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演示ppt课件
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发现 了一系列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疾病的 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治疗方法探索
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包括免疫抑制 剂、生物制剂、细胞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效提高了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02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肝硬化
长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 伤,进而发展为肝硬化,严重影
响肝功能。
肝衰竭
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导致肝衰竭 ,危及生命。
其他器官受累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累及其他器官, 如关节炎、肾炎等。
预防措施建议
积极治疗原发病
通过免疫抑制治疗控制自身免疫 反应,减轻肝脏损伤。
免疫抑制剂仅适用于病情较重 、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
患者。
合理选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 点,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
注意药物副作用
免疫抑制剂可引起感染、骨髓 抑制等严重副作用,治疗期间 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如泼尼松等,可抑制免疫 反应,减轻肝脏炎症,是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首选药 物。
免疫抑制剂
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 功能,减轻免疫反应对肝 脏的损伤。
保肝药物
如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 胆碱等,可保护肝细胞膜 ,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 肝功能。
免疫抑制剂应用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严格掌握适应症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
自身免疫性肝炎综述预医07(2),朱水生0702501263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个以肝实质损伤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多样,有肝酶持续性升高、球蛋升高、多种自身抗体阳性。
病理改变为以汇管区淋巴细胞性碎屑坏死为基本特点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在鉴别诊断上常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和肝穿病理进行综合判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和自身免疫性胆管炎(autoimmune cholangitis.AIC)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被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局外综合征(outlier syndrome)。
当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合并存在时,称为重叠综合征(overlap syndrome)。
局外综合征和重叠综合征共占自身免疫性肝病的18%[2]。
自身免疫性肝炎也常伴发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炎和硬皮病等[3]。
一、临床表现自身免疫性肝炎70%以上为女性。
可见于各年龄段,发病高峰14一60岁,多呈慢性迁延性病程。
长期疲劳是病人最多的主诉,乏力、低热、厌食、厌油腻等类似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较为普遍,有时伴有右上腹隐痛,不伴有皮肤搔痒,一些病例早期因仅表现有关节痛和皮疹就诊于骨科和皮肤科[4]。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尚可,80%病例存在黄疸,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较普遍。
后期进展为肝硬化时出现巨脾、腹水、腹壁浅表静脉曲张等。
二、实验室检查1.肝酶检查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γ一谷氨酸转肽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仅轻度升高。
2免疫学检查高γ一球蛋白血症几乎见于每例患者,以lgG升高最为明显,血清中多种非特异性自身抗体阳性,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自身免疫性肝炎【5
疾病 慢性药物诱导性肝炎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Wilson’s病 肉芽肿肝炎 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酒精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脂肪性肝炎
分类特征 没有特异性组织学特征 胞浆小体 重金属沉积 显著和多发肉芽肿
胆管区淋巴细胞和肉芽肿 浸润
脂肪变性;中心炎症和纤 维化;Mallory小体
核液肝糖生成;脂肪变
性;中心炎症核纤维化;
5
某些药物,包括酚丁、甲基多巴、呋喃妥因、 双氯芬酸、干扰素、匹莫林、米诺环素和阿伐他 汀能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其过程与免疫触发过程 相似。还有人认为中草药如黑色升麻类以及大柴 胡汤能触发引起AIH的免疫过程。目前药物是否 暴露出或者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是否只是引起 伴有免疫表现的药物性肝炎都不太清楚。米诺环 素和阿伐他汀能诱发其它的免疫症状,提示这两 种药物可能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诱发因素。
38
对治疗的反应有助于AIH的诊断,但并不是 所有AIH患者对治疗有反应。所以,没有治 疗反应的患者不能被排除诊断。其它疾 病,如重叠综合征,皮质激素治疗也有 效。
AIH的药物治疗进展很慢。虽然美国肝脏病 研究协会发布了AIH的治疗指南,但其临床 运用很灵活。AIH的异质性使得成人和儿童 的治疗需要个体化。
39
标准治疗
确诊时组织学发现有小叶间肝炎,合并或 不合并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初始治疗 应包括单用糖皮质激素或者联用硫唑嘌 呤。血清转氨酶和γ球蛋白升高的水平与组 织学损伤程度没有必然联系,同时对于治 疗的初始剂量也无太大帮助。
40
病检仅有肝门炎症的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取 决于转氨酶和或球蛋白的水平、症状、或 者联合生化指标和症状来看。无症状和那 些仅有肝门炎症而没有纤维化的患者可以 不治疗,但需要监测这些患者的临床情 况,包括行肝活检,以及时发现疾病是否 在进展,这是因为AIH的病情可有波动。联 合治疗是为了避免或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副 作用。还有一种方法为待病情缓解之前都 不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病理诊断AIH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AIH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炎症,是由遗传、环境和自身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和随后的肝纤维化,具有免疫和自身免疫特点。
常转氨酶升高、高球蛋白血症和自身抗体阳性。
(靶细胞:肝细胞)。
女性较多见。
发病年龄呈双峰型,青春期(15 ~24 岁) 和女性绝经期前后(45~64 岁) 多见,但近年来男性有所升高。
分类:1 型(60-80%):也称经典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以循环抗核抗体 (ANA) 和/或抗平滑肌抗体(ASMA) 为特征。
2 型(10%):存在如下抗体的自身免疫性肝炎:针对CYP2D6(细胞色素P450IID6) 表位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即ALKM-1),和/或存在抗肝细胞溶质抗原 (即ALC-1或LC1) 抗体和抗SLA抗体。
AIH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单一诊断方法,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组织学特点,并排除病毒、药物、酒精、遗传等因素所致的肝脏损伤。
对于临床疑难病例,可参考关于AIH诊断的描述性标准和诊断积分系统。
AIH的病理特征典型特征(3个)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的界面性炎玫瑰花结(rosettes) 33%淋巴细胞穿入现象( emperipolesis;穿入运动) 65%其他特征(多)小叶内炎症较弥漫,肝窦枯否细胞增生并含有透明小体,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肝细胞凋亡、点状坏死、灶状坏死,甚至亚大块坏死(鹅卵石样,看上去很"脏");约25%的患者会出现胆管改变(破坏性、非破坏性胆管炎和胆管缺失)。
肉芽肿罕见;巨细胞转化,桥接性坏死及纤维化40%;肝硬化28-33%。
↑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的界面性炎↑玫瑰花结↑淋巴细胞伸入现象更多图片欣赏:↑界面炎↑部分病例出现小叶中心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脱失,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肝脏严重的炎症导致肝细胞再生重排,表现出典型的"玫瑰花结",注意,中央需要见到空腔↑淋巴细胞在肝细胞内的穿入运动,注意其周围的空晕,见于65-78%。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H)是一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
这些疾病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方面。
根据2018年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IAIHG)制定的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一、临床表现。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
此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关节痛、皮肤瘙痒、皮肤色素沉着等自身免疫表现。
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还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包括肝功能检查、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自身免疫标志物的检测。
此外,还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三、肝脏影像学。
肝脏影像学检查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肝脏超声、CT、MRI等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形态结构、肿块、胆道情况等,对于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四、病理学检查。
对于确诊不明的患者,行肝活检是非常重要的。
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肝脏的炎症程度、纤维化程度,同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
综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肝脏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
AIH治疗:强的松单独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
.
27
谢谢聆听!
.
28
相关自身抗体 •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原抗体(pANCA) •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ASGPR)
.
11
自身抗体 ANA
ANA:是AIH最常见的自身抗体之一,约有75%的 I型AIH患者(单独阳性13%,和SMA同时阳性54 %)。 迄今还没有哪一种肝病特异性ANA被证实对I型 AIH有明显的特异性。此ANA亚型对I型AIH的诊断 价值有限。
应答不佳。另有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或停药造
成复发。
AIH的总体治疗目标是获得并维持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进
展为肝硬化和/或肝功能衰竭,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
活质量,生化缓解定义为血清氨基转移酶(ALT和AST)
以及IgG水平均恢复正常。肝组织学缓解定义为肝内炎症
消失或轻微。
.
24
自身免疫性肝炎 治疗方案
.
8
自身免疫性肝炎 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HLA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 表明HLA-DR3 及HLA-DR4与AIH密切相关
诱发因素:各类噬肝病毒如HBV、HCV、麻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某些药物如甲基多巴、米诺环 素、美洛昔康、异烟肼等均可诱发AIH。
免疫耐受的打破:机体免疫系统尤其是细胞免疫对自 身抗原的攻击。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治PPTPPT课件
如甘草酸、水飞蓟素等,用于 减轻肝脏炎症和保护肝功能。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肽、转移因子等,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缓解自身 免疫性肝炎的症状。
疫苗接种
针对某些引起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原体,如病毒性肝炎疫苗,可预防感染,减轻 肝炎症状。
其他治疗方法
肝移植
对于严重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 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未来研究方向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预防措施的制定等。
05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最新研究 进展
科研动态与新药研发
科研动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科研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研究者们对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等方 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理论依据。
新药研发
随着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正在积极开展新药研发工作,以期开发出更有 效、安全的治疗药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
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者们积极开展合作, 共同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疗方法和 研究进展,通过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推动该领域的整体发展。
VS
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是研究者们交流研 究成果和心得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 ,研究者们可以了解国际最新研究动态, 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油 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运动建议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身体 免疫力。
04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1、血清学:
(1)特异性抗体:血清中可以发现IgM类抗-LKM-1(liver-kidney microsomal antibody type 1)、IgG类抗-SLA/LP和抗双歧杆菌抗原T15;
(2)ANA:患者通常呈阳性,特别是抗细胞核抗体和抗核抗体;
(3)AMA:一般检测血清中M2抗体,也可以检测其他AMA神经节苷核糖核苷酸抗体;
(4)不特异性的抗体:血清中也可以出现抗核衣原体、抗病毒、抗细菌抗体等;
2、形态学:肝组织显示出弥漫性脂肪变性以及斑块状及团块状炎症细胞浸润;
3、生化检验:低蛋白血症、增高血清胆红素及全谷氨酸水平、抗衰老抗体(anti-aging antibodies);
4、影像学检查:肝脏轮廓及有关部位的实质伪影表现不均,肝功能异常。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引起的慢性肝炎。
目前,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本文将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诊断该疾病。
首先,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如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等。
其次,患者需要符合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IAIHG)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根据IAIHG的标准,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升高;②血清抗核抗体(ANA)或抗平滑肌抗体(SMA)阳性;③肝组织病理学表现符合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特征。
除了以上标准外,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此外,自身免疫性肝炎还常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这些也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依据。
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表现,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
因此,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谨慎对待,不能仅凭一两项指标就做出诊断。
总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表现,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炎。
临床医生需要严格按照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工作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希望本文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
【全文】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版)解读
三、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2实验室检查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自身
抗体阳性、IgG和/或γ-球蛋白水平升高是AIH的 重要实验室特征。 3.2.1血清生物化学指标AIH的典型血清生物化学指 标异常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改变,血清丙氨酸 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 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 (gGT)水平基本正常或轻微升高。病情严重或急 性发作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显著升高。
四、自免肝(AIH)的治疗
▲4.2治疗方案 4.2.1一线治疗对于未经治疗的AIH成人患者,若非肝硬化或急性重症者,建议将泼尼松 (龙)联合AZA作为初始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即泼尼松(龙)用于诱导缓解,AZA用于维持 缓解。该方案可显著减少泼尼松(龙)剂量及其不良反应。泼尼松(龙)可快速诱导症状 缓解,而AZA需6~8周才能发挥最佳免疫抑制效果,多用于维持缓解。联合治疗尤其适用于 同时存在下述情况,如: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情绪不稳以 及高血压患者。泼尼松(龙)初始剂量为0.5~1mg·kg-1·d-1(通常30~40mg/d), 诱导缓解治疗一般推荐如下用药方案:泼尼松(龙)30mg/d1周、20mg/d2周、15mg/ d4周,泼尼松(龙)剂量低于15mg/d时,建议以2.5mg/d的幅度渐减至维持剂量(5~ 10mg/d);
四、自免肝(AIH)的治疗
▲维持治疗阶段甚至可将泼尼松(龙)完全停用,仅以AZA50mg/d单药维持。需要强调的 是,糖皮质激素的减量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根据血清ALT、AST和IgG水平改善情况进行适 当调整。如患者改善明显可较快减量,而疗效不明显时可在原剂量上维持2~4周。可在使 用泼尼松(龙)2~4周后出现显著生化应答后再加用AZA,初始剂量为50mg/d,可视毒性 反应和应答情况渐增至1~2mg·kg-1·d-1。理想情况下泼尼松(龙)可撤药,仅AZA单 药维持。伴发黄疸的AIH患者可先以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总胆红素水平恢复至较低水平 (<50μmoL/L)时再考虑加用AZA联合治疗。
AIH,自身免疫性肝炎
糖皮质激素
抗ASGPR:抗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ntibodies to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抗LC1: 抗肝细胞质I型抗体(antibodies to liver cytosol type 1); 抗SLA/LP: (antibodies to soluble liver antigen/liver pancreas); APS1:自身免疫多腺性综合征(autoimmune polyglandular syndrome type 1) pANCA: 核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un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tRNP(Ser)Sec:丝氨酸转换核糖核酸复合体( 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complex for ser protein)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肝细胞或胆 管的受体
感染因素
病原体的抗原
肝细胞膜成分-病原体蛋白抗原
肝细胞及/或胆管细胞免疫性损伤
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HLA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研究 表明HLA-DR3 及HLA-DR4与AIH密切相关 诱发因素:各类噬肝病毒如HBV、HCV、麻疹病毒, 某些药物如利尿药替尼酸、麻醉药氟烷、异烟肼等均 可诱发AIH
自身免疫性肝炎
是一种较少见的、进行性的、以汇管周围性肝炎为主的 肝脏疾病 通常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组织自身抗体阳性,大多数 病例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其病程慢性、波动,可自发地发展成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临床上常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诊断时需认真排除有类 似临床和实验室征象的其他肝脏疾病 AIH发病以女性多于男性(4: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大多 数 病例发生于40岁以后。儿童少见,最小发病年龄为6个月。 所以有关AIH资料大多取自成人研究结果
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
健康生活·身边的医学认识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罗光荣自身免疫性肝病(简称“自免肝”)是一组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以前两种常见。
通俗地讲,这是一种因人体免疫系统发生紊乱,进而损害自身肝脏的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在肝损伤时,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血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
那么,这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有什么特征,又如何治疗呢?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部分患者年龄大于40岁,女性患者更多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4。
在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占慢性肝病的10%~15%。
近年来,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超势。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分为两型:1型多表现为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阳性,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好。
2型以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或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阳性为特征,多见于儿童、青年人,多急性或重症起病,且肝脏组织学改变显著,存在停止治疗后容易复发、需要长期治疗等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常见症状包括嗜睡、乏力、全身不适等,体检可发现肝脾肿大。
若存在肝硬化,可能会有腹水等表现。
10%~20%的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意外发现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
约25%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发作,甚至进展成急性肝功能衰竭。
部分患者病情可呈间歇性发作,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可自行缓解,但通常会反复。
除肝脏病变,患者的肝外表现也很常见,如游走性关节炎、皮疹、口眼干燥等,女性常有闭经。
此外,患者往往还同时存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和肾小球肾炎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总体治疗目标是获得肝组织学缓解,防止肝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有效和标准治疗方式,一般优先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硫唑嘌呤联合治疗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分型:根据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通常将AIH分为3个亚型:Ⅰ型:以血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和(或)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y,SMA)阳性为特征。
部分患者有抗肌动蛋白抗体(anti-actin antibody)。
此型最常见,约占全部AIH的80%,其中70%为4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
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仅25%发展为肝硬化。
17%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Grave’s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溃疡性结肠炎等肝外自身免疫病。
Ⅱ型:血清抗Ⅰ型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iver kidney microsome antibody,anti-LKM1)阳性是Ⅱ型AIH 的特异标志。
anti-LKM1的靶抗原是细胞色素单氧化酶P450 2D6。
抗肝胞质Ⅰ型抗体(anti-liver cytosol antibody,anti-LC1)是本型AIH的另一特征性抗体。
Ⅱ型AIH 多见于儿童,呈进行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的发生率较高,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较低,且易复发。
Ⅲ型:该型的特征是血清中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nti-soluble liver antigen antibody,anti-SLA)及抗肝胰抗体(anti-liver pancreas antibody,anti-LP)阳性。
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状况均与Ⅰ型AIH 有类似之处,也主要见于女性患者。
约13%的AIH患者血清中缺少典型的自身抗体,但患者有AIH的表现及HLA抗原表达特征,高γ球蛋白血症,此外还有与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类同的组织学改变,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有人将该类患者称为Ⅳ型。
除上述分型标志抗体外,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对AIH的诊断更具有价值,三个亚型中的任一亚型均可表现为该抗体阳性。
anti-ASGPR是存在于AIH患者血清中唯一的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除对AIH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外,还对观察疗效、估价病情有着重要价值。
自身免疫性肝炎
简介: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
W aldenstrom于1950年首先描述此病。
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肝炎病毒系列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种以肝脏慢性坏死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
W aldenstrom于1950年首先描述此病。
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中含有多种自身抗体,肝炎病毒系列标记物则均为阴性,其肝脏的基本病理为肝小叶周围有碎屑坏死,亦可出现桥样坏死,并有明显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但无肝内胆小管损伤征象。
随着病情的进展,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而发展为肝硬化。
如不给予积极的治疗,预后不良。
由于部分AIH患者可见有狼疮细胞(LE 细胞),Mackay曾称此病为狼疮样肝炎(lupoid hepatitis),实际上,不论狼疮细胞阳性或阴性的AIH,其免疫学特点、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病情的转归等均属相同,另外,为避免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混淆,现在对狼疮样肝炎一名已摒弃不用。
关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
据国外文献报告,在西欧和北美国家的人群中,AIH的患病率为0.1一1.2/10万人。
在日本约为0.015--0.08/10万人。
我国尚未见有关报道。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因还不清楚,有以下几种学说。
1.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这是目前比较普遍认同的学说。
AIH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多种自身抗体,血清中多克隆Y一球蛋白水平显著增高。
这些自身免疫现象提示此病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成分具有免疫耐受性,机体内的抑制性T细胞具有抑制B细胞对自身组织蛋白产生相应抗体的功能。
有人将AIH患者的T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后,在体外与泼尼松龙孵育,发现它对 B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这种实验研究的结果也提示 T淋巴细胞调控功能的异常在AIH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疗指南【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自身免疫性肝炎女性多见,起病缓慢,但亦有起病较急,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者。
2.病程一般超过6个月亦可诊断,随着病情发展渐呈慢性过程。
3.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常见症状为乏力、厌食、黄疸等,部分病例可表现为肝内瘀疸,可出现蜘蛛痣及肝脾肿大,晚期肝功能失代偿,可出现门脉高压、腹水、水肿及肝性脑病。
(4)肝外系统症状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出现与肝脏无关的征象,包括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溃疡性结肠炎、胸膜炎、间质性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心肌炎、心包炎、肾炎、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甲状腺炎、糠尿病等,亦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二)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神志。
2.肝病面容、巩膜及皮肤黄疸、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
重型肝炎患者深度黄疸。
(三)辅助检查1.肝功能损害2.自身免疫性肝炎除肝功能损害外,血清中可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包括ANA(抗核抗体)SMA(抗平滑肌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球蛋白、r-球蛋白或lgG为正常上限的1.5倍。
3.诊断标准(1)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实验室检查排除HBV或HCV的感染。
(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醇、药物、毒物和代谢障碍等所致的慢性肝炎,此外,还有一些经详细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有慢性肝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护肝治疗及中医中药治疗可参照慢性病毒性肝炎。
2、免疫抑制剂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可用强的松龙1-2mg/kg/日,经2-4周治疗好转后每周减少5mg,直至维持量15mg/日,可服6-12个月,在使用激素时可同用硫唑嘌呤,以减少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
熊去氧胆酸具有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和去除脂溶性胆盐的作用,亦可试用。
3、晚期患者可考虑作肝移植术【疗效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清、AST、ALT、胆红素恢复正常。
2.好转以上各参数有改善,但有一项或多项未恢复正常。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危害解读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危害解读*导读: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高球蛋白血症及有多种自身抗体和汇管区呈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肝炎的一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高球蛋白血症及有多种自身抗体和汇管区呈碎屑样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炎症性病变。
对人体的危害很大的,主要是自身免疫性肝炎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
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
那么,自身免疫性肝炎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1、*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中脂滴增多、使肝细胞脂肪变性、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
2、*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的病情进展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死。
3、*脑病脂肪肝综合征一些发生脂肪肝的肥胖者常常表现为恶性肥胖、这类病人极易并发致命性心脑血管疾病。
4、*诱发或加重糖尿病据调查、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脂肪肝的约50、脂肪肝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为30~40。
5、*妊娠脂肪肝妊娠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后期(36~40周)、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
6、*诱发肝癌脂肪肝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虽无直接关系、但是脂肪肝的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作用及有毒物质损害等、可诱发肝癌。
因此、脂肪肝也可增加肝癌的发病几率。
*求医网温馨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应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脂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不宜吃油腻、油炸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少食多餐,每顿食量控制到7-8分饱。
禁忌高脂肪含铜量高的食物,禁烟酒,不可使用铜制品容易盛装食物及饮用水。
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化学毒素,慎用药物尤其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肝功异常、病情活动时要随时就医,注意休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参考文献:《自身免疫性肝病基础与临床》《肝脏免疫学》】。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
3. 自身抗体阴性 AIH 血清自身抗体是 AIH 的免疫学特征之一,约10%的 AIH患者常规自身抗体检测呈阴性,该类患者常常血清 IgG水平升高幅度较小甚至正常,这结 AIH的诊断带来根大困难,但肝组织学仍可见界面性肝炎、 淋巴-浆细胞浸润、致瑰花环改变等AIH特征性改变。这类患者可予糖皮质激素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 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答往往与典型 AIH相似。
*
2.硫唑嘌呤的副作用 硫唑嘌呤最常见副作用是血细胞減少, 可能与红细胞内硫基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活性低有关。因此,加用硫唑嘌呤的患者需严密监测血常规变化,特别是用药的前3月。如发生血白细胞的快速下降或WBC低于3.5x109/L 需紧急停用硫唑嘌呤。
*
AIH患者如出现终末期肝病或急性肝功能衰竭等情況需考虑进行肝移植术 。20%的 AIH患者在肝移植后会再次发病,中位诊断时间为肝移植术后26个月。
*
5.疗程、停药指征和复发 免疫抑制治疗一般应维持3年以上, 或获得生化缓解后至少2年以上。 除完全生化应答外, 停用免疫抑制剂的指征包括肝内组织学恢复正常、无任何炎症活动表现, 因为即使轻度界面性肝炎的存在也预示停药后复发的可能。
*
1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 长期使用糖皮成激素可出现明显副作用,其中除了常见的“Cushing体征”以外, 糖皮质激素还可加重骨质疏松导致管柱压缩性骨折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骨病,并与2型糖尿病、白内障、高血压病、感染(包括已有的结核发生恶化) 、 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 。
*
4. AIH相关肝硬化 约1/3的AIH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肝硬化表现。活动性肝硬化患者仍有免疫抑制治疗的指征。治疗方案以选择糖度质激素单药治疗为宜,适当减少泼尼松(龙)初始剂量(20-30 mg/d) ,同时注意消化道出血和/或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可谨慎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15-20 mg/天)口服,疾病好转后应快速減量至维持量(5-7.5mg/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
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
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差别。
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
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
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
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
检查可见高
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本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
约占30%。
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降不明显等症状。
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
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
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
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化和组织学缓解。
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