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了贡献。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权利,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区域自治区域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权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自治权包括民族立法权、变通执行权、财政经济自主权、文化教育自主权、组织公安部队权、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任用优先权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沿革初创阶段(1947年-1949年)1947年,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这一制度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尝试。
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
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内蒙古),以及其他自治州、自治县(旗)。
完善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了法律依据。
此后,又建立了许多新的自治州、自治县(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处理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安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各民族平等、互助、和谐、共同发展的权利,为国家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国家治理体系也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法律、制度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各民族的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使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广泛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①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4点)
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D、文化管理自治权
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 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 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西藏自治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以藏语文授课为主的双语教学,编译出版了 从小学至高中所有课程的藏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成立 有专门的民族文化遗产抢救、整理和研究机构,1979年对“世界史诗之王” 《格萨尔王传》进行全面的抢救、整理。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都有按照自己 的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他们在保持本民族服饰、 饮食、住房的传统风格和方式的同时,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各方面也吸收了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P75 重点)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P75)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P76重点)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P76+优越性) 5、实行民族区或域自治制度有哪些优越性?(P77) 四个“有利于”
非“居住” 前提和基础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地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的民族政策。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2.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不包括党的机 关、人民法院和 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
自治区省一级 自治州设立区市的市级 自治县( 自治县(旗)县一级
3.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3.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 (1)自治权的含义: )自治权的含义: (2)自治权的内容: )自治权的内容: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 要体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体现 ④少数民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 .
8.《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 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 和整理。这说明( ) 和整理。这说明
201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
• 4.要注意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民族自治区 设立目 为解决民族问题 的 而设立 不 自治程 享有一定的自治 度 权 同 点 社会制 社会主义制度 度
特别行政区 为完成祖国的统 一大业而设立 享有高度的自治 权
在较长时间内保 留原有的资本主 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都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易错点。 • 解析:①民族自治区设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 在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不是设在各民族聚居的地方,也 不是设在某一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 ②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但不包括 民族乡,民族乡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 ③民族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
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
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 (4)优越性:
•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 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
• (8)管理财政的权利。凡是依照国家财政体制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的财政收入,都应当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 用。 • (9)自主发展文化教育的权利。
• 1.(2010年· 江苏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 展,这一事实表明( ) • ①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繁荣和稳定的关键 ②民族团结是各 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优 越性 ④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 A.①③ B.②④ • C.①④ D.②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国家统一领导 领导下, 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机关 , 行使 自治权的制度。 实施区域 设立对象 核心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基本民族政策, 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 领土完整和国家的统一 ) ( )( ) ( ) (2)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注意:相当于一般行政区划的省、市、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 自治地方。不能把“各少数民族”理解为“各民族”,不能把“聚 居”理解为“居住” ) (3)民族区域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自治地方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质是讲国家统一领导与民 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知识整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制根 度本 政 治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第三单元:保证人民 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含义
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要性 优越性
即时练习
1、下列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民族自治区享有高度自治
A各民族聚居 B各少数民族聚居 C各民族居住
D各少数民族居住
3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的民族 自治机关包括 ( )
A.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和法院 B.自治地方的政府,法院检察院
C.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D.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判断:错误的说明理由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 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 区实行区域自治。 (3)我国的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 (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也是自治机关。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有立法权。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 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8)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和意义1.1 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为了满足不同民族的特殊需求和利益,通过法律和制度机制,给予少数民族在特定区域内享有自治权力的制度安排。
1.2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促进各民族的团结与交流。
这种制度可以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语言,增进少数民族的生活福祉,推动多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
二、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 历史渊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为了解决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保护和促进各民族的发展,早在1953年,中国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并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逐步完善和发展。
2.2 法律和制度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得到明确规定,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自治权力,管理本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等事务。
2.3 落地实施中国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过程中,注重兼顾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通过加强自治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发展、产业扶持等措施,促进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3.1 统一性和灵活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制度下实施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各民族的不同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2 公平性和共享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了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减少了民族之间的不公平现象,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互助。
3.3 文化保护和传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注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鼓励各民族开展本民族的文化、教育和语言活动,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和特色。
3.4 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旨在推动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四、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与成效4.1 稳定社会和维护国家统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使各民族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第十一世班禅主持抗震祈愿法会 僧众在抗震祈愿法会上
(补充)了解宗教的起源与本质: 1、宗教的起源:
产生----自然压迫 存在和发展----社会压迫
2、宗教的本质: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对现实生 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宗教的自然根源: 是自然压迫的产物 , 是人们 对“ 超自然”力的祟拜。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确的是: A、它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 项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D、它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原则
[cD]
(2002年上海)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请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我国的民族政策 及其优越性。
【说明】该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的 含义及其优越性,要求考生从其含义 中分析、归纳出它的特色。 【答案】特色: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在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实行;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 来行使自治权的,实质是由少数民族的 人民当家作主。 优越性(四点)
①范围不同 联邦制下的成员单位有自己的中央 ②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不同 政权机关、宪法和国籍,甚至有外 不 ③自治权程度不同 同 交权。 ④实行的社会制度不同
⑤作用不同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的必然选择: ①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 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 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名词解释_概述及解释说明
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引言部分的内容:1.1 概述名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法律授权下,为了保障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而建立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该制度允许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并保障他们维护自身利益和进行自我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展开,共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对名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第二部分解释了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名词与定义;第三部分探讨了该制度的特点,包括自治权力范围和程序规定、保障少数民族权益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行政机构与决策机制;第四部分则从国内外实践中总结经验与启示,并提出对我国名族区域自治制度改革的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及展望,评价总结了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针对未来改进与提升该制度提出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解释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概念与定义,探讨该制度的特点及其在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借鉴,同时对我国名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评价总结并提出未来改进与提升的建议。
通过对该制度的全面分析,旨在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治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共生。
2. 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名词解释:2.1 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定义: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简称自治制度,是指国家根据不同地区、民族的实际情况,在法律和政策上赋予少数民族所在地区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该制度旨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谐发展。
2.2 历史背景与发展:名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当时中国多个地方出现了要求统一而又能够满足各个地方特点和利益的治理形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国内少数民族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关注和推行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在新中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少数民族享有自我管理事务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名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度及宗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核心内容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 , 各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判断:凡是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D
• • • • • •
2.对于民族自治机关,正确的认识是( )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是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权力广泛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 3.2015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31 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 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民族自治地方等同于一般地方行政区域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 特别行政区 •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 赋予的自治权
(注意: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②自治地方: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阿坝羌族自治州
③自治机关: 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 自治权。 (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 判断: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 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 检察院。 (注意: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三是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四是中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党以后,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奠定了基础。经过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和实践,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后来,又载入历史宪法,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和国家积累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进行人才开发的丰富经验: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确定培养方针;结合少数民族工作的实际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如下:
1.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自治地方:自治地方有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没有自治乡,民族乡不是自治地方。
5.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含法院、检察院和监察委。
6.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必须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主任或者副主任至少有一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本民族公民担任。
7.自治权: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依法制定自治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法规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我国处理
民族问题的独创制度,该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依法自己处理本民族内部事务。
相信在国家统一领导下,56个民族会朝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而携手并进。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制度安排。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需要从历史背景、制度原则、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差别化发展、民族矛盾等问题。
为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5年,中国第一部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开始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进程。
此后,国家不断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出台了《宪法》、《区域自治法》等相关法律文件。
二、制度原则1.宪法确定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原则,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和平等地位,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2.统一领导和民族自治相结合的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中央政府负责民族区域自治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自治地方负责依法自治、自负盈亏、独立施行宪法法律以及自治事务。
3.民族平等和优惠政策的原则: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经济援助、教育支持、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经济发展。
三、实践成果1.政治权力机构: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设有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行使自治权力,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
2.经济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给予了特殊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大对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3.文化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使用,支持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习俗传统。
4.教育事业: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受教育水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新疆地区的学校除了教授汉
语外,还要开设民族语言课
变通执行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C.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务
委员会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 规和单行条例
D.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
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 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经济自治权
注意:
1.不是所有有少数民族的地方都实行自治,而是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2.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B
1、如何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点和 相同点 3、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D
2.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 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 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 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这种 援助 ( ) ①有利于加快新疆发展、维护新疆稳定 ②是发展新疆自治区经济的根本举措 ③是增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④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不包括自治乡。
3.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府,不包括司法机关。
4.民族区域自治权是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 区别于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项目
民族自治区
为了解决民族 问题
特别行政区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的 问题
目 的
制 不同 度 点 自 治 程 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一定的自治权
1、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 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8.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优秀教学案例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2)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问题导向
本章节的教学策略之二是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具体包括: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和意义;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会开始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涵、特点和历史发展过程。我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案例,如西藏、新疆等地的民族区域自治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和成效。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完成一项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关的调研或实践活动;
2.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反思与评价
4.利用课后作业和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教学开始时,我会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遗产,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多民族国家的丰富多样性。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08全国Ⅰ39)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 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 太的叙事史诗”。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 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 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 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 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 A.①② B.②④ • C.②③ D.③④
B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人民当家作主 B.自治权 • C.设立自治机关 D.区域自治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1)根本上是由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 的。 (2)从具体原因来讲,它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 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①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现实情况: 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社会基础 ③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政治基础
优越性
③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 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 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 B.其内容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地方,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的原则 •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024年民族区域自治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民族区域自治心得体会2023年,是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五十周年。
作为一名生活在民族地区的普通公民,我从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总结了自己对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心得体会。
首先,随着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实施,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亲眼目睹了民族地区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优惠政策的实施,民族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的便利化,使得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的改善,也让民族地区的人民享受到了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政府的支持。
其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不同民族的和谐共处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我发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自治制度鼓励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交流,强调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更加频繁,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也得到了增强。
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展示和表演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这些互动和交流,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减少了种族冲突和矛盾的发生,为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自治制度让民族地区的民主进程得到了加强。
五十年来,民族地区的人民通过自治制度参与政治决策的渠道不断拓宽。
自治区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制度得到了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各个民族的代表可以参与到政权的运作中。
自治区、自治州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也得到了公开,人民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监督政府的工作。
这些措施使得民族地区的民主进程更加透明、公正和有效,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得到了提高。
最后,自治制度的实施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比如,在某些民族地区,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经济差距逐渐加大,一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不够。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总原则是: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内的,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的,遵循宪法规定的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确立1949 年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51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从195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规范的道路上发展。
1950年11月初成立的西康藏族自治区,是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最早的相当于省辖市一级的自治地方。
后来随着民族地区工作的逐渐展开,民族区域自治在西北、西南、中南地区一些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始实施。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许多民族地区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到1952年,全国已建立了130个包括省、专区、县和县辖区等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从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但同时,由于《共同纲领》过于原则,对于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少统一的具体规定,因此需要一部操作性比较强的法律来规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为此,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于1951年12月召开了具有全国民族代表会议性质的第二次委员(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草案) 》。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理解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i可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2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少数民族人民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事务,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对于我们认识、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原则和政策有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1民族区域自治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这为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社会基础;第二,我国民族以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适宜以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第一,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第二,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第四,有助于把各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重点突破: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是符合我国人民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人民利益的正确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
具体表现为: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以维护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实质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其他行政地方一样,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
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民族区域自治既不是在汉族居住区实行,也不是有少数民族的地方就实行的,而是指在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即聚居)实行。
这有三种情况:一是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二是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
括一个或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三是以两个或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通过自治机关来行使自治权的。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作为统一国家中的一级地方政权机关具有二重性特点:既是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权机关,行使同级一般寺方国家机关的职权的机关,又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少数民族自主管理、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的机关。
2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
民族区域自治的自治机关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机关与我国其他地方行政区域的司法机关一样,在行使职权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行使职权时不享有任何特权。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尊严和统一,体现法律的权威。
因为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不分民族、性别、职务大小、地位高低都必须受法律约束,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人违法行为都要受法律制裁,不存在特殊公民。
关系比较:
1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和民族政策的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原则和基本民族政策不是一回事。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但两者又相互联系着。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依据,民族政策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是对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从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则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
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有相同点,即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行政区。
与中央的关系都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
两者也有不同点,主要是:①二者设置的出发点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是为解决民族问题而设置的,特别行政区是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而设置的。
②自治程度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当然,“自治”不是“独立”,自治权不是主权,自治权要服从国家主权。
③社会制度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3民族自治区与联邦制的区别
1、含义不同: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联邦制国家,是指由若干成员单位(共和国、州、邦等)组成的联盟国家。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地方和中央的关系。
联邦制国家与组成部分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权限不同的中央之间的关系。
3、权限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央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享受中央赋予的自治权,在对外关系上,不行使外交权。
联邦制国家除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外,各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对外关系上,享有某些外交权。
4、公民的国籍归属不同。
民族自治地方的公民只拥有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联邦制下的公民除有自己的国籍外,同时还拥有自己的联邦国籍。
5、拥有的宪法不同。
只有一部宪法,民族自治地方必须遵守宪法和自治法。
联邦制国家除有联邦制宪法外,名成员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
典型例题: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③在统一
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治权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该题是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的考察。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给自治地区充分的自主权,因地制宜地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是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各民族必然存在着具有各自特色的民族经济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应尊重各民族的这种差异,而不可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