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印度,教材主要围绕印度的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印度教、阿拉伯数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2.印度宗教的起源和发展3.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遗址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繁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宗教起源和发展,如佛教、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印度宗教的认识,了解不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介绍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如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3课古代印度班级: 姓名: 上课日期: 编号: 设计人:备课组长:【课标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课型】新授课【课时】 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

2.简述种姓制度的等级关系,感受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深远影响。

3.掌握佛教创立的基本史实,从佛教传播认识古代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学习重难点】知道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及文明成果(重点);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及评价(难点)。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该河的源流概况如何?2.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3.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成就有哪些?4.概括种姓制度的分类、特点及影响。

5.概括佛教创立的史实。

6.指出佛教对外传播的时间、对外传播的国家。

随堂练习:1.发源地:____________流域2.概况: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在印度河流域发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早期文明遗址。

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__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__________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3.成就:数学:_______________;宗教:______________4.种姓制度产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_______________”。

内容:第一等级是_____________,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___________,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_______,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____________,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兴衰,佛教的创立和传播,以及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进程,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印度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应注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和孔雀王朝的历史发展,掌握佛教的创立和传播过程,了解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孔雀王朝、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古代印度的科技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佛教的教义和传播过程,古代印度科技文化成就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比较教学法:将古代印度文明与其他文明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

简要介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引发学生的兴趣。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是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古印度的历史发展、文明成就以及与中国的交流。

本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古印度的地理环境、种姓制度、佛教和印度教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特色文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古印度的历史与文化对他们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的特色文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的地理环境、种姓制度、佛教和印度教等,认识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古印度的地理环境、种姓制度、佛教和印度教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突破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古印度的特色文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探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古印度的基本情况,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课堂上,分组讨论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和印度教等,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印度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4.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古印度文明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印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古印度的地理位置,为新课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介绍古印度的地理环境,如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等,让学生了解古印度的农业生产条件。

3.操练(10分钟)讲解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引导学生了解各个种姓的地位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种姓制度对古印度社会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易俗河镇三中八年级1801、1803班历史学科教案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那么“种姓制度”有什么
内容呢?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提示: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2.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
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
生出首陀罗。

那么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什
么特点呢?它带来了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归
纳一下。

提示:“种姓制度”的特点有:①种姓界限森严;②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③种姓实行内婚。

“种姓制度”严重阻碍印度社会的发展。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同学们应该都知道《西游记》里孙悟空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吧?他们取经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到印度研究佛经。

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想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

提示: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是古代印度的大致历史,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种姓制度”的内容和影响;佛教产生时间、创始人以及佛教教义,要求学生课后多花时间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励1000美元》
种姓制度在印度影响深远,根深地固。此制度有什么特点呢?创立此制度的古代印度是一种怎样的文明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3课探究答案。
师:出示材料,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关注新闻时事和社会生活,明确本节内容。
自主
探究
师:强调: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祥地。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由印度原始居民达罗毗荼人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开始在印度河流域产生。公元前15000年左右,游牧部落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他们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及其相关资料,最大限度地从课文中获取有关种姓制度的知识信息。
完成学案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师:提要求,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掌握学生的学习进程,发现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决学生所出现的疑难问题。
生:根据题目引导快速浏览教材,标注重要内容。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阅读课本“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一目,结合课本地图《古代印度》和插图《摩亨佐.达罗遗址》。回答问题
【问题1】古代印度文明的地理位置: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教学任务】




知识与
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
方法
识读地图《古代印度》,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

课题:3.古代印度备课时间预备周年段九年级上课时间预备周主备人课时安排总( 1 )课时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印度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的入侵、种姓制度、佛教的知识。

2.认识等级制度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认识佛教的教义。

3.通过分析等级制度、佛教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等级制度、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难点:等级制度的实质与佛教的教义。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法、图示法、史料解读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PT,收集所需要的视屏、资料,制作导学案;教学过程备注第一步: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新课导入导入1(图片导入):看到图一你想起了中国西周的什么制度?(分封制)那么看到图二你想到哪一国家的什么制度?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二所反映的历史。

导入新课。

导入2(情境导入):大家非常熟悉西游记的故事,你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经中的西天是哪里吗?板书设计当堂达标1.印度河流域孕育的文明是( A )A.古印度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2.“种姓制度”是古代的社会等级制度( C )A.埃及B.巴比伦C.印度D.中国3.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古印度种姓制度划分,他的等级应该是( A )A.刹帝利B.婆罗门C.吠舍D.首陀罗当堂达标4.下列示意图中,能够反映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是( D )5.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 )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真主安拉D.穆斯林6.学习了世界古代史后,小张针对“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进行活动探究,他收集了如图,想进一步探索,请你与他同行吧!观察图中A.B.C.D处,写出它们所代表的古代文明的名称。

A:;B:;C:;D:。

答案:(1)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教材图片分析1.摩亨佐·达罗遗址:摩亨佐·达罗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会”之称。

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

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下面是小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初中历史古代印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明历程;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的相关材料,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古代印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古代印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古代印度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

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

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

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

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

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

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

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

而印度的雅利安人。

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

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

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

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

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第3课 古代印度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3课 古代印度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设计(部编版)

第3课古代印度【课标要求】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人类活动,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了解亚洲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教学目标】时空观念:通过《古代印度示意图》,知道古代印度的地理概念,初步了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历程。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佛教教义,了解佛教发展的原因和佛教的实质,认识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并分析史料,了解种姓制度的建立、特点及影响。

家国情怀:认识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认识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唯物史观: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老的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的一个城镇里,一个理发师的儿子,悄悄地爱上了一位刹帝利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

有一天,这个小伙子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打算和这个姑娘成亲。

小伙子满以为父母会为此事而感到高兴,但想不到父母坚决反对。

他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孩子,这件事根本办不到,因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制度。

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她的种姓是刹帝利,你们两个根本不相配,因而她是不能与你成亲的。

你死了这条心吧,我会给你找一个首陀罗的姑娘为妻。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理发师的儿子怔住了。

他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思恋着那个姑娘。

最后,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为什么这两个年轻人不能结婚?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二、探究新知(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正文第一段和第11页《古代印度示意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说明印度河与古代印度文明的关系。

提示:地处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古印度文明最早在这里诞生。

(教师讲解古印度文明地理位置时,与现在的印度进行对比)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内容,制作古代印度历史线索表,以便对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重点
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难点
佛教的传播。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西游记的故事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古印度的起源和发展,古印度的种姓制度及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2.通过史料充分认识种姓制度和佛教教义。
3.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世纪,创始人,后被称为“”。
(2)佛教提出“”,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3世纪开始外传。公元前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在传入内地。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古代印度在鼎盛时期有哪些表现?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③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2.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像艺术等。古代印度的佛像艺术对中国影响巨大,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都深受印度佛像艺术的影响。
3.说说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古代印度》是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课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以及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印度文明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体系去理解和掌握古印度文明。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地理位置等细节可能容易混淆,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印度文明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展、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2.难点: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2.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课,了解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PPT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利用PPT等资料,展示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印度河流域的城镇和农业、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宗教文化等。

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了解古印度文明的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学生巩固对古印度文明的理解。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第3课古代印度特点:多提问、画思维导图一、导入新课播放《西游记》影视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对,是古代印度。

为什么大唐帝国要到印度去取经呢?因为古代印度也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播放《印度》这是最近网上爆红的印度小姐姐,很多人被她清澈的双眸所打动,也引发人们对她的好奇。

有些人也会疑惑,印象中印度人的肤色都是比较黑的啊,这个小姐姐怎么这么白呢?他是不是身份高贵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历印度的历史。

二、展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阅读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学习有动力。

三、教学流程(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完成下列问题:(提问)1.初步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3.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4.了解古印度的文化成就等。

教师讲解:1.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现代印度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但在古代他是一个地区的名字。

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古代印度是指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地。

地理位置具有封闭性、孤立性,东西南三面环海,北部高不可樊的是喜马拉雅山,只有西北角可以通往外界,在古代,很难和外界发声联系。

古代印度文明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

2、古印度文明起源于那个流域?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

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

大河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适合发展农业。

南部主要是德干高原气候干燥不易于农耕。

古代交通不发达,南部与北部交流较少,造成地区差异,相对来说,北部更发达一些。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3.阅读教材结合图片,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遗址有哪些?哈拉帕摩亨佐•达罗,这两个城市大概相隔60公里。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古代印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传统宗教和文化,了解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地理特点;2. 印度的传统宗教和文化;3. 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印度地图,让学生找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并与中国进行比较。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印度的了解程度,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 通过讲解和图文展示,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地理特点。

2. 讲解印度的传统宗教和文化,如印度教、佛教、瑜伽等。

3. 讲解古代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如吠陀时代、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孔雀王朝等。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宗教或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选定宗教或文化的起源、主要信仰和传播等。

3. 小组成员在一起分享所得,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小组汇报的内容。

四、小组汇报(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研究的宗教或文化。

2. 汇报内容包括:宗教或文化的起源、主要信仰和传播等。

3. 全班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相关知识。

五、深化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印度的宗教和文化对印度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宗教和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启示。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对于理解印度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意义。

七、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与印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了解印度的历史和文化。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案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雅利安人的征服与古代印度国家的形成;知道印度种姓制度,理解其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对印度文明所产生的影响;知道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理解佛教创立的背景以及其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

2.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学习以及佛教产生传播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绘制四大种姓图表和分角色扮演,明确不同等级的区别;通过阅读有关种姓制度积极和消极作用的材料,培养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的方法。

2.通过仔细观察《佛教旱期域外传播图》,了解佛教的发展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等级制度带来的隔离和危害,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认识到宗教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社会背景,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

通过学习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认识古代印度的独特文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印度种姓制度。

2.佛教的产生及传播。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影响及与佛教产生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示意图。

)教师: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历史,金字塔和《汉漠拉比法典》展现了古代奴隶制文明的标志性成果。

同学们看看地图,产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除中国外还有哪个国家是我们没有谈及的?教师:印度,我国古代史书上也称其为“身毒”“天竺”等,唐玄奘在其《大唐西域记》中依梵文译名为“印度”,沿用至今。

今天,我们来看看古印度独特的社会面貌。

新课教学:一、古代印度国家印度作为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历史发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结合老师展示的地图,归纳梳理一下古代印度的发展历史。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教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公开课教案_0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环境,初步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体会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尝试通过网络、书籍、报刊等途径收集历史资料,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了解佛教的产生及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难点:体会种姓制度对印度文明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呈现泰姬陵、印度舞蹈、服装、街上踱步的牛、恒河沐浴的教徒以及印度美丽的风光等2)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2.自主学习1).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哪个大陆,位于哪两条河流流域?2).什么时间开始出现城市?3).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形成了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是什么?其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居于被统治地位的是哪些等级?4).古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间,其宣扬什么主张?活动二:种姓制度呈现活动任务单(一)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料一:2006年某国一村落,集体烧死该村官员的女儿,因为该少女未经父母同意与低种姓男子结婚,在结婚当天被父母抓回,经全村决定烧死该少女1.该国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该少女会被烧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规定的?2.该男子祖先是理发师,那该男子属于哪一等级?被烧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级?3.该制度合理吗?其实质是什么?4.该事件说明什么?你认为该制度是否该继续存在吗?如果你是法官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活动三:印度佛教呈现活动任务单(二)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材料二:“我普度众生呼吁众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难,超脱自我,等待来世入我极乐世界”1.我是谁?这是哪一宗教的观点?该宗教起源于何时何地?2.该思想是针对哪一制度提出来的?为什么该思想提倡“修来世观念”?3.该宗教得到谁的大力支持?为什么他会支持该宗教?课堂小结同学们,经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结合课本师生归纳出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五、板书设计(1)古印度的位置及文明的出现古代印度(2)种姓制度(3)佛教的建立与传播(4)佛教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印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印度,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概括古印度文明的变迁:国家的出现,文明的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等。

3.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掌握印度种姓制度内容、特点;了解种姓制度的影响。

4.通过阅读教材知道佛教的兴起概况和佛教对外传播;初步探究佛教的影响。

【教学重点】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和佛教的影响。

【新课讲授】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环境
教师结合教材介绍古代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

补充:教师出示南亚次大陆的地图,标示出印度的范围,并向学生介绍印度的气候、河流和土壤的地理知识,为引出古印度文明的产生做铺垫。

2.文明起源与发展
教师结合教材介绍古印度文明起源的相关史实。

出示图片:教师出示古印度的地图和哈拉巴、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图片和相关介绍,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教师结合教材介绍古印度时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的相关史实。

3.印度文化
教师结合教材介绍古印度文化的史实,如最早发现和使用黄金,发明阿拉伯数字,创造佛像艺术等。

问题思考:请学生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

提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教师结合教材和相关图片着重介绍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重点,详见课件)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教师结合教材从产生的时间、产生的地点、创始人、创立原因、传播和基本教义等方面介绍佛教的相关史实。

图片补充:教师出示释迦牟尼佛像、菩提树、佛陀说法、佛陀坐像的图片和佛教的传播路线图等资料,帮助更为直观地了解佛教创立的相关内容。

四、本课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在课堂做出小结。

五、课后活动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课后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课堂练习
教师出示相关题目(详见课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