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制度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a7de7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6.png)
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护理十八项核心制度是指医院和护理部门对于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是确保护理工作有序开展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的关键。
这些核心制度包括:理念制度、安全制度、质量与标准制度、护理流程制度、科室制度、操作规范制度、沟通与协调制度、教育与培训制度、评价与考核制度、督促与奖惩制度、信息制度、急救与抢救制度、纪律与廉洁制度、文化建设制度、自我约束制度、保密与隐私制度、责任制度和后勤保障制度。
首先,理念制度是指明护理工作的价值追求和宗旨,鼓励护士以患者为中心,关注人文关怀,提供全面、细致、科学、安全的护理服务。
其次,安全制度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
医院和护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患者安全意识,落实预防性医疗措施,及时报告和处理医疗事故。
质量与标准制度是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规范护理行为而设立的。
医院和护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考核,促进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护理流程制度是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的要求,使护士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操作,确保护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科室制度是对护理科室管理的要求。
医院和护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科室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提高科室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操作规范制度是对一些常见护理操作的规范要求。
包括消毒、感染控制、注射技术等方面,通过明确的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护理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沟通与协调制度是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医院和护理部门要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加强医患沟通,保证患者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教育与培训制度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医院和护理部门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机会和平台,提高护士的认知水平和职业技能。
评价与考核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工作表现的评价和考核。
医院和护理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护士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优秀护士,推动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10大核心制度内容
![护理10大核心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19edb1e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7.png)
护理10大核心制度内容护理10大核心制度是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下是关于护理10大核心制度的相关参考内容:1. 质量管理制度:该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包括质量标准的设定、质量检测和评估以及相关问题的处理和改进。
2. 工作责任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
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遵守规章制度、保证工作完成质量、及时反馈工作情况等。
3. 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护理信息系统,记录和管理患者的基本信息、诊疗过程以及护理记录等。
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机密性,方便沟通和交流。
4. 护理质量评估制度: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包括护理质量评估指标的设定、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结果的分析等。
5. 培训与教育制度:确保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包括护理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心理辅导培训等。
6. 安全与防控制度:确保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和防控工作,包括控制感染、预防交叉感染、保障用药安全等。
7. 知情权与知情权实施制度:明确患者的知情权,并制定具体的知情权实施流程。
包括解释和告知患者相关医疗信息、征得患者的同意等。
8. 护理工作流程制度:制定和完善护理工作的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标准。
确保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9. 约见与沟通制度: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包括约见和沟通的流程安排、约见和沟通的方式等。
10. 监督与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激励机制,监督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对出色的护理工作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激励。
通过建立和完善这些核心制度,有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并促使护理人员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
这些制度的执行需要护理部门的领导和全体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完整版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33d0d5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7.png)
二十五、护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制度
1.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护理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
2.合作项目: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医院护理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二十六、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度
1.平台建设:加大护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提高护理信息化水平。
2.改进评估:定期对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确保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十九、护理绩效评估制度
1.绩效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量等。
2.绩效考核: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激发工作积极性。
二十、护理职业发展规划制度
1.职业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职业发展培训,包括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
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患者身份识别: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各项护理操作准确无误。
2.预防跌倒、坠床: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制定预防跌倒、坠床的措施,降低护理风险。
3.药物安全管理:规范药物使用、储存、分发、废弃等环节,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三、护理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内容: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确保交接班信息准确无误。
2.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实用性。
十一、患者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2.教育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如一对一指导、健康讲座、宣传册等,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
十二、护理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建立:为每位患者建立完整的护理档案,包括护理记录、治疗过程、病情变化等。
2.评价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
护理的四个核心制度
![护理的四个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080ae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4.png)
3.加强护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满足临床需求。
(二)护理资源使用与管理
1.制定护理资源使用规范,明确各类资源的申请、使用、回收流程。
2.建立护理资源使用监测机制,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浪费。
3.定期对护理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管理效率。
3.完善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时效性与实用性。
(二)护理应急管理的实施
1.建立护理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
2.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3.加强对应急处理过程的监督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优化应急预案。
五、护理科研与管理制度
(一)护理服务
1.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
2.尊重患者权益,维护患者隐私,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护理沟通
1.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机制,提高护患沟通效果。
2.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护理团队凝聚力。
3.定期召开护理工作座谈会,了解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护理工作。
十一、护理风险管理及纠纷处理制度
(一)护理风险评估与管理
1.建立护理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类。
2.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预防措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
3.对已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追踪分析,总结经验,完善风险管理措施。
(二)护理纠纷处理
1.制定护理纠纷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护理纠纷时能够迅速、公正、有效地进行处理。
3.定期组织护理科研交流活动,分享科研经验,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哪些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a5606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1.png)
护理核心制度包括哪些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在护理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一系列制度。
这些制度旨在规范护理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确保护理工作的高质量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核心制度: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护理质量评估、过程改进、风险管理等,旨在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同时,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潜在的护理风险和意外事件发生。
2. 护理操作规范制度:确保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包括制定和执行护理操作规范、操作程序和流程图,指导护理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护理操作。
这有助于降低护理操作的差异性和错误率,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护理病历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病历的书写和管理,确保病历的完整、准确和规范。
护理病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记录,对于患者的连续护理和病情监测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病历管理制度包括病历书写规范、病历质量评估和病历隐私保护等方面。
4. 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护理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
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包括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信息化培训和应用评估等。
信息化护理管理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护理质量的监控和改进。
5. 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支撑。
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包括护理人员的入职培训、职业发展计划和继续教育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6. 护理监督与考核制度:护理监督与考核是对护理工作的监测和评估,旨在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规范。
护理监督与考核制度包括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评估、考核、对其奖惩和激励机制等。
通过合理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可以激励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护理核心制度涵盖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操作规范、护理病历管理、信息化护理管理、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以及护理监督与考核等方面。
2024版18项护理核心制度
![2024版18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989678f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c.png)
2024版18项护理核心制度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核心制度。
以下是2024版的18项护理核心制度:1.人性化护理制度:强调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为患者提供温暖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2.安全护理制度:确保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防止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受到伤害。
3.感染控制制度:落实手卫生、环境清洁等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4.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监管机制,评估和改进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
5.病情评估制度: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6.健康教育制度: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7.疼痛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疼痛控制方面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意的治疗。
8.护理文书制度:规范护理记录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享。
9.护理技术规范制度:规范护理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护理效果和安全。
10.营养支持制度: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11.应急护理制度:建立护理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12.成果评价制度: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13.家庭护理制度:在患者出院后,为患者提供居家护理指导和支持。
14.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得到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15.职业规范制度:规范护士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保障患者的权益。
16.护理技能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护理技能培训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17.跨学科合作制度:与其他专业团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综合护理方案。
18.善终关怀制度: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和支持,提高生命质量。
以上是2024版的18项护理核心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和实施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2d81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3.png)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以下是关于护理核心制度的十四项内容,每一项都对于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第一项:人员配备制度在医疗机构内建立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制度,根据患者的数量和病情的复杂程度来确定所需的护理人员数量,保证患者得到充分的护理照顾。
第二项:护理流程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的护理流程管理制度,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减少因个人差异导致的工作质量差异,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第三项:护理质量评估制度确立护理质量评估制度,定期对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提高护理水平。
第四项: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规范化的护理操作,以及针对患者安全的培训和教育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五项:护理信息管理制度建立护理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护理记录的准确和完整,方便医疗团队进行医疗决策和护理评估。
第六项:职业道德规范制度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准则,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七项: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环境和患者需求。
第八项: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制定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包括标准化的手卫生操作流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疗废物管理等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第九项:病人权益保障制度建立病人权益保障制度,保护患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隐私权等基本权益,也要积极回应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第十项:安全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用药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用药流程、药物储存和配药管理、用药错误事件报告和分析等措施,减少用药错误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十一项:危重病情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危重病情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危重病人的护理流程和护理要求,确保给予高质量的危重病情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内容
![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92242b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b.png)
护理十四项核心制度内容
1. 尊重患者权益制度:确保患者的隐私和自主权,尊重患者意愿。
2. 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患者受伤或感染。
3.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
4. 沟通协作制度:促进医疗团队的有效沟通和协作,以提供连贯的护理。
5. 护理记录制度:对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病情、护理措施等。
6. 感染控制制度: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和扩散。
7. 医疗事故管理制度: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8. 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储存,避免药物错误。
9. 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10. 售后服务制度:提供患者和家属的相关咨询和支持服务。
11. 继续教育制度:持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
12. 报告与追踪制度:及时报告和追踪医疗意外事件和质量问题。
13. 紧急救治制度:建立急救制度和流程,确保对危急患者的及时救治。
14.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fa8eae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f.png)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一、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2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4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同时,护理部要协同医院药学部,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3.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室与病区间交接患者时,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主动邀请患者参与与确认.手术室护士要与病房责任护士或组长一起,根据“术前准备单”查对患者术前准备落实情况,包括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输血前九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线片.评估病人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病人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3手术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护士手术前要根据“手术安全核对单”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洗手/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核对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4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术前、术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5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4.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病人血型验单、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病人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⑤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2取血查对制度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②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病人有无输血反应.⑤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病人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5.饮食查对制度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单为依据,核对病人床前饮食标志,查对床号、姓名、饮食种类,并向病人宣传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2发放饮食前,查对饮食单与饮食种类是否相符.3开餐前在病人床头再查对一次.4对禁食病人,应在饮食和床尾设有醒目标志,并告诉病人或家属禁食的原因和时限.5因病情限制食物的病人,其家属送来的食物,需经医护人员检查后方可食用.二、医嘱护嘱执行制度1.医嘱执行制度1医嘱必须由在本医疗机构拥有两证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和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方可执行.医生将医嘱直接书写在医嘱本或电脑上.为避免错误,护士不得代录入医嘱.目前暂不能执行2医师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如发现医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处,应及时向医师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3病区护士长的文员负责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主管床的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4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以防差错和事故发生.执行医嘱时须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查对制度.5一般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护士应及时在医师补录的医嘱后签上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姓名.6病区每天所有患者的医嘱必须在当值组长的参与下统一总核对一次.方法是:病区护士站的文员由助理护士担任打印出全病区所有患者当日的医嘱执行单后,交给当班组长和另一位责任护士一起,将打印出的医嘱执行单和医嘱进行一次总核对.对于无法统一核对的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7病区医嘱执行单实施一人一日一单制,医嘱执行单在科室专项保存.2.护嘱执行制度1护嘱是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或专科护士为帮助责任护士达到预期护理目标,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需要而下达的护理措施.护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患者身心健康所需要采取的护理行为.2护嘱必须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下达或制定.高级责任护士将护嘱直接书写在护嘱执行单上.护嘱要根据医嘱、患者病情和护理需要,随时下达和调整.护嘱下达前,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3护嘱由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或助理护士执行.下级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如发现护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处,应及时向上一级护士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护嘱执行后由执行护嘱的责任护士在“护嘱执行单”上签全名.4上一级护士,包括专科护士、日晚、夜班组长或专科组长,通过查房、会诊、交接班等方式,每天上午评估护嘱、护嘱执行情况和护理效果,及时更改或调整护嘱.5护嘱要与医疗工作保持连续性.遇专科护理方面的护嘱与医嘱有不一致时,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医嘱或护嘱.6护嘱应以指导低年资护士完成护理工作为原则,以确保护理工作的统一性、同质性、连续性.三、分级护理制度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开具护理等级医嘱.级别分为特级护理及一、二、三级护理.并做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蓝色、三级护理可不设标记.1.特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的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 2护理内容:①安排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②制定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逐项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③备好急救所需药品和用物.④做好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2.一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情重或危重,需严格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2护理内容: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般每15~30 min巡视病人一次,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②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③加强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需要.3.二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重,部分生活不能自理.2护理内容:① 1~2 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②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心理支持,满足病人身心需要.4.三级护理1适用对象:病人病情较轻,生活能基本自理.2护理内容:①每班巡视病人,观察病情.②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③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满足病人身心需要.四、交接班制度1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工作连续性的重要保证.2各班护士应严格遵照护理管理制度,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3交班前,组长和当班责任护士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重点巡视危重患者和新入患者,在交班时安排好护理工作.4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 min到科室,交接患者、护理记录、医嘱执行和物品急救车、麻醉药品等.对患者情况和病情观察、护理要交接清楚.5上一班责任护士必须在交班前尽量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处理好用过的器械物品和床边各种引流物品,为接班者做好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及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接班者工作.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6早交班的方式可以是在护士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全病区医护联系交班.为减少夜班护士持续工作事件,医护早交班内容,可以日班组长接班后传达.医护联合交班时,日班组长或夜班护士报告病情,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听取,之后由护士长或组长带领A班和N班护士共同完成床边交接班.床边交接班要避免走过场.7其余班次除详细交接班外,均应共同巡视病房,进行床边交接班.8交班内容包括:①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请假、外出人数,以及新入院、危重病人、抢救病人、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有行为异常、自杀倾向的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②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③查看重点患者,如新入、当日手术或术后3天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患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有无压疮,以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④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并签全名.⑤交接班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9交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10责任护士或组长填写“病房护理交接班日志”.“病房护理交接班日志”的书写应当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护理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带教护士负责修改并签名.五、危重病人抢救制度1.要求: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2.病情危重须抢救者,方可进入监护室或抢救室.3.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4.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严密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 5.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6.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疾病的抢救规程.7.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的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9.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 h内补记,并加以注明.10.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11.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六、病人告知制度1.病人有权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疗、护理信息,也有权接受和拒绝治疗.2.护士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及某种特殊治疗前,应先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以使其明白治疗的过程、潜在的危险、副作用和预期后果,并进行相应的配合.3.护士在讲解时应使用规范的方式及病人能够明白的语言向病人家属交代相关诊疗信息,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若病人使用的是方言,应配以适宜的语言翻译人员,对语言表达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资料与图示.4.告知要在病人完全理解的情况下进行,对病人反馈的意见应予以确认,并记录于病历之中.5.当病人需实施自我护理时,护士应为病人∕陪护人员提供健康教育,应包括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和应急措施.6.病人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坚持外出时,应告知病人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理解,并办理好相关手续.7.护士在进行危险性较大或侵入性护理操作技术时,应首先告知病人或家属,经病人或家属签名同意后,才能进行操作,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8.病人入院后应对病人进行安全告知,如热水袋安全使用、电插座的使用规定、防火安全、防盗安全、热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9.应用保护性约束时,应告知病人家属病人清醒时告知病人约束的目的,经家属/病人同意并签名后方可进行约束,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10.因病情危重致病人不易翻身或家属坚决拒绝翻动病人时,应告知病人及家属后果,并请家属签名,护士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11.操作中不得训斥、命令病人,做到耐心、细心、诚心地对待病人,护士应熟练各项操作技能,尽可能减轻由操作带来的不适及痛苦.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操作失败时,应礼貌道歉,取得病人谅解.12.病人使用一次性医疗物品时除普通注射器和输液器外,均应遵循此告知程序.护士要向病人或家属解释该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的目的、必要性,以征得同意.13.各专科要根据本专科操作的特点,制订具专科特色的告知制度.七、护理查房制度1.护理行政查房1由护理部主任主持,科护士长、护理部干事参加,每月一次以上,有专题内容,重点检查有关护理管理工作质量、岗位责任制、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2护理部主任定期到病区或门、急诊检查科护士长、区护士长岗位职责落实情况.3科护士长行政查房:由科护士长主持,各病区护士长参加,每月一次,有重点的交叉检查本科各病区护理管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及护理工作计划贯彻执行及护理教学情况.2.护理业务查房参照医师三级查房制度,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护理病人的情况进行的护理查房.1护理查房主要对象:新收危重病人、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病情变化或口头/书面通知病重/病危、特殊检查治疗患者、压疮评分超过标准的病人、院外带入Ⅱ期以上压疮、院内发生压疮、诊断未明确或护理效果不佳的病人、潜在安全意外事件如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等高危患者等. 2具体方法:①科区护士长、护理组长或专科护士每天早上组织对新入、重病人或大手术前后的病人进行查房.②初级责任护士对分管病人的情况、护理措施及实施效果向护士长或上级护士汇报.③上级护士根据病人的情况和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由下级护士将其中的客观情况记录在护理记录中,并注明“护士长查房”、“高级责任护士×××查房”等.并根据上级护士查房时的要求实施护理.④查房过程中,根据病情和专科护理工作需要,由高级责任护士向其他专科或医院专科护理小组提出护理会诊的申请.⑤护理部主任应定期参加护理查房,并对科室的护理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3.护理教学查房1临床护理技能查房:观摩有经验的护士技术操作示范、规范基础或专科的护理操作规程、临床应用操作技能的技巧等,通过演示、录像、现场操作等形式,不同层次的护士均可成为教师角色,参加的人员为护士和护生.优质护理病例展示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等,达到教学示范和传、帮、带的作用.2临床护理案例教学:由病区的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或带教老师组织的护理教学活动.选择典型病例,提出查房的目的和达到的教学目标.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护理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反馈护理效果等过程的学习与讨论,帮助护士掌握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了解新的专业知识的理论,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规范护理流程,达到了解新理论,掌握新进展的目的.3临床护理带教查房: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护士与实习护生参加.重点是护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根据实习护生的需要确定查房的内容和形式.围绕实习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按照护理教学查房规范,每月进行1-2次的临床带教查房,如操作演示、案例点评、病历讨论等.八、护理文书书写及管理制度1.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原则依据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中医医疗机构按照广东省中医医疗机构护理文件书写要求,护理记录的书写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规则和要求:1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2符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广东省卫生厅编.3有利于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减少医疗纠纷.4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简明扼要、清晰动态,不重复记录.5重点记录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和医疗护理全过程.6体现护理行为的科学性、规范性,体现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专业内涵和发展水平.7调整护理文书书写的时间.护理记录不是交接班记录,不应在交接班时间书写.护理文书应当体现“实时性”,即在完成护理观察、评估或措施后立即书写.8调整护理文书书写的场所和方式.各类护理文书书写场所应当随着“流动护理工作站车”前移到病房或任何护理工作的场所.护士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记录,随时做观察、评估随时记.9护理文书的书写方式要体现和适应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连续性排班和责任制的全人护理工作模式.10明确权限和职责、谁执行、谁签字、谁负责.11健全临床护理文书书写和管理制度.12在建立前瞻性护理文书质量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护理文书质量评价的作用,促进护理文书质量持续改进.2. 护理文书书写的基本要求1护理记录的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2护理文书书写应当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或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3护理文书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书写,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划双线在错字上并签名,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4护理文书应当由相应的护士签全名,签名应当清晰且容易辨认.实习期或试用期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由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并注册的护士审阅签名后方可生效.进修护士由护理部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做出认定后方可书写护理记录,认定前,进修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必须由本院执业护士修改并签名.5护理文书应当使用蓝黑色墨水或碳素墨水笔书写,体温单中体温、脉搏曲线的绘画用蓝色及红色.6为确保患者安全而设计的各种安全警示,如药物过敏、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防自杀等,提供给患者时要在护理记录中注明起始时间.7实施特殊护理技术前,有必要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
护理十大核心制度
![护理十大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30b19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f.png)
护理十大核心制度
护理十大核心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包括制定护理标准、评
估护理质量和实施改进措施等。
2.病房管理制度:规范病房环境、设施、安全和患者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
患者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3.抢救工作制度:明确抢救流程、设备配置、人员职责和抢救记录等方面的要
求,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
4.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制定不同级别的护理计划和护理
措施,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5.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规定值班人员的职责、交接班的时间和方式,以确
保工作的连续性和患者的安全。
6.查对制度:包括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手术查对制度、供应室查对制度和饮食查对制度等,以确保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7.给药制度:规范药品管理、配药、发药和用药监测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患者
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护理查房制度:规定查房的时间、方式和内容,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护理措
施的执行情况和护理效果等。
9.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护理
措施和康复计划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10.护理会诊制度:针对复杂病例或需要多学科协作的患者,组织相关科室的护
理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以上是护理十大核心制度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护士八大核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
![护士八大核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75662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cb.png)
护士八大核心制度的内容是什么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照顾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职责。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医疗机构通常会建立一系列的护理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护士八大核心制度的内容,以加深对护士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一、护理流程管理制度护理流程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规范护理工作流程而建立的制度。
它主要包括病人接诊、病情评估、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操作、护理记录等环节。
通过制度化的流程管理,可以确保每位护士按照统一规范进行护理工作,提高病患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
二、医疗风险防控制度医疗风险防控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降低医疗事故发生概率而采取的相应措施。
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如病患的感染风险、药物误用风险等。
通过建立医疗风险防控制度,护士可以掌握相应的防控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评估标准和流程。
通过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可以促使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从而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四、护理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护理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提高护士专业素养而建立的一套培训和教育计划。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护士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的护理技术和理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护士执业行为规范制度护士执业行为规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规范护士职业行为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准则。
护士在工作中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如尊重病患的权益、保护病患的隐私等。
通过建立这样的制度,可以确保护士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行为准则。
六、护理质量反馈与投诉处理制度护理质量反馈与投诉处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反馈与处理机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反馈和投诉渠道,可以及时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七、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管理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对护士进行管理和考核的制度。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4a84b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e.png)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这包括制定护理质量目标、评估护理质量、制定改进措施等。
通过持续的质量监控和改进,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安全管理制度:患者的安全是医疗服务的首要关注点。
护理工作必须遵循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加强药物安全管理、防止跌倒和滑倒等事故发生,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信息管理制度:护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信息交流和处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非常重要。
这包括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完善信息传递机制、保护患者隐私等。
通过信息管理制度的规范,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有效管理人力资源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职责、绩效评估、培训和发展等。
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5.效益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必须在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注重经济效益的达成。
建立效益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护理成本控制目标、提高收入和降低成本等。
通过效益管理制度的规范,提高护理单位的经济效益。
6.组织管理制度:组织管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
建立组织管理制度,包括领导体系、分工协作机制、流程管理等。
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协同性。
7.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制度只有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建立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包括制定制度执行的流程和标准、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等。
通过有效的执行和监督,确保护理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
8.绩效评估制度:绩效评估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护理绩效的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建立绩效评估制度,包括确定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和反馈等。
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使护理服务更加规范和高效。
护理八大核心制度
![护理八大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ef1b86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2.png)
护理八大核心制度护理八大核心制度是指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制度和规范,它们包括:护理安全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岗位责任制度、护理培训与发展制度、护理文化建设制度、护理考核评价制度、护理信息管理制度和护理物资管理制度。
首先,护理安全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核心制度之一。
它主要包括护理操作规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消毒与感染控制等方面的规定。
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相关规程,确保医疗工作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其次,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
它包括护理质量评估、不良事件通报和纠正、护理质量改善等内容。
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护理岗位责任制度是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的重要制度。
该制度规定了护理人员在各个岗位上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以便更好地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护理培训与发展制度是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而设立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和护理科研等内容,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进步,保持专业素养。
第五,护理文化建设制度是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而设立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团队建设、文明礼仪、精神寄托等方面的规定,以形成健康的工作氛围。
第六,护理考核评价制度是对护理人员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的制度。
通过考核和评价,可以发现个人的不足和优势,帮助护理人员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能力。
第七,护理信息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和完整而设立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病历记录、护理记录和信息交流等内容,确保医疗信息的顺畅流转和保密性。
最后,护理物资管理制度是管理和使用护理物资的重要制度。
它包括物资库存管理、物资消耗和追踪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医疗物资的合理使用和供应。
综上所述,护理八大核心制度对于护理管理的规范和提升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护理人员要全面理解和执行这些制度,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9cf14e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a9.png)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1.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持续监控、评估与改进,设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
2. 病房管理制度规范病房日常管理,包括环境清洁消毒、床位分配、探视规定、患者安全管理等。
3. 急救工作制度明确急救流程及团队配合,保证快速响应、准确判断和有效救治。
4. 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自理能力实施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理。
5. 护理值班、交接班制度规定护士24小时值班及交接班内容,确保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6. 核对制度包括医嘱核对、输血核对、给药、注射、输液核对、手术前核对、供应室物品核对以及饮食核对等多方面核对措施。
7. 给药制度确保药物正确发放、使用与记录,防止用药错误。
8. 护理查房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查房,解决临床问题,提高护理水平。
9.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康复指导和自我管理技能的教育。
10. 护理会诊制度对复杂、疑难护理问题跨科室或多学科协作处理。
11. 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遵循感染控制原则,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12.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
13.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建立及时、如实上报和分析处理护理差错、事故及其他不良事件的机制。
14. 患者身份辨认制度在各项护理活动中严格执行身份识别程序,防止因混淆患者而发生医疗差错。
不同资料来源中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但总体上这些制度都旨在规范护理行为,强化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性、系统性和安全性。
15项护理核心制度
![15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7fb4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c.png)
15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安全的护理服务,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贯彻一系列的护理核心制度。
本文将介绍15项护理核心制度,它们对于保障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患者信息管理制度患者信息管理制度要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患者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消毒与无菌操作、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并进行定期培训与审核。
三、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涉及药品采购、配送、储存和使用等方面。
医疗机构应建立合理的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和合理使用。
四、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医疗器械管理制度涉及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配置和维护等方面。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器械的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
五、护理操作规范制度护理操作规范制度规定了护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行为准则和操作要求。
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规范制定具体的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质量。
六、病历书写规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制度规定了医务人员在病历书写过程中的要求和规范。
医疗机构应建立病历书写规范制度,确保病历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医疗质量评价和法律纠纷提供有效依据。
七、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信息化护理管理制度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与服务。
医疗机构应推进信息化护理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更安全、便捷的护理服务。
八、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对护理工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的制度。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九、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与护理服务相关的风险。
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护理9项核心制度
![护理9项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9fe3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e.png)
护理9项核心制度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效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有效进行,医疗机构普遍建立了护理核心制度。
本文将介绍护理9项核心制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实施这些制度。
1. 健康宣教制度健康宣教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提供健康知识和教育,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案以及日常护理措施。
健康宣教还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2. 护理评估制度护理评估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评估还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
3. 护理计划制度护理计划是针对个别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案。
护理人员根据护理评估结果,结合临床指南和护理规范,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可以确保护理工作有序进行,并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4. 护理记录制度护理记录是对护理过程和结果的书面记录。
通过详细和准确的护理记录,其他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护理情况,方便沟通和协作。
护理记录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追踪护理效果和评估护理质量的依据。
5. 护理措施制度护理措施是护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和护理计划,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护理、医疗操作、心理护理等。
护理措施的正确实施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6. 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是医疗机构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建立有效的感染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染控制包括手卫生、器械消毒、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健康安全。
7. 疼痛管理制度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通过评估和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人员可以制定有效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f87e5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c.png)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为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的管理制度的总称。
下面将介绍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护理岗位的职责、权限和要求,使护理人员能够清晰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护理技术规范制度:制定并实施护理操作的技术规范,包括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确保护理操作规范化和安全性。
三、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护理质量评审、病例讨论、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
四、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医院期间的安全,包括预防和应对患者意外事件的处理和报告等。
五、职业行为规范制度:明确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包括患者隐私保护、保密制度、文明礼仪等,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六、护理纪律管理制度:根据医疗机构的纪律管理要求,制定护理人员的纪律规定和处罚措施,维护医疗机构的秩序和形象。
七、护理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定期的护理质量评价制度,通过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患者满意度,发现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
八、护理工作流程制度:制定护理工作的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协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九、护理培训制度:建立健全的护理培训体系,包括新员工培训、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十、护理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包括设备的采购、维护、清洁和检验等,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十一、患者告知知情同意制度:建立健全的患者告知和知情同意制度,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或手术前能够了解自身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做出知情同意。
十二、护理病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病历的记录和管理,包括病历的填写、保存和查阅等,提高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十三、护理巡视监管制度:建立巡视监管制度,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
十四、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包括护理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应对等,减少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护理的八大核心制度
![护理的八大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5cbda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8.png)
护理的八大核心制度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确保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
这些制度被称为护理的八大核心制度。
本文将针对这八大核心制度进行介绍。
一、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它涵盖了整个护理过程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患者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疾病诊断与监测、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执行等方面。
通过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和效果。
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关注的是患者的安全问题,包括预防医疗事故、控制感染传播、保证用药安全等方面。
护士需要履行责任,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病情评估制度病情评估是护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护士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病情恶化。
四、护理方案制度护理方案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规定了患者的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护理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保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护理记录制度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护理记录,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
护理记录制度的完善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和纠纷。
六、护理沟通制度护理沟通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医患之间的交流、团队内部的协作等方面。
护士需要有效地与患者和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沟通,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七、培训与发展制度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培训。
培训与发展制度包括护士岗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旨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八、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护理质量评估制度是对护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的重要手段。
通过护理质量评估,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总结起来,护理的八大核心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病情评估制度、护理方案制度、护理记录制度、护理沟通制度、培训与发展制度以及护理质量评估制度。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c633686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7.png)
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或护理团队中,用来规范和指导护理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定。
以下是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详细介绍: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和实施质量评估和改进的措施,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和执行安全规范、培训和监督护士员工以预防意外伤害和错误发生。
3.便捷服务制度:确保病人能够随时获得所需的护理服务,包括提供便捷的预约、检查和医疗服务等。
4.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对患者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和保密,以保护患者权益和维护医疗机构的声誉。
5.病例管理制度:确保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记录,并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制定。
6.护理培训和教育制度:包括制定护理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以提高护士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7.护理沟通制度:确保护士员工之间和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8.患者权益保护制度:确保保护患者的权益,包括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提供明确的治疗费用和合理的病房分配等。
9.护理考评制度:包括对护士员工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以保证他们的工作质量和能力达到要求。
10.护理道德操守制度:规范护士员工的职业行为和道德标准,以保证他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专业操守。
11.护理研究和创新制度:鼓励护士员工参与护理研究和创新活动,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12.护理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合理安排护理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性。
13.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和执行防范和处理护理事故和纠纷的措施,以保障护士员工和患者的安全。
14.护理团队合作制度:鼓励护士员工和其他卫生人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提供整体化的护理服务。
以上是关于十四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详细介绍。
这些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维护患者权益和提升医疗机构声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应当熟悉并遵守这些制度,以确保他们的工作达到专业标准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管理工作核心制度一、医嘱、护嘱执行制度1.医嘱执行制度1)医嘱必须由在本医疗机构拥有两证(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和处方权的医师开具方可执行。
医生将医嘱直接书写在医嘱本或电脑上。
为避免错误,护士不得代录入医嘱。
2)医师开出医嘱后,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医嘱,不得擅自更改。
如发现医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处,应及时向医师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
3)临床科室护士站的文员负责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主管床的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4)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以防差错和事故发生。
执行医嘱时须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查对制度。
5)一般情况下,护士不得执行医师的口头医嘱。
因抢救急危患者需要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结束后,护士应及时在医师补录的医嘱后签上执行时间和执行人姓名。
6)临床科室每天所有患者的医嘱必须在当值组长的参与下统一总核对一次。
方法是:临床科室护士站的文员(由助理护士担任)打印出全临床科室所有患者当日的医嘱执行单后,交给当班组长和另一位责任护士一起,将打印出的医嘱执行单和医嘱进行一次总核对。
对于无法统一核对的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7)临床科室医嘱执行单实施一人一日一单制,医嘱执行单在科室专项保存。
2.护嘱执行制度1)护嘱是高级责任护士、组长或专科护士为帮助责任护士达到预期护理目标,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需要而下达的护理措施。
护嘱要根据医嘱、患者病情和护理需要,随时下达和调整。
护嘱下达前,护士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护嘱是促进、维持和恢复患者身心健康所需要采取的护理行为。
2)护嘱必须由高级责任护士以上人员下达或制定。
高级责任护士将护嘱直接书写在护嘱执行单上。
护嘱要根据医嘱、患者病情和护理需要,随时下达和调整。
护嘱下达前,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需要。
3)护嘱由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或助理护士执行。
下级护士应及时、准确、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如发现护嘱中有疑问或不明确处,应及时向上一级护士提出,明确后方可执行。
护嘱执行后由执行护嘱的责任护士在“护嘱执行单”上签全名。
4)上一级护士,包括专科护士、日(晚、夜)班组长或专科组长,通过查房、会诊、交接班等方式,每天上午评估护嘱、护嘱执行情况和护理效果,及时更改或调整护嘱。
5)护嘱要与医疗工作保持连续性。
遇专科护理方面的护嘱与医嘱有不一致时,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医嘱或护嘱。
6)护嘱应以指导低年资护士完成护理工作为原则,以确保护理工作的统一性、同质性、连续性。
二、交接班制度1)交接班制度是护理工作连续性的重要保证。
2)各班护士应严格遵照护理管理制度,服从护士长安排,坚守工作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地进行。
3)交班前,组长和当班责任护士应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重点巡视危重患者和新入患者,在交班时安排好护理工作。
4)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15分钟到科室,交接患者、护理记录、医嘱执行和物品(急救车、麻醉药品等)。
对患者情况和病情观察、护理要交接清楚。
5)上一班责任护士必须在交班前尽量完成本班各项护理工作,处理好用过的器械物品和床边各种引流物品,为接班者做好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及用物准备,如消毒敷料、试管、标本瓶、注射器、常备器械、被服等,以便于接班者工作。
遇有特殊情况,必须做详细交代,与接班者共同做好工作方可离去。
6)早交班的方式可以是在护士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全临床科室医护联系交班。
为减少夜班护士持续工作事件,医护早交班内容,可以日班组长接班后传达。
医护联合交班时,日班组长或夜班护士报告病情,全体人员应严肃认真听取,之后由护士长或组长带领A班和N班护士共同完成床边交接班。
床边交接班要避免走过场。
7)其余班次除详细交接班外,均应共同巡视病房,进行床边交接班。
8)交班内容包括:①患者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分娩、手术、死亡人数,以及新入院、危重患者、抢救患者、大手术前后或有特殊检查处理、有行为异常、自杀倾向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
②医嘱执行情况,重症护理记录,各种检查标本采集及各种处置完成情况,对尚未完成的工作,应向接班者交代清楚。
③查看重点患者,如新入、当日手术或术后3天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检查治疗用药患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昏迷、瘫痪等危重患者有无压疮,以及基础护理完成情况,各种导管固定和通畅情况。
④贵重、毒、麻、精神药品及抢救药品、器械、仪器的数量、技术状态等,并签全名。
⑤交接班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是否达到清洁、整齐、安静的要求及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9)交班中如发现病情、治疗、器械、物品交代不清,应立即查问。
接班时如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应由接班者负责。
10)责任护士或组长填写“病房护理交接班日志”。
“病房护理交接班日志”的书写应当字迹整齐、清晰,重点突出。
护理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全面、简明扼要、有连贯性,运用医学术语。
进修护士或实习护士书写护理记录时,由带教护士负责修改并签名。
三、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每日必须总查对医嘱一次。
2)临床科室护士站的文员负责通过电脑打印医嘱执行单,并交由责任护士核对执行;责任护士执行医嘱后,在医嘱执行单上签署执行时间和姓名。
需要转抄医嘱必须写明日期、时间及签名,并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3)临时执行的医嘱,需经第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并记录执行时间,执行者签名。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大声复述一遍,然后执行,抢救完毕,医生要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留于抢救后再次核对。
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摆药后查(药师执行);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
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备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同时,护理部要协同医院药学部,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及健全皮试药物操作指引及药物配伍禁忌表。
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医药[2005]438号文件)。
护士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5)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并在药袋或药瓶上前面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
(三)手术患者查对制度1)手术室与临床科室间交接患者时,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主动邀请患者参与与确认。
手术室护士要与病房责任护士或组长一起,根据“术前准备核对单”查对患者术前准备落实情况,包括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手术部位术前标识、术前用药、输血前八项结果、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与手术通知单是否相符,手术医嘱所带的药品、物品(如CT、X片)。
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及皮肤情况,询问过敏史。
2)手术护士检查准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患者体位摆放是否正确,尽可能暴露术野和防止发生坠床和压疮。
3)手术人员(手术医师、麻醉师和手术护士)手术前要根据“手术安全核对单”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配血报告等。
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或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核对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4)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时,查包内化学指标卡是否达标,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手术前和术毕缝合前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都必须严格核对,共同唱对手术包内器械、大纱垫、纱布、缝针等数目,并由巡回护士即时在手术护理记录单记录并签名。
术前后包内器械及物品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留于体腔内。
5)手术切除的活检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建立标本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病理标本的送检。
(四)配血与输血查对制度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抽血交叉配备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输血查对制度通过“输血安全护理单”组织实施。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①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验单、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临床科室号、住院号或ID号、手腕带等。
②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一次采集一人血样,禁止同时取2人以上血液样本。
③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临床科室(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④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⑤抽血时对验单与病人身份有疑问时,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级责任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护士与发血者双方交接“三查八对”内容。
三查内容①一查交叉配血报告单。
包括: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液种类、有无凝集反应。
②二查血袋标签。
包括血型、血袋号、血液种类、剂量、血液有效期。
③三查质量。
包括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变色及凝块。
八对内容:八对包括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液制品种类和剂量、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核对无误后,护士与发血者双方在取血登记本上签名。
3)输血查对制度①输血前病人查对:须由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试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②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
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③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床号、病案号、门急诊或病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④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