行讲解:(1)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2)高频振荡电流就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3)调制器的调制过程就相当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
2.无线电广播信号的接收教师提出问题:收音机是如何接收到声音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教师共同得出:(1)用天线接收电磁波;(2)收音机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3)通过解调把高频滤去,将音频信号留下;(4)音频信号经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
我们收听收音机节目的过程:(1)天线接收是把所有的送信使者都接了下来。
(2)选台就是看到带有你所需要信件的使者。
(3)解调就是把信件从使者身上解下来。
(4)扬声器就是把信件打开,使我们了解相关信息。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并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1)电视与无线广播相比有什么不同?(2)声音的传递与无线广播是一样的,图像的传递是怎样的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回答问题:(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
第二十一章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信息传播与接收方面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掌握它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技术;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实物展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实践操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短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代通信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短片结束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通信技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它们又是如何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的呢?”
3.学生思考: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
2.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案例分析报告。
九年级物理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广播和电视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式。
3.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4.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台电视、一台收音机、一部手机。
2.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图片。
3.教师准备一张白板和相应的马克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或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广播、电视和手机对他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并导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知识探究(30分钟)1.广播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式(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文档或是实物演示,简单介绍广播的工作原理以及拉长或缩短天线可以改变频率的调整方式。
2.电视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式(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文档或是实物演示,简单介绍电视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式。
并带领学生一起观察调整电视的色彩、亮度和对比度等参数会对图像产生的影响。
3.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文档或是实物演示,引导学生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手机信号传输的过程、地面基站和卫星通信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广播接受效果实验(10分钟)教师提供一台收音机和几个不同长度的金属天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整天线的长度来观察并记录收音机的接受效果。
2.学生分组进行电视色彩调整实验(10分钟)教师提供一台电视和调整面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调整电视的色彩、亮度和对比度等参数,观察图像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3.学生分组进行手机信号传输实验(10分钟)教师提供几部手机和地面基站进行实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定的距离内,通过与地面基站之间的距离来观察手机信号的强弱。
四、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五、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思考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并展示一些现有和未来可能的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一节较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②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2. 过程方法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3. 情感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学习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古代的飞鸽传书,是利用“鸽子”作为载体传递信息的,那么现代社会中传递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们课前搜集了很多与传递信息有关的图片,请他们上台展示。
就像信鸽传书一样,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以电磁波为载体的。
那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怎样传过来的呢?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展示一台多波段收音机,播放广播节目,说说你观察的内容。
它的作用是什么?那么广播信号是如何发射信号,收音机是如何接收信号的呢?阅读课本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思考: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2.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3.信号是如何接收的?4.收音机接收到手信号如何变成声音的?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说明。
小结:无线电广播主要是由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两部分组成。
我们可以把广播信号类比成信件的书写、传递和接收。
利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与写信相似;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邮差;调制器的调制就是把信件交给邮差。
天线相当于驿站;选台相当于信件的分捡;解调就是把信件从邮差身上解下来;扬声器就是阅读信件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集体备课教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磁波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和传播特性。
2. 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应用,实践操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视、收音机、移动电话、示波器等。
2. 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学习资料。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收音机、电视和移动电话等,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2. 提问:你们知道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吗?电磁波有哪些特性?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波长、频率、速度等。
2. 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如信号的调制、传输和解调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2.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磁波的波形。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2. 讨论电磁波的应用和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活动重难点:1.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波的应用和传播特性,掌握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亲身体验了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通信等。
2. 探究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否恒定。
3. 研究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时,我深刻认识到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学设计: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过程教师札记【新课引入】采用素材一中的导入方式一【问题导入】。
【新课推进】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渡设问:无线电广播信号是如何进行发射和接收的?多媒体播放视频: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结合多媒体播放图片进行讲解: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话筒——将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调制器——将音频电信号加载到载波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上详见光盘内容。
详见光盘内容。
教材解读本节课内容是继上一节电磁波知识之后,对电磁波知识的应用。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本节课虽然知识要求较低,但是对认识电磁波及明确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本节课接触的新名词较多,学生不易理解,没有必要给学生深入分析,只需让学生大致了解传递信息的原理即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了解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广播、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感受物理无处不在。
〖重难点处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了解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再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展示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让学生有大致的认识,知道它们都是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难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虽然学生经常接触广播、电视和电话,但它们的工作过程复杂且抽象,所以要通过多媒体演示突破该难点。
天线——产生电磁波将高频载波信号发射到空中2.收音机负责信号的接收与还原接收天线——接收各种各样的电磁波调谐器——选择特定频率的载波信号解调器——从载波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扬声器——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归纳:①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广播电台完成。
②发射过程: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再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再通过天线发射到空中。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优秀教学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掌握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和应用领域。
2.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电磁波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
3.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电磁波的应用实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学会使用相关实验设备,进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测量,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通过团队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分享学习心得、交流观点,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提高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本节课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这种教学策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同时,教师还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设计了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布置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对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珍惜科学知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树立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我国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相关的现象,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2.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组织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波的传播和接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涵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
2.强调电磁波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3.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调制与解调、电磁波的传播、频率与波长的关系等。
2.结合教材,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解释电磁波的传播过程,以及天线在信号发射和接收中的作用。
3.介绍数字电视、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了解我国在通信领域的成就。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3.教学策略设想
物理九年级上册《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10分钟)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资料是怎样说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呢?
生:(有多种答案)
师:(总结讲解)我们收听到的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后再被我们收音机接收的,这主要分为两个过程:
(1)信号的发射:首先用话筒把声音信号转换成音频电信号,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直接用来发射电磁波;需要由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电磁波,通过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上;最后通过天线把载有音频电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课堂小结引导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
四、当堂训练:(15分钟),见学思练
板书设计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一、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二、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过程、策略):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10分钟)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资料是怎样说明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的呢?
生:(有多种答案)其中之一答出了声音信号的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一样,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师:你回答得很好,声音信号的传播与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是一样的。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图像信号的传播过程:摄像机把图像转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发射天线发射到空中。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些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声形并茂的电视了。
(2)率的电磁波,如果把它们都转变成声音,那将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楚。所以要再利用收音机调谐器选出我们所需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如果把调谐器选出来的频率很高的电信号直接送到耳机,不能使耳机发出声音。所以还需要从高频电信号中取出音频信号,放大后,送到扬声器里,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这样我们就听到收音机里的节目了。
第21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省优获奖 教案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教学重点】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教学难点】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趣诱思】利用多媒体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导入语:电视、电话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有了电视能让我们坐在家里了解世界,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观看多媒体课件;意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很广泛,怎样用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期待本节课的学习。
的应用,导入新课。
加方便。
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板书课题】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常用的电视、手机等图片引入电磁波的广泛应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合作互动探究新知】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过程——广播电台[自学提纲]通过阅读课本154页,完成课件展示的内容:(时间3min)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分别由________和________来完成。
2.用________传递声音信号,需要把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加载到________上,再把载有这种信号的电磁波向外界发射出去,在接收处需要把加载在电磁波上的信号取出并放大,然后还原为________。
[精讲点拨]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
阅读课本内容并填空:1.广播电台、收音机2.无线电波、电磁波、声音信号。
教学设计: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站课堂系列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机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大致工作过程。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材料: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磁波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
广播、电视要利用电磁波,无线电通信要利用电磁波,航空、航天中的自动控制和通信也要利用电磁波……提出问题: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各种信号?【设计意图】通过现代常见的通信方式,引入对电磁波怎样传递信号的思考。
新知探究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合作探究:(1)无线电信号是从哪里发射的?(2)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到空中的?(3)信号是如何接收的?(4)收音机接收的信号是如何变成声音的?介绍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练习1.图甲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________过程,其中元件A是______;图乙是无线电广播信号的_____过程,其中元件B是________。
【设计意图】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合作探究:(1)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有哪些异同?(2)电视信号中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是如何发射与接收的?介绍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练习2.“六一”期间,小寒同学在家中看电视节目,他的父母问他“电视信号是如何接收的”,他说需要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天线可以接收到空间中的电磁波B.利用调谐器可以选出我们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C.显像管直接把电磁波转换成图像D.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在扬声器中转换成声音【设计意图】大致了解电视机的工作过程。
三、移动电话合作探究:(1)移动电话是如何把信号发射出去的?(2)移动电话是如何接收到对方的电话信息的?介绍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拓展:简单介绍音频、视频、射频。
【设计意图】大致了解音频、视频、射频。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三、移动电话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广播信号的发射与接收2.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3. 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电视机、移动电话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电视节目,让学生观察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信号的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
3. 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2.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3.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过程。
2. 举例说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实验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探讨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信号传输原理一、广播信号的传输原理1. 声音信号的采集:通过麦克风等设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与工作方式;2.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3. 不同通信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以及不同通信方式之间的转换;2.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波传播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通信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实例,思考不同通信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7.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需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工作方式,以及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板书要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原理及其工作方式;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通信实例,说明不同通信方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如5G通信技术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1.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一种能量传播形式。
九年级物理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掌握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优缺点与发展趋势;3.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敬仰之心和兴趣;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小黑板、笔记本电脑、手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小黑板上简要记录一下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并向学生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二、呈现(15分钟)1.使用课件和PPT的形式,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展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阐述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特点,突出其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
三、讲解(30分钟)1.详细介绍广播的发展历史、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详细介绍电视的发展历史、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3.详细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实践(30分钟)1.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制作一个短视频,介绍广播、电视或者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引导学生使用手机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周围的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设备,了解其应用和影响。
五、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优缺点,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自学扩展相关内容并写一篇论文,题目为“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实践活动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体验现代应用科技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策略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
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探究。
2.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