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6-017-02
从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看,追求课堂活跃、形式多样之风盛行,课堂教学极具观赏性,显出一派“喜人”的景象。教师花样不断、学生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但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一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变了,不再沉闷,不再死气沉沉,学生不仅积极自主探究。还热烈地与同学交流。这种看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会不会造成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多少变化呢?学生不知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应该重点掌握什么会不会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呢?热闹了课堂,热闹了学生和老师,是不是能“热闹”了对学生知识的把握和认知水平的有效提升呢?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考虑到了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提倡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弄清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忽略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关键是什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的。好的教学方式都是为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灵活选择。应该注意,没有实效的教学性,只流于形式,是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
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此理念引领下,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广泛开展操作活动。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花瓣飘香》时的教学片断:
师:(学生读题,教师揭示课题以后)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看他们谁读得好。
(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边听边纠正字音,或者指导学生把句子读连贯。读完之后)
师:请简短地评价一下。
生:某某把“懂事”体现得很清楚。
生:某某的读书进步很大,
师:接下来请大家一边正确地朗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用一两句话讲清楚吗?
(学生各自朗读,读完之后)
师:谁先来说说?
生:课文主要讲了“我”和小女孩……那个……“我”看见小女孩在摘花瓣……(学生卡住说不下去了)
师:没关系,先听别人说说。
生:有个小女孩摘了“我”家门前月季花丛里的花瓣。“我”问她为什么摘。小女孩说了原因。我又问她爸爸。小女孩也说了在哪里,后来“我”买了两盆花。
生:我简洁地说一下,主要讲一个小女孩摘花瓣,以后和“我”相处。
很明显本案例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三年级上半学期的这些学生来说,是有较大难度的。老师应该巧设坡度,适度提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此项学习任务。可这位老师不仅没有给学生应有的帮助,还让他们在一遍一遍的“正确朗读”中来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充当的角色是一名操作员,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指令,而他们并不清楚怎样想到这种操作活动。这样的操作活动,充其量是为了得出某个结论,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意识,难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操作不过是课堂教学中展示自主学习的一张标签而已,学生只是成了解释教师所谓新的教学方式的道具。
因此,教师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做到:
(1)坚持教学的固有使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全体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有一定的不同发展。完不成这一任务,就不能视为教学合格。不能为了加强能力培养,甚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基本任务。每一课都有知识点,教师都要根据知识的深浅、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需求设计教学方法和选择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了解、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架构知识体系,提升能力,并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离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方法是空洞的,过程是无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虚无的。所以每堂课只有围绕教学内容,在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前提下,兼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才是有实效的。
(2)重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普遍感觉到教材内容跳跃性大,不知怎么教好;按课本提示设计活动多了之后,教学内容又进行不完。课改的稳步推进就要学会处理教学容量与课时的矛盾,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处理。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充分调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注重根据课标内容目标和要求,合理补充调整教学内容,以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注重使用当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充实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案例和素材,体现时代性,将重要概念、原理、观点等理论教学内容与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已有
经验紧密联系和有效融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建构知识模块。
(3)重视学习目标设计。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存在一个落差。即课标表述的弹性、原则性、选择性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性、操作性和确定性的矛盾,因此,教学设计中要把课程标准“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此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业成绩的评价。
(4)重视情境设计。这是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基础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课程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要体现。情境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从生活逻辑到知识逻辑,不要简单地照搬书上的素材,也不仅仅是用生活的例子来印证书本的结论。
(5)重视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施教内容、施教对象及教学目标的具体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以期收到最佳的效果。既重视探究、合作、自主等新方法的运用,又不丢弃讲授、讲解、练习等传统教法的使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他们掌握知识,融会贯通,并熟练地运用知识于实践,
(6)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促进的。同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差距很大,究其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妨碍了他智力的有效发展,如学习积极性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的意志薄弱,不能吃苦,爱模仿,又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外界干扰,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自身的个性修养,以积极的一面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有的学生缺乏刻苦精神,学习没干劲,成绩不理想,容易产生自卑、多疑心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评,只会增加压抑情绪,甚至形成逆反心理,专门与教师对着干,影响课堂教学。因此,对差生,主要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多加培养,本着“爱”的原则,抓住各自的性格特点。尽心安抚,多关心和爱护,多给予鼓励。在学习上给予耐心辅导,取得点滴进步就要充分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把心思用在课堂上。
“总之形式永远是需要的,一个恰当的形式可以让课堂变得精彩起来。但是,真理多跨越一步也就成了谬误,如果不顾内容、对象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相似,形式可能意味着无效。”因此。把握好度。一定意义的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就能有效发挥课堂的作用和魅力,给学生一定空间,让学生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