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赵汀阳,《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二、《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的内容介绍: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这本书的结构框架可能和其他的书籍不同,它一共包括四个部分:导论、上篇、下篇、相关阅读。其中前三个部分都是由赵汀阳在不同的时间为不同的学术媒介写成的,所以有不少内容相似的篇幅,前后论证也有不同之处。相关阅读一共有十四篇,都是对赵汀阳的这本书的内容进行评述,或有肯定或有批判,在此对这些文章不多加以介绍,只对赵汀阳的“天下”观加以阐述。
在导论中,赵汀阳提出讨论中国世界观的必要性,在赵汀阳看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逐渐强大,当中国要思考世界问题时必须给出关于世界的思想。重思中国的意义在于重新建构属于中国的价值观。因此赵汀阳从哲学上分析政治问题,提出“天下体系”。并给出了相关分析框架和方法论,他从“天下—国—家”的分析单位层次出发论述了“天下体系”。他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认为…一个有效的政治制度必须具有充满整个可能政治空间的普遍有效性和通达每个可能的政治层次的完全传递性‟。除此之外,赵汀阳在论述天下理论的政治问题时提出他认为最完美也最严格的公正标准,也就是一个制度是合法的,当且仅当,它是多数人都同意的制度且多数人中至少包含了多数精英。
在《天下体系》的上篇中,他对帝国和帝国主义进行重新诠释,并且对现代制度在世界问题上的无能为力进行批判,提出在分析世界问题时应将分析单位提升至世界单位。其中他在分析“天下”理念时,提出如果“天下”是一个饱满的概念的话,它就必须包含三个层次的意义:土地、民心、世界制度及由其保证的世界政府。天下(世界制度)与天子(世界政府)构成了天下体系的理论基础,但天下比天子更为重要。天子以天下为家,因此产生“无外”原则,并且区分了无外与内外原则。“天下”所认定的世界是在概念上已完成的世界,承诺了世界的先验性完整,那么世界的存在在于保护其内在和谐—良好的状态。西方把世界看做是一个未完成的使命,不可避免的为了克服想象中的分裂而战争、征服。赵汀阳认为古代中国帝国在文化追求上一直试图按照天下的文化标准行事并提出了五点。其中“礼不往教”极为重要,因为它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提出用义:豫让原则、礼:自愿原则来实现仁,把冲突最小化。
在谈及当代世界问题时,赵汀阳主要提了三个:联合国、现代游戏、欧盟。其中,通过
东西方对比的方式,说明西方的现有关于世界的观念不适合解决世界问题,唯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天下”理论才具有解释力。最后,赵汀阳列出了四种帝国模式,认为因很少发现、发展世界共同利益(实际存在的利益能刺激积极性),所以政治意义上的世界还不存在。
由于上下篇有些内容有所重复,所以在《天下体系》的下篇中,着重介绍几个赵汀阳的观点。赵汀阳在下篇中重提了有关天下的概念,但又对三者的互为约束条件关系做了说明。并提出政治知识论的理由,认为世界首先被看成一个政治存在或政治学对象而非科学对象,这是因为自然知识崇高且不可研究,所以中国哲学把政治问题看成哲学的第一问题,表现为如何治理天下,将人际关系的伦理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所以在赵汀阳看来中国哲学的元理论倾向是以关系为基本问题的人性基础研究,因为关系是生存及幸福的条件。
赵汀阳在世界政治哲学框架中认为世界制度由于国家制度。世界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是最大的政治单位,而在一个总体的政治系统中,各个政治层次间存在明确的逻辑从属关系,即政治制度的治理顺序是自上而下的。并且世界制度逻辑上的优先有意味着它的先验性。在论证政治制度的一致性与传递性方面,赵汀阳通过政治合理性和伦理合理性加以论证。政治合理性论证方面,在赵汀阳看来,从理论完备性看,一个理论是有效的就是能够被普遍地贯彻应用于所有的政治单位,并且,在给定的政治系统中的各个层次间具有传递性。这就是中国政治哲学中追求的是政治制度的普遍性和传递性,有助于保持一致性和稳定。伦理合理性论证方面,赵汀阳从家庭性出发,认为家庭性的幸福在于它的完整性和和谐,家庭性可以通过映射的方式成为处理天下万事的基础原则,但又提出根据亲疏远近,家庭性原则会在情感淡化中消于无形。家庭性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广顺序与自上而下的政治顺序相反,这就意味着除非天下按照家庭的模式进行治理,否则不能得到和平与和谐,因而家庭被看成社会的基础。而家庭性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推广顺序与自上而下的政治顺序相反标志着政治与伦理间相互肯定的政治-伦理循环,政治为伦理提供效率,伦理为政治提供合法性。
最后,在这一部分,赵汀阳着重提出了天下理论的6个哲学原则:1、世界必须成为一个政治存在,否则不存在一个完整的政治体系;2、世界的治理需要一个世界制度;3、如果一个政治体系有多个层次组成,那世界制度必须是这个系统中的最高政治权利制度;4、政治治理原则必须在各个政治层次上具有普适性和传递性;5、政治制度必须具有伦理合法性;
6、政治制度的伦理合法性在于符合全体人民的公意。与当代问题的相关性方面,赵汀阳在这一部分并为提出有别于上篇的想法,在此就不加以论述了。
三、分析与评价:
(一)、无外原则
在赵汀阳建构的世界理念中存在着两个极其重要的原则,即无外原则和民心原则。在谈及“天下”这个概念时,赵汀阳认为如果“天下”是一个饱满的概念的话,那它就必须具备地理、心理及政治三层含义,并且他们间互为约束性条件。在这其中世界制度被认为是主要的,而世界制度的一个重要层面就是以“世界”为分析单位,既然如此,赵汀阳就提出“无外原则”。“赵汀阳试图否器对不负责任的西方政治哲学,并将敏锐的眼光投回我们几乎已经快要遗忘掉的传统文化,重提老子“以天下观天下”的天下观。”(吕勇:“无立场与中国立场”,《广西大学学报》,2007年10月)在赵汀阳看来“天下和天子共同构成了天下/帝国的理论基础,天下概念主要是个世界制度概念,而天子主要是世界政府概念”,“天子以天下为家,因此产生“无外”原则”,所以无外原则是个世界尺度原则。
所谓的无外就是无所不包,在赵汀阳看来也就是这个原则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让每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空间。无外的一个主要手段是“化”。化他为己,化多为一,从而在保证完整性的前提下尊重多样性。然而,为何对他者的“化”会鼓励异己对自己的服从而不是对异己的征服?毕竟在现实世界中,不同的群体常有着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价值观和不同的认同,如何在不同的利益之间达成妥协或互补,在不同价值观间形成宽容和理解,在不同主体间形成团结和友爱?要想他者能化进来,首先就必须要有吸引他们的地方,否则,他者又有何理由基本放弃自己的价值观而选择接受你的?而且,“化他为己”这个他是谁?这一点也是招致其他学者批判的地方,认为赵汀阳这是在变相地试图将中国的价值观推广至世界。“中国天下主义文化复兴,需要有更大的包容性,更高的忍让精神和更伟大的胸怀,而不能重犯过去的文化自大主义错误。”(江西元:“从天下主义到和谐世界:中国外交哲学选择及其实践意义”,《外交评论》,2007年8月)
赵汀阳在提及无外原则时也提及内外原则(亲疏远近),认为这两者是不同层次上的问题,并不存在矛盾性,也将内外原则纳入天下体系中。但是他在文中又提到“家庭性原则会在情感的淡化中消于无形”,其中家庭性原则是对天下理论的伦理性论证的基础,这其实也形成了一种悖论,情感的淡化在内外原则中就是表现为关系疏远,既然如此,内外原则就不可能和家庭性原则有矛盾。其次,在文中赵汀阳认为内外原则至多导致华夷之辨,这只是文化上的冲突,并不会造成战争等严重影响,可是在后面的部分又论述到了文化冲突是根深蒂固的,难以消除的,这也是赵汀阳理论中的又一矛盾之处。
(二)、民心原则
正如上文提到的“天下”概念,其中的心理指的就是民心。在赵汀阳看来,民心与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