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规范2022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疗规范2022版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liverdiseases,AILD)是一类病因尚不明确,具有自身免疫基础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肝病,表现为机体对自身肝组织失去免疫耐受性,肝脏出现病理性炎症性损伤,同时血清中发现与肝有关的循环自身抗体。

AILD根据主要受累的肝细胞类型不同可分为两大类: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胆管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胆管病。

后者有胆汁淤积的表现,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
一、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auloimmunehepalitis,AIH)以血清中出现非特异性自身抗体、血清转氨酶和IgG增高(高了球蛋白血症)、组织学表现界面性肝炎、门静脉大量浆细胞浸润为特点,常共存有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

治疗上对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等有反应。

男女比例为1:4,大部分患者年龄>40岁。

亚太地区的患病率(40-245)/100T J,年发病率¢6.7-20)/100万。

AlH可根据自身抗体进一步分型。

I型最常见,血清抗核抗体(ANA,靶抗原为着丝粒,52kDaSSA∕Ro,组蛋白,核糖核蛋白)和抗平滑肌抗体(ASMA,靶抗原为肌动蛋白、微管蛋白、中间丝),或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阳性;∏型主要发生于儿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靶抗原为细胞色素单氧化酶P450DD6)和/或抗肝细胞胞质1型抗体(抗LCl)阳性。

此外还有一些非标准抗体对诊断也有帮助。

【发病机制】
AIH的发病机制为机体对自身组织蛋白失去耐受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攻击自身靶抗原细胞和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和功能障碍。

1.遗传易感性主要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及D类分子有关。

其中HLA DR3(D77S7*0301)及DR4(DQBZ^0407)是I型AlH的危险因子,而H型AIH可能与DR7有关。

2.环境促发因素及抗原交叉反应一些因素如感染(麻疹病毒、肝炎病毒和EB病毒感染等)、药物和毒素、交叉抗原等可能诱导自身抗体的产生和打破自身耐受,发生针对肝的自身免疫反应。

3.免疫功能异常从体液免疫角度,AIH患者可能具有抑制性T细胞功能缺陷,不能正常抑制对自身抗原有反应性的B细胞,后者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进一步可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cellularcytotoxicity,ADCO破坏自身细胞。

从细胞免疫角度,AIH发生时HLA分子、细胞黏附分子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异常表达,细胞因子失衡,T细胞打破耐受而识别自身抗原,导致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复合体的形成和细胞溶解,引起肝损伤和坏死。

【病理】
肝组织学检查对AIH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可帮助明确诊断、评价肝病分期和分级。

AIH特征性肝组织学表现包括:①界面性肝炎,指汇管区和小叶间隔周围肝细胞呈碎片样坏死,伴淋巴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也可出现汇管区-汇管区、小叶中央-汇管区的桥样坏死;②淋巴-浆细胞浸润,主要见于门管区和界面处,也可出现在小叶内;③肝细胞玫瑰花瓣样改变,指数个水样变性的肝细胞形成的假腺样结构,中心有时可见扩张的毛细胆管,形似玫瑰花环,一般见于界面炎周围;④淋巴细胞穿入现象和小叶中央坏死等。

肝细胞的持续坏死刺激胶原结缔组织的增生及肝细胞再生结节的形成,可表现为进展性纤维化、肝硬化。

【临床表现】
(-)发病特点发病常隐匿性,患者可无症状,或诉说某些症状体征波动长达数月或2年以上。

本病也可急性、亚急性甚至暴发性发作,临床上很难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相区别。

急性发病的患者大多先前已有慢性肝损伤过程。

女性患者占多数(80%)。

发病的年龄分布呈双峰型,即青春期(15-24岁)和女性绝经期前后(45-64岁)为两个发病高峰。

年轻患者病情多较严重,糖皮质激素难以控制病情。

而年长患者病程趋于缓和,易由免疫抑制剂控制。

(-)症状最常见的主诉是极度疲乏、嗜睡,其他症状可有厌食、体重减轻、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皮肤瘙痒、关节肌肉疼痛、发热等。

10%的患者无任何症状。

本病常伴有肝外免疫性疾病,一些患者以关节炎的关节疼痛、白瘢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就诊,在治疗其他疾病时出现肝病的症状或体征,或发现肝功能异常。

(三)体征常有显性黄疸,可有肝大、脾大、蜘蛛痣、腹水、周围水肿、呕血及黑便。

8%患者以呕血和/或黑便就诊。

30%患者就诊时已有肝硬化。

【实验室检查】
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大,可表现为急慢性肝损伤、胆汁淤积。

转氨酶和胆红素的水平可以刚刚超过正常上限,也可以高于正常的30~50倍。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程度与肝活检组织学严重程度可以不一致。

伴有胆汁淤积者可有碱性磷酸酶(ALP)和竹谷氨酰转肽酶(7-GT)的轻、中度升高。

【诊断与鉴别诊断】
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和/或肝硬化患者均应考虑AlH的可能。

自身抗体是诊断AlH的重要依据,ANA、ASMA、抗SLA/LP、抗LKMl和/或抗LCl阳性是诊断AIH的关键依据,对疑似患者应首先进行检测。

拟诊AIH
时应常规检测血清IgG和/或Y球蛋白水平,对诊断和观察治疗应答有重要价值。

AIH特征性肝组织表现包括界面性肝炎、淋巴-浆细胞浸润、肝细胞玫瑰花环样改变等,应尽可能对拟诊AlH的患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诊断标准AlH的明确和疑似诊断标准见表3-1。

诊断不明的患者也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响因素经过积分系统进行诊断(表15∙8-3∙2),并通过累积分数反映激素治疗前后诊断的准确性。

2008年提出简化积分系统(表15-8-3-3),具有较低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

(-)临床分期和特殊类型的AlH临床上AlH可分为:①无症状AIH;②有症状AIH;③缓解期AIH;④治疗中复发;⑤代偿期无活动性肝硬化;⑥失代偿期活动性肝硬化;⑦肝衰竭。

无药物、毒素或酒精性 平均每天摄入乙醇V25g 最近没 平均每天摄入乙醇V50g 最近没有使
肝损伤依据 有使用肝毒性药物
用肝毒性药物 实验室表现
血清转氨酶异常为主 血清转氨酶异常为主任何程度的高 球甯白、Y 球雷白水平招过正常LY 球带白血症 自身抗体
成人ANA 5ASMA 或抗LKM1>1: 成人ANA,ASMA 或抗LKMlVl:40 80.儿童>1:20:AMA 阴性 或出现其他自身杭体 组织学发现 中度或重度界面性肝炎、小叶性肝 中度或重度界面性肝炎、小叶性肝炎 区-汇管区桥接坏死、没有胆管病变、肉芽肿、汇管区桥接坏死、没有胆管病变、肉芽肿、铜沉铜沉积
注:*美国肝病学会2002年公布;ANA.抗核抗体;ASMA .抗平滑肌抗体;抗LKMl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1型; AMA .抗线粒体抗体。

ALP∕AST(ALT)比值
>3 -2
1.57.0 0 <1.5
+2 丫球蛋白或IgG(超出正常上限倍数) >2.0
+3 1.5-2.0
+2 1.0-1.5
+1 <1.0 0
ANA.SMA 或抗LKMl 滴度 >1:80 +3
1:80 +2
>1:40 +1
<1:40 0
AMA 阳性 -4
活动性病毒感染标志(HAV,HBV,HCV) 阳性 -3
阴性 +3
肝毒性药物使用史 是 -4
否 +1
乙醇平均消耗/(g-d-1) <25g∕d +2
>60g∕d -2
同时伴随免疫性疾病 任何肝外免疫相关性疾病,包括乳糜泻 +2
其他自身抗体〃 抗SLA∕LP,actin,LC1,pANCA +2
组织学表现 界面性肝炎 +3
淋巴浆细胞浸润 +1
特征无遗传性
肝病 表15-8-3-1AIH 诊断标准*
明确 血清%-抗胰蛋白酶、铜蓝蛋白、 疑似 部分抗胰蛋白酶缺陷;非特异性血清
无活动性病毒感染 铁及转铁蛋白水平正常,角膜K-F 环铜、 无现在感染甲、乙、丙型肝炎病毒
铜蓝蛋白、铁和/或转铁蛋白异常无现在感染甲、乙、丙型肝炎病毒的 或其他提示不同诊断的表现 积或其他提示不同诊断的表现
玫瑰花结
以上均无胆道改变I其他不典型改变*+1 -5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对皮质激
素对治疗反应完全缓解+2
撤药后复发+3治疗前累积分数明确诊断>15
疑似诊断10-15
注美国肝病学会2002年公布;”与肝病相关但非传统前i或不常检测的抗体,包括:抗SLA/LP(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actin(肌动蛋自)、LCI(肝细胞胞质1型)、pANCA(中性粒细胞核周)、ASGPR(去唾液酸糖蛋自曼体)的抗体。

t包括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胆管炎或胆管稀少。

*包括脂肪肝,支持遗传性血包病^铁负荷,酒精诱导的肝炎,病毒感染表现(毛玻璃样肝细胞),或包涵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

表15-8-3-3AIH的简化诊断积分系统
ANA或ASMA Ml:80(间接免疫荧光+2
抗LKMl(替代ANA和ASMA)Ml:40(间接免疫荧光+2
抗SLA(替代ANA、ASMA及抗阳性+2免疫球蛋IgG水平>ULN+1
>1.1倍ULN+2组织学发界面性肝炎符合表现+1
典型表现+2病毒标志抗HAVIgM,HBsAg,HBVDNA.HCV无病毒标志+2
可能诊断
明确诊断M7
一些情况需特殊治疗:①儿童;②妊娠;③多次复发或对皮质类固醉耐受;④合并丙肝;⑤特殊类型的AIH,如AlH-PBC重叠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lH-PSC重叠。

AIH发病
(三)鉴别诊断临床上AlH与其他肝病在治疗上有着明确的区别,需仔细鉴别。

主要包括:①肝遗传性疾病,如Wil-SOn病、血色病、a-抗胰蛋白酶缺陷;②药物诱导的肝病;③慢性病毒(如HCV、HBV)感染;④酒精性肝病;⑤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或重叠。

【治疗】
AIH对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敏感,但一般仅对严重、快速进展的AIH才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对于尚不满足绝对指征的患者的治疗应基于临床判断并个体化;对没有治疗过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也应考虑使用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物作为防止和延迟移植手术的补救治疗措施。

治疗的总体目标是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纤维化进展或发生肝衰竭、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治疗目标是获得完全生化指标缓解,即ALT/AST和IgG水平均恢复正常。

非活动性AlH患者还应每3~6个月密切观察肝功能和免疫球蛋白,病情加重可考虑重复肝组织检查。

(-)免疫抑制药物治疗
1.治疗指征
(1)绝对指征:①血清转氨酶至少10倍于正常上限甚至重症(伴出凝血异常JNR>1.5);②血清转氨酶至少3倍于正常,而Y球蛋白至少1.5倍于正常;③病理组织学检查示桥样坏死,或多小叶坏死,界面性肝炎(重度、融合)。

(2)相对指征:乏力、关节痛、黄疸症状明显;血清转氨酶和/或),球蛋白增高水平
低于绝对指征;界面性肝炎(轻、中度)。

(3)无指征:无活动性肝硬化,既往对泼尼松和/或硫醴瞟吟不耐受,已有共存疾病。

2.治疗方案推荐使用泼尼松或泼尼松联合硫哩瞟吟的成人治疗方案(表15-8-3-4)o有严重血细胞减少、硫嗥吟甲基转移酶缺陷、妊娠或希望妊娠、恶性肿瘤的患者选择激素方案;而停经状态、肥胖、严重座疮、高血压、脆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情绪不稳定的患
表15-8∙3-4AIH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AIH治疗方案)每口30mgxl周(第I周)每每日50mg固定剂后每日60mgxl周
日20mgxl周(第2周)每每H 4Omgxl周每日3Omg 日15mgxl周(第3周)每xl周
日Iomg维持(直到治疗终每口20mg维持《直到治疗点)终点)
治疗失败
每日30mgxl个月如有改善每日15OmgXl个月每日60mgxl个月如有改善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生化或组织则每日20mgx1个月如有改善则每日l∞mgx]则每月减少Iomg直到每H
学品的恶化。

应进-步排除我果持续改善则每日Mg个月20m S ftij维持剂量
他因素如病毒、药物、毒素、酒维持如果持续改善则每日50mg如果加重则增加剂量到上次
结的Wnι⅛卜J乃申¥升小片片《如果加重则增加剂发到上次维持改善的水平Xl个月,如果持
精仔J影响,以及忠省对市疗力呆
M'4广生为由坐卜期改善的水平幻个月'如果持如果加重则增加剂量到上次续加重则增加到每日60mg网软从∣jb©∕ΠTΓ大双的忠有人司)
分具有活动性组织学变化和皮续加重则增加到每日3°mg改善的水平贝个月,如果持
质激素依赖性,常常发生严重药续加重则增加到每1115Omg
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出现肝衰
不完全反应约13%的患者在治疗2~3年后临每日IOmg 调整药物减量至可能维持正床、实验室和组织学表现仅部分剂量减少到维持肝功能检测每口2mg7kg常或接近正常肝功能检测的
改善,未完全恢复正常正常或接近正常,目标为撤随激素剂量减少或停用采用最小剂后
药固定剂量,目标为无限期使
用硫哩1®吟维持
药物不耐受(不反应)良减少剂量或停用激素如需要减少剂说或停用硫哩瞟吟减少剂量或根据不良反应的
激素使用发生容貌变化(库欣体增加璇睦瞟吟剂量到每日如需要增加激素剂量或谨慎程度停药'调整并维持能够征)1有症状的骨质疏松:情绪Qomg或∣5°mg 考虑麦考酚酯每日5治疗耐受的药物剂量
不稳定,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脆加用硬哩晾吟每日性糖尿病:或流哩瞟吟使用出现50mg并调整剂量进行性血细胞减少的不良反应
或药物不耐受
撤药后旦发恢第原始方案直到肝功能检恢复原始方案直到肝功能检恢且原始方案直到肝功能检停药过程中或之后症状垂新山测恢且测恢复测恢究,减少激素剂量至最
现,血清AST水平上升到正常随硫哩瞟吟剂量增加逐渐撤增加剂量到每日2mg∕kg小剂量并无限期维持
上限的3倍以上,或组织学检查药或停药并无限期维持复发多于一次的患者应联合
再出现至少是门静脉周阐炎改泼尼松和硫睦嗥吟治疗,或
变。

停药后旦发是AIH的临床低剂量泼尼松或单用破哩瞟
特点之一。

3年内复发率高达吟维持治疗
70%。

复发患者比那些停药后持
续缓解的患者预后差,更易发生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
者选择联合治疗方案。

短程治疗(V6个月)应持续进行直到疾病缓解,或确定治疗失败、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可显著减少泼尼松(龙)剂量及其不良反应。

也可在使用泼尼松(龙)2周出现显著生物化学应答后再加用硫哩瞟吟。

约65%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正常(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小于正常2倍),组织学上没有活动性肝炎证据(肝组织正常,或少量炎症及没有界面性肝炎)。

应经肝活检证实有组织学改善再逐渐停药(停药间期应不短于6周),而过早中断治疗是复发的常见原因。

停药期内应每3周进行血清AST、胆红素、Y球蛋白的检查,治疗结束后也应经常(至少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以监测复发。

3.复发、治疗失败及应答不完全的处理AIH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出现停药后复发、治疗失败、应答不完全、药物不良反应和出现不耐受的情况,相应的定义和处理见表15-8-3-40
(-)其他替代药物第二代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可替代泼尼松(龙)作为AIH的一线治疗方案,可减轻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但不推荐用于传统激素无应答的病例,也不宜应用于肝硬化患者。

可试用于AlH治疗的二线药物有麦考酚酯(MMF,每日 1.5~2g或联合泼尼松龙每日O.5~lmg∕kg)、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环抱素A[2~5mg/(kg∙d)「他克莫司(FK5O6,3mg,2次/d),细胞保护性药物多聚不饱和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等,其中MMF是标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中应用最多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三)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16、急性失代偿、症状难以控制、治疗不耐受或检测到肝癌的患者可考虑肝移植。

在同种肝移植后至少17%的受体AlH可能复发,主要发生于免疫抑制不充分或HLADR3与供体不匹配的患者,移植后复发患者可通过调整免疫抑制药物的方案来控制。

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biliarycholangitis),是一种成年人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疾病。

以肝内进行性非化脓性小胆管破坏伴门静脉炎症和肝纤维化为特点,绝大多数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阳性,特别是AMA-M2亚型阳性对本病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最终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

PBC主要发生在40-60岁的中年女性,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9:Io估计每年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为(0.3-5.8)/10万秋1.9-40.2)“0万。

PBC有家族因素,在患者的一级亲属中患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

【发病机制】
PBC至今病因不明,以选择性破坏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和肉芽肿形成为特点,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PBC与AMA,特别是线粒体内膜丙酮酸脱氢酶的E2成分有密切关系。

胆管上皮细胞异常表达线粒体抗原、T 细胞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细菌和异生物素有关的分子模拟(molecularmimicry)和宿主自身抗原发生变化等机制可能参与PBC的发生。

【临床表现】
(一)无症状类型又分为无症状肝功能正常及无症状肝功能异常两种。

这些患者中相当一部分(60%)在诊断时已经形成肝纤维化,80%的患者在随访的第1个5年产生PBC的症状和体征。

(二)有症状类型有症状PBC患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主要表现为伴或不伴黄疸的瘙痒(25%-70%),非特异的症状如乏力(65%~85%)、右上腹痛及肝硬化失代偿表现如腹水、静脉曲张出血等。

体检可发现有皮肤色素沉着、搔痕、黄斑瘤和黄瘤(皮下大量胆固醇沉积)。

肝脾大在早期就常见,而门静脉高压的体征可能在发展成肝硬化之前就出现。

患者常常没有其他慢性肝病的皮肤表现,如蜘蛛痣。

(三)并发症及表现
1.骨质疏松因维生素D缺乏、激素应用、缺少日照等因素引起。

2.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维生素E缺乏引起反射异常、本体感觉减退、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异常。

3.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沉积出现黄瘤、黄斑瘤。

4.脂肪泻胆酸向小肠排泌异常、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细菌过度生长等。

5.晚期进展性肝病的表现如静脉曲张出血、腹水和肝性脑病等。

6-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病发生于80%的PBC患者。

特别是干燥综合征(75%)、硬皮病或CREST 综合征(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动力异常、硬皮病和毛细血管扩张)等。

部分患者可检测到抗甲状腺抗体(抗微粒体、抗促甲状腺激素抗体)并出现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Graves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少见。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一)血清生化及免疫学指标典型的肝功能检查表现为碱性磷酸酶(ALP)、5-核昔酸酶、十谷氨酰转肽酶(Y-GT)显著升高。

血清转氨酶常常仅轻度增高(V5倍)。

血清胆红素水平早期可正常而晚期随疾病进展上升。

高胆固醇血症(多与脂蛋白-X有关)常见,脂蛋白(a)浓度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可能有维生素K的缺乏。

血清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M增加,还可发现许多血清自身抗体,但AMA及抗核孔复合物成分的抗体与PBC最密切相关。

AMA-M2诊断PBC的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97%,阳性和阴性预测值超过95%。

临床上还有一小部分患者虽有典型的PBC临床、生化和组织学表现,但血清AMA检测阴性,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胆管炎或抗线粒体阴性的PBe这些患者大多数具有ANA或ASMA,并常有血转氨酶活性及IgG增高。

(二)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常用于排除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

CT或MRl能提供其他信息,如门静脉高压表现(脾大、腹腔内静脉曲张及门静脉逆向血流)和可能的隐性进展性疾病。

PBC患者中15%可出现门静脉周围腺病,需与恶性肿瘤鉴别。

(三)组织学特点肝活检有助于对疾病的分期和诊断线粒体阴性的PBeOPBC的诊断性病理特征是非化脓性损伤性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

病理组织学(SCheUer分期系统)将PBC分为四期。

【诊断与鉴别诊断】
PBC的诊断主要建立在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中的两条:①生化指标支持胆汁淤积的存在(血清ALP水平上升超过24周,无其他病因解释);②血清AMA和/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ANA(核点状或核周环状)或PBC特异性ANA(包括抗SPlOO或抗gp200)阳性;③肝组织学活检符合PBe表现,即非化脓性胆管炎和小叶间胆管损伤。

PBC需与其他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鉴别,其中主要包括肝外胆管阻塞、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结节病、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综合征、原因不明的成年人胆管稀少等。

【治疗】
(一)病因治疗
1.一线药物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作用机制包括促进内源性胆酸分泌、提高膜稳定性、减少肝细胞HLAl类抗原的异常表达、降低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疏水胆酸引起的凋亡和线粒体失功能等。

部分患者对UDCA治疗有反应,能延长生存期,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及肝硬化的发生。

约40%的患者对UDCA治疗的生化反应不理想而有进展风险。

2011年COrPeChOt等提出针对早期PBC(病理学分期为I~H期)的UDCA生物学应答的巴黎H标准:UDCA治疗1年后,ALP及ASTWI.5XULN,总胆红素正常。

约66%的患者对长期UDCA单一药物治疗表现为“不完全反应”。

“不完全反应”定义为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不能降至正常和/或发展为肝硬化。

治疗初始血清ALP浓度较高及组织学进展程度较严重的不完全反应者较多。

2.二线药物
(1)奥贝胆酸:是合成的天然胆酸鹅去氯胆酸变异体,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法尼醇X受体的强激动剂,除利胆作用外还具有抗炎或抗纤维化作用。

起始剂量为每日奥贝胆酸5mg,如耐受调整至每日IOmg0(2)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PPAR-a合成激动剂,100-200mg∕d)或苯扎贝特[泛PPAR激动剂(a、v、5),400mg∕d]联合UDCA较UDCA单药治疗对UDCA反应不充分患者可能有改善效果。

但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肝毒性、横纹肌溶解、肌酹增高的不良反应。

(3)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皮质激素、硫I®瞟吟、麦考酚酯、环抱素A、甲氨蝶吟、
苯丁酸氮芥等往往不良反应大,而且疗效不确定。

(一)症状及并发症的处理
1.瘙痒一线治疗药物是离子交换树脂考来烯胺(消胆胺),4~12F口服(其他药物服药前后2~4小时)。

二线药物为利福平,口服150~300mg∕d可能缓解症状,但偶可引起肝毒性和骨髓抑制。

瘙痒常因日照加重,因此患者应避光。

非常严重并难以控制的瘙痒和乏力可考虑进行肝移植。

2.乏力与肝病严重程度无关,对药物治疗无反应,可在肝移植后持续存在。

3-干燥综合征详见第二十二篇第十一章“干燥综合征”。

4.高脂血症的治疗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均增高。

经验性使用考来烯胺和他汀类药物(3-轻・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有效。

5.代谢性骨病的防治推荐每天口服补充钙(1000-1200mg∕d)。

在检测维生素D血清浓度低于正常时给予口服替代(25000-50OOOU,每周2-3次)治疗。

降钙素、氨化钠及径乙二磷酸钠也能增加骨密度。

6.脂肪泻的治疗对胆酸浓度下降的患者口服补充中链甘油三酯(代替长链混合物)辅以低脂饮食常有益。

胰酶替代治疗及经验性抗生素使用可能分别对胰腺功能不足及细菌过度生长有效。

7.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的治疗维生素A、D、E缺乏者给予补充。

(二)肝移植肝移植是终末期PBC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后长期随访发现有部分患者出现组织学上PBC复发的证据。

【预后】
PBC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

无症状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有症状患者。

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老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肝合成功能降低及组织学分期的程度。

三、原发性硬化性月旦管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SClerOSingChoIangitis,PSC)是一种特发性肝内外胆管炎症和纤维化导致多灶性胆管狭窄、慢性胆汁淤积综合征、门静脉高压和最终肝衰竭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10%-30%的患者还会发生胆管癌。

主要累及年轻人,平均诊断年龄是40岁,并且70%的患者是男性。

国外报道PSC常常伴有炎症性肠病(约70%),特别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可为无症状但肝功能异常,或以慢性胆汁淤积、复发性胆管炎、慢性肝病的并发症就诊,也有剖腹手术时偶然发现。

症状和体征常见有乏力、瘙痒、黄疸症状,还可有体重减轻、发热等不适。

体征可有肝大、黄疸、脾大、色素过度沉着、黄瘤等。

部分患者并发炎症性肠病(特别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而有相应肠道表现。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生化检查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ALP、Y-GT活性增高,且持续超过6个月;血清转氨酶通常正常,或可升高2~3倍正常值上限,显著升高的转氨酶水平需考虑存在急性胆道梗阻或重叠有AIH可能。

(-)免疫学检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30%的患者可出现高丫球蛋白血症,50%的患者可伴有IgG或IgM水平的轻至中度增高,部分PSC患者可见IgG4轻度增高(9%-36%),需与IgG4相关胆管炎鉴别。

2.自身抗体超过50%的PSC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对PSC无诊断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