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上云实践:极端流量下的峰值应对与架构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浪微博上云实践:极端流量下的峰值应对与架构挑战

本文章来自于阿里云云栖社区

摘要:在混合云架构中,核心关键是专线,它是实现内部与公有云之间弹性的核心。目前微博和阿里云之间已经拉通了多条专线,日常的核心消息通过多机房的消息组件同步到阿里云缓存中,实现前端层面和缓存层面的弹性伸缩。在混合云的模式下,微博目前采用了两种部署方案。

做为目前最火的国内社交APP,微博常常在特定时间或特定事件发生时迎来流量高峰。通过对近五年时间应对的峰值进行总结,可以抽象为三种常见的峰值:∙第一种是日常的晚高峰;

∙第二种是各种运营活动以及明星、大V的热门微博所带来的流量高峰;

∙第三种是非常极端的突发事件导致的核心服务数倍的流量增长。

之所以需要关注这三类场景,主要是因为:

∙第一,尽管微博的功能众多,但冗余是非常少的,因此早晚高峰需要弹性扩容;∙第二,活动、大V的热点事件能够提前预知,可以提前准备所需资源;

∙第三,极端事件是最需要关注的,它对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要求非常高。

这三类场景可以简单总结为两大特点:瞬间峰值高、互动时间短。

流量高峰下的挑战

在应对流量峰值时,微博面临着以下三点挑战:

∙产品迭代快,目前微博的现状是功能多,依赖复杂,导致发布和变更频繁;

∙运营上,站内外,活动、运营、大V均有Push场景,导致全量极速下发,互动时间短;

∙技术上存在突发的极端流量,目前热点多,“马航”、“王宝强”等事件十分考验服务的弹性伸缩。

那么在应对流量峰值时,应该主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第一点是快速扩容、及时回收,这考验的是系统的弹性扩容、峰值应对的能力,这也是系统设计的最核心的目标;

∙第二点要注意成本优化,可伸缩的业务利用公有云,私有云内弹性部署;

∙第三点是运维标准化,微博流量来源主要是PC端和移动端,但两者的开发语言是不同的,因此系统需要打通多语言环境,通过Docker实现全公司统一平台;∙第四点,由于业务迭代快速迭代,因此基础设施需要标准化,以供公有云和私有云使用。

传统应对手段v.s. 云端弹性伸缩方案

传统的峰值应对手段第一步需要设备申请,项目评审;第二步需要入CMDB,上架装机;之后需要设备录入资源池,机器初始化;第三步需要运维人员进行服务部署,包括环境、监控、服务部署和流量引入;当流量峰值下降时,还需要服务自动下线以及设备置换或下架。整个链路十分冗长,大部分操作需要人工介入,而且依赖于企业内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在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应对峰值的手段显然已经过时。

目前,微博采用的是DCP的弹性伸缩方案来应对流量峰值,具体架构如上图所示。架构内部主要采用私有云,早期采用物理机部署,通过化零为整建立冗余池;此外通过OpenStack+KVM的虚拟化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建立VM池。在公有云方面,通过采用阿里云等设施进行多云对接。

建立统一的设备资源管理池后,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服务部署、资源调度等问题。

目前,微博采用的是基于Docker的云化架构:

∙业务上,由于部分业务并非无缝迁移到该架构上,这时需要对业务进行微服务化、消息化等改造;

∙平台上,需要部署敏捷基础设施,打通持续集成平台以及实现多租户隔离、弹性伸缩、故障自愈等能力。

除了公有云具有弹性伸缩能力之外,私有云也可以具有弹性。公司内某个部门可能就有很多业务,如果每个业务都保留很多冗余则会导致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

微博采用的是将每个业务的冗余拿出来放到共用的共享池内,当业务有需求时,从共享池内申请冗余;使用完成后归还申请的服务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私有云的弹性伸缩。

在应对流量峰值时,除了上面提到的弹性伸缩系统,还需要统一的监控平台、核心链路服务自动伸缩、预案&干预手段相互配合,以保障峰值服务正常运行。DCP的架构设计

下面是微博的DCP整体架构图。

最底层是物理主机资源;第二层是资源调度层;第三层是编排层,主要包括一些常见的自动化操作;最上层是业务层,由多种语言混合开发;架构的右侧是主要的基础设施。

在架构设计中面临的核心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镜像分发,包括镜像优化和分发速度的优化;

∙隔离设计,包括平台层隔离和部署/实例隔离;

∙弹性伸缩,包括自动扩缩容和故障转移。

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架构挑战1:镜像分发

镜像分发的挑战,主要有镜像优化和分发速度的优化。

1. 镜像分发——镜像优化

镜像优化主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镜像制作优化;二是仓库部署优化。在镜像制作时,采用镜像分层,逐层复用,其次制作一些微镜像,用于分发速度提高。仓库部署优化,当业务集群访问Registry时,从早期的本地存储镜像改进为分布式存储,同时在阿里云上部署大量镜像缓存Mirror。

2. 镜像分发——分发速度

由于弹性伸缩大部分是在公有云上实现的,因此对镜像请求最大的也是在阿里云上,通过在阿里云上以级联的方式部署大量的Mirror,加快镜像分发速度。

常规情况下,部署几台Mirror即可,当弹性扩缩容时,将Registry横向扩容,作为业务扩容的依赖,业务扩容根据一定的配比关系,先将Registry进行扩容以及镜像的预热。这其中优势在于:

∙将Registry进行分级部署,常时只部署一部分,扩容时进行大批量横向部署;∙将每一个Registry的带宽优化,这是因为Mirror是部署在ECS上,而ECS单机的PPS和带宽都是有一定限制的。

整体架构的目标是实现分发速度千台规模分钟级,未来的方向是在扩容层面支持P2P的镜像拉取方式。

架构挑战2:隔离设计

隔离设计的挑战,主要有平台层隔离和部署/实例隔离。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隔离设计——隔离模型

隔离又分为平台上隔离、部署上隔离和实例上隔离三种。平台上隔离是指一个集群对应一个部门,例如微博平台、红包飞等有各自对应的大集群,内部的业务在下一级进行隔离;部署上隔离是指同一业务需要在不同机房部署,例如一个Feed 业务在几个内部机房都有部署;实例上隔离主要是指CPU、MEM等通用的资源上进行隔离。隔离模型的右侧是资源共享池,作为全局共享池和集群Buffer池。

2. 隔离设计——平台层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