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资料

中药: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

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

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相恶: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相须: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其原有疗效。

相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炮制: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前的必要加工处理过程。

水飞法: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煅法: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宜于粉碎,以便充分发挥疗效。

煨法:利用湿面粉、湿纸或黄泥包裹药物,置热火灰加热至面获纸焦黑、或泥巴焦枯为度,可减轻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加强止泻的作用。

淬法: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十七酥脆的方法。

潬法: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一种方法。

灸法: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中药性能:又称药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内容,它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

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四气:亦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寒热不同的性质,具体内容包括寒、热、温、凉、平。

五味:是指药物的滋味,具体内容包括辛、甘、酸、苦、咸、涩、淡。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指上升、发散,即向上向外的作用趋向;沉指收敛泄利,降指下降,即向下向内的作用趋向。

归经: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道地药材:具有地方特色,质量优良的药物即为道地药材,也称“地道药材”。

剂量: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用量。

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利水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泄水湿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泻下药: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温里药:凡能温湿里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理气药:凡以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消失药:凡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治疗饮食积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消食药。

活血祛瘀药:凡以通畅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活血祛瘀药。

化痰药:凡能祛痰或消痰作用,治疗痰证的药物,成为化痰药。

止咳平喘药:凡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主治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病症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凡具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位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安神药:凡能安神定志,治疗神志失常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

平抑肝阳药:凡能平抑肝阳,治疗肝阳上亢病症的药物,称平抑肝阳药。

息风止痉药:凡以平息肝风为主要作用,用治肝风内动,痉厥抽搐病症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

止血药: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驱虫药:凡以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催吐药。

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凡以解毒疗疮,攻毒杀虫,燥湿止痒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拔毒化腐生肌药:凡以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成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毒性:狭义的毒是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性,广义的毒是指药物的偏性。

烊化:用热的汤药将胶质类药物以及不宜煎煮的药物熔化的方法。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能。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脉功能,能引药上行,降低寒性。

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功效;并有降低药物毒性和矫味矫臭的作用。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利尿、

降火功效。

姜炙能增强温胃止呕功效,缓和药性。

2.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3.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

4.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5.药物寒热与药物药效、临床应用的关系是什么?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等功效,临床主治阳证、热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等功效,临床主治阴证、寒证。

6.何谓中药的五味?五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另有淡味与涩味两种,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与酸味功效相似,故仍称五味。

确定的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口尝),二是药物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因此“五味”主要是指药物味道的“味”,也包涵了小部分药物作用的“味”。

7.简述辛、甘、酸?苦、咸、淡、涩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1)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表证、气血阻滞的病证。

(2)甘: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和调和药性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证、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3)酸: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滑脱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