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课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培训课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背景资料
2006年以前,在浙江、安徽、山东、江苏等地有 零星报告不明原因发热/疑似出血热病例。
2006年,安徽确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疫情。 2007~2009年,河南、湖北、山东等地陆续报告
发生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背景资料
2009 年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述病例 血样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研究,发现了一种属 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型病毒,并命 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FT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初步确认该 病毒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致病因子。
伊罗病毒属、白蛉病毒属及乌库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的感(传)染性
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 物(蚊、蜱、白蛉等),
可感染小鼠, 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 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样的疾病、出血热
及脑炎。 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 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 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 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 传疾病保持警惕。
个人防护措施
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 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 市里会感染上该病。
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 个人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 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个人防护措施 —防蜱
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应尽量避免 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 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 的附着或叮咬,且容易发现附着的蜱。 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驱避剂进行防 护。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该病毒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 毒属的裂谷热病毒
Uukuniemi 病毒的氨基酸同源 性约为 30%。 布尼亚病毒科病毒抵抗力弱, 不耐酸、易被热、乙醚、
去氧胆酸钠和常用消毒剂及紫 外线照射等迅速灭活。
传染源
➢被感染动物:牛、羊、狗、猪、鸡、鼠类 ,患者也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 ➢牛虻 ➢蚊、白蛉及牛虱尚不能排除传播本病可能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认识蜱虫
➢ 蜱虫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寄螨目,蜱总科,成虫背面有盾板(硬 壳),称为硬蜱,没有盾板叫软蜱。
➢ 目前中国已知蜱虫种类110多种和亚种,分属硬蜱科9属和软蜱科2属 。可以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螺旋体、32种原虫,在所有可 以传播疾病的媒介中蜱虫仅次于蚊子。
。 ➢ 成虫必须吸食第三个宿主,吸饱血的雌虫产下一堆虫卵后死亡。 ➢ 生命周期1~3年,多数时间在自然环境生存,吸附宿主吸血只有几天
时间。
蜱虫吸血特点
➢ 蜱虫吸血很慢,需要吸附在宿主身上数天,直到吸饱血为止。 ➢ 吸血行为并不持续,绝大多数发生在吸血最后的12~24小时,此时体
重增加80~120倍。
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 病毒(SFTSV)”(与其他白 蛉病毒相比:S片段相对 保守,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仅有41%左右,NS片段变 异最大,氨基酸同源性仅 11%;L和M片段氨基酸同 源性21-36%)
➢白蛉病毒属分三大组:一组对人类致病的 ,如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ift Vally Fever Virus)等;另一组对人类不致病,如乌库病 毒(Uukuniemi virus);而SFTSV则为第三组
Hale Waihona Puke 媒介 蚊、 蠓蜱白蛉

《病毒与亚病毒》课件

《病毒与亚病毒》课件

病毒的结构
外壳
病毒外壳由蛋白质构成,保护内部的核酸。
核酸
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储在核酸中,可以是DNA或RNA。
尖刺蛋白
尖刺蛋白帮助病毒结合并入侵宿主细胞。
包膜
某些病毒包裹在脂质双层中,形成包膜。
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方式
1
复制基因组
2
宿主细胞使用病毒基因组复制新的病毒。
3
侵入宿主细胞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释放其基因组。
《病毒与亚病毒》PPT课 件
病毒是微生物领域中最小的病原体,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本课程将深入探 讨病毒和亚病毒的定义、结构、复制和传播方式,以及它们引起的常见疾病。
病毒与亚病毒的定义
1 病毒
是微小的传染性病原体,只能在寄生于宿主 细胞内进行复制。
2 亚病毒
相对于病毒,亚病毒在结构和复制方式上具 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复制能力和传播能力 较弱。
亚病毒的特征
1 较小
亚病毒通常比病毒更小,其尺寸在病毒和细菌之间。
2 较低的遗传多样性
亚病毒基因组的变异程度相对较低。
3 较弱的复制和传播能力
与病毒相比,亚病毒的复制和传播能力较弱,通常需要利用病毒作为辅助。
病毒与亚病毒的应对措施
1
病毒
疫苗开发、洗手、社交距离、佩戴口罩。
2
亚病毒
重视水源管理,健康教育,疫情监测。
组装和释放
新的病毒组装在宿主细胞中然后释放到 外部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发热、咳 嗽和嗓子痛。
牛皮癣
是由乙型人面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表 现为红色斑块和鳞屑。
艾滋病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危害人体免 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第九版传染病学配套课件 2 病毒性传染病

第九版传染病学配套课件 2 病毒性传染病

丁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
(四)HEV
1.单股正链RNA病毒
(1)呈球状,无包膜,表面不规则,直径27~34nm, 肝细胞内复制后经胆汁排出。
(二)HBV
4.Dane颗粒直径42nm,由包膜与核 心组成
(1)包膜内含HBsAg、糖蛋白与细胞脂 质 (2)核心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 酶和核心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图
(二)HBV
(3)由不完全的环状双链DNA组成 (4)四个开放读码框及其编码蛋白:
➢ S区:前S1、S2蛋白、HBsAg ➢ C区:HBeAg、HBcAg ➢ P区:DNA聚合酶,DNA复制 ➢ X区:X蛋白
(四)HDV
1.单链环状闭合负链RNA病毒
(1)一种缺陷病毒
➢ HDV RNA单链能自行复制; ➢ 但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病毒颗粒的装配、释放、
表达抗原及引起肝损害。
(2)可和HBV同时感染(co-infection)或者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3)病毒标志:HDAg,抗-HD,HDV RNA
使之灭活,对紫外线、氯、甲醛敏感。
(二)HBV
1.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2.HBV的三种形态
Dane颗粒(完整病毒,唯一具感染性)。
3.抵抗力很强
(1) 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及常用消毒剂 均能耐受。
电子显微镜下的三种颗粒
(2) 100℃10分钟、高压蒸气、0.2%新洁尔灭、 0.5%过氧乙酸可被灭活。
1.微小RNA病毒科,嗜肝RNA病毒。
2.球形,内含单股线状RNA,无包膜,
32壳粒组成20面对称体颗粒。
3.只有1个抗原抗体系统
甲型肝炎病毒结构模式

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新布尼亚病毒ppt课件

.
3
概述3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国家传染病和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主动监测发现 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迅速展 开追踪研究,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布尼 亚科病毒
.
4
概述4
❖ 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中国CDC 完成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NEJM)上
中)。 2.新型布尼亚病毒IgG抗体。
.
19
诊断1
❖ (一)诊断标准。 ❖ 依据流行病学史(流行季节在丘陵、林区、
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史等或发病前2周 内有被蜱叮咬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 结果进行诊断。
❖ 1. 疑似病例:具有上述流行病学史、发热
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
.
20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简称“新布尼亚病毒”,一 种新的布尼亚(Bunya)科病毒,发热伴血 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咬病,一种以严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染性 疾病)的致病原
.
2
概述2
❖ 该病毒从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在中国湖 北、河南、山东、江蘇、安徽和辽宁等6个省 份至少导致36名患者死亡
警惕!一种新 发传染病
.
新布尼亚病毒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
.
1
概述1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SFTSV,severe fever with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课件”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课件”
专业的疾病控制与防治机构。
卫生部门网站
各国卫生部门提供的最新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课 件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课件将提供详 细的防控知识,帮助您了解与应对这一病毒。
了解 COVID-19
1 传播途径
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感染的 表面,或与受感染者近距离 接触。
2 症状与风险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人更容 易受到严重感染。
3 预防措施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接触眼睛、鼻子和口。
病毒传播图
飞沫传播
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在空气中传 播。
接触感染
病毒可通过接触受感染物体后触 摸口、鼻或眼而传播。
近距离传播
与受感染者近距离接触或分享空 气。
COVID-19 的预防与控制
戴口罩 勤洗手 社交距离
覆盖口鼻,阻止飞沫传播。 频繁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20秒。 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
应对 COVID-19 的防控策略
政府措施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监测,实 施旅行限制措施,提供医疗援 助。
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经常洗手,避免不 必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接触和出行。
社区参与
向社区居民提供相关知识,加 强社区卫生管理,互帮互助。
新冠疫苗
研发与批准
科学家们迅速研发,多种疫 苗已获得批准。
接种计划
提供公平、有效和可持续的 疫苗接种计划。
保护效果
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和症 状严重程度。
COVID-19 的心理卫生
1 心理压力
长时间的隔离和恐惧会对心 理健康产生影响。
2 保持联系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分 享情感和经验。

全球传染病热点和防控 ppt课件

全球传染病热点和防控  ppt课件
• 2005 例为肺鼠疫病例,393 例为腺鼠疫病例,1 例为败血型鼠疫,204 例尚未分类。自疾病暴发 以来, 共 81 名医护人员被感染,无死亡病例。
ppt课件
7
2017年8月-11月在马达加斯加报告发生的按 发病日期分列的确诊、可能和疑似鼠疫病例
ppt课件
8
• 马达加斯加发生于 2017 年 8 月暴发的鼠疫 疫情在 2018 年初趋于缓和。至 2018 年 2 月 22 日,马达加斯加共报告 2655 例鼠疫病例 ,包括 237 例死亡病例。其中:
ppt课件
18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精准发力 重大传染病诊防治水平全面提升
•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了高致病性 H7N9 禽流 感病毒可以导致人的感染和死亡,首次阐明该疫 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发现活禽市场是 H7N9 禽流感的源头,从而及时关闭活禽市场,迅速控 制疫情,实现了精准防控,为我国控制 H7N9 的 禽流感的传播与流行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卫生 组织在《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防控联合考察报告 》中评述:“中国对 H7N9 禽流感疫情的风险评 估和循证应对可作为今后类似事件应急响应的典 范。”
吸入肺鼠疫患者的呼吸道飞沫/微粒。
• 鼠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人类疾病,特别是败血性
(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鼠疫和肺鼠
疫,如果不加治疗,病死率为30%-100%。除非得
到早期治疗,否则肺鼠疫向来是致命的。肺鼠疫
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在人际传播
,从而引发严重的疫情。
ppt课件
10
• 历史上,鼠疫是导致高死亡率的大流行病 。14世纪时它被称为“黑死病”,曾在欧 洲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如今,很容易用 抗生素治疗鼠疫,并可采用标准防范措施 预防感染。

阿根廷出血热的科普知识课件

阿根廷出血热的科普知识课件
该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 动物或其排泄物传播给人类。
什么是阿根廷出血热?
症状
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出血 等症状。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严重出血和多脏器功能 衰竭。
什么是阿根廷出血热?
流行病学
该疾病主要分布在阿根廷及周边地区,尤其是农 村和农业活动频繁的地区。
每年会出现季节性发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高发 。
何时需要就医?
注意旅行
前往阿根廷等高风险地区的旅行者应保持警 觉,了解相关健康信息。
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如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 。
何时需要就医?
医疗指导
如有接触高风险区域或人群的经历,及时向 医生咨询。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测以确认是否感 染。
如何预防阿根廷出血热?
如何预防阿根廷出血热? 环境卫生
保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和清理鼠 类栖息地。
避免鼠类进入人类居住区是预防的关键。
如何预防阿根廷出血热? 个人防护
在高风险区域工作时,佩戴防护服和口罩以减少 感染风险。
使用灭鼠剂和捕鼠器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阿根廷出血热? 健康教育
增强公众对阿根廷出血热的认识,接受相关健康 教育。
免疫系统较弱的人、孕妇及老年人等也更容易感 染。
这些人群在感染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
谁容易感染阿根廷出血热?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动物的体液或排泄物传播。
人际传播有限,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早期症状
一旦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需 尽早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为什么阿根廷出血热重要?

新型布尼亚病毒防控进展ppt课件

新型布尼亚病毒防控进展ppt课件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简称SFTS)
布尼亚病毒科
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属
La Crosse
宿主及疾病(症状)
人:发热、脑炎 牛: 流产、先天缺陷 人: 出血热 羊: 出血性胃肠炎、流产 人: 胃肠炎、出血热 反刍动物: 坏死性肝炎、出血、流产 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 (二)鉴别诊断。
• 应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等立克次体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败血症、伤寒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鉴别。
地区分布
2011年全国监测数据:总共报告571例病例,死亡例59例 13个省份有病例报告
病死率10.33%,比流行初期( 30%)明显降低
中国以外的地区也发现病例:中东地区,美国,韩国等
病例2
病例3
• • 楼某,女,68岁,农民,户籍和现住址均为义乌市上溪镇黄山一村 。 患者于6月10日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发热、伴有畏寒乏力等不适症状, 最高体温达39.5度 。6月13日前往黄山卫生院治疗,诊断为中暑,经对症 处理后无明显好转,6月14日下午转入义乌市复元医院治疗,查血常规示 白细胞2.18*109/L,血小板105*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淋巴细 胞计数0.6*109/L,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入院。患者于6月18日开始出现言 语模糊,6月19日下午出现昏迷,目前患者住在复元医院重症加强监护室 内。6月17日血常规示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1*109/L。6月18日血常规 示白细胞2.73*109/L,血小板30*109/L。尿蛋白2+。6月19日,中心医院感 染科楼莲青主任会诊后,查体未发现有明显蜱虫叮咬痕迹,仍考虑疑似发 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报告疾控中心。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2型糖 尿病基础疾病。 从6月25日开始,经输血处理,血小板正常。7月1日死亡。 患者住上溪镇黄山一村,1个人居住,自行耕种一块菜地,发病前2周曾在 地里种地割草,耕地附近不远处就有一片茶山。询问患者儿子,其母亲家 中近1月是否发现蜱虫以及近2周是否被蜱虫咬伤史均不详(家属最近一次 回家为6月2日前后)家中未饲养动物,亦未在家中发现老鼠,未于其他野 生动物接触,但附近邻居家中饲养有鸡、鸭、狗、羊等动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及鉴别诊断ppt课件

精品课件
中医治疗
• 本病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初起邪犯肺卫,卫气同病,毒邪壅盛,毒损脉络, 重症可表现为气营(血)两燔,若热势鸱张,败坏形体,可导致正衰邪陷,中 医药应早期介入,根据本病的不同阶段辨证施治。
• (一)邪犯肺卫 • 临床表现:患者有蜱虫咬病史,发热,恶寒或不恶寒,无汗或少汗,肌肉酸痛,
• 危重型:
精品课件
• 年龄>60岁
• T≥39℃,持续48~72h
• 有基础疾病
• 神经症状(精神萎靡)突出
• PLT<30×109/L,伴有各种出 血症状
• WBC<2.0×109/L,粒细胞 <1.0×109/L
• CK,CKMB,LDH>2倍正常值
具备以上3项或以上者,均可按重型救治,危重型住院时 间长(3周以上),恢复慢(3-6个月),预后差。
精品课件
32
五、 临床表现
1.发热期
⑴发热:特点:多急性起病;持续3~7天;
稽留热和驰张热多见;
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
重症热退后症状加重,为本病特征。 ⑵全身中毒症状: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胃肠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及抽搐等)。
精品课件
34
颜面充血
研细末醋调外用。
精品课件
肾综合征出血热
• 又名流行性出血热 • 由汉坦病毒(EHFV)引起,属人兽共患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
精品课件
23
一、病原学特点
• 病原体:汉坦病毒
•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负性单链RNA病毒。 • ≥20个血清型(由于抗原结构的不同),我国主要为Ⅰ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教育课件
1943年,布尼亚病毒 (bunyamwera virus,BUNV)首次在非洲乌干达西 部布尼亚姆韦拉 (Bunyamwera)被发现
过去虫媒病毒按抗原分组:经典A 组和B组(现分别定义为黄病毒科 和披膜病毒科),当时只好把这类病毒定义为 C组病毒
1975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 C组病毒统一归入布尼亚病毒科 ( bunyaviridae)
散发为主,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检测2013-2016 年10月23省7419例确诊,355人死亡,病例主要分 布河南、山东、湖北、安徽、辽宁、浙江、江苏7 省
Zhan J; Wang Q; Cheng J et al.Virol Sin.2017 ;32(1):51-62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4:1523 -1532 Virol Sin.2017 ;32(1):51-62
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
650多种植物:各种各样的症状
媒介 蚊、 蠓

白蛉


牧草虫
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布尼亚病毒为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病毒, 病毒体通常为 具有包膜的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80-120nm
基因组包括大( L)、中(M)和小( S)3个片 段:
布尼亚病毒科
病毒属 布尼亚病毒属
La Crosse
内罗病毒属
新疆出血热、内罗毕羊病
白蛉病毒属
裂谷热
汉坦病毒属
汉坦病毒
蕃茄斑萎病毒属
Tomato spotted wilt
宿主及疾病(症状)
人:发热、脑炎 牛: 流产、先天缺陷
人: 出血热 羊: 出血性胃肠炎、流产
人: 胃肠炎、出血热 反刍动物: 坏死性肝炎、出血、流产
小牛蜱等
生活史:蜱的一生经历4个阶 段
活动季节:春秋季是蜱的活 动高峰,冬天基本不活动
寄生部位:草地、动物与人 体皮肤
15
– 蜱的活动期比较长,一些蜱传疾病的研究表明,蜱 的成虫、若虫和幼虫均可带毒并传播疾病。
– 蜱的寄生动物种类广泛,主要寄生于牛、马、羊、 猪、犬、野兔、刺猬等,饲养和接触寄生蜱的家畜 及宠物,可能被蜱叮咬。
• L片段:编码 RNA依赖RNA聚合酶 (RdRp),是病毒RNA复制和mRNA 合成所必需的聚合酶
• M片段:编码病毒膜蛋白前体(G糖蛋白),在宿主动物细胞内质网中 加工为成熟的糖蛋白,形成N端糖蛋白 ( Gn)和C端糖蛋白( Gc) ,Gn和Gc是影响病毒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性蛋白,病毒的组织 嗜性、感染、细胞培养等特性均由病毒包膜糖蛋白来决定。该科有的 病毒M片段还编码一种非结构蛋白(NSs)
Virol Sin.2017 ;32(1):51-62
发病机制
李德新.˜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2):81-84
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 病毒(SFTSV)”(与其他白 蛉病毒相比:S片段相对 保守,氨基酸同源性最高 仅有41%左右,NS片段变 异最大,氨基酸同源性仅 11%;L和M片段氨基酸同 源性21-36%)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4:1523 -1532.
主要传播媒介
全沟硬蜱,粒形硬蜱等 硬蜱、软蜱均可 全沟硬蜱等 太平洋硬蜱,肩突硬蜱 肩突硬蜱 美洲钝眼蜱 亚东璃眼蜱 长角血蜱等 乳突钝缘蜱,特突钝缘蜱等 森林革蜱等 草原革蜱
中国蜱传疾病的分布
易感人群
野外作业者 其中50岁以上占75% 感染后是否具有持久免疫力目前尚不清楚
流行特征
该病可能为地方性流行,呈散发状态,有发病季节 高峰(5~9月)
• S片段:双义RNA( ssRNA) ,含有2个方向相反的读码框,分别编码核 蛋白( NP) 和非结构蛋白 ( NSs)
布尼亚病毒基因组为分节段的RNA,容易发基因突变和重 组,这3个片段的非编码区可以相互交换和缩短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7,18(6):465
• 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从 河南蜱虫叮咬的病人身上
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
布尼亚病毒属 Bunyavirus>160 viruses
白蛉热病毒属 Phlebovirus>50 viruses
内罗病毒属Nairovirus~ 30 viruses
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25 viruses
番茄斑萎病毒属 Tospovirus
传染源
被感染动物:牛、羊、狗、猪、鸡、鼠类 ,患者也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蜱虫叮咬 牛虻 蚊、白蛉及牛虱尚不能排除传播本病可能
接触传染: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动物的血 液、分泌物或排泄物
蜱的生活史
幼虫 卵
若虫
雌虫
雄虫
蜱的习性
分布:全世界800余种,我 国110余种。中原地区常见有
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
白蛉病毒属分三大组:一组对人类致病的 ,如立夫特山谷热病毒(Rift Vally Fever Virus)等;另一组对人类不致病,如乌库病 毒(Uukuniemi virus);而SFTSV则为第三组
SFTSV毒株根据全长S片段基因序列可分为 C 和 J 两种基因型,其中 C 基因型又可分为 C1~C4 四种亚型
Yoshishi, S; et al.Phylogenetic and Geographic Relationship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China, South Korea, and Japan.[J].J Infect Dis. 2015 ;;212(6):889-98
16
疾病名称
莱姆病 Q热 森林脑炎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巴贝西虫病 埃立克次体病 新疆出血热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蜱媒回归热 兔热病 北亚蜱媒斑疹伤寒
病原体
伯氏疏螺旋体 贝纳柯克斯体 蜱媒脑炎病毒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巴贝西虫 埃立克次体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 波斯疏螺旋体,拉氏疏螺旋体 土拉弗朗西斯菌 西伯利亚立克次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