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二、海淀创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措施

三、重庆市沙坪坝区构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做法

四、芦台经济开发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五、大连金州新区建设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六、南京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发展模式

七、唐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做法

八、沈阳推进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做法

九、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天津滨海新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1、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联合市、区力量,筹建天津科技投资控股集团。用好新区科技专项资金,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多渠道筹集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资金。建立从政府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创业孵育基金、政策性融资到资本市场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五年内新区争取融通资金总量为1000亿元以上。到2015年,初步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现代金融发展规律的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活跃、有序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和有利于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政策服务环境,使滨海新区成为天津建设国家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城市的先行区与示范区。

2、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

――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完善契约制。完善有利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组织机制度,建立战略联盟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建立技术参股、效益分成、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对于国家和市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向企业开放按照绩效给予补贴,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3、努力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

——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积极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国家、天津市、滨海新区及其所在功能区多方参加的平台共建机制。完善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运营与管理的“滨海模式”,即“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国有资产,企业经营;开放联合,互利共赢”,不断探索产业公共研发

平台投资与运营新机制,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4、建立有利于科技资源整合的管理体制

——深化科技合作共建机制。加强部市共建,深化科技合作共建机制深化部市会商,与科技部等国家部委共建一批国家战略性产业研发机构和转化基地。争取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分别建立滨海新区科技创新或产业化专项资金(专项计划),重点吸引国家“863”计划项目成果、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成果在滨海新区实现转化和产业化。继续深化与中科院的院地合作,共建天津工业生物研发中心和其它研发机构。继续加强与中央属院所、高校和大企业的合作共建,吸引其在尊敬设立和建设各种类型的研发转化机构和基地。加强军民共建,吸引聚集国防科技研发转化资源落户滨海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研发转化基地。加强与市科委的共建。

(二)构建高效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高效能的创新体系,达到各创新要素在滨海新区集聚、流动、交汇和融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合作,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加速滨海新区高水平研发转化基地的建设。

1、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程”实施“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工程”。着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已建的国家和市级工程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发挥好其对行业技术创新带动和技术服务作用。加强新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实施新区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完善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实施新区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化基地集聚。建立企业界、学术界、金融界、政府等多

方交流平台,设立“滨海新区总裁俱乐部”“滨、海新区信息平台”“滨海新区产业大论坛”“滨海新区创新创业论坛”等。加强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合理的投资结构和多渠道、多元化的重点实验室投入体系。

2、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实施“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优化工程”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咨询、技术交易、科技检验检测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科技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产业化。

(三)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鼓励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围绕新区重点产业引进各类科技领军人才、高端创业团队,全力培育各种专业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滨海新区成为人才聚集高地。

(四)营造宜居的城区生态环境

着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以创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生活方式为重点,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实施、能复制、能推广的宜居生态新城。保护和建设好南、北两大生态湿地。沿河、沿高速公路、沿产业功能区建设高标准绿化带。尽快形成生态区、廊道、组团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生态体系。制定生态、环保、节能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建材,建设节地、节能、生态型建筑。着力搞好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动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市容环境水平。按照人性化、智能化和效能化的要求,创新生态城建设管理运营模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

(五)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继续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努力

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合作,广泛聚集国内外高端技术资源、高层次人才资源,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逐渐实现新区由集聚到辐射,服务环渤海乃至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功能。

(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重点围绕创新政策、公共服务、人居条件,改革和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

二、海淀创建创新型试点城区的主要措施

(一)健全创新型企业跟踪和服务机制,配套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政府采购、研发费用补贴、贷款贴息等创新激励政策探索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鼓励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企业参与、承担相关的标准化编制工作;支持大企业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开展委托研发、购买知识产权、与跨国公司开展研发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支持企业为主申请、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市区两级重大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整合重点企业发展资金,形成更大的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制定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政策,制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及上市政策,改进财政性资金对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